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斯阳, 敬稳, 常江伟, 卢思宇. 碳点的制备及电化学能源应用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 44(5): 20220733. |
[2] |
符芳媚, 徐梦如, 梁梓珊, 黄斯锐, 李晖, 张浩然, 李唯, 郑明涛, 雷炳富. 共轭尺寸和表面氧化协同触发的红色荧光碳点用于有机溶剂中痕量水的检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 44(2): 20220464. |
[3] |
陶淞源, 夏春雷, 杨柏. 碳点的结构与发光起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 44(10): 20230241. |
[4] |
李威, 罗飘, 黄廉湛, 崔志明. 基于聚苯乙烯磺酸的锂金属负极界面保护层的设计[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8): 20220166. |
[5] |
李伟辉, 李浩博, 曾诚, 梁昊樾, 陈佳俊, 李俊勇, 李会巧. 热压法构筑锂负极聚偏氟乙烯基双功能保护层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2): 20210629. |
[6] |
袁春玲, 姚晓条, 徐远金, 覃秀, 石睿, 成诗琦, 王益林. 双功能碳点用于葡萄糖的比色/比率荧光测定[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428. |
[7] |
丁辉, 周旋旋, 张子慧, 夏坤林, 赵云鹏. 无溶剂法大量制备高效红光碳点及其在白光器件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6): 2080. |
[8] |
詹迎新, 石鹏, 张学强, 魏俊宇, 张乾魁, 黄佳琦. 锂金属负极亲锂骨架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569. |
[9] |
李曈, 谷思辰, 林乔伟, 韩俊伟, 周光敏, 李宝华, 康飞宇, 吕伟. 基于三维集流体的无枝晶锂金属负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480. |
[10] |
孙海珠, 杨国夺, 杨柏. 碳点的设计合成、 结构调控及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2): 349. |
[11] |
王乙舒, 李雪, 闫丽, 徐红赟, 祝玉鑫, 宋艳华, 崔言娟. 二维Z型BCN/Sn3O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还原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2): 3722. |
[12] |
颜范勇, 孙中慧, 庞纪平, 江英霞, 陈圆. 苯并噻嗪衍生物功能化的碳点用于检测银杏叶茶中的槲皮素[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8): 1768. |
[13] |
黄贺, 李春光, 施展, 冯守华. 酪氨酸微波水热法制备碳点及其在Fe3+检测和荧光标记方面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8): 1579. |
[14] |
周思慧, 李琼, 张婷, 庞代文, 唐宏武. 基于碳点的荧光纳米开关灵敏检测Cu(Ⅱ)离子和焦磷酸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8): 1593. |
[15] |
董向阳, 牛晓青, 魏济时, 熊焕明. 一步水热法制备铜掺杂纳米碳点及其在白光器件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6): 1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