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4-11-24
    研究论文
    新型层状磷酸铝[Al6P8O32][(C2H5)2NHCH2CH2NH3]2·[C2H5NH2CH2CH2NH2C2H5] 的合成、表征及其共模板作用
    彭莉, 李激扬, 于吉红, 李乙, 郭敏, 徐如人
    2004, 25(11):  1981-1985. 
    摘要 ( )   PDF (6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溶剂热体系中,以N,N-二乙基乙二胺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Al/P为3/4的层状磷酸铝[Al6P8O32][(C2H5)2NHCH2CH2NH3]2·[C2H5NH2CH2CH2NH2C2H5]单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XRD,ICP,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90945(2)nm,b=1.46424(4)nm,c=1.87572(5)nm,β=102.672(2)°,Z=4.其阴离子层由AlO4四面体和PO3(=O)四面体单元交替连接构成,形成四、六、八元环拓扑结构,无机层以ABAB方式堆积,两种质子化的有机胺分子N,N-二乙基乙二胺及其重排产物N,N′-二乙基乙二胺填充在层间.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考察了标题化合物中有机胺与无机层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这两种有机胺的共模板作用.
    无电沉积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
    顾金楼, 施剑林, 熊良明
    2004, 25(11):  1986-1989. 
    摘要 ( )   PDF (6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介孔氧化硅薄膜作为模板,通过无电沉积路线在介孔薄膜孔道内合成了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利用介孔薄膜导向剂的疏水区作为载体,引进钯金属疏水化合物并经热解和还原,得到钯微粒,以此为催化中心引发无电沉积,避免了传统无电沉积复杂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纳米线尺寸均一,长径比大于60,完全填充了介孔薄膜的孔道,并可通过介孔模板孔径的选择对纳米线直径加以调控.
    研究快报
    手性膦酸锆的原位合成与表征
    黄坤林, 于吉红, 王光美, 郭敏, 徐如人
    2004, 25(11):  1990-1992. 
    摘要 ( )   PDF (2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多金属氧酸盐-三(2,2′-联吡啶)钌层接层自组装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质
    马慧媛, 彭军, 韩占刚, 冯宇华, 王恩波
    2004, 25(11):  1993-1995. 
    摘要 ( )   PDF (5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温液相制备金红石型TiO2纳米晶须
    魏雨, 于静, 林玉龙, 马子川
    2004, 25(11):  1996-1997. 
    摘要 ( )   PDF (4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孔材料MCFs的合成及组装青霉素酰化酶的性质研究
    高波, 陈静, 朱广山, 傅学奇, 王春雷, 裘式伦
    2004, 25(11):  1998-2000. 
    摘要 ( )   PDF (4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性钌(Ⅱ)配合物对DNA的立体选择性断裂
    王芳, 张黔玲, 刘剑洪, 张培新, 刘毅, 任祥忠, 刘建忠, 计亮年
    2004, 25(11):  2001-2003. 
    摘要 ( )   PDF (5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中药复杂组效关系的变结构神经网络辨识方法
    范骁辉, 程翼宇
    2004, 25(11):  2004-2009. 
    摘要 ( )   PDF (13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中药复杂组效关系的辨识问题,研究了变结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推导出一种新型的变结构网络学习算法,成功地应用于中药川芎药效活性预测计算.该方法从一个规模较小的网络出发,当网络无法达到预定的学习精度时,自动增加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并在原有学习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新的网络参数,自适应地确定前馈神经网络结构,可用于处理复杂化学模式信息.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确定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最佳结构,提高网络学习效率和函数逼近精度,解决复杂非线性函数映射关系准确建模问题.
    研究快报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用于体表无创性检测乳腺肿瘤的研究
    李庆波, 徐智, 徐怡庄, 张元福, 张能维, 王立新, 孙学军, 张莉, 王凡, 杨丽敏, 赵莹, 任予, 刘智, 翁诗甫, 周维金, 吴瑾光
    2004, 25(11):  2010-2012. 
    摘要 ( )   PDF (3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物可用电喷雾质谱检测的氨基酸/肽季铵化新方法
    包慧敏, 翟建军, 张国安, 杨芃原, 陈先
    2004, 25(11):  2013-2015. 
    摘要 ( )   PDF (1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热稳定性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
    梁敏敏, 齐美玲, 傅若农, 邵青龙
    2004, 25(11):  2016-2018. 
    摘要 ( )   PDF (5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顺二羰基(三齿N-配体)铑(Ⅰ)配合物的分子内取代反应
    张抒峰, 钱庆利, 陈义, 袁国卿
    2004, 25(11):  2019-2023. 
    摘要 ( )   PDF (3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3种不同结构的三齿N-配体以及与铑形成的顺二羰基配合物.研究表明,正方平面顺二羰基铑配合物在遇热条件下,其配体中未参与配位的授体N原子可取代它的一个端羰基而形成新的三齿配位结构.而在CO气氛下,三齿配位结构回到二齿配位状态.正方平面铑配合物的这一特殊分子内取代可逆反应过程,对于研究这类配合物结构、性能及催化作用均有重要的意义.非正方平面顺二羰基铑配合物则不发生上述分子内取代反应.利用IR和XPS对上述反应进行了表征.
    1-(取代吡唑-4-甲酰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程永浩, 邹小毛, 高颖, 杨华铮
    2004, 25(11):  2024-2027. 
    摘要 ( )   PDF (1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25个新型1-取代吡唑甲酰基吡唑系列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1HNMR、元素分析、IR和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除草活性,讨论了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一种可回收和重复使用配体的合成及其在AD反应中的应用
    金瑛, 孙晓莉, 张生勇, 姚志军, 王巧峰
    2004, 25(11):  2028-2030. 
    摘要 ( )   PDF (4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6-二氯哒嗪为桥联基与奎宁及二氢奎宁在NaH和DMF中反应,生成物奎宁一侧在AIBN存在下与巯基乙醇反应,进而氧化成砜.生成的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新配体1在AD反应中对6种烯烃的二羟化反应表现了很高的对映选择性(88%~99%e.e.)和化学产率(74%~91%).配体1可以回收和重复使用,在以肉桂酸乙酯为底物的AD反应中,重复使用4次,其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保持不变.
    N-(4-取代嘧啶-2-基)苄基磺酰脲和苯氧基磺酰脲的3D-QSAR研究
    马翼, 姜林, 李正名, 赖城明
    2004, 25(11):  2031-2033. 
    摘要 ( )   PDF (6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两类单取代嘧啶类似物、6个N-(4-取代嘧啶-2-基)-2-甲氧羰基苄基磺酰脲(1a~1f)和14个N-(4-取代嘧啶-2-基)-2-取代苯氧基磺酰脲(2a~2n)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分子中苯环邻位、嘧啶环形成氢键的N原子处以及嘧啶环4位和6位附近负电荷增加;苯环邻位乙氧基的CH2CH3附近选择带正电的原子;苯环邻位乙氧基附近空间体积增加,而嘧啶环4位甲氧基稍远处取代基的立体位阻不超过此位置,将有利于提高活性.最后解释了修饰磺酰脲的除草剂仍具有较高活性的原因.
    二色补血草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张连茹, 陈喀林, 李妮, 邹国林
    2004, 25(11):  2034-2037. 
    摘要 ( )   PDF (5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中药二色补血草中分离提取到一种水溶性多糖(LP).1HNMR,13CNMR,IR,HPLC和GC-MS等方法分析表明,LP是以α-D-[GlcA(1→6)Glc]二糖为结构单位,每个重复的二糖单位彼此以α-(1→4)糖苷键连接成直链多糖.荧光光谱显示LP的荧光谱峰出现在460nm附近,Zn2+,Ca2+通过与LP络合,其荧光强度增加.MTT实验表明,LP具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对Hela细胞抑制的IC50为62.2μg/mL.
    葫[n]环联脲(n=5,6,7,8)与两种重氮氟硼酸盐的包合作用研究
    刘思敏, 吴晓军, 梁峰, 姚骏骅, 吴成泰
    2004, 25(11):  2038-2041. 
    摘要 ( )   PDF (2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考察了葫[n]环联脲(Cucurbit[n]uril,n=5,6,7,8)与对甲苯重氮氟硼酸盐和4,4′-联苯二重氮氟硼酸盐的配位情况,并用曲线拟合求得形成的包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不同空腔的葫[n]环联脲对不同尺寸的重氮氟硼酸盐具有很显著的选择性包结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与葫[6]环联脲相比,葫[7]环联脲更易于容纳苯环.同时,随着酸性的增强,葫[n]环联脲上的脲羰基质子化程度加大,使得其配位能力有所减弱.
    功能性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庞杰, 张甫生, 康彬彬, 田世平
    2004, 25(11):  2042-2047. 
    摘要 ( )   PDF (9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葡甘聚糖、κ-卡拉胶、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三种多糖之间以及多糖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多种多糖及多糖与蛋白质共混后在分子间力的作用下,呈现出良好的增效性,其综合性能(如凝胶强度、弹性、透明度等)得到了提高.利用这一性质,开发出了一种兼有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新型功能性基料.同时探讨了温度、时间、浓度、电解质各因素对多糖之间及多糖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工艺配方,制成了多糖复合保健食品和仿生海洋产品.
    研究简报
    分子马达五配位磷化学结构分析
    李武, 赵玉芬
    2004, 25(11):  2048-2050. 
    摘要 ( )   PDF (4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价钛促进的1,2-二氢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史达清, 荣良策, 王菊仙, 王香善, 屠树江, 胡宏纹
    2004, 25(11):  2051-2053. 
    摘要 ( )   PDF (4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氟-4-脱氧-β-L-尿苷的合成
    董春红, 祁秀香, 余学军, 常俊标
    2004, 25(11):  2054-2056. 
    摘要 ( )   PDF (4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头尖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夏忠庭, 刘大有, 王晓颖, 杨秀伟, 刘科峰
    2004, 25(11):  2057-2059. 
    摘要 ( )   PDF (5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两相催化体系中双子表面活性剂对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助催化作用
    徐斌, 李敏, 杨敏, 郑宏杰, 何玉萼, 陈华, 李贤均1
    2004, 25(11):  2060-2064. 
    摘要 ( )   PDF (8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几种具有刚性连接基团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它们在Rh-TPPTS体系中催化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助催化作用比单链表面活性剂CTAB更好,在较低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下能得到较高的反应转化率.这归因于此类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cmc,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和对1-十二烯的增溶能力比CTAB更强.
    微孔层状磷酸铝材料的剥离与嵌入研究
    黄琼, 王文翰, 华伟明, 乐英红, 高滋
    2004, 25(11):  2065-2069. 
    摘要 ( )   PDF (2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微孔层状磷酸铝[Al2P3O10(OH)2][C6NH8]的剥离和嵌入过程,发现该材料在醇/水溶液中能很好地剥离,形成胶体溶液,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再结晶形成C2~C12烷基胺嵌入的层状新材料.当嵌入达到饱和时,有机胺在层间呈双层排列,并与层板成42.6°倾斜角.磷酸铝剥离和嵌入的难易与其层板结构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直接相关.
    钠氟类硅烯插入RH键(R=F,OH,NH2,CH3)反应的理论研究
    王焕杰, 解菊, 冯大诚, 冯圣玉
    2004, 25(11):  2070-2073. 
    摘要 ( )   PDF (5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钠氟类硅烯插入R_H键(R=F,OH,NH2,CH3)的反应机理.4个反应的机制类似,反应经历了类硅烯的亲电接近、亲核插入和取代三个阶段之后,形成中间络合物,4个反应的势垒分别为0.9,61.7,114.6和190.6kJ/mol(经零点能校正).中间络合物可以解离为取代硅烷和NaF,这是一个无过渡态的过程.反应能分别是-122.6,-96.3,-6.8和50.2kJ/mol.
    ZnO/SiO2的激光诱导发光光谱研究
    陈钧, 冯兆池, 应品良, 李灿
    2004, 25(11):  2074-2077. 
    摘要 ( )   PDF (2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激光诱导发光光谱技术对一系列不同ZnO担载量的ZnO/SiO2及在不同焙烧气氛下制备的ZnO/SiO2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空气气氛中焙烧的ZnO/SiO2主要出现ZnO的橙色发光带(中心位于670nm),但在氩气气氛中焙烧制得的样品主要呈现ZnO的绿色发光带(中心位于540nm),且明显观察到橙色发光带和绿色发光带之间的转化.ZnO的可见光区发光带可能是由ZnO中的氧缺陷引起的,高浓度的氧缺陷引发绿色发光带,而低浓度的氧缺陷引发橙色发光带.结果表明,激光诱导发光光谱是一种表征缺陷的有力工具,常规表征技术很难对材料的缺陷状态进行表征.XRD衍射图谱表明,样品中ZnO是以纤锌矿结构存在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拉曼光谱显示,ZnO主要以大颗粒状态覆盖在SiO2表面上.
    ZnO薄膜的XPS价带谱研究
    李万程, 杜国同, 杨小天, 刘博阳, 张源涛, 赵佰军, 姜秀英
    2004, 25(11):  2078-2081. 
    摘要 ( )   PDF (5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MOCVD方法在Al2O3衬底c面生长ZnO薄膜,用XPS对薄膜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与O1s和Zn2p态相比,Zn3d态有更大的化学位移,可用于更有效地分析ZnO薄膜变化;随着Zn3d+Zn4s态和Zn3d态电子与O2p态电子耦合的增强,Zn3d态电子的结合能变大;二乙基锌(DEZn)源温是影响ZnO成键的重要因素.
    氟化石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董全峰, 郑明森, 金明钢, 尤金跨, 林祖赓
    2004, 25(11):  2082-2085. 
    摘要 ( )   PDF (4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系列氟化石墨及其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添加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氟化石墨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及用作添加剂时电池的放电行为以及氟化石墨的氟化程度和电极中氟化石墨的含量对电池的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了MnO2中添加氟化石墨后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并用XRD比较了几种不同碳材料与氟化石墨的结构特点及MnO2电极放电前后的状态变化,初步探讨了氟化石墨改善二氧化锰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CH3)3C+NO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孙成科, 赵红梅, 刘鲲, 李宗和
    2004, 25(11):  2086-2089. 
    摘要 ( )   PDF (1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下研究了叔丁基自由基(CH3)3C和NO2气体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在单、三态势能面上的多通道反应.不同反应通道的产物不同,单态下反应更容易发生.常温下对于一个敞开体系(例如在大气当中),(CH3)3C自由基和NO2作用主要生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CH3)3CONO和(CH3)3CNO2.这对于消除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Ru-Fe异金属化合物及其在Au表面上SAM的电化学研究
    李朝晖, Fehlner T. P., 付贤智
    2004, 25(11):  2090-2094. 
    摘要 ( )   PDF (2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不对称Ru-Fe化合物能在表面上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对trans-RuCl(dppm)2(C≡CFc)[Fc=C5H4FeC5H5,dppm=(C6H5)2PCH2P(C6H5)2](1)进行修饰,得到Ru(dppm)2(C≡CFc)(C≡CPhOCH3)(2),[Ru(dppm)2(C≡CFc)(N≡CCH2CH2NH2)][PF6](3)和[Ru(dppm)2(C≡CFc)(N≡CCH2CH2NHC(O)·(CH2)10SH)][PF6](4),并详细研究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出Ru周围配体得失电子能力的差别,直接影响了Ru中心的氧化-还原性,但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共轭的炔键传递到二茂铁中的Fe中心.化合物4可以在Au表面上自组装形成稳定、有序的单分子膜.还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单分子膜的形成过程及其表面覆盖率.
    2-噻吩乙酸在三种不同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魏瑞霞, 陈金龙, 陈连龙, 费正皓, 李爱民, 张全兴
    2004, 25(11):  2095-2098. 
    摘要 ( )   PDF (4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XAD-4,NDA-100和ND-90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2-噻吩乙酸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2-噻吩乙酸在XAD-4树脂上是单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2-噻吩乙酸在NDA-100和ND-90树脂上的吸附也能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表示,但并不只是单层吸附,而主要是由毛细管凝聚和微孔填充作用造成的吸附,吸附过程可分为大孔和中孔区的吸附以及微孔区的吸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中药黄连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刘雪锋, 夏咏梅, 方云, 刘玲玲, 邹鲁
    2004, 25(11):  2099-2103. 
    摘要 ( )   PDF (7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天然中药材黄连中提取分离并精制得到盐酸小檗碱(BC),采用UV光谱和荧光光谱(FS)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解释了BC导致BSA的荧光发射光谱峰裂分的现象,其二重峰分别归属于色氨酸及酪氨酸残基.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BC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BC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8.66×104L/mol(30℃)和8.72×104L/mol(37℃),BC在BS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数为(3.1±0.2).BC与BSA分子中荧光性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距离为3.75nm(30℃)和3.62nm(37℃),表明BC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BSA分子内部.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并由此推断BC与BSA之间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
    羟基新戊醛直接电氧化合成羟基新戊酸的研究
    余建国, 张恒彬, 李斐, 曹学静, 林英杰
    2004, 25(11):  2104-2107. 
    摘要 ( )   PDF (1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硫酸水溶液中,以质子交换膜为隔膜,以羟基新戊醛为原料,在PbO2电极上直接电氧化制取羟基新戊酸.研究了羟基新戊醛浓度、pH、温度及氧化电位对目标产物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pH对产物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影响最大.选择性最高可达92.6%,电流效率最高可达61.4%.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浓度变化.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分离提纯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新型室温熔盐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乙酰胺/乙烯脲体系的研究
    陈人杰, 吴锋, 粱宏莹, 张存中
    2004, 25(11):  2108-2111.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LiN(SO2CF3)2,LiTFSI]与乙酰胺和乙烯脲形成的新型室温熔盐,分析了其热学和电化学性能.LiTFSI-乙酰胺体系的热学稳定性好,低共熔温度为-62.18℃.电化学测试表明,LiTFSI-乙酰胺体系的电导率较高,n(LiTFSI):n(Acetamide)=1:6.5样品的室温电导率为1.08×10-3S/cm,60℃时电导率为5.35×10-3S/cm;摩尔比为1:4.0样品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为3V左右.
    亚甲基氰自由基(HCCN)与一氧化氮(NO)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
    魏志钢, 黄旭日, 孙延波, 孙家锺
    2004, 25(11):  2112-2115. 
    摘要 ( )   PDF (1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CCSD(T)/6-311G(d,p)//B3LYP/6-311G(d,p)+ZPE水平上对反应HCCN+NO的二重态反应势能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4种产物:P1(HCN+NCO),P2(OH+NCCN),P3[HCN+(CNO)]和P4(HCN+CNO).其中产物P1为主要产物,P2为次要产物,P3和P4很难得到.在G2(B3LYP/MP2/CC)水平,对产物P1和P2的反应通道的单点能量进行了校正.
    研究快报
    中性分子1,3-氮氧杂环-戊-2-酮与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形成的新型室温熔盐
    陈人杰, 吴锋, 栾和林, 吴萌, 于慧芳
    2004, 25(11):  2116-2118. 
    摘要 ( )   PDF (4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催化下(-)-马鞭烯酮的重排
    宋志光, 李叶芝, 黄化民
    2004, 25(11):  2119-2121. 
    摘要 ( )   PDF (1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iO2纳米粒子包覆聚苯乙烯球的结晶性能与表面光电压特性
    张明, 高歌, 赵大成, 张丹, 杨敏, 王德军, 刘凤岐
    2004, 25(11):  2122-2124. 
    摘要 ( )   PDF (4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性能纳米碳材料改性Cu/ZnO/Al2O3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催化剂
    张新荣, 王路存, 姚成漳, 曹勇, 戴维林, 范康年, 吴东, 孙予罕
    2004, 25(11):  2125-2127. 
    摘要 ( )   PDF (4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OXO(X=Cl,Br)与H(2S)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赵岷, 刘朋军, 常鹰飞, 孙昊, 潘秀梅, 苏忠民, 王荣顺
    2004, 25(11):  2128-2130. 
    摘要 ( )   PDF (2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紫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金属卟啉自组装膜
    李小灵, 徐蔚青, 贾慧颖, 王旭, 赵冰, 李伯符
    2004, 25(11):  2131-2133. 
    摘要 ( )   PDF (3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羟乙基-1,8-萘二酰亚胺探针与核苷间电子转移的激光闪光光解研究
    李慧卿, 江致勤, 王欣, 潘洋, 王峰, 俞书勤
    2004, 25(11):  2134-2136. 
    摘要 ( )   PDF (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TiO2膜修饰电极上对硝基苯甲酸异相电催化还原
    褚道葆, 姚文俐, 顾家山, 李晓华, 沈广霞
    2004, 25(11):  2137-2139. 
    摘要 ( )   PDF (4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TLCP/PEI共混体系的流变特性与结构关系的研究
    余若冰, 周持兴, 俞炜
    2004, 25(11):  2140-2143. 
    摘要 ( )   PDF (5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VectraA950/PEI共混体系多层次结构与共混体系动态流变特性的关系.在研究液晶高分子的动态流变特性时,引入Palierne模型对动态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TLCP分散相在高频时偏离了球形,导致Palierne模型拟合的结果与TLCP/PEI共混体系的实验结果在高频时不吻合.这与VectraA950/PEI共混体系中多层次结构在动态流场中的流变响应有关:在频率偏高时,液晶高分子取向不能完全松弛,易于形成各向异性结构,在流场作用下,易产生大形变;由于液晶高分子液滴的回缩过程很慢,在频率偏高时,产生的大形变不易回复,所以保留了纤维结构.
    基于链端体积分数的聚合物溶液理论
    乔宝福, 杨在周, 赵得禄
    2004, 25(11):  2144-2147. 
    摘要 ( )   PDF (1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链端体积分数”的概念以克服Flory-Huggins(FH)理论中的平均场假设.将聚合物多链体系看成一条“间隔连续链”,使一些热力学量写成路径积分的形式.在聚合物/溶剂体系中,保留了FH理论的无热熵假设,把总熵分为两部分,建立了一个新的聚合物溶液理论.计算了聚苯乙烯/环己烷体系的FH相互作用参数和相分离曲线,并与实验数据和FH理论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的理论结果比FH的理论结果有了很大的改进.
    酸碱控制的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荧光开关
    孙景志, 杨新国, 李寒莹, 黄骥, 汪茫
    2004, 25(11):  2148-2152. 
    摘要 ( )   PDF (3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氯仿溶液中分子阵列N,N-二[对-5′-(间-10′,15′,20′-三苯基卟啉)基-苯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TrPP-PTCDI-TrPP)在不同浓度的三氟乙酸作用下荧光光谱的变化,质子化无金属卟啉的光致激发态成为各种激发态中相对稳定的物种,因此无论激发无金属卟啉基元(λ=439nm)还是酰亚胺基元(λ=491nm),分子阵列都表现出质子化无金属卟啉生色团的特征荧光发射,酸的引入使激发态下高效率的电荷转移衰变途径被关闭,辐射衰变途径被打开.在溶液中引入三乙胺去质子化使电荷转移衰变途径被打开而辐射衰变途径被关闭,因此分子阵列构成了一个通过酸碱控制的荧光开关.考虑到酸碱中和反应的方便性及分子阵列对不同波段光激发同时敏感的广谱性,该分子阵列开关具有特殊优势.
    二苯基碘鎓盐引发氨酯型乙烯基醚热聚合
    庞来兴, 曾兆华, 杨建文, 陈用烈
    2004, 25(11):  2153-2156. 
    摘要 ( )   PDF (5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2种固态氨酯型乙烯基醚PUE1和PUE2,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二芳基碘六氟磷酸盐(PI810)能引发PUE1和PUE2发生阳离子热聚合,热聚合温度远低于PI810的纯态热分解温度,且聚合转化率很高.初步认为热聚合机理是富电子的乙烯基醚双键和缺电子的二苯基碘盐阳离子之间形成中间态电荷转移复合物,降低了二苯基碘盐的热分解温度,进而生成引发活性种乙烯基醚阳离子自由基或质子酸,引发乙烯基醚的阳离子聚合反应.
    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磺化聚醚醚砜的合成
    李先锋, 那辉, 陆辉
    2004, 25(11):  2157-2160. 
    摘要 ( )   PDF (6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发烟硫酸和4,4′-二氯二苯砜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制得磺化二氯二苯砜,然后利用亲核缩聚反应,调整磺化单体和非磺化单体的比例,与四甲基联苯二酚进行聚合,制取了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聚醚醚砜,并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温度效应对氟链封端聚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相分离的影响
    甘文君, 李华, 李善君
    2004, 25(11):  2161-2165. 
    摘要 ( )   PDF (6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和时间分辨光散射(TRLS)比较了全氟碳链封端和苯环封端聚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分离.结果表明,与P-blend相比,F-blend的固化速度和相分离速度较慢,诱导期和相结构固定时间推迟,相间距较小.升高温度,相间距因相分离速度加快而增大,同时由于全氟碳链端基引起的差异减小.因此,通过改变固化温度和聚醚酰亚胺的端基来降低聚醚酰亚胺的表面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反应诱导相分离体系的相结构,并获得相间距较小的双连续结构.
    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TiCl4复合催化剂催化乙烯原位聚合制备支化聚乙烯
    张启兴, 林少全, 吴志勇, 王海华
    2004, 25(11):  2166-2170. 
    摘要 ( )   PDF (6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α-二亚胺镍()配合物[C6H5—NC(CH3)—C(CH3)N—C6H5]NiBr2(NiL)-TiCl4负载在MgCl2-SiO2载体上的复合催化剂(NiL-TiCl4/MgCl2-SiO2),以AlR3为助催化剂(不用MAO)催化乙烯聚合.研究了NiL和TiCl4负载方法、NiL/TiCl4摩尔比、助催化剂种类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IR和13CNMR表征聚合产物支化度及支链结构;用GC-MS监测聚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NiL-TiCl4复合催化剂具有齐聚原位共聚特性,可催化乙烯原位聚合,合成支化聚乙烯.
    研究快报
    一个新的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合成及抗白内障活性研究
    王丽萍, 刘亚丽, 杨卉, 李惟
    2004, 25(11):  2171-2173. 
    摘要 ( )   PDF (1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一种新型水溶性蓝光苯撑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安丽娟, 刘钧松, 谢斌, 汤钧, 池元斌, 王策
    2004, 25(11):  2174-2175. 
    摘要 ( )   PDF (3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β-CD存在下MMA细乳液体系的RAFT聚合
    邵亚军, 倪沛红, 纪晓丽, 余樟清
    2004, 25(11):  2176-2178. 
    摘要 ( )   PDF (5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