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2-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22年第43卷第2期封面和目次
    2022, 43(2):  1-6. 
    摘要 ( )   PDF (94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评述
    光电解水制氢耦合生物质醇/醛氧化的研究进展
    陈望松, 罗兰, 刘玉广, 周华, 孔祥贵, 栗振华, 段昊泓
    2022, 43(2):  20210683.  doi:10.7503/cjcu20210683
    摘要 ( )   HTML ( )   PDF (295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质醇/醛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 通过催化氧化重整可将其进一步转化为高值含氧化学品或燃料. 太阳能驱动的光电催化技术是实现生物质醇/醛氧化最为绿色高效的途径之一. 与传统光电解水制氢相比, 利用生物质醇/醛氧化来替代阳极析氧过程不仅可以提高阳极产物的附加值, 同时可以提升太阳能到氢能的转化效率. 因此, 光电解水制氢耦合生物质醇/醛氧化对绿氢提效降本和高值化学品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评述了光电解水制氢耦合生物质醇/醛的氧化反应机理, 总结了目前光电催化技术在生物质醇/醛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对该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研究论文: 无机化学
    HA/CuO/SrCO3梯度复合涂层的制备及体外生物活性
    赵梦阳, 黄紫洋
    2022, 43(2):  20210644.  doi:10.7503/cjcu20210644
    摘要 ( )   HTML ( )   PDF (683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羟基磷灰石(HA)悬浮液中, 以正丁醇为分散介质, 三乙醇胺为乳化剂, 成骨微量元素化合物CuO 和SrCO3作为添加剂, Ti片为基材, 壳聚糖(CS)为造孔剂, 依次通过区带电泳分布并在反向电场作用下电 泳沉积, 得到HA/CS/CuO/SrCO3复合涂层, 经700 ℃高温煅烧2 h后, 制得HA/CuO/SrCO3复合涂层. 通过X射线衍射(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能量色散光谱仪(EDS)、 劳埃德万能材料试验机、 电化学工作站、 模拟体液培养和抑菌实验等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测试与表征. 结果表明, Ca, Cu和Sr 元素含量在HA/CuO/SrCO3复合涂层的径向上均呈现梯度分布; 复合涂层与钛基材的结合强度达33.0 MPa; 循环伏安(CV)曲线和Tafel极化曲线测试表明, 复合涂层在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模拟体液(H-SBF)中电化学性能稳定, 耐腐蚀性较强; 在H-SBF中培养24 d后, 复合涂层表面完全碳磷灰石化; 抑菌实验发现, 复合涂层粉末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82%和71.86%.

    方胺功能化荧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对组氨酸的识别研究
    田雪琴, 莫争, 丁鑫, 武鹏彦, 王雨, 王健
    2022, 43(2):  20210589.  doi:10.7503/cjcu20210589
    摘要 ( )   HTML ( )   PDF (390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方胺功能化配体5,5′-[(3,4-二氧环丁-1-烯-1,2-二基)二(氮烷二基)]二间苯二甲酸(H4L)和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种方胺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o-L).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 该材料是由一维链通过CH…π和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 在b轴和c轴方向分别存在窗口直径为0.52和0.63 nm的一维孔道. 荧光测试结果表明, Co-L可在20种天然氨基酸中高选择性地检测组氨酸, 并对其检测机理进行了研究.

    有机化学
    无催化剂下醇和酚的高效O-硅基化
    于静, 吴超, 李晨阳, 陈丹凤, 丁柳月, 马献涛
    2022, 43(2):  20210588.  doi:10.7503/cjcu20210588
    摘要 ( )   HTML ( )   PDF (79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硅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 分离分析和精细化工等领域. 六甲基二氮硅烷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硅基化试剂, 被用于硅醚的高效合成, 但由于六甲基硅烷较为惰性, 通常需要加入催化剂活化. 本文报道了一种无催化剂下醇、 酚的高效硅基化新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兼容一级苄醇、 杂芳基苄醇、 脂肪醇, 二级醇甚至三级醇, 多数反应可以实现定量转化, 无需柱层析即可实现产物的分离纯化. 该方法可以拓展到酚的高效硅醚化, 也可以很方便地放大到100 mmol, 收率达到99%, 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降压药阿雷地平及其相关杂质的合成与表征
    李晶, 苏伟, 王学元, 傅鹏, 孙艳
    2022, 43(2):  20210663.  doi:10.7503/cjcu20210663
    摘要 ( )   HTML ( )   PDF (89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降压药阿雷地平新的合成路线, 并讨论了新合成方法的优化条件, 反应整体收率提高了20%; 结合阿雷地平的结构特点和合成工艺分析出6种杂质, 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和表征结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阿雷地平中的相关杂质, 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高分子化学
    一种新型光致发光自愈合水凝胶的合成
    周永辉, 李尧, 吴雨轩, 田晶, 徐龙权, 费旭
    2022, 43(2):  20210606.  doi:10.7503/cjcu20210606
    摘要 ( )   HTML ( )   PDF (1077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光致发光特性的自愈合水凝胶, 解决了光致发光配合物在水相荧光猝灭的问题. 通过分子设计, 利用共价键将油溶性的含Eu稀土配合物引进水凝胶体系中, 发现该配合物在水凝胶体系中稳定存在, 不扩散. 含Eu稀土配合物具有紫外光致发光的特性, 赋予该水凝胶良好的可识别性. 同时该水凝胶含有动态硼酸酯键, 其快速愈合的特性使该水凝胶在受损后能短时间内修复损伤, 为制备可发光水凝胶和可识别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羧基化含氟聚芳醚的合成及涂层性能
    张文梦, 李梦琴, 侯震, 陈栋阳
    2022, 43(2):  20210604.  doi:10.7503/cjcu20210604
    摘要 ( )   HTML ( )   PDF (107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烯丙基联苯二酚(TABP)、 双酚A和十氟联苯为原料, 通过室温缩聚制得含氟聚芳醚(FPAEs), 再将其与3-巯基丙酸进行加成, 制得羧基化含氟聚芳醚(CFPAEs). 通过改变TABP的投料量来调节产物的羧基含量. 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 将CFPAE涂层喷涂在马口铁上. 研究发现, CFPAE涂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羧基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含氟聚芳醚涂层的附着力. 当羧基含量为0.265 mmol/g时, 涂层的黏附力等级为0级, 铅笔硬度为6H, 不引起涂层破坏的最小轴棒直径为0.5 mm, 水接触角为103.9°. 此外, CFPAE涂层还具有优异的耐酸、 耐盐、 抗紫外老化和防腐蚀等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羧基化是拓展含氟聚芳醚在特种氟碳涂料上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氧化石墨烯插层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与宏观性能
    张志博, 尚涵, 徐文轩, 韩广东, 崔金声, 杨皓然, 李瑞鑫, 张生辉, 徐欢
    2022, 43(2):  20210566.  doi:10.7503/cjcu20210566
    摘要 ( )   HTML ( )   PDF (2291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β-羟基丁酸酯(PHB)可实现从原料合成到加工成型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生态循环, 在生物医用和包装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受制于PHB自身成核能力差导致的球晶尺寸偏大等不利结晶形态特点, 其制品存在抗冲韧性差、 延展率低和易蠕变等缺陷. 本文提出了水相加工和受限成型相结合的制备方法, 将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在水溶液中充分剥离后, 直接包覆于亚微米级PHB微颗粒表面形成PHB@GO复合物, 然后在压力场下受限成型获得GO插层PHB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 即使在极低GO添加量(质量分数0.1%)下, PHB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并获得晶核密度高且晶体尺寸均一的结晶形态. 插层GO纳米片还促使复合材料发生了脆-韧转变, 使其拉伸强度和延展性均成倍提高, 同时显著增强了动态热力学性能、 抗蠕变性能和热学性能.

    物理化学
    双原子位点M-N-C电催化剂在CO2还原反应中活性位点的最佳分布
    周颖, 贺培楠, 丰海松, 张欣
    2022, 43(2):  20210640.  doi:10.7503/cjcu20210640
    摘要 ( )   HTML ( )   PDF (94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原子位点M-N-C催化剂是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性能最佳的催化剂之一. 然而,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M-N-C活性中心原子类型的调控, 低估了活性位点的配位模式及分布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取典型的双原子位点M-N-C催化剂(NiFe-N-C)为研究对象,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探究了9种活性位点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NiFe-N-C催化剂电催化CO2RR的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 随着金属原子配位数、 双原子位点间距离的增加, M-N-C催化剂的稳定性、 催化CO2还原至CO的活性及抑制氢析出反应的选择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其中, 金属原子四配位且对称分布的NiFe-N-C-model 3催化剂, 因其双原子位点的强相互作用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

    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 OH和NO3自由基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
    孙翠红, 吕立强, 刘迎, 王妍, 杨静, 张绍文
    2022, 43(2):  20210591.  doi:10.7503/cjcu20210591
    摘要 ( )   HTML ( )   PDF (200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CCSD(T)//M06-2X/6-311++G(d,p)方法, 结合传统过渡态理论, 研究了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 OH及NO3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 两个反应物单体首先形成氢键复合物, 随后X(X=Cl原子、 OH和NO3自由基)提取硝酸异丙酯中叔碳的α-H原子或甲基的β-H原子, 室温下, 以X提取α-H原子为主. 反应的主要历程为 Cl原子(OH或NO3自由基)提取(CH3)2CHONO2α-H原子, 生成HCl(H2O或HNO3)分子和(CH3)2CONO2自由基, 后者分解为丙酮和NO2. 结果表明, 在200~500 K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丙酮和NO2的产率降低; 在室温下, 硝酸异丙酯与Cl原子、 OH和NO3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3.933×10-11, 1.182×10-13和7.134×10-19 cm3·molecule-1·s-1. 计算所得硝酸异丙酯与OH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数据与实验结论一致.

    多环芳烃与不饱和自由基氢提取反应类的动力学研究
    邓红日, 曹晓梅, 王静波, 李象远
    2022, 43(2):  20210563.  doi:10.7503/cjcu20210563
    摘要 ( )   HTML ( )   PDF (96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6个环的多环芳烃的氢提取反应类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取氢原子的不饱和自由基包括丙炔基自由基(C3H3)、 烯丙基自由基(C3H5)、 丁二烯基自由基(nC4H5, iC4H5)、 环戊二烯基自由基(C5H5)以及苯基自由基(C6H5). 采用M06-2X/cc-pVTZ方法得到了多环芳烃的电子结构信息, 利用过渡态理论并结合Eckart隧道校正, 计算了所有反应在500~2500 K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考察了多环芳烃的大小、 结构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对比了不同氢提取自由基及不同氢提取反应类型的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 多环芳烃的大小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不大, 但是多环芳烃的环结构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较大. 将不同的氢提取反应类简化为发生在五元环上的C5类和发生在六元环上的C6类两类, 结果表明, C6类的反应活性高于C5类. 研究了nC4H5, iC4H5以及C6H5自由基与多环芳烃的氢提取反应, 它们的氢提取反应活性大小顺序为C6H5>nC4H5>iC4H5. 通过对每类典型反应的速率常数取平均值, 总结出相应类型的速率规则, 可用于构建多环芳烃和碳烟机理.

    石榴状凝胶微球固定化漆酶的制备、 表征及降解双酚A
    周宁, 唐小华, 曹红, 查飞, 李春, 谢春燕, 徐明平, 孙艺格
    2022, 43(2):  20210705.  doi:10.7503/cjcu20210705
    摘要 ( )   HTML ( )   PDF (62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铜/锌复合金属磷酸盐晶体和海藻酸钙凝胶双重包覆技术对漆酶进行固定化, 制得石榴状Alg@Cu3/Zn3(PO4)2@Lac的凝胶微球. SEM, EDX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 在凝胶微球内部, 漆酶被成功固定于由海藻酸钙凝胶包覆的铜/锌复合金属磷酸盐晶体内, 铜/锌复合金属磷酸盐晶体镶嵌于海藻酸钙凝胶网格的孔隙中而呈石榴状. 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为底物, 经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在无机盐晶体和海藻酸钙凝胶的双重保护下, Alg@Cu3/Zn3(PO4)2@Lac的耐热性、 耐酸性以及储存稳定性比游离漆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 将Alg@Cu3/Zn3(PO4)2@Lac应用于双酚A(BPA)的降解, 采用孔径约1 mm滤网实现快速回收, 经6次循环利用, 对BPA的降解率下降约14%, 显示出比较稳定的重复利用性和便捷的可操作性, 这主要得益于海藻酸钙和铜/锌无机盐晶体对漆酶蛋白分子的双重保护.

    有机催化吲哚碳环上的不对称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穆宏文, 吴昊, 高莹莹, 金瑛, 王黎明
    2022, 43(2):  20210571.  doi:10.7503/cjcu20210571
    摘要 ( )   HTML ( )   PDF (84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金鸡纳碱衍生物双功能催化剂用于有机催化羟基吲哚与靛红的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 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 催化剂为5%(摩尔分数)6′-脱甲基奎尼丁(1b), 溶剂为四氢呋喃, 反应温度 0 ℃. 以67%~91%的产率和最高达97%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苯环上取代的羟基烷基化产品. 拓宽了该反应的催化剂类型和底物范围.

    热压法构筑锂负极聚偏氟乙烯基双功能保护层的研究
    李伟辉, 李浩博, 曾诚, 梁昊樾, 陈佳俊, 李俊勇, 李会巧
    2022, 43(2):  20210629.  doi:10.7503/cjcu20210629
    摘要 ( )   HTML ( )   PDF (562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锂金属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g)和低电化学电位(-3.04 V vs. SHE), 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电池负极材料. 然而, 锂金属电化学稳定性差, 导致电池循环寿命受限, 容易产生枝晶, 造成电池短路, 引发安全风险, 而其对空气及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也极大增加了电池制作的难度与成本, 限制了其应用推广. 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界面稳定性被认为是提升锂金属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简单直接的热压法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筑了聚偏氟乙烯(PVDF)基双功能保护层, 使锂金属的空气稳定性提升至约120 min, 并延长了锂金属对称电池的循环寿命至约1200 h; 再通过在PVDF保护层内引入亲锂的SnO2粒子, 形成的无机有机复合保护层可以通过原位合金化反应提供锂沉积的形核位点, 在保持良好循环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锂沉积的过电位, 极化过电位从0.016 V降低到0.007 V. 含有该保护层的全电池展现出约200次的长循环寿命与90%以上的高容量保持率, 在3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达127 mA·h/g. 提出的双功能电极界面保护层策略能有效提升锂金属负极空气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氧化石墨烯基钴卟啉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析氢反应
    俞彬, 谌小燕, 赵越, 陈卫昌, 肖新颜, 刘海洋
    2022, 43(2):  20210549.  doi:10.7503/cjcu20210549
    摘要 ( )   HTML ( )   PDF (417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5,10,15,20-四(苯基)卟啉钴配合物(CoTPP), 并利用该配合物与氧化石墨烯(GO)的π?π堆积作用组装了CoTPP/GO电催化产氢复合材料. 研究发现, 当CoTPP与GO的质量比为1∶15时, 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该材料的拉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 与GO相比, CoTPP/GO复合材料表面的无序程度增加, 形貌改变有利于促进反应体系的电荷迁移与分离; 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 阻抗值由GO的1180 Ω降低为CoTPP/GO材料的734 Ω; 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 析氢起始过电位由-761 mV降低为-337 mV, 塔菲尔斜率由296 mV/dec 降低至174 mV/dec, 法拉第效率却由23%提高至87%. 加入二苯硫醚(SPh2)轴向配体后, CoTPP(SPh2)/GO材料的析氢起始过电位进一步降低至-235 mV, 塔菲尔斜率降低至163 mV/dec, 法拉第效率提高至94%.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氧化石墨烯与金属卟啉的非共价键自组装是构筑石墨烯基电催化产氢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

    磷酸钐包覆对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李晓辉, 魏爱佳, 穆金萍, 何蕊, 张利辉, 王军, 刘振法
    2022, 43(2):  20210546.  doi:10.7503/cjcu20210546
    摘要 ( )   HTML ( )   PDF (728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Ni0.5Mn1.5O4)因制备成本低、 放电平台高及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储能设备、 能量转换设备、 动力汽车等领域. 然而LiNi0.5Mn1.5O4在高电压(5 V)充电状态下电解液易分解, 从而导致比容量降低以及循环性能衰退. 针对以上问题, 采用水热法制备磷酸钐(SmPO4)表面包覆改性LiNi0.5Mn1.5O4正极材料, 研究了SmPO4包覆量对LiNi0.5Mn1.5O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SmPO4包覆量为0.5%(质量分数)时, 改性材料(LNMO@SP-0.5)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在0.2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9.2和90.9 mA?h/g, 而未包覆的材料Pristine LNMO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仅有114.2和77.7 mA?h/g. 在常温1C倍率下循环200次后, LNMO@SP-0.5的容量保持率为93.4%, 而Pristine LNMO的容量保持率仅为86.6%. 这归因于SmPO4包覆能够有效缓解LiNi0.5Mn1.5O4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 降低电极的极化程度和电荷转移电阻, 增加了Li+的扩散系数.

    双层氧化石墨烯纳米体系中受限水的介电常数
    胡波, 朱昊辰
    2022, 43(2):  20210614.  doi:10.7503/cjcu20210614
    摘要 ( )   HTML ( )   PDF (384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深入了解孔径和氧化程度对介电性能的影响,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探究了水在不同孔径和氧化程度的双层石墨烯纳米通道中的介电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在较窄的通道环境中, 水分子会表现出更强的有序取向, 受限水的介电常数随纳米通道空间的减小而减小. 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 较宽的层间距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大于较窄的纳米通道. 对于最宽的通道(d=1.2 nm), 石墨烯双分子层内水的介电常数随氧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对于相对较窄的通道(d=0.6, 0.9 nm), 介电行为呈现出非单调的趋势. 为了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因, 分别计算了3个纳米通道的氢键数量. 结果表明, 氢键数量以及动态稳定性(对应最快的衰减率)最低的是1.2 nm宽的纳米通道, 这表明水分子在大的纳米通道中更不稳定, 同时也比在0.6和0.9 nm的纳米通道中更无序.

    新型Mg-Al吸附剂去除压水堆核电厂废水中高浓度硼
    靳科研, 白璞, 李小龙, 张佳楠, 闫文付
    2022, 43(2):  20210516.  doi:10.7503/cjcu20210516
    摘要 ( )   HTML ( )   PDF (295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特定的焙烧过程制备了不含碳酸根的Mg-Al型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该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在废水中可水解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从而能够通过四级串联吸附处理的方式将模拟核电厂含硼废水中的硼浓度由初始的2000 mg/L显著降低至10 mg/L, 满足内陆拟建核电厂需要将含硼废水硼浓度处理至30 mg/L以下的技术要求. 在pH=10.61, 固液比为1/40 g/mL, 吸附温度为20 ℃条件下, 吸附剂的硼吸附量可高达39.64 mg/g. 此外, 还在分子层次上讨论了中间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以及其水解生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机理, 探讨了核电厂高浓度含硼废水的pH值、 初始硼浓度、 吸附剂用量和搅拌时间等条件对吸附剂硼吸附性能的影响.

    分析化学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表征及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王雪丽, 宋相伟, 解颜宁, 杜妮阳, 王振新
    2022, 43(2):  20210595.  doi:10.7503/cjcu20210595
    摘要 ( )   HTML ( )   PDF (801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 利用温和方法制备了3种不同还原程度的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pRGO1, pRGO2和pRGO3(pRGO1—3);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拉曼光谱(Raman)、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EDS能谱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细胞实验结果表明, 无激光照射下pRGO1—3本身的细胞毒性较低; 近红外(NIR)激光照射下pRGO1—3通过光热和光毒性双重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实验结果显示了pRGO 在肿瘤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领域的应用潜力.

    喹啉酮-香豆素类Hg2+比色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唐倩, 但飞君, 郭涛, 兰海闯
    2022, 43(2):  20210660.  doi:10.7503/cjcu20210660
    摘要 ( )   HTML ( )   PDF (224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新型喹啉酮-香豆素类比色荧光探针7-二乙氨基-3-[3-(7-二乙氨基)香豆素基-3-氧代丙烯基]喹啉-2-酮(QCO), 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Hg2+. 探针QCO对Hg2+表现出高选择性和强抗干扰性. 此外, Hg2+引起探针QCO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 可裸眼识别. 比色法中, 吸收值比(A500/A380)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2.62×10-8 mol/L. 荧光法中, 探针QCO对Hg2+的检出限为5.42×10-8 mol/L. 经等摩尔变化( Job’s Plot)法、 质谱及红外光谱验证, 探针QCO与Hg2+形成络合比为1∶1(摩尔比)的络合物. 硅胶板实验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 探针QCO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Hg2+.

    材料化学
    铜粒子负载泡沫基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储瑶, 王烁, 张子诺, 王艺博, 蔡以兵
    2022, 43(2):  20210619.  doi:10.7503/cjcu20210619
    摘要 ( )   HTML ( )   PDF (500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聚氰胺泡沫(MF)经高温碳化后制得的碳泡沫(CF)为基体, 以氯化铜(CuCl2)和水合肼(N2H4·H2O)溶液为前驱体,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泡沫骨架上生成铜粒子, 然后通过真空浸渍法将聚乙二醇(PEG)封装在基体中制得相变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红外热成像仪等研究了相变复合材料的形貌、 结构和热性能. 结果表明, 当CuCl2浓度为1.0 mol/L时, Cu粒子均匀致密地沉积在CF骨架表面, 制得的相变复合材料在具备良好密封性能的前提下, 相变潜热可高达145.2 J/g, 热效率超过80%, 光热转换效率达到83.8%, 且呈现出优异的储热能力和调温性能. 本文为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相变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策略, 有利于拓宽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改性氧化石墨烯稳定Pickering乳液法制备高导热相变整体材料
    杨隽阁, 高成乾, 李博鑫, 尹德忠
    2022, 43(2):  20210593.  doi:10.7503/cjcu20210593
    摘要 ( )   HTML ( )   PDF (694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改性氧化石墨烯(GO), 并用其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 一步成型制得高导热氧化石墨烯/石蜡复合整体相变材料. 通过SI-ATRP方法, 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分子刷, 提高GO的分散性, 实现了低GO含量下优异的导热强化效果. 当GO添加量仅为相变复合材料整体的0.4%(质量分数)时, 其热导率(3.968 W?m-1?K-1)比纯石蜡的热导率(0.608 W?m-1?K-1)有较大提升. 通过测试发现, 在1000次循环后相变材料的泄漏率仅为1.1%~1.3%, 表现出良好的形状稳定性和热可靠性. 制备的新型形状稳定相变材料在温控、 储能应用中具有潜在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