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1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1995-11-24
    论文
    MeX-REX3系相图的模式识别分析
    王学业, 姚树文, 陈念贻
    1995, 16(11):  1657-1659.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化学键参数-模式识别或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MeX-REX3型熔盐相图,总结中间化合物的形成、化学配比和Me3REX6型化合物同分或异分熔化规律,并对其熔点或分解点进行预报。
    碱金属和稀土溴化物Meyer反应的相化学研究(Ⅰ)──四元体系CsBr-LaBr3-HBr(12%)-H2O(25℃)的研究
    王惠, 冉新权, 陈佩珩
    1995, 16(11):  1660-1663.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四元体系CsBr-LaBr3-HBr(12%)-H2O(25℃)的相化学关系,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在该体系中发现一种新型化合物5CsBr·2LaBr3·22H2O;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偏光、X射线粉末衍射、TG及DTA等方面的测定。将本体系与四元系CsCl-LaCl3-HCl(13%)-H2O(25℃)相比较,发现两者在生成化合物的数量、种类和相化学行为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皂化酸性磷酸酯萃取稀土离子过程中有机相的FTIR光谱表征
    姚淑心, 王笃金, 翁诗甫, 吴瑾光
    1995, 16(11):  1664-1668. 
    摘要 ( )   PDF (52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不同浓碱皂化的D2EHPA-正庚烷体系萃取一系列稀土离子(La3+→Lu3+,放射性的Pm除外)过程中有机相的FTIR光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2EHPA萃取稀土离子后,P=O基团的红外吸收频率降低,吸收强度升高,说明P=O基团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稀土离子与P=O配位能力有差别,从La3+→Sm3+配位能力依次增大,从Sm3+→Lu3+则呈下降趋势,对同一个稀土离子来说,随着有机相中稀土离子含量的增加,有机相微乳液中H2O的含量减小,萃取过程伴随有破乳发生。
    双环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活性构象的理论研究
    张士国, 李红, 杨频
    1995, 16(11):  1669-1671.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青霉素、△3-头孢菌素和△2-头孢菌素等3种典型双β-内酰胺抗生素的构象与活性的关系,指出桥碳原子和与侧酰胺键相连的碳原子的构型是影响它们活性的重要结构因素。
    具有非正规自旋态的氮氧自由基桥联双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磁性研究
    孙柏旺, 姜宗慧, 廖代正, 还振威, 刘爱俭, 王耕霖
    1995, 16(11):  1672-1676.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4种氮氧自由基桥联的五氟丙酸镍双核配合物[Ni(pfpr)2]2NITR·nH2O.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测定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子顺磁共振和摩尔电导。讨论了配合物的结构,测量了[Ni(pfpr)2]2NITPhCl·4H2O和[Ni(pfpr)2]2NITPhOMe·4H2O的变温磁化率(4~300K),表明配合物具有非正规自旋态的Ni(Ⅱ)-Cu(Ⅱ)-Ni(Ⅱ)三核体系的磁行为。通过与理论公式拟合,得到交换积分J值分别为-152.8cm-1和-174.6cm-1,表明镍-自由基-镍之间有较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研究简报
    萃取剂HDEHP界面性质研究
    孙国新, 杨永会, 孙思修, 沈静兰
    1995, 16(11):  1677-1679.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辅酶Ⅰ在β-萘醌磺酸根修饰金带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
    鞠熀先, 马威, 蔡称心, 陈洪渊
    1995, 16(11):  1680-1684. 
    摘要 ( )   PDF (3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制了聚毗咯/NQS修饰金带电极,讨论了NQS/PPy的电聚合过程及实验条件对金电极上吡咯聚合物膜性质的影响;用成核及生长理论解释了阴离子NQS对电聚合过程计时电流曲线的影响,优化了NQS/PPy/Au电极的制备条件。该修饰电极稳定性好,对辅酶Ⅰ在金电极上的还原有催化作用。在pH=7.0时催化电流在4.0×10-5~1.5×10-3mol/L范围内与NAD+浓度有线性关系,探讨了电催化作用的机制。
    疏水作用色谱介质的合成及色谱特性研究
    李华儒, 陈国亮
    1995, 16(11):  1685-1689.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国产大孔硅胶作基质合成了疏水填料。按照高效疏水作用色谱法,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分离了6种标准蛋白及唾液中α-淀粉酶和基因工程生产的γ-干扰素。柱子不可逆吸附小、被试验的α-淀粉酶和溶菌酶活性几乎定量被回收。应用合成的色谱填料研究了洗脱剂中盐浓度和温度对蛋白质保留行为的影响,论证了合成填料的色谱属性。
    生物素标识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卢昕, 何品刚, 方禹之
    1995, 16(11):  1690-1693.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生物素与亲合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在恒电位下,首先将亲合素吸附在电极上,然后使标识在生物素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固定于电极表面,制成具有高活性的多层固定化酶的葡萄糖传感器。电极线性范围:1.0×10-5~1.0×10-2mol/L,检测限:6.0×10-6mol/L,响应时间:6s.本传感器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反复活化使用等优点。
    研究简报
    离子型β-CD对Zn(Ⅱ)-桑色素荧光体系作用的研究及应用
    朱利中, 戚志红, 金辉, 戚文彬
    1995, 16(11):  1694-1696.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喹啉吸附在银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陈建, 赵文涛, 胡继明, 徐知三, 盛蓉生
    1995, 16(11):  1697-1699.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u(Ⅱ)对牛血SOD活性影响的研究
    徐通敏, 周天舒, 金利通
    1995, 16(11):  1700-1702.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性铬蓝K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
    张玉果, 刘锋, 李克安, 李冬梅, 吴燕昇, 童沈阳
    1995, 16(11):  1703-1705.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Grignard试剂同6,6-二烷基富烯反应的研究
    郑庆慧, 刘玉龙, 贺峥杰, 陈寿山
    1995, 16(11):  1706-1709.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烯丙基卤化镁和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同6,6-二烷基富烯分别进行富烯环外双键的加成和还原反应,生成的取代环戊二烯基负离子用(CpTiCl2)2O(Cp=环戊二烯基)或TiCl4配合,合成通式为Cp(C5H1-CRR1-CH2CH=CH2)TiCl2和(C5H4CHRR1)2TiCl2的化合物。对烯丙基卤化镁、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同富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ω-芳氧乙酰氧基-ω-(1H-1,2,4-三唑-1-基)苯乙酮衍生物的研究
    史延年, 卢彦昌, 方建新, 滑艳玲
    1995, 16(11):  1710-1713.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15种含三唑取代的芳氧乙酸苯甲谈甲酯类新化合物;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MS及元素分析证实。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除草或杀菌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四甲基双硅桥联环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Me4Si2(C5H4)2Sm(μ-Cl)(THF)]2的晶体结构研究
    宋福全, 路国梁, 王昭煜, 周秀中
    1995, 16(11):  1714-1717. 
    摘要 ( )   PDF (4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甲基双硅桥联环戊二烯基钠与无水三氯化稀土在THF溶剂中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e4Si2(C5H4)2LnCl[Ln:3Nd,4Sm,5Gd,6Y]和配合物Me4Si2(C5H4):Ln(C5H5)(THF)n[Ln:1La,n=1;2Pr,n=0].通过元素分析、1HNMR、13CNMR和MS确证了配合物的结构,在THF溶液中重结晶获得配合物4的单晶,x射线衍射证明晶体结构为二聚体,4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数据a=1.2982(3)nm,b=1.2269(3)nm,c=1.3681(2)nm,β=96.79(2)°,V=2.162(1)nm3,Z=2,Dx=1.53g/cm3,偏差因子R=0.068.
    酰氨基硫脲及相关杂环衍生物研究(XXV)──1-[5′-氨基-1′-(4″-氯苯基)-1′,2′,3′-三唑-4′-甲酰基]-4-芳基氨基硫脲的合成和波谱研究
    张自义, 董恒山, 杨世琰, 陈茂齐
    1995, 16(11):  1718-1722.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5-氨基-1-(4′-氯苯基)-4-甲酰肼基-1,2,3-三唑与芳基异硫氰酸酯的反应,合成了13种新的1-[5′-氨基-1′-4″-氯苯基)-1′,2′,3′-三唑-4′-甲酰基]-4-芳基氨基硫脲类化合物3a-1,经元素分析、IR、1HNMR以及MS确证其结构。
    氯代亚乙烯基双噁唑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电子光谱
    张文勤, 王明真, 王宏根
    1995, 16(11):  1723-1726.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氯代丁烯二酰氯和α-氨基苯乙酮的盐酸盐经缩合、关环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Ⅰ、Ⅱ。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鉴定了其结构,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Ⅰ的晶体结构,其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α=0.8450(2)nm,b=0.6994(1)nm,c=1.5432(5)nm,β=102.38(2)°,Z=2.由于在烯键碳原子上引入体积较大的氯原子,使Ⅰ和Ⅱ分子的平面性变差,其电子光谱相对于反式-1,2-双[2-5-苯基唑基)]乙烯(POEOP)有蓝移,且荧光量子产率明显下降。
    带有致钝取代基的萘衍生物和SO3的反应研究
    邹友思, 林静
    1995, 16(11):  1727-1730.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一系列带有醛基、苯甲酮基、羧基、酯基和硝基等致钝取代基的萘衍生物与SO3的反应。1-萘甲醛的单磺化得到比例为55:9:6:30的5-、6-、7-和8-磺酸取代物。1-苯甲酮萘则以83:11:6的比例得到5-、6-和7-磺酸取代物。1-硝基萘专一地得到5位磺化产物,1-萘甲酸和1-萘甲酸甲酯得到5位和8位取代产物。所有的2位取代萘衍生物均先得到5和8位取代产物,在过量磺化中生成的主产物为5,7-二磺酸取代物,提出了生成SO3络合物及迫位磺化的历程,报道了8-磺酸-1-萘甲酸酐的物理数据。
    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X)──叔丁基儿茶酚类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和漆酶的微环境效应
    王光辉, 花建丽
    1995, 16(11):  1731-1736.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6个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的离解和漆酶催化氧化反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叔丁基的存在,有利于增进对底物的结合,并可以利用漆酶活性中心周围提供的pH环境和质子载体性质,促进底物的离解,使这类底物能在远低于其一级离解的弱酸性环境中进行反应。由于叔丁基的特性和漆酶的微环境效应的共同作用,这些底物在pH=6.0的水溶液环境中都能顺利地氧化成相应邻醌,并具有合成价值。ESR结果证明:这些底物在弱酸性条件下的漆酶催化反应经历了质子转移和单电子氧化步骤。
    分离蛋白质的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填料的研究(Ⅳ)──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的合成及应用
    常建华
    1995, 16(11):  1737-1739.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环氧基的硅胶与二乙胺或聚乙烯亚胺反应,其产物再与碘甲烷或氯化苄反应,得到含季铵离子的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该填料可用于蛋白质和生物工程产品(如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等)的分离纯化。其中,环氧基硅胶与二乙胺加成后再用氯化苄季铵化的产物是较好的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
    1-(取代异噁唑基)-1,2,4-三唑和1-(取代嘧啶基)-1,2,4-三唑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黄震年, 李正名
    1995, 16(11):  1740-1743. 
    摘要 ( )   PDF (24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15个新的1-(取代异噁唑基)-1,2,4-三唑和1-(取代嘧啶基)-1,2,4-三唑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证实其结构,并对其代表化合物进行了抑菌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初步观察
    研究简报
    由水杨醇衍生的二苯并冠醚的合成和构型
    黄枢, 孟杰, 毛治华, 田宝芝
    1995, 16(11):  1744-1746.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水杨醇在DMF中与NaH和二甘醇或三甘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二苯并冠醚(1和2).其结构由元素分析和波谱分析所表征。1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反位构型。提出了合成反应的机理。
    中国马先蒿化学成分研究
    王长增, 贾忠建
    1995, 16(11):  1747-1748.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氟化钾催化含氢烷氧基硅烷的歧化反应
    张增佑, 尚坚, 周秀中
    1995, 16(11):  1749-175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腈+氯乙烯体系的团簇产生与光电离
    盛六四, 齐飞, 罗志勇, 高辉, 张允武
    1995, 16(11):  1752-1756. 
    摘要 ( )   PDF (4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同步辐射和超声射流技术产生了团簇离子(CH3CN)m+(C2H3Cl)(m≤4,n≤4)及C2H3ClCN+,C2H2ClCN+由(CH3CN)(C2H3Cl)+经团簇内离子。分子反应生成,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使H3C-CN键断裂。ab initio计算表明C2H3ClCN+离子是稳定的。同时测得了它们的电离势。
    氧物种在NiO(100)面吸附的DV-Xα簇模型研究
    吕鑫, 徐昕, 王南钦, 张乾二
    1995, 16(11):  1757-1760.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在晶体场中嵌入原子簇的量于化学DV-Xα方法,计算氧物种O2、O2-、O、O-、O2-等在NiO(100)面上阳离子吸附质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分子氧吸附时,产生O22-(0.24<δ<0.88)吸附基团,并随着δ值的升高,进一步分解产生O-基团;各种氧物种的吸附都使得吸附位阳离子的氧化态有所升高。
    聚邻苯二胺膜电极的性能及其对苯醌还原动力学的影响
    魏东, 吴辉煌
    1995, 16(11):  1761-1766. 
    摘要 ( )   PDF (6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了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聚邻苯二胺(PPD)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比0.0V(SCE)负的电位区,PPD呈现氧化还原活性,氧化还原过程伴有H2PO4-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证明聚合物带有正电荷。苯醌在该膜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发生在PPI)的电化学活性电位区内。旋转圆盘电极实验表明,苯配可渗入膜内并与聚合物交换电子。根据PPD为导电聚合物的模型分析了膜电极上苯配还原的动力学并讨论了对其影响的因素。
    O,O′-2,2′-联苯基,S-苄基二硫代磷酸酯分子的构象研究
    郭洪猷, 任新刚, 曹维良, 王作新
    1995, 16(11):  1767-1770.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ASED-MO法研究了O,O′-2,2′-联苯基,S-苄基二硫代磷酸酯单个分子的构象,得到4种低能构象。分析了常温下4种构象的分布,稳定构象之间的转化以及与晶态分子构象之间的关系。
    还原态卤代聚苯胺能带结构及掺杂导电机理的研究
    林宪杰, 徐龙君, 赵成大
    1995, 16(11):  1771-1774. 
    摘要 ( )   PDF (3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EHMO-CO方法研究了卤代聚苯胺的能带结构及其掺杂导电机理。结果表明:在掺杂态卤代聚苯胺中形成单极化子晶格;取代主要通过改变带宽影响电导率,由掺杂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电导率是因为大大缩小了带隙,并进一步证实了外层d轨道的成键作用。
    Pd2-CO簇的从头算研究
    徐昕, 王南钦, 吕鑫, 张乾二
    1995, 16(11):  1775-1779. 
    摘要 ( )   PDF (5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带相对论赝势的金属态原子基组,对Pd2-CO簇进行了从头算研究。按金属态原则和键准备态原则,计算CO在金属把表面桥位吸附模型,并讨论吸附作用的化学键本质。认为将Pd2的前线轨道中占据的(5s+5s)轨道的电子激发到空的(5s一5s)轨道,是其吸附作用的键准备态,此态既减少了Pd2(5s+5s)轨道与CO的5σ之间的排斥,又有利于Pd2(5s一5s)轨道与CO的2π*的π反馈。
    研究快报
    氮气氛中合成杂氮球烯、碳纳米管及纳米晶体的研究
    詹梦熊, 余荣清, 王育煌, 杨士姚, 程大典, 刘朝阳, 郑兰荪
    1995, 16(11):  1780-1782.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温催化裂解烷烃法制备碳纳米管
    陈萍, 王培峰, 林国栋, 张鸿斌, 蔡启瑞
    1995, 16(11):  1783-1784. 
    摘要 ( )   PDF (10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价键理论的不变式方法的新算法
    吴玮, 莫亦荣, 张乾二
    1995, 16(11):  1785-1786.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X射线小角散射法测定Rh/TiO2多相体系间的相界面
    金安定, 李钢, 王甲亮
    1995, 16(11):  1787-1789.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对称八烷氧基取代酞菁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单分子膜
    穆劲, 夏强, 华玉晶, 周伟东, 肖童
    1995, 16(11):  1790-1792.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M1方法研究二硝基重氮酚异构化及热消除反应
    李永红, 王甡, 洪三国, 肖鹤鸣
    1995, 16(11):  1793-1795.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氟化锶/氧化钕催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性能及其吸附氧物种的原位FTIR光谱研究
    龙瑞强, 万惠霖, 赖华龙, 蔡启瑞
    1995, 16(11):  1796-1797.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圆环上的无规行走
    徐学通, 杨玉良
    1995, 16(11):  1798-1801.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半径为R的圆环上的无规行走问题,给出了n步末端向量的几率分布ω(θ,n)和均方末端距2>的数学表达式,发现当R2》nl2时,2≈nl2即还原为一维直线上无规行走的结果;而当r2《nl2时,2>≈π2r2/3.还计算了平均末端距<|r|>及k阶矩k>和半径R的关系,同时作了简单的物理讨论。
    主链含酪氨酸聚磷酸酯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的研究
    范昌烈, 胡斌, 卓仁禧
    1995, 16(11):  1802-1805.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液缩聚方法制备了含酪氨酸烷基酯的聚磷酸酯,研究了聚合物对氨甲蝶呤的体外释放性能和聚合物包裹氨甲蝶呤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释药性能
    交联聚苯乙烯-铂铬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的硅氢加成反应
    阚成友, 袁青, 杨勇, 孔祥正
    1995, 16(11):  1806-1809. 
    摘要 ( )   PDF (4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合成了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铂络合物,将其用于催化不同结构的碳碳不饱和化合物与甲基二氯硅烷的加成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乙炔、苯乙烯、苯乙炔、三烷基乙烯基硅烷等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对丙烯酸丁酯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对甲基丙烯酸甲酯则无催化活性,该催化剂用于苯乙烯的硅氢加成反应,可重复使用20次,而且回收再用非常方便。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孔祥正, 阚成友, 罗东, 袁青
    1995, 16(11):  1810-1813. 
    摘要 ( )   PDF (3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一次投料法、单体乳液滴加法和引发剂滴加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乳液滴加法是合成该类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单体乳液滴加法中有机硅含量与聚合反应及胶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硅含量在15%以下时,聚合反应可以顺利进行。胶膜性能不仅依赖于聚合时有机硅单体的总量,而且还依赖于有机硅单体中活性硅氧烷所占的比例。
    磺化丁基橡胶离聚体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Ⅰ)──ESR谱研究
    曾兆华, 冯克, 李卓美, 张建辉
    1995, 16(11):  1814-1817.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ESR谱考察了磺化丁基橡胶锰盐(Mn-SIIR)离聚体在二甲苯/醇(少量)混合溶剂中的离子聚集行为。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浓度及磺化度增大时ESR谱的形状变化不大,这反映了离子聚集程度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另外,极性共溶剂(醇)增多时,谱线分辨度增大,反映了离子聚集程度下降;温度升高时谱线变模糊,反映离子聚集程度增大。这些结果有力地支持了Lundberg等人提出的离聚体溶液粘度变化平衡式。
    研究快报
    可溶性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PDHPV的合成及单、双层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性能比较
    李晨曦, 尹春, 黄文强, 印寿根, 张会旗, 何炳林, 郑军, 华玉林
    1995, 16(11):  1818-1820.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淋洗剂凝胶渗透色谱研究苯乙醇对F127胶束溶液的影响
    王庆国, 刘波, 蔡力行, 李光亚, Phce C. Booth C., 程镕时
    1995, 16(11):  1821-1822.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纤维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模型
    唐龙贵
    1995, 16(11):  1823-1825.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