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3-24
    论文
    含有Zn4O4簇的开放骨架结构磷酸锌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邢艳, 付云龙, 施展, 华佳, 张萍, 崔艳杰, 庞文琴
    2003, 24(3):  377-380.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热体系中,以1,4-丁二胺为模板剂制备了Zn5(PO4)4·H3N(CH2)4NH3单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1.83440(6)nm,b=1.33034(4)nm,c=0.74497(2)nm,β=90°,V=1.81801(9)nm3,Z=4,Dc=2.912Mg·m-3,最终因子R1=0.0309,wR2=0.0804[I>2σ(I)].结构中的锌和磷均与氧形成四面体配位,该化合物中含有Zn4O4簇,Zn4O4簇与PO4四面体相连,形成了篮子状亚结构基元,该亚结构基元通过氧桥以正反交替的方式相互连接成三维开放骨架结构.
    Zn(Val)SO4·H2O在丙酮-水混合溶剂中的结晶动力学
    高胜利, 房艳, 胡荣祖, 陈三平, 史启祯
    2003, 24(3):  381-385. 
    摘要 ( )   PDF (14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确定了Zn(Val)SO4·H2O在水-丙酮中结晶生长的最佳体积比为1:10,用微量热法测定了该结晶生长过程在298.15K时的放热量及产热速率,计算了动力学常数,认为结晶过程符合Burton-Cabrera-Frank位错理论.同时测定了Zn(Val)SO4·H2O于298.15K时在纯水中的溶解焓为(28.46±0.08)kJ·mol-1,计算了Zn(Val)2+(aq)的标准生成焓为(-569.71±3.84)kJ·mol-1.
    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带3蛋白胞质片段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郑玉娟, 邢菲菲, 孙立伟, 刘立岩, 赵大庆, 倪嘉缵
    2003, 24(3):  386-389. 
    摘要 ( )   PDF (6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PCR法从质粒pHB3中扩增了人红细胞带3蛋白胞质片段(CDB3)基因.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与多克隆位点处带有编码6个组氨酸序列的高效表达载体pET28b连接,构建为重组子pCDBHistag.重组子经酶切及序列测定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可溶性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C端带有6个连续组氨酸的带3蛋白胞质片段作为融合蛋白不仅可以降低宿主菌蛋白酶对其水解程度,而且简化了目的蛋白的纯化过程.经一步螯合Ni2+的亲和层析获得了电泳纯的带3蛋白胞质片段融合蛋白.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带3蛋白胞质片段融合蛋白能够抑制醛缩酶(Aldolase)活性的70%,与文献报道的人红细胞内带3蛋白胞质片段具有相同的功能.
    用膜片钳研究CuCl2对萝卜液泡膜SV通道的影响
    张丽平, 杨频
    2003, 24(3):  390-393.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膜片钳全液泡记录方式研究了CuCl2对萝卜SV通道的影响.研究表明,SV通道为阳离子选择性通道,细胞质钙可激活此通道,且其表现出钙依赖性.细胞质钙达2mmol/L时,SV通道电流基本上达到饱和.当在外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Cl2时,SV通道电流有明显的变化.高浓度的铜离子对通道电流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0.1mmol/L)则增强通道电流.电极内液中的CuCl2对SV通道电流也有抑制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铜离子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及铜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在通道水平上提供重要的依据.
    [C6N2H18]2[Mo5O15(HPO4)2]·H2O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李亚丰, 崔巍, 朱广山, 裘式纶, 方千荣, 王春雷
    2003, 24(3):  394-397.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C6N2H18]2[Mo5O15(HPO4)2]·H2O,并通过IR光谱、ICP、元素分析、差热与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方晶系,P3(2)21空间群,a=1.1231(1)nm,c=2.2802(5)nm,V=2.4911(7)nm3,Dx=2.835Mg/m3,Z=6,最后的一致性因子R=0.0227,wR=0.0675.阴离子中Mo5O15构成一环状结构,2个HPO4一个连在环的下方,一个连在环的上方,形成类似于“飞碟”状的结构,阳离子为2个质子化的四甲基乙二胺.
    新型钳状芳杂环杯[4]芳烃修饰电极对银离子的分子识别研究
    吕鉴泉, 何锡文, 曾宪顺, 万其进, 张正之
    2003, 24(3):  398-403. 
    摘要 ( )   PDF (18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25,27-二羟基-26,28-双(3-苯并噻唑基硫代丙氧基)-5,11,17,23-四叔丁基杯[4]芳烃,并将其研制成PVC膜化学修饰电极.探讨了膜电极的修饰方法及伏安性能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及其识别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涂层-刻痕法制备的修饰电极在0.2mol/LHNO3溶液中对银离子有很灵敏的伏安响应,在5.0×10-8~1.3×10-6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银离子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8×10-8mol/L.用该法测定了一些实际样品,结果令人满意.
    基于拮抗作用检测除草剂的类囊体膜生物传感器研究
    李建平, 彭图治, 贺筱蓉, 肖海军
    2003, 24(3):  404-409.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除草剂对植物类囊体束缚酶分解过氧化氢的拮抗作用,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痕量除草剂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植物类囊体用聚乙烯醇-苯乙烯吡啶(PVA-SbQ)光敏聚合剂在紫外光诱导下产生大分子网状结构进行包埋,制成生物敏感膜,并固定在铂电极表面.根据加入除草剂时类囊体膜束缚酶分解过氧化氢活性的变化,对除草剂进行测定.在含有1×10-3mol/LNaCl,5×10-3mol/LMgCl2和0.01mol/LH2O2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4)中,基于测量0.65V处H2O2氧化电流的变化,可以对下列浓度的除草剂进行定量检测:百草枯3×10-9~1.5×10-7mol/L,敌草龙1×10-8~3×10-7mol/L,扑草净4×10-8~3×10-6mol/L,阿特拉津1×10-7~5×10-6mol/L,莠灭净1×10-7~5×10-6mol/L.利用PVA-SbQ光聚合膜固定类囊体,能够使酶的活性在低温下保持数月.
    毛细管电泳方波安培检测法研究
    谢天尧, 李娜, 唐亚军, 阮小林, 莫金垣
    2003, 24(3):  410-413. 
    摘要 ( )   PDF (6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一种新型CE-ECD检测技术方波安培检测法(Squarewaveamperometricdetection,SWAD),并结合柱端检测方式应用于毛细管电泳中.SWAD采用在恒定电压上叠加一小振幅方波交流电压,测量方波后期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流而进行定量分析.以神经递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作为分离检测对象,详细讨论了方波频率、方波振幅、平衡电位、分离高压以及毛细管内径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WAD具有良好的抗分离高压影响的能力,同时对于微Pt和Au等金属工作电极表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CE-SWAD对多巴胺的检出限达到1.0×10-7mol/L(S/N=3).
    电化学诱导咪唑铜配合物断裂DNA的研究
    赵广超, 朱俊杰, 陈洪渊
    2003, 24(3):  414-418. 
    摘要 ( )   PDF (7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价咪唑铜配合物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对应于单电子准可逆过程.荧光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还原产物一价咪唑铜配合物可以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二价.在中性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其键合常数仅为2.7×102L/mol.荧光光谱及电化学结果表明为嵌入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电化学诱导咪唑铜配合物对DNA断裂的新方法,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检验了断裂结果.
    吸附色素蛋白与纳米银粒子间的光诱导电子传递
    郑军伟, 周群, 丁红
    2003, 24(3):  419-421.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吸附态微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c的光诱导还原.结果表明,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的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c在413nm激光连续照射下被部分还原.光诱导还原可归因于电极表面纳米银粒子的定域表面等离子体吸收使得自由电子受激,受激电子进而转移进入吸附分子空轨道,导致吸附蛋白质的还原.
    研究快报
    荧光团杂化纳米SiO2微球作为生物标记探针的应用研究
    曲会英, 杨黄浩, 林鹏, 李顺华, 杨薇, 许金钩
    2003, 24(3):  422-424. 
    摘要 ( )   PDF (4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电极时空分辨监测单个PC12细胞多巴胺量子释放
    黄卫华, 张丽瑶, 程伟, 庞代文, 王宗礼, 程介克
    2003, 24(3):  425-427. 
    摘要 ( )   PDF (4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白藜芦醇在银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及其应用
    董社英, 郑建斌, 宁艳利, 高鸿
    2003, 24(3):  428-430.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2-丁酮及1-(1H-1,2,4-三唑-1-基)取代苯乙酮与二溴化物的关环反应及产物的生物活性
    张耀谋, 陈文彬, 金桂玉
    2003, 24(3):  431-435. 
    摘要 ( )   PDF (19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二溴化物与唑酮1[R=(CH3)3C]或α-三唑基苯乙酮1(R=Ar)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新型的环状三唑类化合物3和4,经元素分析,1HNMR,IR,EI-MS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证其结构,讨论了反应过程.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大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尤其对小麦锈病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宽叶秦岭藤根部的化学成分
    谭兴根, 张晓瑢, 彭树林, 廖循, 丁立生
    2003, 24(3):  436-441. 
    摘要 ( )   PDF (24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从宽叶秦岭藤根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并结合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它们分别是3,5-二羟基二十烷酸羽扇豆醇酯(3),2-羟甲基-5-甲氧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甙(11),Δ5-孕甾烯-3β,20(S)-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18,秦岭藤甙C)和Δ5-孕甾烯-3β,20(S)-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19,秦岭藤甙D).
    大环手性磷酰胺对氨基酸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
    杜大明, 花文廷
    2003, 24(3):  442-448. 
    摘要 ( )   PDF (4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S)-α-甲基苯乙胺和天然氨基酸(L-丙氨酸、L-苯甘氨酸及L-苯丙氨酸)为手性源,以2,5-二(邻羟基苯基)-1,3,4- 二唑和2,4-二(邻羟基苯基)-1,3,5- 二唑为刚性单元,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光学活性的新型含 二唑磷酰胺和磷酯手性大环化合物.用NMR,IR和FABMS方法研究了所合成的手性大环对氨基酸甲酯盐酸盐和二肽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识别.结果表明,这些主体对D-或L-氨基酸甲酯盐酸盐和二肽具有选择性的结合作用.
    蜂毒肽类似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李顺子, 阎虎生, 刘国栋, 何炳林, 姜鹭
    2003, 24(3):  449-453. 
    摘要 ( )   PDF (7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elittin(GIGAVLKVLTTGLPALISWIKRKRQQ—NH2)是蜂毒中含2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具有抗菌和溶血等生物活性,是典型的阳离子抗菌肽.本文设计合成了蜂毒肽C端15残基肽片段(GLPALISWIKRKRQQ—NH2)及其类似物(15残基).研究了Melittin及这些合成肽的抗菌活性、溶血活性、疏水性及二级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类似物的溶血活性明显降低,抗菌活性基本保留,且与其疏水性相关.类似物中与碱性氨基酸簇(KRKR)距离较远的残基的疏水性对其抗菌活性有较大的贡献.多肽溶血与抗菌机理不同.类似物的抗菌活性和溶血活性与其二级结构(α-螺旋结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含氨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卢玲, 袁直, 石可瑜, 何炳林, 刘斌, 沈彬, 王起顺
    2003, 24(3):  454-458. 
    摘要 ( )   PDF (6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为载体,以己二胺和多乙烯多胺为功能基制备了一系列胆红素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吸附温度、离子强度和胆红素浓度等条件下,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类吸附剂对胆红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中以己二胺和质子化己二胺为功能基的吸附剂对胆红素的吸附作用最佳.
    研究简报
    电喷雾质谱动力学方法测定磷酰化丙丙二肽的气相质子亲和能
    陈晶, 陈益, 江洋, 赵玉芬
    2003, 24(3):  459-461.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高电导率LiAl0.3Co0.7-xMgxO2的制备与表征
    李畅, 徐晓光, 孟醒, 王春忠, 杜菲, 景岩, 黄桂春, 陈岗
    2003, 24(3):  462-464.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柠檬酸配位聚合法合成了LiAl0.3Co0.7-xMgxO2(x=0.01~0.13)粉体,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表征.结果发现晶粒粒径都小于1μm,且在x≤0.11的范围内,材料的XRD谱峰形锐利,表明800℃下材料有良好的结晶性,通过对几组衍射峰的标定,确定材料保持了六方层状α-NaFeO2结构,这种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为锂离子提供了良好通道.
    不锈钢金属丝网上TiO2纳米薄膜光催化剂的研究
    朱永法, 李巍, 何俣, 尚静
    2003, 24(3):  465-468. 
    摘要 ( )   PDF (5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钛酸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金属丝网上制备了TiO2薄膜光催化剂.利用SEM,TEM,AES和Raman光谱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及结构特性.以甲醛的光催化氧化反应为试验反应,考察了提拉次数、PEG浓度和焙烧温度对TiO2薄膜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将TiO2薄膜的结构特性与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在前驱体溶胶中加入10%PEG400,提拉3次并于400℃下焙烧可制得具有中孔结构和结晶完好的锐钛矿型TiO2薄膜,并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具有中孔结构的SO42-/Zr-HMS型固体超强酸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廖世军, 季山, 简弃非, 王乐夫, Vladimir Linkov, Leslie Petrik
    2003, 24(3):  469-472.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TEOS-Zr-HAD-H2O-Ethanol体系合成了Zr-HMS的中孔分子筛,脱除模板剂后用0.5mol/L硫酸处理和550℃高温焙烧3h,制得一种中孔SO42-/Zr-HMS超强酸催化剂.采用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指示剂法、TG和NH3-TPD对其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制得的SO42-/Zr-HMS催化剂具备HMS中孔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其酸强度可达H0=-13.75.在锆及SO42-含量远远低于SO42-/ZrO2的条件下,SO42-/Zr-HMS催化剂对于苯酐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活性仍高于SO42-/ZrO2催化剂.
    纳米Ni-Co-B非晶态合金抗氧化行为的原位XPS研究
    戴维林, 曹勇, 范康年, 邓景发
    2003, 24(3):  473-476. 
    摘要 ( )   PDF (5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原位XPS手段研究了纳米非晶态Ni-Co-B合金中B和Co的抗氧化行为、表面组成与氧化处理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氧优先氧化表面的元素B物种,在元素态B被完全耗尽后才开始氧化表面的元素态Co物种,在元素态B和Co均被完全氧化后,元素态Ni才开始被氧化.另外,研究还发现,在氧化过程中,B和Co的氧化物具有在表面富集的倾向.正是由于B和Co的优先被氧化才保护了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活性中心——元素态Ni.
    8-羟基喹啉铍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廖奕, 苏忠民, 陈亚光, 阚玉和, 段红霞, 仇永清, 王荣顺
    2003, 24(3):  477-480.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abinitio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分别优化了有机金属配合物8-羟基喹啉铍(BeQ2)及其3种衍生物分子的基态及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规律以探索电子跃迁机理.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分子的电子光谱,揭示了BeQ2及其衍生物的发光源于配体中π→π*电子跃迁,指出通过配体修饰可以有效地影响配合物前线分子轨道分布,调整发光波段,并有效提高电荷转移量.
    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粒径的理论计算与实验
    陈益清, 孙多先, 苏晶, 杨军
    2003, 24(3):  481-484. 
    摘要 ( )   PDF (14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静电液滴发生器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微球,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微球粒径的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凝胶微球粒径的大小取决于静电压、电极距离、针头内径大小、注射器流速、海藻酸钠粘度和表面张力以及凝胶化体积收缩系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相当好.
    聚合物屈服中结构变化的计算机模拟
    徐晨光, 梁太宁, 孙娟, 韩铭, 杨小震
    2003, 24(3):  485-487.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分子模拟方法对近来关于在屈服中是否存在结构改变的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屈服附近键长与键角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分子间相互作用主宰着屈服过程.研究发现,屈服过程中有一个“原子跳跃”的结构转变现象,即部分原子的位移超出所有原子平均位移的10倍以上.另外,高分子链间堆砌的复杂性引起屈服点附近的多重原子跳跃发生.用该结果可以较合理地解释高分子有一个宽的屈服峰.
    含1,3-二硫-2叶立德烯的系列有机发色团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刘孝娟, 封继康, 任爱民, 孙家锺
    2003, 24(3):  488-491. 
    摘要 ( )   PDF (5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12个含有1,3-二硫-2叶立德烯的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有机发色团,对所研究分子用AM1方法进行几何构型优化,用INDO/CI方法获得基态到各激发态的垂直跃迁能和振子强度,即电子光谱;在此基础上用SOS公式计算系列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ijk,并从微观上对这一系列分子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综合性能较好的NLO有机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荧光素蒽醌甲酯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及电荷分离态的检测
    张海平, 周亚琳, 张曼华, 沈涛, 李玉良, 朱道本
    2003, 24(3):  492-495. 
    摘要 ( )   PDF (46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以荧光素为光敏剂的电子给体-受体二元化合物荧光素蒽醌甲酯(FL-AQ),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乙醇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并首次用纳秒级瞬态吸收光谱检测了此化合物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所形成的电荷分离态.在溶液中激发FL,电子可从FL有效地转移到AQ,其速率常数为3.95×109s-1,效率为95%.但由于电荷分离态寿命较短,瞬态吸收信号弱,若在此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TiO2)纳米胶体,使FL-AQ吸附在胶体上,电荷分离态信号明显增强.480nm处FL的寿命为11.1μs;560nm处AQ的寿命为8.93μs.
    多孔Ni在熔融碳酸盐中原位氧化/锂化时形变及溶解行为的研究
    陈丽江, 林昌健, 冯祖德, 程璇
    2003, 24(3):  496-500.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一步研究在加载及无加载条件下多孔Ni电极在熔融盐中进行原位氧化/锂化时,电极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应用SEM表征不同运行时间后多孔Ni样品的表面形态,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测定熔盐中溶解的镍离子浓度.结果表明,负载条件下多孔镍在融盐中原位氧化/锂化时,镍离子溶出现象严重,即使无负载条件下,多孔镍在进行原位氧化/锂化过程中,仍有相当量的镍离子溶出并进入熔融碳酸盐电解质中.
    酸性和碱性介质中甘氨酸解离吸附和氧化的EQCM研究
    谷艳娟, 周志有, 陈声培, 甄春花, 孙世刚
    2003, 24(3):  501-505. 
    摘要 ( )   PDF (5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酸性和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甘氨酸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行为与溶液的酸碱性密切相关.酸性溶液中甘氨酸吸附较弱,碱性溶液中则产生强吸附物,且当电位低于0V(vs.SCE)时可吸附于Pt电极表面.此外,碱性溶液中甘氨酸还表现出较高的电氧化活性.通过EQCM定量检测上述过程中Pt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测定了不同电位区间(氢区、双电层区和氧区)每传递一个电子所对应的电极表面吸附物种的平均摩尔质量.
    La0.8Sr0.2Ga0.8Mg0.2O2.8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SOFC中的应用
    查少武, 李海滨, 夏长荣, 刘杏芹, 孟广耀
    2003, 24(3):  506-508. 
    摘要 ( )   PDF (41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凝胶浇注法制备具有较高氧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La0.8Sr0.2Ga0.8Mg0.2O2.8粉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于1400℃焙烧后即形成了钙钛矿结构,无杂相存在.探讨了粉料压制坯体的致密化和导电性能在1450℃下与烧结时间的关系,发现烧结时间为18h时其相对密度达98.3%,而在24h的情况下,样品具有最佳的氧离子导电性.采用Ni-Ce0.8Gd0.2O1.9作为阳极,La0.8Sr0.2Ga0.6Ni0.4O2.7作为阴极,组装了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和阴极分别通入含3%H2O的氢气和空气,750℃时的开路电压为1.04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P)达252mW/cm2(U=0.48V,J=525mA/cm2).
    3-甲基吡啶电氧化合成烟酸的研究
    张玉敏, 张恒彬, 曹学静, 王欣, 姬长征
    2003, 24(3):  509-512. 
    摘要 ( )   PDF (5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有阳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槽内,通过稳态极化曲线测量,考察了3-甲基吡啶在Pt电极和PbO2/Ti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发现PbO2/Ti电极对生成烟酸有电催化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研究快报
    模板法制备枝状Pt纳米线
    孔令斌, 李梦轲, 陆梅, 郭新勇, 力虎林
    2003, 24(3):  513-515. 
    摘要 ( )   PDF (5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维聚合物[MnNa(Salicylate)2(CH3OH)(H2O)]n·0.5nH2O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活性研究
    施伟, 徐英凯, 王红梅, 刘扬
    2003, 24(3):  516-518.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改进的本体溶胶-凝胶过程制备单组分二氧化硅单块
    柳巍, 张亚红, 郭娜, 赵一阳, 郝秀峰, 张万金, 王策, 危岩
    2003, 24(3):  519-521.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的研究
    吕学举, 费强, 程铁欣, 毕颖丽, 甄开吉, 张春雷, 崔元俊
    2003, 24(3):  522-524.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位固体核磁共振研究温和条件下丙烷在镓改性H-ZSM-5上的活化
    邹雁, 石磊, 马卓娜, 朱卡克, 贺鹤勇
    2003, 24(3):  525-527.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原位沉析法制备壳聚糖棒材的研究
    胡巧玲, 钱秀珍, 李保强, 沈家骢
    2003, 24(3):  528-531.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壳聚糖凝胶膜为模板,将壳聚糖溶液与NaOH凝固液隔离,利用膜渗透原位沉析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壳聚糖棒材(d=4.5mm),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剪切强度分别为92.4MPa,4.1GPa和36.5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原位沉析法制备的壳聚糖棒材具有同心筒状层叠结构,并对其成型机理进行了探讨.
    粘度对聚合物共混物相分离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蒋秀丽, 张红东, 张振利, 杨玉良
    2003, 24(3):  532-536. 
    摘要 ( )   PDF (7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拟了粘度反差二元流体混合物的相分离,考察了粘度对相分离动力学的影响,发现相区域的增长主要由粘度较大的组分所控制,合理地解释了粘度效应所导致的一些实验现象.证明了即使组分间的粘度比很大,也没有出现反转相结构,说明在不施加剪切流场情况下,粘度反差不是形成反转相的原因.
    动态扭振法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本体插层聚合
    邹纲, 方堃, 盛夏, 何平笙
    2003, 24(3):  537-540. 
    摘要 ( )   PDF (5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动态扭振法研究热塑性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蒙脱土(MMT)复合体系的本体插层聚合.并试用处理交联体系固化的Flory理论、非平衡态热力学涨落理论和Avrami方程研究PMMA/MMT复合体系的本体插层聚合,求取表观活化能Ea.实验发现,PMMA/MMT插层聚合转化率曲线中后期与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曲线极为类似,表明剥离后的蒙脱土片层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交联点的作用.
    聚丙烯酸/聚(苯乙烯-丙烯酸)二苯酰基甲烷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唐洁渊, 章文贡
    2003, 24(3):  541-546.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铕(Ⅲ)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丙烯酸(PAA)(Mn=5000)、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n=3000)发生配位反应,分别得到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NaEu(Ⅲ)-DBM-PSAA,产率分别为89.7%和87.3%.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Eu3+分别与PAA,PSAA和DBM-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1个Eu3+分别与PAA中2个链节或PSAA中3个链节的羧基和1个DBM-发生配位.Eu3+离子在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Eu(Ⅲ)-DBM-PSAA中的含量分别为28.46%和12.23%.荧光光谱表明,常温下配位聚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主要是Eu3+离子的5D0→7F2的能级跃迁.
    含氟共聚物与钴卟啉复合膜的制备及促进氧输送性能
    申屠宝卿, 翁志学, 西出宏之
    2003, 24(3):  547-550.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与钴卟啉复合膜的制备及钴卟啉与氧络合、促进输送性能.共聚物中的咪唑基与钴卟啉的第五配位点在溶液中络合,制得的复合膜具有快速和可逆的氧结合特性.温度降低,钴卟啉与氧络合的平衡常数增加;膜中的钴卟啉与氧络合平衡常数大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的平衡常数.钴卟啉与氧络合和选择性地促进氧的输送使共聚物/钴卟啉复合膜的氧渗透系数和氧/氮选择系数提高.
    基板受限条件下聚合物薄膜厚度对结晶的影响研究
    王震, 孔祥明, 高峰, 胡平, 谢续明
    2003, 24(3):  551-554. 
    摘要 ( )   PDF (7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溶液铸膜方法,用匀胶机(spin-coater)在铝箔基板上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厚度的结晶聚合物聚羟基丁酸酯(PHB)和聚ε-己内酯(PCL)超薄膜.经退火处理后,用差热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薄膜厚度对其结晶熔点Tm和结晶温度Tc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熔点Tm随超薄膜厚度的减小逐渐减小;在减至一定的厚度时,熔点有突升,至极大值后,随膜厚继续减小熔点又会骤降.而结晶温度Tc则一直随膜厚的减小而逐渐降低.可以认为,结晶聚合物的分子在基板受限作用下,主要是熔融熵的变化导致了熔点的上述变化,而受限条件下的扩散控制结晶使结晶温度降低.
    含3,5-二甲基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聚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王锦艳, 肖树德, 蹇锡高, 张守海
    2003, 24(3):  555-558.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4-[(3,5-二甲基-4-羟基)苯基]-2,3-杂萘-1-酮与4-氯-N-苯基邻苯酰亚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脱水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不对称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二酐单体,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由新型二酐单体与市售的二胺单体通过“一步法”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5种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的聚醚酰亚胺.通过FTIR和1HNMR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既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又可以在室温下溶解于非质子极性溶剂,如N-甲基吡咯烷酮和间甲酚等.
    研究快报
    一种新型联萘基旋光共轭聚合物的圆二色谱和圆偏振荧光光谱
    卞证, 何亚兵, 高连勋
    2003, 24(3):  559-561. 
    摘要 ( )   PDF (48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含钴硅橡胶离聚体膜的富氧性能
    张子勇, 刘宗华
    2003, 24(3):  562-564.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