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2-24
    论文
    2MgO·2B2O3·MgCl2·14H2O-7.8%H3BO3-H2O体系多温相关系研究
    刘志宏, 胡满成, 高世扬
    2003, 24(2):  189-194.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2MgO·2B2O3·MgCl2·14H20在不同温度下的7.8%H3BO3水溶液中的相转化产物及其溶解度.IR,XRD,TG及化学分析表明,相转化产物在0~22℃范围内为MgO·2B2O3·9H20;22~68℃为MgO·2B2O3·7.5H20;68~95℃为MgO·2B2O3·7H20;95~98.8℃为MgO·2B2O3·5H20;100~110℃为MgO·B2O3·3H20;110~120℃为2MgO·B2O3·2H20;120~170℃为2MgO·B2O3·1.5H20;170~200℃为2MgO·B2O3·H20.提出了相转化反应原理.
    Zn(NO3)2-Leu-H2O体系(25℃)的相平衡及新相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高胜利, 杨旭武, 陈三平, 李焕勇, 史启祯
    2003, 24(2):  195-199. 
    摘要 ( )   PDF (6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硝酸锌-亮氨酸-水体系在2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绘制了体系的相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发现并制备了未见报道的非一致溶解配合物[Zn(Leu)(NO3)2(H20)]·H20(A)和Zn(Leu)2(NO3)2·H20(B),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IR和TG-DTG等对其组成、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配合物的标准燃烧能分别为(-12692.80±5.83)和(-15345.71±9.11)J/g,求得它们的标准燃烧焓分别为(-4523.22±2.08)和(-7208.86±4.28)kJ/mol,标准生成焓分别为(-615.67±2.27)和(-1863.16±4.60)kJ/mol
    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液晶行为研究
    柳巍, 师宇华, 王银杰, 师同顺, 张万金
    2003, 24(2):  200-204. 
    摘要 ( )   PDF (6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5,10,15,20-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简称TLPPH2)及其Mn(Ⅲ),Fe(Ⅲ),Co(Ⅱ),Ni(Ⅱ),Cu(Ⅱ)和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摩尔电导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液晶行为.结果表明,锌配合物的液晶相变温度始于-50.67℃,相区宽度达143℃.
    Hβ沸石粒度对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王润伟, 林森, 孟祥举, 李滨松, 蒋大振, 肖丰收, 裘式纶
    2003, 24(2):  205-207.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粒度的β沸石,并应用在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中.实验结果显示,随β沸石粒度的逐渐减小(40μm~20nm),反应活性逐渐增加;在产物的选择性方面,随β沸石粒度的逐渐减小,汽油组分C8在产物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
    研究快报
    一种新的橙红色长余辉荧光材料Y2O2S∶Sm3+
    雷炳富, 刘应亮, 唐功本, 叶泽人, 石春山
    2003, 24(2):  208-210.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Ni2+和Cd2+跨人红细胞膜的比较研究
    吴刚, 乔秀文, 李荣昌, 王夔
    2003, 24(2):  211-213.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β-K4H3[SiW9O37(CpTi)3]·11H2O环戊二烯钛多酸衍生物与DNA作用研究
    李建新, 王英, 王晓红, 刘巨涛, 李玉新, 黄百渠, 刘景福
    2003, 24(2):  214-215.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用水溶液中合成的量子点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物的研究
    林章碧, 苏星光, 张皓, 牟颖, 孙晔, 胡海, 杨柏, 闫岗林, 罗贵民, 金钦汉
    2003, 24(2):  216-220. 
    摘要 ( )   PDF (6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巯基丙酸(HS—CH2CH2COOH)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具有窄而对称(FWHM=40nm)的荧光发射带且尺寸为3nm的CdTe半导体纳米粒子,并用此纳米粒子成功地标记了生物分子胰蛋白酶.与单独的CdTe纳米粒子的溶液相比较,CdTe-胰蛋白酶溶液的吸收光谱在400~600nm范围内较为平坦,其发射光谱蓝移8nm,但发射峰的半峰宽不变.实验证明,CdTe-胰蛋白酶溶液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是由CdTe纳米粒子与胰蛋白酶之间的结合反应引起的,而不是由空气中的O2所引起的,加热可促进CdTe纳米粒子与胰蛋白酶之间的结合反应.
    用于水中矿物油测定的新型萃取剂
    郑健, 于爱民, 周建光, 李宝华, 陈焕文, 张寒琦, 金钦汉, 刘廷良, 王晓惠, 李国刚
    2003, 24(2):  221-225. 
    摘要 ( )   PDF (7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了用于水中矿物油测定的新型萃取剂的筛选和超纯新型萃取剂的制备方法,对选定的新型萃取剂与目前我国常用萃取剂的萃取能力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研究.
    红外光谱酰胺Ⅲ带用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定研究
    谢孟峡, 刘媛
    2003, 24(2):  226-231. 
    摘要 ( )   PDF (11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甲醇对BSA和RaseA等蛋白质进行变性处理,结合蛋白质酰胺带的拟合结果对酰胺带各二级结构的谱峰进行了初步指认:1330~1290cm-1为α-螺旋;1295~1265cm-1为β-转角;1270~1245cm-1为无规卷曲;1250~1220cm-1为β-折叠.依据这些谱峰归属,对一些已知二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X射线衍射数据以及酰胺带的定量结果基本一致.
    流动型微流控PCR扩增芯片的研究
    刘金华, 殷学锋, 徐光明, 方肇伦, 陈怀增
    2003, 24(2):  232-235.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组装了由注射泵进样系统、微流控芯片和三温区加热器组成的流动型PCR扩增系统,该系统具有扩增速度快、交叉污染小、芯片可重复使用和操作方便等特点.优化了芯片厚度、隔热材料和流速等影响PCR扩增的因素.在4.9min内经24个循环成功地扩增了浓度为1ng/100μL的λ-DNA(500bp).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孔性界面对电分离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影响
    王宗花, 刘军, 颜流水, 王义明, 罗国安
    2003, 24(2):  236-240. 
    摘要 ( )   PDF (8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镶嵌、涂层),并研究了电分离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的机理.结果表明,该电极的表面有一个多孔性的立体界面层,不仅对DA和AA具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而且二者的氧化峰电位差(ΔEpa)达250mV以上.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影响ΔEpa的因素.分散剂的种类对ΔEpa有很大的影响;多层碳纳米管的管径对ΔEpa的影响较小,碳纳米管的种类(单层、多层、螺旋型多层)则有一定的区别;同一种碳纳米管经不同氧化强度的酸截短后,对ΔEpa产生了明显影响.这说明修饰电极的界面性质对电分离DA和AA有较大的影响.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在拖尾重叠色谱峰解析中的应用
    亓云鹏, 吴玉田, 李通化, 柴逸峰, 王彬, 张国庆
    2003, 24(2):  241-244.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已成功应用于复杂体系的重叠色谱峰解析.当色谱峰拖尾时,演进特征投影图(ELPG)显示的直线段对应的区域中可能含有前面拖尾组分的信息,据此进行HELP解析可能得不到满意结果.选择ELPG上直线段的一部分,即拖尾组分末端,前面组分的信息已基本消失的区域作为选择性区域进行HELP解析.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定量方法: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解待测组分标准样品的二维数据,将得到的“标准”色谱引入HELP的定量过程,在色谱峰拖尾或解得谱峰不平滑时,得到更准确的结果.用HELP方法解析了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三组分实验体系,结果表明,加入上述措施的HELP可有效改善拖尾重叠色谱峰的解析结果.
    Nafion/Au溶胶自组装微铂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心肌细胞中NO水平测定中的应用
    朱民, 刘敏, 施国跃, 陈俊水, 金利通
    2003, 24(2):  245-248.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afion/Au溶胶修饰微铂传感器(Au溶胶颗粒的直径为7~14nm),并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心肌细胞中NO水平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组装制备的Nafion/Au溶胶修饰微传感器对NO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在1.0×10-7~4.0×10-5mol/L浓度范围内,NO的催化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8mol/L.探讨了该修饰微传感器对NO的催化机理,研究了在L-精氨酸和乙酰胆碱刺激下心肌细胞内的NO释放.
    研究简报
    桑色素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宋玉民, 康敬万, 卢小泉, 王志华, 高锦章
    2003, 24(2):  249-251. 
    摘要 ( )   PDF (5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柱离子色谱法同时分离分析9种多价金属阳离子的研究
    徐继明, 鲜跃仲, 王燕萍, 施国跃, 金利通
    2003, 24(2):  252-254.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新型有机荧光染料嵌合的核壳荧光纳米材料的研制
    段菁华, 王柯敏, 谭蔚泓, 何晓晓, 何春梅, 刘斌, 李杜, 黄杉生, 羊小海, 莫远尧
    2003, 24(2):  255-259. 
    摘要 ( )   PDF (7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方法,首次以羊抗人免疫球蛋白(IgG)标记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核材料,成功地制备了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克服了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核壳荧光纳米颗粒中存在的荧光染料泄露的问题.制备的这种核壳荧光纳米颗粒比细胞小很多,且具有生物亲和性,可为纳米生物传感器件提供新型材料.基于该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标记方法也为生物医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非同位素分析方法.
    1,3-二氢-1,3-二氧-2H-异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邓勇, 钟裕国, 沈怡, 刘绍华
    2003, 24(2):  260-264. 
    摘要 ( )   PDF (7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整合素αvβ3受体内源性配基RGD三肽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沙利度胺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羧基-1,3-二氢-1,3-二氧-2H-异吲哚类衍生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确证.体外初步生物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部分目标物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有显著抑制活性.
    烯基取代的甲酸态四氢叶酸辅酶模型的合成及其碳单元转移反应
    王兰英, 胡志彪, 史真
    2003, 24(2):  265-269.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邻苯二胺和乙酸为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8种烃基乙烯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盐,其结构用元素分析,1HNMR,IR,MS和UV-Vis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作为取代的甲酸态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同亲核试剂(格氏试剂)反应得到烃基乙烯基取代的一碳单元完全转移的产物α,β-不饱和酮,为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仿生合成新方法.
    (±)-16-羟基-6,7-脱氢铁锈醇甲醚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沈灏, 李安排, 王晖, 杜振亭, 武同兴, 潘鑫复
    2003, 24(2):  270-273.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AC→ABC的合成策略,以α-环柠檬醛为A环起始原料,通过与C环化合物8缩合、选择性还原及分子内环合得到关键中间体11,再经过官能团修饰和转换,合成了16-羟基-6,7-脱氢铁锈醇甲醚及其3个类似物.
    新型树状结构手性联二萘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范青华, 杨夕强, 刘国华, 陈晓闽, 陈新滋
    2003, 24(2):  274-277. 
    摘要 ( )   PDF (56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树状结构的手性联二萘酚(BINOL)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R)-2,2′-二羟基-1,1′-联萘-3,3′-二羧酸与末端为氨基的Frechet聚芳醚型树状分子经缩合反应,以中等产率得到0~3代的树状分子配体,用1HNMR,IR和MALDI-TOF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这些树状手性配体与Ti(OPri)4在无水甲苯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是二乙基锌对醛不对称加成反应的高效催化剂,树状分子载体的体积对催化剂的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以邻氯苯甲醛为底物时,反应的对映选择性随树状分子代数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二羟基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卢奎, 展海军, 周稚仙, 吴养洁
    2003, 24(2):  278-281.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杯[4]芳烃与碘乙醇的反应,制得了25,27-二羟基-26,28-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经IR,UV,1HNMR,13CNMR和MS等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产物与稀土(Ⅲ)硝酸盐在乙腈溶液中的配位作用,并根据扩展的Hilderbrand-Benesi公式计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结果发现,25,27-二羟基-26,28-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与稀土(Ⅲ)硝酸盐在乙腈溶液中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
    meso-5,10,15,20-四[4-(N-吡咯烷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对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郭灿城, 李和平, 张晓兵, 童荣标
    2003, 24(2):  282-287. 
    摘要 ( )   PDF (9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卟啉对癌细胞的特殊亲和作用和吡咯烷化合物的抗肿瘤及抗癌活性,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吡咯烷结构的新型卟啉化合物——meso-5,10,15,20-四[4-(N-吡咯烷基)苯基]卟啉(TBPPH2),利用荧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TBPPH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TBPPH2利用疏水作用力进入BSA的疏水性腔,与BSA形成配合物并引起BSA的静态荧光猝灭.在TBPPH2与BSA的相互作用过程中,TBPPH2与BSA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TBPPH2与BSA分子中色氨酸间的最近距离r=2.4nm.反应平衡常数KA=2.51×104L/mol,反应熵变ΔS=84.18J/(mol·K),TBPPH2与BSA的结合常数KB=5.13×105L/mol.研究结果表明,吡咯烷基卟啉可能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
    化合物YCo12-xTix和YFe12-xTix的结构与磁性
    王文全, 富泉, 苏峰, 王学凤, 闫羽, 金汉民
    2003, 24(2):  288-292. 
    摘要 ( )   PDF (4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磁性测量研究了化合物YCo12-xTix和YFe12-xTix的结构与磁性.结果表明,化合物YCo12-xTix和YFe12-xTix均具有ThMn12型结构,室温下为单轴磁晶各向异性.随着Ti含量的增加,YCo12-xTix的居里温度Tc显著降低,而YFe12-xTix的居里温度Tc几乎不变.所有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磁晶各向异性场Ha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可以用双次晶格模型来解释.
    NMR研究溶液中正十四烷基硫酸钠/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3)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毛诗珍, 靳志强, 望天志, 王涵慧, 方晓雯, 袁汉珍, 俞稼镛, 杜有如
    2003, 24(2):  293-296. 
    摘要 ( )   PDF (5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1H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2D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CH2)13OSO3Na(STS)]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3)[n-CH3(CH2)13O(C2H4O)3H(C14E3)]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TS与C14E3混合后存在相互作用,并形成混合胶束;弛豫实验表明,混合胶束中STS疏水链质子运动更加受阻,C14E3的α-(4″)和β-CH2(3″)处链堆积紧密.C14E3的亲水端(CH2CH20)3链卷曲紧贴在疏水壳表面外链堆积较紧密处.自扩散系数测量表明,混合胶束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大.单一非离子型胶束和混合胶束的亲水端(CH2CH20)3(5″)链构成相应较软和松散的外壳.单一C14E3在极性溶剂氯仿溶液中,质子运动比在水中自由度大,但2DNOESY谱中出现了少量分子间的交叉峰,也可能形成了一些小的聚集体.
    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反应中间体稳定性及反应活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颜力楷, 兰亚乾, 苏忠民, 仇永清, 邵琛, 李宝利, 王荣顺
    2003, 24(2):  297-300.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abinitioUHF方法和DFTU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下对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反应中间体的模型体系进行几何构型优化.针对每类自由基对应得到的两种典型的构象异构体(1a,1b和2a,2b),进行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分析.构型1a和2b的总能量相对较低.比较4个模型体系的前线分子轨道,构型1a的能隙较小,同时HOMO能量较高,易给出电子,LUMO能量较低,易得电子,有利于电子转移,因而有较好的反应活性.自由基自旋密度主要集聚在C2或C3上,未有较大弥散,同时也是前线MO主要布居位置和重要的反应活性部位.对构型1a与丙烯酸模型分子形成的复合物分析表明,两者的反应未经过过渡态,在瞬间即可完成.
    化学修饰氧化铝负载钴基催化剂吸附与反应行为的研究
    张俊岭, 陈建刚, 董庆年, 任杰, 孙予罕
    2003, 24(2):  301-304. 
    摘要 ( )   PDF (6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改进催化剂活性和C5+烃选择性的方法,利用原位红外光谱、TPSR和费-托合成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分散、吸附与反应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载体处理的差异决定了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形态,钴负载在氨修饰氧化铝上有利于桥式CO吸附,而醋酸改性氧化铝则增进了金属钴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催化剂以线形吸收态为主.CO加氢反应表明,氨修饰氧化铝负载钴催化剂能促进活性和C+5烃选择性的提高,而醋酸修饰氧化铝可抑止钴催化剂的活性和碳链增长.
    以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为基底的室温熔融盐电解质热学及电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梁宏莹, 吴锋, 陈立泉, 黄学杰
    2003, 24(2):  305-309. 
    摘要 ( )   PDF (5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一系列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SO2CF3)2,LiTFSI]与尿素及其衍生物形成的新型室温熔融盐电解质,并对其热学性质及电导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受甲基取代基的影响,LiTFSI-甲基脲体系的共熔温度最低,为-38℃.LiTFSI-尿素体系的室温电导率最高,为1.74×10-4S/cm,50℃电导率为1.24×10-3S/cm.
    双核Au(Ⅰ)配合物[Y+]2[Au(i-mnt)]2(Y+=[n-Bu4N]+,K+,[Ph4As]+)发光机制的从头计算研究
    潘清江, 张红星
    2003, 24(2):  310-314. 
    摘要 ( )   PDF (19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从头算方法研究[Au(i-mnt)]22-(i-mnt=i-marononitriledithiolate)的电子吸收和磷光发射性质,利用MP2和CIS方法分别优化了[Au(i-mnt)]22-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计算的基态Au(Ⅰ)—Au(Ⅰ)键长为0.2825nm,表明Au(Ⅰ)之间存在弱吸引作用.采用SCRF方法中IPCM模型模拟配合物在乙氰溶液中的行为,计算得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15.5nm,指认X1Ag→A1Au来源于i-mnt配体内电荷转移跃迁.在436.2nm处得到具有B3Au1Ag跃迁的磷光发射,指认为i-mnt配体内电荷转移和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与500nm乙氰溶液的发射相对应,为金属修饰的有机配体发光机制.
    自组装DNA与[Co(phen)3]2+/3+相互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
    董丽琴, 周剑章, 吴玲玲, 董平, 林仲华
    2003, 24(2):  315-319.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金基体上自组装ssDNA及dsDNA与钴邻菲啉配合物离子([Co(phen)3]2+/3+)相互作用进行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获得相互作用位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的信息.dsDNA与[Co(phen)3]2+/3+存在一定的嵌插作用,即配合物通过配体邻菲啉(phen)环以嵌插模式结合在碱基A-T及G-C富集区,同时与磷酸二酯键PO2结合,并伴随dsDNA螺旋构象由B型向A型转变;而[Co(phen)3]2+/3+则是以静电模式与ssDNA的磷酸二酯键PO2及脱氧核糖组成的骨架相互作用.
    LaBO3(B=Fe,Co)中氧的迁移与光催化反应活性
    桑丽霞, 钟顺和, 傅希贤
    2003, 24(2):  320-323. 
    摘要 ( )   PDF (5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柠檬酸法合成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BO3(B=Fe,Co)为催化剂,对水溶性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其光催化活性与钙钛矿型结构中氧空位沿BO6八面体棱边以曲线而非直线的迁移机制有关.在光催化氧化过程中,光生电子首先被表面氧空位束缚,再与表面的吸附氧反应生成超氧基(O2)而加速对染料分子的降解.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中的氧空位是由氧的迁移产生的,它可以作为电子的陷阱而捕俘电子,并作为氧的吸附中心而提高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量.
    水杨醛缩胺类Schiff碱光致变色性质
    赵建章, 赵冰, 徐蔚青, 刘举正
    2003, 24(2):  324-328.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时间相关光谱法研究了水杨醛缩胺类Schiff碱光致变色的性质,发现分子共轭体系大小和分子骨架刚性等因素对光致变色性质存在规律性的影响.共轭体系越大,发生光致变色的速率越小;分子骨架的刚性越大,化合物越难发生光致变色;反之,则光致变色较容易进行.
    马尿酸及乙酰苯胺燃烧能的测定
    安绪武, 何利林, 吴善祥, 胡荣祖
    2003, 24(2):  329-331.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并建立一台精密转动弹热量计,能在恒温和绝热两种模式下操作.测量数据的采集由在线微机自动完成,测量结果通过适当的程序计算.用量热标准物质NBS39i苯甲酸标定其能当量,偏差约为±0.006%.马尿酸及乙酰苯胺的燃烧能测定值分别为-(23542.7±0.9)J/g和-(31245.8±2.4)J/g(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不确定度为总标准偏差的2倍,分别为±4.5J/g和±7.5J/g.结果与推荐值一致.还讨论了这两个化合物作为低含氮量量热参考物质的性质.
    研究快报
    P(St-co-MAA)乳液体系对CaCO3结晶的调控
    陈亚坤, 赵莹, 王笃金, 徐怡庄, 沈强, 王家君, 郑爱国, 吴瑾光, 徐端夫
    2003, 24(2):  332-334.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钕的电子拉曼光谱和一种新的拉曼增强机理
    徐怡庄, 吴瑾光, 孙文秀, 陶栋梁, 宋增福, 翁诗甫, 许振华, 徐端夫, 徐光宪
    2003, 24(2):  335-336.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脉冲激光法连续制备纳米钴乙醇溶胶的研究
    章仪, 陈文哲, 章文贡
    2003, 24(2):  337-339.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柱状结构阵列碳纳米管膜的超疏水性研究
    李书宏, 冯琳, 李欢军, 翟锦, 宋延林, 江雷, 朱道本
    2003, 24(2):  340-342. 
    摘要 ( )   PDF (4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氟化吡唑啉蓝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梁玉军, 金明, 符连社, 卢然, 张洪杰, 赵英英
    2003, 24(2):  343-345. 
    摘要 ( )   PDF (4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有机氨钙催化聚合脂肪族环酯
    朴龙海, 张昕照, 陈学思, 邓明霄, 姜连升, 景遐斌
    2003, 24(2):  346-349. 
    摘要 ( )   PDF (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用经环氧丙烷和环氧丙烷/乙腈处理的氨钙催化剂催化聚合了ε-己内酯和L-丙交酯.研究了催化剂浓度、聚合时间、真空度、聚合温度和陈化温度等对聚合收率和聚合物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氨钙催化剂对ε-己内酯和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和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和较高的分子量,而且具有一些“准活性聚合”的特点,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可控.陈化处理和乙腈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聚ε-己内酯的分子量,最大分子量达到27×104.
    材料介观有序结构小角光散射图案的FFT算法
    洪珂, 王涛, 张红东, 杨玉良
    2003, 24(2):  350-354. 
    摘要 ( )   PDF (6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方法(FastFourierTransformation,FFT)直接获得高分子材料中介观有序结构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图案,从而对实验获得的球晶和液晶液滴的SALS图案进行结构预测.作为实例,计算了几种典型液晶液滴构型的SALS图案.
    含3-甲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结构聚醚酰胺的合成、表征与性能
    朱秀玲, 蹇锡高, 卢冶, 王瑞玲, 张元红
    2003, 24(2):  355-358. 
    摘要 ( )   PDF (4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新型芳香二胺双-(4-氨基苯基)-4-(3-甲基-4-苯氧基)-2,3-二氮杂萘-1-酮(1)[2-(4-aminophenyl)-4-(3-methyl-4-phenoxy)-2,3-phthalazinone-1,DAMPP].采用Yamazaki体系,二胺(1)能与多种芳香二酸进行溶液亲核缩聚反应,制得一类新型聚芳醚酰胺,其特性粘度为0.40~0.60dL/g;以MS,FTIR和1H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新型二胺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利用DSC和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新型聚芳酰胺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98~620K,N2气气氛中10%热质量损失温度在673K以上.聚合物2a~2c的表面电阻系数为3.75×1014~9.87×1015Ω,体积电阻系数为1.39×1016~4.09×1016Ω·cm.聚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1-甲基吡咯烷酮和间甲酚等极性有机溶剂中可溶解,并经浇注得到透明、韧性薄膜.
    研究快报
    一种天然纳米纤维捕鸟蛛丝的物理化学结构表征
    华坚, 范仲勇, 阳建斌, 潘固平, 吴大诚
    2003, 24(2):  359-361.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玻璃态PET的有序结构与解偏振光的记忆效应
    边界, 叶胜荣, 吕光烈, 封麟先
    2003, 24(2):  362-364.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受体-给体-受体型双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行为
    张昕, 金英华, 杜福胜, 李子臣, 李福绵
    2003, 24(2):  365-367.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茂钛催化剂苯乙烯原位间规聚合制备sPS/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祝方明, 曾希果, 洪小云, 林尚安
    2003, 24(2):  368-370.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苯乙烯-b-聚氧乙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
    袁建军, 李英顺, 李小琴, 张小红, 程时远, 江雷, 封麟先
    2003, 24(2):  371-373. 
    摘要 ( )   PDF (4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β-二酮连接的含生色团丙烯酰类单体及其饱和模型化合物的荧光行为
    杜福胜, 张昕, 陈广强, 李子臣, 李福绵, 潘卉, 高青雨
    2003, 24(2):  374-376. 
    摘要 ( )   PDF (5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