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5-09-10
    研究论文
    一种新型介孔磷酸硅铝(SAPO)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徐玲, 朱广山, 储彬, 史春风, 甘美娜, 谢亚茹, 沈启慧, 王润伟, 裘式纶
    2005, 26(9):  1585-1588. 
    摘要 ( )   PDF (6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Silicate-1晶种为硅源,水热合成了一种新型介孔磷酸硅铝(SAPO-1)分子筛,并且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分析、N2吸附/脱附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多种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Silicate-1导向剂成功地引入了介孔骨架;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结果表明,SAPO-1具有较强的酸性.催化结果表明,SAPO-1在大分子催化反应中有较高的活性.
    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
    李文军, 郭燕川, 陈丽娟
    2005, 26(9):  1589-1593. 
    摘要 ( )   PDF (11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镍为催化剂,在助剂噻吩的作用下,采用乙炔高温热解法合成了规则、均匀、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碳微线圈.用同一次实验所得的产物,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研究了碳微线圈形态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并进一步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做了比较实验,结合SEM,TEM,SAED和XRD等表征手段对这一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气流的流向以及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导致碳微线圈形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原因.另外,对碳微线圈的结构、生长机理以及噻吩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单晶CaSO4纳米管的制备——非片状结构化合物形成纳米管的新途径
    高远浩, 刘锦, 牛和林
    2005, 26(9):  1594-1597. 
    摘要 ( )   PDF (6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Ti—O—Ti油酸偶合体作为结构引导生长剂,采用溶剂热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单晶无水硫酸钙纳米管,并通过XRD、X射线能谱(EDX)、TEM、选区电子衍射(CBED)对CaSO4纳米管进行了表征.其晶格常数与JCPDS标准卡单斜相CaSO4晶体数值一致,属P3m1(164)空间群.纳米管呈均匀的直管形,直径约为30nm,内径约为10nm,长度达到3.0μm.并对硫酸钙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浅析,提出了非片状结构的离子晶体,通过结构引导生长剂诱导生长成为片状结构,在溶剂热条件下弯曲、旋转、卷拢形成纳米管的新方法.
    5,3',5'-三磺酸基-2,3,4,4'-四羟基脱氧安息香三钠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延玺, 吴福丽, 刘芸, 李加冕, 郑泽宝, 闫会卿, 司书峰
    2005, 26(9):  1598-1602. 
    摘要 ( )   PDF (2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水溶性很好的5,3',5'-三磺酸基-2,3,4,4'-四羟基脱氧安息香三钠盐(TTDB),采用IR、UV、1H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使用荧光光谱法检测了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5,3',5'-三磺酸基-2,3,4,4'-四羟基脱氧安息香三钠盐[C14H17Na3O18S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1.4223(4)nm,b=2.4327(8)nm,c=1.3596(4)nm,α=90°,β=113.044(5)°,γ=90°,Z=8,V=4.329(2)nm3,Dc=1.925Mg/m3,F(000)=2568,Mr=627.43,R1=0.0950,wR2=0.2648.TTDB的抗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优于其相应的脱氧安息香THDB,前者清除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47.3μmol/L,而后者的EC50则为53.1μmol/L.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THDB和TTDB的氧化还原过程有所差异,前者负扫时在-1.016和-1.228V处出现两个还原峰,正扫时在0.219V处出现一个氧化峰,但后者负扫时仅在-0.999V出现一个还原峰,正扫时在0.193V出现一个氧化峰.
    超细4A分子筛的超声波低温快速合成
    钟声亮, 张迈生, 苏锵
    2005, 26(9):  1603-1606. 
    摘要 ( )   PDF (5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低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快速合成了4A分子筛.产物分别用XRD,IR,SEM和DSC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法合成4A分子筛的速度是常规法的24倍.合成产物的白度为95%,钙离子交换容量为335mgCaCO3/g4A分子筛,平均粒径为280nm.与采用常规方法合成的产物相比,超声波法合成的产物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研究快报
    二维层状磷酸亚磷酸钒(Ⅳ)化合物[V2O2(OH)(HPO3)(HPO3)0.7(PO3OH)0.3].(C6N2H16)0.5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付文升, 李光华, 王莉, 梁国明, 孙宇阳, 冯守华
    2005, 26(9):  1607-1609.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纳米管中填装γ-Fe2O3复合纳米线的制备
    谌岩, 鄢宏, 张湘义
    2005, 26(9):  1610-1612. 
    摘要 ( )   PDF (7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单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赵书林, 沈江珊
    2005, 26(9):  1612-1612,1731. 
    摘要 ( )   PDF (6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单个神经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方法.以萘二甲醛(NDA)为衍生试剂,β-环糊精(β-CD)和脱氧胆酸钠(SDC)为拆分体系,对16对氨基酸对映体的NDA衍生物进行了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蛋白氨基酸和一些胺对检测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影响,并确立了最佳分离条件,从而建立了单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的检测方法,并对海兔的单个神经细胞中D-天冬氨酸和D-谷氨酸进行了检测.
    CdS纳米粒子与半胱氨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刘辉, 李文友, 尹洪宗, 何锡文, 梅芳, 陈朗星
    2005, 26(9):  1613-1617. 
    摘要 ( )   PDF (6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粒径均匀和分散性好的CdS纳米粒子.通过改变CdS纳米粒子及半胱氨酸的浓度、体系的pH值及CdCl2和CH3CSNH2摩尔比等实验条件跟踪监测了CdS纳米粒子光谱性质的变化,探讨了CdS纳米粒子与半胱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化学反应机理.
    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红中芳香胺类化合物
    汪子明, 周新, 郑健, 张寒琦, 刘丽, 李英, 刘志红, 王宏菊, 曾红, 何慧
    2005, 26(9):  1618-1622. 
    摘要 ( )   PDF (5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口红中芳香胺类化合物.先将口红涂于玻璃片上,然后用微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萃取液中的芳香胺类化合物.研究了3种市售口红并得到了芳香胺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结果.考察了微波萃取的条件,并将薄层色谱等萃取分离方法和微波萃取法进行了比较,证明微波萃取法在萃取膏状物和蜡状物中的组分时,具有比其它方法更加方便、快速等优点.
    微波辅助萃取新鲜芦荟叶中芦荟甙的研究
    杨屹, 侯翔燕, 郭振库
    2005, 26(9):  1623-1626. 
    摘要 ( )   PDF (6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对芦荟中的有效成分芦荟甙进行了微波萃取研究,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波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不同萃取剂、溶剂浓度、萃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萃取时间为4min及微波功率为340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与索氏提取及超声波萃取法相比,本法具有萃取速度快、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
    研究快报
    L-半胱氨酸衍生物配体交换手性色谱固定相
    王圣庆, 孟庆华, 郭瑛, 马言顺, 龙远德, 黄天宝
    2005, 26(9):  1627-1630. 
    摘要 ( )   PDF (3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线用于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
    李永, 杨黄浩, 庄峙厦, 王小如
    2005, 26(9):  1631-1633. 
    摘要 ( )   PDF (4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银增强金标记物的阳极溶出伏安免疫分析用于补体第三成分的测定
    楚霞, 傅昕, 沈国励, 俞汝勤
    2005, 26(9):  1634-1636. 
    摘要 ( )   PDF (1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3-芳基-1-二茂铁基-2-(1H-1,2,4-三唑-1-基)-2-丙烯酮类衍生物的选择性还原、产物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金钟, 刘伟, 霍爱红, 刘建兵, 方建新
    2005, 26(9):  1637-1639. 
    摘要 ( )   PDF (2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烯效唑和苄氯三唑醇为目标先导化合物,通过在分子中引入二茂铁基团,设计合成了两类20个新颖的含二茂铁基取代的三唑醇类衍生物,并对α,β-不饱和二茂铁基酮的选择性还原条件进行了讨论.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谱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得以确证.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罗国安, 邓斌, 叶能胜, 王义明
    2005, 26(9):  1640-1644. 
    摘要 ( )   PDF (8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16例人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蛋白的二维电泳分离和质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鉴定了53个蛋白,其中24个蛋白与肺癌发病机制相关,4个蛋白在其它癌症中有报道.表达呈现差异的蛋白点有44个,其中34个在表达量上有差异,10个蛋白在鳞癌和小细胞癌间表现为有和无的关系.蛋白功能分析提示人肺鳞癌与小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表达存在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蛋白有利于肺癌分型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
    4-(2-苄氧基乙氧基羰基)氧杂环丁-2-酮的合成及表征
    王亮, 贾小华, 袁直
    2005, 26(9):  1645-1649. 
    摘要 ( )   PDF (3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快报
    官厅水库蓝绿藻及藻毒素初步研究
    史红星, 曲久辉, 王爱民, 李国亭, 雷鹏举, 刘会娟
    2005, 26(9):  1650-1652. 
    摘要 ( )   PDF (1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花水溶性多糖CTP的结构研究
    霍贤, 梁忠岩, 张雅君, 费瑞, 赵伟, 张丽霞
    2005, 26(9):  1653-1655. 
    摘要 ( )   PDF (4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五味子中的一个新单萜苷
    戴好富, 谭宁华, 周俊
    2005, 26(9):  1656-1658. 
    摘要 ( )   PDF (4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透明质酸酶的色氨酸残基修饰与荧光光谱研究
    滕利荣, 初宇卓, 张晓萍, 王静, 韩松, 于笑坤, 刘兰英
    2005, 26(9):  1659-1661. 
    摘要 ( )   PDF (1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研究
    陈林涛, 张振龙, 白莹, 王玉芳, 莫育俊
    2005, 26(9):  1662-1664. 
    摘要 ( )   PDF (4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直流电弧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样品,用457.5和632.8nm两种不同的激发光分别测得单壁碳纳米管的正常拉曼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分布,进一步推测了其类型及结构参数;对单壁碳纳米管的正切拉伸模的成分进行了归属.在632.8nm激发波长下得到了IG/ID值随激光功率变化的曲线,认为在2.5mW时,单壁碳纳米管缺陷的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在用457.5nm波长激发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中,首次发现了1421cm-1的拉曼谱峰.
    活性碳纤维阴极电芬顿反应降解微囊藻毒素研究
    王爱民, 曲久辉, 史红星, 茹加, 刘会娟, 雷鹏举
    2005, 26(9):  1665-1668. 
    摘要 ( )   PDF (4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碳纤维作为阴极,通过电芬顿反应降解水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的电化学方法系统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和Fe2+浓度等因素对微囊藻毒素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2+浓度为1.0mmol/L和电流密度为6.6mA/cm2条件下,电化学处理60min,MCRR(8.81mg/L)去除率为75%,MCLR(6.36mg/L)去除率为94%.证明过氧化氢可以通过电化学还原在活性碳纤维阴极表面高效产生,微囊藻毒素可被高效降解去除.
    四元Mg0.9Ti0.1Ni0.9X0.1(X=Mn,Zn,Co,Fe)系列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美涵, 张连中, 孙立贤, 谭志诚, 徐芬, 袁华堂, 张涛
    2005, 26(9):  1669-1672. 
    摘要 ( )   PDF (2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Mg0.9Ti0.1Ni0.9X0.1(X=Mn,Zn,Co,Fe)系列合金.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表明,用X部分替代Ni后,促进了Mg0.9Ti0.1Ni合金的非晶化过程.用Co和Fe部分替代Ni提高了合金的放电容量,但却降低了合金的循环稳定性.用Zn和Mn部分替代Ni提高了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尤其是Mg0.9Ti0.1Ni0.9Zn0.1合金电极经10个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可达到313.8mA.h/g.对添加Co后的合金进行p-c-T测试发现,Mg0.9Ti0.1Ni0.9Co0.1合金的吸放氢容量明显比Mg0.9Ti0.1Ni合金高,这与电化学所测到的结果一致.
    苯封四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曹亚安, 孟庆巨, 宋庆, 舒永春, 赵俊岩, 姚江宏, 白玉白, 许京军
    2005, 26(9):  1673-1676. 
    摘要 ( )   PDF (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解胶溶法和旋转涂膜法分别制备出TiO2纳米粒子溶胶和TiO2/ITO薄膜,采用浸泡法制备出苯封四聚苯胺(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光致循环伏安和光电流作用谱测定了TiO2的禁带宽度和表面态能级、聚苯胺的HOMO-LUMO能级宽度和双极化子能级,确定了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能带结构.进一步分析了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特性及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的机理.
    1,1,1-三氟乙烷与~.OH自由基反应的理论研究
    王焕杰, 任浩, 冯大诚, 顾月姝
    2005, 26(9):  1677-1681. 
    摘要 ( )   PDF (2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F3CH3在大气中的降解主要是其与.OH自由基反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B3LYP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CF3CH3与.OH自由基的反应有6个通道:直接H抽提反应、直接F抽提反应、取代CF3反应、取代CH3反应、取代F反应和取代H反应,其中4个取代反应均为SN2型的取代反应.直接抽提H的反应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其余的5个反应的势垒都很高.
    马钱子碱分子结构和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郭勇, 薛英, 谢代前, 鄢国森
    2005, 26(9):  1682-1685. 
    摘要 ( )   PDF (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天然药材马钱子中的生物碱马钱子碱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得到马钱子碱分子的平衡结构参数,并同实验结构进行了比较.计算了上述分子在平衡构型下的振动谐力场和振动基频.针对不同的振动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校正因子,并据此对计算频率进行了校正.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频率的平均误差为19.0cm-1.根据DFT计算的振动模式和IR光谱强度值对目标分子的实验振动基频进行了完善的和合理的指认和解释.
    二苯基乙二酮结构和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段晓惠, 何荣幸, 李象远, 罗春燕
    2005, 26(9):  1686-1689. 
    摘要 ( )   PDF (5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二苯基乙二酮结构优化,在TD-B3LYP/6-31+G*水平上讨论了两个异构体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溶液中的计算采用可极化连续介质模型.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增加更有利于顺式非平面构型的形成,两个异构体的T1和S1态以及顺式非平面结构的S2态都源于双羰基上的n→π*.
    单金属锰、铁卟啉对空气氧化α-蒎烯的催化作用及取代基效应
    阳卫军, 郭灿城, 毛彦利, 李国成
    2005, 26(9):  1690-1694. 
    摘要 ( )   PDF (2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α-蒎烯为底物,空气作氧化剂,研究了苯环上带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单锰卟啉和单铁卟啉对空气氧化α-蒎烯的催化作用及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单锰卟啉及单铁卟啉催化氧化α-蒎烯得到双键和烯丙位一、二级碳氢键的氧化产物,没有烯丙位三级碳氢键的氧化产物.环氧化合物是主要产物,而且氧化产物的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苯环上meso位取代基Cl,CH3,OCH3和OH的供电子能力的增强,锰卟啉和铁卟啉对α-蒎烯的催化活性逐渐减弱,α-蒎烯的转化率逐渐降低.锰卟啉和铁卟啉的催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与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Hammett关系式分别为lnk=1.2168σ-7.9968,lnk=0.6251σ-8.242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7和0.9715.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催化降解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
    初人合, 闫福成, 闫吉昌, 王悦红, 王莹, 赵凯, 石金娥, 李晓坤, 崔晓莹, 翟玉娟
    2005, 26(9):  1695-1698. 
    摘要 ( )   PDF (8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四氯化钛控制水解合成了不同形貌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考察了聚乙二醇-1000(PEG-1000)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用XRD,TEM和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加PEG-1000时梭形二氧化钛随体系中酸度的增加和四氯化钛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团聚的倾向减缓,加入PEG-1000后,所得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粒径随PEG含量的增加而变小.对酞酸酯类(PEs)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法合成的纳米级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降解程度及降解产物用GC-MS进行检测.最后推导出PEs可能的降解过程.
    Ce0.67Zr0.33O2对CH4燃烧催化剂Fe2O3/Al2O3的改性作用
    陈清泉, 张丽娟, 陈耀强, 王敏, 龚茂初
    2005, 26(9):  1699-1703. 
    摘要 ( )   PDF (5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定n(Ce)/n(Zr)比为0.67/0.33,用共沉淀法制得一系列CeO2-ZrO2-Al2O3固溶体.采用这些固溶体作载体,以Fe2O3为活性组分,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BET结果显示,将适量Ce0.67Zr0.33O2引入到Al2O3载体中有助于催化剂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TPR结果显示,载体中引入适量的Ce0.67Zr0.33O2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XRD结果表明,Fe2O3在CeO2-ZrO2-Al2O3载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分散状况,老化前后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基本无明显变化.特别是当载体中m(Ce0.67Zr0.33O2)∶m(Al2O3)的值为1∶2时,Fe2O3/CeO2-ZrO2-Al2O3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显示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和抗高温老化性能.
    Ti/PbO2和Ti/Ru-Ti-Sn氧化物涂层电极上苯酚的电化学氧化和降解
    林海波, 刘小波, 孙智权, 张恒彬
    2005, 26(9):  1704-1708. 
    摘要 ( )   PDF (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Ti/PbO2和Ti/Ru-Ti-Sn三元氧化物涂层电极对苯酚的电化学氧化及其中间产物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了苯二酚的生成.结果表明,苯酚的电化学氧化和降解是羟基化产物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进一步氧化的结果.
    一维酞菁聚合物的从头算晶体轨道研究
    杨宝华, 艾亚凡, 黄元河
    2005, 26(9):  1709-1711. 
    摘要 ( )   PDF (4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密度泛函自洽场晶体轨道方法计算了几种一维酞菁聚合物及其取代衍生物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性质,得到这些聚合物均是半导体.研究发现,聚合方式和共轭程度的差异不仅影响能隙的大小,而且影响能带的形状.取代基对聚合物能带形状的影响不大,但取代基的电子特性对能带的位置高低起到一定的作用.
    结构原子组成对Keggin型杂多酸铯盐上丙烷选择氧化性能的影响
    李秀凯, 雷宇, 赵静, 季伟捷, 张志炳, 陈懿
    2005, 26(9):  1712-1715. 
    摘要 ( )   PDF (3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地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原子组成的Keggin型杂多酸铯盐上丙烷选择氧化性能,重点考察了H3+n-xCsxPMo12-nVnO40(n=0-4,x=0-3)系列化合物以及H0.5Cs2.5PW12O40,H1.5Cs2.5PW11VO40和H1.5Cs2.5SiMo12O40样品.应用BET,UV-Vis,FTIR,XRD,TPR和SEM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V取代Mo增加了H3+nPMo12-nVnO40(n=0-4)系列杂多酸的酸量和氧化性能.Cs+对质子的取代调变了样品的表面酸性以及氧化还原性,同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随着Cs+取代数的递增而增强,当Cs+的取代数达到2以上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较好.Cs+取代对H3+n-xCsxPMo12-nVnO40(n=0-4,x=0-3)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一级结构中V5+取代数目的增多,可能的Cs+取代数目相应减少;而对丙烯酸的选择性则存在一适宜的Cs+取代数目.Keggin型杂多阴离子的结构原子组成及平衡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其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热稳定性,这是影响该类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性能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P为中心原子,以Mo和V为配位原子的杂多酸铯盐[x(Cs+)=2.5]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CdS纳米棒/酞菁氧钛复合光导体的光电导性能
    孙景志, 曹健, 李寒莹, 洪剑, 汪茫
    2005, 26(9):  1716-1721. 
    摘要 ( )   PDF (7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以溶剂热方法合成的CdS纳米棒与酞菁氧钛复合制备的复合光导体,在570nm光照下其光电导性能明显提高,将质量分数为5%的CdS纳米棒与TiOPc复合使光敏性能提高32%.电子结构的数据和表面光电压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存在从CdS纳米棒到TiOPc的光致空穴转移,TiOPc因被CdS纳米棒敏化而表现出高的光电导性能.
    Ga2O3催化剂上CO2气氛中丙烷脱氢反应的研究
    郑波, 华伟明, 乐英红, 高滋
    2005, 26(9):  1722-1725. 
    摘要 ( )   PDF (14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了Ga2O3对于丙烷脱氢和CO2气氛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a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性能优于传统的Cr2O3脱氢催化剂.催化反应可能经过了一个丙烷异裂的过程,其中CO2是通过逆水煤气反应和Boudouard反应来促进催化剂性能的,在高于823K时该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其表面酸密度密切相关,在Ga2O3结构中,四配位Ga3+是其酸位的来源,并通过质子与氧化物的共同作用促进反应进行.催化剂的失活是由于表面的积碳和活性氧的消耗共同造成的.同时还对Ga2O3作为丙烷脱氢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快报
    金纳米粒子膜的电化学合成及SERS活性分析
    沈理明, 杨志林, 任斌, 吴德印, 顾仁敖, 田中群
    2005, 26(9):  1726-1731. 
    摘要 ( )   PDF (5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PVA/HA水凝胶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郑裕东, 王迎军, 陈晓峰, 刘青, 吴刚
    2005, 26(9):  1732-1734. 
    摘要 ( )   PDF (5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复合水凝胶,探讨了HA含量对复合水凝胶结构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SC、扫描电镜等方法对HA在PVA水凝胶体系中的晶态结构及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并与物理共混复合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可在PVA水凝胶中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HA结晶结构,且分散良好,分布均匀.HA粉体作为异相成核剂,促进了PVA水凝胶基体的结晶,提高了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
    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孔旭新, 徐昆, 王丕新, 陈群
    2005, 26(9):  1735-1738. 
    摘要 ( )   PDF (10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13C魔角旋转/交叉极化(CP/MAS)谱、1H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及旋转坐标系中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对一系列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淀粉、均聚丙烯酸钠及两者共混物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导致了淀粉结晶度的明显降低;在共混物和接枝共聚物中,淀粉和聚丙烯酸钠组分都具有纳米尺度的相容性,由于接枝的效应,接枝共聚物中两个组分表现出比共混物更高的相容水平.
    含活性侧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浦鸿汀, 蒋伟春, 刘玲
    2005, 26(9):  1739-1742. 
    摘要 ( )   PDF (7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含活性侧基的苯乙烯/N-对羟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SHMI),使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小分子接枝到聚合物主链上.用FTIR,NMR及GPC研究了其化学结构,并用DSC和TGA研究了其热转变和热降解性能.结果表明,SHMI是交替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达526K,于661K开始降解,降解动力学遵循Arrhenius方程,有良好的溶解成膜性能.
    含(R)或(S)-1,1'-联萘和噁二唑单元的手性高分子合成与性质研究
    陈令武, 成义祥, 宋金峰, 邹小伟
    2005, 26(9):  1743-1746. 
    摘要 ( )   PDF (4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Pd(PPh3)4催化下,将单体(S)-6,6'-二溴-2,2'-二正丁氧基-1,1'-联萘[(S)-M-1]和(R)-6,6'-二溴-2,2'-二正丁氧基-1,1'-联萘[(R)-M-1]分别与2,5-二(4-三正丁基锡基苯)-1,3,4-噁二唑(M-2)通过Stille交叉耦合反应合成了手性高分子P-1与P-2,并用1HNMR、13CNMR、FTIR、UV、热分析、荧光光谱、GPC和CD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手性高分子P-1和P-2都能发射较强的蓝色荧光;在高分子侧链上引入丁氧基后使得手性高分子的溶解性能增强,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在高分子主链引入亲电子的噁二唑生色团能使其特别适合于作为空穴电子传输层,对氧和热特别稳定,是一类潜在的光电高分子材料.
    端羟基化聚苯乙烯的表面性质
    王新平, 陈志方, 倪华钢, 沈之荃
    2005, 26(9):  1747-1751. 
    摘要 ( )   PDF (2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Wilhelmy片技术和躺滴法研究了端羟基化聚苯乙烯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端羟基化对聚苯乙烯在空气面的接触角基本没有影响(89°),而在玻璃面的接触角则大大降低(66°),其降低幅度与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有关.这与动态接触角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宽分子量分布的端羟基化聚苯乙烯的前进接触角(θa)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于40℃时达到最低值.而窄分子量分布样品的动态接触角基本不变.样品与不同温度水接触后表面接触角的变化也基本相似.DMA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损耗模量、储能模量和tanδ从40℃开始发生突变,刚好与接触角最低值的温度相对应.这是由于宽分子量分布样品中的较低分子量组分在表面聚集,导致表面分子具有较高的活动能力.接触角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聚合物表面分子运动能力增加和结晶程度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反应挤出接枝共聚反应表观链增长常数的测量
    石强, 朱连超, 蔡传伦, 殷敬华
    2005, 26(9):  1752-1756. 
    摘要 ( )   PDF (5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预辐照的LLDPE反应挤出接枝MA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不同部位取样,用FTIR分析接枝物及均聚物的产量,并用ESR测试链增长自由基浓度,设计了测定接枝和均聚反应初始阶段的表观链增长常数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测试范围内表观接枝链增长常数不同于均聚链增长常数;所得的测量值符合理论预测值,证明测试方法适合高温熔融体系的研究.
    粒子填充HDPE复合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董琦琼, 郑强, 杜淼
    2005, 26(9):  1757-1560. 
    摘要 ( )   PDF (5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炭黑(CB)和石墨(GP)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发现高填料含量时出现似固体行为,并认为它归因于无机粒子网络逾渗结构的形成.在相同聚合物基体条件下,粒子种类和粒子几何参数(粒子形状、大小、粒径分布)对低频区域流变行为、流变参数的逾渗行为和逾渗阈值(φc)有决定性影响,且种类的影响相比于粒子几何参数更为显著.此外,高表面活性及高比表面积(大径厚比、小尺寸)粒子填充体系具有较低的φc.
    研究快报
    电响应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图案化
    宋文龙, 孙涛垒, 江雷, 刘凤歧, 白玉白
    2005, 26(9):  1761-1764. 
    摘要 ( )   PDF (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光取向液晶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吴利平, 朱军, 石可瑜, 张鹏, 郭先芝, 何尚锦, 杜宗杰, 张保龙
    2005, 26(9):  1768-1770. 
    摘要 ( )   PDF (4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活性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与苯胺五聚体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黄利红, 胡军, 庄秀丽, 马嘉, 陈学思, 景遐斌, 郭毅, 李梦燕, Peter I.Lelkes, 危岩
    2005, 26(9):  1771-1773. 
    摘要 ( )   PDF (3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4-乙烯基吡啶季铵盐-丙烯酰胺)的抗菌性能与机理研究
    王蕊欣, 高保娇, 郭建峰, 何三雄
    2005, 26(9):  1774-1776. 
    摘要 ( )   PDF (2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廖永贵, 由吉春, 李学, 孙昭艳, 石彤非, 安立佳
    2005, 26(9):  1777-1779. 
    摘要 ( )   PDF (5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硫氰基/有机铜锂体系引发MMA阴离子聚合研究
    梁建国, 韩丙勇, 杨万泰
    2005, 26(9):  1780-1782. 
    摘要 ( )   PDF (4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