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吡嗪酰胺类似物的设计、 合成及杀菌活性
    王刚, 梁爽, 单忠刚, 英君伍, 吕亮, 李斌, 杨辉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10): 20240369-.   DOI: 10.7503/cjcu20240369
    摘要314)   HTML14)    PDF(pc) (4355KB)(5467)    收藏

    以取代吡嗪酸和2-甲基-3-硝基苯酚为原料, 经4步反应合成了16个吡嗪酰胺类似物(化合物1~16),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 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吡嗪酰胺类似物浓度为6.25 mg/L时对玉米锈病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 其中化合物4, 5, 7, 8, 1516对玉米锈病的杀菌活性为100%. 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 化合物16通过氢键与琥珀酸脱氢酶(SDH)的TRP-173相互作用, 这可以解释化合物16与目标蛋白之间可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16是一种具有潜在前景的杀菌剂候选物,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多功能脱氧核酶用于生物医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王庆, 何雨秋, 王富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 (11): 3334-3356.   DOI: 10.7503/cjcu20210449
    摘要1014)   HTML32)    PDF(pc) (4427KB)(2874)    收藏

    脱氧核酶(DNAzym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通过指数富集式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得到的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分子. 由于DNAzyme具有易于合成和修饰、 化学结构稳定及催化活性高等优点, 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和医学诊断领域备受关注. 对DNAzyme的活性进行调控是挖掘其多方面应用潜能的关键, 灵活的活性调控方式将促进DNAzyme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本文综合评述了一些调控脱氧核酶活性的主要方法, 并对其在生物医学分析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多重动态共价键的环氧类玻璃网络的制备与性能
    杨伟明, 席澳千, 杨斌, 曾艳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 (11): 20220308-.   DOI: 10.7503/cjcu20220308
    摘要561)   HTML25)    PDF(pc) (8349KB)(2405)    收藏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TE)为基体, 2,2′-(1,4-亚苯基)-双[4-硫醇1,3,2-二氧杂戊烷](BDB)和3,3-二硫代二丙酸(DTDPA)为交联剂, 通过环氧-巯基“点击”反应和环氧-羧酸酯化反应, 制备了基于多重动态共价键(硼酸酯键、 二硫键和酯键)的环氧类玻璃网络. 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环氧类玻璃中不仅存在硼酸酯键、 二硫键和酯键, 还存在可逆氢键, 并且大量氢键的存在能提高环氧类玻璃的交联度. 对所得环氧网络的热稳定性、 热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对基于多重动态共价键环氧网络进行了自修复、 焊接、 形状记忆和再加工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 在80 ℃下可实现网络的完全自修复、 再加工与焊接, 且焊接后样品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恢复率在80%以上, 具有优异的功能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及其应用
    魏焕郁, 施文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22 (2): 338-344.  
    摘要1911)      PDF(pc) (737KB)(3538)    收藏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而引起了聚合物科学家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超支化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8)
    5.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电荷转移
    周雪琴, 汪茫, 杨士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 21 (8): 1312-1317.  
    摘要1912)      PDF(pc) (698KB)(2956)    收藏
    在介绍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荷转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用电荷转移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导电、光电导和发光过程的现状进行评述,认为电荷转移是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关键问题,开展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弄清一些新现象、新效应的物理起因,还可望找到预测有机半导体材料相关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2)
    6. 偶氮四唑钾盐的绿色电合成反应耦合WS2纳米片催化电解水制氢
    姚田浩, 马语和, 柳博龙, 马玉强, 张聪, 李嘉辰, 马海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 44 (12): 20230347-.   DOI: 10.7503/cjcu20230347
    摘要459)   HTML9)    PDF(pc) (5908KB)(1914)    收藏

    析氧反应(OER)作为动力学缓慢的四电子多步骤反应过程, 限制了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的反应速率, 降低了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的整体效率, 以热力学更有利的有机含能材料氧化反应替代OER与析氢反应(HER)耦合, 在降低槽压制得氢气的同时能得到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耦合体系, 在阳极侧制备含能离子盐[偶氮四唑钾盐(K2AZT)]的同时, 阴极侧以碳布负载的二硫化钨纳米片(CC@WS2 NSs)作为HER催化剂促进H2的形成. 该体系仅需要1.65 V的槽电压即可达到10 mA/cm 2的电流密度, 相比于CC@WS2 NSs/CF全解水体系(1.87 V)降低了220 mV. 耦合体系在至少15 h内保持平稳运行, 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能. 通过绿色安全的电化学法制备含能化合物避免了传统有机合成方法高能耗、 高风险和高成本等问题, 为安全生产含能材料提供了新的合成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缩聚反应的统计力学和反应动力学理论
    王海军, 洪晓钟, 巴信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 (11): 2077-2081.  
    摘要1887)      PDF(pc) (1363KB)(2290)    收藏
    以两类典型的缩聚反应为例,研究了缩聚反应的统计理论和反应动力学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出反应程度与平衡反应动力学常数以及聚合反应自由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聚合反应平衡常数使一些平均高分子物理量的表征得以简化.从热力学角度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和压力等热力学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8.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张琼钢, 包德才, 马小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 (12): 2375-2378.  
    摘要2353)      PDF(pc) (1057KB)(2078)    收藏
    应用膜乳化-液中干燥法成功制备出粒径为2~20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PS微球的粒径主要由膜孔径决定,其值约为膜孔径的2倍;PS溶液的浓度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膜乳化过程中的压力对微球粒径的分散性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压力范围内,粒径呈单分散.在分散相中加入致孔剂,制备出表面多孔的PS微球.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出中空PS微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9. 分子筛功能材料专辑
    闫文付, 徐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 (1): 0-.  
    摘要467)      PDF(pc) (323KB)(197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环肽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唐艳春, 田桂玲, 叶蕴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 21 (7): 1056-1063.  
    摘要1821)      PDF(pc) (819KB)(2233)    收藏
    介绍了纯环肽与杂环肽合成的方法、策略及其优缺点,列举了一些常用缩合试剂,探讨了反应溶液浓度、线型肽前体化合物的结构及构象等因素对环化反应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11. 红外光谱酰胺Ⅲ带用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定研究
    谢孟峡, 刘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 (2): 226-231.  
    摘要3857)      PDF(pc) (1101KB)(2803)    收藏
    用甲醇对BSA和RaseA等蛋白质进行变性处理,结合蛋白质酰胺带的拟合结果对酰胺带各二级结构的谱峰进行了初步指认:1330~1290cm-1为α-螺旋;1295~1265cm-1为β-转角;1270~1245cm-1为无规卷曲;1250~1220cm-1为β-折叠.依据这些谱峰归属,对一些已知二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X射线衍射数据以及酰胺带的定量结果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2)
    12. ZnO薄膜的XPS价带谱研究
    李万程, 杜国同, 杨小天, 刘博阳, 张源涛, 赵佰军, 姜秀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 (11): 2078-2081.  
    摘要4646)      PDF(pc) (573KB)(2640)    收藏
    用MOCVD方法在Al2O3衬底c面生长ZnO薄膜,用XPS对薄膜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与O1s和Zn2p态相比,Zn3d态有更大的化学位移,可用于更有效地分析ZnO薄膜变化;随着Zn3d+Zn4s态和Zn3d态电子与O2p态电子耦合的增强,Zn3d态电子的结合能变大;二乙基锌(DEZn)源温是影响ZnO成键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3. 强韧抗溶胀水凝胶的简单构筑及性能
    雒春辉, 赵宇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 (6): 2024-2033.   DOI: 10.7503/cjcu20200722
    摘要1867)   HTML47)    PDF(pc) (4476KB)(1924)    收藏

    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 采用循环冻融法制备了前驱体水凝胶(PVA-CS), 并经过浸泡氯化钠溶液和透析后处理构筑了强韧抗溶胀复合水凝胶(PVA-CS-6.16-3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流变仪表征了两种水凝胶的微观结构, 采用拉力机测试了其机械性能. 结果表明: 由于结晶微区、 氢键及链缠结等协同交联作用, PVA-CS-6.16-30具备高效能量耗散机制. 与前驱体PVA-CS相比, PVA-CS-6.16-30的交联密度由7.69×10?4 mol/cm3增加至9.97×10?4 mol/cm3, 自由水含量由62.8%降低至52.6%, 网络尺寸由6.11 nm降低至5.21 nm, 凝胶分数由58.6%增加至86.8%, PVA结晶度由14.8%增加至17.2%, 其抗拉强度、 断裂伸长率、 韧性及抗压强度分别为2.9 MPa, 229%, 3.3 MJ/m3和7.6 MPa. 此外, 该复合水凝胶还具有优异的耐溶胀与抗蠕变性能. 在37 ℃的PBS缓冲溶液中浸泡7 d后, 其抗拉和抗压强度分别高达2.8和7.5 MPa, 优于常见水凝胶. 商品化的原料、 简单的构筑方法及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推动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和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碳纳米管的高温处理及表征
    王垚, 黄巍, 魏飞, 罗国华, 余皓, 艾合麦提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 (6): 953-957.  
    摘要2572)      PDF(pc) (506KB)(2993)    收藏
    用真空高温炉对在纳米聚团流化床中用催化裂解法大批量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1500~2150℃的真空高温处理,并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激光拉曼、X射线晶体衍射及热重分析表征热处理效果.结果证明,高温处理对碳纳米管具有显著的整形作用,激光拉曼光谱可以有效地表征高温整形效果,但是管壁的大缺陷很难得到修复.经过1800℃处理以后,碳纳米管中的金属催化剂和载体得到有效去除,产品纯度高达99%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15. HATU介导的苯硼酸快速接枝羟丙基壳聚糖反应
    李奥琪, 胡传智, 石涵, 邓明宇, 肖波, 江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 44 (6): 20220698-.   DOI: 10.7503/cjcu20220698
    摘要810)   HTML21)    PDF(pc) (1100KB)(1439)    收藏

    苯硼酸(PBA)在水溶液中可与顺-1,2-二醇或1,3-二醇形成可逆共价键, 常在纳米/水凝胶中用作葡萄糖响应单元或动态交联基团. 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合成苯硼酸接枝壳聚糖衍生物(CPBA-HPCS)的方法. 以羟丙基壳聚糖(HPCS)为原料, 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ATU)为缩合剂, 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反应1 h即可得到在pH>8.5的水溶液中可溶的CPBA-HPCS.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对该衍生物结构进行验证, 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CPBA-HPCS, 其取代度最高可达0.78. 这种新的壳聚糖衍生物在制备智能水凝胶和药物载体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合成多肽疫苗研究进展
    许家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 21 (11): 1688-1693.  
    摘要1829)      PDF(pc) (553KB)(1476)    收藏
    综述了合成多肽疫苗的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寻找抗原肽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类可用作疫苗接种的合成多肽抗原的制备和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17. 无定形FePO4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盛心茹, 张壮壮, 丁唐婧, 廖家英, 周小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 44 (5): 20220724-.   DOI: 10.7503/cjcu20220724
    摘要678)   HTML24)    PDF(pc) (1386KB)(1470)    收藏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发展绿色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储能器件, 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对高性能正极材料的需求. 在各类正极材料中, 无定形磷酸铁 (FePO4)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优异的电化学可逆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基于此, 本文综合评述了无定形 FePO4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首先, 介绍了无定形FePO4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然后, 系统总结了其常见的合成方法, 如模板法、 水热法等; 介绍了增强无定形FePO4储钠性能的策略, 强调了形貌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 对该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表面覆盖型AuNPs@PNIPAM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闫雨甜, 吴思, 常康康, 夏宇正, 陈晓农, 石淑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 44 (4): 20220636-.   DOI: 10.7503/cjcu20220636
    摘要352)   HTML15)    PDF(pc) (5605KB)(1302)    收藏

    金纳米粒子(AuNPs)表面能高, 在水中极易团聚, 使其应用受限. 本文采用物理共混法, 将带有正电荷的温敏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与带负电荷的AuNPs混合, 经自组装制备了微凝胶表面覆盖AuNPs的有机-金属复合粒子AuNPs@PNIPAM. 该复合粒子不仅具有很好的分散稳定性, 而且其粒子的分散液具有温度比色性, 在25 ℃→50 ℃→25 ℃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呈现“红→紫→红”的可逆颜色变化. 通过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反应, 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复合粒子具有受温度调控的催化能力, 随温度升高催化性能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与文献报道的类似材料相比, AuNPs@PNIPAM复合粒子同时具有温度比色性和催化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毛尔洋, 王莉, 孙永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 (5): 1552-1568.   DOI: 10.7503/cjcu20200750
    摘要1311)   HTML66)    PDF(pc) (7469KB)(2129)    收藏

    现有的以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 基于合金化反应机制的高容量含锂负极材料LixMy(M为能够和锂发生合金化反应的元素)是一类新兴的负极材料, 具有数倍于石墨的储锂比容量, 且可以为电池提供活性锂源. 这些特性使其能够与高容量无锂正极材料(如S, O2, FeF3和V2O5等)相匹配, 构建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新体系.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如LixSi, LixSn, Li3P和LixAl基系列材料)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所面临的挑战, 概述了材料的合成与电极的制备方法, 并介绍了它们在常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硫电池及锂离子-空气电池等多个全电池体系中的应用实例, 提出并举证了其电化学性能优化与调控的策略, 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金属-有机框架基材料在二氧化碳光催化转化中的应用
    赵盈喆, 张建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 (7): 20220223-.   DOI: 10.7503/cjcu20220223
    摘要803)   HTML29)    PDF(pc) (4990KB)(1530)    收藏

    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光催化CO2化学转化条件温和, 能耗低, 在CO2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金属-有机框架(MOF)基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 光电性质优良和可调节性强等特点, 是CO2光催化转化的常用催化剂之一. 本文综合评述了近两年MOF基材料在光催化CO2还原反应、 CO2环加成反应和CO2羧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阐释了MOF基材料在CO2光催化转化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