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06-24
    研究论文
    湿法电解含金萃取有机相制备金的研究
    周维金, 陶家洵, 李维红, 周勇, 何永克, 高宏成, 陈景, 吴瑾光
    2004, 25(6):  991-996. 
    摘要 ( )   PDF (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在湿法冶金同时电解载金属有机相制备金属的新方法.并通过电解磷酸三丁酯(TBP)萃取Au(CN)2--R4N+的载金有机相制金.考察了电解技术条件、Au浓度、电解质浓度及还原剂等因素对Au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可省去冗长的反萃和还原等步骤,而且可以直接以高回收率制备高纯度的金箔;在电解液中加入少量还原剂可明显提高金的回收率.该法也适用于制备银和铜,制备银时所用体系与金相似,但制备铜则在D2EHPA-正庚烷为载铜有机相及电解质的酸性溶液为水相的体系中进行.
    吗啉胍同多十钒酸盐的自组装合成、结构表征及抗菌活性
    刘术侠, 翟宏菊, 彭军, 李德慧, 戴知旻, 王恩波, 胡宁海, 贾恒庆
    2004, 25(6):  997-1001. 
    摘要 ( )   PDF (7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十钒酸盐与吗啉胍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合成了2个新化合物(C6H14N5O)4·[H2V10O28]·9H2O(1)和(C6H14N5O)6[V10O28]·4H2O(2).通过IR,51VNMR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是通过十钒酸根阴离子与质子化的吗啉胍阳离子以静电力和氢键构筑的,多阴离子及吗啉胍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抗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钌(Ⅱ)表面活性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液晶和发光性质
    李斌, 傅春艳, 苏忠民, 刘景福
    2004, 25(6):  1002-1004. 
    摘要 ( )   PDF (5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个新钌(Ⅱ)表面活性剂配合物[Ru(bpy)2(d19-phen)]Cl2(bpy=2,2′-联吡啶,d19-phen=4,7-二正十九烷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和较高的量子效率,其与水的混合体系展示良好的溶致液晶行为.
    ZrW1.7W0.3O7H0.3(OH)2·2H2O的合成与表征
    赵怀周, 赵新华, 韩布兴
    2004, 25(6):  1005-1009. 
    摘要 ( )   PDF (2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利用微乳液水热法和酸蒸气水热法合成了杂多蓝化合物ZrW1.7W0.3O7H0.3(OH)2·2H2O.XRD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ZrMo2O7(OH)2·2H2O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类型.使用Rietveld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精修,并计算出了键参数和键价.运用EPR技术测定了该化合物中W的价态,并利用XPS能谱测定了W/W的比例.利用价键和规则,指出ZrW1.7W0.3O7H0.3(OH)2·2H2O中的W—O3—H0.15存在羟基化现象,并对杂多蓝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指认.
    研究简报
    12-钨硼酸5-氟尿嘧啶盐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李娟, 李静, 齐燕飞, 王宏芳, 王恩波, 胡长文, 许林, 吴新宇
    2004, 25(6):  1010-1012. 
    摘要 ( )   PDF (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阻止肿瘤细胞嘧啶类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药物,对多种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但该药首次代谢效应显著,毒副作用较大,且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降低毒性,提高其活性,人们从多方面对5-Fu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合成出许多新药[1~4].近年来,多金属氧酸盐因结构独特,在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5~7].王晓红等[8,9]曾先后报道了杂多钨酸盐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多金属氧酸具有较强的接受电子的能力[10],能与含有N,S和O原子的有机基质作用形成新型化合物[11~14].
    静电纺丝法制备NiO纳米纤维及其表征
    邵长路, 关宏宇, 温尚彬, 陈彬, 韩冬雪, 龚剑, 杨兴华, 刘益春
    2004, 25(6):  1013-1015. 
    摘要 ( )   PDF (4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级Ni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和热敏等性能而被广泛用于催化剂[1]、电池电极[2,3]、光电转化材料[4~6]、电化学电容器[7~8]等诸多方面.迄今,已成功地制备出N iO的纳米颗粒[9]、纳米线[10]及纳米薄膜[11],但是对于具有准一维结构的NiO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尚未见报道.
    三维无机-有机杂化微孔化合物[Zn3(BTC)2(H2O)3]n的合成与结构
    方千荣, 朱广山, 辛明红, 张大梁, 石鑫, 吴刚, 田歌, 唐璐璐, 薛铭, 裘式纶
    2004, 25(6):  1016-1018. 
    摘要 ( )   PDF (4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沸石和分子筛微孔晶体材料是指以硅酸盐、硅铝酸盐、磷铝酸盐和无机金属磷酸盐为骨架的晶体材料[1,2].
    研究论文
    酶联免疫分析结合生物素-亲合素放大体系测定血清中的雌三醇
    赵金富, 王永成, 米健秋, 常文保
    2004, 25(6):  1019-1022. 
    摘要 ( )   PDF (6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简单的全合成获得了共价结合的雌三醇-生物素复合物(E3-Biotin),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合素(HRP-Avidin)作为免疫分析探针,建立了灵敏的酶联吸附免疫分析新方法以测定血清中的雌三醇.在稀释酶的缓冲溶液中加入小牛血清可有效地抑制非特异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抗非特异性吸附干扰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10ng/mL,检出限为0.06ng/mL.
    独立组分分析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毕贤, 李通化, 吴亮
    2004, 25(6):  1023-1027. 
    摘要 ( )   PDF (6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红外光谱的黑色体系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组分分析(ICA)的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从混合光谱中分离出独立组分的光谱,且这种分离是盲源分离,混合物的组分预先是未知的.对ICA在正己醇、丙酮和正丁醇的混合中红外光谱分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体系的独立性,并对ICA算法做了一定的改进,讨论了各种预处理方法对其分离结果的误差.
    研究快报
    分子印迹SiO2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其生化分离应用
    张淑琼, 杨黄浩, 庄峙厦, 王小如
    2004, 25(6):  1028-1030. 
    摘要 ( )   PDF (3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印迹技术(M IT)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由于M IT模仿了生物界的锁钥作用原理,使制备的材料(M IT polymer,M IP)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同时,M IP又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并且制备简单,因此在固相萃取、不对称催化和传感器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目前,M I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制备的M IP对目标分子的结合量小,可接触性差,达到结合平衡的时间长,且在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印迹分子难以完全洗脱.
    研究简报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拆分3-取代异吲哚-1-酮的研究
    阮源萍, 徐秀青, 贺明珠, 周香, 黄培强
    2004, 25(6):  1031-1033. 
    摘要 ( )   PDF (7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伏牛花类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Lennoxam ine[1]、Nuevam ine和Chilenine,新研发的抗焦虑药Paz-inaclone[2]和Pagoclone[3]以及利尿、抗高血压药Chlortalidone[4]等均含有光活性3-取代异吲哚-1-酮(2,3-二氢-1H -异吲哚-1-酮).这类化合物还是一类新型的不对称合成手性辅助基[5].因此,光学纯的3-取代异吲哚-1-酮化合物在药物研发和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但有关它们的色谱拆分少见报道[6,7].本文对15个外消旋3-取代异吲哚-1-酮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研究,通过建立的手性色谱方法,不仅准确测定了相关产物的光学纯度,而且确认了N -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上手性辅助基在不对称合成过程[8]中未发生消旋化.同时探讨了样品中3-位取代基对手性拆分的影响.
    苯甲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的分子印迹机理的研究
    杨敏莉, 李元宗
    2004, 25(6):  1034-1036. 
    摘要 ( )   PDF (10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是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1~3].对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获得对相应模板化合物具有特异性结合的聚合物,这除了受模板分子结构特征的影响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各种聚合物制备条件的影响,比如功能单体[4~6]、溶剂[7]及辅助金属离子的影响[8]等.我们成功地通过计算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的相互作用,预测了一些模板分子的印迹原性(产生印迹效应的性质)的强弱[9],同时对几十种小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印迹原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10].本文以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的衍生物(结构见下式)为模板,在不同的功能单体和溶剂体系中制备了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模板分子中不同取代功能基的印迹作用的相对强弱,探讨了功能基的印迹作用强弱与聚合反应体系溶剂极性间的相关性.
    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快速分离检测混合氨基酸
    翟海云, 蔡沛祥, 陈缵光, 李冠宏, 叶欣, 莫金垣
    2004, 25(6):  1037-1039. 
    摘要 ( )   PDF (4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氨基酸(Am ino acids,AA s)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元,与人的健康状况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微量氨基酸的分离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某些酸性三苯甲烷染料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杨卓, 刘绍璞, 刘忠芳, 胡小莉
    2004, 25(6):  1040-1042. 
    摘要 ( )   PDF (10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共振瑞利散射(RRS)法因其具有高灵敏度、简易性和较好的选择性等特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RS法也可用于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与染料的相互作用以及测定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本文研究了溴酚蓝、溴甲酚绿和溴百里香酚蓝等酸性三苯甲烷染料与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盐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反应.结果发现,当两者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后,虽仅引起吸收光谱的微小变化,却能导致RRS强度的显著增强,并产生了新的RRS光谱,且在一定范围内RRS强度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成正比.对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检出限在3.1~9.8 ng mL之间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稳定性.
    炸药爆轰合成纳米石墨的红外光谱研究
    文潮, 金志浩, 关锦清, 孙德玉, 李迅, 刘晓新, 林英睿, 唐仕英, 周刚, 林俊德
    2004, 25(6):  1043-1045. 
    摘要 ( )   PDF (5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是碳材料中最常见的结晶状态,它具有耐高温、抗腐蚀、自润滑、无毒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润滑剂和添加剂等方面[1].由于高纯纳米石墨粉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得到开发和应用,如制成复合导电材料、吸波材料及储氢材料等[2].以前有学者用纳米金刚石粉加热相转变[3]和高能球磨[4,5]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石墨,在制备碳纳米管时也有石墨的纳米粒子生成[6].但用这几种方法制备纳米石墨,既费时又消耗较大能量,成本非常高.
    研究论文
    溶栓与抗栓双功能尿激酶原突变体的模拟、构建与表达
    张磊亮, 焦建伟, 邵开峰, 俞梅敏, 茹炳根
    2004, 25(6):  1046-1050. 
    摘要 ( )   PDF (2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抗栓肽(Decorsin)嫁接到低分子量尿激酶原(scuPA-32k)上,可以期望获得既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又具有溶栓活性的新型基因工程蛋白质分子.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手段模拟了该融合蛋白的分子结构,证明其活性区可以正常发挥功能.根据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合成Decorsin的基因,与scuPA-32k基因融合在一起,构建新的嵌合体基因dscuPA,并在大肠杆菌中通过IPTG进行诱导表达,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包涵体进行变性和复性并通过层析纯化得到目的蛋白质.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得重组蛋白的比活为92000IU/mg.激活纤溶酶原的酶促动力学性质与天然低分子量尿激酶相似,且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重组蛋白dscuPA不但具有较强的溶栓功能,而且具有抗栓功能.
    螺环倍半萜(±)-茅苍术醇和(±)-沉香螺醇的改进合成
    王进军, 竹下齐, 森章, 初井敏英
    2004, 25(6):  1051-1055. 
    摘要 ( )   PDF (2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4-二氧代戊酸甲酯(1)和1,5-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2)为原料,通过[2+2]光环加成和retro-Benzilicacid重排,合成了具有螺[4,5]癸烷结构的岩兰烷基本碳架的化合物3.用锌粉选择还原五元环上碳碳双键得螺环二酮(4),对环外羰基实施保护并将环上酮基转化为亚甲基得到重要的合成前体6,经与甲基溴化镁的格氏反应生成混合的标题化合物.利用羟基和异氰酸苯酯的反应生成一对N-苯基氨基甲酸酯异构体(12),二者分离后经四氢铝锂还原,完成了螺环倍半萜(±)-茅苍术醇和(±)-沉香螺醇的全合成.
    亲和吸附剂对细菌内毒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方晖, 魏佼, 俞耀庭
    2004, 25(6):  1056-1059. 
    摘要 ( )   PDF (5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以球形纤维素为载体、8种氨基酸和1种聚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对质量浓度为100.0pg/mL的内毒素水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精氨酸和赖氨酸配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1.5mL100.0pg/mL内毒素溶液中吸附量分别达到182.0和160.0pg/mL;吸附等温线显示,以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其吸附量随溶液内毒素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加,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吸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B10Glu,B24-Asp-B25]人胰岛素类似物的制备、鉴定与性质研究
    怀文辉, 孙庭万, 俞梅敏, 茹炳根
    2004, 25(6):  1060-1064. 
    摘要 ( )   PDF (6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方法,将人胰岛素分子B链B10位His突变为Glu,在B24和B25位之间插入Asp,构建了[B10Glu,B24-Asp-B25]胰岛素原基因.利用通用型质粒pBV220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表达蛋白为包含体形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30%.经过复性和凝胶过滤得到胰岛素原融合蛋白.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酶切,经DEAE离子交换和RP-HPLC纯化得胰岛素突变体类似物.用凝胶过滤法测定了蛋白质分子自身的缔合性质,用圆二色谱测定了构象变化.放射性免疫活性及受体结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分子缔合性明显下降,放免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分别约为人胰岛素的73.6%和146%.
    一对具有DNA切割功能的新型酰胺对映体
    朱长进, 路杨, 杜海莲, 蒋宇扬, 赵玉芬
    2004, 25(6):  1065-1068. 
    摘要 ( )   PDF (2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一对新型的丝氨酸-组胺酰胺对映体化合物L-Ser-Hism和D-Ser-Hism,发现它们具有明显的DNA切割活性,切割反应的最佳pH范围为6.0~6.5.L-Ser-Hism的切割活性比D-Ser-Hism的强.与丝组二肽相比,这对酰胺对映体未显示出明显的切割蛋白活性,表明其对DNA的优先切割功能.
    光学纯反式-(+)-水合蒎醇的新方法合成
    汪秋安, 罗俊霞, 廖头根
    2004, 25(6):  1069-1072. 
    摘要 ( )   PDF (4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5-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7步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反式-(+)-水合蒎醇[(+)-1],其结构通过IR,MS和NMR等技术进行了确认,该化合物的光学纯度e.e.高达99%.
    研究简报
    小分子玉米肽Leu-Asp-Tyr-Glu保护线粒体抗氧化损伤的研究
    徐力, 李相鲁, 黄宜兵, 吴晓霞, 侯瑞珍, 王华, 王娜, 张学忠
    2004, 25(6):  1073-1075. 
    摘要 ( )   PDF (3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代谢的主要场所,其膜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使得线粒体成为自由基进攻的主要靶部位[1].自由基作用于线粒体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引起膜的结构与功能改变,使得膜上一系列重要的酶空间排列紊乱,活性降低,膜的通透性改变,诱发多种疾病[2].目前,抗氧化肽类作为一种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正在兴起[3].来源于玉米醇溶蛋白酶降解物中的低分子量肽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乙醇代谢、抗疲劳作用以及降血脂等功效[4].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其抗氧化活性[5].最近,我们从玉米蛋白酶解物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小分子抗氧化肽Leu-Asp-Tyr-Glu(LD YE,LD YE经文献检索为一种新的寡肽)[6].
    研究论文
    掺杂Cu的TiO2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
    辛柏福, 井立强, 付宏刚, 孙志华, 任志宇, 王百齐, 蔡伟民
    2004, 25(6):  1076-1080. 
    摘要 ( )   PDF (6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纯的和掺杂不同量Cu的TiO2纳米粒子,并用TG-DTA,XRD,XPS,UV-Vis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焙烧温度和Cu含量对TiO2纳米粒子的性质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u的掺杂对TiO2相变的作用机制及样品荧光光谱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Cu2+的掺杂对TiO2的相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使其光谱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拓展.Cu的掺杂未引起新的荧光现象,但适量Cu的掺杂能够降低TiO2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此外,在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实验中,于500℃处理的掺杂Cu的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较高,与表征结果一致.而掺杂不同量Cu的TiO2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与样品荧光光谱强度的顺序相反,即荧光光谱强度越低,其光催化活性越高.
    He-N2O偶极矩面及振转跃迁强度的理论研究
    周燕子, 朱华, 谢代前, 鄢国森
    2004, 25(6):  1081-1084. 
    摘要 ( )   PDF (2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超分子MP4方法和大基组(aug-cc-pVTZ)及键函数得到He-N2O体系的分子间从头算势能面及偶极矩面,用离散变量表象方法计算了4He-N2O及3He-N2O体系的振转能级,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其振转跃迁强度,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
    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和盐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及微乳液微观结构的电导研究
    罗静卿, 赵新华, 周固
    2004, 25(6):  1085-1089. 
    摘要 ( )   PDF (5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绘制了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和Al(NO3)3(或Na2WO4)盐水拟三元体系的35℃相图.用电导法并结合电解质理论讨论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将整个微乳液单相区分为W/O微乳区、O/W微乳区和B.C.双连续区,并且用渗滤理论确定了一个分散相质点为W/O球状结构的反胶团微乳液区.
    预处理条件对Pt/Al2O3催化还原NO的活性影响
    王静, 傅立新, 李俊华
    2004, 25(6):  1090-1095. 
    摘要 ( )   PDF (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载体,浸渍法制备质量分数为0.5%的Pt/Al2O3催化剂.研究焙烧气氛和温度对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活性和Pt价态的影响.结果表明,H2焙烧的活性温度区间最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温度区间变化很小,523K下O2焙烧的催化剂活性最好,且活性区间向高温方向移动.活性现象用程序升温脱附实验(NO-TPD,NO-O2-TPD)进行了解释.XPS研究表明,523K下O2用焙烧Pt的主要价态是Pt2+,而523K下H2和N2焙烧Pt的主要价态为Pt0.
    [C(AuPH3)m]n+(m=4~6;n=0~2)的成键性质和稳定性研究
    潘清江, 张红星
    2004, 25(6):  1096-1099. 
    摘要 ( )   PDF (2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MP2/LanL2DZ方法优化C(AuPH3)4[1a(C4v);1b(Td)],[C(AuPH3)5]+[2a(C3h);2b(Cs)]以及[C(AuPH3)6]2+[3a(C2h);3b(C2v)]的结构,得到的几何参数与实验值相符.MP2水平下的自然键轨道(Nat-uralbondorbitals,NBO)分析表明,Au具有d(sp)杂化性质,其中(sp)具有s-p混合的轨道性质;沿C-Au辐射方向形成的σ键和切向Au-Au之间的弱吸引相互作用使得整个分子稳定.化合物1a,2和3具有2或3个二电子三中心键,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与传统C化学不同的电子结构和立体化学构型.
    连接树方法在吡啶类化合物pKa值预测中的应用
    齐玉华, 张庆友, 罗操操, 王俊, 许禄
    2004, 25(6):  1100-1103. 
    摘要 ( )   PDF (8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连接树的方法应用到吡啶类化合物pKa值的预测中,并将该方法计算出的参数与量子化学参数相结合.变量的两两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个参数相关性较小,同时用交叉验证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所构造的多元回归模型十分稳定.通过人工神经网法对回归模型进一步优化,得到满意的结果.
    噻吩低聚物能级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
    杨国波, 周印华, 田文晶, 周新, 潘清江, 任爱民
    2004, 25(6):  1104-1107. 
    摘要 ( )   PDF (4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系列EDOT低聚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前线分子轨道,得到了相应的能级结构参数.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计算值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性地改变共轭主链的长度、取代基的位置和取代基的类型,可以规律性地改变化合物光谱性质和能级结构.
    十六烷基胺稳定的CdSe纳米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单桂晔, 吕强, 安利民, 王婷婷, 孔祥贵, 杨文胜, 白玉白, 李铁津, 孙家锺
    2004, 25(6):  1108-1110. 
    摘要 ( )   PDF (4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CdO通过高温化学方法制备了具有高发光特性的CdSe胶体纳米晶.通过改变配体十六烷基胺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合成了3种不同粒径的CdSe纳米晶.利用TEM、XRD和光谱等手段对合成出来的CdSe纳米晶的形貌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十六烷基胺在反应体系中量的增多,CdSe纳米晶的粒径增大.通过调整十六烷基胺在反应体系中的量可以方便地控制纳米晶的尺寸.
    多肽中氢键强度的理论研究
    王长生, 齐学洁, 马英格, 杨忠志
    2004, 25(6):  1111-1114. 
    摘要 ( )   PDF (9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B3LYP/6-31G*法优化了多肽分子的几何构型,计算了各个构型的电荷分布和氢键酸度,进而对多肽分子中的氢键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肽分子中氢键的强度同时取决于形成氢键的H…O原子间距R和N—H…O之间的键角β;多肽分子倾向于形成R值小、β值大的大环氢键.310螺旋结构的多肽分子中的氢键具有协同效应,分子越大,分子中氢键越多,氢键的协同效应越强.
    MoO3-TiO2/SiO2上光促表面催化甲烷和水合成甲醇和氢气
    桑丽霞, 钟顺和, 肖秀芬, 王希涛, 谭建华, 周智泉
    2004, 25(6):  1115-1119. 
    摘要 ( )   PDF (7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催化剂MoO3-TiO2/SiO2,通过XRD,BET,TPR,IR,UVDRS和TP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吸光阈值显著蓝移;TiO2在SiO2表面分散可增强MoO3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调变吸光性能,所形成的表面活性基元能够有效地吸附活化甲烷和水.在100℃下利用固定床环隙反应器借助紫外光的激发,通过“光-表面-热”协同作用,气相甲烷和水在MoO3-TiO2/SiO2表面生成了甲醇和氢,选择性达到85.6%.
    纳米碳与石墨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周德凤, 赵艳玲, 马越, 郝婕, 谢海明, 王荣顺
    2004, 25(6):  1120-1123. 
    摘要 ( )   PDF (7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天然石墨(NG)中掺杂不同比例的碳纳米管(CNT)得到纳米碳与石墨碳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NG中掺杂质量分数为10%的CNT所得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该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比同样条件下的石墨提高15.9%.纳米碳管的中空式结构和不易塌陷的特点使复合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明显提高.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中微孔洞的一维多取向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
    黄祖飞, 王春忠, 魏英进, 徐跃, 高忠民, 华中, 陈岗
    2004, 25(6):  1124-1127. 
    摘要 ( )   PDF (6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一维多取向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中微孔洞的形态.结果表明,这些微孔洞沿纤维轴方向呈针状,并与纤维轴呈Φ=14°角的取向排列;微孔洞投影在碳纤维横截面上的平均半径R=1.14nm,投影在碳纤维轴向上的平均长度L=17.97nm.建立的一维多取向SAXS方法可以得到若干二维SAXS方法才能得到的微孔洞形态及分布信息等参数(如Φ和L),且在各种纤维的微孔洞或微纤维的表征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有机掺杂体系中的光生载流子的产生
    田文晶, 王欢
    2004, 25(6):  1128-1131. 
    摘要 ( )   PDF (5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苯基取代的聚苯撑乙烯共聚物PhPPV和盘状液晶分子HBC-PhC12掺杂不同比例的酰亚胺分子PDI体系的稳态光电流行为.结果表明,PDI含量在0.1%~10%范围时,光生载流子的量子效率与体系的种类和掺杂剂含量无关;PDI含量>10%时,与未掺杂时相比,光生载流子的产率增加2~3个数量级.
    金电极析氢反应过程中吸附氢原子的表面扩散及复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苏磊, 吴秉亮
    2004, 25(6):  1132-1136. 
    摘要 ( )   PDF (9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特别设计的以平面金电极为工作电极,以Nafion膜为固体电解质的实验装置,对金电极析氢反应过程中吸附氢原子的表面扩散及吸附氢原子复合为氢分子的反应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吸附氢原子在金表面上的扩散及复合反应引起了电流增加.对这一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增加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数值拟合,得到金电极析氢反应中吸附氢原子的表面扩散系数、复合反应常数及其它动力学参数,并对数据进行了讨论.
    研究快报
    离子液体对甲基丙烯醛氧化酯化反应的影响
    李桂花, 张锁江, 李增喜, 李铭岫, 张香平
    2004, 25(6):  1137-1138. 
    摘要 ( )   PDF (3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丁烯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条极具优势、清洁高效的工艺技术路线.但甲基丙烯酸甲酯极易聚合[1],故异丁烯三步法及传统的丙酮氰醇法均在酯化过程中加入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2,4-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有机物作为阻聚剂[2].而甲基丙烯醛直接氧化酯化为MMA时,碱性和加热的反应条件使MMA更易聚合[3].因而防止MMA在反应过程中的聚合成为工艺技术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甲基丙烯醛一步氧化酯化生成MMA的反应体系中添加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 im]PF6),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既能提高MMA的选择性还有效防止MMA的聚合.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诱导生成NO的ESR证据
    刘斌, 张淑晓, 宋玉光, 聂舟, 田秋, 刘扬
    2004, 25(6):  1139-1141. 
    摘要 ( )   PDF (4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O分子在生物细胞体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使分子,它具有调节细胞凋亡、松弛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抑制病原体和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1,2],因而备受生物学家的关注.众所周知,动物细胞中NO主要来源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3];然而,直到最近才有研究证明植物细胞中存在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和激素信号转导的NOS基因[4].一般认为植物细胞中NO主要来源于硝酸盐还原酶(NR)[5].我们曾在高等植物光系统中研究发现了与电子传递相关的活性氧生成机制[6~8],但其间是否也会通过光诱导电子传递产生NO尚不清楚.Kozlov等[9]曾报道在小鼠线粒体内存在与亚硝酸盐还原酶功能类似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诱导电子传递生成NO的反应,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验证了高等植物叶绿体内光诱导电子传递可产生NO的设想.
    研究简报
    紫外光照处理对TiO2膜光伏性能的影响
    冯文辉, 宋延林, 王德军, 翟锦, 江雷
    2004, 25(6):  1142-1144. 
    摘要 ( )   PDF (4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人们利用纳米晶TiO2电极取代普通的TiO2电极[1],使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纳米晶TiO2电极具有大量表面态,在化学上表现为Ti3+或Ti—OH,对于光生电荷的分离过程和迁移过程有重要影响.这些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TiO2的光伏性能的变化.1997年Fujishima等[2]用紫外光照射TiO2膜使它具有超亲水的性质,结构分析表明,超亲水的原因在于光照使TiO2膜的表面形成Ti—OH[3].因此,在光照处理的同时可能会导致TiO2的光伏性的变化.本文对紫外光照处理TiO2膜的光伏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光诱导TiO2的亲水性变化对光伏性能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研究论文
    聚碳酸亚丙酯对聚(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结晶行为的影响
    李静, 刘景江
    2004, 25(6):  1145-1148. 
    摘要 ( )   PDF (5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FTIR和DSC研究了PHBV及其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样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HBV与PPC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了酯交换反应,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PPC虽然能降低PHBV结晶折迭链的表面自由能,但同时也能够降低PHBV的结晶度、球晶径向生长速率、平衡熔点和结晶能力.
    聚乙烯/碳黑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孙道兴, 张书圣, 魏庆莉, 庄新杰
    2004, 25(6):  1149-1152. 
    摘要 ( )   PDF (5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并验证了聚乙烯/碳黑(PE/CB)导电复合材料的网络导电性能和产生正温度系数(PTC)特性的原因,分析了加工过程、温度和辐射交联等后处理过程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
    聚乙烯/聚并苯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
    孙海珠, 佟翠艳, 张巍, 邵琛, 祖龙飞, 何兴权, 谢德民
    2004, 25(6):  1153-1155. 
    摘要 ( )   PDF (1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型导电材料聚并苯替代碳黑作为导电填料制备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确定了复合物渗流转变区,并解释渗流转变现象的产生机理.从聚并苯含量和热处理过程,对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室温电阻率变化规律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聚并苯质量分数在20%~40%之间是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渗流转变区;热处理有利于聚乙烯晶区完善排列,也有利于导电链形成;以聚并苯作为导电填料所制备的复合物具有较高的PTC强度;辐射交联可以提高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PTC强度,抑制NTC效应.
    PEEK-PEDEK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热性能研究
    王汉夫, 赵晓刚, 刘新才, 陈梁, 王力风, 陈春海, 吴忠文
    2004, 25(6):  1156-1159. 
    摘要 ( )   PDF (6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亲核取代基础上通过分步加料法合成了一系列联苯含量不同的PEEK-PEDEK嵌段共聚物,并对其热性能与结晶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联苯的引入明显提高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聚合物的熔点随联苯含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体系在联苯含量为20%处出现最低共熔点.
    蜘蛛吐丝过程中钾的作用
    陈新, 黄郁芳, 邵正中, 黄曜, 周平, David P.Knight, Fritz Vollrath
    2004, 25(6):  1160-1163. 
    摘要 ( )   PDF (6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蜘蛛Nephila丝腺体和丝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钾在丝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在丝腺体中的含量.同时,在蜘蛛丝蛋白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溶液出现乳白色浑浊,表明有呈β-折叠构象的微纤产生.浊度测试发现,丝蛋白微纤会逐渐聚集成较大颗粒而在溶液中形成沉淀.另外,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亦证明钾能够使蜘蛛丝蛋白膜发生从无规线团/螺旋到β-折叠的构象转变.有理由认为钾在蜘蛛吐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的存在有利于丝蛋白形成β-折叠结构.
    丙烯酰胺-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的微结构及水溶液行为
    高保娇, 许如秀, 郁士奎, 徐立, 葛震
    2004, 25(6):  1164-1169. 
    摘要 ( )   PDF (5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改变丙烯酰胺(AM)与苯乙烯(St)的投料比、苯乙烯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之比及引发剂加入量,在微乳液中制备了分子链微结构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PAM-b-PSt),用荧光探针法与表面活性测定法详细地研究了共聚物中PSt嵌段长度、含量及分子量等微结构因素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性与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聚物水溶液的浓度高于临界缔合浓度时,PAM-b-PSt的疏水缔合作用以分子间的缔合为主.若共聚物中PSt嵌段含量及分子链长一定时,随着PSt疏水嵌段长度增长,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增强,而对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影响很小.若共聚物中PSt疏水嵌段长度及分子链长一定时,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随着PSt嵌段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当PSt嵌段含量一定时,使大分子链之间产生最强的疏水缔合作用;而其表面活性则随着PSt嵌段含量的增大而增强.若共聚物中PSt疏水嵌段长度及含量一定时,分子量对其表面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分子量越高,表面活性越差;同时,在较稀的溶液浓度范围内,分子量对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的影响则很小.
    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梯度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张彬, 张兆斌, 万小龙, 胡春圃, 应圣康
    2004, 25(6):  1170-1173. 
    摘要 ( )   PDF (9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CuBr/CuBr2/1,10-邻二氮菲(phen)为复合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乳化剂,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应进料法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St和MMA的梯度共聚合,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即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0).用1HNMR跟踪分析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共聚物微观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聚物链中MMA链节的累积含量和瞬时含量都随着共聚物相对链长的增加而增加,即随着聚合物相对链长的增加共聚物的微观组成从St链节占主导地位逐渐变化为以MMA链节占主导地位,表明确实形成了St和MMA的梯度或渐变共聚物.
    研究快报
    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阻聚现象的考察
    李莉, 何军坡, 杨玉良
    2004, 25(6):  1174-1176. 
    摘要 ( )   PDF (4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可交联聚醚醚酮酮交替共聚物的合成与热交联研究
    赵晓刚, 贲腾, 刘新才, 高自宏, 杨晓青, 张万金
    2004, 25(6):  1177-1179. 
    摘要 ( )   PDF (1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芳醚酮类特种工程塑料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溶剂、耐辐照等特性在运输、航空航天、军事、电子、信息、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聚醚醚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分别为416和607 K,其长期使用温度为513 K,而其热分解温度在800 K以上,是热稳定性较好的聚合物之一.为了满足一些特殊需求,人们通过在聚芳醚酮的主链中引入刚性结构链,提高其主链的刚性程度,从而提高其T g和Tm,进而提高其使用温度[2~4].文献[5]报道的新型聚芳醚酮的T g和T m最高可达482和742 K,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加工难度较大.为了在不提高加工温度的前提下提高聚芳醚酮类材料的使用温度,我们已成功地在聚醚醚酮的主链中引入可交联的硫醚结构,得到使用温度更高的可控交联聚醚醚酮材料,其可利用热塑性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加工温度与聚醚醚酮相同,交联后的材料具有热固性材料的使用特性[6,7].为了拓宽可交联聚芳醚酮材料的种类,本文合成了一种类新型的可交联型聚醚醚酮酮材料,并对其热交联性能进行了研究.
    四(4-重氮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自组装的研究
    张茂峰, 江玮, 杨朝晖, 曹维孝
    2004, 25(6):  1180-1182. 
    摘要 ( )   PDF (5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卟啉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小分子染料,近年来,在光化学治疗[1,2]、光电转换[3,4]、传感元件[5]、烯烃环氧化催化剂[6]和光敏化剂[7]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通过两亲卟啉分子衍生物,或带有负电荷的卟啉衍生物,特别是带磺酸基的卟啉分子与正离子聚电解质自组装,制备带有卟啉结构单元的LB膜和自组装膜已有很多报道[8~14].
    一种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
    傅国旗, 陈新福, 袁直, 刘斌, 沈彬, 何炳林
    2004, 25(6):  1183-1185. 
    摘要 ( )   PDF (1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表明,人体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动脉硬化,进而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1].近年来,采用血液净化吸附剂去除LDL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10].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附剂主要有固载LDL抗体的琼脂糖吸附剂及固载肝素或磺化葡聚糖的纤维素吸附剂,它们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由于存在配基昂贵、吸附剂成本高及机械强度差等问题,这些吸附剂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以具有良好机械强度和血液相容性的聚乙烯醇(PVA)大孔珠状树脂为载体,以廉价易得的吲哚-3-乙酸(IAA)为配基,分别以不同长度的多胺为悬臂,制备了一种新型LDL吸附剂,并初步考察了其对LDL的吸附性能.
    CB/HDPE导电复合体系中Kerner-Nielson方程修正及电渗流与粘弹渗流的相关性
    郑强, 吴刚, 沈烈, 宋义虎
    2004, 25(6):  1186-1188. 
    摘要 ( )   PDF (2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导电填料含量的增加,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呈现非连续的递增.当填料含量达到渗流阈值并导致渗流现象出现时,导电填料相互聚集并形成网络,体系电导率急剧增大,关于此类电渗流现象已有很多报道[1~4].填充类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与其粘弹性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炭黑填充使得许多光学方法失效,流变学方法受到了广泛重视.最新的研究发现,非均相结构的出现和演化对浓度的依赖性有着特征流变响应,是一种粘弹渗流现象[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