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1994-10-24
    论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Na5YSi4O12及其离子导电性质
    崔得良, 孟宪平, 冯守华, 徐如人
    1994, 15(10):  1421-1424.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5YSi4O12(简称NYS)的纯相,应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离子电导和离子导电活化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样品烧结体表面进行了观察。与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的NYS离子导体相比,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NYS烧结体具有较好的界面效应。
    胺类萃取机理的探讨
    高宏成, 沈兴海, 吴杰
    1994, 15(10):  1425-1428.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胺类萃取剂在有机相中生成反向胶束和微乳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萃取机理,较好地解释了胺类萃取过程中的若干现象和规律。
    金属卟啉化合物光催化反应研究(Ⅳ)─四苯基钴卟啉光助还原O2反应
    王清民, 杨国昱, 于连香, 宋扬, 孙晋峰, 曹锡章
    1994, 15(10):  1429-1432.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不同的有机溶剂中四苯基钴卟啉(Co(Ⅱ)TPP)的光助还原O2反应,详细讨论了溶剂效应和有机碱的轴向配位效应对光还原反应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越大或有机碱的轴向配位能力越强时,光还原O2反应的速率越大。
    杂原子ZSM-5、ZSM-11和ZSM-48型分子筛的合成
    张春雷, 吴志芸, 阚秋斌, 张福顺, 赵仲清
    1994, 15(10):  1433-1438. 
    摘要 ( )   PDF (4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Na2O-SiO2-MxOy-H2O体系中,以HMDA为模板剂用动态法和静态法合成了Ti-ZSM-48型分子筛,首次以85%(wt)HMDA+15%(wt)TPA+为模板剂用低温陈化的静态法合成了第四周期过渡金属杂原子M-ZSM-5型分子筛,并与以HMDA、TPA+为模板剂合成M-ZSM-5和以TBA+为模板剂合成M-ZSM-11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XRD技术跟踪晶体生长过程,考查了模板剂、合成方法、pH值、Na+含量等因素对晶化动力学的影响,得出了合成各种杂原子分子筛的最佳条件。各种测试均表明杂原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
    伯胺N1923在不同稀释剂中萃取盐酸平衡
    高自立, 贾永芬, 孙思修, 冯大诚, 沈静兰
    1994, 15(10):  1439-1442.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两相滴定法考察了伯胺N1923在煤油、氯仿、四氯化碳、甲苯、1,2-二氯乙烷和甲基异丁基酮等稀释剂中对盐酸的萃取,提出了处理萃取平衡的数学方法,观察到伯胺N1923与HCl形成的铵盐萃合物在不同稀释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聚合,并确定了聚合度,讨论了稀释剂极性对铵盐聚合度的影响,认为铵盐的这种聚合实际上是它在有机溶剂中形成了反相胶团,其间的作用力可认为是“范德华力”.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VII)─固-固相反应合成混配化合物
    张蔚玲, 郑丽敏, 雷立旭, 忻新泉
    1994, 15(10):  1443-1445.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室温或近室温条件下,Co(acac)2(H2O)2与第二配体2,2'-联吡啶、1,10-啡啰啉、8-羟基喹啉、水杨醛肟固相反应得到4个混配化合物,经XRD、IR、UV及元素分析表征了这些产物。
    计算机自动结构解析专家系统研究─一个新的拓扑等价性识别算法
    胡昌玉, 许禄
    1994, 15(10):  1446-1449.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个正确识别化合物结构或结构片断中各原子的拓扑等价性问题的新算法。算法中引入了节点矩阵N和键矩阵B,并由这两个新矩阵来计算化合物结构图中的各节点的特征值,以此来表征节点的环境特征,从而识别节点的拓扑等价性,以保证结构解析专家系统结构产生器的穷举和非冗余性。
    盐酸胍对疏水色谱中蛋白质保留行为的影响
    冯文科, 姜新其, 耿信笃
    1994, 15(10):  1450-1453. 
    摘要 ( )   PDF (25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变性剂盐酸胍对几种蛋白质在高效疏水色谱中保留行为的影响。用液相色谱中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和测流动相表面张力及蛋白质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盐酸胍主要以疏水作用影响蛋白质的保留;而在高浓度区域内,盐酸胍的存在则显着影响蛋白质分子的构象,使其保留行为发生变化。
    超微电极研究─电迁移对准稳态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影响
    张剑荣, 杨曦, 张祖训
    1994, 15(10):  1454-1458.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受电迁移影响且适用于超微盘电极的准稳态线性扫描伏安电流方程,考察了各种价态的离子在不同浓度的支持电解质中电迁移对伏安曲线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进行了比较讨论。
    光电二极管阵列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背景智能化实时校正研究
    陈元, 孙大海, 黄颖辉, 张展霞
    1994, 15(10):  1459-1463. 
    摘要 ( )   PDF (3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用于光电二极管阵列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背景智能化实时校正的方法。采用二次微分结合原ICP光谱法,在不经微分噪声过滤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准确的谱线识别。简单背景采用多项式模型,结构背景及翼展干扰采用概率统计模型。通过对高浓度Ca存在下A1及La的测定,表明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校正背景干扰。
    研究简报
    基于单纯型的非线性拟合求解多孔碳毡电极库仑检测器的质量转移系数
    陈国南
    1994, 15(10):  1464-1466.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胆红素系列氧化过程中的自催化现象
    牛建军, 董绍俊
    1994, 15(10):  1467-1469.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质与铁(Ⅲ)-铬天青S结合反应的研究
    魏永巨, 李克安, 童沈阳
    1994, 15(10):  1470-1472.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不对称环磷化合物的合成及立体化学(Ⅰ)─环磷酰氯和3-羟基异噁唑的反应及其立体化学
    邵瑞链, 杨敏华, 职承信
    1994, 15(10):  1473-1476.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2-氧代-2-氯-4-取代苯基-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与3-羟基异唑的反应,得到的氧磷酰化产物含有顺反两种异构体,用1HNMR、31PNMR、X射线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构型,并讨论了亲核取代反应中手性磷原子构型保持和翻转的机理,测定了异构体的生物活性。
    三[(三甲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的研究
    谢庆兰, 林森, 沙印林
    1994, 15(10):  1477-1480.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14个三[(三甲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IR光谱显示该类化合物为四配位锡的单体结构,119Sn化学位移同苯环上对位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σ)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谱化相应的硅托尔克羧酸酯宽,且杀虫、抑菌效果更好。
    2E-不饱和酰胺的立体选择合成法
    杜敬星, 黄宪
    1994, 15(10):  1481-1483.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二(苯腈)-二氯化钯为催化剂,在固液相转移条件下,通过芳卤与N,N-二乙基丙烯酰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了E式α,β-不饱和酰胺。碘代芳烃的偶联产率较高,从而建立了简便的2E-不饱和酰胺立体选择合成法。
    分子内反应与分子内催化(Ⅳ)─羟基诱导效应对分子内苯并咪唑基一般碱催化3-(2'-苯并咪唑基)-3-羟基丙酸乙酯水解的影响
    夏道宏, 夏炽中
    1994, 15(10):  1484-1488.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3-(2'-苯并咪唑基)-3-羟基丙酸乙酯水解过程中,苯并咪唑基以分子内一般碱催化方式参与催化酯的水解反应。分子内羟基的存在,虽然没有改变苯并咪唑基的催化方式,但对其催化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从分子内羟基的诱导效应以及氢键的形成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四中位(邻烷基)苯基卟啉及其高铁络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桂明德, 蒋笃孝, 朱申杰
    1994, 15(10):  1489-1493. 
    摘要 ( )   PDF (3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6种不同大小的烷基取代的四中位(邻烷基)苯基卟啉T(O-R)PPH2及其高铁络合物T(O-R)PPFeCl(R=CH3,C2H5,n-C3H7,i-C3H7,n-Bu,t-Bu),除R=CH3外,其它5种是文献未曾报道过的新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核磁共振谱、红外及电子光谱,并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关系。
    研究简报
    胆汁酸选择脱氧的新方法
    李开喜, 徐正邦, 余锐, 赵华明
    1994, 15(10):  1494-1496.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炔的锌烯丙化及其合成应用研究
    魏运洋
    1994, 15(10):  1497-1499.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对位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分子轨道的通过空间和通过键相互作用研究
    刘韩星, 孙家锺
    1994, 15(10):  1500-1505. 
    摘要 ( )   PDF (4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改进的重叠模型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法对对位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分子的分子轨道通过空间和通过键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讨论分子轨道相互作用对分子轨道能级顺序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连接桥对分子轨道相互作用的影响,进一步应用过渡态理论方法计算对位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分子的分子轨道电离能,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铅锑电极上PbO2生长过程的研究
    韦国林
    1994, 15(10):  1506-1509.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电位阶跃和阻抗跟踪法,考虑基底铅氧化电流的影响,研究了铅锑电极上PbO2的生长过程,探讨了锑对这一过程的影响。铅锑电极上PbO2生长过程符合二维瞬时成核和生长过程机理,锑将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
    In(Ⅲ)-和Y(Ⅲ)-1,2-PDTA配合物的动态核磁共振研究
    宋瑞方, 秦松岩, 刘群, 刘广民
    1994, 15(10):  1510-1513. 
    摘要 ( )   PDF (38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In(Ⅲ)和Y(Ⅲ)-1,2-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1HNMR谱的温度依赖性,其结果显示出8个乙酸质子处于不同的磁环境中,分4组AB谱。AB谱交换现象由氮原子翻转引起,通过全线型分析求得了速率常数及相关热大学参数。对不对称的氮原子,其翻转速率不同,靠近CH3─基团的氮原子翻转速率要比远离CH3─的小。活化能与金属离子的离子势呈线性关系。
    表面气氛处理对气敏元件特性的影响
    全宝富, 卢革宇, 孙良彦
    1994, 15(10):  1514-1517.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适当气体对气敏元件进行表面处理是气敏元件表面修饰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SO2对H2S气敏元件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处理,使得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双核锰化合物的定域分子轨道研究
    李前树, 李松, 唐敖庆
    1994, 15(10):  1518-1520.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INDO和Edmiston-Ruedenberg定域化方法,计算了Mn2(μ-Cl)2(CO)8和Mn2(CO)10的正则和定域分子轨道,给出了它们的成键图象,讨论了Mn-Mn原子间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方式配位的CO化学键和几何结构的关系。
    光谱烧孔材料苯并卟啉锌配合物的电化学及现场光谱电化学特性
    孙浩然, 师同顺, 曹锡章
    1994, 15(10):  1521-1524. 
    摘要 ( )   PDF (4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CH2Cl2、THF及DMSO中研究了系列光谱烧孔材料苯并卟啉锌配合物的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特性,给出不同结构的苯并卟啉锌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及相应氧化还原态的光谱,结合光谱数据和氢化还原电位数值估算了与光化学光谱烧孔过程密切相关的分子激发态氧化还原电位。
    CH(B2Σ)和卤代甲烷、CS2、O2及Ar碰撞过程动力学研究
    陈从香, 盛悦, 戴继勋, 马兴孝
    1994, 15(10):  1525-1528.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四倍频YAG激光(266nm)光解CHBr3产生CH(B2Σ-)自由基,通过测量自发辐射CH(B→X)的时间分辨信号测得室温下CH(B→X)被卤代甲烷、CS2、O2及Ar的猝灭速率常数(×10-10cm3·molec-1·s-1)分别为4.4±0.7(CH2Cl2)、5.2±0.4(CHCl3)、5.0±0.7(CCl4)、8.2±0.3(CHBr3)、7.9±0.7(CS2)、0.19±0.02(O2)及(1.1±0.1)×10-2(Ar).结果表明,除O2外,其它猝灭剂对CH(B)的猝灭速率常数均大于对CH(A)的。对卤代甲烷分子,猝灭速率常数显示了因Cl原子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He(23s)与CHnCl4-n(n=1~4)在束-气条件下的传能解离激发反应
    李全新, 赖热, 陈从香, 马兴孝, 李学初, 沈关林
    1994, 15(10):  1529-1533.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束-气条件下,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化学发光光谱,研究了亚稳态He(23s)原子与甲烷、氯代甲烷(CHnCl4-n,n=1~3)反应中的解离激发动力学过程。观察到反应的主要激发态碎片CH(A2Δ)、CH(B2Σ-)、CH(C2Σ+)、H和CCl(A2Δ),用参比反应测定了发光碎片的形成速率常数。对CH(A,B)光谱的计算机模拟获得了CH(A2Δ,v′=0~2)和CH(B,v′=0)的振转分布。该反应的可资用能绝大部分转移成产物的平动能,且He(23s)与甲烷及氯代甲烷反应形成CH(A2Δ,v′=0)的转动分布不同,前者为单Boltzmann分布,后者则在低转动能级上转动温度比高转动态低,近似可用双Boltzmann分布描述,对上述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1Σ+Ni─CO分子簇的从头算研究
    徐昕, 王南钦, 吕鑫, 张乾二
    1994, 15(10):  1534-1537.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UHF及UMP2方法,对1Σ+Ni─CO分子簇的成键机制进行了从头算研究。计算表明,在σ空间,Ni1S(d10)导出态的主要成键特征是CO 5σ→Ni4s的授键作用;而Ni1D(d9s1)导出态的主要特征是4spσ极化。在1Σ+Ni─CO分子簇中总的成键机制是:d10导出态中π反馈作用大于σ授键作用;而d9s1导出态中σ授键作用强于π反馈作用。由于接受配键机制一定伴随着轨道之间的重叠,因而为了给出合理的M─L作用分析,进行补偿计算是重要的。
    球型胶粒间的相互作用能─Derjaguin法的改进
    王好平, 金军, L. Blum
    1994, 15(10):  1538-1542.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求算球型胶体颗粒相互作用能的Derjaguin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并由此得出简单的解析表达式。对低电位条件下等同和不等同球颗粒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法拓宽了Derjaguin公式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红外激光诱导SiO2薄膜生长的氧化动力学研究
    徐铸德, 陈万喜, 丁继成
    1994, 15(10):  1543-1546.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较低基底温度(室温至~200℃)下,用10.6μmCWCO2激光在硅(100)表面生成SiO2薄膜,研究了反应气配比(O2/N2)、基底温度、激光强度、激光辐照时间等实验条件对SiO2薄膜形成的影响,探讨了红外激光助长的硅表面氧化反应动力学过程,认为在薄层氧化区域(<30nm)存在反应诱导期。
    研究简报
    制备方法对超细Cu/ZnO/Al2O3催化剂上CO2+H2合成甲醇的影响
    张玉龙, 王欢, 邓景发
    1994, 15(10):  1547-1549.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TPR导数谱
    胡云行, 万惠霖, 蔡启瑞
    1994, 15(10):  1550-1552.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新型聚合物互穿网络PP/PnBA的合成与表征
    罗筱烈, 刘瑾, 樊忠东, 马德柱, 赵春田, 侯建安, 崔镝, 徐懋
    1994, 15(10):  1553-1558. 
    摘要 ( )   PDF (4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丙烯微孔膜基材内复合聚丙烯酸丁酯(PnBA)制备了一种新型聚合物互穿网络PP/PnBA.用傅立叶扫描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广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拉伸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发现复合膜表面PnBA的多少依赖于聚丙烯微孔膜基材表面微孔的量及分布情况,复合膜基本上保持了聚丙烯微孔膜基材的骨架结构,交联聚丙烯酸丁酯填入了几乎全部微孔,成为一个与聚丙烯相互穿的新的连续相,形成了真正互穿网络。复合膜的力学延展性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PVK/C60*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光谱研究
    汪长春, 邓伯娟, 府寿宽
    1994, 15(10):  1559-1562.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PVK/C60*(C60*与C_(70)混合物)体系的光谱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VK与C60之间存在电荷转移络合作用。紫外光谱结果表明PVK/C60*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474nm附近,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PVK单元与C60之间的最佳匹配约为5:1.荧光光谱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VK与C60*之间的电荷转移络合作用的存在。
    光致变色液晶高分子研究(Ⅳ)─含苯甲酸-4-甲氧基苯酯介晶基元和偶氮苯光色基元侧链共聚硅氧烷的液晶行为
    张其震, 王艳, 侯建安, 徐懋
    1994, 15(10):  1563-1566. 
    摘要 ( )   PDF (14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和DSC法研究了含苯甲酸-4-甲氧基苯酯介晶基元和偶氮苯光色基元侧链共聚硅氧烷(PSⅡ)的液晶性。将非介晶基元并入液晶均聚物PSⅡ-1,共聚物PSⅡ-2、PSⅡ-3的液晶态类型不变,PSⅡ-4仅存在近晶相,PSⅡ-5~8无双折射现象,保持共聚物液晶性的最低含介晶基元单体的极限摩尔含量为80%.在液晶共聚物中,非介晶基组分含量增加时,其Tm、ΔHm和ΔSm降低;非介晶组分在10mol%时,Ti、ΔHi和ΔSi具有最小值。
    激光光散射表征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分布
    周水琴, 吴奇
    1994, 15(10):  1567-1571.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样品,由激光光散射法(LLS),包括绝对累积散射光强的角度依赖性(静态LLS)和线宽分布的角度依赖性(动态LLS)表征了合成的PNIPAAM样品的分子量分布。通过对动态光散射测得的电场-电场时间相关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求得平动扩散系数分布G(D);结合静态和动态光散射测量的结果,即Mw和G(D),确定了PNIPAAM样品的平动扩散系数D对分子量M的标定关系式D=2.84×10-4M-0.55,并将G(D)转换成分子量分布Fw(M).
    研究简报
    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聚集态研究
    周庆业, 张邦华, 宋谋道, 何炳林
    1994, 15(10):  1572-1574. 
    摘要 ( )   PDF (13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辐射引发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三元沉淀共聚合
    张志成, 葛学武, 葛敏, 张健
    1994, 15(10):  1575-1577.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