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执行编委
编辑部简介
征稿简则
在线期刊
网络首发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1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第32卷第1期封面和目次
2011, 32(1): 0.
摘要
(
)
PDF
(68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快报
胶溶法制备铈锆镧共改性氧化铝的性质及催化性能
黎秀敏 彭娜 陈山虎 赵明 陈耀强 龚茂初
2011, 32(1): 1-3.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ull
低分子量聚亚苯基苯并二噻唑在稀溶液中的结晶
郭凯
2011, 32(1): 4-6.
摘要
(
)
PDF
(17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低分子量PBZT在浓硫酸稀溶液中的结晶。
基于含萘二胺的具有醚酮结构的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
朱明 刘佰军 刘晓 姜振华
2011, 32(1): 7-9.
摘要
(
)
PDF
(4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成功制备了新型的1,5-二[4-(4-氨基苯氧基)]苯羰基-2,6-二甲氧基萘大体积单体,并且通过室温反应制得了具有一定分子量的含有酮醚萘结构的聚甲亚胺和聚酰亚胺。新型聚合物具有高Tg,高热稳定性,高模量,良好的溶解性能和成膜性。
研究论文
反相微乳液中纳米AgCl粒子的可控合成和AgCl/GMA-MMA-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
江增 吴礼光 周志军
2011, 32(1): 10-15.
摘要
(
)
PDF
(28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物为油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AgCl纳米粒子,然后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AgCl/poly(GMA-MMA-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用于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镜研究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CAMPS)、水相中盐浓度(CNaCl、CAgNO3)对AgCl纳米粒子的形成及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纳米AgCl粒子在杂化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合成的AgCl粒子近似球状,粒径在20-30nm之间;增加CAMPS和CNaCl、CAgNO3,都导致AgCl粒子粒径减小,粒子数增多;制备的AgCl/poly(GMA-MMA-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中AgCl粒子保持较好的分散性。50wt%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汽化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水相中盐浓度下,所制备的AgCl/poly(GMA-MMA-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能克服常规高分子膜的trade-off现象,表现出较好的苯/环己烷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稳恒磁场下水热法制备钡铁氧体
徐斌 钟云波 傅小明 任忠鸣
2011, 32(1): 16-22.
摘要
(
)
PDF
(35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XRD、SEM、TEM和VSM等检测手段对不同磁场强度下水热法(反应温度:150℃和180℃)制备钡铁氧体粉末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磁场下,150℃时得到的产物为BaFe2O4颗粒,而180℃时产物为片状BaFe12O19颗粒。施加磁场后,150℃和180℃下水热反应产物都为棒状BaFe12O19。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水热反应产物中的棒状BaFe12O19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当磁感应强度达到10T时,可获得直径约100nm以内长度数十微米的纳米棒状单晶BaFe12O19。不同磁感应强度下获得的水热反应产物粒径细小,并呈现超顺磁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磁场的施加,使水热反应的磁吉布斯自由能值(负值)达到数百甚至数千kJ/mol,因而从热力学角度影响了水热反应进行的方向,使水热反应朝生成具有更高磁化率产物方向进行。
特殊形貌GdF3:Eu3+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李霞 刘桂霞 董相廷 王进贤
2011, 32(1): 23-27.
摘要
(
)
PDF
(25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PEG-2000、柠檬酸和甘氨酸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扁平纳米棒、纳米花和纳米片状的GdF3:Eu3+发光材料,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正交晶系。FESEM照片表明:不同表面活性剂所制备的产物形貌有所不同,并以PEG-2000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荧光光谱表明:在不同波长激发光的照射下,不同形貌样品的发光强度不同,GdF3:Eu3+纳米晶的最强发射峰均位于591nm处,对应于Eu3+的5D0→7F1的磁偶极跃迁。GdF3:Eu3+的Gd3+-Eu3+之间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过程。
新型二维有机膦酸镍化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与气体吸附性能
李华 任浩 张维维 裘式纶 朱广山
2011, 32(1): 28-31.
摘要
(
)
PDF
(12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水热条件下,以对苯二甲基二磷酸为有机配体,加入4‘4联吡啶做为共同配体,合成得到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有机膦酸镍化合物。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该化合物每个金属中心与4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配位,该化合物可以通过灼烧除去端基配位水分子,并且膦酸根上的两个氧原子并没有参与配位,这两个未配位的氧原子有一个为端基氧,一个带有一个氢离子,这就预示了骨架带有酸性,能够吸附碱性气体,以及在催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Nd3+在Lu2O3纳米粉体和透明陶瓷中的局域结构研究
任玉英 周鼎 郭婧 施鹰 谢建军 谢治 贺博
2011, 32(1): 32-37.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Nd3+:Lu2O3纳米粉体和透明陶瓷中Nd3+的局域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Nd3+通过固溶取代Lu3+的方式进入Lu2O3基质晶格.掺杂Nd3+原子的第一配位键长约2.25A,小于Nd2O3纳米粉中Nd-O第一近邻键长2.51A而大于Lu2O3中Lu-O第一近邻键长2.21A.在Lu2O3晶格中掺杂Nd离子的局域环境与基质晶体场、掺杂浓度以及材料聚集状态密切相关, 随着Nd掺杂量的从0.5at.%提高至3at.%,纳米粉体无序度由0.052升高到0.090,Nd3+:Lu2O3纳米粉体中Nd3+的第一近邻Nd-O键长、配位数和无序度因子均大于透明陶瓷。
蟾酥急性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梁晓萍 张政 胡坪 钟宏福 葛朝晖 邹婷婷 梁琼麟 王义明 罗国安
2011, 32(1): 38-43.
摘要
(
)
PDF
(8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中,我们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心电图分析对蟾酥导致的大鼠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大鼠血清的代谢指纹谱,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分析了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和T检验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同位素分析、数据库检索以及标准品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蟾酥可导致心脏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肌梗塞现象,其导致心脏损伤的原因可能是通过阻碍自由脂肪酸再酰化或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干扰了脂质代谢,这对于阐述蟾酥毒性作用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连续二维开管离子交换/反相整体柱毛细管电色谱的构建与评价
朱亚仙 张凌怡 雷雯 张维冰
2011, 32(1): 44-49.
摘要
(
)
PDF
(4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毛细管中原位合成反相整体色谱柱,并在同一根毛细管柱中的其余部分通过在内表面涂覆N-(3-(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乙二胺(PEDA)使其具有离子交换的功能,制备成连续二维开管离子交换/反相整体柱毛细管电色谱柱。通过对7种有机酸的分离探讨开管柱中离子交换对分离的影响,进一步以天麻提取物为样品,对二维分离系统加以评价,出峰数量达到34个。在构建的新型电色谱柱系统中可以通过电渗流、电泳流以及溶质与固定相的作用同时对分离选择性加以调节,适合于强疏水性和强亲水性同时存在的复杂样品的分析方法发展。
液晶修饰的有机-无机杂化硅整体柱的制备及电色谱性能
冯睿 沈敏 陈浩 黄载福 曾昭睿
2011, 32(1): 50-55.
摘要
(
)
PDF
(118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含有端烯基的液晶4’-(ω-十一烯基氧)-4-联苯酚,采用AIBN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修饰含有烯基的有机-无机杂化硅整体柱,并用于毛细管电色谱。成功分离了萘酚、多环芳烃、酞酸酯和甾体激素,并与未修饰柱的分离效果进行比较,认为疏水作用、π-π作用和氢键作用是导致分离的主要原因。以甾体激素为分离对象考察了柱内和柱间重现性,五次连续进样的柱内迁移时间RSD小于3.27%,制备的三根柱子柱间迁移时间的RSD为7.39-9.05%。
2-基萘甲醛苯腙衍生物对氟阴离子的高选择性裸眼识别
聂丽 胡蕾 傅绪成
2011, 32(1): 56-61.
摘要
(
)
PDF
(7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3种2-羟基萘甲醛苯腙衍生物(1-3;取代基 R=p-H, p-NO2, 2,4-(NO2)2),应用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其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考察了N’-苯环取代基对受体分子对阴离子亲合力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乙腈中F?、CH3COO?等阴离子使受体分子吸收光谱发生显著红移,溶液的颜色由黄色转变为蓝色或红色,其中受体分子2对F?表现出高选择性灵敏响应,是裸眼检测氟离子优良的传感分子。在受体分子3的乙腈溶液中引入水可以改变其识别阴离子选择性,该受体在5%H2O-95% CH3CN(V/V) 介质中仅对F?有响应,对其它阴离子不响应,据此,受体分子3可望成为含水溶液中裸眼识别氟离子的新体系。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铜离子的检测
袁跃华 冯锋 田茂忠 孟双明 白云峰
2011, 32(1): 62-66.
摘要
(
)
PDF
(6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罗丹明类Cu2+荧光增强型分子探针3',6'-双(二乙氨基)-2-(N-乙叉基氨基)螺[异吲哚-1,9'-占吨]-3-酮(RA),并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及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在乙腈/水(体积比1/1)的介质中,当加入Cu2+后探针RA显玫瑰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48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1 nm,且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但是,其它常见离子如Na+, K+, Mg2+, Ca2+, Mn2+, Cd2+, Cr3+, Co2+, Ni2+, Ag+, Pb2+, Zn2+, Fe3+, Hg2+不引起或引起很小的紫外/可见或荧光光谱变化.RA的选择性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Cu2+诱导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在6.5×10-8~2.9×10-6 mol?L-1范围内RA可以有效检测Cu2+,检测限为5.0×10-8 mol?L-1.RA对Cu2+的识别不可逆,而且探针RA对pH值不敏感,可以在比较宽的范围内(pH=4.1~10.5)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Cu2+.
微生物酶催化制备人参皂苷20(S)-Rg2,20(S)-Rh1和20(S)-PPT
成乐琴 金瑜真 梁德春
2011, 32(1): 67-73.
摘要
(
)
PDF
(7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人参次级皂苷具有较强的抗癌、抗癌转移等药理活性,但由于在人参中含量少或不存在,因此以人参中含量较高的主要人参皂苷制备药效更高的人参次级皂苷不仅有必要,而且很有意义.本文以微生物Microbacterium esteraromaticum GS514的培养液中分离的粗酶为催化剂水解人参皂苷Re和Rg1,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谱进行了水解产物的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无机盐NaCl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人参皂苷Re,Rg1与粗酶液的反应结果.人参皂苷与粗酶液直接反应,人参皂苷Re不发生反应,人参皂苷Rg1通过C6所连β-D-吡喃葡萄糖的选择性水解转化成人参皂苷F1.如果该反应是在无机盐NaCl存在下进行,人参皂苷Re通过对C20 所连β-D-吡喃葡萄糖的选择性水解定向转化为20(S)-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成20(S)-人参皂苷Rh1以及20(S)-原人参三醇(PPT).这说明NaCl的加入激活了C20β-D-吡喃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这对定向合成不同次级人参皂苷具有重要意义.
含七氟异丙基的氯虫酰胺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冯启 刘智力 王明忠 熊丽霞 于淑晶 李正名
2011, 32(1): 74-78.
摘要
(
)
PDF
(3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氯虫酰胺和氟虫酰胺结构为基础,通过活性基团拼接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七氟异丙基的氯虫酰胺类似物,所有化合物通过了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的表征,并测试了它们的杀虫和杀菌活性。
α-取代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李欢欢 王振军 王力钟 李正名 赵卫光
2011, 32(1): 79-83.
摘要
(
)
PDF
(3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香草醛和扁桃酸为原料,经过取代、还原等多步反应,得到N-(取代苄氧基)-α-烷氧基苯乙酰胺类化合物及α-苄胺基苯乙酰胺类两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过1HNMR,高分辨确认。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部分化合物对黄瓜霜霉和辣椒疫霉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菌活性,如N-(3-甲氧基-4-乙氧基苄氧基)-α-乙氧基-4-氯苯乙酰胺在200μg/mL浓度下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达到了90%,N-(3-甲氧基-4-乙氧基苄氧基)-α-异丙氧基-4-氯苯乙酰胺在20ug/mL浓度下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达到了80%.
重组鼠疫汉坦钩端多抗原位点同源合成基因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浦昀 齐燕飞 徐国良 徐卉 张士尧 孟日增 宋秀玲 杨怀宁 李娟
2011, 32(1): 84-87.
摘要
(
)
PDF
(11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人工利用人工合成含鼠疫耶尔森氏菌F1 capsule antigen的2个抗原位点,汉坦病毒的6个抗原位点和钩端螺旋体的6个抗原位点的串联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0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rYHL.转化E.coliBL21(DE3)后获得表达菌株,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带组氨酸标签的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包涵体蛋白经尿素变性溶解、His Trap HP Kit柱纯化、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 在分子量40000处有一特异性蛋白条带,获得纯度达98%以上的蛋白。进一步ELISA 试验显示与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阳性血清都能较好地结合, 而与其他鼠传疾病血清无交叉反应。
Rugulosin对N-Hsp90的抑制与结合作用
陈俊杰 易玉婷 于淼 薛少龙 熊茜茜 贺晓萌 张连茹
2011, 32(1): 88-94.
摘要
(
)
PDF
(13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Docking模拟发现Rugulosin能与Hsp90N端的ATPase活性结构域结合,体外实验表明,其抑制Hsp90的ATPase活性的IC50为22.77μM。应用荧光,圆二色,紫外-可见吸收等光谱法及SPR技术研究Rugulosin与Hsp90N端蛋白(N-Terminal of Hsp90,NHsp90)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Rugulosin对Hsp90的内源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热力学计算得知,Rugulosin通过静电引力与NHsp90结合, 解离常数为22.4±0.17μM。圆二色光谱检测发现, Rugulosin会影响NHsp90的α-螺旋数, Rugulosin浓度的增加,NHsp90蛋白的α-螺旋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Rugulosin可以与Hsp90结合,进而抑制其ATPase活性。Ruglulosin可能是潜在的Hsp90的抑制剂。
新型抗HIV-1蛋白GRFT的构建、表达及活性研究
李昌 李霄 刘玉生 于芳 韩佳丽 胡博 叶明 王婧 杜寿文 金宁一
2011, 32(1): 95-99.
摘要
(
)
PDF
(12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已知的新型抗HIV-1蛋白GRFT基因氨基酸序列,推测其DNA编码序列,密码子优化及修饰后进行全基因化学合成,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 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得到良好表达并具有抗原活性;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表达条件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55.84%;利用Ni2+-NTA柱亲和层析法进行目的蛋白的复性和纯化,凝胶成像系统扫描分析表明,纯度可达94.06%;运用Dot-ELISA法进行复性蛋白的抗原结合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能够与HIV-1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初步证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结合活性;基于制备的能够表达HIV-1 gp120基因的靶细胞模型,运用IFA法开展目的蛋白的细胞结合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能够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成功制备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抗HIV-1蛋白GRFT,为进一步研制新型抗HIV-1基因工程药物及其靶向治疗制剂奠定了坚实基础.
钛表面固定特异性识别内皮祖细胞的多肽适配子
陈卓玥 李全利 赵元聪 陈佳龙 游天雪 熊开琴 黄楠
2011, 32(1): 100-104.
摘要
(
)
PDF
(25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在钛表面固定与循环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EPC)具有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构建内皮祖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表面,用于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首先,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与EPC具有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其序列为TPSLEQRTVYAK,并在羧基端进行生物素修饰。然后,采用磷酸处理钛表面,在钛表面获得化学键合的羟基,羟基化的表面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在钛表面获得游离的氨基,进一步通过碳二亚胺(EDC)介导,在钛表面接枝上生物素,最后,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识别体系,实现内皮祖细胞特异性多肽适配子在钛表面的固定。样品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漫反射红外光谱 (DR-FTIR),免疫荧光进行表征。此研究为多肽适配子在材料表面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非水溶性席夫碱铁疏水异相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曹婷婷 邹彩琼 罗光富 陈登霞 赵小蓉 李瑞萍 黄应平
2011, 32(1): 105-112.
摘要
(
)
PDF
(71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疏水性金属有机复合物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席夫碱铁(Fe-Bis-Schiff-base- salicylaldehyde-o-Phenylenediamine,Fe-SPA)。在水溶性介质体系中,以Fe-SPA疏水特性作为异相光催化剂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在pH 7.2介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通过Fe-SPA活化H2O2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trihydrate,MB)和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研究了Fe-SPA的光催化特性。在实验条件下,反应150min RhB褪色完全,反应300min MB 褪色完全,反应10h DCP降解率达到65%。采用ESR(电子顺磁共振)跟踪测定活性氧化物种,检测到催化体系中产生了高氧化活性羟基自由基。通过RhB体系降解过程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目标底物有效降解且最终转化为胺类和羧酸类小分子。在水溶性介质体系中,Fe-SPA以疏水特性作为异相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5次,光催化活性基本稳定。
乙二胺四乙酸改性对NiMo/Nano-HZSM-5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靳凤英 郭新闻 王祥生
2011, 32(1): 113-117.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水热处理的纳米HZSM-5为载体,通过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性制备了一种具有较高脱硫活性和稳定性的EDTA-NiMo/HZSM-5催化剂,并用XRD、ICP、FT-IR、27Al MAS NMR、TG-DTA、Py-IR及NH3-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DTA与载体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相互作用减弱了金属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抑制非活性NiAl2O4、Al2(MoO4)3的形成,有利于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且添加的螯合剂与金属组分镍可以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硫化过程中能改变催化剂的硫化顺序,促使有效脱硫活性中心的形成,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和稳定性.
硅铝比对完全液相法制备的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黄伟 宋雅君 樊金串 阴丽华
2011, 32(1): 118-123.
摘要
(
)
PDF
(5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不同Si/Al比的浆状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在浆态床中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XRD、NH3-TPD-MS、H2-TPR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Cu主要以低价存在,Cu晶粒大小是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原因,Si/Al比的变化导致了催化剂的酸强度和酸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通过调节Si/Al比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当Si/Al=1/2时催化剂可获得较好的催化性能。
阳极电沉积条件对Ti/SnO2-Sb2O5/PbO2+Nano-Co3O4复合电极组成、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丹媛媛 陆海彦 刘晓蕾 林海波 黄卫民 赵敬哲
2011, 32(1): 124-128.
摘要
(
)
PDF
(12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涂有中间层SnO2-Sb2O5的Ti基体上,采用阳极复合电沉积法制备了Ti/SnO2-Sb2O5/PbO2+Nano-Co3O4复合电极材料,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该复合电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o3O4的掺杂可提高PbO2电极表面的粗糙度和空隙率;沉积电位、镀液中Co3O4粒子浓度及有机溶剂的添加均对镀层中Co3O4的嵌入量有很大影响。
邻溴苯甲酸电化学脱溴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李美超 鲍丹丹 马淳安
2011, 32(1): 129-133.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邻溴苯甲酸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脱溴反应,与Ti和C电极相比,Cu电极对邻溴苯甲酸有较好的电化学还原活性。同时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邻溴苯甲酸在Cu电极上的电还原脱溴反应是一个脱溴加氢的过程,邻溴苯甲酸在电极表面首先得到一个电子变成邻溴苯甲酸自由基负离子;然后脱去溴离子得到苯甲酸自由基,该自由基再得到一个电子变成苯甲酸负离子;最后加成氢质子得到最终产物苯甲酸,这一产物已经通过恒电流电解实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大孔碳载Ir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能力
刘春艳 徐斌 唐亚文 曹高萍 杨裕生 陆天虹
2011, 32(1): 134-138.
摘要
(
)
PDF
(3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XRD)谱、拉曼光谱和电化学等技术研究了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Vulcan XC-72炭黑载Ir(Ir/XC)和大孔炭载(Ir/M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的能力。发现Ir/M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要优于Ir/XC催化剂,氧起始还原电位比在Ir/XC催化剂上正移0.1V,极限电流密度比在Ir/XC催化剂上大30%左右。由于Ir/MC和Ir/XC催化剂的Ir粒子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相似,因此,这只能归结于MC有大的孔径和孔率及高的石墨化程度。另外2种催化剂都有很好的抗甲酸能力。因此MC是一种比XC更好的催化剂的炭载体。
利用Kelvin探针力显微镜研究纳米尺度下n-AlGaN/GaN薄膜的表面电荷性质
王凌凌 杨文胜 王德军 谢腾峰
2011, 32(1): 139-142.
摘要
(
)
PDF
(18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论文利用真空KFM技术研究了纳米尺度下n-AlGaN/GaN薄膜的表面电荷性质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发现n-AlGaN/GaN薄膜的表面位错均为电活性的受主型表面态,所捕获电荷的区域远远大于表面位错的大小,其最大表面接触电势差达到了590mV。在光的照射下,n-AlGaN/GaN薄膜的表面电荷发生了明显的光生电荷重新分布现象
不同溶剂对聚醚砜酮基炭膜结构及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庞婧 王同华 李琳 祁文博 张守海 蹇锡高
2011, 32(1): 143-149.
摘要
(
)
PDF
(9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不同溶剂对聚醚砜酮(PPESK)炭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PPESK为前驱体,分别以NMP,CHCl3,C2H2Cl4,DMAc为溶剂制备气体分离炭膜。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气体渗透等测试手段对所制膜的化学结构、炭膜的微结构和气体的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剂的溶度参数、沸点、挥发性以及原膜中溶剂的含量等导致所制备聚合物膜形成不同的化学结构,改变它在预氧化和炭化过程的结构变化规律,使形成炭膜表现出不同的炭结构、孔隙结构和表观柔韧性,最终影响炭膜的气体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
制备条件对甲醇电氧化催化剂PtRu/CAs性能的影响
邹阅超 李霞 黄永民 刘洪来
2011, 32(1): 150-154.
摘要
(
)
PDF
(13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液相浸渍还原的方法制备了PtRu/C催化剂, 其中Pt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15%, Pt和Ru的原子比为2:1. 研究了金属前驱体于不同介质(CH3COOH、H2O及CH3COONa)中浸渍所制备的催化剂组成, 结构以及活性方面的区别. 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载体(碳纳米管CNTs与碳气凝胶CAs)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催化剂的物化性质通过XRD, TEM以及EDS来表征, 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以碳气凝胶为载体,均匀分散于异丙醇与水混合溶液后, 加入CH3COOH, 使金属前驱体在酸性介质中浸渍, 再用NaOH调节pH值至碱性, 同时生成CH3COONa作为稳定剂, 然后再用NaBH4还原所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 其峰电流密度达到38.24 mA/cm2, 远高于本文中在其他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
含二茂铁双Schiff碱配体及其Ni(II)配合物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李孝娟 孙世玲 刘 艳 赵海波 刘春光 仇永清
2011, 32(1): 155-160.
摘要
(
)
PDF
(13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含二茂铁双Schiff碱配体和Ni(II)配合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在得到稳定构型基础上,采用TD-B3LYP方法计算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并结合有限场(FF)方法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极化率和二阶非线性光学(NLO) 性质。结果表明:配体中引入Ni(II)形成配合物后,极化率 值变化不大,增加桥的共轭性或者加入吸电子取代基 值均增大。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二阶NLO系数均增大。双键桥连双Schiff碱配体的 值比单键桥连双Schiff碱配体的 值大较多,而单、双键桥连双Schiff碱配合物的 值接近。二茂铁基团在配体和配合物中的作用不同,在配体中二茂铁有一定的吸电子性,而在配合物中表现出给电子性。
钼、钨四重键化合物电子光谱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仇毅翔 王曙光
2011, 32(1): 161-169.
摘要
(
)
PDF
(8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类金属四重键化合物M2Cl4(PMe3)4和M2(O2CCH3)4 (M = Mo, W)的低占据电子激发能进行了计算,系统考察了局域(LDA)、离域(GGA)和杂化(Hybrid)泛函对金属四重键化合物中d-d跃迁和电荷转移跃迁(CT)计算的适用性。研究表明LDA和GGA泛函对d-d跃迁激发能的计算较为准确,但对CT跃迁激发能的计算误差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CT跃迁具有显著的离域特征,采用不含时泛函(LDA或GGA)代替含时泛函后未能对电子在CT跃迁中的长程行为给予正确的描述。包含HF交换项的杂化泛函可以对CT跃迁激发能给予一定的修正,但却降低了d-d跃迁激发能的计算准确性。若要对两种跃迁同时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描述,则需期待准确的含时泛函应用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中。
新型多杂臂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简易合成及自组装行为
周立 高超 徐伟箭 严辉军
2011, 32(1): 170-174.
摘要
(
)
PDF
(12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新型的两亲性多杂臂超支化聚缩水甘油(HPG-h-arm)可以通过简单的三部反应制备: 先利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HPG核, 再利用1,3-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缩合反应一步同时将疏水性的棕榈酸(PA)链和活性溴接枝到HPG上面, 最后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将亲水性的聚(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 (PDMAEMA)链接枝到HPG表面. 红外光谱(FTIR), 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证实了HPG-h-arm被成功制备. 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HPG-h-arm在不同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和形貌. 结果表明HPG-h-arm在不同的溶剂中可以自组装得到不同尺寸的球状胶束.
一种新的富勒烯封端聚L-谷氨酸苄酯的合成
张青环 傅凌云 张钧 杨新林
2011, 32(1): 175-179.
摘要
(
)
PDF
(6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利用富勒烯谷氨酸苄酯的游离氨基引发谷氨酸苄酯-NCA开环聚合,得到了一种新的富勒烯封端的聚谷氨酸苄酯.利用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热重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线型聚乙烯链在强电场中的取向行为
余翔 韩铭 杨小震
2011, 32(1): 180-184.
摘要
(
)
PDF
(19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将电荷平衡法(Charge Equilibration, QEq)方法应用于线型聚乙烯链(PE)的电荷分布计算,发现了非极性高分子PE链上电荷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且端基带有较多的负电荷,随后通过MD模拟发现PE单链可在强电场中发生取向.通过QEq方法对达到临界缠结分子量的PE多链体系进行电荷分配,并模拟其在真空和本体条件下的取向行为,发现PE多链体系在强电场中也可发生取向.最后通过分析得出PE在强电场中发生取向的可能原因是分子链上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热处理对聚己二酸丁二酯多晶结构和降解行为的影响
赵丽芬 蒋妮 甘志华
2011, 32(1): 185-189.
摘要
(
)
PDF
(28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熔融结晶并结合退火处理方法得到了多晶结构的聚己二酸丁二酯(PBA)以及具有不同热历史的热力学稳定的alpha晶型,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BA的多晶结构、晶体尺寸和结晶形貌,跟踪了退火处理的PBA的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分子链在相同晶格排列中围绕c轴空间取向的不同是决定多晶PBA降解速率差别的根本因素。
两亲性RAFT试剂存在下丙烯酸六氟丁酯和苯乙烯的无皂乳液聚合
陈艳军 周辉 罗文 李明 张超灿
2011, 32(1): 190-195.
摘要
(
)
PDF
(4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结构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RAFT试剂),然后在该两亲性RAFT试剂的作用下,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丙烯酸六氟丁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研究了两亲性RAFT试剂浓度、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聚合反应可控性及乳胶粒粒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1H NM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以及表面张力仪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Tg、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及乳胶膜表面性能。
含钛苯乙烯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杨红领 张晟 臧一波 朱方华 张林 陈学太
2011, 32(1): 196-200.
摘要
(
)
PDF
(4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并表征了含2,6吡啶二羧酸根二茂钛基团的苯乙烯单体。通过该含钛单体与苯乙烯的溶液共聚反应得到了稳定性高且可溶的共聚物。所得的共聚物能溶于THF, CH2Cl2和甲苯中,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6 oC。该含钛聚苯乙烯有望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靶用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特刊专辑
更多...
相关下载
稿件模板
投稿流程
版权转让协议
中图分类号
投稿须知
更多...
友情链接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更多...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