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慧, 金葆康. 醌类衍生物捕获CO2的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9): 1847. |
[2] |
乔雪娇, 李丹, 程龙玖, 金葆康. BMIMBF4中2-氨基-3-氯-1,4-萘醌电化学捕获CO2的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8): 1606. |
[3] |
朱云, 李丹, 金葆康. 2-甲基萘醌在二甲基亚砜和乙腈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9): 2025. |
[4] |
李钰滢, 李丹, 程龙玖, 金葆康. 对硝基苯酚在质子惰性溶剂中的氧化还原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11): 2023. |
[5] |
李彤, 金葆康. 离子液体中对苯醌的电化学行为[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35(4): 847. |
[6] |
李丹, 金葆康. 2-羟基-1,4-萘醌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8): 1959. |
[7] |
欧忠平, 朱佳丽, 林文生, 房媛媛, 路桂芬. 新型氯代苯基咔咯的合成及电化学和光谱性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06): 1130. |
[8] |
杨帆 王天鹤 王鹏 韩瑞敏 艾希成 张建平. 溶液中光诱导产生岩藻黄质自由基正离子的动力学机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 31(12): 2463. |
[9] |
姜秀娥, 张哲泠, 黄卫民, 刘小强, 汪尔康, 董绍俊. 现场紫外光谱及圆二色谱研究电化学还原反应诱导微过氧化物酶-11构象的转变[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2): 321. |
[10] |
程圭芳, 张冬梅, 丁敏, 屈海云, 何品刚, 方禹之. 柔红霉素与DNA作用的序列特异性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8): 1395. |
[11] |
焦奎, 吕刚, 杨涛, 吴俊峰. 间苯二胺的电化学及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6): 1005. |
[12] |
屈海云, 程圭芳, 彭惠琦, 何品刚, 方禹之. 抗癌药物柔红霉素的光谱电化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22(12): 2000. |
[13] |
王振新, 刘殿骏, 林祥钦. 阴离子存在下(OEP)MG(Ⅱ)的电化学氧化机理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9): 1442. |
[14] |
杨晨, 于俊生, 周桃玉, 方惠群. 多用途薄层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和表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8): 1205. |
[15] |
冯敏, 何品刚, 杨玉林, 方禹之. 阿霉素的光谱电化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6): 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