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1-11-24
    研究论文
    8-羟基喹啉镧两亲性配合物LB膜的双层电致发光器件
    欧阳健明, 林伟汉, 黄春辉, 张立东, 李永航, 杨春和
    2001, 22(11):  1781-1784.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具有不同层数的两亲配合物二[2-(N-十六烷基氨基甲酰基)-8-羟基喹啉]合镧[La(HQ)2Cl]的LB膜为发光层,PBD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双层结构的电致发光(EL)器件:ITO/LB膜/PBD/Al.器件产生黄绿色注入式发光.LB膜的层数和沉积压对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16V激发电压下,5,11和21层LB膜双层EL器件的电流密度分别为48,29和16.4mA/cm2,启亮电压阀值为7.5,8.5和9.5V.器件的亮度随电流密度和驱动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偏压下,21层LB膜EL器件的亮度大于5和11层LB膜的器件.在25mN/m沉积的LB膜制备的EL器件具有较高的亮度(1219cd/m2)和击穿电压.
    金属硫族化合物[Ni(en)3](Hen)SbSe4,[Sb(en)3]In3Te7的溶剂热生长及晶体结构
    陈震, 陈日耀, 郑曦, 兰瑞芳, 林智虹, 黄子祥, 吴锵金
    2001, 22(11):  1785-1789. 
    摘要 ( )   PDF (15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溶剂热生长技术(Solvothermaltechnique)在180℃下以氯化物与具有氧化性的M2Q(M=K,Rb;Q=Te,Se)反应,制备出新的硫族化合物[Ni(en)3](Hen)SbSe4(1),[Sb(en)3]In3Te7(2).化合物1的阳离子基团为过渡金属Ni与乙二胺(en)的配合物[Ni(en)3]2+及质子化的[Hen]+阳离子,阴离子基团为具有分立结构的[SbSe4]3-.化合物2的阳离子基团为[Sb(en)3]3+,阴离子基团为具有二维结构的2∞[In3Te7]3-.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晶体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数据a=0.88143(18)nm,b=0.96235(19)nm,c=1.4278(3)nm,α=104.74(3)°,β=92.47(3)°,γ-=109.55(3)°,V=1.0927(4)nm3,Z=2.晶体2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数据:a=1.0691(2)nm,b=1.6932(3)nm,c=1.5152(3)nm,α=90°,β=94.86(3)°,γ-=90°,V=2.7328(9)nm3,Z=4.
    稀土在天然植物铁芒萁体内结合形式的光谱学研究
    洪法水, 魏正贵, 赵贵文
    2001, 22(11):  1790-1794. 
    摘要 ( )   PDF (12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ICP-MS研究了江西赣州沙河稀土矿区天然植物铁芒萁体内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叶片和叶绿素中Ce含量最高,分别占其稀土总量的79.43%和66.71%.铁芒萁叶片光系统(PS)荧光发射峰较普通植物紫移15~25nm,且峰强是PS的6.79倍,表明PS活性提高.由于铁芒萁叶绿素中稀土叶绿素含量较低(约占叶绿素总量的0.1%),测定的UV-Vis和FTIR光谱特征与标样叶绿素a相似,未能反映出稀土的配位信息.而利用EXAFS则表征出在铁芒萁叶绿素中Ce为八配位,Ce—N键长为0.252nm,推测Ce是与两个卟啉环配位的,为一双层结构.
    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无机含氧酸体系的相态结构研究
    印志磊, 杨永会, 邵华, 宋新宇, 孙思修, 杨天林
    2001, 22(11):  1795-1799.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DMDA)多元体系的相态结构,并用电导、偏光显微镜以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发现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体系随水相含量的增加,铵盐发生不同形式的有序缔合,分别形成了W/O型微乳液、“节-结”型链状缔合体、层状液晶和O/W型微乳液;在层状液晶中,SO42-主要以桥式双齿配位形式存在,中性胺分子有利于体系中液晶的形成;层状液晶于500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在430nm附近发生“光短路”现象,该现象可能对测定层状液晶的层间距有重要意义.
    研究快报
    含有不同配位阳离子的四帽Keggin结构砷钼钒酸盐[Co(en)3][Co(en)2(H2O)2]2·[Mo4Mo4V8O40(AsO4)]的合成与结构
    曾庆新, 徐吉庆, 杨国昱, 李亚峰, 崔小兵, 赵小莉, 李传碧
    2001, 22(11):  1800-1802.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端烯基液晶冠醚推动钠离子在微液/液界面的转移
    佟月红, 黄载福, 邵元华, 汪尔康
    2001, 22(11):  1803-1806. 
    摘要 ( )   PDF (14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新型载体端烯基液晶冠醚推动钠离子的转移,结果表明,钠离子的转移由扩散控制.探讨了影响钠离子转移的因素,如端烯基液晶冠醚和钠离子的浓度等.求算出端烯基液晶冠醚在1,2-二氯乙烷中的扩散系数为(2.61±0.12)×10-6cm2/s,端烯基液晶冠醚和钠离子在1,2-二氯乙烷中所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lgβo=5.7.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的稀土离子荧光探针研究
    徐小龙, 刘清亮, 解永树
    2001, 22(11):  1807-1812. 
    摘要 ( )   PDF (7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ACF)分子中有两个钙离子结合位点,钙离子对ACF的内源荧光有增强作用,稀土离子(Nd3+,Sm3+,Eu3+,Gd3+和Tb3+)能取代ACF分子中的钙离子,并对ACF的内源荧光有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其中Tb3+接受ACF分子中Trp残基传递的能量后,特征荧光增强.稀土离子与ACF荧光滴定表明,ACF分子中有两个稀土离子结合位点,稀土离子和钙离子在ACF分子中两个结合部位是共同的竞争结合部位.ACF与不同稀土离子之间有相近的表观结合常数K1或K2.Tb3+与RE3+(RE=Nd,Sm,Eu或Gd)间线性自由能关系表明,稀土离子与ACF结合时,没有明显的空间效应.ACF分子中的两个结合位点在结构上都有较大的柔性,这种结构柔性为钙离子在ACF与活化凝血因子X的结合反应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
    一类基于模糊神经元的复杂非线性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程翼宇, 赵明洁
    2001, 22(11):  1813-1818. 
    摘要 ( )   PDF (5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模式类别边界曲折而模糊的复杂化学模式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化学模式模糊分类方法,并给出其模糊神经元分类器设计和网络训练算法,使模糊神经元分类器具有学习功能.以一个应用实例检验了该方法的实效.
    应用玻璃微米/纳米管和循环伏安法研究邻菲咯啉加速质子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的转移过程
    袁艺, 苏彬, 邵元华
    2001, 22(11):  1819-1823. 
    摘要 ( )   PDF (4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玻璃微米/纳米管支持的水/1,2-二氯乙烷(DCE)界面上邻菲咯啉加速质子的转移过程.将装有水溶液的微米/纳米管插入到DCE溶液中,可以形成微米/纳米级-液/液界面,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其作用类似于微米/纳米电极.用微米管考察了此加速转移过程的半波电位与pH值(1.1~7.5)的关系,利用Matsuda等提出的理论公式计算了邻菲咯啉与质子在有机相和水相中的络合常数比.并用纳米管计算得到邻菲咯啉加速质子在水/DCE界面转移过程中的标准速率常数(k0)和转移系数(α)分别为(0.183±0.054)cm/s和0.70±0.0.
    三七中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的分离、鉴定及药理活性研究
    李琦, 叶蕴华, 闫爱新, 周亚伟, 沈宏, 邢其毅
    2001, 22(11):  1824-1828. 
    摘要 ( )   PDF (18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三七水溶性成分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多羟基吡嗪衍生物.该化合物经MS,NMR,1H-1HCOSY,13C-1HCOSY和HMBC等鉴定其结构为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对该分离样品进行了合成对照和药理活性研究
    1,5-苯并硫氮杂-β-内酰胺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及晶体结构
    李媛, 张萍, 李旭, 张丽君
    2001, 22(11):  1829-1832. 
    摘要 ( )   PDF (17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4R-苯基唑烷酮为手性诱导试剂,N-端保护的N-乙酰氯与1,5-苯并硫氮杂反应合成了5个具有光学活性的1,5-苯并硫氮杂-β-内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NMR,MS,IR,[α]D20和元素分析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产物Ⅱb的立体结构.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Ⅱb属单斜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Mr=553.05,a=1.2293(2)nm,b=2.6026(5)nm,c=1.0146(2)nm,β=90°,V=3.2461nm3,Z=4,Dc=1.312g/cm3,F(000)=1344,R1=0.0584,wR2=0.1140.该化合物分子中七元杂环为类椅式构象,四元环上连接的两个取代基在环的同侧.
    1,3-双芳氧乙酰基-1,3,2-二氮磷杂环戊烷-2-硫(硒)代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邓胜娄, 陈茹玉, 杨秀凤
    2001, 22(11):  1833-1837.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NEt2)3与双酰胺类化合物在干馏条件下的环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双芳氧乙酰基的新型五元磷杂环,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谱学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选择性除草活性.合成中首次发现此类磷杂环的P=Se与P—Se的转化现象,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了产物的结构,并发现产物分子间氢键的存在
    衍生化环糊精键合固定相色谱保留和手性识别机理的研究(Ⅱ)
    黄君珉, 陈慧, 高如瑜, 王琴孙
    2001, 22(11):  1837-1842. 
    摘要 ( )   PDF (14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CSP1和CSP2,在正相色谱条件下,一系列α-氨基膦酸酯化合物首次在这类衍生化β-环糊精固定相上实现了手性拆分.探索运用定量结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保留关系的方法,将对映异构体的色谱保留和溶质分子描述参数进行相关性联系建立定量方程,对比研究了该类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上可能的液相色谱保留和手性识别机理
    大孔吸附树脂对肿瘤坏死因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魏佼, 俞耀庭
    2001, 22(11):  1843-1845.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NK-110、碳化树脂和MET-10043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对树脂吸附量的测定,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的描述等方法,研究了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血浆中TNF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K-110和MET-1004对TNFα的吸附量较高,其中又以MET-1004的吸附速率最快
    N-方酰麻黄碱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吕守茂, 周海兵, 张骥, 谢如刚, 周忠远, 陈新滋, 杨登贵
    2001, 22(11):  1846-1851.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N-方酰麻黄碱或N-方酰双麻黄碱.单N-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得到化学产率和e.e.值分别为85%~98%和52.5%~87.4%的手性仲醇.新化合物的结构已用IR,1H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化合物4b的晶体结构用X射线衍射确认.
    时间参量法(Ⅵ)——连续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陈勇, 汪海东, 李延团, 曾宪诚
    2001, 22(11):  1852-1855. 
    摘要 ( )   PDF (4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化学反应热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了连续一级反应的积分和微分热动力学方程,建立了连续一级反应热动力学时间参量法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己二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皂化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验证了连续一级反应时间参量法的正确性.
    铕(Ⅲ)荧光增敏体系在微乳液中的发光性质和荧光衰减动力学研究
    孙照勇, 艾希成, 冯娟, 张启元, 张兴康
    2001, 22(11):  1856-1859. 
    摘要 ( )   PDF (4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不同铕离子发光体系中各种因素对铕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吸收和激发光谱的变化分析了稀土离子Gd3+对Eu3+增敏机理,并从荧光衰减动力学角度证明了主配体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协配体邻啡咯啉(Phen)、稀土离子Gd3+和表面活性剂TX-100对铕离子发光的增敏作用.4种发光体系Eu3+/Gd3+/TTA/Phen/TX-100,Eu3+/TTA/Phen/TX-100,Eu3+/Gd3+/TTA/Phen和Eu3+/Gd3+/TTA/TX-100中铕离子5D0态的发光寿命依次为980>670>400>260μs,而且存在铕离子5D15D0的传能过程.在发光越强的体系中,5D1的衰减越慢,相应地5D0的上升时间也就越长.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发光体系中既存在分子内的能量转移,又存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CO在载钯分子筛薄膜电极上的增强红外吸收
    姜艳霞, 孙世刚, 陈声培, 丁楠
    2001, 22(11):  1860-1863.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NaY分子筛超笼为微型反应器,通过“瓶中造船”技术合成钯原子簇(Pd13).并首次把粗糙的分子筛薄膜电极引入到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发现了一类新的增强红外吸收现象.与金属钯电极相比,CO红外吸收带的谱峰强度显著增加,半峰宽加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增强红外吸收取决于钯原子簇的纳米尺度及分子筛超笼的特殊环境.
    γ--羟基丁烯羟酸内酯类内皮激素拮抗剂的比较分子场分析
    顾长明, 侯廷军, 徐筱杰
    2001, 22(11):  1864-1868.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分析了一组γ--羟基丁烯羟酸内酯类内皮激素拮抗剂的活性与结构的关系.在计算中,除了考察立体场和静电场,还引入了氢键场,结果表明,引入氢键场可以明显改善计算的结果.所得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训练集中的分子,而且还可准确地预测测试集中的化合物.通过分析分子场等值面图在空间的分布,可以观察到叠合分子周围的立体、静电以及氢键特征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
    设计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思路:质子转移增强光学非线性
    付伟, 封继康, 潘革波
    2001, 22(11):  1869-1872. 
    摘要 ( )   PDF (102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酸的电子给体HO—C6H4—CHCH—C6H4—NO2(OSN)可以向碱的电子受体Me2N—C6H4—CHCH—C5H4N(DAMS)发生质子转移,质子转移后形成的相应离子与其中性分子相比,光学非线性增强.采用ZINDO-SOS,FF/PM3及CPHF/PM3三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三种方法研究结果均表明,质子转移后所产生的离子和相应的中性分子相比,其第一超极化率β和第二超极化率γ-都显著增强.
    沉淀剂对Au/ZnO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及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王桂英, 廉红蕾, 徐跃, 张文祥, 蒋大振, 吴通好
    2001, 22(11):  1873-1876. 
    摘要 ( )   PDF (4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25℃和进料中含水条件下,考察了由Na2CO3,(NH4)2CO3,NaOH和NH4OH等4种沉淀剂制备的Au/ZnO催化剂上CO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沉淀剂影响Au/ZnO催化剂的前体组成、金粒子和ZnO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及CO氧化性能.由NH4OH制备的Au/ZnO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较差,CO转化率只有15%;由其它3种沉淀剂制备的Au/Zn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改善,可至少连续反应1100h,且保持CO完全氧化,其中Na2CO3是最佳沉淀剂.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气氛可引起金粒子的聚集及在催化剂表面生成新的碱式碳酸锌物相.催化剂的稳定性与金粒子长大速度和碳酸根累积量有关.
    硬脂酸法制备SO42-/Fe2O3-SiO2固体酸及其催化性能的初步探讨
    吴东辉, 李丹, 杨娟,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2001, 22(11):  1877-1880. 
    摘要 ( )   PDF (5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用硬脂酸法制备了Fe2O3-SiO2混合氧化物,经浸渍H2SO4后再焙烧得SO42-/Fe2O3-SiO2固体酸催化剂.用TEM,XRD,N2吸附/脱附和TG-DT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Fe2O3-SiO2混合氧化物具有多孔结构,且随着Si含量的增大,其比表面积明显增大,但孔径减小.用乙酸/丁醇酯化催化反应评估了该固体酸的催化性能.
    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八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
    咸漠, 闫吉昌, 甄明, 周广栋, 李文兴, 毕颖丽, 甄开吉
    2001, 22(11):  1881-1884.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黄被孢霉催化转化十八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在优化转化条件下所得产物分析表明,干细胞中含油脂47.5%,蛋白质31.5%,碳水化合物28.9%.十八醇转化率为67.2%,油脂选择性为30.6%,产率20.6%.油脂中脂肪酸的选择性为:棕榈酸4.00%,棕榈油酸0.81%,硬脂酸0.95%,油酸20.75%,亚油酸1.95%,亚麻酸2.19%.催化转化条件下的研究表明,底物浓度越低,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选择性越好,当十八醇质量分数为0.5%时,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选择性达到最大值;培养基pH为中性时,获得了最大的油脂选择性和收率;33℃时醇转化率达最大值88%,23℃油脂产率达最大值9.7%.Mg2+对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有显著影响,当培养基中[Mg2+]=25mmol/L时,获得了最大的油脂选择性(25.7%)和产率(17.6%).
    ZnO超微粒子的EPR特性和光催化性能
    井立强, 郑莹光, 徐自力, 董凤霞, 孙晓君, 蔡伟民, 徐英凯
    2001, 22(11):  1885-1888. 
    摘要 ( )   PDF (6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XRD,TEM,XPS和EPR等研究了ZnO超微粒子的EPR特性和光催化性能.前驱物碱式碳酸锌在320,430,550和700℃经热处理制得的ZnO超微粒子粒径分别为13.5,19.3,26.1和38.5nm,属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室温下ZnO超微粒子表现出稳定的单一谱线的EPR信号,其强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在液氮温度下,ZnO超微粒子的EPR谱具有6条强度不等的超精细谱线,在光催化氧化C7H16和SO2过程中,其光催化活性随其EPR信号强度的减小而下降.说明O2-空位在光催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生长中纳米碳管的电子结构
    周刚, 段文晖, 顾秉林
    2001, 22(11):  1889-1892.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第一原理的离散变分方法计算了生长中纳米碳管团簇的电子结构,发现悬挂键的存在导致管口处的电子结构明显地不同于管体,对应的非键合价电子不仅直接改变管口处碳原子之间的键合模式,而且进一步增强管口处碳原子之间的结合,促使碳原子只向管芯移动,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封闭顶端的几何形态相一致;而且降低碳管的化学稳定性.与完整型纳米碳管截然不同的电子结构决定了生长中纳米碳管在合成纳米材料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行为.
    研究快报
    在分子中单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的理论研究
    赵东霞, 宫利东, 杨忠志
    2001, 22(11):  1893-1895.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价键理论中的组态相互作用
    宋凌春, 吴玮, 曹泽星, 张乾二
    2001, 22(11):  1896-1897.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层状分子筛MCM-56的合成及表征
    许宁, 吴通好, 王东阳, 吴鹏, 阚秋斌, 孙家锺
    2001, 22(11):  1898-1900.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电极/溶液界面pH值的现场测量
    张建民, 杨长春, 石秋芝, 吴强, 程鹏里
    2001, 22(11):  1901-1903.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稀土对大鼠尿液成分影响的核磁共振研究
    李晓晶, 冯江华, 裴奉奎, 陈曦, 李树蕾, 聂毓秀
    2001, 22(11):  1904-1906. 
    摘要 ( )   PDF (4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二氧化钛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Ⅱ)
    戚建英, 杨启云, 刘振义, 阚家德, 袁波, 莫威
    2001, 22(11):  1907-1909.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n4+掺杂对TiO2纳米颗粒膜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
    曹亚安, 沈东方, 张昕彤, 孟庆巨, 马颖, 吴志芸, 白玉白, 李铁津, 姚建年
    2001, 22(11):  1910-1912. 
    摘要 ( )   PDF (112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压下电化学催化羰化直接合成异氰酸酯
    杨宏洲, 邓友全, 石峰, 司马天龙
    2001, 22(11):  1913-1915. 
    摘要 ( )   PDF (33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块状TiO2气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
    陈龙武, 甘礼华, 徐子颉
    2001, 22(11):  1916-1918.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不同分子量软链段的聚己内酯型聚氨酯扩链反应动力学研究
    陆宇琛, 罗筱烈, 马敬文, 张忠平, 马德柱
    2001, 22(11):  1919-1923. 
    摘要 ( )   PDF (15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进而制备异氰酸根封端的聚己内酯预聚体,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预聚体与二元醇的扩链反应.扩链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己内酯预聚体与二元醇的扩链反应均为二级反应;随着软链段反应物料分子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显著降低,但当分子量超过某一范围后,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逐渐减小,趋于不变.对于不同硬链段反应物料含量的扩链反应体系,硬链段反应物料含量越高,软链段反应物料分子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明显,而且,当软链段反应物料分子量超过某一范围后,不同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间的差值趋于不变.Arrhenius方程中的指前因子(B)随软链段反应物料分子量的变化关系与速率常数对分子量的依赖关系相同;从反应速率常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可见:表观活化能的直线斜率基本相同,扩链反应的活化能主要与官能团的反应活性相关.
    新型复合环氧光学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吕长利, 崔占臣, 赵冬雪, 杨柏
    2001, 22(11):  1924-1928. 
    摘要 ( )   PDF (6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2,2-二巯基乙硫醚(MES)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2,2-二巯基二乙硫醚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DGEMES),通过FTIR和MS对其进行表征;用乙二胺作为固化剂,将DGEMES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复合固化,得到了新型高折射率和低色散的光学树脂.DGEMES是一种较好的共聚单体,可以同时提高共聚树脂的折射率和阿贝数;DGEBA/DGEMES/乙二胺共固化树脂的nd=1.59~1.62,νd=35~39;当DGEMES的质量分数为40%时,固化树脂的折射率达到1.60以上,冲击强度22.5kJ/m2,且其它性能较均衡.此外,以甲基六氢苯酐(B-650)为固化剂,还合成了具有中等折射率的DGEBA/DGEMES/B-650共固化树脂(nd=1.54~1.56,νd=38~40),并对其光学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
    具有疏水核/亲水壳的双亲胶体粒子的制备
    云洋, 励杭泉
    2001, 22(11):  1929-1931. 
    摘要 ( )   PDF (4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具有疏水性聚苯乙烯核/亲水性聚丙烯酰胺壳的双亲粒子.疏水核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备,亲水壳层通过过氧化羟基异丙苯和硫酸亚铁的界面引发制备.控制条件可得到网孔(半包覆)、褶皱(全包覆)两种形态的壳层.壳层孔的存在使得核层聚合物能够与外界接触.粒子的双亲性通过吸水吸油率进行表征.
    二甲基取代杂环联苯聚芳醚的合成与性能
    蹇锡高, 朱秀玲, 陈连周
    2001, 22(11):  1932-1935. 
    摘要 ( )   PDF (11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自制的二甲基取代类双酚4-(3,5-二甲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M-HPPZ)单体和4,4'-二氟二苯酮、4,4'-二氯二苯砜进行亲核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类新型的二甲基取代聚芳醚酮、聚芳醚砜及其共聚物聚芳醚砜酮树脂材料.在适宜的聚合条件下,获得了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其特性粘度为0.44~0.75DL·g-1.利用DSC和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新型聚芳醚玻璃化温度高(568~595K),耐热稳定性好(5%热失重温度大于416℃);拉伸强度为45.4~85.0MPa,力学性能优良.新型聚芳醚在氯仿、DMAc等极性有机溶剂中可溶解并浇铸得到透明、韧性高的薄膜.共聚物结合了聚醚酮好的力学性能和聚醚砜高的耐热性的特点,因此综合性能更佳.
    研究快报
    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链微凝胶
    周楠, 周儒领, 严晓虎, 王治流, 程镕时
    2001, 22(11):  1936-1937. 
    摘要 ( )   PDF (3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成核对等规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性能的影响
    王松, 杨德才
    2001, 22(11):  1938-1939.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原子力显微镜与透射电镜对比研究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形态
    王铀, 李英顺, 宋锐, 沈静姝, 龙程奋
    2001, 22(11):  1940-1942. 
    摘要 ( )   PDF (4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钛感光杂化材料
    刘丽, 路庆华, 印杰, 朱子康, 王宗光
    2001, 22(11):  1943-1944.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苯乙烯胶态晶体的合成
    郝凌云, 周勇, 江万权, 朱玉瑞, 李凡庆, 胡源, 陈祖耀
    2001, 22(11):  1945-1947. 
    摘要 ( )   PDF (4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混合铝氧烷的紫外研究及其对乙烯聚合的影响
    赵燕, 王齐, 封麟先
    2001, 22(11):  1948-1950. 
    摘要 ( )   PDF (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饱和环缩醛与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袁金颖, 徐旭荣, 潘才元
    2001, 22(11):  1951-1953.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