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第31卷第12期封面和目次
    2010, 31(12):  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第31卷第12期封面和目次
    2010, 31(12):  0. 
    摘要 ( )   PDF (58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第31卷(1~12期)学科分类目次
    2010, 31(12):  1. 
    摘要 ( )   PDF (14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快报
    聚天冬氨酸修饰对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稳定性及脑MRI造影效果的影响
    孙琳 刘桂锋 庄家骐 张惠茅 杨文胜
    2010, 31(12):  2313-2315. 
    摘要 ( )   PDF (74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天冬氨酸(PASP)作为表面修饰剂,发现通过改变PASP的修饰量可以有效调节SPIO的胶体稳定性从而使其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兔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实验结果表明PASP修饰的SPIO可以有效地在兔脑组织中分散,从而提高MRI成像的对比度。

    CdS/ZnO异质结构材料的光生电荷性质
    王凌凌 杨文胜 王德军 谢腾峰
    2010, 31(12):  2316-2318. 
    摘要 ( )   PDF (10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制备了CdS/ZnO异质结构材料, 并以此为模型体系, 利用表面光伏技术研究了其光电性质, 结果表明, 利用表面光伏相位谱和瞬态光伏技术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异质界面的光生电荷行为.
    银纳米树的选择性沉积及其催化性质
    王皓南 齐殿鹏 赵晓杰 马任平 于景生 吕男
    2010, 31(12):  2319-2321. 
    摘要 ( )   PDF (31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KOH各向异性刻蚀在硅片表面制备硅锥结构,以无电沉积的方式在硅锥表面选择性沉积了银纳米树,扫描电镜(SEM)照片清楚的显示出所制备银纳米树的根、茎、叶。用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的银纳米树进行分析,其峰的位置与JCPDS 卡上数据一致(JCPDS No. 420783)。以自组装局部原电池模型和扩散限制机制为基础,阐明了银纳米树的形成机理;并说明了尖端效应是实现银纳米树的选择性沉积的根本原因。所制备的银纳米树在硼氢化钠还原硝基苯胺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这种银纳米树结构可能在将来的自组装微型功能化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论文
    纳米ZnO对白僵菌孢子的紫外保护及与孢子的生物相容性
    陈培荣 王滨 姚洪章 林华峰 黄勃 李增智
    2010, 31(12):  2322-2328. 
    摘要 ( )   PDF (37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沉淀法制备经油酸表面修饰的纳米ZnO,测定其紫外吸收性能及对油悬浮剂型白僵菌孢子的抗紫外保护效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ZnO与孢子的混合状态,通过对含纳米ZnO的白僵菌制剂在贮存期间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性的分析,确定其与白僵菌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ZnO的平均粒径为27nm,其对波长200nm~370nm范围的紫外光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含纳米ZnO质量分数为1.0%、2.0%和5.0%的油悬浮剂型白僵菌,紫外灯照射8h,对孢子保护效率均大于60%,不含纳米ZnO为9.7%. 纳米ZnO被吸附包覆于孢子表面,屏蔽紫外线,保护孢子免受紫外线的杀伤.含0.5%、1.0%和2.0%纳米ZnO的油悬浮剂型白僵菌制剂室温贮存10个月,其孢子萌发率与不含纳米ZnO的差异不显著;纳米ZnO与白僵菌孢子生物相容性好.油悬浮剂型白僵菌制剂中纳米ZnO的适宜含量为1.0%~2.0%.
    枝状文石型碳酸钙的仿生合成及在PVC中的应用
    赵丽娜 王秀艳 孔治国 王子忱
    2010, 31(12):  2329-2333. 
    摘要 ( )   PDF (12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生物矿化原理,以聚丙烯酸(PAA)作为有机基质,采用碳化法合成了具有枝状形貌的文石型碳酸钙粒子。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产物的晶型及形貌,并初步探讨了粒子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在文石型碳酸钙粒子的合成中有机基质和反应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同时把该产品应用于聚氯乙烯(PVC)中,测定了塑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这一研究将对碳酸钙形貌控制和性能改善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β-SiAlON:Eu2+蓝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光谱性能
    李友芬 李杰 杨建龙
    2010, 31(12):  2334-2338. 
    摘要 ( )   PDF (8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Si,SiO2,AlN和Eu2O3为原料,采用金属热还原法合成了β-SiAlON:Eu2+蓝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β-SiAlON:Eu2+组成的影响; 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β-SiAlON:Eu2+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中心位于290 nm和325 nm的两条宽带,发射光谱位于~485 nm,半峰宽为75 nm,来自Eu2+的5d-4f跃迁,激活剂临界浓度为8%。机理分析表明,Eu2+- Eu2+之间出现能量传递,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为1.44 nm;Eu2+占据β-SiAlON晶体中[001]方向管状通道中的空位。
    常温环境下壳聚糖诱导合成单斜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及其结构表征
    薛博 施云峰 何淑梅 李兰英 郭振招 张兰兰 李红
    2010, 31(12):  2339-2343. 
    摘要 ( )   PDF (26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在室温环境下合成了片状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我们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ICP和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对获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根据表征的结果和现有文献的支持,我们认为壳聚糖的诱导作用下形成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Ho(III)希夫碱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对DNA的切割活性
    王银平 吴起峰 夏雨佳 胡学雷 潘志权
    2010, 31(12):  2344-2348. 
    摘要 ( )   PDF (6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合成一个新的希夫碱大环配体硝酸Ho(III)配合物 [Ho(H2L)(NO3)2](NO3) (H2L表示大环配体Fig. 1),并进行了系统的物理表征. 晶体结构研究表明: 配合物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P 3(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47213(7) nm,c=2.8998(3) nm,α=90°,γ=120°,V=5.4424(7) nm 3,Z=6,R=0.0331, wR=0.0928。中心离子Ho3+位于隔室大环配体的一侧并于希夫碱大环上的两个酚基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配位,两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分别从希夫碱大环平面的两侧与中心离子配位使中心离子形成扭曲的九配位三冠三棱柱配位构型。并通过凝胶电泳实验初步研究了该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的切割作用。
    氧化铜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赵丽燕 宁甲甲 林奥雷 李冬妹
    2010, 31(12):  2349-2353. 
    摘要 ( )   PDF (438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出CuO纳米片,类纳米花等纳米结构,X光衍射表明样品为单斜CuO,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了样品的形貌和尺寸,观察到CuO纳米晶是由小的晶粒聚集而成的多晶结构。同时讨论了实验中各实验参数在合成CuO纳米晶时所起的作用: KOH具有促进CuO结晶的作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控制反应产物尺寸;柠檬酸钠能够影响纳米粒子的排布规则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CuO纳米晶的形貌和尺寸。另外我们还研究了CuO纳米片的光学性能和氮气吸附性质。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血液相容性
    徐东 周宁琳 沈健
    2010, 31(12):  2354-2359. 
    摘要 ( )   PDF (4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石墨烯的官能团修饰可促进氧化石墨烯与生物体液、聚合物基体等不同环境的融合. 通过超声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 并利用化学改性的方法, 将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和环氧基转变为羧基. 红外图谱上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eneO-COOH)的羧基振动明显, 峰强增大. GeneO-COOH的主要失重表现为羧基官能团缩合以一个水分子的形态释放失去结构水[OH2]. 复钙动力学曲线随着GeneO-COOH的浓度增加, 曲线上升趋势由陡峭趋于平缓, 当浓度为1.25 μg/mL时复钙时间延长了11 min, 平台期OD值降低了8.14 %; 在0.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溶血率均<5 %. GeneO-COOH比GeneO在同等低浓度下的抗凝血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主要是因为带负电的羧基可直接络合凝血因子. 因此, 羧基修饰氧化石墨烯是提高血液相容性的有效手段,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的填料.
    荧光标记DNA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定量分析
    高运华 李海峰 李建新 黎朋 叶健 赵兴春
    2010, 31(12):  2360-2365. 
    摘要 ( )   PDF (5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基于磷元素测量的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定量荧光标记DNA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定量测量结果可以溯源到国际基本单位(SI)。采用柱层析、超速离心、透析的技术对样品进行纯化,用芯片电泳和电导率测试仪对其进行了纯度检验。然后利用优化后的微波消解方法对荧光标记DNA样品进行了消解处理。从射频功率、等离子气流速、辅助气流速、雾化气流速、采样深度、获取时间等方面对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量条件进行了优化,从物理性干扰、内标、同位素、元素形态等方面对测量进行了校正。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荧光标记DNA样品进行了定量测量,从方法的精密度、标准物质、样品称量、标准和样品稀释等方面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8.28%(k=2),远优于现在常规的紫外、荧光、色谱测量核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该方法可用于核酸含量标准物质的定值分析。
    核酸适体修饰纳米金-钌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Pb2+
    梁爱惠, 张静, 温桂清, 刘庆业, 李廷盛, 蒋治良
    2010, 31(12):  2366-2371. 
    摘要 ( )   PDF (6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铅离子的特异性核酸适体(aptamer)修饰AuRu复合纳米微粒(AuRu的摩尔比为5:1)制备了铅离子的核酸适体纳米探针(AptAuRu).在pH 7.0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及85 mmol/L NaCl存在下,AptAuRu纳米探针亦不聚集. 当Pb2+ 存在时,Pb2+可与探针中的aptamer形成较稳定的G-四分体结构,从而析放出AuRu复合纳米微粒并进一步聚集形成较大的微粒,导致592 nm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线性增大. 该反应液经0.15 μm滤膜过滤后,获得未反应的AptAuRu滤液. 滤液中的纳米微粒对氯酸钠-碘化钠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其产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缔合微粒,在472 nm处有一较强的共振散射峰. 随着Pb2+浓度增大,滤液中金钌纳米微粒浓度降低,其催化作用减弱,共振散射强度值降低. Pb2+浓度在0.12~60 pM范围与其共振散射强度降低值ΔI472nm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ΔI472nm =3.1C+7.3,0.9967, 检出限为0.08 pM Pb2+. 将本法用于废水中Pb2+的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
    金纳米粒子的微波法合成及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单洪岩 刘殿骏 王振新
    2010, 31(12):  2372-2374. 
    摘要 ( )   PDF (11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一种金纳米粒子的微波合成方法,本方法通过对微波反应器中氯金酸和柠檬酸钠混合物的直接加热而快速的一步合成金纳米粒子。通过调节反应初始混合物中氯金酸与柠檬酸钠的比例,能获得不同粒径窄分散的金纳米粒子。进一步将所合成的金纳米粒子功能化后,考察了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PM10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的影响
    樊曙先 黄红丽 顾凯华 李红双 朱彬 张红亮 范洋
    2010, 31(12):  2375-2382. 
    摘要 ( )   PDF (11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雾天气高发期间采集大气气溶胶PM10分级样品,测定了这些样品中的16种优控PAHs.结果表明:雾区近地层大气中PM2.1和PM9.0的平均质量浓度明显增加,雾过程改变了PM2.1的昼、夜浓度变化特征;雾前、雾中与雾后大气PM10中16种优控PAHs主要分布在比表面积大的细粒子上,平均有83.04%分布在Dp <2.1μm的范围,雾中1.1~2.1μm粒子的∑16PAHs浓度明显增加,Dp <0.65μm粒子的∑16PAHs浓度略有降低,说明雾过程对细粒子中∑16PAHs的浓度分布产生明显影响;雾前、雾中与雾后白天时间段,PM10分级粒子的∑16PAHs积聚模态分布出现较大差异,雾中积聚模态峰位置较雾前与雾后向较大粒径偏移;一次连续雾过程中,白天的∑16PAHs积聚模态峰位置随着雾的持续向大粒径方向偏移并停留在1.1~2.1μm;夜间的∑16PAHs积聚模态峰位置没有变化,均在1.1~2.1μm,说明PM10∑16PAHs的粒径分布受雾过程持续时间影响较大.
    精确质量数在单四极杆质谱定性分析农药中的应用
    李雪生 李子昂 王正全 李卫健 潘灿平
    2010, 31(12):  2383-2389. 
    摘要 ( )   PDF (8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MassWorks软件对GC/MS采集的目标农药谱图经过校正后,实现了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测定6种农药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质量误差小于20mDa;在精确质量数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同位素峰形校正检索技术(CLIPs), 实现了对目标农药分子式的准确识别,建立了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准确测定农药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提升了单位分辨率质谱的定性能力。通过对丙草胺及哒螨灵二种农药的质谱碎片所获得的MassWorks精确质量数及元素组成推导其质谱碎裂机理, 通过对碎片的精确质量数测定可提高对目标物定性的准确性。
    酶解鹿茸肽的制备、纯化及抗氧化活性
    王华 黄宜兵 高科翔 孙辉 高忠礼
    2010, 31(12):  2390-2395. 
    摘要 ( )   PDF (5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一种工业用碱性蛋白酶对新鲜梅花鹿鹿茸进行水解制备生物活性肽。首先,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酶浓度1:150,底物浓度1:13,水解时间60 min。其次,利用硫酸胺分级沉淀法制备了鹿茸多肽粗提液,同时采用缓冲液保护其活性,再经Sephadex G-25凝胶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最强抗氧化活性的鹿茸肽组分(VAP-B)。最后,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对VAP-B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分子量在800以内的小肽活性组分(VAP-B1),其蛋白含量为70.45%。在此基础上,对小肽活性组分VAP-B1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包括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以及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鹿茸肽VAP-B1浓度为20mg/ml时,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达到91.9%,有明显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浓度为10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达到100%,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此外,鹿茸肽VAP-B1具有一定的防止脂质过氧化和还原力作用。
    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新法合成
    刘宇芳 刘博 董振明 金硕 梁彩云 朱瑞涛 鲁云
    2010, 31(12):  2396-2399.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即在含有β-环糊精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芳香硝基化合物可被较高选择性地还原为相应的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
    辣椒碱类似物的合成、结构及抗肿瘤活性
    汪文龙 黄燕兰 胡惟孝 单尚
    2010, 31(12):  2400-2406.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制或试剂级羧酸、酰氯为原料,通过酰氯化、胺基化反应,设计合成了15个含香兰素胺的酰胺结构的辣椒碱类似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W5和W11的晶体结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W1在100μg/ml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口腔表皮癌细胞(KB)、人卵巢癌细胞(HO-8901)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W13在100μg/ml时,对KB、HO-8901抑制率分别达到89.62%、90.36%。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认为,含香兰素胺的酰胺结构片段为一活性基团。
    鱿鱼墨多糖的硫酸酯化及抗凝血活性
    陈士国 李兆杰 王玉明 李国云 孙蓓蓓 薛长湖
    2010, 31(12):  2407-2412. 
    摘要 ( )   PDF (5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二甲亚砜法首次对北太平洋鱿鱼墨多糖SIP进行硫酸酯化。对硫酸酯化后多糖样品的基本化学组成进行测定,分析了糖组成,硫酸基含量和分子量。并结合红外光谱和一维核磁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硫酸酯化主要发生在GalNAc的4,6位上。进一步的凝血活性分析表明有较好的延长APTT和PT时间效果。对凝血因子的抑制实验则表明,硫酸化后的鱿鱼墨多糖TBA-1对FIIa和FXa 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125I-DMAIBZM的合成及生物分布实验
    李光慧 盛许晶 朱建华
    2010, 31(12):  2413-2418. 
    摘要 ( )   PDF (5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苯甲酰胺类衍生物(S)-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4-氨基-2-甲氧基苯酰胺(ABZM)的入脑量,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得到了新的化合物(S)-4-二甲氨基-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2-甲氧基苯酰胺(DMABZM).通过Idogen法对DMABZM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化合物125I-DMAIBZM,标记率为74%,放化纯度达到99%. 体外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得DMABZM的IC50为2.9589×10-7 mol?L-1,表明它与能与多巴胺D2受体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实验中,该标记物纹状体/小脑的比值可达6.5左右,说明了该标记化合物与纹状体的结合有较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125I-DMAIBZM的脂溶性显著大于125I-AIBZM,入脑量有较大的提高.结论:125I(123I)-DMAIBZM有望用于多巴胺D2受体的显像.
    N-硝基脲类化合物除草活性的3D-QSAR研究
    申晓霞 徐胜臻 陈长水
    2010, 31(12):  2419-2424. 
    摘要 ( )   PDF (13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活性测试,N-硝基脲类化合物对反枝苋(A. retroflexus L)和苏丹草(S. sudanenses)呈现除草活性。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目标化合物,采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对38个N-硝基脲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3D-QSAR模型(反枝苋:q2=0.674, r2=1.000, R2pred=0.9989,苏丹草:q2=0.635, r2=1.000, R2pred=0.9958)。根据CoMFA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三维等势线图,在N’-苯环2, 5位引入体积大的正电荷取代基;3位引入负电荷基团;4, 6位引入体积大的负电荷基团有利于提高目标化合物对双子叶杂草反枝苋的除草活性,而在2位引入体积大的负电荷基团;3位引入体积小的负电荷基团;4位引入体积大的正电荷基团;5位引入体积大的取代基有利于提高目标化合物对单子叶杂草苏丹草的除草活性。
    瓜环[n](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
    杨晓娜 姜松 李新建 朱卫国 康建勋 邹大鹏
    2010, 31(12):  2425-2430. 
    摘要 ( )   PDF (5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1H NMR技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吸收光谱法, 研究了瓜环[n] (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盐酸丁咯地尔与三种瓜环都形成了1:1的包结配合物, 但是其主客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随着瓜环的大小不同而各不相同. 其中: 瓜环[6]包结盐酸丁咯地尔分子中吡咯环上两个碳, 形成一对称的包结配合物, 瓜环[7], 瓜环[8]将盐酸丁咯地尔分子中的吡咯环及其相邻的两个碳全部包结进去, 同样也形成了一对称的包结配合物.
    非对称反铂抗癌药物反-异丙胺?间羟甲基吡啶?二氯铂水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叶冰 许旋
    2010, 31(12):  2431-2437. 
    摘要 ( )   PDF (11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PBE1PBE方法及CPCM模型计算具有空间位阻的非对称反铂抗癌药反-异丙胺?间羟甲基吡啶?二氯铂的水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由于空间效应,水分子从垂直于Pt平面四边形配位的方向进攻,其水解反应为水的H、O原子分别与Cl、Pt原子形成平面四边形结构协同作用的结果,Pt的5d和Cl的3p电子分别向水的H-O反键轨道离域,O的孤对电子向Pt的价层空轨道或Pt-Cl反键轨道离域,速率决定步骤经过一个近似三角双锥过渡态完成。随着反应进行离域效应增强,Pt与O作用增强而Pt-Cl键减弱。溶剂化效应使两步水解反应各反应物、生成物和过渡态的能量较气相时低63.6~386.3kJ/mol,单点能垒较气相反应约低17.1~36.2kJ/mol。从空间位阻较小的异丙基相反方向进攻的反应通道更易进行,其中1B和2B通道活化焓(分别为79.7kJ/mol和87.8kJ/mol)最小,是第一、二步水解反应的主要通道。第二步水解活化能垒远高于顺铂,两步水解活化能垒均高于对称的反铂trans-[PtCl2(i-pra)2]。
    铜锌铝三元水滑石畸变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倪哲明 姚萍 刘晓明 王巧巧 胥倩
    2010, 31(12):  2438-2444. 
    摘要 ( )   PDF (19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构建水滑石(CuxZn3-xAl-LDHs)周期性计算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用CASTEP程序模块,进行模型的几何全优化,对各体系的结构参数,氢键,Mulliken电荷布居,结合能等进行分析,探究体系中的Jahn–Teller效应和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层板中Cu2+与Zn2+交错排列的构型比较稳定。随着层板上Cu2+取代Zn2+的增多,晶胞对称性变差,但铜的Jahn–Teller效应对中心三价铝离子的影响较小。CuxZn3-xAl-LDHs (x=0-3)体系中离子键基本上逐渐变强,共价键逐渐变弱,体系整体上由共价型晶体向离子型晶体转变。体系中Jahn–Teller效应导致的畸变会使主客体作用力增强,其中静电作用力减弱,氢键强度变大,且氢键作用更占优势。总体上,体系的结合能绝对值逐渐减小,体系稳定性降低,这对于合成含铜的LDHs材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驱油体系化学剂间相互作用对界面吸附膜的影响
    祝仰文 宋新旺 罗澜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2010, 31(12):  2445-2452. 
    摘要 ( )   PDF (8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技术研究了不对称Gemini表面活性剂C12COONa-p-C9SO3N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Mo-4000、疏水缔合水溶性聚丙烯酰胺(HMPAM)等驱油体系化学剂在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不同离子强度、不同类型电解质对体系界面流变性质的影响,计算得到界面扩张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的全频率谱,并通过归一化方法(cole-cole图)探讨了界面吸附膜的弛豫过程。研究发现,界面膜内分子重排和界面与体相间分子扩散交换是影响膜性质的主要弛豫过程。表面活性剂体相浓度增大有利于界面分子重排过程,而低频有利于扩散交换过程;不同结构聚合物以及不同离子强度、不同类型电解质对表面活性剂吸附膜有不同的影响。
    单体摩尔比对PbSe纳米粒子生长的影响
    李艳 林奥雷 李冬妹
    2010, 31(12):  2453-2457. 
    摘要 ( )   PDF (7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Se单体与Pb单体的不同摩尔比对PbSe纳米粒子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的影响。实验显示,摩尔比较大,Se单体比较多时,PbSe成核比较容易但是PbSe纳米粒子的生长比较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Se单体的活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PbSe纳米粒子的外壳是Pb壳的粒子结构。
    活化/去活化过程对高密度表面引发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刘玉华 李敏 刘鸿 吕中元 张佐光
    2010, 31(12):  2458-2462.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表面引发聚合反应过程中,不同聚合速率和不同转化几率对产物聚合物刷性质的影响。为了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得到高密度引发下的低多分散性指数聚合物刷,可调节聚合反应几率和活化/去活化过程发生的比率。
    溶液中光诱导产生岩藻黄质自由基正离子的动力学机制
    杨帆 王天鹤 王鹏 韩瑞敏 艾希成 张建平
    2010, 31(12):  2463-2467. 
    摘要 ( )   PDF (6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比研究了岩藻黄质(Fuc)在氯仿和甲醇溶液中光诱导生成自由基正离子(Fuc??)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两种不同溶剂中Fuc??产生机制的差异。我们采用光谱电化学方法结合纳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比较直接光激发和三重态敏化两种不同方式诱导生成Fuc??的动力学过程,发现在氯仿溶液中Fuc??主要源于Fuc的单重激发态(S2),而在甲醇溶液中,则主要源于Fuc的三重激发态(T1)。
    Li2CO3添加剂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
    田雷雷 庄全超 王蓉 崔永丽 方亮 强颖怀
    2010, 31(12):  2468-2473. 
    摘要 ( )   PDF (5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在1 mol/L LiPF6-EC:DMC电解液中添加碳酸锂对石墨电极对性能的影响及机制。CV研究结果表明,在1 mol/L LiPF6-EC:DMC电解液中添加Li2CO3能够有效抑制石墨电极首次充放电过程中EC的单电子还原过程,即还原分解产生乙烯和碳酸锂的过程,进而改善石墨电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EIS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Li2CO3的1 mol/L LiPF6-EC:DMC电解液中,石墨电极表面SEI膜具有更好的粘弹性,可以更好地适应锂离子嵌入过程中造成的石墨颗粒体积微小变化,从而使锂离子的嵌入过程更容易进行。
    原位溶液聚合聚苯胺与聚苯乙烯溶液共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祝宏 李胜松 邝生鲁
    2010, 31(12):  2474-2481. 
    摘要 ( )   PDF (10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DNSA掺杂剂,在醇(或酮)-水介质中采用原位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了聚苯胺,以溶液共混法制备出了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掺杂的聚苯胺电导率最高为0.65 S/cm,优于常用的DBSA,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该复合材料表面电阻率最低为101Ω/□数量级,并在一定范围内可调,可用于电磁屏蔽,适合于聚合物表面使用。
    苯基修饰的疏水微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与表征
    李振杰 韦奇 魏娜娜 李群艳 聂祚仁
    2010, 31(12):  2482-2487. 
    摘要 ( )   PDF (16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苯基修饰的SiO2膜材料。利用扫描电镜、N2吸附、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膜的孔结构以及疏水性能进行了表征,最后还研究了修饰后膜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的单组份气体渗透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TES加入量的增大,膜材料的疏水性逐渐增强,当PTES/TEOS和H2O/TEOS的化学计量比分别达到0.6和9.6时,膜材料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15±0.5°,仍保持良好的微孔结构,其孔体积为0.17cm3/g,孔径为0.4-0.5nm。室温下氢气在修饰后SiO2膜的输运既遵循发生在微孔孔道的表面扩散机理也遵循发生在较大孔道或者微缺陷的努森扩散机理,膜材料的H2渗透率达到1.49×10-6mol?m-2?Pa-1?s-1,H2/CO2 和H2/SF6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达到4.64和365.59
    分子印迹微凝胶模拟酶的研究
    王红飞 唐春燕 杨浩 张黎明
    2010, 31(12):  2488-2493. 
    摘要 ( )   PDF (11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油包水反相乳液法, 以马来酸酐酯化葡聚糖-氨基吡啶偶联物(Dex-MA-AP)为功能大单体、过渡态类似物p-硝基苯磷酸酯(NPP)为模板分子、Co2+为中心离子, 制得分子印迹微凝胶模拟酶(MIGs). 用紫外光谱研究了Dex-MA-AP上吡啶功能基团与NPP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SEM观察了MIGs的形貌和大小. 研究发现, MIGs催化活性受模板分子和交联剂用量的影响,MIGs催化p-硝基乙酸苯酯(NPA)水解反应行为可用Michaelis-Menten方程进行描述, 其最大催化水解反应速率(Vm)和Michaelis-Menten常数(Km)分别为25.1 nmol/h和0.030 mmol/L, 且具有较好的催化选择性.
    网状结构结晶V型聚磷酸铵的合成与表征
    陈文彦 刘心纯 刘够生 于建国
    2010, 31(12):  2494-2499.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85%的食品级磷酸为原料,三聚氰胺为缩合剂,合成了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结晶V型聚磷酸铵,对其水溶性、XRD、13C NMR、红外光谱、热重等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与结晶I型、结晶Ⅱ型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产品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其XRD图谱与结晶V型完全一致,其13C NMR及红外图谱表明该物质是以三嗪环为基本骨架的聚磷酸铵链交联网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700℃时该产品残重53.6%,大于结晶I型的40.29%及结晶II型的36.16%,初步显示该产品具有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四-(4-苯基磺酸基)卟啉在反相微乳内相中的聚集行为
    张立岩 李岩 赵莉芝 刘学 王鑫 马如江 安英丽 史林启
    2010, 31(12):  2500-2505. 
    摘要 ( )   PDF (12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系统研究了四-(4-苯基磺酸基)卟啉(TPPS)在由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构筑的反相微乳液内相中的聚集行为。通过改变反相微乳水相液滴的pH值、粒径及TPPS的浓度,发现在反相乳液内相中TPPS的表观pKa明显小于在水溶液中的pKa(4.9),并且,TPPS的表观pKa随着水相液滴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当水相液滴的pH > pKa时,TPPS以去质子化单体H2TPPS4-形式存在,而当pH < pKa时,TPPS以质子化单体H4TPPS2-和J-聚集两种形式存在,并且TPPS浓度的增大,促进了H4TPPS2-向J-聚集转变;在pH值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水相液滴粒径的增大,TPPS的存在状态由H2TPPS4-向H4TPPS2-转变,并形成J-聚集。
    紫外接枝聚合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抗污染聚砜超滤膜
    于海军 曹义鸣 康国栋 周美青 刘健辉 袁权
    2010, 31(12):  2506-2510.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以二苯甲酮(BP)为紫外引发剂,将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PEGMA)接枝在聚砜超滤膜表面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在二苯甲酮存在的条件下,波长较长的紫外光辐射可以有效防止聚砜分子主链的剪切,保持改性膜的分离性能。用表面全反射红外(ATR/FTIR)和水接触角测定仪(CA)来表征改性前后膜表面化学组成和亲水性的变化。考察了PEGMA浓度、紫外辐射时间和BP浓度对接枝度、改性超滤膜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与未改性的聚砜超滤膜相比,改性膜的截留率和纯水通量未显著改变,但抗污染性能显著提高。
    以多孔CaCO3微球为模板制备聚乙烯超疏水表面
    钟明强 郑建勇 冯杰
    2010, 31(12):  2511-2517. 
    摘要 ( )   PDF (55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的多孔碳酸钙(CaCO3)微球层为模板,通过热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并结合酸蚀刻的方法制得了具有多层粘联微球结构、而非常见蜂窝状多孔结构的LDPE稳定超疏水表面(接触角152.8±2.5°,滚动角约6°)。元素分析表明,表面粘联微球为纯LDPE而非LDPE包覆的CaCO3。将多孔CaCO3微球稀疏地撒在LDPE表面并加热熔融,发现微球会自发沉降到熔体内部,酸蚀刻后形成了类似莲蓬的表面微结构,即坑内包含小球。结合CaCO3微球生成原理和多孔结构,认为粘联微球结构和莲蓬结构均是由于LDPE熔融大分子自发沉积到多孔CaCO3微球内部,“反模”形成了LDPE微球所致。本发现为多孔CaCO3微球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茂基二价钐配合物高效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
    齐民华, 贾惠芳, 刘智生, 沈琪, 沈之荃
    2010, 31(12):  2518-2520.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二茂基二价钐配合物(C5H5)2Sm(THF)作为单组分催化剂催化己内脂开环聚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对己内酯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C5H5)2Sm(THF)对己内酯聚合有极高的催化活性且产物的数均分子量较高,当催化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5000时,聚合产率仍可达50.3%,数均分子量可高达32.4万;温度升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增加,聚合产物数均分子量降低;催化剂用量增加,聚合转化率增加,聚合产物分子量降低;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通过凝胶色谱法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
    酶促聚合与ATRP结合合成聚己内酯和聚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
    刘林林 王书唯 李亚鹏 撒宗朋 祝明 潘斯 杨艳明
    2010, 31(12):  2521-2524. 
    摘要 ( )   PDF (5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用化学酶法合成聚己内酯(PCL)和聚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MAEMA)双亲嵌段聚合物(PCL-b-PDMAEMA)。通过核磁共振(1H NMR),红外光谱仪(FTIR-IR),凝胶渗透色谱(GPC) 对其结构以及分子量与其分子量分布情况进行了表征。对聚合物的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CMC)嵌段聚合物中疏水链段增多有利于形成胶束,表现为CMC降低,并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PDMAEMA是PH和温度敏感材料,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表现不同的聚集状态, 当聚合物的pH值降低时平均流体力学直径增加,温度升高平均流体力学直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