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2-10-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第33卷第10期封面和目次
    2012, 33(10):  0-0. 
    摘要 ( )   PDF (135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快报
    “一锅法”均相合成热塑性纤维素丙酸酯接枝聚乳酸共聚物
    栾贻浩, 武进, 詹茂盛, 张金明, 张军, 何嘉松
    2012, 33(10):  2135-2137.  doi:10.7503/cjcu20120642
    摘要 ( )   PDF (7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中, 采用DMAP作为催化剂, 催化纤维素的丙酰化反应和L-丙交酯在纤维素上的开环接枝共聚反应, 通过“一锅法”合成出纤维素丙酸酯接枝聚乳酸(CP-g-PLA)共聚物.

    侧链含炔丙基的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徐宠恩, 杨静, 罗丙红, 李建华, 徐湾, 周长忍
    2012, 33(10):  2138-2140.  doi:10.7503/cjcu20120624
    摘要 ( )   PDF (8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简单易行的技术路线合成了炔丙基化乙交酯单体,以1,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乙二醇为大分子引发剂,在较滥条件下引发炔丙基化乙交酯和丙交酯的开环共聚,制备了侧链含炔丙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并对产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为生物孤犊触乳聚酯的分子修饰、生物相容性的提高探索一条简单而有效的途径

    研究论文: 无机化学
    以季磷化合物为模板剂合成超大孔分子筛ITQ-33
    钱昆, 宋晓伟, 徐达, 李激扬
    2012, 33(10):  2141-2145.  doi:10.7503/cjcu20120503
    摘要 ( )   PDF (12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丁基氢氧化磷为模板剂, 在中温水热条件下, 利用浓溶胶法合成了具有一维18元环孔道的含铝硅锗酸盐分子筛ITQ-33. 系统研究了ITQ-33的合成条件, 并利用原位变温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NMR),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氮气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TPD), 热重(TG)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 稳定性及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季磷化合物为模板剂可以合成含铝的ITQ-33纯相, 产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其骨架结构可以稳定至400℃以上, 煅烧后的ITQ-33具有Lewis酸位点, 在酸催化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TiO2-SnO2复合氧化物微球的低温水热一步法合成及紫外屏蔽性能
    王元瑞, 周兵, 王子忱, 赵旭
    2012, 33(10):  2146-2151.  doi:10.7503/cjcu20120479
    摘要 ( )   PDF (27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硫酸钛、 四氯化锡和尿素为原料, 采用低温水热法一步合成了TiO2-SnO2复合氧化物. 采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SEM/EDAX)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分析,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静止反应条件下Ti4+/Sn4+摩尔比为6~8时, 可以获得尺寸均一的金红石结构TiO2-SnO2复合氧化物微球, 其平均粒径为2 μm. 产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优于同种方法制备的纯TiO2, SnO2及商品P25.

    多孔聚苯醚的合成及气体储存
    关有为, 贲腾, 张大梁, 徐君, 裴翠颖, 朱良奎, 逯春晶, 孟凡星, 邓风, 裘式纶
    2012, 33(10):  2152-2157.  doi:10.7503/cjcu20120464
    摘要 ( )   PDF (49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厄尔曼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dia-c5 拓扑结构的多孔聚苯醚JUC-Z6,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具有高热稳定性(214℃ 失重5%), 高化学稳定性、 高BET比表面积(192 m2/g)及窄孔径分布(1.36 nm). 低压气体吸附测试结果表明, JUC-Z6在多孔材料中具有较高的吸附焓(氢气4.1 kJ/mol, 二氧化碳33.7 kJ/mol, 甲烷4.1 kJ/mol).

    3NaBH4/ErF3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吸放氢特性
    李龙津, 邹建新, 曾小勤, 丁文江
    2012, 33(10):  2158-2163.  doi:10.7503/cjcu20111074
    摘要 ( )   PDF (14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3NaBH4/ErF3复合储氢材料, 并研究了其相结构和储氢性能. X射线衍射(XRD)显示, NaBH4和ErF3在球磨过程中未发生反应; 同步热分析(TG-DSC)测试结果表明, 3NaBH4/ErF3体系在420℃开始放氢, 比相同测试条件下纯NaBH4的放氢温度降低了约100℃, 放氢量为3.06%(质量分数). 压力-成分-温度(Pressure-Composition-Temperature, PCT)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3NaBH4/ErF3复合储氢材料在较低的温度(355~413℃)及平台氢压(<1 MPa)下即拥有良好的可逆吸放氢性能, 最高可逆吸氢量可达到2.78%(质量分数), 吸氢后体系重新生成了NaBH4相. 计算得吸氢焓变仅为-36.8 kJ/mol H2; 而放氢焓变为-180.8 kJ/mol H2. NaBH4在ErF3的作用下提高了热动力学性能, 并实现了可逆吸放氢.

    改进的低温固相法制备钙钛矿型KTaO3
    段少勇, 苏婷婷, 姜恒, 宫红
    2012, 33(10):  2164-2168.  doi:10.7503/cjcu20111050
    摘要 ( )   PDF (14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改进的固相法, 以K2CO3和氢氧化钽为原料, 通过添加KF, 在相对低温下制备了单一钙钛矿结构的KTaO3. KF的加入抑制了烧绿石相的生成, 通过水洗可脱除KF.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UV-Vis)漫散射光谱仪对不同温度下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各个温度下制备的产物均是由粒径在10~30 nm范围内的粒子聚集成的大颗粒; 500, 600和800℃制备的产物带隙分别为3.68, 3.63和3.54 eV. 进一步考察其它碱金属卤化物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发现, LiF, NaF和KF的作用相同; 当添加碱金属氯化物时, 主要产物分别是钽酸锂、 钽酸钠和烧绿石结构的钽酸钾.

    分析化学
    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牛俊, 皮子凤, 越皓, 刘淑莹
    2012, 33(10):  2169-2172.  doi:10.7503/cjcu20120249
    摘要 ( )   PDF (7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质谱技术(RRLC-MS)检测经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 对糖尿病组、 给药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谱进行了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3组大鼠进行分类并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 结果表明, 3组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谱得到了很好的区分, 发现并鉴定了2个潜在生物标记物, 分别为4-脱氧三羟基丁酸和4-胍基丁酸. 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药物作用可能体现为对氨基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MB-硬脂酸复合薄膜光波导传感器检测氯化氢气体
    艾拜拉·热合曼, 阿斯娅·克里木, 帕提曼·亚森, 帕提曼·尼扎木丁, 阿达来提·阿不都热合曼, 阿布力孜·伊米提
    2012, 33(10):  2173-2177.  doi:10.7503/cjcu20120098
    摘要 ( )   PDF (13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旋转甩涂法将亚甲基蓝(MB)掺杂的硬脂酸溶液涂成薄膜固定在钾离子(K+)交换玻璃光波导表面上, 研制了MB-硬脂酸复合薄膜/K+交换玻璃光波导传感器, 并对酸性气体进行了检测. 该复合薄膜与氯化氢(HCl)气体作用时, 薄膜颜色从深蓝色变为浅蓝色, 导致薄膜对倏逝波的吸收降低, 使传感器的输出光强度增强. 结果表明, 在室温下该传感器对低浓度的氯化氢气体仍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响应, 可检测到体积分数为1×10-6%的HCl气体, 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7和20 s, 相对标准偏差为±6.06%.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 响应-恢复速度快、 可逆性好、 成本低和容易制备等特点.

    基于渗透脱水的自动化蛋白质结晶高通量筛选芯片
    罗娅慧, 李刚, 陈强, 赵建龙
    2012, 33(10):  2178-2183.  doi:10.7503/cjcu20120086
    摘要 ( )   PDF (26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了一种基于渗透脱水模式的自动进样微流控结晶芯片. 该芯片通过真空预脱气将包含蛋白质和结晶剂的液滴自动分配至结晶微腔阵列中, 然后利用集成的一排包含不同浓度盐溶液的透析管道, 通过渗透脱水方式经一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实现液滴的逐渐浓缩, 使之趋于过饱和状态, 进而形成结晶. 此芯片可一次筛选较宽范围的过饱和状态, 实现蛋白质结晶的快速优化. 利用模式蛋白溶菌酶的结晶实验验证了该芯片的性能.

    2[(N-乙基)-1-吩噻嗪基]腙的合成及聚集荧光增强性能
    曹霞, 曾晞, 牟兰, 陈义, 王瑞晓, 张云黔, 张建新, 卫钢
    2012, 33(10):  2184-2190.  doi:10.7503/cjcu20120082
    摘要 ( )   PDF (32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氮-氮单键连接2个吩噻嗪环构成共轭结构, 合成了2[(N-乙基)-1-吩噻嗪基]腙, 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该化合物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呈分散态时无荧光; 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呈现聚集荧光增强. 荧光增强是由于聚集态中分子内单键旋转受分子堆积效应的阻碍, 氮-氮单键连接的2个吩噻嗪环趋于平面化以及J-聚集体形成的协同作用使非辐射跃迁减少所致. 同时, 利用这种聚集荧光增强性质考察了该化合物对血红蛋白的探针识别性能.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联苯胺
    杨有铭, 阮伟东, 宋薇, 王旭, 徐蔚青, 赵冰
    2012, 33(10):  2191-2194.  doi:10.7503/cjcu20120018
    摘要 ( )   PDF (17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银纳米溶胶,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银纳米溶胶进行了表征. 对水相的联苯胺进行了SERS研究, 并对联苯胺的拉曼谱带进行了归属. 考察了团聚剂氯化镁的浓度对检测的影响, 发现随着氯化镁浓度的变大, SERS信号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弱的趋势, 即氯化镁的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 此时联苯胺的检测限可达到10-8 mol/L.

    动态光散射技术用于氟离子的检测
    王青, 杨丽燕, 刘剑波, 羊小海, 王柯敏, 嵇海宁, 刘艳
    2012, 33(10):  2195-2198.  doi:10.7503/cjcu20111244
    摘要 ( )   PDF (18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氢键取代作用, 氟离子可以降低巯基乙胺-CdTe量子点之间的团聚, 提高量子点的分散性, 使量子点的水合粒径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基于此, 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动态光散射(DLS)技术检测氟离子的方法, 其检出限为20 nmol/L, 与荧光方法和传统的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相比, 其检出限降低了约2个数量级.

    L-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与性能
    徐雯, 李晓, 张卫英, 英晓光
    2012, 33(10):  2199-2204.  doi:10.7503/cjcu20111135
    摘要 ( )   PDF (13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色氨酸(L-Trp)为模板分子, 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 在金电极表面原位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敏感膜; 通过循环伏安法(CV)、 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考察了该电极的性能. DPV测试结果表明, 在1×10-8~2×10-7 mol/L范围内, 峰电流与L-Trp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3×10-8 mol/L; 选择识别性实验结果表明, L-Trp印迹敏感膜的印迹因子达到3.72, 相对于干扰物的选择因子均大于1, 对与L-Trp结构相似的L-酪氨酸(L-Tyr)的选择因子也达到2.30, 说明该印迹膜对L-Tr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识别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印迹膜对L-Trp的识别是一个两步连续发生的过程, 即快结合过程和慢吸附过程.

    维生素B12与12-钨磷酸相互作用的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崔志平, 刘绍璞, 刘忠芳, 胡小莉
    2012, 33(10):  2205-2212.  doi:10.7503/cjcu20111026
    摘要 ( )   PDF (12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测定维生素B12的新方法. 在pH=1.0的HCl介质中, 维生素B12(VB12)与12-钨磷酸(TP)形成摩尔比为3:1的离子缔合物, 导致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DWO-RRS)、 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 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30和370 nm(RRS), 608 nm(SOS)和386 nm(FDS). 在一定范围内, 3种散射增强(ΔIRRS, ΔISOS和ΔIFDS)均与VB12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RRS, SOS和FDS法对VB12的检出限(3σ)在2.0~7.6 ng/mL之间. 研究了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据此, 提出了简便、 快速、 准确且高灵敏测定痕量VB12的光散射新方法, 适用于片剂和尿样中VB12的测定. 还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和核酸适体的腺苷检测新方法
    黄艳琴, 秦伟胜, 任厚基, 曹国益, 刘兴奋, 黄维
    2012, 33(10):  2213-2216.  doi:10.7503/cjcu20111157
    摘要 ( )   PDF (12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和核酸适体的腺苷检测新方法. 荧光素修饰的短链DNA与腺苷的核酸适体部分互补, 形成双链DNA; 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与双链DNA结合, 发生高效率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加入腺苷后, 腺苷与核酸适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导致双链DNA分解成单链, 使静电吸引力下降, 能量转移效率降低. 通过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对单双链DNA的高效识别, 可快速简易地检测出腺苷.

    高选择性端粒G-四链体稳定性配体:9-O-多胺取代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评价
    马彦, 黄志纾
    2012, 33(10):  2217-2222.  doi:10.7503/cjcu20120327
    摘要 ( )   PDF (14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3个多胺取代的小檗碱衍生物5a~5c, 并利用圆二色(CD)光谱、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熔点实验、 荧光光谱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终止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小檗碱衍生物5a~5c与端粒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小檗碱衍生物5a~5c可以诱导端粒DNA序列形成反平行结构G-四链体, 显著地提高了端粒G-四链体的稳定性, 有效地抑制了端粒的扩增; 而与双链DNA的相互作用则很小, 是高选择性的端粒G-四链体配体.

    有机化学
    3-脱氢莽草酸甲酯与肼类化合物反应的选择性
    吴伟, 张恩生, 魏文, 黄桐堃, 刘新伟, 杨少凡, 邹永
    2012, 33(10):  2223-2228.  doi:10.7503/cjcu20120263
    摘要 ( )   PDF (11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莽草酸为原料, 在经酯化和2-碘酰基苯甲酸(IBX)氧化制得3-脱氢莽草酸甲酯的基础上, 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溶剂中和不同反应温度下, 3-脱氢莽草酸甲酯分别与水合肼、 乙酰肼、 苯肼和乙酰胺选择性地得到非芳构化、 部分芳构化和芳构化产物的反应. 该方法具有选择性高、 操作简单和条件温和等优点, 为可再生非粮生物质资源莽草酸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治疗铜中毒的新型高效络合剂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
    顾金英, 朱明莉, 施宪法
    2012, 33(10):  2229-2234.  doi:10.7503/cjcu20120243
    摘要 ( )   PDF (5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超分子化学基本原理为指导, 系统研究了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简称TCA)作为受体对Cu2+(底物)的分子识别作用. 结果表明, TCA对Cu2+具有优异的识别能力, 且识别能力不受大量K+, Na+和Ca2+等共存离子的影响. TCA对Cu2+的识别作用优于驱铜药物2,3-二巯基丁二酸(DMSA). TCA对Cu2+的作用受竞争配体氨基酸的影响, 在血铜含量超标时, 人体正常浓度的氨基酸对TCA与Cu2+作用的影响很小; 而当Cu2+浓度降到正常血铜值时, 体内氨基酸的存在可使TCA的排铜效率降低, 避免发生铜的过多流失. TCA对Cu2+的作用优于对Zn2+的作用, 但共存离子Zn2+与Cu2+产生协同作用, 使TCA对Cu2+和Zn2+的萃取率均增加. 可通过降低萃取剂的浓度来减弱TCA与Zn2+的结合, 达到驱铜保锌的最佳效果. TCA有望发展为取代DMSA的更有效的驱铜药物.

    N-[1-(取代苯基)乙基]-2-羟基苯甲酰肼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邹敏, 卢俊瑞, 陈慧平
    2012, 33(10):  2235-2238.  doi:10.7503/cjcu20120193
    摘要 ( )   PDF (4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及芳香肼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 以邻羟苯基为分子核心, 酰肼键为桥基, 设计合成了7种未见报道的N-(取代苯基)乙基-2-羟基苯甲酰肼类化合物. 以水杨酸甲酯为原料, 经肼解反应后与取代苯乙酮缩合, 再与硼氢化钠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 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当质量浓度为1×10-4 g/mL时, 化合物3b和3e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 有极强的抑菌活性; 所有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70%, 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苯基中引入Cl或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而引入-NO2及-CH3基团则会降低其抑菌活性.

    一种新型咔唑类菁染料黏度荧光探针
    刘飞, 吴彤, 胡明明, 彭孝军, 樊江莉
    2012, 33(10):  2239-2243.  doi:10.7503/cjcu20120155
    摘要 ( )   PDF (22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带有醛基的咔唑类菁染料KQ, 其自身的荧光量子产率较低, 对极性的敏感性小, 且荧光信号不受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干扰. KQ对环境黏度有很好的荧光响应, 相对荧光强度随着环境黏度的增大而增强, 并且在1×10-3~1.3216 Pa·s黏度范围内, 染料的荧光强度与溶液的黏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活细胞荧光成像实验结果表明, 染料KQ具有良好的细胞膜通透性, 并可对细胞内不同位置的黏度检测成像.

    双核茂铁四氮唑的合成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廖文向, 豆雅洁, 王静, 谢莉莉, 林芬, 袁耀锋
    2012, 33(10):  2244-2248.  doi:10.7503/cjcu20120097
    摘要 ( )   PDF (12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以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丙基桥联的双聚二茂铁(DFP), 经甲酰化得到丙基桥联的双聚二茂铁甲醛(DFP-CHO, 1), 再与NH2OH·5HCl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双核二茂铁肟(2), 然后脱水得到丙基桥联双聚二茂铁甲腈(3), 最后在(n-C4H9)3SnCl 的催化作用下与NaN3进行[2+3]环加成反应, 生成目标产物丙基桥联双聚二茂铁四唑(4); 通过1H NMR, FTIR和ESI-MS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这2个双聚二茂铁氮杂衍生物的燃速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丙基桥联双聚二茂铁氮杂化合物34均使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温度降至100℃左右.

    3-[(4'-吗啉基)-羰基或乙氧羰基]-4-苯氨基喹啉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刘丹, 朱秀杰, 姜梦, 陈虹, 兰帅鹏
    2012, 33(10):  2249-2255.  doi:10.7503/cjcu20111217
    摘要 ( )   PDF (10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间氯苯胺与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EMME)为原料, 经缩合、 高温环合、 水解、 氯代和亲核取代等反应设计并合成了16个3位为(4'-吗啉)-羰基或乙氧羰基的4-苯氨基喹啉化合物(Ⅰ1~Ⅰ10, Ⅱ1~Ⅱ6). 目标化合物结构经MS及1H NMR确证. 以MTT法, 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s)高表达的人癌细胞(HeLa, HepG2, BGC-823)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HeLa, HepG2和BGC-823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Ⅱ4~Ⅱ6 对 HepG2 细胞抑制作用较强, 化合物Ⅱ1和Ⅱ5对BGC-823细胞抑制作用较强. 初步探讨了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含脲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性能
    董智云, 江小枝, 张大卫, 高国华
    2012, 33(10):  2256-2262.  doi:10.7503/cjcu20111165
    摘要 ( )   PDF (22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并合成了含脲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受体分子1~3,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和 1H NMR滴定研究了其对F-, Cl-, Br-, I-, CH3COO-, HSO4-, H2PO4-等阴离子的识别性能.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 受体分子1~3可选择性地识别F-, 并形成1: 1型主客体配合物; 荧光光谱研究发现, 受体分子1~3对碱性阴离子有较好的识别作用, 主客体结合常数的顺序为H2PO4->CH3COO-≈ F->HSO4- ≈ Cl->Br- ≈ I-; 1H NMR滴定研究发现, 该类受体分子以咪唑2位CH和脲基NH与阴离子通过氢键结合, 但高浓度的F-会导致受体分子发生脱质子作用.

    生物化学
    R基团搜索技术用于PTH类Tau蛋白抑制剂的分子设计
    苗霞, 梁桂兆
    2012, 33(10):  2263-2268.  doi:10.7503/cjcu20120268
    摘要 ( )   PDF (19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6个PTH类Tau蛋白抑制剂进行了Topomer CoMFA研究, 建立了拟合及预测能力良好的Topomer CoMFA模型, 获得的模型拟合、 交互验证及外部预测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0.603和0.795, 估计标准偏差和Fisher验证值F分别为0.110和115.778. 使用ZINC化合物数据集作为结构片段源, 通过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搜索具有特定活性贡献的R基团. 以样本中活性最高的1号分子过滤, R1和R2贡献值均提高了20%的片段分别有9个与2个. 以此交替取代1号样本的R1与R2, 得到18个新颖化合物并预测其活性, 其中的15个预测活性值优于模板分子. 研究结果表明, Topomer search可有效地用于分子设计, 所设计的分子为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候选物.

    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广谱特异性
    周丽君, 黄启欣, 雷红涛, 王欲晓, 王强, 徐振林, 王弘, 孙远明
    2012, 33(10):  2269-2274.  doi:10.7503/cjcu20120158
    摘要 ( )   PDF (14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分泌抗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系(12C2)中提取了总RNA, 经RT-PCR反转录成cDNA, 设计带linker引物, 采用重叠延伸PCR制备单链抗体(scFv)基因, 将其克隆到噬菌体载体p3MH中, 构建成噬菌体单链抗体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出噬菌体表面展示scFv, 对经过Phage-ELISA鉴定的阳性克隆进行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geneⅢ的去除, 用IPTG诱导其可溶性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 Western-Blot及ELISA鉴定, 并与亲本MAb进行性能对比. 结果表明, 可溶性表达的scFv分子量为27000; scFv与DPPs的交叉反应率比其亲本MAb提高了1.3~3.5倍, 表明其广谱特异性有所提高. 由于scFv与MAb相比具有诸多优点, 因此本研究为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更广谱、 更灵敏的新型识别分子.

    物理化学
    基于电子结构理论的能量转移速率计算
    韩娟, 申林, 方维海
    2012, 33(10):  2275-2281.  doi:10.7503/cjcu20120546
    摘要 ( )   PDF (11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精度的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及二级微扰能量校正(CASPT2//CASSCF)电子结构计算为基础, 利用Förster和Dexter 2种模型, 建立了能量转移速率的数值模拟方案, 并将其用于2种典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分子Pt-4和FPt的光物理过程的计算, 结果发现, 蓝光态到红光态的能量转移和蓝光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之间的竞争决定了发光颜色的浓度依赖性, 阐明了2个配合物溶液体系发射白光的微观机制. 通过比较2个配合物单体和双体不同电子态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异, 对发光颜色与溶液浓度依赖性的微观本质给出了新的理论. 此外, 本文建立的能量转移速率模拟方案, 同时适用于其它激发态电子结构方法, 因此具有普适性.

    二氧化硅负载氧化锌催化剂的溶胶-凝胶和浸渍法制备及对仲丁醇分解反应的催化性能
    翟淑波, 孙景辉, 高爽, 于雪, 霍维涛, 颜见标, 刘云凌, 王振旅
    2012, 33(10):  2282-2288.  doi:10.7503/cjcu20120238
    摘要 ( )   PDF (32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ZnO-SiO2催化剂和ZnO/SiO2催化剂并进行了表征, 以仲丁醇脱氢为探针反应, 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表面ZnO物种存在状态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2种方法均可制备高分散的负载型ZnO催化剂. 在ZnO-SiO2和ZnO/SiO2催化剂上, 仲丁醇分别以脱水和脱氢反应为主. 经过分析, 催化剂上ZnO物种的存在状态是影响产物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而2种催化剂表面的粒径、 比表面积和表面酸碱性不是影响该反应选择性的根本原因.

    316L钢表面纳米银镀层的制备、性质及血液相容性
    薛歆, 范立双, 牛利, 刘斌, 常静, 张晶, 张基昌, 赵雷, 赵卓, 李淑梅
    2012, 33(10):  2289-2294.  doi:10.7503/cjcu20120036
    摘要 ( )   PDF (38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银纳米镀层, 并将钢板置于全氟硅烷溶液中浸泡, 通过动态凝血实验、 抗凝血时间测定、 血小板黏附实验、 溶血实验和蛋白吸附实验等手段, 测试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表明, 通过上述方法可明显改善316L不锈钢的血液相容性, 而抗凝血性能、 溶血率及纤维蛋白吸附量不亚于裸钢板. 与316L裸不锈钢相比, 银镀膜全氟硅烷浸泡316L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冠状动脉支架材料,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黑碳颗粒物表面SO2的非均相臭氧氧化
    宋寒, 尚静, 朱彤, 赵黎, 叶俊辉
    2012, 33(10):  2295-2302.  doi:10.7503/cjcu20120024
    摘要 ( )   PDF (17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结合离子色谱(IC)、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常温常压下SO2与O3在黑碳颗粒物(以Printex U为代表, 简称UBC)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研究发现, 在O3和水气存在的情况下, 体系的反应产物主要是SO42-, 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 UBC可提供反应活性位点, 促进SO2在其表面的臭氧氧化. O3是关键的氧化剂, 能显著提高SO2非均相氧化生成SO42-的速率. 水气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位点再生, 使反应持续发生. 当SO2和O3的浓度为1014~1015 molecule/cm3、 相对湿度为40%时, SO2在UBC(1: 400, 以NaCl为稀释剂稀释400倍)表面非均相反应生成SO42-的稳态摄取系数(γBET)为1~6×10-6, SO42-的生成速率为1014~1015 ion·s-1·g-1.

    开环茂金属成环及氢分子消除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刘楠楠, 丁益宏
    2012, 33(10):  2303-2307.  doi:10.7503/cjcu20120015
    摘要 ( )   PDF (24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在M06-2X/def2-TZVPP//B3LYP/def2-TZVPP+ZPE水平下, 对以开环的(η5-C5H7)2Ru为前驱体生成闭环(η5-C5H5)2Ru的各种可能的反应路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最终确定其反应机理为: (η5-C5H7)2Ru的一个η5-C5H7发生端碳成键的成环反应形成(η3-C5H7)Ru(η5-C5H7), 经过两步氢原子迁移到Ru原子上, 之后脱掉一个氢气分子形成(η5-C5H5)Ru(η5-C5H7), 而后另一个η5-C5H7再重复成环并进行两步氢迁移以及氢气分子消除而得到最终的产物(η5-C5H5)2Ru.

    复合SERS基底的构建及性质
    郭洪云, 徐抒平, 唐彬, 陶金龙, 潘凌云, 徐蔚青
    2012, 33(10):  2308-2314.  doi:10.7503/cjcu20120001
    摘要 ( )   PDF (28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自组装方法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偶联分子, 在石英基片上构筑了多种形貌的银钠米粒子单层结构和三明治结构. 研究了组装膜在不同激发线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增强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单层基底和三明治基底中偶联分子的SERS信号因银纳米粒子间的电磁场耦合而显著增强, 且在三明治结构中增强更加明显. 对复合SERS基底增强因子进行计算可知, 复合SERS基底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与激发线的匹配程度越好, 其增强因子越大. 在三明治结构中更易发生PATP分子转变为对巯基偶氮苯(DMAB)分子的激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 另外, 该激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与激发波长密切相关.

    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孔ZnO薄膜及其光伏特性
    管秋梅, 张辉朝, 叶永红, 崔一平, 张家雨
    2012, 33(10):  2315-2319.  doi:10.7503/cjcu20120007
    摘要 ( )   PDF (23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气相沉积法, 在大气环境下退火, 制备了多孔ZnO薄膜. 这种多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具有成膜过程简单且工艺可精确控制等特点. 将多孔ZnO薄膜用胶体CdSe量子点来敏化获得太阳能电池, 具有1.01%的能量转换效率.

    碱金属化物M+@H6Aza222M'-·2MeNH2(M,M'=Li,Na,K)一阶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
    樊丽涛, 李莹, 吴迪, 李志儒, 孙家锺
    2012, 33(10):  2320-2325.  doi:10.7503/cjcu20120002
    摘要 ( )   PDF (9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B3LYP/6-31G方法优化得到具有有机笼状配体的碱金属化物M+@H6 Aza222M'- ·2MeNH2(M, M'=Li,Na,K)的9个实频结构, 并发现配体内部的碱金属原子M的位置随其原子序数的逐渐减小而具有偏向笼状配体一侧的趋势. 在优化的结构基础上, 使用BHandHLYP方法计算了该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 该体系具有很大的一阶超极化率(β0), 其中Na+@H6Aza222K-·2MeNH2 的一阶超极化率高达1280342 a.u., 且体系的β0值随着配体外部的碱金属M'的原子序数的增大呈单调递增趋势.

    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的水热合成和性能
    王焕峰, 高严英, 姜倩倩, 马聪, 王兴尧
    2012, 33(10):  2326-2332.  doi:10.7503/cjcu20120011
    摘要 ( )   PDF (32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LiOH·H2O, NH4VO3, NH4H2PO4 和麦芽糖等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碳包覆的磷酸钒锂化合物, 考察了碳含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利用XRD, TEM, S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 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在650℃煅烧的样品为单一纯相的单斜晶体结构. 晶体颗粒分布为100~300 nm, 粒度分散均匀, 分散性良好, 无团聚现象, 且在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无定形碳, 这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导电率. 含碳量为10.23%的样品, 在倍率1.0C的电流密度下, 在3.0~4.3 V电压范围内, 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18.8 mA·h/g, 循环15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15.1 mA·h/g, 容量保持率为96.88%.

    阵列凹坑结构分布与水滴黏附性质的关系
    王景明, 王春, 王明超, 江雷
    2012, 33(10):  2333-2338.  doi:10.7503/cjcu20111128
    摘要 ( )   PDF (35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鲜玫瑰花花瓣正面为模板, 采用模板印刷法制备具有微米级阵列凹坑和纳米级沟壑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 通过对该薄膜逐级拉伸改变其微观结构的分布;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不同拉伸程度下薄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 采用高敏感性微电力学天平测试了样品表面微观结构变化过程中水滴的黏附力, 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分布与水滴黏附性质的关系; 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不同拉伸条件下薄膜的浸润性. 结果表明, 随着PDMS薄膜被逐次拉伸, 单位面积内的凹坑结构数目减少, 且凹坑逐渐分离, 凹坑的深度逐渐降低, 水滴更容易浸入到凹坑结构中, 因此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急剧增大; 随着薄膜进一步拉伸, 纳米级沟壑结构会随着凹坑的拉伸而不断伸展, 纳米级沟壑结构的面积增加, 纳米沟壑结构诱捕的空气量逐渐上升, 导致水滴与薄膜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 使得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下降; 继续拉伸PDMS薄膜, 纳米级沟壑结构进一步伸展, 水滴逐渐浸入纳米级沟壑结构中, 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缓慢增大, 当水滴完全进入到纳米级沟壑中时, 水滴与薄膜的黏附力达到极大值, 此时继续拉伸PDMS薄膜, 纳米级沟壑结构随着拉伸程度的增加继续伸展, 水滴与薄膜的接触面积稍有减少, 黏附力将有所下降, 直至薄膜被完全破坏. 由此可见, 微米级凹坑结构和纳米级褶皱结构的分布是影响PDMS薄膜对水滴黏附性质的主要因素.

    高分子化学
    共聚型氯醇橡胶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
    白炼, 吉彦舟, 李明, 南策文
    2012, 33(10):  2339-2344.  doi:10.7503/cjcu20111209
    摘要 ( )   PDF (18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共聚型氯醇橡胶(ECO)为基体, 通过在基体中溶解不同浓度的LiCF3SO3制备了一系列聚合物电解质.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研究了该体系锂盐浓度对聚合物电解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体系内锂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在相同锂盐浓度下, EC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比传统的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电解质提高了2个数量级, 并且体系电导率在升降温循环测试中没有弛豫现象产生. 这是由于ECO基体的非结晶性所致.

    双亲性离子液体功能化复合胶体颗粒的合成与催化性能
    胡大林, 张东阳, 张成亮, 丁书江, 杨振忠
    2012, 33(10):  2345-2350.  doi:10.7503/cjcu20111194
    摘要 ( )   PDF (26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硅烷偶联剂4-氯苄基三氯硅烷对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进行改性, 制得表面接枝氯苄基的亲油二氧化硅颗粒. 在亲油二氧化硅颗粒表面继续接枝亲水性的十二烷基咪唑, 即可制得含有离子液体基团的双亲性二氧化硅颗粒. 通过静电吸附氯铂酸和硼氢化钠还原, 可在两亲性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负载铂纳米颗粒, 从而得到双亲性二氧化硅颗粒催化剂. 用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 并以苯甲醇氧化反应为研究对象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 使用此催化剂可使苯甲酸的产率达到90%.

    两种偶氮分子玻璃材料的光致取向特性
    王艳伟, 和亚宁, 王晓工
    2012, 33(10):  2351-2355.  doi:10.7503/cjcu20111022
    摘要 ( )   PDF (13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光诱导双折射和偏振红外光谱法研究了2种无定形树枝状偶氮分子材料G1-AZ-CN和G2-AZ-CN的光致取向行为, 对其偶氮生色团及非光响应性星形核的光致取向速度、 取向松弛速度和饱和取向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G2-AZ-CN中偶氮生色团和星形核的光致取向速度快于G1-AZ-CN, 但其取向松弛速度慢于G1-AZ-CN, 这与G2-AZ-CN具有更高的偶氮生色团密度有关. G1-AZ-CN具有较高的饱和取向程度及较好的取向稳定性. 与具有相同类型偶氮生色团的偶氮聚合物BP-AZ-CN相比, G1-AZ-CN和G2-AZ-CN中偶氮生色团表现出较慢的取向速度. 其取向行为与其特殊的星形分子结构有关.

    均苯型聚酰亚胺模塑粉的制备与性能
    王运良, 于晓慧, 王丽娜, 贾赫, 党国栋
    2012, 33(10):  2356-2360.  doi:10.7503/cjcu20111040
    摘要 ( )   PDF (11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含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的二胺1,3-二(3-氨基苯氧基-4'-苯酰基 )苯(BABB)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缩聚制备了具有3种不同分子量的均苯型热塑性聚酰亚胺模塑粉, 并研究了其组成、 聚集态结构、 熔体黏度、 稳定性和热性能, 将模塑粉模压成型后进行机械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 引入柔性的二胺, 模塑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传统的均苯型聚酰亚胺相比明显下降, 熔体黏度大幅度下降, 且具有良好的熔体黏度稳定性. 同时, 均苯四甲酸酐的存在保证了该模塑粉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及较低的吸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