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第32卷第7期封面和目次
    2011, 32(7):  0. 
    摘要 ( )   PDF (742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评述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Pd阳极催化剂及其电催化稳定性
    李焕芝, 沈娟章, 杨改秀, 唐亚文, 陆天虹
    2011, 32(7):  1445-1450.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Pd阳极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 但电催化稳定性较差, 因此, 对Pd催化剂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原因和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DFAFC阳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 本文综述了DFAFC中Pd催化剂和Pd基复合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主要介绍了Pd催化剂的优缺点、稳定性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和机理等, 为Pd催化剂和Pd基复合催化剂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研究论文
    1,4-二氰基萘一维亚微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姜紫雯, 彭爱东, 廖清, 赵永生, 姚建年
    2011, 32(7):  1451-1455. 
    摘要 ( )   PDF (12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再沉淀法制备了1,4-二氰基萘(DCN)一维亚微米结构。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分别得到了DCN的线状及管状一维结构。所制备的有机亚微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不同结构的生长取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由于DCN分子的有序堆积,亚微米结构的的发光比溶液的发光有一定的红移。通过对单根材料的表征发现,DCN亚微米结构具有良好的光波导性能。空心结构的光波导性能要明显优于实心结构,主要原因在于空气介质减小了光学损耗。
    VB6与不同CopC作用的光谱研究
    宋珍, 郑晓艳, 庞尔国, 杨斌盛
    2011, 32(7):  1456-1459. 
    摘要 ( )   PDF (3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室温, pH 7.4, 10mmol?L-1 Hepes缓冲溶液条件下, 通过紫外差光谱,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CuN-CopC与Ag+的结合性质,进一步研究了apoCopC、 CuN-CopC、CopC-AgC 和CuN-CopC-AgC 与 Vitamin B6 作用的超分子行为. 结果表明:在 apoCopC与Ag+剂量比为1:1时,Ag+可以占据apoCopC蛋白C端的Cu+ 结合位点,结合常数为(1.68±0.33)×104mol?L-1. apoCopC结合不同的金属离子后,与Vitamin B6结合位点数明显减少.
    氨基功能化有序介孔SiO2薄膜组装Au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可调色散性质
    方靖岳, 秦石乔, 张学骜, 李新华, 王飞, 常胜利
    2011, 32(7):  1460-1465. 
    摘要 ( )   PDF (30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为模板剂,采用共溶胶的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介孔SiO2薄膜,然后利用氯金酸(HAuCl4)与介孔SiO2薄膜孔道内壁的氨基之间的中和反应,组装Au纳米粒子制备得到Au/SiO2纳米复合材料。使用TEM、XRD和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进行测试表明,无水乙醇萃取获得的氨基功能化介孔SiO2薄膜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利用中和反应及氢气氛围煅烧还原的方法将Au纳米粒子组装在介孔SiO2薄膜的孔道中,分散均匀且晶化良好,表现出(111)晶面的择优取向生长;随着中和反应时间增加,Au纳米颗粒的粒径呈增长趋势,A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这表明了Au量子点的量子尺寸效应,说明浸渍时间能调控Au/ 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色散性质。
    系列二肽链键联的卟啉-蒽醌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及电子转移性质
    陈年友, 赵胜芳, 董甲庆, 田又平, 李早英
    2011, 32(7):  1466-1471. 
    摘要 ( )   PDF (5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系列二肽链键联的卟啉-蒽醌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分别经UV-Vis,IR,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探讨了化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性质(IETP),并讨论了结构对IETP的影响。
    表面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快捷制备及表征
    苏鹏飞 陈国 赵珺
    2011, 32(7):  1472-1477. 
    摘要 ( )   PDF (10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亲水性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科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速对磁性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羧基化的方法. 首先使用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为原料, 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油酸包覆的亲油性磁性纳米粒子, 然后用高锰酸钾进行原位氧化, 将覆盖在粒子表面的油酸中的C=C键氧化成-COOH, 从而得到单层羧基功能化的亲水性磁性纳米粒子. 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Zeta电位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被成功羧基化,粒子的平均直径约为9 nm,饱和磁化值为64.5 emu/g,剩磁和矫顽力近似为零,具有典型的超顺磁性. 羧基化磁性纳米粒子可在pH7-10的水溶液中形成稳定分散的磁流体,保存6周无沉淀出现.
    富含羧基的球形介孔分子筛SBA-15的合成及药物释放性能
    聂鑫 曲凤玉 李晓丰 林惠明
    2011, 32(7):  1478-1482. 
    摘要 ( )   PDF (17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原位合成法合成了富含羧基的SBA-15球形介孔分子筛. 研究了修饰剂(三烷氧基氰乙基硅烷 CTES)的用量对介孔分子筛SBA-15形貌、孔径及BET比表面积的影响. 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IR)和氮气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 该材料展示了尺寸在0.5-1 μm规则的球形形貌、有序的二维六方相介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且随着修饰剂用量的增加, SBA-15的孔径变小, 比表面积下降. 药物组装及缓释性能测试表明, 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药物组装及缓释释放性能. 该材料在催化、药物载体和色谱分析填料等领域将具有潜在的应用.
    组氨酸钴氧合反应的电喷雾串联质谱
    符继红 李俊芳 付佩 岳凡 张旭龙 王吉德
    2011, 32(7):  1483-1487. 
    摘要 ( )   PDF (4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组氨酸合钴配合物是重要的氧载体模型化合物,对揭示氧载体的可逆吸氧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组氨酸合钴吸氧初和吸氧中期两个阶段为研究体系,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组氨酸合钴氧载体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其质谱裂解图谱中发现了氧合配合物碎片峰,将该氧合配合物碎片峰进一步裂解,可得到失去中性氧分子的子离子碎片峰,从而对其氧合形式进行了确认,根据所得质谱数据对组氨酸合钴氧合产物的结构、裂解规律及氧气的存在形态给出合理的推论。结果表明,吸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组氨酸合钴配合物吸氧初和吸氧24h后,分子氧均以超氧型形式存在,但其型态经历了从双核超氧桥联配合物到双核双桥联超氧羟基配合物的转变。对此过程的研究一直缺乏直接测定方法未被完全确定。本文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此氧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初步确立电喷雾质谱(ESI-MS)可做为研究氧合反应和表征氧合配合物的有效技术手段。
    氯乙酸甲酯为萃取剂的液\|液半微萃取与胶束电动色谱耦联富集分离中性化合物
    唐婧, 郑胜彪, 朱金坤, 王田霖
    2011, 32(7):  1488-1491. 
    摘要 ( )   PDF (4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采用氯乙酸甲酯作为液-液半微萃取溶剂与胶束电动色谱耦联,通过萃取剂柱上分解来富集分离中性化合物的方法。选取烷基苯酮类(C8, C10 和C11)作为模型化合物,将水中的烷基苯酮类化合物通过液-液半微萃取进入氯乙酸甲酯相中,氯乙酸甲酯相直接进入胶束电动色谱中分离。对于苯乙酮、苯丁酮和苯戊酮的检出限分别为50,50和100 μg/L(S/N≥3),三者的富集因子达到63~151。本方法只需要有一个毛细管电泳仪而无须特殊设备,省时且操作简便。因此,有很大的潜力用于实际环境样品分析。
    Pd(Ⅱ)与色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许倩影 刘忠芳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2011, 32(7):  1492-1496. 
    摘要 ( )   PDF (3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Pd(Ⅱ)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及苯丙氨酸(Phe)等芳香族氨基酸相互作用时,能观察到3种氨基酸的荧光均发生猝灭. 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以及猝灭常数Ksv,可以判定荧光猝灭作用是由于Pd(Ⅱ)与上述氨基酸形成基态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 并认为在一定浓度的Cl-存在下,Pd(Ⅱ)与氨基酸分别以N, N配位和N, O配位形成以下混配型三元配合物Pd(HR)Cl2 (Trp和Phe体系)和Pd(H2R)Cl2(Tyr体系),并推测了配合物相应的结构. 该荧光猝灭体系不仅可用于研究钯(Ⅱ)与上述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也可成为以氨基酸(特别是Trp)作探针高灵敏荧光猝灭法测定钯的基础.
    脲和盐酸胍诱导的卵清溶菌酶分子去折叠过程中各稳定构象态的分布和过渡
    张潭 边六交
    2011, 32(7):  1497-1505. 
    摘要 ( )   PDF (5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源荧光光谱和荧光相图法研究了脲和盐酸胍诱导的卵清溶菌酶分子去折叠过程,结果表明,当变性液中脲和盐酸胍浓度分别为约4.0和3.0mol/L时,它们的去折叠过程均存在一个折叠中间态溶菌酶分子,这两个去折叠过程均符合“三态模型”。在卵清溶菌酶分子“三态”去折叠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变性剂分子和卵清溶菌酶分子之间的缔合-解离作用,给出了一个定量描述在此去折叠过程中卵清溶菌酶分子残余活性率随溶液中脲和盐酸胍浓度变化的方程。这个方程包含两个特征展开参数,一个是蛋白质分子从一个稳定构象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构象态的热力学平衡常数k,另一个是在此过渡过程中平均每个蛋白质分子所结合的变性剂分子数目m。通过这两个特征展开参数,能够定量描述脲和盐酸胍诱导的卵清溶菌酶分子天然态、折叠中间态和完全展开态随变性液中脲和盐酸胍浓度的分布和过渡。
    2,6-二苯甲酰胺吡啶盐酸盐选择性识别氟离子
    薛芸蓉,张利锋,董智云,高国华
    2011, 32(7):  1506-1511. 
    摘要 ( )   PDF (10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2,6-二苯甲酰胺吡啶盐酸盐(3), 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3对氟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氟离子可使3发生明显的荧光淬灭作用,并且溶液颜色也由无色变成黄绿色,实现了裸眼识别。利用Job法测定3与氟离子的结合比,发现主体化合物与氟离子形成1:1型络合物。采用Gaussian03软件模拟了3以及3与氟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现3与氟离子通过(N-H) + ?F-和N-H ?F-两种氢键作用结合, 其中(N-H) + ?F-的氢键作用能力更强,增强了3对氟离子的识别能力。
    糖肾方对自发性Ⅱ型糖尿病鼠磷脂代谢的影响
    朱超, 黄敏, 梁琼麟, 王义明, 胡坪, 李平, 张浩军, 路晓光, 罗国安
    2011, 32(7):  1512-1518. 
    摘要 ( )   PDF (10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正相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大鼠血浆磷脂的轮廓谱。通过对磷脂轮廓谱的PLS-DA判别分析及14种化合物的定量,考察了中药糖肾方对自发性II型糖尿病鼠磷脂代谢的影响,并对比了糖肾方与西药蒙诺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鼠的血浆磷脂代谢发生异常。糖肾方能够调节糖尿病鼠的磷脂代谢紊乱,蒙诺则加剧了病鼠的磷脂代谢异常。此外,8种磷脂化合物可能成为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3,6-二肼基-1,2,4,5-四嗪的晶体结构及理论研究
    冯金玲 张建国 王昆 张同来
    2011, 32(7):  1519-1525. 
    摘要 ( )   PDF (11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培养得到3, 6-二肼基-1, 2, 4, 5-四嗪(DHT)的单晶, 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进行了结构测定.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4.032 (4) ?, b=5.649 (6) ?, c=12.074 (14) ?. β=99.32°, Z=2, V=271.4(5) ?3. DHT分子中肼基N原子与四嗪环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呈现轴对称结构, 分子中的大量氢键使之形成箭尾形排列的三维网络结构. 通过实验测得DHT的燃烧热为1787kJ?mol-1, 5s爆发点为454 K.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下对DHT的电子结构和自然键轨道进行了分析. 通过原子化能的方法计算得到DHT的标准生成热为1075 kJ?mol-1, 与实验值接近. 爆轰性能计算表明, DHT在密度为1.64 g?cm-3时, 爆速和爆压分别为9.27 km?s-1和36.02 GPa, 高于TNT和HMX.
    电喷雾质谱半定量方法研究制川乌配伍后的大鼠肠内菌生物转化
    王曦烨 皮子凤 刘文龙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2011, 32(7):  1526-1531. 
    摘要 ( )   PDF (4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建立的代谢前后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药对共煎液经大鼠肠内菌群代谢后主要生物碱的含量变化,对制川乌与浙贝母、法半夏、白蔹分别配伍后共煎液中双酯型、单酯型及脂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伍后中药浙贝母增加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法半夏降低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而白蔹对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在代谢过程中,大鼠肠内菌群能够将复方中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脂型生物碱,从而达到中药配伍的减毒增效目的。本文通过化学方法和肠内菌代谢研究证明了制川乌配伍及代谢的机理。
    FITC标记的叶酸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显像研究
    谢江 朱建华
    2011, 32(7):  1532-1536. 
    摘要 ( )   PDF (16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荧光素FITC标记的叶酸衍生物的肿瘤靶向性。以对氨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N-(2-氨基乙基)-2-(4-氨基苯基)乙酰胺。以DMAP、EDCI作缩合剂,将N-(2-氨基乙基)-2-(4-氨基苯基)乙酰胺偶联至叶酸的α位和γ位羧基,得到叶酸衍生物FA-EA,用荧光素FITC标记FA-EA得到FA-EA-(FITC)2。反应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用HPLC、1H NMR和MS表征。通过尾静脉注射FA-EA-(FITC)2,观察其在荷瘤裸鼠主要脏器和肿瘤的分布及对荷瘤裸鼠进行活体荧光显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FA-EA-(FITC)2在肿瘤部位有明显的聚集,在其他主要脏器几乎看不到其分布,说明FA-EA-(FITC)2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可用于肿瘤显像的叶酸类显像药物提供了依据。
    η6-[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三羰基钼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硅-硅键的稳定性
    刘秋华 孙怀林
    2011, 32(7):  1537-1540.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Me3Si)3SiC6H4R (R = H、p-Me和p-MeO),在三氟化硼存在下与三吡啶三羰基钼反应,生成相应的?6-[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三羰基钼类化合物?6-[(Me3Si)3SiC6H4R]Mo(CO)3。利用1H NMR、13C NMR、 IR、元素分析对三个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6-[(Me3Si)3SiC6H4R]Mo(CO)3 (R = H) 的分子结构;发现在加热条件下该类化合物中硅硅键不能被分子内过渡金属所活化。
    N,N'-二乙氧羰基-O,O'-烷基二硫氨酯的合成及表征
    袁露 钟宏 刘广义 夏柳荫 李立清
    2011, 32(7):  1541-1544. 
    摘要 ( )   PDF (3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含有一个酯基和一个硫代酰胺基团的硫氨酯的合成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含有两个酯基和两个硫代酰胺基团的硫氨酯的合成研究尚未见报道。由氯甲酸乙酯和硫氰酸钠经亲核取代反应和异构化合成N-烃氧羰基异硫氰酸酯中间体,再将该中间体与二醇经亲核加成反应,合成出了3种未见报道的N,N’-二乙氧羰基-O,O’-烷基二硫氨酯。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分析,证实所合成的化合物即为目标产物。小型浮选实验表明,仅使用6 g/t的目标化合物a~c,铜的品位即可分别达到6.12%、6.35%、5.92%,回收率分别达到75.31%、76.50%、76.35%,用量远低于丁基黄药,且铜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作为一种新型捕收剂应用到硫化铜类的矿物浮选中。
    新型多取代嘧啶-5-氨基酰胺及芳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徐伟攀, 张大强, 李如兴, 杨新玲, 王道全, 袁德凯, 范志金
    2011, 32(7):  1545-1550. 
    摘要 ( )   PDF (4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嘧啶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嘧啶环易于修饰和衍生的结构特点,使之成为农药创制研究中重要的活性结构。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本文由2-N,N-二乙胺基-4-氯-5-硝基嘧啶 (1) 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催化还原和酰化等反应,设计合成了13个结构中含有氧醚和烷胺侧链的多取代嘧啶-5-氨基酰胺及芳基(硫)脲衍生物 (4)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对目标物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良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 4l的活性高于相同浓度下阳性对照药剂病毒唑.
    乙醇/水溶剂体系中Pt\|Co/ZrO2催化剂上肉桂醛的选择性加氢性能
    孙翠枝 周仁贤
    2011, 32(7):  1551-1555. 
    摘要 ( )   PDF (10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乙醇/水溶剂体系中Pt-Co/ZrO2催化剂上肉桂醛的选择性加氢性能,结果发现,在乙醇/水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催化剂Pt-0.4wt.%Co/ZrO2具有良好的肉桂醛加氢活性和生成肉桂醇的选择性。载体ZrO2的织构性质对Pt-Co/ZrO2催化剂的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较大孔径、高比表面的载体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反应底物的吸附,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以KBH4为还原剂,由于催化剂中产生Pt-Co-B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肉桂醇的选择性。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芳香侧链酰基牛磺酸钠的界面相互作用
    崔晓红 张磊 赵荣华 罗澜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2011, 32(7):  1556-1562. 
    摘要 ( )   PDF (6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方法研究了三种表面活性剂N-(α-苯氧基)十四酸牛磺酸钠(12+B-T)、N-(α-乙基苯氧基)十四酸牛磺酸钠(12+2B-T)和N-(α-己基苯氧基)十四酸牛磺酸钠(12+6B-T)在空气-水表面和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芳环支链链长变化对分子界面行为的影响,获得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极限扩张弹性、扩张粘性最大峰值以及相关特征频率的浓度依赖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表面上12+6B-T分子中较长的芳环支链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在较低浓度下形成弹性较强的表面膜,表面分子重排决定膜性质;体相浓度增加或癸烷分子的插入均能削弱芳环支链间的强相互作用,扩散交换过程逐渐居主导地位。
    水/甲苯界面制备均匀可循环SERS基底
    张雪姣 梅金华 倪丹丹 郭清华 徐敏敏 姚建林 顾仁敖
    2011, 32(7):  1563-1566. 
    摘要 ( )   PDF (12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在沸水浴中还原硅酸钠的方法制备壳层约4nm的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利用水/ 甲苯两相界面诱捕出其单粒子层膜并将这层膜转移到Si片上.作为对比,采用化学方法自组装Au@SiO2膜至ITO玻璃表面. 以1,4-对苯二硫作为探针分子考察了它们的SERS活性以及可循环使用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Au@SiO2核壳粒子可避免待测分子与基底直接接触,NaBH4溶液可作为基底循环的洗涤剂,经化学组装的基底的可循环性能较差,每次洗涤SERS效应均有一定程度降低,而两相界面形成的单粒子致密膜的SERS效应稳定性较好,其循环性能较高,即使洗涤10次后,SERS效应仍未明显降低,此膜可作为循环使用的SERS基底.
    缔合流体中胶体粒子间耗尽势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顾芳 王海军
    2011, 32(7):  1567-1572. 
    摘要 ( )   PDF (52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基于Roth、Evans和Dietrich有关耗尽势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缔合流体中胶体粒子间的耗尽势. 通过计算在不同条件下两个胶体粒子间的耗尽势, 进一步分析了缔合流体中相关因素对耗尽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剂分子的体相密度、胶体粒子与溶剂分子的尺寸比率、溶剂分子的官能度和缔合强度以及胶体粒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等因素均可对胶体粒子间耗尽势产生显著影响.
    含顺反异构双胆固醇型小分子胶凝剂的合成与胶凝行为
    张荷兰, 晏妮, 武思文, 蔡秀琴, 刘凯强, 房喻
    2011, 32(7):  1573-1580. 
    摘要 ( )   PDF (27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甘氨酸为连接臂,以顺反丁烯二酸为功能基团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立体异构连接臂的A(LS)2型双胆固醇类小分子胶凝剂MA-C和FA-C. 考察了MA-C和FA-C对30种常见有机溶剂中的胶凝能力. 结果表明:MA-C和FA-C的胶凝能力及其所形成凝胶的性质依赖于胶凝剂分子的立体异构. 值得一提的是,MA-C能使CCl4室温胶凝,而且所形成凝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显著的剪切触变性. 更为有趣的是,此胶凝剂还能在水/CCl4混合体系中选择胶凝有机相. 显微分析表明,凝胶中胶凝剂的聚集体形貌不仅依赖于胶凝剂分子的立体异构,胶凝剂的浓度,而且也和胶凝剂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变温、变浓度1H NMR研究表明胶凝剂分子间的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是凝胶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此外,根据XRD和其它实验结果提出了MA-C在CCl4中的可能堆积模型.
    含有咪唑生色团系列树型有机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蔺彬彬 陈涵 仇永清 苏忠民
    2011, 32(7):  1581-1587. 
    摘要 ( )   PDF (11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计算研究了系列树型含有咪唑生色团的有机分子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该系列分子具有A- -D- -A(A:受体,D:给体)结构,分子基态的偶极矩、极化率、二阶NLO系数( )随共轭链的增长及吸电子基的增强而增大;同时,前线轨道能级差值越小此类分子的二阶极化率总有效值( )越大.计算的吸收光谱显示此系列树型分子在低能区域247.79nm-419.87nm都有一个最强吸收,并且均是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之间的跃迁.
    乙醇醛光解离机理的理论研究
    慈成刚, 段雪梅, 刘靖尧, 孙家钟
    2011, 32(7):  1588-1593. 
    摘要 ( )   PDF (18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多参考态方法, 在CASPT2//CASSCF/6-311+G(2df, 2p) 水平上计算了乙醇醛(HOCH2CHO)分子在三个最低电子态(S0、S1和T1)上驻点的电子结构和解离势能面。结合势能面交叉点,探讨了HOCH2CHO与波长有关的光解离机理,分析了可能的光解离产物。结果表明, 在实验光解波长240 – 400 nm的激发下,HOCH2CHO分子主要发生S1态上的解离反应或通过S0和S1态之间的振动相互作用驰豫到基态,随之发生基态解离反应。C-C键断裂生成基态光解产物HOCH2 (2A′)+ HCO (2A′)是最主要的反应途径;而在一定波长下,生成CH3OH + CO的基态协同反应、脱醛基氢及脱羟基通道都是能量上可行的反应途径。本文的计算结果和实验观察一致。
    玫瑰花花瓣微观结构与水滴黏附性质的关系
    王明超, 杨青林, 王春, 王景明, 江雷
    2011, 32(7):  1594-1597. 
    摘要 ( )   PDF (1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分别观察了新鲜、枯萎的玫瑰花花瓣正、反两面的微观形貌,并通过测量样品的表观接触角表征了其浸润性,采用高敏感性微电力学天平测试了样品表面的粘附力,分析了玫瑰花花瓣微观结构与水滴粘附性质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微米结构主要影响玫瑰花花瓣的超疏水性,而纳米结构则是导致玫瑰花花瓣具有高粘附力的关键原因.
    用于燃料电池的季铵基团的PVA/PAADDA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稳定性
    傅婧 乔锦丽 马建新
    2011, 32(7):  1598-1604. 
    摘要 ( )   PDF (14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聚合物共混法成功地制备出了具有化学交联结构的聚乙烯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VA/PAADDA)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交流阻抗等方法详细考察了PVA/PAADDA膜的分子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耐碱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和电导率。红外分析结果表明,PAADDA成功地混入聚合物基体中。SEM分析结果表明,当m(PVA):m(PAADDA)=1:1时,膜可观察到明显的微相分离。TGA结果表明,混入PAADDA后膜的热稳定性没有明显降低,并且在210 oC之前能保持很好的热稳定性。PVA/PAADDA膜在经过高温、高浓度碱溶液(80 oC, 6 mol?L-1)处理后,仍表现出很好的耐碱稳定性。同时,由于膜内形成致密的内互交联网络结构,PVA/PAADDA膜在60 oC水中处理300 h后也能表现出优良的尺寸稳定性和电导率稳定性。此外,膜的甲醇吸收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90 oC时甲醇吸收率仅为同条件下Nafion115膜的1/5。
    CeO2对催化剂银物种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
    曲振平, 张晓东, 陈丹, 李新勇, 闻梦, 王奕, 马丁, 吴晶晶
    2011, 32(7):  1605-1609. 
    摘要 ( )   PDF (10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共浸渍、不同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了8 wt% Ag/CeO2-SiO2催化剂,运用XRD、UV-Vis、BET等多种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活性,并初步探讨了助剂CeO2对催化剂结构及活性物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1 wt% CeO2的8 wt% Ag/SiO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低温CO催化活性,随后氢气预处理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XRD和UV-Vis谱图表明少量的CeO2(1 wt%)有利于金属银物种的形成,并且能够提高Ag粒子的稳定性,高温处理不易聚集。高CeO2负载量下的催化剂中银物种主要以银簇( )形式存在。
    溶胶-凝胶法载银SiO2杂化材料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
    杨靖 侯海云
    2011, 32(7):  1610-1616. 
    摘要 ( )   PDF (9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甲基化改性SiO2溶胶中掺杂硝酸银,制备Ag/MTES-SiO2杂化材料。通过XRD、红外光谱和TG-DTG分析,考察Ag/MTES-SiO2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利用Coast-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求算Ag/MTES-SiO2杂化材料在热分解过程中各阶段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Ag/MTES-SiO2杂化材料经120℃以上焙烧后,样品中即出现了纳米金属Ag粒子,这些金属Ag为AgNO3还原所得。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Ag粒子的衍射峰强度和SiO2颗粒结晶的趋势增加。当焙烧温度达到600 ℃时,Si-CH3基团完全消失,当焙烧温度增至750℃时,残余C-H基团完全无机化。金属银的摻杂并未对样品中-CH3基的热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在N2气氛中,Ag/MTES-SiO2杂化材料中-CH3的无机化历程经历了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热分解动力学机理函数,其活化能分别为71.92、125.78、235.73和417.37 kJ?mol?1,指前因子分别为1.18×109、7.14×1010、8.35×1013和1.16×1020 s?1。
    碳化处理高烧失量硅藻土及对天然橡胶的性能补强
    薛兵 蒋引珊 杨殿范 史晓迪
    2011, 32(7):  1617-1621. 
    摘要 ( )   PDF (16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缺氧条件下煅烧富含有机质的内蒙硅藻土制备一种含碳的硅藻土,并将这种碳化硅藻土代替部分炭黑补强天然橡胶。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碳化硅藻土进行结构表征和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600℃ 2h的缺氧煅烧处理,硅藻土中的有机质已经转化为无定形碳紧密吸附于硅藻壳表面和内部的微孔中,而无定形碳的存在提高了硅藻土和天然橡胶的相容性,有利于硅藻土对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补强。当碳化硅藻土代替25wt%的炭黑补强天然橡胶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载肾上腺髓质素微球复合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评价
    王林 李春艳 何盼 付丽 周延民 陈学思
    2011, 32(7):  1622-1628. 
    摘要 ( )   PDF (24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载肾上腺髓质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LGA/nHA支架材料并将载药微球包裹其中。通过材料的扫描电镜表征,体外释放行为,材料溶血行为,ALP活性的测定,MTT等检测手段综合评价载药支架材料的基本性能及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微球直径均匀,载药支架孔径大小合适并相互穿通。支架材料的溶血率小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载药支架材料以及支架材料本身对成骨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成骨细胞的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尿素/己内酰胺/氢氧化钠/水溶剂体系对纤维素溶解和再生性能
    赵地顺 李贺 刘猛帅 付林林 张娟
    2011, 32(7):  1629-1633. 
    摘要 ( )   PDF (13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讨了尿素/己内酰胺/氢氧化钠水溶剂体系对纤维素的溶解和再生情况。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该体系各组分的最佳组成 (wt):尿素10 %,己内酰胺4 %,氢氧化钠8 %。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失重(TGA)分析、X-射线衍射(XRD)等对再生前后纤维素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溶剂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并且是纤维素的直接溶剂;低温有利于纤维素的溶解;溶解再生后的纤维素发生了晶型的变化;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聚苯乙烯光子晶体薄膜的光化学行为
    张玉琦 郝欣 魏清渤 杨华 王俏 宋延卫
    2011, 32(7):  1634-1638. 
    摘要 ( )   PDF (10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紫外光照下聚苯乙烯(PS)光子晶体薄膜的表面形貌、光学性质及浸润性变化. 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紫外光照前后薄膜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后PS微球表面产生亲水性极性基团羰基.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PS微球发生收缩、变形甚至熔化. 原位反射和透射光谱表明在光照20 min内,光子晶体薄膜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且薄膜由疏水表面转变为亲水表面. 因此,控制光照时间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亲水性聚合物光子晶体薄膜,对于光子晶体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代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表征
    孙宁 柳宇航 童真
    2011, 32(7):  1639-1644. 
    摘要 ( )   PDF (4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通过偶合单体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代数的超支化水性聚氨酯(HPU),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三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GPC3)测定各代产品分子量,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各代HPU及类似化学组成的线性水性聚氨酯(LPU)的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合成各代HPU产率最高可达91%;TG分析表明各代数HPU与LPU具有相近的初始分解温度,大约在200℃左右,但各代HPU与LPU的分解历程明显不同;DSC结果表明各代HPU产品的玻璃化温度(Tg)明显高于LPU,同时随着代数增高,Tg逐步由115.2℃升高到150.3℃;对比各代HPU掺杂涂膜发现,随代数的增加,光泽度和硬度明显提高。
    PAN膜电聚合过程及电控分离苯酚的EQCM研究
    李慧, 李越, 郝晓刚, 张忠林, 刘世斌
    2011, 32(7):  1645-1650. 
    摘要 ( )   PDF (19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镀铂石英晶片上制备了导电聚苯胺(PAN)膜,并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探讨苯胺聚合过程机制及其在苯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特性。在0.5 mol/L的硫酸溶液中结合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AN膜在完全还原态(L)-半氧化态(E)-完全氧化态(P)之间的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中结合恒电压阶跃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PAN薄膜电控分离苯酚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在聚合过程中随膜厚增加伴随有离子的掺杂/脱掺杂并导致有规律的质量突变;PAN薄膜在完全还原态-半氧化态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活性和循环稳定性;薄膜处于半氧化态时溶液中的苯酚置入膜中,处于还原态时膜中的苯酚又可逆释放到溶液中。通过控制PAN薄膜的电位可以方便地控制苯酚的置入与释放,从而达到分离溶液中苯酚的目的。
    溶剂尺寸对ABA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行为影响的Monte Carlo模拟
    樊娟娟 韩媛媛 姜伟
    2011, 32(7):  1651-1655. 
    摘要 ( )   PDF (21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溶剂尺寸对ABA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溶剂尺寸是决定共聚物聚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溶剂尺寸的增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所形成的胶束可以发生从球状到棒状再到囊泡状的转变。通过对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对数随溶剂尺寸变化曲线的分析发现,增大溶剂尺寸会使溶剂的溶解性变差,由此引发体系中的一系列形态转变。此外,通过对体系自组装形貌结构相图的分析发现,增大溶剂尺寸或增加疏水作用同减小亲水作用对于自组装形态的改变具有同等效果。
    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法制备聚苯胺及其电化学性能
    马利 贾春悦 甘孟瑜 郝少娜 刘兴敏 李志春
    2011, 32(7):  1656-1660. 
    摘要 ( )   PDF (4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I),以碳纸负载PANI为工作电极,考察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的配比及其复合乳化剂(E)和氧化剂(APS)用量对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法合成PANI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塔费尔)的影响;通过对产物电导率和产率的对比分析,印证了PANI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SDBS与TX-100的质量比为1/2,E与苯胺(An)单体的质量比为5/3,APS与An的摩尔比为1.2时,PANI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好,且产物的循环伏安峰电流、腐蚀电位和电导率均高于单组分乳化剂SDBS或TX-100微乳液法制备的P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