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1-09-24
    研究论文
    Ce1-xM'xCa0.2O1.8-0.4x(M=Y,La和Gd)的水热合成及离子导电性质研究
    赵辉, 朱向荣, 刘泷龙, 韩东霖, 徐娓, 冯守华
    2001, 22(9):  1441-1445.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双掺杂的萤石结构Ce1-xLnxCa0.2O1.8-0.4x固溶体,并研究了3种稀土离子对固溶体导电性的影响,发现掺杂离子半径接近Ce4+时,体系电导率增大而活化能降低.同时发现水热合成的Ce1-xLnxCa0.2O1.8-0.4x样品的平均粒度按着掺入离子Y3+,Gd3+,La3+的顺序逐渐减小,分别为32,20和15nm.这种变化是由于Y3+半径比La3+和Gd3+更接近Ce4+,因而在水热合成过程中,掺Y3+的体系更有利于晶粒的生长,得到的晶体粒度较大.
    水溶性卟啉及其系列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刘杰, 许东晖, 梅文杰, 蒲含林, 黄锦汪, 计亮年
    2001, 22(9):  1446-1449.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水溶性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TAPP及其金属卟啉化合物MTAPP,其中M=Zn(),Cu(),Fe(),Co(),Ni(),Mn().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以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法等手段研究了卟啉化合物TAPP和金属卟啉化合物ZnTAPP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APP,ZnTAPP与DNA相互作用使紫外-可见光谱发生了8~12nm的红移,并出现了明显的减色效应.荧光光谱强度明显增大,吸收峰位发生变化.以艾氏腹水癌(Ac)和肝癌(Hept)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染色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癌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抗癌活性
    研究快报
    一种新型杂化单晶[Ga3(PO4)3F2]H3O·(H3NCH2CH2)2NH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姚有为, 赵永男, 乐善堂, 徐恒连, 梁宏斌, 赵大庆
    2001, 22(9):  1450-1452.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仲钨酸盐A柱撑化合物Mg12Al6(OH)36(W7O24)·4H2O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郭伊荇, 李丹峰, 胡长文, 王永慧, 王恩波, 岳斌
    2001, 22(9):  1453-1455.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煤合成碳纳米管新方法
    田亚峻, 谢克昌, 樊友三
    2001, 22(9):  1456-1458.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蛋清蛋白模板合成海绵状大孔无机氧化物
    范杰, 余承忠, 屠波, 赵东元
    2001, 22(9):  1459-1461. 
    摘要 ( )   PDF (13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鲨鱼软骨血管形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曾锋, 谢团霞, 杨伟兴, 张展霞, 余健秀, 庞义
    2001, 22(9):  1462-1465. 
    摘要 ( )   PDF (6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广东阳江鲨鱼软骨为原料,研究了鲨鱼软骨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膜超滤、丙酮分级沉淀、SephadexG-75柱层析和C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步骤,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SharkCartilageAngiogenesisInhibitor-a,SCAI-a),分子量为12600,能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的形成.
    镧系金属离子Ln3+定量构效关系的神经网络研究
    杨兴华, 印春生, 潘忠孝
    2001, 22(9):  1466-147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Ln3+离子的半径、电负性、4f电子排布周期因子q(本文自定义)以及基态L值等为参数,使用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FLN)对Ln3+离子的EDTA等络合常数lgK、水化能ΔH、水解常数pK1及氢氧化物溶解度pKm分别进行非线性关联和预测,获得了非常好的结果.与对应的线性模型比较表明,神经网络关联效果是较理想的.
    光敏离子载体丹磺酰基-单氮杂-18-冠-6的阳离子识别性质研究
    李隆弟, 吴应光, 童爱军, 龙文清
    2001, 22(9):  1472-1476. 
    摘要 ( )   PDF (146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DNS-MAC(O5)为主体,利用其荧光性质研究了该物质在乙腈和水溶液中对阳离子Li+,Na+,K+,Mg2+,Ba2+和Pb2+的识别性质,由改进的B-H方程计算了主-客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识别敏感因子.结果表明,阳离子的电荷密度和阳离子与冠醚环空间的匹配程度是影响其识别性质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DNS-MAC(O5)与阳离子配位时荧光光谱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阳离子的电荷密度.阳离子与DNS-MAC(O5)配位时不仅使这种离子载体的偶极矩增大,而且更有利于其实现光诱导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所以激发态稳定性增加,荧光光谱红移.同时测定了该发光离子载体在乙腈和水中的荧光量子产率.
    中性溶质在电色谱进样过程中的自富集作用
    张维冰, 朱军, 张玉奎
    2001, 22(9):  1477-1480.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理论上探讨了溶质在柱头产生的自富集作用过程,说明了进样时间及流动相组成对富集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以安息香和美芬妥因两种药物为例对理论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较好地控制实验条件,在基本不影响柱效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十余倍的自富集效果.
    平胃散挥发性成分的研究(Ⅱ)——厚朴挥发油的GC/MS分析
    龚范, 梁逸曾, 宋又群, 彭源贵, Leung Alexander Kai-man, Chau Foo-tim
    2001, 22(9):  1481-1485. 
    摘要 ( )   PDF (6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色质联用(GC/MS)技术对复方制剂平胃散中的单味药材厚朴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基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对产生的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分辨,得到各个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纯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以实现对组分的定性,然后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本文分离出98个组分,其中鉴定了44个组分,约占其挥发油总量的58.74%.
    紫细菌反应中心色素蛋白复合膜电子转移研究
    赵杰权, 邹永龙, 刘宝红, 彭雪松, 徐春和, 孔继烈
    2001, 22(9):  1486-1491.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组装单层膜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的2,3-双巯基丁二酸(DMSA)、聚二甲基二丙烯氯化铵(PDDA)及紫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反应中心色素蛋白复合体的有序复合膜.使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该蛋白复合膜的电化学行为,成功地检测到该蛋白内多电对的可逆或准可逆电子转移过程,探讨了紫细菌反应中心蛋白内各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外加电位驱动对各受体电位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方波信号的非线形拟合,获得了该蛋白复合膜内主要电对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及电子迁移系数等相关参数.
    二茂铁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的研制及性质研究
    徐春, 蔡宏, 何品刚, 方禹之
    2001, 22(9):  1492-1495.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乙基-(3-二甲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偶联活化剂,利用缩合反应分别将电化学活性物质氨基二茂铁(Aminoferrocene,AFC)和醛基二茂铁(Ferrocenecarboxaldehyde,FCA)成功地标记在变性小牛胸腺DNA片段上,制备成二茂铁标记DNA探针.分别采用电化学、紫外、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二茂铁标记DNA探针的性质,计算了二茂铁的标记效率,变性小牛胸腺DNA的反应效率以及二茂铁化合物与变性小牛胸腺DNA的反应比率.实验表明,氨基二茂铁和醛基二茂铁与DNA上的磷酸基是以1∶1比率进行的反应,该标记反应不影响DNA链碱基的紫外吸收,二茂铁标记DNA探针在石墨电极上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将制备好的二茂铁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置于冰箱中冷冻(温度低于-15℃)保存3个月后用于测定,峰电流仅下降1.2.
    某些有机锡二茂铁和有机胂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杜洪光, 王树明, 沈力阳, 师树简, 刘群, 章士伟
    2001, 22(9):  1496-1500. 
    摘要 ( )   PDF (72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N-二甲基氨甲基二茂铁的单锂化物与三苄基氯化锡反应,得到1-二甲氨甲基-2-三苄基锡二茂铁(Ⅰ);与二苄基二氯化锡反应,得到二苄基二[2-(二甲氨甲基)二茂铁基]锡(Ⅱ).1-二甲氨甲基-2-(二苯胂基)二茂铁经单锂化后,再与二苯基氯化胂反应,生成1-二甲氨甲基-2,5-二(二苯胂基)二茂铁(Ⅲ);在四甲基乙二胺存在下,1-二甲氨甲基-2-(二苯胂基)二茂铁经双锂化后,再与二苯基氯化胂反应,得到1-二甲氨甲基-2,5,1'-三(二苯胂基)二茂铁(Ⅵ).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NMR表征,还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晶体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548(2)nm,b=1.3622(3)nm,c=1.5846(3)nm,α=95.87(3)°,β=96.54(3)°,γ=107.67(3)°,Z=2.
    二价钐配合物和异氰酸苯酯的反应——[(CH3C5H4)2(THF)Sm]2[μ-η4-(PhN)OCCO(NPh)]·2THF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催化性能
    袁福根, 沈琪, 孙杰
    2001, 22(9):  1501-1505.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二价配合物(CH3C5H4)2Sm(THF)和SmI2(THF)x与异氰酸苯酯的反应.(CH3C5H4)2Sm(THF)和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配合物[(CH3C5H4)2(THF)Sm]2[μ-η4-(PhN)OCCO(NPh)]·2THF(1),而SmI2(THF)x则被异氰酸苯酯氧化为[SmI2(THF)5][SmI4(THF)2].(CH3C5H4)2Sm(THF)和配合物1都能催化异氰酸苯酯的齐聚反应.(CH3C5H4)2Sm(THF)和异氰酸苯酯作用生成配合物1的反应可以认为是(CH3C5H4)2Sm(THF)催化异氰酸苯酯齐聚的引发反应,而配合物1是该齐聚反应的活性中间体.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由草酰胺双负离子桥联的双金属化合物.
    应用AM1方法研究3-芳胺甲烯基-6-烷基-5,6-二氢-二氢吡喃-2,4'-二酮的催化氢化反应机理
    方亚寅, 沈荣欣, 孙宏伟, 袁满雪, 刘洁, 李正名, 赖城明
    2001, 22(9):  1506-1510. 
    摘要 ( )   PDF (6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对甲基)苯胺甲烯基-6-甲基-5,6-二氢-二氢吡喃-2,4'-二酮为例,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和UHF/6-311G水平上的从头算研究了3-芳胺甲烯基-6-烷基-5,6-二氢-二氢吡喃-2,4'-二酮类农药化合物催化氢化的反应机理.通过对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的生成热、净电荷、键序以及前线轨道能量的计算和分析认为标题化合物的催化氢化反应不仅发生了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还同时发生了碳氮键的催化氢解反应.
    手性山贝蒂12-甲醚的全合成研究
    李安排, 彭小水, 吴小明, 武同兴, 潘鑫复
    2001, 22(9):  1511-1514. 
    摘要 ( )   PDF (5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化学拆分得(S)-(-)-α-环柠檬醛(9a)和(R)-(+)-α-环柠檬醛(9b)为A环合成子,以对溴苯甲醚为起始原料,经8步反应制得季盐18为C环合成子,经缩合及分子内环化反应可得到全反式构型关键中间体(3),再经结构修饰,即可对映选择性地得到(+)-山贝蒂12-甲醚[(+)-Montbretyl12-methylether](1a)和(-)-山贝蒂12-甲醚[(-)-Montbretyl-12-methylether](1b),其中BF3·Et2O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
    研究简报
    柔软肉芝软珊瑚中的新二萜内酯
    苏镜娱, 闫素君, 曾陇梅
    2001, 22(9):  1515-1517.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满山香中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
    陈业高, 秦国伟, 谢毓元
    2001, 22(9):  1518-1520.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Na-噻吩荷移配合物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张翀, 步宇翔
    2001, 22(9):  1521-1525.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B3LYP法在6-311+G*水平上研究了Na-噻吩体系可能存在的3种Na-噻吩复合物A,B和C分子结构.结果表明:Na-噻吩体系存在2个能量极小结构A和C;结构B未得到证实.结构A中,Na的3s1电子直接和噻吩杂环的所有重原子进行弱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具有Cs对称性的金属有机复合物;结构C中,Na原子的3s1电子主要通过和与S原子不直接相连的C2和C3进行弱相互作用,因而在原有的大π键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大π键,其结构为C2v对称性.结构A较结构C稳定78.0kJ/mol.结构A中的Na—S之间的距离为0.407nm,键角∠CSC为91°,金属Na和噻吩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使整个噻吩分子平面稍微变形,S原子向Na所在的一侧稍微偏离C环平面.结构C中Na-S之间的距离为0.825nm,∠CSC为91°,金属Na原子和杂环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在B3LYP、MP2、MP3和MP4水平上,分别用6-311+G*和6-311++G**基组精确计算了最稳定结构A的结合能ΔE为8.3~10.9kJ/mol.
    微乳液中脂肪酶和含明胶的微乳液凝胶中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特性
    周国伟, 李干佐, 黄锡荣, 徐健, 何宏娟, 李传光
    2001, 22(9):  1526-1529. 
    摘要 ( )   PDF (5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油包水微乳液中Calytical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戊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符合乒乓(BiBi)机制.表观速率常数km酸=0.13518mol/L,km醇=0.22423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1.3873×10-5mol/(L·min·mg).将该脂肪酶固定于含明胶的微乳液凝胶(MBGs)中,制得固定化脂肪酶,含酶MBGs在非极性溶剂中可作为固相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辛烷中催化酯化的性能.所制得的含酶MBGs物理稳定性好,重复利用10次以上,其转化率仍达初始转化率的90%.
    气相离子-分子反应B2H3-+CS2——B2H3S-+CS的理论研究
    屈正旺, 李泽生, 丁益宏, 孙家钟
    2001, 22(9):  1530-1534.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d,p)和高级电子相关的偶合簇法CCSD(T)/6-311++G(d,p)研究了气相离子-分子反应B2H3-+CS2B2H3S-+CS的机理.结果表明,B2H3最可能进攻CS2中碳原子形成三元环中间体,随后通过氢迁移和最终消除CS的反应步骤形成硫原子转移产物H3BBS-+CS,反应大量放热且不需要活化能.B2H3直接对CS2中硫原子进攻夺取硫原子的反应方式存在一定能垒阻碍.计算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B2H3,B3H-6和B4H7-等缺电子硼氢负离子的反应行为.
    甲烷无氧芳构化催化剂的活性相生成研究
    马丁, 苏玲玲, 舒玉瑛, 徐奕德, 包信和
    2001, 22(9):  1535-1538.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在线质谱分析检测了在各种催化剂上甲烷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过程中不同物种的行为.结果表明,MoO3向Mo2C的转变阻碍了甲烷的活化及其芳构化.如果这个转变过程在TPSR反应前发生,甲烷活化和苯生成的温度将大大降低(分别为760K和847K).通过比较担载在不同分子筛上钼物种的催化行为发现,甲烷的初始活化是这个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只有具备合适的钼价态,Bro-nsted酸性以及特殊的分子筛孔道结构的催化剂才能使甲烷芳构化反应高效进行.
    C36H2异构体的稳定性及其加成位置选择性的研究
    杨作银, 王贵昌, 尚贞锋, 潘荫明, 吴本湘, 赵学庄
    2001, 22(9):  1539-1542. 
    摘要 ( )   PDF (4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AM1和PM3两种半经验方法,对所有的C36H2异构体实行非对称性限制的全优化,并结合频率分析及HF/6-31G单点能计算,确定了各异构体的基态结构及其相对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加成位置与异构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得出三条加成位置选择性的规律.最后,利用π-轨道轴矢量(POAV)方法计算了反应前后碳笼中张力的变化.张力与键级分析的结果表明加成位置选择性的规律不是由碳笼释放的张力决定的,而是由C36H2体系的总共轭性质决定的.
    二氧化钛表面包覆氧化硅纳米膜的热力学研究
    崔爱莉, 王亭杰, 金涌, 孙牧
    2001, 22(9):  1543-1545. 
    摘要 ( )   PDF (4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氧化硅的临界成核半径为2.8nm.由起伏引起的核胚如果小于2.8nm则不会形成晶核而继续生长.上述热力学分析虽然是半理想化的,但是非常有效.可以找到这样一个体系,其溶液条件不发生均匀成核,而是异相表面成核.这在理论上为氧化硅包覆在二氧化钛表面形成均匀膜而不生成单独的氧化硅相提供了可能.
    催化CVD调变PAN-ACF微结构研究
    陆安慧, 郑经堂, 王茂章
    2001, 22(9):  1546-1550.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采用催化气相沉积法(CVD),以异丙醇为溶剂将催化剂[Ni(NO3)2·6H2O]有效地分散在PAN-ACF较大的微孔上,使其成为积炭的活性位,从而将ACF的孔径调控在分子筛孔径效应范围内.以液氮为吸附质,测定了样品吸附等温线,采用H-K及DFT法计算孔结构,用XRD及SEM表征ACF的显微织构,并对该沉积过程进行了解释.
    水杨醛缩苯胺类席夫碱构象异构体的稳定性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蔺彬彬, 仇永清, 苏忠民, 孙世玲, 封继康
    2001, 22(9):  1551-1554. 
    摘要 ( )   PDF (15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量子化学有限场FF/PM3方法,对水杨醛缩苯胺类席夫碱几种异构体稳定构象的能量、结构、非线性光学系数进行了分析,探讨氢键及氢迁移过程对体系稳定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醛缩苯胺类席夫碱分子具有较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并可能成为一类良好的光学材料.
    多功能D-π-A染料体系LB膜的研究进展
    李富友, 黄岩谊, 黄春辉
    2001, 22(9):  1555-1560. 
    摘要 ( )   PDF (4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π-A染料体系容易沿着π-共轭链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使其具有优良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和光电转换性质;同时对它进行恰当的分子修饰能使其具有导电性和离子选择性.本文对D-π-A染料体系LB膜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其在二阶非线性光学和光电转换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研究快报
    一种新型低噪音碳纤维纳米电极
    黄卫华, 庞代文, 王宗礼, 程介克
    2001, 22(9):  1561-1563.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小分子有机添加物对胶团催化的影响
    阮科, 赵振国, 马季铭
    2001, 22(9):  1564-1566.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疏水修饰聚丙烯酸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作用
    徐桂英, 杨延莲, 苑世领, 陈爱民, 郑立强
    2001, 22(9):  1567-1569.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氧化硫与戊烷的气相光化学反应研究
    徐自力, 尚静, 杜尧国, 王玲, 郭海忱, 沈刚, 万晓春, 郭晓静
    2001, 22(9):  1570-1572. 
    摘要 ( )   PDF (11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电子传输层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李枫红, 田文晶, 吴芳, 张志明, 李艳芹, 马於光, 王悦, 李国文, 沈家骢
    2001, 22(9):  1573-1575.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F3·Et2O/MCM-41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周仁贤, 莫流业, 赵少芬, 王月娟, 郑小明
    2001, 22(9):  1576-1577.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g-Al-MMH-高岭土分散体系触变性研究
    戴肖南, 侯万国, 李淑萍, 王新芳
    2001, 22(9):  1578-1580.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和膜结构研究
    庹新林, 成昊, 陈峥, 王晓工
    2001, 22(9):  1581-1586.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4种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的自组装过程及其对自组装膜结构的影响.用聚电解质上的偶氮基团作为“探针”,研究了自组装过程中出现的生色团取向、解吸附和非线性增长等现象.这些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均具有较好的自组装性,但其自组装行为有很大差异.在不同的pH条件下,聚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导致吸附过程和自组装膜结构亦明显不同.自组装膜的增长和结构取决于体系中吸附和解吸的平衡.偶氮生色团端基的亲水或疏水性对自组装膜的增长有明显的影响.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非线性增长现象,分别反映了基底、溶液性质和聚电解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三元共聚脲序列分布及二胺反应活性比的研究
    杜竹玮, 连彦青, 王晓工, 周其庠, 刘德山
    2001, 22(9):  1587-1591. 
    摘要 ( )   PDF (14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己二胺(HDA)、间苯二胺(MPD)、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砜及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三元共聚脲,以三元共聚序列结构分析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普适性较强的利用核磁氢谱分析和计算机分峰处理,研究三元共聚脲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序列结构方法,计算了无规度B值和链段序列长度Lna与Lnb.定量关联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二胺单体间的反应活性比.结果表明,二胺单体间的反应活性比随反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温度下桑蚕丝的力学性能
    杨湧, 陈新, 周平, 姚文华, 邵正中
    2001, 22(9):  1592-1596. 
    摘要 ( )   PDF (5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严格控温条件下,利用动态机械热分析仪(DMTA)对大量未脱胶和脱胶桑蚕丝的单丝样品在不同温度下拉伸,同时用SEM,TEM以及拉曼光谱观察蚕丝的断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蚕丝初始模量和断裂强度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拉伸过程会导致丝素蛋白形成更多的β-结构.同时,丝胶表现出较差的力学性能,其主要作用是以涂层的形式对丝素蛋白纤维进行保护.
    分子复合法制备新型聚合物驱油剂CMC/P(AM-DMDAAC)
    陈哲, 王琪
    2001, 22(9):  1597-1600. 
    摘要 ( )   PDF (4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具有互补结构的阴离子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CMC)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DMDAAC)]间的聚电解质分子复合作用,制备了分子复合型CMC/P(AM-DMDAAC)新型驱油剂.电导率测定及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MC与P(AM-DMDAAC)可以在水相通过库仑力形成均相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由于分子复合形成的独特超分子结构,复合溶液粘度显著增加,分别为组分聚合物溶液的5.2倍和9.0倍,在高温和高剪切环境中的粘度保持能力也明显优于其组分聚合物.
    锇-聚乙烯吡啶复合物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子多层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李文江, 宋利珠, 孙长青, 王子忱, 郭玉鹏, 赵纯, 徐英凯
    2001, 22(9):  1601-1604. 
    摘要 ( )   PDF (4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力,将锇-聚乙烯吡啶复合物(PVP-Os)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交替沉积于固体基质表面,制得了包含生物成分的分子多层膜.膜层间的聚合物分子起到了粘接与导电的双重作用.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跟踪了石英基片上的组装过程,研究了多层膜电极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还原性能,并描述了多层膜电化学行为.
    树枝状醚酰胺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紫外光固化性能的研究
    魏焕郁, 施文芳, 聂康明, 章于川
    2001, 22(9):  1605-1609. 
    摘要 ( )   PDF (14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树枝状(甲基)丙烯酸化醚酰胺低聚物,采用拉曼光谱、光-差热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方法对其紫外光固化动力学和固化膜热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树枝状低聚物在紫外光照下双键转化率可达80%以上,且其最大反应速率、固化膜的软化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双键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聚乙烯光引发交联过程中的表面光氧化和光稳定
    吴强, 瞿保钧, 吴强华
    2001, 22(9):  1610-1613. 
    摘要 ( )   PDF (6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测定凝胶含量并利用红外-光声光谱和光电子能谱对光交联聚乙烯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光交联过程中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表面光氧化加剧,氧化产物主要是氢过氧化物和含羰基的化合物.考察了预辐照和添加受阻胺型光稳定剂对聚乙烯光交联过程的影响,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降低光交联聚乙烯(XLPE)的表面氧化,但有些光稳定剂会降低XLPE的交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