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2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1999-07-24
    论文
    SnO2-SnS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
    徐斌, 程虎民, 王艳芹, 马季铭
    1999, 20(7):  997-1001.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SnO2-SnS2复合纳米粒子.用XRD、TEM和X-EDAS测定了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和尺寸,结果表明,样品为SnS2部分包覆SnO2的球形复合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为5nm.研究了该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电化学性质,观察到SnO2-SnS2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吸收比SnO2的明显向长波区扩展;制成工作电极后的光电流值和光电转换效率(IPCE)都比相应的纯组分纳米粒子电极显著提高.
    介孔钛硅分子筛表面功能膜的制备及对水体中铅的去除作用
    徐应明, 王榕树
    1999, 20(7):  1002-1006. 
    摘要 ( )   PDF (5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饱和处理的介孔钛硅分子筛表面自组装作用的影响.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出巯基乙酰氧基功能膜.用XRD、IR、TGA、元素分析、XRF、13CCP/MAS和29SiCP/MASNMR谱对功能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组装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选择甲苯作溶剂,控制在110℃加热,硅烷化24h.实验表明,功能膜对水体中的Pb2+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能力,可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痕量铅.
    掺锌的TiO2纳米粉的结构相变及发光性质
    袁志好, 张立德
    1999, 20(7):  1007-1011. 
    摘要 ( )   PDF (5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锌的TiO2纳米粉末,并用XRD、TEM、TG和DSC等技术考察了掺入的锌对TiO2的锐钛矿→金红石结构相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的掺入可促进TiO2的结构相变,使相变温度显著降低.纳米态TiO2存在室温光致发光现象,在TiO2的纳米粉中掺入适量的锌,可显著增强体系的发光强度.
    Mg-Fe-LDHs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阴离子交换容量的研究
    苏延磊, 侯万国, 孙德军, 刘尚营, 张春光
    1999, 20(7):  1012-1016. 
    摘要 ( )   PDF (56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铁型层状双氢氧化物(简称Mg-Fe-LDHs)纳米颗粒,考察了粒子形貌、化学组成、晶体结构、阴离子交换容量及原料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片状纳米颗粒,化学组成与原料配比基本一致.在所研究的原料配比范围内,产品中n(Mg):n(Fe)在2:1~4:1范围内,产品具有水滑石层状六方晶系结构.随n(Mg):n(Fe)从2:1增大到4:1,粒径增大(从37.9nm增大到61.2nm),六方晶格参数a降低(变化范围为0.317~0.310nm),而六方晶格参数c增大(变化范围为2.380~2.412nm),层间距增大(从0.793nm增大到0.804nm),阴离子交换容量增大(从0.52mmol/g增大到1.28mmol/g).
    μ-氧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Salen)2的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质
    沈昊宇,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1999, 20(7):  1017-1020. 
    摘要 ( )   PDF (4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双核铜(Ⅱ)配合物Cu2(Salen)2(Salen为N,N′-二水杨醛乙二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No.15)空间群,a=2.6580(5)nm,b=0.6986(1)nm,c=1.4718(3)nm,β=97.63(3)°,V=2.708(1)nm3,Z=8,Dc=1.618Mg/m3,F(000)=1352,R=0.088,wR=0.073,GOF(F)=0.89.该化合物是由两个氧桥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配位环境中.
    Eu2+在多相体系中的发光
    刘应亮, 冯德雄, 杨培慧, 石春山
    1999, 20(7):  1021-1025. 
    摘要 ( )   PDF (5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基质结构与离子半径的形成关系和Eu2+在同时形成的多相体系中的发光现象.在MMgAl10O17体系中,当M离子半径小于0.10nm时,体系形成多相共存.首次观察到在磁铅矿、尖晶石和α-Al2O3三相同时共存体系中,Eu2+优先占据离子半径和电荷与之匹配的磁铅矿中的Ca2+离子格位,不进入尖晶石和α-Al2O3晶相中的Mg2+、Al3+离子格位,仅产生Eu2+的d→f跃迁宽带发射,且观察不到Eu3+的特征光谱;在尖晶石和α-Al2O3两相同时共存体系中,Eu2+可进入尖晶石和α-Al2O3晶相中的Mg2+、Al3+离子格位,分别产生Eu2+的d→f和f→f跃迁发射,同时还观察到相当强的Eu3+的特征光谱;在α-Al2O3单一相中,Eu2+产生f→f跃迁发射,并观察到明显的Eu3+的特征光谱,在α-Al2O3与γ-Al2O3同时存在的混合相中,Eu2+的f→f跃迁发射消失,产生新的d→f跃迁宽带发射.
    新型近红外试剂的合成及其现场二聚体与DNA作用的研究
    郑洪, 李东辉, 吴敏, 陈秋影, 许金钩
    1999, 20(7):  1026-1030. 
    摘要 ( )   PDF (5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并对其水溶液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存在下的吸收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TAB与该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而使阴离子染料的荧光强度降低,当CTAB的浓度进一步加大时,其胶束前预聚集促使该染料形成非荧光二聚体,导致荧光急剧猝灭.当CTAB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染料二聚体解离,染料单体增溶于胶团中形成高量子产率荧光体且最大发射波长从795nm红移至812nm.对该近红外阴离子染料在CTAB的分子胶束前预聚集过程中现场形成的弱荧光二聚体作为一种双螺旋DNA的荧光测定探针的可行性做了初步的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反相胶束介质对2,3-二氨基吩嗪的荧光增敏作用研究
    黄应平, 蔡汝秀, 黄厚评
    1999, 20(7):  1031-1035. 
    摘要 ( )   PDF (11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反相胶束介质丁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正辛烷(n-octane)对漆酶催化氧化邻苯二胺的产物2,3-二氨基吩嗪(DAP)光谱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AOT/n-octane对DAP吸光性质稍有增敏作用,而对其荧光具有强烈的增敏作用,使DAP荧光量子产率提高近30倍,并进一步研究了微环境对荧光性质的影响和反相胶束介质AOT/n-octane对DAP荧光的增敏机理.
    以β-环糊精聚合物的超分子包结物为固定化介质的安培型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
    韩树波, 朱敏, 袁倬斌
    1999, 20(7):  1036-1039. 
    摘要 ( )   PDF (5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一种新的生物传感器的固定化方法.利用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与亚甲基蓝间的超分子作用及β-CDP与戊二醛间的缩聚作用,将介体和酶共同固定在电极上,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充分的电子流动性,对1.0μmol/L~1.1mmol/LH2O2呈线性响应,检出限为0.5μmol/L.
    综合评述
    共振电子捕获质谱研究进展
    魏君华, Voinov Valery, 刘志强, 刘淑莹
    1999, 20(7):  1040-1046. 
    摘要 ( )   PDF (3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额外的信息坐标--电子捕获的能量的共振电子捕获质谱具有高灵敏度和高专一性.在进行结构分析、离子形成机理研究及混合物中某种特定化合物的检测方面,共振电子捕获质谱都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快报
    一种新的基于折射率变化的光纤化学传感器
    王柯敏, 周雷激, 毛大军, 羊小海
    1999, 20(7):  1047-1048.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光纤化学传感器中,基于样品折射率变化的传感器是其中的重要分支,并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1].根据敏感部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的敏感部件是裸光纤,这类传感器已用于检测苯、甲醇和丙酮[2],测定血样中葡萄糖浓度[3],鉴定燃油质量.
    研究简报
    高锰酸钾-甲醛-Fe(Ⅱ)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
    何云华, 杜建修, 封满良, 吕九如
    1999, 20(7):  1049-1051. 
    摘要 ( )   PDF (8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关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物的化学发光反应已有不少报道[1~3],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化学发光体系[4].但高锰酸钾与无机物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可氧化Fe(Ⅱ)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
    α-萘氧乙酸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的重原子效应及有机溶剂的影响
    陈小康, 牟兰, 李隆弟
    1999, 20(7):  1052-1054. 
    摘要 ( )   PDF (4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萘氧乙酸(NOA)是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NOA在β-环糊精(β-CD)保护下的室温磷光(RTP)性质[1]和荧光性质[2]研究已有报道,但无保护性介质存在下的RTP性质研究尚未见报道.
    荧光各向异性法快速测定荧光标记物对蛋白质的标记比
    李东辉, 叶东, 朱庆枝, 方莹, 许金钩
    1999, 20(7):  1055-1057.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免疫荧光技术是免疫学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早期诊断、自身免疫研究、抗原或抗体的免疫组化定位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荧光色素对抗体(或抗原)标记比的测定是免疫荧光技术的重要部分.
    论文
    1-芳基-2-苯基-3-甲基-3-异丙基-2-氧代-1,4,2-二氮磷杂环戊-5-酮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周嘉, 邱永革, 冯克胜, 陈茹玉
    1999, 20(7):  1058-1062. 
    摘要 ( )   PDF (15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取代苯基脲与苯基二氯化膦和3-甲基-2-丁酮进行的类Mannich反应合成了15种新的1,4,2-二氮磷杂环戊-5-酮类化合物(2a_2o),其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证实.根据NMR谱分析,反应主要生成顺式几何异构体.除草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并对其结构与除草活性关系进行了讨论.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张晓威, 赵凤林, 李克安
    1999, 20(7):  1063-1067.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不同酸度条件下,环丙沙星(CPF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药物对BSA构象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猝灭常数,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最近距离.
    二溴卡宾与取代苯乙酮反应机理的研究
    谷文祥, 王洪星, 还振威
    1999, 20(7):  1068-1072.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二溴卡宾与取代苯乙酮的反应机理.在取代苯乙酮与二溴卡宾的反应中,由于形成的羰基叶立德中间体的非平面构象,使得1,3-偶极加成难以发生,其主要反应途径为电环化和脱氧反应的竞争.当增大苯环上取代基的供电子能力时,原处于次要地位的脱氧反应的程度有所增强,但变化程度有限,故不能代替电环化成为主要反应.
    血清白蛋白对紫杉醇的化学修饰
    邱晓航, 巢晖, 周永洽
    1999, 20(7):  1073-1076. 
    摘要 ( )   PDF (12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两种方法由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修饰紫杉醇,提高了水溶性.红外和紫外数据证实了修饰结果.
    β-石竹烯醇羧酸酯的合成研究
    曹玉蓉, 吕晓玲
    1999, 20(7):  1077-1080. 
    摘要 ( )   PDF (13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β-石竹烯醇的酯化反应,发现以PPE作缩合剂,将β-石竹烯醇与羧酸直接酯化是制备β-石竹烯醇酯的较好方法,其酯化反应的收率与羧酸的酸性密切相关.合成了12个β-石竹烯醇酯,其中10个未见报道.通过1HNMR和MS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并测定了它们的比旋光度.
    (R)-乙基-2-吡啶亚砜与(4R,5R)-TADDOL包结晶体[C7H9NOS·C31H30O4]的晶体结构分析
    朱槿, 周忠远, 付芳敏, 邓金根, 宓爱巧, 蒋耀忠, 邱太源
    1999, 20(7):  1081-1084. 
    摘要 ( )   PDF (14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乙基-2-吡啶亚砜与(4R,5R)-二(羟基-二苯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TAD-DOL)可以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手性包结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属单钭晶系,P21空间群,a=0.9701(2)nm,b=0.9953(2)nm,c=1.7392(2)nm;β=92.079°(14),V=1.6781(5)nm3,Z=2,Dc=1.230g/cm3,分子式C38H39NO5S,Mr=621.76,最终偏离因子R=0.0351,RW2=0.0772,Flack值为0.1(2).结构分析表明,主客体存在分子间氢键.光学纯的TADDOL与消旋的乙基吡啶亚砜(1)作用时,TADDOL对1具有很好的手性识别能力,选择性地与1的一个对映体形成氢键,长成晶体.参照晶体结构确定了1的两个对映体的绝对构型.
    研究简报
    β-石竹烯醇的合成研究
    曹玉蓉, 吕晓玲, 孟凡宝, 金银花
    1999, 20(7):  1085-1087. 
    摘要 ( )   PDF (4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竹烯醇作为倍半萜醇在香料原料中占有一定地位,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一种平喘作用强而持久、毒性低的新平喘药物.此外它还可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并且是棉田的某种甲虫的较强的引诱剂.
    论文
    羰基原子簇化合物M3(CO)12(M=Fe,Ru,Os)的激光解离研究
    唐紫超, 黄荣彬, 陈宏, 郑兰荪
    1999, 20(7):  1088-1090.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自制的仪器上以脉冲激光溅射铁、钌、锇的三核羰基原子簇化合物,由原位质谱观察和分析溅射产生的正负离子.比较了解离碎片及分布发现羰基锇原子簇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金属键,而且锇与羰基分子还形成了很强的配位键.铁和钌的原子簇在解离中脱落羰基配体,碎裂成双核以至单核的碎片离子.而锇原子则先离解掉氧分子,形成新的C2桥连配体,且正、负离子质谱有显著差异,在正离子质谱中能观察到分子离子峰,而在负离子质谱中则只有解离产物.
    用双外推法讨论固态草酸钴(Ⅱ)二水合物脱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
    潘云祥, 管翔颖, 冯增媛
    1999, 20(7):  1091-1096. 
    摘要 ( )   PDF (19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TG-DTA技术,在Coats-Redfern积分式和Ozawa公式基础上,运用双外推法对固态草酸钴(Ⅱ)二水合物脱水过程进行分段处理,确定了各段最可能机理,并求得相应动力学参数.
    四-(对-磺基苯基)卟啉二酸(H42+TSPP)分子聚集体的共振喇曼光谱研究
    陈东明, 李晓原, 尤乃亭, 章应辉, 何天敬, 刘凡镇
    1999, 20(7):  1097-1101. 
    摘要 ( )   PDF (12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四-(对-磺基苯基)卟啉二酸(H2+4TSPP)的J-聚集体共振喇曼光谱,用氘代法考察了各喇曼谱带的同位素位移.指认3条低波数喇曼带为分子聚集体的晶格模.喇曼光谱退偏比测量表明,聚集体中H2+4TSPP的对称性较分子态降低.比较游离碱H2TSPP和分子态H2+4TSPP共振喇曼光谱讨论了聚集体中H2+4TSPP的结构变化.H2+4TSPP在聚集体中以接近面对面方式排列.
    氟磺酸氯分子振动光谱的从头算研究
    薛英, 谢代前, 鄢国森
    1999, 20(7):  1102-1105.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从头算HF方法以6-31G*基组研究了对ClOSO2F分子的几何结构、振动谐性力场和红外光谱.理论力场由Pulay的标度量子力学方法进行标度,算得的振动频率与实验值比较,平均偏差为6.0cm-1.根据振动频率的势能分布和从头算红外光谱强度值对此分子的振动基频进行了理论归属.
    螯合剂对铽(Ⅲ)-转铁蛋白配合物的影响
    张爱萍, 杨斌盛
    1999, 20(7):  1106-1109.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室温及pH7.4下,观察了一些螯合剂对铽(Ⅲ)-转铁蛋白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铽(Ⅲ)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EDTA和次氮基三乙酸可使铽(Ⅲ)-脱铁转铁蛋白配合物定量释放铽(Ⅲ).用ECCLES程序计算表明,血清中微摩尔数量级的铽(Ⅲ)主要以小分子配合物形式存在,其中铽(Ⅲ)-柠檬酸约占62%,而铽(Ⅲ)-脱铁转铁蛋白配合物约占21%.
    Eu2(3,4-DMBA)6(PHEN)2的晶体结构及HRS研究
    王利亚, 郑向军, 金林培, 吕少哲
    1999, 20(7):  1110-1114.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铕(Ⅲ)与3,4-二甲基苯甲酸(3,4-HDMBA)、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晶体配合物Eu2(3,4-DMBA)6(PHEN)2测定其分子量M=1559.35,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665(4)nm,b=1.3567(4)nm,c=1.0755(4)nm,α=98.87(3)°,β=108.25(3)°,γ=87.98(2)°,Z=1,最终的偏离因子R=0.031.以Eu(Ⅲ)离子为荧光探针,在77K下测定了配合物的高分辨光谱(HRS).铕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发光光谱、时间分辨光谱和发光寿命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存在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Eu(Ⅲ)离子格位.
    Cl-对APIP105钢在含CO2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张学元, 余刚, 王凤平, 杜元龙
    1999, 20(7):  1115-1118. 
    摘要 ( )   PDF (1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及极化测量,研究了在含CO2的溶液中Cl-对APIP105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l-促进了钢铁的阳极溶解,其电化学反应级数为0.7.Cl-不参与钢铁的阴极反应,在含Cl-的饱和CO2溶液中,阴极反应主要为H2CO3的去极化反应.
    研究快报
    Rh-V/SiO2上H2的化学吸附方式
    陈耀强, 唐水花, 张爱民, 张爱莲, 龚茂初
    1999, 20(7):  1119-1121. 
    摘要 ( )   PDF (1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加氢反应机理是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负载的Rh是CO加氢反应的优良催化剂.CO在Rh上吸附态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而对H2有关的吸附态的研究却少见报道.
    AEOT/异辛烷/水反胶团体系对血红蛋白的提取
    刘景林, 史月华, 褚莹, 王梅, 吴子生
    1999, 20(7):  1122-1124.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Riet等报道以反胶团技术提取蛋白质以来,有关反胶团技术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报道较多,但研究对象多为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及酶.由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形成的反胶团体系水含量W0,有机相中水的摩尔浓度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浓度之比)较小,提取率偏低.
    微孔树脂镶嵌的α-Fe2O3纳米粒子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化研究
    于剑锋, 刘志强, 刘庆生, 汪大洋, 张文祥, 吴通好, 孙家锺
    1999, 20(7):  1125-1127.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特殊的尺寸效应,纳米材料的晶粒间界面在整个材料中占有极大比例,这使其表现出与同质常规固体材料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材料的这种特殊性质在催化反应中往往会表观出异常的催化活性.微孔树脂由于材料不同.
    研究简报
    1-取代-7-3-[(乙氨基)甲基]-1-吡咯基喹诺酮N1位定量构效关系
    李江波, 咸春颖, 林瑞森, 俞庆森
    1999, 20(7):  1128-1130. 
    摘要 ( )   PDF (11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其具有广谱、低毒以及口服吸收良好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N1位的构效关系曾有研究报道,但其建立的定量构效关系式相关性较差.为了对N1位的构效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以取代基的表面积和分子体积为参数.
    卟啉与吩噻嗪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光致相互作用
    贺学忠, 周亚琳, 张曼华, 沈涛
    1999, 20(7):  1131-1133.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动力疗法(PDT)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合成新的含卟啉结构的化合物,以获得较好的癌组织细胞定位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Mehta等发现卟啉和一些具有细胞内识别能力的抗癌分子组成的二元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光诱导核酸酶活性.
    论文
    二苯胺重氮盐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杨伯暄, 曹维孝
    1999, 20(7):  1134-1137. 
    摘要 ( )   PDF (6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二苯胺-4-重氮盐(DDS)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体系粘度随SDS/DDS物质的量比(ξ)的变化而急增急降.当ξ=0~0.9时,二者形成沉淀,体系的粘度基本不变;当ξ=1.9~2.3时,沉淀溶解并伴随着体系粘度急增,最高粘度达初始值的2520倍;之后,随ξ的增大,体系粘度迅速下降至初始值.对DDS-SDS聚集体的微观结构与体系粘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同时发现体系粘度是光敏性的,紫外光照可使其迅速下降.
    乙烯基单体-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序列结构研究
    单国荣, 翁志学, 黄志明, 潘祖仁
    1999, 20(7):  1138-1142.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NMR谱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苯乙烯(St)-PMI共聚物的序列结构.结果表明,MMA-PMI共聚物单元属无规序列分布,St-PMI共聚物单元属交替序列分布.由1HNMR结果可得MMA-PMI共聚物空间立构部分信息,由13CNMR三单元组实验结果算得的序列长度与末端基理论计算结果一致,且MMA-PMI共聚物链属一级Markov链.由St-PMI共聚物序列长度与末端基理论计算结果的偏差提出更为合理的增长基元反应.
    聚氧化乙烯/蒙脱土纳米嵌入化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王一中, 武保华, 余鼎声
    1999, 20(7):  1143-1147.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溶液法和熔融法制备聚氧化乙烯(PEO)/蒙脱土纳米嵌入化合物,用XRD、IR和DSC等测试手段对嵌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嵌入的PEO分子同蒙脱土晶层中的Na+生成PEO-Na+络合物,嵌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耐溶剂萃取性,PEO分子以单层螺旋构象排列于蒙脱土的晶层中.PEO分子在蒙脱土层间运动受到限制,致使嵌入化合物的结晶熔融峰减弱.
    嵌段共聚物sPS-b-Poly(S-co-E)的合成与表征
    王正辉, 林尚安
    1999, 20(7):  1148-1151.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主催化剂茂基三苄氧基钛和茂基三呋喃甲氧基钛与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先预聚苯乙烯(S)再引入乙烯(E)进行的嵌段共聚合反应,发现总的催化效率随苯乙烯预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嵌段共聚合产物用丁酮、四氢呋喃和氯仿进行顺序萃取分离,得到四氢呋喃中的可溶级分即嵌段共聚物sPS-b-Poly(S-co-E),占总嵌段共聚合产物的30%~50%,其中乙烯链节的含量占总嵌段共聚物的9%~14%.对嵌段共聚物用DSC、WAXD、FTIR、13CNMR和偏光显微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聚甲基丙烯酸-对-甲氧基偶氮苯氧己基酯的液晶及光响应行为
    张海潮, 潘才元
    1999, 20(7):  1152-1155. 
    摘要 ( )   PDF (10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并表征了侧链液晶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对-甲氧基偶氮苯氧己基酯(PMAAZO6),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光响应测试.发现紫外光易诱导体系发生相转变;增加辐照光波长有利于分子发生整体取向.不同温度下的光响应测试表明,样品处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下是保持分子取向的前提.
    研究快报
    新型单茂钛/改性甲基铝氧烷催化剂合成立构多嵌段聚丁烯-1
    祝方明, 黄启谷, 黄东东, 伍青, 林尚安
    1999, 20(7):  1156-1158.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茂金属聚烯烃以其高附加值而受到广泛重视.有关桥联或非桥联二茂基金属催化剂用于合成无规、等规、间规聚丙烯和聚丁烯-1已有报道.Llinas等用rac-Et(CpMe4Ind)·TiCl2和甲基铝氧烷(MAO)催化剂合成了等规/无规立构嵌.
    研究简报
    尼龙6/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合金中的微相分离结构
    谢续明, 陈年欢, 李松
    1999, 20(7):  1159-1161.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有关高聚物微相分离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新的微相分离形态.但这些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上,即共聚物本身具有的链结构导致了微相分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