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2-07-24
    研究论文
    CsCl-C2H5OH-H2O三元体系多温下平衡溶解度的研究
    胡满成, 孟梅, 高世扬, 刘志宏, 夏树屏
    2002, 23(7):  1219-1222. 
    摘要 ( )   PDF (5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制微型平衡溶解度测定装置,测定了CsCl-C2H5OH-H2O三元体系全温度范围内的平衡溶解度,绘制成相应的相图.首次报道氯化铯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于30,40和50℃时的分层现象,通过实验得到氯化铯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分层温度.用Schreinemarkers"湿渣结线法"确定实验温度范围的平衡固相为无水CsCl.
    β-PbO2纳米棒及Pb3O4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
    庄京, 邓兆祥, 梁家和, 李亚栋
    2002, 23(7):  1223-1226. 
    摘要 ( )   PDF (10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NaClO在碱性溶液中与Pb(Ac)2进行氧化反应直接合成出直径为10~20nm、长度为400nm、长径比达20以上的纯相β-PbO2纳米棒.对所得β-PbO2在420℃下进行热解,得到晶粒尺寸为20nm左右的Pb3O4.对液相氧化反应的温度、时间、氧化剂浓度、pH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获得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所得产物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进行了表征.
    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中温SOFC电解质及电极材料
    纪媛, 刘江, 贺天民, 丛立功, 苏文辉
    2002, 23(7):  1227-1230.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一种新的燃烧合成陶瓷粉末的方法--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中温SOFC所有元件的初始粉体,电池的电解质材料是(CeO2)x(SmO1.5)1-x(x=0.9,0.85,0.8),阳极材料是掺(CeO2)0.8(SmO1.5)0.2(SDC)的NiO,阴极材料是SDC与La0.6Sr0.4Fe0.8Co0.2O3的复合材料.其中以(CeO2)0.9(SmO1.5)0.1为电解质的单电池性能最好,在750℃时短路电流密度为0.5A/cm2,最大功率密度达0.104W/cm2.通过SEM结果分析,掺杂摩尔分数20%SmO1.5的电解质晶界非常明显,而掺杂10%的电解质晶界有很强的融合消失的趋势.
    [2-(2-羟基苯基)亚氨甲基苯硫酚根(2-)-N,O,S](2-甲氧羰基乙基-C,O)氯化锡的合成及性质
    田来进, 周正宇
    2002, 23(7):  1231-1235.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甲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与硫代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H2L)进行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2-(2-羟基苯基)亚氨甲基苯硫酚根(2-)-N,O,S](2-甲氧羰基乙基-C,O)氯化锡CH3OCOCH2CH2SnClL(L=2-SC6H4CHNC6H4O-2),该配合物与二甲基亚砜(DMSO)、六甲基磷酰胺(HMPA)等单齿配体反应生成混配配合物CH3OCOCH2CH2SnClLL′(L′=DMSO,HMPA),与醇(ROH)反应生成相应的2-烷氧羰基乙基锡配合物ROCOCH2CH2SnClL.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Z=2,晶胞参数a=0.8704(2)nm,b=0.9393(3)nm,c=1.4511(3)nm,α=98.05(3)°,β=103.03(3)°,γ=96.99(3)°.该配合物具有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和配体L的硫、氮、氧原子对锡原子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
    四元体系Na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多温(0~45℃)溶度研究
    张逢星, 杨琴, 李珺, 王振军, 李恒欣
    2002, 23(7):  1236-1240. 
    摘要 ( )   PDF (19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四元体系Na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在0,15,25,35及45℃时的等温溶度,通过数据拟合等温截面无变点溶度数据与温度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溶度-温度关系式,绘出了该体系0~45℃时的多温关系图.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含硼碱湖的固体盐矿成因,给出了有关盐卤存在的反应2Na2CO3+Na2B4O7+H2O=4NaBO2+2NaHCO3的相化学揭示.
    研究快报
    具有内孔道的层状超分子化合物[(CuI)2(o-phen)2]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王树涛, 王恩波, 李阳光, 王力, 胡长文, 胡宁海, 贾恒庆
    2002, 23(7):  1241-1242.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α-(+)-Co(en)3V3O9·H2O的合成与表征
    李亚丰, 崔巍, 朱广山, 施展, 许宪祝, 肖丰收, 裘式纶
    2002, 23(7):  1243-1245.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快速鉴定混合蛋白质新方法
    张素艳, 王静, 卞利萍, 许云敏, 王洪海, 杨芃原
    2002, 23(7):  1246-1250. 
    摘要 ( )   PDF (4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了一种混合蛋白质快速鉴定的新方法.将几种蛋白质的混合物于热变性后直接在溶液中酶解,利用微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串级质谱进行肽谱/氨基酸序列分析,并结合Mascot数据库搜索处理功能,实现了混合蛋白质快速准确的鉴定.
    羰基咪唑法合成牛血清白蛋白键合手性固定相
    封顺, 张强, 邹汉法, 王吉德, 陈小明, 张曾子
    2002, 23(7):  1251-1254. 
    摘要 ( )   PDF (5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柱上衍生化学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羰基咪唑活化的氨丙基硅胶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合成出牛血清白蛋白键合手性固定相.分别考察了流动相pH值和有机改性剂正丙醇浓度对D,L-色氨酸的保留因子k和分离因子α的影响,并对7种对映异构体成功地进行了拆分.
    DNA编码序列的图形表示及相似度计算
    张庆友, 许禄
    2002, 23(7):  1255-1258. 
    摘要 ( )   PDF (6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DNA编码序列转化为图,然后计算得图的不变量-分子连接性指数,由所得的拓扑指数对DNA编码序列进行相似度比较以确认其同源性,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2,4,6-三硝基苯酚改性锆铝复合氧化物固定相分离富勒烯的色谱性能研究
    万剑砥, 冯钰錡, 胡玉玲, 达世禄, 王忠华
    2002, 23(7):  1259-1263. 
    摘要 ( )   PDF (4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用于分离C60和C70的2,4,6-三硝基苯酚改性锆铝复合氧化物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考察了流动相中甲苯的含量、柱温及流速对C60和C70分离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酸腐蚀前后锆铝复合氧化物基质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2,4,6-三硝基苯酚改性酸腐蚀后锆铝复合氧化物填料对富勒烯表现出较强的分离能力,具有作为富勒烯制备分离的潜力.
    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紫外光照射表面处理研究
    孟斐, 陈恒武, 方群, 朱海霖, 方肇伦
    2002, 23(7):  1264-1268. 
    摘要 ( )   PDF (12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紫外光化学表面改性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的片基间粘接力及毛细管通道电渗流性能的影响.PDMS片基经紫外光射照后,粘接力增强,可实现PDMS芯片的永久性封合,同时亲水性得到改善,通道中的电渗流增大.与文献报道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比较,采用紫外光表面处理,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耗费少,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表面处理方法.
    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新型因子分析算法
    邵学广, 李梅青, 邵利民
    2002, 23(7):  1269-1272. 
    摘要 ( )   PDF (13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免疫算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免疫主成分分析法(IPCA),该方法将免疫算法中抗体对抗原的消除运算应用于二维数据矩阵的正交分解,可得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结果表明,IPCA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比较,对HPLC-DAD模拟信号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对HPLC-DAD实验信号的解析结果表明,将IPCA与窗口因子分析技术结合比传统的WFA具有更强的解析能力.
    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法去溶系统性能的研究
    周建光, 彭增辉, 郇延富, 于爱民, 金钦汉, 周翔, 刘梅
    2002, 23(7):  1273-1276. 
    摘要 ( )   PDF (5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微波等离子体炬(MPT)作激发光源,等离子体的工作气体为氩气,研究了气动雾化进样去溶系统的工作参数对分析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水冷凝与浓硫酸吸收二者协同去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测量OH带(Q1带,带头谱线为308.520nm)的发射强度即可判别样品去溶效果.
    固定化酶纳升微反应器用于痕量蛋白质快速肽谱分析的研究
    郭忠, 张清春, 雷政登, 孔亮, 毛希琴, 邹汉法
    2002, 23(7):  1277-1280. 
    摘要 ( )   PDF (5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毛细管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将酶直接键合到毛细管内壁,制成毛细管纳升反应器,结合质谱分析水解产物,获得了蛋白质的肽谱.实验发现,以毛细管为反应器后,蛋白质肽谱分析所需量大大减少,只需10-13mol,甚至几个10-15mol的量就可满足分析要求.
    红外光谱小波压缩性能的评价
    李梦龙, 康彬, 戚华溢, 文志宁
    2002, 23(7):  1281-1284.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用于红外光谱小波压缩中压缩性能的评价方法.所建立的控制恢复根均方差算法能在给定恢复根均方差的情况下得到压缩比,控制的精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约为8%,可以满足对恢复谱图的误差估计和最佳压缩参数评价的需要.对于不同的信号,同一小波函数所表现出来的压缩性能也不一样,所以在预控根均方差算法下评价压缩性能时,还应考虑选择有代表性的红外谱图来进行.
    电化学监测酸碱滴定法测定(R-H)键的异裂自由能
    曾青, 何家骐, 程津培
    2002, 23(7):  1285-1290. 
    摘要 ( )   PDF (4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一种电化学监测酸碱滴定(EABT)方法,利用循环伏安(CV)技术直接观测正离子基(RH)酸解过程中各物种浓度的变化,从而得到酸性离解常数(pKRH)和键异裂自由能(ΔGhet).所测吩噻嗪系列在二甲基亚砜和乙腈中的pKRH与文献中用间接法得到的pKRH值相当吻合,证实了本方法的可信度.由于不需要间接方法所必需的中性母体分子的pKa和负离子氧化电位,故该方法可适用于难于测定的大量有机体系pKRH常数的研究.
    Schiff碱配合物模拟酶催化性能的结构效应研究
    陈新斌, 杨艳, 胡玲, 桂明德, 朱申杰
    2002, 23(7):  1291-1293. 
    摘要 ( )   PDF (10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新型Schiff碱双锰及双铁配合物在模拟酶催化PhIO单加氧化环己烷反应及被PhIO氧化破坏反应中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这些配合物的环内空腔逐渐增大,其抗氧化稳定性、催化活性及催化反应产率依次降低.配合物中最佳螯合环为五元环.
    表面带负电荷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对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结合和识别的影响
    钱程明, 王韵华, 王文虎, 姚勇, 胡峻, 陆军霞, 谢毅, 黄仲贤, 唐雯霞
    2002, 23(7):  1294-1298.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表面带不同负电荷氨基酸残基突变后的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与识别.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在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而且这些静电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累加性,E48的贡献略大于E44.同时还证明Browniandynamicssimulations优化出的Glu48-Lys13,Glu56-Lys87,Asp60-Lys86和heme6-propionate-Tml72(细胞色素b5的残基排在前面)的结合方式在溶液中的确存在.细胞色素b5突变体(E48,E56/A,D60/A)及[Cr(oxalate)3]3-对细胞色素c的表面结合竞争实验表明,细胞色素c表面结合区Site仍然同细胞色素b5突变体(E48,E56/A,D60/A)有结合作用,只是结合强度上相对于野生细胞色素b5同细胞色素c的结合有所降低.这表明除上述的Brownian dynamics simulations模型外,尚有其它如Salemme模型等的结合方式,这也揭示出细胞色素b5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结合是比较动态的.
    5-氟尿嘧啶-1-基磷三肽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刘学军, 陈茹玉, 杨媛媛
    2002, 23(7):  1299-1303. 
    摘要 ( )   PDF (7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BtOH(1-羟基苯并三氮唑)为偶联剂,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14个新型5-氟尿嘧啶-1-基磷三肽化合物,收率为52%~83%.所有化合物经1HNMR,31P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提出了合成中间体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且产率高.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HL-60和BEL740癌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孟歌, 何严萍, 陈芬儿
    2002, 23(7):  1304-1308.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32个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RTIs)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进行了分析,建立了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3种3D-QSAR模型,发现影响其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立体场因素,这与HIV-1RT的非底物结合部位(NNBS)的疏水性环境相吻合.进一步分析表明,适当长度的1-位侧链对保持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致关重要;增大5-位取代基的体积可增强生物活性;在1-位苄氧甲基的对位引入大体积基团有利于提高活性.同时考察立体场、静电场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表明,CoMFA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其交叉验证系数RCV2=0.870,传统相关系数R2=0.986,标准偏差SE=0.146,F=294.546.用此模型预测了检验组3个HEPT类化合物的-lgEC50,Rpred2=0.850,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可为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三苄基和三丁基锡4-吡啶甲酸酯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晶体结构
    尹汉东, 王传华, 王勇, 马春林
    2002, 23(7):  1309-1313. 
    摘要 ( )   PDF (9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三苄基氯化锡及三丁基氯化锡与4-吡啶甲酸钠反应,分别合成了三苄基锡4-吡啶甲酸酯(1)和三丁基锡-4-吡啶甲酸酯(2),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96564(8)nm,b=1.64085(14)nm,c=1.49403(13)nm,β=97.681(2)0,V=2.3460(3)nm3,Z=4,Dc=1.456g/cm3.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96673(14)nm,b=2.3845(4)nm,c=0.97071(14)nm,β=112.463(3)o,V=2.0679(5)nm3,Z=4,Dc=1.324g/cm3.两个化合物均通过4-吡啶甲酸配体的氮原子桥联,形成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的一维无限链聚合物.
    卤代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
    于文胜, 梁远军, 刘克良, 赵玉芬
    2002, 23(7):  1314-1317. 
    摘要 ( )   PDF (84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苯胺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丙烯酸加成、氨解等过程合成了5种消旋苯环取代苯丙氨酸衍生物,并采用α-糜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对所有氨基酸进行了拆分,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和旋光等技术进行表征.其中4种氨基酸未见文献报道.
    研究简报
    手性氨基二醇的合成及其在二乙基锌对醛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徐前永, 武同兴, 潘鑫复
    2002, 23(7):  1318-1320.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个含吡咯啉氮氧自由基脲的制备和分子结构
    陈绍瑗, 聂晶晶, 徐端钧, 陈耀祖
    2002, 23(7):  1321-1323.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1(13)-二烯-12-桉烷酸的立体选择性全合成
    周罡, 陈永刚, 关玉昆, 郑国君, 李裕林
    2002, 23(7):  1324-1326.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寡聚物在高分子母体中的扩散──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于坤千, 李泽生, 李志儒, 孙家锺
    2002, 23(7):  1327-1330. 
    摘要 ( )   PDF (4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寡聚物(从单聚体到十聚体)在高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母体中的扩散.随着寡聚物的聚合度的增加,发现其扩散系数从单聚体到三聚体迅速减小,而从四聚体到十聚体其扩散系数几乎保持不变,与实验得到的数值在趋势上符合得很好.
    环双(对-苯基-对草快)对中性客体的分子识别和分子开关
    滕启文, 吴师, 陈素清, 章砚东, 郑小明
    2002, 23(7):  1331-1334.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M1及MNDO方法对环双(对-苯基-对草快)与中性客体的配合物进行理论研究,得到稳定化能和配合物相互转换的ΔΔE值;以AM1优化构型为基础,用INDO/SCI方法计算4种配合物光谱,并用AM1方法计算主体与二苯醚衍生物在H+存在下的势能曲线,探讨分子开关形成机理.
    聚并苯掺杂C60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论与性能研究
    赵艳玲, 周德凤, 潘秀梅, 苏忠民, 王荣顺
    2002, 23(7):  1335-1338.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AM1半经验方法水平上,对不同数目的Li+位于C60笼内和笼外时形成的复合物进行几何优化,PAS负极材料由于掺杂C60而吸附更多的Li+,并且Li+容易嵌入到C60中,从理论上解释了聚并苯(PAS)导电性能改善的原因,并对PAS中掺杂C60的最佳比例进行了预测.
    不同振动态的CCl2(A1B1)被醇和酮猝灭的动力学
    高义德, 陈, 杨学良, 陈从香
    2002, 23(7):  1339-1342.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CCl4/Ar进行混合气体直流脉冲放电产生CCl2自由基,再分别用550.56,541.52,532.25,524.31,523.82和523.27nm激光将电子基态CCl2激励到激发态A1B1的(0,3,0),(0,4,0),(1,3,0),(0,6,0),(1,4,0)和(2,2,0)振动态,通过检测激发态A1B1 CCl2的不同振动态的时间分辨荧光信号(呈双指数衰减),测得室温下A1B1 CCl2的不同振动态被醇类和酮类分子猝灭的实验结果,用三能级模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态分辨速率常数kAka值.结果表明,其速率常数与振动态的关系并不明显.
    纳米ZrO2在O2/H2气中的表面效应
    王新平, 赵沁, 林青松, 蔡天锡
    2002, 23(7):  1343-1346.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ESR方法研究了一种纳米ZrO2在普通H2气中升温条件下的表面效应.ZrO2上Zr3+的中心量约为1×10-7mol/g.这些Zr3+中心是ZrO2表面一些O2-配位不饱和的Zr原子点位.在普通H2气中,ZrO2上的Zr3+中心数在温度低于400℃时变化很小.但在这一温度范围内从室温升温时,由ZrO2表面羟基的H2还原引起的F中心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高于400℃时,ZrO2表面的Zr3+及F中心可与普通H2气中存在的少量O2气作用产生O2-,并伴随ZrO2表面羟基的脱除而形成新的Zr3+.
    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张密林, 王君, 梅长松, 景晓燕, 段雪
    2002, 23(7):  1347-1351.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制备了SO42-/Co0.5Fe2.5O4-ZrO2磁性固体超强酸,利用TEM,DTA,XRD和FTIR等手段研究了Co0.5Fe2.5O4磁性基质对ZrO2的粒子大小、晶化温度与结构的影响.考察了磁性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性能及催化剂的寿命、回收率和磁性.结果表明,引入Co0.5Fe2.5O4磁性基质不但赋予催化剂以磁性,而且在固体超强酸形成过程中延迟了ZrO2由四方晶相向单斜晶相的转变,有助于稳定样品表面的含硫物种,磁性固体超强酸对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活化再生,并保持磁性.
    连接基团链长度对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在水溶液中胶团化行为的影响
    郑欧, 赵剑曦, 游毅
    2002, 23(7):  1352-1355.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导法、稳态荧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分子中的连接基团链长度(s=2,3,4,6)对其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C12-s-C12·2Br的胶团生成能力远比其单体C12TABr强得多,前者cmc值较后者降低一个数量级.胶团聚集数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c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当s=2时的N值在c=7.7mmol/L后开始急剧增大.计算结果表明,此时胶团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椭球形的胶团.粘度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的理论研究
    李瑞芳, 尚贞锋, 王贵昌, 潘荫明, 赵学庄
    2002, 23(7):  1356-1359. 
    摘要 ( )   PDF (4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半经验的AM1和PM3 方法,对不同长度的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3,3)进行了理论研究.讨论了其几何结构、前线轨道的分布情况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中的六边形不再像石墨中的六边形,而是发生了变形;从碳纳米管的中间到两端,各层碳原子在前线轨道中的轨道系数的平方和呈现规律性衰减的锯齿状变化;用AM1方法计算得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3,3)的红外特征吸收波数约在1290~1645cm-1之间.
    含能材料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分子的B3LYP研究
    周歌, 汪敬, 何文娣, 田双河, 田安民, 文忠, 赵鹏骥, 徐志磊
    2002, 23(7):  1360-1362.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分子进行结构优化、集居数分析、自然键轨道和振动频率计算,得到与实验值相符的稳定构型.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键特性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钯-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对糠醛加氢液相反应的研究
    尹静波, 陈学思, 张龙, 柳翱, 杨亚楠, 尹民, 娄玲
    2002, 23(7):  1363-1366. 
    摘要 ( )   PDF (5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D392,—NH2,D382,—NHCH3,D301R,—NH(CH3)2],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201×7DVB,—NH+(CH3)3]和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701,—NH2)为载体制备了3种钯-高分子载体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高分子载体的种类、钯含量和催化剂用量对糠醛催化加氢生成四氢糠醇反应及催化性能的影响.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和水中对糠醛常压液相加氢反应,钯-高分子载体(阴离子交换树脂D392,—NH2,D382,—NHCH3)催化剂均可使糠醛的加氢反应转化率达100%,生成四氢糠醇的选择性达98%以上,而用金属钯为催化剂的转化率达70%以上,选择性达97%以上.同时用XPS分析了高分子载体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关系.
    碳载Pt-TiO2复合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刘长鹏, 杨辉, 邢巍, 陆天虹
    2002, 23(7):  1367-1370. 
    摘要 ( )   PDF (10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通过化学还原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组成的Pt-TiO2/C催化剂及其对甲醇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中的Ti和Pt的原子比为1/2时,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在500℃下热处理后,催化剂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种催化剂有望能在DMFC中获得实际使用.
    TiO2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杨祝红, 暴宁钟, 刘畅, 冯新, 谢敬伟, 吉晓燕, 陆小华
    2002, 23(7):  1371-1374. 
    摘要 ( )   PDF (4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2Ti4O9纤维为前驱体经过离子交换合成纤维TiO2.通过甲基橙废水模型体系考察了纤维TiO2的光催化活性,同时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TiO2纤维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TiO2纤维光催化活性与微米级TiO2相当,且控制溶液的pH值可实现TiO2纤维与溶液的快速分离.
    锂在高有序热解石墨(HOPG)电极中的扩散系数
    努丽燕娜, 万传云, 严曼明, 庄继华, 江志裕
    2002, 23(7):  1375-1378.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平板高有序热解石墨(HOPG)电极在1mol/LLiPF6和体积比为1∶1的EC/DMC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石墨的嵌锂反应仅发生在边界面上.随着嵌锂量的增加,表面SEI膜的电阻和嵌入反应的极化电阻减小.用交流阻抗谱和电位阶跃方法测定的锂在高有序热解石墨中的扩散系数一致,并随充电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在电极电位(vs.Li/Li+) 0.2~0.05V区间,扩散系数由10-11cm2/s下降到10-12cm2/s.
    温度及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李莉, 张珈敏, 胡远扬, 冯英, 屈松生
    2002, 23(7):  1379-1382. 
    摘要 ( )   PDF (6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微量热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温度对人卵巢癌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同温度下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加抗肿瘤药物(嘧福绿)的协同作用.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讨了热疗与化疗协同作用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下细胞代谢降低,肿瘤细胞的形态发生一系列恶性变化,且高热可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热疗加化疗的协同作用则能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使细胞的能量代谢更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任旭梅, 顾辉, 陈立泉, 吴锋, 黄学杰
    2002, 23(7):  1383-1385. 
    摘要 ( )   PDF (4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倒相法,以PVDF-HFP(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混合物为基体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基质,制得的多孔PVDF基质薄膜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及机械性能,其拉伸强度为102kg/cm2,吸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1mol/LLiPF6的EC/DEC溶液)的能力达到自身重量的350%以上,吸液后其室温电导率在10-3S/cm以上,用它组装成原理电池以后呈现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快报
    Dip-pen刻蚀技术直接制造蛋白质纳米阵列
    魏莉, 洪霞, 郭薇, 白玉白, 李铁津
    2002, 23(7):  1386-1388. 
    摘要 ( )   PDF (3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m金属富勒烯的高效提取和电化学性质研究
    孙宝云, 李美仙, 顾镇南
    2002, 23(7):  1389-1391.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电极表面植物原生质体的固定化
    张红平, 祁玉兰, 严曼明, 韦毅, 林仲华, 江志裕
    2002, 23(7):  1392-1394. 
    摘要 ( )   PDF (3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硫化态PtMo/γ-Al2O3催化剂活性位的低温CO-FTIR方法表征及噻吩HDS 活性的研究
    齐兴义, 郭林, 李文钊, 辛勤, Michel Lacroix, Michel Vrinat, Francoise Mauge
    2002, 23(7):  1395-1397.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O42-/TiO2-SiO2固体超强酸的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
    苏文悦, 陈亦琳, 付贤智, 魏可镁
    2002, 23(7):  1398-1400.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Hg2Cl2/Al2O3有序阵列体系的制备和表征
    王银海, 牟季美, 蔡维理, 姚连增, 刘艳美
    2002, 23(7):  1401-1403.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环取代基对金属化聚苯胺衍生物膜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
    戴李宗, 许一婷, Jean-Yves GAL, 吴辉煌
    2002, 23(7):  1404-1408.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比较聚2,5-二甲氧基苯胺(PDMAn)、聚邻甲基苯胺(POT )和聚间氯苯胺(PmClAn)膜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沉积在这3种聚合物上的铂微粒的表面形态与晶面取向以及异丙醇在分散Pt微粒的聚苯胺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行为,从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探讨了聚合物电化学性质与环取代基的关系以及不同聚合物基质对Pt沉积机理和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PDMAn膜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最负、POT 次之、PmClAn最正.Pt在PDMAn和POT 膜上的电沉积机理与在PmClAn膜上的不同,聚合物膜上沉积的Pt微粒呈现(200)晶面择优取向,其中POT 膜上择优取向度最大,PDMAn次之,PmClAn最小.异丙醇在金属化聚合物膜电极上的氧化电位取决于聚苯胺的本质,在POT 膜修饰电极上异丙醇的电氧化主要发生在POT 的活性电位区,而在PDMAn与PmClAn膜上的电氧化则主要发生在Pt上的氧化电位区,说明聚合物膜不仅作为Pt微粒的分散介质,而且本身可能产生催化作用.
    共轭/非共轭嵌段聚苯撑乙烯(PPV)类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张明, 唐杰丛, 李国文, 张瑞丰, 沈家骢
    2002, 23(7):  1409-1412. 
    摘要 ( )   PDF (11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活性中间体直接引发共轭/非共轭单体聚合的新方法合成了3种PPV嵌段共聚物;用核磁共振谱和FTIR光谱确定了共聚物的结构.引入非共轭片段PS缩短了PPV共轭链的长度,改善了聚合物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嵌段聚合物可使发射峰蓝移,发光的量子效率明显提高,进而调节了发光颜色.
    单体滴加法微乳液聚合过程中PMMA物理水凝胶形成的研究
    姜琬, 王雷, 李鸣鹤, 汪长春, 府寿宽
    2002, 23(7):  1413-1416. 
    摘要 ( )   PDF (5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70℃下,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单体滴加法,进行微乳液聚合,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乳液可形成几乎透明的物理水凝胶.扫描电镜(SEM)实验表明,这种水凝胶是由大量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彼此连接而成的物理网络形成的.讨论了影响水凝胶形成的因素,提出了水凝胶形成的机理.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膜强度的研究
    刘群, 薛伟明, 于炜婷, 刘袖洞, 严若媛, 李金云, 马小军
    2002, 23(7):  1417-1420. 
    摘要 ( )   PDF (5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乳化/内部凝胶化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重点考察了成膜反应过程中影响微胶囊膜强度的几个主要参数,实验发现,壳聚糖分子量低于100000,成膜反应时间高于15min,壳聚糖溶液pH值在6.0左右时制备的微胶囊膜强度较高.初步探讨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两种高分子发生聚电解质络合反应的机制.
    一种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
    徐建宽, 何炳林
    2002, 23(7):  1421-1424.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在环氧化的交联聚乙烯醇球上固载多乙烯多胺和磺酸基团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环氧化的交联聚乙烯醇球首先与乙二胺或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及四乙烯五胺等多乙烯多胺进行胺化反应,由此获得不同长度悬臂,而后将胺化的环氧化的交联聚乙烯醇球与DMF/ClSO3H反应,从而固载磺酸基团.磺酸基团的固载量随交联度的减小和聚乙烯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初步研究证实,该类吸附剂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较好的选择性.
    磨盘碾磨制备PA6/PP/SBS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敖宁建, 王琪
    2002, 23(7):  1425-1428.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在室温下制备了PA6/PP超细混合粉体,与SBS共混制得PA6/PP/SBS共混物,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用TEM研究了材料在不同加工温度下相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固相力化学粉碎制备的PA6/PP混合微粉,改善了PA6与PP和SBS的相容性,促进了PA6及PP的分散和与SBS的相界面结合.在微粉填充量为4%~8%(质量分数)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大幅度提高,扯断伸长率保持不变.加工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相结构的变化对材料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在PP熔融温度下加工,PP粒子产生粘连形成链状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N-去甲万古霉素的亲和吸附
    赵庆香, 阎虎生, 程晓辉, 何炳林
    2002, 23(7):  1429-1432.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乙醇胺反应,形成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树脂,在酸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形成含有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含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与D-丙氨酸、L-丙氨酸或甘氨酸反应,分别得到含有这3种氨基酸的吸附剂.这3种吸附剂吸附N-去甲万古霉素的结果表明,含D-丙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最大,含甘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次之,而含L-丙氨酸的吸附剂不吸附N-去万古霉素.说明前两种吸附剂对N-去甲万古霉素存在亲和吸附作用.含D-丙氨酸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值为5.8,当吸附液中的盐(NaCl)浓度增加时,吸附量降低.用0.4mol/LNa2CO3/CH3CN(摩尔比7∶3,pH=9.5)作为洗脱剂可完全脱附被吸附的N-去甲万古霉素.
    一步法合成高T_g可溶含偶氮三嗪发色团的新型侧链含氟聚酰亚胺
    潘晓霞, 隋郁, 徐宏杰, 印杰, 刘燕刚, 高剑, 朱子康, 黄德音, 王宗光
    2002, 23(7):  1433-1436.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侧链含偶氮三嗪发色团的新型含氟聚酰亚胺FPI(x),并研究其溶解性能、热性能以及光学性能.该系列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不仅溶于NMP,DMAc,DMF,DMSO等强极性非质子性溶剂,而且还溶于THF和乙二醇单甲醚等低沸点溶剂.FPI(x)系列共聚聚酰亚胺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544~562K之间),且与主链中染料发色团的含量无关.所有聚酰亚胺都表现出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其5%热失重温度(T5)比Tg高出100K以上,基本能满足电场极化对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的要求.另外,FPI(x)系列聚酰亚胺的紫外截止吸收波长小于500nm,即在大于500nm波长范围内基本透明.其面内折光指数nTE随着染料发色团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轻度磺化聚苯乙烯与聚苯乙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表征
    王进, 郑学晶, 刘琛阳, 程兴国, 何嘉松
    2002, 23(7):  1437-1443. 
    摘要 ( )   PDF (9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DSR-200动态应力流变仪研究了磺化度为0.98%(摩尔分数)的轻度磺化聚苯乙烯(SPS)离聚物及其锌盐(ZnSPS)与聚苯乙烯(PS)的共混物(PS/SPS,PS/ZnSPS)的流变性能.由于离聚物中离子聚集的物理交联作用,使其流变性能与PS相比有明显差别.动态频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可采用时温等效处理.另外,在与分子链运动相关的低频区,由于离子聚集的作用使得离聚物的模量远大于PS的模量.离聚物在稳态剪切作用下,由于离子聚集的破坏而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并能用Utracki的屈服应力公式表征其屈服应力和零切粘度.此外,离聚物的屈服现象还与温度相关.由于动态和稳态实验分别测试离子聚集存在和破坏的不同材料状态,因此对离聚物无法应用Cox-Merz规则.动态和稳态实验结果均表明,PS/SPS和PS/ZnSPS的性能与组成的变化规律不同,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离子聚集结构或相互作用.
    研究简报
    酚醛树脂热裂解碳为电极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化学特性
    黄小文, 谢忠巍, 曲晓光, 孙海珠, 瞿伦玉, 谢德民
    2002, 23(7):  1444-1446.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分子动态Monte Carlo模拟的协同运动算法
    秦原, 刘洪来, 胡英
    2002, 23(7):  1447-1449. 
    摘要 ( )   PDF (4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素硫酸盐与壳聚糖自组装有序超薄膜的制备和AFM研究
    李婉, 闫立峰, 林炜, 朱清时
    2002, 23(7):  1450-1452. 
    摘要 ( )   PDF (5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