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5-04-10
    研究论文
    铌酸锂多晶粉体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吁霁, 刘兴泉
    2005, 26(4):  595-598. 
    摘要 ( )   PDF (2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铌酸锂(LiNbO3)晶体由于本身具有的优良性能在许多领域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以LiOH·H2O和Nb2O5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地合成了铌酸锂多晶粉体,并采用FTIR谱、XRD谱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能够得到结晶完整的四方柱形LiNbO3多晶粉体.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晶化时间和Li源对水热合成产物的影响.
    硅基图案化TiO2表面微结构的制备和表征
    管飞, 陈淼, 张瑞, 梁山, 薛群基
    2005, 26(4):  599-602. 
    摘要 ( )   PDF (6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微接触印刷术和TiO2沉积成膜技术,在单晶硅表面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微米级图案结构的TiO2薄膜,并利用XPS,SEM和AFM对其表面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硅基图案化TiO2微结构在光电转化、微机电和光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非水溶剂快速挥发法合成大孔径高有序度介孔有机氧化硅材料
    张震东, 严晓霞, 田博之, 沈绍典, 陈德宏, 方千荣, 朱广山, 裘式纶, 赵东元
    2005, 26(4):  603-606. 
    摘要 ( )   PDF (7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非水溶剂快速挥发的方法,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等作为结构导向剂,双三乙氧硅基乙烷作为硅源,合成出一系列大孔径(>4nm)、高有序度、具有二维六角结构并且墙壁中含双亚甲基的介孔有机氧化硅(PMO)材料,并通过XRD、TEM、N2吸附-脱附、29SiNMR和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方形锐钛矿TiO2纳米晶的合成及表征
    王海, 吴玉, 徐柏庆
    2005, 26(4):  607-310. 
    摘要 ( )   PDF (7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不添加任何模板剂或形状控制剂的条件下,以TiCl4为前体,经氨水沉淀、乙醇洗涤和超临界干燥(AS制备法)选择性地合成了方形锐钛矿TiO2纳米单晶.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不超过650℃时,方形锐钛矿TiO2纳米晶的表面积、孔容、晶粒/颗粒尺寸基本保持不变.XRD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方形锐钛矿TiO2纳米晶在800℃下焙烧后仍能保持晶相不变,表现出很强的抗晶相转变能力.但在1000℃焙烧后,样品可以完全转变成金红石相TiO2.
    1,3-丙二胺邻苯二酚钼钨手性八面体配合物的仿生合成、晶体结构以及与ATP作用的液相NMR研究
    鲁晓明, 邓元, 李丽, 姜凌, 毛希安, 叶朝辉
    2005, 26(4):  611-616. 
    摘要 ( )   PDF (14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1,3-丙二胺邻苯二酚钼钨手性八面体配合物(NH3CH2CH2CH2NH2)2[Mo0.4W0.6O2(C6H4O2)2],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研究了其与ATP作用的液相NMR谱.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n.晶胞参数a=0.7501(2)nm,b=2.3994(7)nm,c=1.2178(4)nm,Z=4.[Mo0.4W0.6O2(C6H4O2)2]2-的配位几何构型为手性八面体,晶体为外消旋体.配位阴离子中MoW中心金属离子除了与两个端基O配位形成cis-MO键外,同时还分别与两个邻苯二酚配位基团的的氧原子配位,形成4个M—Ob(M=Mo,W)键,构成两个五元环.利用1HNMR,13CNMR,31PNMR以及1H-15NHMBC对标题配合物及其与ATP在D2O溶剂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标题配合物的MoW中心金属离子在纯D2O溶剂中被还原成+5价,但与ATP混合后转化为+6价,且与原配位基邻苯二酚发生解离.解离后的[MO2]2+最大可能与腺嘌呤上的氨基N原子配位,而此配位可能是其抗癌抗肿瘤活性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MoS2/C复合纳米管的合成
    宋旭春, 郑遗凡, 韩贵, 殷好勇, 曹广胜
    2005, 26(4):  617-619. 
    摘要 ( )   PDF (6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900℃氢气气氛下,通过热分解载有硫代钼酸铵的碳纳米管前驱物得到MoS2/C复合纳米管.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仪(EDS)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物质是一种由两种材料组成管壁的新型纳米管.
    硫化铜纳米棒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其光学性能
    周杰, 贾殿赠, 刘浪
    2005, 26(4):  620-622. 
    摘要 ( )   PDF (4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表面活性剂PEG-400存在的条件下,以醋酸铜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利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制备出分散均匀的硫化铜纳米棒.X射线粉末衍射和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分析证明,产物为纯六角相的硫化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表明,产物为棒状,直径为80~100nm,长度为200~500nm.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明,硫化铜纳米棒的紫外和荧光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与常规硫化铜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蓝移,表明所制备的硫化铜纳米棒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
    程序升温反应法由纳米氧化铁制备纳米氮化铁
    郑明远, 程瑞华, 陈小伟, 李宁, 丛昱, 王晓东, 张涛
    2005, 26(4):  623-627. 
    摘要 ( )   PDF (9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先以廉价的无机铁盐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粒子,由此得到粒径大小在10~20nm,20~40nm和40~60nm的氧化铁,在此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铁为前体,在氨气气氛下由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纳米氮化铁.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铁经程序升温反应氮化后,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度的氮化铁.不同大小的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小粒径的纳米氧化铁氮化后更容易长大;对于大小相近的γ相与α相纳米氧化铁粒子,γ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增大更为显著.制得的氮化铁的形貌与其氧化铁前体保持一致.
    研究简报
    低温制备超细γ-Bi2O3粉末
    郑波, 庞爱红, 顾建胜
    2005, 26(4):  628-630. 
    摘要 ( )   PDF (2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聚体有机锡配合物{[n-Bu2SnO2CCH(CS2NEt2)2]2O}2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尹汉东, 薛绳才, 王其宝
    2005, 26(4):  631-633. 
    摘要 ( )   PDF (1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基于超声波下淀粉纳米颗粒作载体的基因转导
    刘俊, 刘选明, 肖苏尧, 童春意, 唐冬英, 赵李剑
    2005, 26(4):  634-637. 
    摘要 ( )   PDF (6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多聚赖氨酸淀粉纳米颗粒(PLL-StNP)在超声波介导下作基因载体的研究,实验发现DNA-PLL-StNPs复合物经过超声波处理不同的时间后的电泳分析显示,结合的DNA受到保护,其生物学性质没有改变;将pIRGFP质粒DNA-PLL-StNPs复合物与COS-7细胞混合,在120W和40kHz的超声波强度下处理2min,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比率最大,达到70.这种基于超声波下淀粉纳米颗粒作载体的基因转导方法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转基因技术和人类基因治疗,同样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技术.
    草乌中二萜类生物碱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
    许庆轩, 王勇, 刘志强, 刘淑莹, 田成
    2005, 26(4):  638-641. 
    摘要 ( )   PDF (7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传统中药草乌中的二萜类生物碱进行直接分析鉴定.通过实验数据并对比文献发现,草乌中含有单酯型、双酯型、三酯型和脂类等共4种类型生物碱,其中三酯型和脂类生物碱在草乌中为首次发现.由于这些生物碱的结构相似,在电喷雾串联质谱中碎裂方式相同,因此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结果确定了这些生物碱的结构.
    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安乃近
    何云华, 吕九如, 张红鸽, 杜建修
    2005, 26(4):  642-646. 
    摘要 ( )   PDF (7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安乃近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其性能进行了Scatchard分析;以此聚合物为分子识别物质,利用锰(Ⅱ)-甲醛-安乃近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分析技术,建立了高选择性测定安乃近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检出限为4×10-8mol/L,对1.0×10-6mol/L安乃近溶液平行测定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该方法已用于尿液中安乃近的直接测定.
    功能化纳米金增强的谷胱苷肽电化学检测和巯基识别
    李金花, 胡劲波, 李启隆
    2005, 26(4):  647-650. 
    摘要 ( )   PDF (6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冠有大量二茂铁的纳米金微粒/抗生蛋白链菌素结合物为标记物,将其标记于生物素修饰的巯基识别试剂上,制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和纳米金放大作用的传感器.首先将双官能团的羟基琥珀酰亚胺酯自组装于电极表面上,借助两步交联反应固定含巯基的蛋白质,并且引入巯基识别试剂标记生物素的马来酰亚胺,随后利用生物素与链霉抗生物素之间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引入功能化的纳米金.采用伏安法测定修饰在纳米金上的二茂铁,可识别和测定表面固定的蛋白质,还原型谷胱苷肽在5μmol/L~0.1mmol/L浓度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到1nmol/L.
    研究快报
    主客体相互作用和自组装方法构建水溶性的金纳米粒子网络
    李迪, 黄云杰, 孙春燕, 王美佳, 李军, 李景虹
    2005, 26(4):  651-653. 
    摘要 ( )   PDF (5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毛细管等电聚焦驱动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朱贵杰, 杨春, 刘和春, 张丽华, 张维冰, 张玉奎
    2005, 26(4):  654-656. 
    摘要 ( )   PDF (6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中草药中槲皮素的毛细管电泳法测定
    周新, 汪子明, 郑健, 赵丽巍, 刘忠英, 李绪文, 毕淑云, 宴国全, 张寒琦
    2005, 26(4):  657-659. 
    摘要 ( )   PDF (5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质中加入少量盐类改善MALDI-TOF MS的谱图信噪比
    方彩云, 翟建军, 刘锋, 杨芃原
    2005, 26(4):  660-662. 
    摘要 ( )   PDF (1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1,4-二氢吡啶衍生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与圆二色谱研究
    杜江燕, 王炳祥, 徐飞, 陈婷婷, 沈珠英, 沈永淼, 邢巍, 陆天虹
    2005, 26(4):  663-666. 
    摘要 ( )   PDF (7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化学和圆二色谱(CD)技术研究了5个1,4-二氢吡啶(1,4-DHP)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4-DHP衍生物与CT-DNA相互作用是通过嵌入的方式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强弱与1,4-DHP衍生物的立体结构有关.1,4-DHP衍生物4-取代基空间位阻越小,嵌入到CT-DNA的程度越大.相反,空间位阻较大的1,4-DHP衍生物嵌入CT-DNA程度较小.非平面结构的1,4-DHP衍生物使CT-DNA双螺旋链结构松散程度增大.
    1,8-二羟基-9,10-二氢蒽的合成
    施证伟, 李英, 陆国元
    2005, 26(4):  667-670. 
    摘要 ( )   PDF (7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8-二羟基蒽醌为原料,经甲醚化,锌粉和金属钠还原,去甲基等4步反应合成1,8-二羟基-9,10-二氢蒽,总产率为37.1,8-二甲氧基蒽醌用NaBH4/CF3COOH还原生成二聚产物,并测定了其单晶结构.
    土壤有机质对菲的吸附-解吸平衡的影响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黄伟林
    2005, 26(4):  671-676. 
    摘要 ( )   PDF (8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然土壤和过氧化氢分级土壤为实验模拟样品,测定了菲在这些样品上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用线性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这些等温线.13CNMR谱表明,随着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的加深,有机质将含有较多的长链烷烃化合物,含氧、氮化合物有所减少,芳香环的数量变化不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菲的吸附容量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机质腐殖质化程度较深的样品比原土壤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其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非线性,而且具有更明显的解吸滞后现象.说明土壤中一些结构紧密和含极性官能团较少的有机质是引起菲的非线性吸附过程和解吸滞后现象的主要原因.
    研究简报
    尿毒症中分子毒物的分离鉴定
    杨眉, 张建达, 王芃, 刘晓航, 袁直, 刘宏富, 杨洪涛, 杨淑芬, 赵菁丽
    2005, 26(4):  677-679. 
    摘要 ( )   PDF (3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内毒素吸附剂
    王慧彦, 侯光辉, 俞玫, 袁直, 刘斌, 赵承梅
    2005, 26(4):  680-682.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甲基吡嗪衍生物合成及其5-HT3受体拮抗活性的筛选
    江相清, 黄传满, 祝丽萍, 叶德泳
    2005, 26(4):  683-685. 
    摘要 ( )   PDF (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联苯-2,2'-二甲酸-2-甲酯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高洪苓, 程采, 程鹏, 廖代正, 阎世平, 姜宗慧
    2005, 26(4):  686-688. 
    摘要 ( )   PDF (2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细胞色素p450 2s1(CYP2s1)三维结构模建及其与维甲酸分子的对接研究
    孙苗, 李泽生, 张媛, 郑清川, 孙家锺
    2005, 26(4):  689-692. 
    摘要 ( )   PDF (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建了细胞色素P450(CYP2s1)的三维结构.在模建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活性位点的组成和结构,并进行了与小分子(维甲酸)的分子对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由维甲酸和CYP2s1形成的复合物中,非键相互作用较强,其中,GLu411和Ala414是与维甲酸相互作用能最强的两个残基,对复合物的结合起重要作用.
    丹酰基丝氨酸与桥联双环糊精作用机理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
    陈凯, 贾树岩, 郝雅琼, 吴立新, 吴玉清, 刘俊秋, 刘瑞斌, 张建平, 艾希成
    2005, 26(4):  693-696. 
    摘要 ( )   PDF (5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稳态、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系统研究了手性探针分子丹酰-L-丝氨酸(DL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β-CD(1)和2-位碲桥联β-CD(2)的复合及复合机理.对比研究了DLS与三种不同环糊精复合强度及复合方式的差别.结果表明,引入硒桥键不能使化合物1与丹酰基丝氨酸分子很好地复合;而引入碲桥键使化合物2对DLS分子的结合能力相对于β-CD有明显增强.
    C2H与HO2双自由基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白洪涛, 黄旭日, 于健康, 李吉来, 孙家锺
    2005, 26(4):  697-701. 
    摘要 ( )   PDF (5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2H与HO2双自由基的单重态反应进行了研究.在UB3LYP/6-311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CC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各物种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中自由基C2H的边端C进攻自由基HO2的边端O是主要的进攻方式.首先形成了中间体1(HCCOOH),由此经过不同的反应通道可以得到主要产物P1,次要产物P2,P3和P5.生成P1的反应热为-814.40kJ/mol.自由基C2H的中间C进攻自由基HO2的边端O是次要的进攻方式,可以得到产物P4和P6.根据势能面分析,所有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中空纤维担载氧化硅膜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李健生, 王连军, 缪丽娜, 郝艳霞, 苗小郁, 成岳, 孙秀云, 刘晓东
    2005, 26(4):  702-705. 
    摘要 ( )   PDF (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SXRD,HRTEM,FTIR,SEM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对膜结构、形貌、孔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SXRD和HRTEM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膜具有短程有序结构.SEM分析发现膜表面完整.气体渗透实验表明,担载膜具有一定的气体选择性,在0.1MPa下对H2/N2和CH4/N2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25和1.56,气体透过膜孔的扩散由努森机制所控制.等温氮气吸附实验显示,经500℃热处理后氧化硅膜的最可几孔径小于3.34nm,非担载膜的比表面积为919.8m2/g,孔容为0.43mL/g.
    碱性介质中分光光度法研究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氧化谷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单金缓, 霍树营, 申世刚, 孙汉文, 王安周
    2005, 26(4):  706-709. 
    摘要 ( )   PDF (2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DPA)氧化谷氨酸(GA)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DPA为准一级,对GA为一级反应;在保持准一级条件([GA]0[DPA]0)下,表观速率常数随着[OH-]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着[IO4-]的增加而减小,且有正盐效应.据此提出了此反应的反应机理,由此反应机理推导出来的速率方程可很好地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速控步骤速率常数k和298.2K时的平衡常数K及活化参数.
    Pd微电极阵列表面纳米薄膜的方波电位制备及其特殊的红外性能
    李君涛, 陈友江, 苏章菲, 周志有, 陈声培, 孙世刚
    2005, 26(4):  710-714. 
    摘要 ( )   PDF (3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单根可寻址Pd微电极阵列,运用方波电位法对阵列上每根Pd微电极处理不同时间,诱导生成一系列不同纳米结构的Pd薄膜.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进行表面组合电化学研究,一次性地获得CO吸附在不同纳米结构Pd薄膜上的红外光谱.观察到随方波电位法处理时间的逐步增加,桥式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峰从正常吸收光谱到类Fano光谱,再到异常红外光谱的转变过程.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薄膜的形貌,发现不同红外光谱特征都对应着特定的纳米结构.
    PtRu/C催化剂上甲醇电氧化的电化学阻抗谱
    武刚, 李莉, 徐柏庆
    2005, 26(4):  715-718. 
    摘要 ( )   PDF (2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甲醇在不同电化学极化处理后的PtRu/C催化剂上的电氧化动力学参数.通过交流阻抗理论的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电势区间(低、中、高)内反应中间产物的表面覆盖率随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反应法拉第电流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甲醇电氧化实验中的动力学规律在低电势区,甲醇分子脱除第一个氢原子的基元反应,即第一个电子的传递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而在高电势区,反应中间产物COads的氧化脱除则为速率控制步骤.
    叠氮烷烃环加成反应合成C60衍生物及其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特性
    王飞, 周清梅, 郑立平, 曹镛
    2005, 26(4):  719-722. 
    摘要 ( )   PDF (6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烷基叠氮化合物与C60的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长链烷烃取代C60的亚氨基衍生物,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及电化学性质,并考察了由这些材料和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对苯乙炔](MEH-PPV)制成的聚合物光电池的性能.这类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介于0.13~0.37之间,随着所接烷基链的增长和支链数目的增加,衍生物的溶解度逐步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随着衍生物溶解度的提高而增加,最高可达到1.77mA/cm2,这类器件具有较极大的光暗比,有可能首先在传感器方面得到应用.
    HCCO与CH(2Π)双自由基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刘朋军, 常鹰飞, 孙昊, 苏忠民, 王荣顺
    2005, 26(4):  723-726. 
    摘要 ( )   PDF (2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UB3LYP/6-311+G**方法和高级电子相关的UQCISD(T)/6-311+G**方法研究了HCCO与CH(2Π)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采用双水平直接动力学方法IVTST-M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研究了在1000~2500K温度范围内反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HCCO与CH(2Π)双自由基反应过程中存在3个反应通道,生成产物为C2H2+CO.通道2为主要反应路径,通道1也占一定的比例.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速率常数计算的变分效果均较小,反应为放热反应.
    异质结型光催化膜的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林熙, 李旦振, 吴清萍, 付贤智, 王绪绪
    2005, 26(4):  727-730. 
    摘要 ( )   PDF (7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得TiO2,ZnO,Fe2O3,ZnO/TiO2,TiO2/ZnO,Fe2O3/TiO2和TiO2/Fe2O3石英玻璃基底负载膜.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表明,TiO2和Zn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Fe2O3活性较差.但形成异质结后,TiO2和Fe2O3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发生明显的变化.用254nm紫外光光照后,TiO2,ZnO和Fe2O3等3种氧化物膜与水的接触角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TiO2表现出超亲水性,ZnO/TiO2和Fe2O3/TiO2膜与水的接触角小于对应的单纯ZnO和Fe2O3膜与水的接触角,其中Fe2O3/TiO2表面出现超亲水性.瞬态光电导谱的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定表明,异质结势垒电场能有效地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根据能带理论建立的两组异质结能带模型可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
    新型两亲性HZSM-5沸石催化剂对环己烯水合相界面反应的催化研究
    马丙丽, 淳远, 周炜, 潘剑, 须沁华, 董家騄
    2005, 26(4):  731-736. 
    摘要 ( )   PDF (6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对HZSM-5沸石样品进行外表面修饰,制得两亲性沸石样品,该类两亲性沸石能分布于水、油两相界面处.改性后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末端硅羟基峰的强度明显降低,并出现CH3基团的C_H伸缩振动吸收峰,证实部分亲水性表面硅羟基被亲油性硅烷基团取代.这类两亲性样品在不加共溶剂及静置条件下,对环己烯水合相界面催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远远高于改性前的HZSM-5沸石.由于该相界面反应是以孔道内为主的反应,三甲基氯硅烷经改性制备出的亲油性HZSM-5沸石也呈现出较高的活性.
    表面活性剂对分散体系粘度影响的特殊性
    王海波, 刘德山, 李艳梅
    2005, 26(4):  737-741. 
    摘要 ( )   PDF (9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液体石蜡的水基化分散对影响分散体系粘度的粒子大小、表面活性剂胶束和界面膜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胶束对分散体系粘度的影响极为有限,而在分散相粒子界面上由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形成的界面膜是导致分散体系粘度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实验数据表明,对于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存在一个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的临界值,而该临界值所对应的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粒子表面以最紧密和规整的方式形成的界面膜,该种界面膜使分散体系粘度达到最大值,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聚丙烯酸在纳米TiO2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
    刘付胜聪, 肖汉宁, 李玉平
    2005, 26(4):  742-746. 
    摘要 ( )   PDF (2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了聚丙烯酸在纳米TiO2水悬浮体系中的吸附行为.红外光谱分析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通过氢键吸附PAA.PAA吸附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直至饱和吸附量,且分子量越大,饱和吸附量越大.pH值增大,则饱和吸附量减小.在相同条件下,表面吸附层的厚度随PAA分子量、浓度和pH值增大而增大.这是由PAA在颗粒表面构型的变化所致.吸附PAA后的纳米TiO2的表面电荷密度和ζ电位发生变化,pHiep值向低值方向移动.表面吸附自由能的计算结果说明,PAA在纳米TiO2表面的吸附是自发过程.
    2-甲基噻吩光异构化成3-甲基噻吩的理论研究
    王艳霞, 陈益山, 叶松
    2005, 26(4):  747-750. 
    摘要 ( )   PDF (2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CASSCF方法以6-31G基组研究了2-甲基噻吩光异构化为3-甲基噻吩的光化学反应和基态(S0)及三重激发态(T1)的相关势能面.反应主要发生在三重态(T1)上,其间经历了两个双自由基,1个三元环中间体及4个过渡态.沿着反应路径找到了2个T1/S0势能面交叉点,其结构都类似于双自由基.在第二个T1/S0势能面交叉点附近由T1向S0的系间窜越(ISC)最为有利.
    研究简报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对蛋白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电学表征
    赵健伟, 王楠
    2005, 26(4):  751-753. 
    摘要 ( )   PDF (4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球型胶体颗粒的表面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的关系
    王好平, 罗根祥, 刘春生, 侯创业, 金军
    2005, 26(4):  754-756. 
    摘要 ( )   PDF (8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ip-pen刻蚀技术直接构建聚-L-赖氨酸纳米结构
    周化岚, 魏刚, 刘志国, 王丽, 宋永海, 李壮
    2005, 26(4):  757-759. 
    摘要 ( )   PDF (5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PS/SiO2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曾重, 刘文芳, 郭朝霞, 于建
    2005, 26(4):  760-764. 
    摘要 ( )   PDF (6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一步法合成出PS/SiO2纳米复合粒子,得到产物的产率和接枝效率均在95以上.与传统的预处理方法相比,一步法在工艺上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复合粒子粒径、形态及分散状况与预处理方法无明显差别.对一步法制备中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调节偶联剂添加量可以使偶联剂在复合粒子中起到偶联剂或交联剂或二者兼有的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实验配方条件下,反应遵循与前人类似工作截然不同的机理模型.此外,对复合粒子的形态与结构进行计算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产物中平均每个复合粒子内含有5~6个初始的SiO2纳米粒子,这些粒子团聚在一起形成核,PS接枝并包覆于团聚体外形成壳.
    孔径均匀、可控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筛分性能的研究
    张金荣, 陈艳丽, 张静泽, 高巨, 施荣富, 杨益忠, 史作清, 王春红
    2005, 26(4):  765-768. 
    摘要 ( )   PDF (6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变传统的由非良溶剂致孔合成大孔吸附树脂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孔径均匀且具有筛分作用的新型吸附树脂,通过改变起始共聚物的交联度,可以调控树脂的孔径.混合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分子尺寸不同的苯酚、芦丁、人参皂甙Re具有明显的筛分分离效果.在苯酚与芦丁的混合样品及苯酚与人参皂甙Re的混合样品中,小分子苯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44和73.09.
    聚合物对Eu(TTA)3·2NMP发光性能的影响
    刘兴妤, 关晓琳, 苏致兴
    2005, 26(4):  769-772. 
    摘要 ( )   PDF (2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种共混膜材料之间对铕/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Eu(TTA)3·2NMP]三元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差异.实验发现,无论是溶液状态,还是共混膜材料,三元配合物/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均大于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为稀土荧光物质的成膜与加工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葫芦脲与主链聚紫精的超分子自组装制备准聚轮烷及其性质研究
    侯昭升, 谭业邦, 王成威, 黄玉玲, 周其凤
    2005, 26(4):  773-777. 
    摘要 ( )   PDF (7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葫芦[6]脲(CB[6])与五亚甲基聚紫精(PPeV)在水溶液中于室温下进行超分子组装,得到一种新型的准聚轮烷(PPeVCB),通过1HNMR、元素分析、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CB[6]位于PPeV的脂肪链上,并通过非共价键与PPeV结合,且CB[6]与PPeV重复单元的结合摩尔比为1∶1;通过热重分析(TGA)、紫外-可见吸收(UV-Vis)和化学还原等方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准聚轮烷3比相应的聚合物热稳定性更高、UV-Vis吸收和氧化能力更强.
    零代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的光响应行为研究
    张其震, 刘建强, 唐新德, 张静智
    2005, 26(4):  778-781. 
    摘要 ( )   PDF (2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含4个己氧基偶氮苯基元的零代(G0)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在氯仿和四氢呋喃中的吸收光强、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量子产率、活化能、异构转换率、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热回复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光回复异构化反应平衡常数及速率常数.G0的光致变色反应数率常数为10-1s-1,而含偶氮基元液晶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反应数率常数为10-8s-1,前者比后者快107倍.
    正电子湮没谱研究聚烯烃聚氨酯的自由体积、微观结构和溶剂的扩散行为
    杨宇润, 王志奋, 陈永林, 王得宁, 胡春圃, 王波
    2005, 26(4):  782-786. 
    摘要 ( )   PDF (7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S)结合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烯烃聚氨酯的自由体积特征和微相分离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硬段含量增加,自由体积孔洞平均半径和自由体积分数减小;丁腈聚氨酯相分离程度小,相应自由体积孔洞平均半径和自由体积分数小,而丁羟聚氨酯的情况正好相反.石英弹簧法对苯和乙醇蒸气的溶解和扩散行为的研究表明,聚烯烃聚氨酯的自由体积孔洞平均半径和自由体积分数与苯和乙醇溶剂蒸气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呈正相关,但它们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和自由体积分数关系无法用Fujita的自由体积模型描述,可能归因于它们对聚烯烃聚氨酯复杂的溶胀行为.
    研究快报
    PSS/PDDA自组装膜形成过程中的临界浓度效应
    陈幼芳, 钱锦文, 杨平, 林贤福
    2005, 26(4):  787-789. 
    摘要 ( )   PDF (6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谷胱甘肽响应的非病毒基因传递体系研究
    王幽香, 沈家骢
    2005, 26(4):  790-792. 
    摘要 ( )   PDF (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