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源于钛基铅酸电池的再生钛基体作为板栅集电体的研究
刘德波, 吴昱澎, 许珂大, 林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222-.   DOI: 10.7503/cjcu20240222
摘要75)   HTML3)    PDF(pc) (10133KB)(24)    收藏

钛基铅酸电池能够大幅度提高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 并且解决了传统铅酸电池正极板易腐蚀和软化的问题, 商业化潜力巨大. 然而, 相比于传统铅酸电池成熟的回收工艺和再生铅的利用, 钛基铅酸电池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材料的应用途径是未来钛基铅酸电池应用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制备了源于钛基铅酸电池的再生钛基的正负极板栅, 将正极板栅组成为再生钛基体/锡锑中间层/铅, 将负极板栅组成为再生钛基体/铜/铅. 通过研究源于钛基铅酸电池的再生钛基体用于板栅集电体的电化学性能, 讨论了循环应用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基于再生钛基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为72.4 mA·h/g, 相应电池在0.5C100%DoD(放电深度)下的循环寿命为180次; 基于再生钛基负极板的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为98 mA·h/g, 相应电池在0.5C100%DoD下的循环寿命达到332次, 用再生钛基体制备的板栅及电池的性能与纯钛基体相同.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聚醚醚酮纤维负载氧化铋的压电效应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刺激作用
梁露娴, 宋安琪, 周扬, 孙平, 王德强, 魏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69-.   DOI: 10.7503/cjcu20240169
摘要38)   HTML1)    PDF(pc) (13007KB)(29)    收藏

采用超声剥离法制备压电性能优良的氧空位氧化铋(BiO2‒x ), 利用绿原酸将BiO2‒x 负载在聚醚醚酮(PEEK)纤维表面, 制备了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肩袖补片材料, 研究了该材料对巨噬细胞极化和成骨细胞分化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负载BiO2‒x 后, PEEK纤维不仅表面性能(粗糙度、 亲水性和表面能等)明显改善, 而且压电性能也显著提高(压电系数为3.8 pC/N, 开路电压为0.97 V, 短路电流为575.6 μA). 该材料不仅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型M2极化, 而且促进成骨细胞黏附、 增殖和成骨分化, 在修复肩袖撕裂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有机磷腈盐/三乙基硼二元催化体系协同催化环氧化物与二氢香豆素的开环交替共聚
姜春环, 王俊麒, 刘晓雨, 杨烨, 任传利, 李志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59-.   DOI: 10.7503/cjcu20240159
摘要44)   HTML3)    PDF(pc) (1023KB)(17)    收藏

通过使用有机磷腈盐催化剂三[三(二甲氨基)亚氨基]氯化磷(P4+Cl)与三乙基硼(TEB)组成的二元协同催化体系, 实现了3,4-二氢香豆素(DHC)与多种环氧化物的开环交替共聚. 系统考察了聚合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优化聚合反应条件, P4+Cl/TEB催化体系对多种环氧化物与DHC的开环交替共聚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避免了分子内酯交换等副反应. 研究了反应动力学,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体积排阻色谱(SEC)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为端基明确、 分子量可控的高度交替结构的醚酯共聚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单层GeTe在锂/钠/钾离子电池中潜在应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陈俊杰, 张瑞丹, 陈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48-.   DOI: 10.7503/cjcu20240148
摘要70)   HTML2)    PDF(pc) (5411KB)(35)    收藏

开发具有快速充放电速率和有利于金属离子存储的负极材料对可充电金属离子电池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 探讨了具有独特锯齿状皱褶层结构的单层碲化锗(GeTe)作为锂/钠/钾离子(Li+/Na+/K+)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 计算结果表明, 单层GeTe有利于Li+/Na+/K+的稳定 吸附(-0.636, -0.794和-1.260 eV), 并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及分波态密度图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Li+/Na+/K+ 在单层GeTe上的低扩散势垒(1.103, 0.344和0.483 eV)以及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出的扩散系数(3.65×10-12, 2.385×10-10和9.43×10-12 cm2/s)表明, 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优异的扩散能力和快速的充放电速率. 合理的开路电压(0.39, 0.64和0.25 V)和高于商业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535.4, 669.2和1070.72 mA·h/g)预示单层GeTe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锂/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同时可为其它类似皱褶层六方结构在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中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肖航, 王小燕, 邓兆佳, 廖文静, 谢文菁, 彭汉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39-.   DOI: 10.7503/cjcu20240139
摘要56)   HTML5)    PDF(pc) (11274KB)(38)    收藏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 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 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 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其无需热循环, 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实现核酸扩增, 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文综合评述了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 从病毒样本采集、 核酸提取、 等温扩增检测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探讨了酶辅助等温扩增技术、 无酶等温扩增技术以及与多体系串联的级联扩增技术的原理、 关键参数及其病毒检测应用, 并对比了市场上相关试剂盒的特点. 此外, 讨论了当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难题, 如提取效率、 稳定性和成本等, 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改善现场诊断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含硫多孔芳香框架材料的制备及超灵敏检测同步去除汞的双重性能
刘星雨, 张晓晶, 向婷婷, 陈士欣, 马硕, 邵慧敏, 崔博, 夏春龙, 李岩, 布乃顺, 李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38-.   DOI: 10.7503/cjcu20240138
摘要60)   HTML1)    PDF(pc) (4926KB)(42)    收藏

Hg/Hg(II)被认为是对人体毒性较大的重金属, 制备能超灵敏检测同步高效去除有毒Hg2+的新材料对治理汞污染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硫多孔芳香框架材料(LNU-19), 共轭结构和灵活的噻吩连接片段显著增强了其发光能力,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 比表面积及高亲和力螯合位点(噻吩基团), 可实现对Hg2+的双重功能应用. LNU-19具有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可视性好及实时响应等优良的传感性能, 同时对Hg2+的吸附容量为121.3 mg/g. 通过引入噻吩位点和调控骨架结构, 为优化提升多孔芳香框架制备策略提供了新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含(杂)芳磺酰基哌嗪的蛇床子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杨家强, 吴学姣, 卢子聪, 陈阳密, 佘慧娴, 刘讴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24-.   DOI: 10.7503/cjcu20240124
摘要45)   HTML2)    PDF(pc) (1505KB)(28)    收藏

设计合成了25个含(杂)芳磺酰基哌嗪的蛇床子素衍生物, 经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 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4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大肠杆菌(E. coli)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氟喹诺酮大肠杆菌(FRE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 1, 2和 2 μg/mL, 化合物4s对S. aureus, E. coli, MRSA和FREC的MIC分别为0.25, 0.5, 1和2 μg/mL, 化合物4u对 S. aureus, E. coli, MRSA和FREC的MIC分别为0.5, 2, 1和4 μg/mL, 3个化合物的抗S. aureu活性与对照药苯唑西林相似, 且优于诺氟沙星; 抗E. coli, MRSA和FREC活性优于对照药苯唑西林和诺氟沙星. 研究结果表明, (杂)芳磺酰基哌嗪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抗菌活性, 扩大抗菌谱.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四聚型季铵类多金属氧酸盐相转移催化甲苯氧化合成苯甲醛
钱澍, 于凤丽, 顾雪, 袁冰, 解从霞, 于世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20-.   DOI: 10.7503/cjcu20240120
摘要43)   HTML1)    PDF(pc) (3243KB)(14)    收藏

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在工业应用中通常涉及有毒试剂或产生多种难以分离的副产物. 本文采用乙二胺、 环氧氯丙烷和N,N-二甲基丁基叔胺等作为初始原料, 合成了四聚型季铵盐氯化物, 然后与Keggin型钨钒磷杂多酸发生阴离子交换反应, 制备了一系列四聚型季胺类多金属氧酸盐; 并通过在乙腈中使用H2O2(质量分数30%)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 评价了这些新型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催化性能. 四核阳离子的引入不仅可以调节杂多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 还可以使催化剂具有密集的协同催化活性位点. 另外, 优选出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两亲性相转移催化能力, 不仅显著提高了反应速率, 而且实现了催化剂的简便回收和重复使用. 在经过7次重复使用后, 催化剂的性能几乎没有下降, 并且实现了可接受的甲苯转化率(40%)和苯甲醛选择性(75%). 本研究开发了一条与工业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催化氧化的环境友好型工艺, 为实际工业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碳纳米聚合物用于多种生物小分子的同时电化学检测
韦朝鲜, 李南盛, 庞元昊, 张云, 金文英, 袁亚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03-.   DOI: 10.7503/cjcu20240103
摘要59)   HTML2)    PDF(pc) (3687KB)(41)    收藏

将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的导电聚合材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与金纳米颗粒(Au NPs)结合,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平台, 用于生物小分子抗坏血酸(AA)、 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同时测定. 对PEDOT和Au NPs复合修饰的玻碳电极(PEDOT-Au/GCE)进行了形貌、 性能和有效面积表征. 结果表明, 该电极可实现对AA, DA和UA高灵敏、 高稳定性的同时检测, 证明PEDOT-Au NPs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 混合溶液中AA, DA和UA的浓度分别在100~1000, 50~500和22.5~225 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21, 0.38和0.016 μmol/L. 在血清中存在其它活性小分子时, 该电化学传感平台对AA, DA和U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且对血清样本中AA, DA和UA的加标回收测定具有较好的回收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银盐低共熔萃取剂的制备及在长链烯烃/烷烃分离中的应用
狄亚明, 刘世卿, 周海强, 余韦鹏, 米普科, 牟玉强, 王力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100-.   DOI: 10.7503/cjcu20240100
摘要118)   HTML8)    PDF(pc) (3350KB)(53)    收藏

低共熔溶剂(DES)具有制备简单、 价格低廉和毒性低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共沸物的分离, 但在分离长链α-烯烃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 利用银离子与烯烃双键的络合作用可实现烯烃/烷烃的有效分离. 本文以3种常见银盐为氢键受体(HBA), 3种酰胺有机物和丙三醇为氢键供体(HBD), 合成了6种银盐低共熔溶剂 (Ag-DES), 并应用于长链α-烯烃(C8和C10)的分离, 研究了萃取温度和银离子浓度对α-烯烃分离效果的影响.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 量子化学几何构型优化及静电势分析对Ag-DES进行了表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试结果表明, 大部分DES可有效分离烯烃, 对1-辛烯的选择性为5.86~31.40, 对1-癸烯的选择性为4.78~15.81. 实验结果表明, 银盐的晶格能越低且Ag-DES中银离子与羰基络合程度越弱, 越有利于银离子络合烯烃, Ag-DES分离烯烃的效果越好. 同时, 烯烃链越长, 其双键性越弱, 分离效果越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三维氮掺杂分级多孔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储锌性能
何军, 朱傲阳, 魏雨晨, 朱怡全, 蒋莉, 何孝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099-.   DOI: 10.7503/cjcu20240099
摘要54)   HTML5)    PDF(pc) (10429KB)(32)    收藏

以MgO@ZIF-8为双模板和辅助碳源, KHCO3为活化剂, 煤沥青(CTP)为碳源, 制备了三维氮掺杂分级多孔碳纳米片(N-CNs), 探究了KHCO3与CTP的质量比对N-CNs的结构、 化学组成和锌离子储存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KHCO3与CTP的质量比为3∶1时, 制备的样品(N-CN3)具有三维互连的碳纳米片结构、 高比表面积(2360 m2/g)和吡咯氮含量. 将N-CN3作为锌离子混合电容器(ZHCs)正极时, 其在2 mol/L ZnSO4电解液中展现了出色的比容量(当电流密度为0.2 A/g时, 比容量为157.6 mA·h/g)、 高的能量密度(在176.1 W/kg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为126.5 W·h/kg)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当电流密度为5 A/g时, 经过20000次循环后容量仅衰减6.4%, 库仑效率为99.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证实, 吡咯氮掺杂增加了电极材料对锌离子的吸附能, 提高了N-CNs对锌离子的吸附容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黄铁矿-Fe(Ⅲ)表面Lewis酸位点增强微囊藻毒素催化水解的机制
兰星, 贺玉婷, 张清, 方艳芬, 邓安平, 赵海霞, 张兆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086-.   DOI: 10.7503/cjcu20240086
摘要64)   HTML3)    PDF(pc) (4299KB)(17)    收藏

天然黄铁矿(Pyrite)在高温(60 ℃)下能有效降解(k=0.072 min‒1)水中微囊藻毒素(MCs), 但突破高温瓶颈、 实现常温条件[(25±5) ℃]下MCs的高效降解仍是目前水处理技术的难点. 本文发现外加铁离子(Fe3+, FeCl3)能加速Pyrite常温体系对微囊藻毒素-RR(MC-RR)的水解效率(水解贡献率77.94%), 其降解速率常数(0.36 h‒1)是单独Pyrite体系(0.12 h‒1)的3倍.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循环伏安法(CV)、 原位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ATR-FTIR)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等研究发现, 外加Fe3+通过形成Fe(Ⅲ)—O键增加了Pyrite表面 Lewis酸铁位点数, 再通过其与C=O配位实现了对MC-RR酰胺键的水解. 此外, 外加的Fe3+还能将Pyrite表 面多价态硫物种(S n2-, S22-)氧化为单质硫(S0), 通过形成氢键—NH…S进一步促进MC-RR的水解. 本研究不仅为蓝藻水华治理提供了一种常温矿物处理技术, 还为自然水体中酰胺类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缺陷CuAg催化剂的构筑及电催化CO2还原制备C2+ 产物
井慧芳, 刘毅, 房强, 郎学磊, 郝根彦, 钟达忠, 李晋平, 赵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082-.   DOI: 10.7503/cjcu20240082
摘要48)   HTML2)    PDF(pc) (5613KB)(21)    收藏

通过电化学还原Ag/Cu(OH)2构筑得到了富含缺陷位点的Ag/Cu-OH催化剂, 与Ag/CuO前驱体电化学还原获得的Ag/Cu-O相比, 其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制备C2+产物的选择性. 在H型电解槽(H-cell)中评估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Ag2%/Cu-OH表现出比Ag2%/Cu-O高1.5倍的乙烯(C2H4)法拉第效率(FE)和高1.3倍的C2+法拉第效率. 在接近实际应用的膜电极组件(MEA)中, Ag2%/Cu-OH在高达37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 表现出高达56.2%的C2H4法拉第效率. Ag2%/Cu-OH性能的提高不仅归因于Cu和Ag之间的协同作用, 还归因于具有更多的低配位Cu缺陷位点, 低配位Cu有利于*CO的吸附, 进一步促进了*CO二聚为C2+产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N,N,N-三齿席夫碱铜(II)配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及儿茶酚酶活性
白一泽, 刘睿端, 鲁秋然, 赵海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063-.   DOI: 10.7503/cjcu20240063
摘要64)   HTML3)    PDF(pc) (4916KB)(54)    收藏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 与过渡金属Cu(II)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 [Cu(L1)Cl2] (1), [Cu(L1)(SCN)2] (2), [Cu(L1)bpy](ClO4)2·CH3OH (3)和[Cu(L2)bpy](ClO4)2 (4) (bpy=2,2′-联吡啶).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粉末X射线衍射、 单晶X射线衍射、 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固体状态下, 配合物1~4均为单核Cu(II)配合物, 中心Cu(II)均为畸变四方锥构型, 结构参数τ=0.088~0.340. 以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为底物, 研究了配合物1~4模拟儿茶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 采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和Lineweaver-Burk图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配合物均具有儿茶酚氧化酶活性, 催化活性顺序为2>3≈4>1, 氧化速率取决于Cu(II)配位环境的畸变程度、 离去基团与中心Cu(II)的键长和配合物的空间位阻.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桥联氟代四苯基乙烯化合物的合成、发光和刺激响应性质
董一然, 李凤姣, 苗金玲, 聂永, 李天瑞, 许春月, 刘威, 刘广宁, 蒋绪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051-.   DOI: 10.7503/cjcu20240051
摘要42)   HTML1)    PDF(pc) (14040KB)(54)    收藏

通过四苯基乙烯甲醛与乙二胺的缩合反应及进一步还原和酸化, 合成了桥联氟代双四苯基乙烯化合物, 桥联基团分别为亚胺(化合物1和2)、 相应的胺(化合物3和4)和季铵盐(化合物5和6)基团. 氟代及不同的桥联基团和取代位置对产物的发光性质具有调控作用. 亚胺桥联产物(化合物1和2)固体的发光波长与四苯基乙烯(TPE)母体基本相同, 化合物2的发光量子产率(38%)比TPE(23%)高, 表明桥联结合氟代策略可以精确保持TPE的发光波长并提高发光强度. 研究了化合物1, 2, 5和6的力致发光变色性质以及化合物3和4的酸致发光变色性质. 使用化合物3制作的试纸可以便捷地利用发光颜色区分盐酸、 乙酸和三氟乙酸. 本文结果表明, 氟代-桥联策略可以通过参与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来调节TPE分子堆积和苯环的旋转, 协同精确调控此类化合物的发光和刺激响应性质.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石墨烯负载单原子Mo上合成气催化转化机理: 碳组分和Mo-C作用的影响
孔雪, 张海平, 夏文生, 张庆红, 万惠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038-.   DOI: 10.7503/cjcu20240038
摘要69)   HTML1)    PDF(pc) (2800KB)(26)    收藏

金属在合成气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与其在反应中的碳化密切相关, 然而所形成的金属碳化物的 组成和结构十分复杂, 使得催化剂活性相的鉴定变得极为困难, 因而催化剂中碳组分的作用具有研究意义.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单原子Mo负载在无缺陷石墨烯(Mo/pri-graphene)和单碳空位石墨烯(Mo/sv-graphene)上合成气转化制醇的反应机理, 以探究碳组分对钼基催化剂上C—O活化的调控作用. 结果 表明, 具有较弱Mo-C作用的Mo/pri-graphene和具有较强Mo-C作用的Mo/sv-graphene上的合成气转化机理存在明显差别. Mo/pri-graphene上最优途径为CO→HCO→CH2O→CH3O→CH3/CH4, 物种CH3O因转化为CH3/CH4的活化自由能垒偏高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Mo/sv-graphene上最优途径则为CO→HCO→CH2O→CH2OH→ CH3OH/CH3(CH4), 共存的产物CH3OH和CH3(CH4)为后续的碳链增长提供了可能. Mo/sv-graphene上CO加氢 反应的各基元步骤的活化自由能垒总体低于Mo/pri-graphene, 其原因是Mo/sv-graphene与反应底物分子间 的作用强度低于Mo/pri-graphene与底物分子的作用, Mo/sv-graphene中碳组分可以参与底物分子的活化 与转化. 因此, 催化剂中的碳组分可以调控(和/或参与)底物分子与催化剂间的作用, 继而改变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利用脂溶性硅基载体连续流动液相合成维洛斯肽
刘豪, 刘冬梅, 孙浩田, 夏超, 苏贤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20240024-.   DOI: 10.7503/cjcu20240024
摘要84)   HTML1)    PDF(pc) (1511KB)(40)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型脂溶性硅基载体4,4-二(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二苯甲胺(BPPM), 可在微反应器中连续流动条件下快速液相合成多肽. 所设计的连续流动装置由偶联单元(微通道反应器)、 脱保护单元(填充床反应器)和水洗单元(微通道混合器)组成. 该过程中使用绿色溶剂(以乙酸乙酯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和Cbz保护氨基酸(清洁的脱保护代替哌啶脱Fmoc保护), 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合成了高纯度(粗品>95%)的维洛斯肽, 合成效率高(每偶联一个氨基酸<5 min). 该研究成果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 为大规模绿色高效合成多肽提供了新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24年第45卷第7期封面和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7): 1-6.  
摘要33)      PDF(pc) (15847KB)(2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三维多孔铜及表面修饰铋协同构筑无枝晶锂金属电极
王帅, 孙雨涵, 高欣, 宋瑞, 赵铭钦, 卢垚, 鲍晓冰, 罗巧梅, 苟蕾, 樊小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122-.   DOI: 10.7503/cjcu20240122
摘要100)   HTML12)    PDF(pc) (8406KB)(75)    收藏

以化学镀制备的具有微米级三维(3D)多孔结构的3D多孔铜为基底, 在其表面电沉积铋修饰层, 构建了 3D Cu@Bi; 将其作为锂金属电极集流体. 孔径约5 μm的3D多孔结构具有高表面积, 有利于降低局部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 其大容纳空间可缓解体积变化和释放应力, 抑制锂枝晶生长. Bi的亲锂性促进了界面动力学, 降低了形核过电位, 增强了锂沉积/剥离的可逆性. 在3D多孔结构和铋修饰层的协同作用下, 锂金属沉积容量>4 mA·h/cm2时, 电极表面仍保持平整、 光滑; 由其组装的半电池经过200次循环后, 库仑效率(CE)可保持在98.5%以上; 由其组装的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0.5 mA/cm2, 面容量为1 mA·h/cm2时, 可稳定循环1500 h以上, 循环100次后电极表面仍光滑、 无枝晶;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组装的LFP||3D Cu@Bi@Li全电池在1.0C倍率下经过200次循环后, 显示出132 mA·h/g的高容量和约87.2%的容量保持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bcc结构下二元合金Fe-X(X=Cr, Co, Mo, W)低温低浓度下固溶软化行为的机制
王娜, 李翔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119-.   DOI: 10.7503/cjcu20240119
摘要122)   HTML20)    PDF(pc) (1732KB)(77)    收藏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体心立方(bcc)Fe的4种二元合金Fe-X(X=Cr, Co, Mo, W)低温低浓度下固溶软化行为的机制, 发现低温低浓度下的固溶软化行为由双扭结形核控制, 由溶质原子直接引起双扭结形核势垒降低为固溶软化的本征机制, 而由溶质原子对间隙原子清除减少双扭结形核为固溶软化的外部机制. 分别计算了bcc Fe的4种二元合金Fe-X(X=Cr, Co, Mo, W)中反映双扭结形核势垒的原子行位移(ARD)能和堆垛层错(GSF)能. 计算结果表明, 仅Cr可微弱降低ARD和GSF能, 而Co, Mo, W均引起ARD和GSF能升高, 因此, 依据固溶软化的本征机制, 仅Cr引起固溶软化, 而Co, Mo, W均引起固溶强化. Cr, Mo, W与周围Fe原子均为反铁磁相互作用, Co与Fe为铁磁相互作用. 尽管铁磁/反铁磁相互作用与价电子数(电子构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双扭结形核势垒并不与价电子数(电子构型)明显相关. 进一步的计算表明, 双扭结形核势垒与其结合能呈现正相关关系, Cr与Fe结合能减弱, 因此双扭结形核势垒降低, 而Co, Mo, W与Fe结合能增强, 因此双扭结形核势垒升高. 而结合能并未表现出与原子半径、 电子数(电子构型)的明显相关性, 因此, 双扭结形核势垒并不与原子半径、 电子数(电子构型)明显相关. 依据本征机制, Co, Mo, W与Fe的结合能增强引起双扭结形核势垒升高, 因此为固溶强化, 其二元合金低温低浓度下的固溶软化行为无法用本征机制解释, 需要考虑外部机制(如间隙C原子的作用), 而Cr二元合金的固溶软化行为可能为本征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Rhodol衍生物的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
王彤彤, 王铁峰, 许斐, 于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118-.   DOI: 10.7503/cjcu20240118
摘要66)   HTML9)    PDF(pc) (2227KB)(52)    收藏

通过在兼具酸碱响应变色的3′-氨基-6′-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氧杂蒽}-3-酮(Rhodol)衍生物主体上引入手性苯胺结构, 制备了兼具酸碱响应特性的手性光学开关. 然后, 基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 将其与电致酸/碱分子结合,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 在合适的电压控制下, 该体系的圆二色光谱可在3种状态之间发生可逆切换: 初始可见光波段无圆二色光谱信号, 较大正电压下产生正圆二色光谱信号, 较大负电压下产生负圆二色光谱信号, 较小反向电压可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文开拓了一种构建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的新路径, 为多重手性光学开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双极电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检测水环境中全氟辛烷磺酸
黄声秀, 刘利阳, 杨伟强, 汪庆祥, 倪建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106-.   DOI: 10.7503/cjcu20240106
摘要102)   HTML13)    PDF(pc) (3610KB)(67)    收藏

结合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及双极电化学发光传感(BPECL)的高灵敏、 抗干扰特点, 构建了一种MIP/BPECL传感器, 用于水样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检测. 以PFOS为模板分子, 邻苯二胺 (o-PD)为功能单体, 在双极电极的阴极端电聚合分子印迹聚合物以特异性识别PFOS,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进行了表征; 在双极电极的阳极端以钌联吡啶/三正丙胺[Ru(bpy)32+/TPrA]为输出信号, 构筑了传感与信号分离的MIP/BPECL传感体系. 在最优条件下, 该传感器对PFOS浓度在1~1000 n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43 nmol/L(S/N=3). 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的加标回收检测, 结果良好, 表明所构建的MIP/BPECL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 特异性好及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通过改变分子印迹的模板分子, 有望实现该传感器在其它环境污染物检测上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蛋白质精准修饰客体分子的方法
戴震, 刘育, 刘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90-.   DOI: 10.7503/cjcu20240090
摘要95)   HTML7)    PDF(pc) (1618KB)(59)    收藏

客体分子在蛋白质上的精准修饰为超分子调控蛋白质活性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 尤其是带正电荷的芳香官能团客体, 可以与葫芦脲高效地结合. 然而, 该类分子很难通过非天然氨基酸定点修饰技术精准修饰到蛋白质上, 而生物正交反应的连接子通常又较大从而影响主客体分子识别. 为此, 本文通过非天然氨基酸定点修饰技术先将带碘或炔烃官能团的非天然氨基酸定点修饰到目的蛋白质上, 再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和 Sonogashira偶联反应进一步修饰上带有正电荷的吡啶分子, 以期与葫芦脲分子高效识别结合, 通过对反应条件的筛选插入了带有炔烃官能团的非天然氨基酸, 并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在蛋白质表面定点偶联带正电荷的吡啶分子, 为主客体化学调控蛋白质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SBA-15分子筛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过氧化二异丙苯的性能和反应过程模拟
张小龙, 张毅城, 李庆朝, 查飞, 常玥, 唐小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67-.   DOI: 10.7503/cjcu20240067
摘要78)   HTML4)    PDF(pc) (2786KB)(39)    收藏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BA-15分子筛负载对甲苯磺酸(TsOH)催化剂TsOH/SBA-15, 探究了其催化α-甲基苯乙烯(α-MS)和异丙苯过氧化氢(CHP)反应制备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活性, 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 当进料比n(α-甲基苯乙烯)/n(异丙苯过氧化氢)=2.0, TsOH/SBA-15用量为CHP质量的0.15%, 于44 ℃反应2.5 h, DCP的产率为62.1%.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反应过程有异步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两种机理, 在异步协同反应中α-MS, CHP和TsOH只需要经过一个过渡态即可完成, 而分步反应中反应物需要经过两个过渡态以及一个中间体才能完成, 两种路径均涉及2次H+的转移. 在44 ℃下, 异步协同反应的反应能垒(ΔG)为121.8 kJ/mol, 分步反应中两个过渡态对应的反应能垒分别为74.1和78.3 kJ/mol.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无定形硫属单质分子结构的研究进展
时五一, 鲍雨, 崔树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54-.   DOI: 10.7503/cjcu20240054
摘要177)   HTML28)    PDF(pc) (6540KB)(131)    收藏

硫属单质(硫、 硒、 碲)是自然界中一类十分重要的物质, 在光电材料、 电池及半导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硫属单质均具有晶态和无定形态两种结构形态, 其中晶态硫属单质的分子结构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但无定形硫属单质的分子结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为了更好地发掘无定形硫属单质的应用潜力, 对其结构与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概述了无定形硫属单质分子结构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这些工作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无定形硫属单质的性质, 并推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加工工艺对聚异戊二烯类橡胶炭黑分散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冯雪阳, 王玉阁, 贺天成, 王珂, 潘立佳, 陈思源, 尹园, 孙洪国, 郑雅芳, 卫来,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45-.   DOI: 10.7503/cjcu20240045
摘要101)   HTML7)    PDF(pc) (1780KB)(47)    收藏

天然橡胶、 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的主要成分均为顺-1,4-聚异戊二烯, 但在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橡胶对混炼工艺的响应不同, 使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产生差异, 进而影响硫化胶的动静态性能. 为了探究聚异戊二烯类橡胶在不同混炼工艺下的填料分散性和胶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本文以N220炭黑为填料, 研究了天然橡胶、 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这3种聚异戊二烯类橡胶在4种加工工艺下的炭黑分散性和动静态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填料分散性和力学性能对炭黑混入时间的响应程度更强, 而仿生橡胶响应较弱. 随着炭黑混入时间的延长, 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平均聚集体粒径分别从约22和19 μm下降到约9 μm, 下降程度较明显, 动静态性能得到提升; 而相同工艺条件下仿生橡胶的平均聚集体粒径从约20 μm下降到约16 μm, 且炭黑分散状态较差. 另一方面, 仿生橡胶对塑炼时间响应更加敏感, 延长塑炼时间能够显著降低炭黑的平均聚集体粒径并提升橡胶的伸张疲劳性能. 为此, 本文设计了较长时间(6 min)塑炼结合混炼的工艺, 进一步提升了仿生橡胶的伸张疲劳性能. 为了明晰仿生橡胶对混炼和塑炼工艺响应性产生差异的原因, 探究了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仿生橡胶门尼黏度和分子量的变化规律, 发现适中的分子量以及较窄的分子量分布有利于提升胶料的伸张疲劳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二维半导体R57-BN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理论研究
王文春, 马天赐, 刘春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43-.   DOI: 10.7503/cjcu20240043
摘要100)   HTML17)    PDF(pc) (4448KB)(53)    收藏

预测了一种由硼氮元素组成的五边形、 七边形二维半导体结构——R57-BN, 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R57-BN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R57-BN具有良好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 其用作钠离子电池阳极时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662.40 mA·h/g). 钠在R57-BN表面的扩散势垒低至0.55 eV, 保证了R57-BN的快速充放电性能. 此外, 吸附钠原子后, R57-BN表现出由半导体向金属性质的转变, 保证了其良好的导电性. 同时, R57-BN具有较低的平均开路电压(0.50 V), 符合阳极材料的合理电压范围(0.1~1.0 V). 该研究表明, 单层R57-BN具有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潜力, 为开发储钠阳极材料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多孔碳纳米纤维负载铜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氢性能
陈鑫, 刘婧媛, 于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42-.   DOI: 10.7503/cjcu20240042
摘要103)   HTML3)    PDF(pc) (11669KB)(51)    收藏

通过静电纺丝和分阶段热处理方法, 在多孔碳纳米纤维(PCNFs)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合金比例的PtCu纳米合金催化剂, 研究了合金颗粒表面形貌和Cu-Pt-Cu结构对析氢反应(HER)的影响. 结果表明, PtCu添加摩尔比为1∶2时可获得最佳析氢性能, 在酸性条件下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 过电位为37 mV, 拥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研究结果为PCNFs负载过渡金属与Pt的二元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功能化MIL-101(Cr)修饰QCM气相传感器的组装与甲酸识别
陈雅婷, 王鹏, 郭宝盈, 付思芸, 刘琬宁, 陈舒仪, 施羽, 蔡松亮, 郑盛润, 范军, 章伟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31-.   DOI: 10.7503/cjcu20240031
摘要139)   HTML11)    PDF(pc) (5866KB)(73)    收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均可造成危害, 因此发展可快速、 灵敏检测VOCs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以乙二胺(ED)和乙醇胺(EA)修饰MIL-101(Cr), 制得了MIL-101(Cr)-ED和MIL-101(Cr)-EA,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3种负载MIL-101(Cr)材料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气相传感器, 研究了其对甲醇、 乙醇、 异丙醇、 丙酮、 环己烷、 二乙胺、 甲酸、 甲醛、 氨气和乙酸的传感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与负载MIL-101(Cr)的传感器相比, 负载MIL-101(Cr)-ED和MIL-101(Cr)-EA的QCM传感器对甲酸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 在甲酸浓度为350 mg/L时, 传感器的振荡频率分别下降至-375.6和-232.1 Hz. 在甲酸浓度为 5~350 mg/L时, 负载MIL-101(Cr)-ED的QCM传感器对甲酸响应的灵敏度为0.95 Hz·L·mg-1, 检测限为0.95 mg/L, 表现出线性良好、 灵敏度高、 检测限低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这表明此类QCM气相传感器在VOCs实时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Au纳米粒子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热点”的尺寸效应
曾自强, 张晨杰, 徐敏敏,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6): 20240022-.   DOI: 10.7503/cjcu20240022
摘要81)   HTML8)    PDF(pc) (4093KB)(39)    收藏

表面增强光谱“热点”效应一直是相关领域广受关注的主题, 其中与尺寸和激发波长相关的动态“热点”转移效应的可控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利用有限元法(FEM)对Au纳米粒子球二聚体-Au片耦合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 研究了激发波长和纳米粒子尺寸对体系不同间隙处电磁场增强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体系所拥有的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分离和位置与纳米尺寸密切相关, 并且影响该耦合体系的“热点”分布. 当纳米粒子尺寸为30 nm, 激发波长范围为450~535 nm和670~950 nm时, 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以协同效应为主, “热点”主要存在于粒子与粒子间隙; 随着纳米粒子球尺寸增加至85~105 nm, 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670~695 nm和725~755 nm时, 两种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之间开始出现竞争效应, 发现“热点”由粒子与粒子间隙处转移至粒子与金片间隙处. 该研究结果为“热点”转移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