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1-05-24
    研究论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系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
    张国昌, 陈运法, 吴镇江, 谢裕生
    2001, 22(5):  713-716. 
    摘要 ( )   PDF (5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α-Al2O3多孔陶瓷片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通过考察前驱物的组成及杂化溶胶的合成条件对制膜工艺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的各种适宜性参数.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溶胶的性能不仅决定分离膜的性能,而且对膜热处理过程中的龟裂有很大影响.膜层的厚度为1~2μm;在膜两侧压差为0.10MPa、n(PTMOS)/n(TEOS)=1.16时,膜对O2/N2,CO2/N2和CO2/O2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30,4.31和1.17,渗透系数为75.81×10-17,75.28×10-17和72.78×10-17m3(STP)·m/(m2·s·Pa).
    过硫代碳酸配体[CS4]2-生成的新方法──[Me4N]n[Cu(CS4)]n(I)和[Me4N]4[Cu4(CS4)4](Ⅱ)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汤卡罗, 金祥林, 龙耀玲, 崔澎, 唐有祺
    2001, 22(5):  717-721.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硒酚铜簇合物和硫酚铜簇合物[Me4N]2[Cu4(EPh)6](E=Se和S)与CS2及少量S反应,分别获得了以过硫代碳酸根[CS4]2-为配体的[Me4N]n[Cu(CS4)]n(Ⅱ)和[Me4N]4[Cu4(CS4)4](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为二维层状聚合物,为四核铜簇阴离子化合物.并对[CS4]2-形成的机理作了讨论.
    胆红素及其两亲衍生物的Langmuir-Blodgett膜研究
    欧阳健明, 林伟汉, 黄春晓, 姚秀琼
    2001, 22(5):  722-726.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亚相酸度和金属离子对胆红素(1)及其两个两亲衍生物胆红素二(十八烷基)酯(2)和胆红素二(十八烷基)酰胺(3)的单分子膜和LB膜性能的影响.通过π-A等温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有序分子膜中的分子伸展及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胆红素及其两亲衍生物与金属离子在有序分子膜中的配位(生成1:1型配合物)明显不同于其在本体溶液中的配位(1:1,1:2或2:1型配合物).小角X射线衍射表明1,2和3形成双层膜间距分别为2.15,5.55和5.65nm的Y型LB膜.
    5,10,15,20-四羟基苯基卟啉醋酸钴在Si-MCM-41中瓶中造船法组装及表征
    徐庆红, 赵志新, 李连生, 刘国发, 徐如人, 吴益群, 向前, 王为玲, 云作敏
    2001, 22(5):  727-730. 
    摘要 ( )   PDF (3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瓶中造船法将5,10,15,20-四羟基苯基卟啉醋酸钴组装在Si-MCM-41中.通过ICP元素分析、DTA差热分析及XRD、EPR、XPS、UV-Vis光谱等对组装前后样品的含量、热稳定性、醋酸钴与5,10,15,20-四羟基苯基卟啉的配位情况、钴卟啉配合物在分子筛中的水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醋酸钴与5,10,15,20-四羟基苯基卟啉完全能在Si-MCM-41中进行配位,配合物在Si-MCM-41中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及热稳定性.
    研究快报
    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低温合成定向碳纳米管阵列
    陈新, 胡征, 王喜章, 吴强, 陈懿, 杨绍光, 都有为
    2001, 22(5):  731-733. 
    摘要 ( )   PDF (4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速率常数-秩分析法在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朱仲良, 余苓, 宋卫峰, 梅雨, 李通化
    2001, 22(5):  734-738.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谱-吸收光谱组成的两维数据,提出了以优化速率常数而消去反应物波谱信息为减秩手段的速率常数-秩分析法(RCRA).结果表明,RCRA在一次优化过程中可同时获得两个最优解,分别对应于两步速率常数.在获得动力学参数的前提下,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可解出包括中间体在内的各组分的吸收光谱.该方法用于处理苯胺电解降解的两维数据,发现苯胺降解过程中有一种表观中间体存在,降解过程符合一级连串反应模型.
    4-氨基吡啶分子模板聚合物选择性识别及结合性质的研究
    郭洪声, 何锡文, 景莹, 梁宏
    2001, 22(5):  739-743.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4-氨基吡啶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对4-氨基吡啶具有特异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制得的棒状聚合物经研磨、过筛后,采用平衡结合方法评价了该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这两类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采用多点结合模型计算得到的值分别为6.0μmol/L和1.2mmol/L.底物选择性表明,与其它结构相似的分子相比,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4-氨基吡啶显示了很强的结合能力.1HNMR研究及4-氨基吡啶共振结构分析表明,模板分子与聚合物中的结合位点之间的作用为离子作用.
    DNA修饰电极的研究(ⅠΧ)——DNA探针在金基底上的固定、表征及其表面分子杂交
    赵元弟, 庞代文, 张敏, 程介克, 戴鸿平
    2001, 22(5):  744-748. 
    摘要 ( )   PDF (7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巯基化合物自组装/共价键合反应的逐层固定方法将双链DNA固定到金表面得到DNA修饰电极,并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电化学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研究了电极表面固定化DNA的表面分子杂交.对开发电化学基因诊断芯片和基因传感器具有一定意义.
    镍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米托蒽醌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胡劲波, 尚军, 李启隆
    2001, 22(5):  749-753.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在镍离子注入修饰电极和0.05mol/LTris-0.5mol/LNaCl缓冲溶液(pH=7.1)中,米托蒽醌(MX)与DNA作用的电化学.在37℃恒温1.5h条件下,MX与DNA形成一种非电活性的结合物,使MX峰电流降低,其结合比n(MX):n(DNA)=2:1,结合常数为1.61×1012,电子转移系数为0.41,电极反应速率常数0.33s-1.加入DNA后,MX峰电流降低,据此,可以测定DNA.
    带活性末端的热敏高分子的制备及其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杨黄浩, 朱庆枝, 李东辉, 丁马太, 许金钩
    2001, 22(5):  754-758.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带有活性末端的寡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ONIPAAm),并考察了其温度敏感性质.以ONI-PAAm作为免疫分析的载体与鼠IgG偶联,以四磺基铁酞菁为标记物,以羊抗鼠IgG抗体为分析模型,建立了竞争型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新系统.羊抗鼠IgG抗体在0~1500ng/mL范围内与体系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ng/mL.
    研究快报
    超疏水多孔阵列碳纳米管薄膜
    李欢军, 王贤宝, 宋延林, 刘云圻, 李前树, 江雷, 朱道本
    2001, 22(5):  759-761. 
    摘要 ( )   PDF (56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自适应随机共振算法用于微弱信号检测
    王利亚, 印春生, 蔡文生, 潘忠孝
    2001, 22(5):  762-763.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蝎型螯合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Ⅱ)──含多吡唑硼酸盐配体的锌/镉(Ⅱ)蝎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邓元, 王如骥, 孙素琴, 冯玉萍, 丁廷桢
    2001, 22(5):  764-767.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蝎合配体氢三(3-对甲氧基苯基吡唑-1)硼酸钾KTpAn及氢三(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吡唑-1)硼酸钾KTpAn,Me与B族金属盐MX2(M=Zn,Cd;X=Cl,OAc)反应,得到一系列新的蝎合物.对这些蝎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测定与研究.对TpAnZnCl(1a)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它属于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055(2)nm,b=1.6890(3)nm,c=1.7760(4)nm,β=102.16(3)°,Z=4,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00,wR=0.1202.中心体锌离子的配位环境为畸变的四面体结构.
    3-取代苯甲酰氨基-2-硫代-2,4-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的新合成法
    褚长虎, 许鹏飞, 惠新平, 张自义, 廖仁安, 李之春
    2001, 22(5):  768-770. 
    摘要 ( )   PDF (5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简便的路线合成了8个3-取代苯甲酰氨基-2-硫代-2,4-噻唑烷二酮衍生物,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NMR、IR和MS谱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代表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羟基磷灰石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特性研究
    殷钢, 詹劲, 刘铮, 袁乃驹
    2001, 22(5):  771-775.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羟基磷灰石表面电位随溶液PO43-浓度、Ca2+浓度、离子强度和pH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在羟基磷灰石上的吸附容量;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吸附属于Langmuir型;通过对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和吸附热数值较低,表明该吸附是物理吸附.
    乙酰基二茂铁呋喃甲酰腙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结构与特性
    廖志新, 张燕玲, 马学毅, 陈耀祖, 师治贤
    2001, 22(5):  776-778. 
    摘要 ( )   PDF (4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二茂铁酰腙类化合物乙酰基二茂铁呋喃甲酰腙(AFH)与β-环糊精的包结物.元素分析及溶解常数测定结果证明两者形成了1:1包结物.从溶解度曲线计算得出包合常数为227.3L·mol-1.通过UV,FTIR,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包结特性,并用NMR技术推断了包结物的结构.
    手性Ti(Ⅳ)/聚合物催化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董春娥, 张俊龙, 郑维忠, 支永刚, 张良辅, 于作龙
    2001, 22(5):  779-782.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Schiff碱类手性聚合物,该聚合物与Ti(O-i-Pr)4“原位”配合得到的Ti(Ⅵ)/poly-mer催化剂应用于催化二乙基锌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得到较高的化学产率和光学收率,e.e.值高达84.5%.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结构等因素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探讨了其不对称催化反应机理.
    研究简报
    杯[4]芳烃衍生物一维超分子的晶体结构研究
    邢彦军, 杜晨霞, 周稚仙, 吴养洁
    2001, 22(5):  783-784.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响多肽与花粉钙调素亲和性的因素──多肽的圆二色性及核磁共振研究
    程源, 苏静, 李二成, 宋艳玲, 王金凤
    2001, 22(5):  785-797. 
    摘要 ( )   PDF (10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相薄层色谱法测定1-1,2,4-三唑类杀菌剂的疏水性
    江正瑾, 张智超, 尹标林, 赵国峰, 王琴孙
    2001, 22(5):  788-790.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锰酸镧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复合阴极的研究
    卢自桂, 江义, 董永来, 张义煌, 阎景旺
    2001, 22(5):  791-795. 
    摘要 ( )   PDF (13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交流阻抗,强极化和电导测量等方法考察了一系列不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含量的锶掺杂锰酸镧(LSM)复合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发现随着掺入YSZ量的增大,阴极性能大幅度提高,当YSZ质量分数为40%时,电极性能最好,电化学极化电阻约为1.18Ω/cm2.通过分析发现,YSZ的掺杂使电极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发生了变化.同时发现,随着YSZ含量的增加,电极的接触电阻增大.以Pt为电流收集层和40%的YSZ+LSM的复合电极形成的二层电极可有效地消除接触电阻,进一步提高了复合电极的性能.在1223K极化电阻从1.18Ω/cm2下降到0.41Ω/cm2.
    Gd(Ⅲ)三元配合物EPR波谱研究
    成义祥, 张征林, 徐元植
    2001, 22(5):  796-799.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Gd(Ⅲ)的三元配合物室温和低温的固体粉末以及低温THF溶液EPR波谱的研究发现,Gd(Ⅲ)三元配合物固体粉末在室温和低温EPR波谱各共振吸收峰差异不大,但在低温THF溶液中EPR波谱出现超精细分裂,甚至存在超超精细分裂.Gd(Ⅲ)三元配合物随协同配体改变,EPR各共振吸收峰位置、强度和数目均存在较大变化,且不对称参数λ随协同配体不同而改变;大多数Gd(Ⅲ)三元配合物表现“U”谱特征.
    碳前驱体CH3ArCH2NH2热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DFT研究
    王惠, 翟高红, 杨海峰, 文振翼, 史启桢, 冉新权, 罗瑞盈, 杨延清
    2001, 22(5):  800-804.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对碳前驱体CH3ArCH2NH2的热裂解机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利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AM1方法及DFTUB3LYP/3-21G*方法,对化合物5种可能热裂解路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H3ArCH2NH2热裂解的主反应路径为生成自由基CH3ArCH2·和NH2·,其主反应路径AM1计算的活化能Ea=230.78kJ/mol,DFT计算的活化能Ea=321.18kJ/mol;比较键焓计算的数据与相应的实验数据,发现DFT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通过分析优化的反应物及产物自由基的部分结构参数,了解了理论支持主反应的原因;计算的产物自由基的空间构型表明主反应路径生成的产物自由基相互间若进行稠环缩合反应,将获得分子平面取向性很好的稠环芳烃产物.
    氢键酸度的量子化学参数表示
    傅旭春, 俞庆森, 梁文权
    2001, 22(5):  805-809.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137个化合物的总氢键酸度(∑A2H)与量子化学参数的相关性.对于含羟基或羧基化合物,∑A2H=-0.0277+3.826QH-0.0273ELUMO-0.0654EHOMO+3.085QO(n=70,r=0.982),其中QH表示羟基或羧基氢原子净电荷,ELUMO表示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级,EHOMO表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QO表示羟基或羧基中与氢原子连接的氧原子净电荷;对于含氨基化合物,∑A2H=-1.569+3.637QH-0.1235EHOMO(n=49,r=0.985),其中QH表示氨基中较正氢原子的净电荷;对于含亚氨基化合物,∑A2H=-0.472+3.676QH(n=18,r=0.993),其中QH表示亚氨基氢原子的净电荷.
    非金属氧化-还原对MO2/MO2-(M=N,S,Cl)的电子转移反应动力学
    张冬菊, 庄炳游, 刘永军, 胡海泉, 刘成卜
    2001, 22(5):  810-813.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Marcus-Hush电子转移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研究自交换和异交换电子转移反应的理论方案.在DFTB3LYP/6-311+G(2D)水平上研究了溶液中NO2/NO2-,SO2/SO2-和ClO2/ClO2-等3个氧化-还原对的自交换以及它们之间的6个交叉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性质,获得了与实验较为一致的结果.
    Na-W-Mn/SiO2催化剂中的金属-载体作用
    陈宏善, 牛建中, 张兵, 李树本
    2001, 22(5):  814-816.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Na-W-Mn/SiO2催化剂中不同活性组份对载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a的诱导作用使无定型氧化硅在焙烧过程中相变为α-方石英结构,同时伴有比表面积的大幅度下降;单独担载Na时,硅小球经焙烧后基本无微孔存在,担载W则能使硅小球焙烧后形成较为均一的微米孔道.SiO2载体在Na和W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变化对催化剂的选择性起重要作用.
    等离子体-催化剂耦合作用下CO2的甲烷化研究
    代斌, 宫为民, 张秀玲, 张琳, 何仁
    2001, 22(5):  817-820. 
    摘要 ( )   PDF (5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温常压下,利用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与Ni/γ-Al2O3催化剂协同作用CO2加氢转化生成甲烷,考察了催化剂担载量、放电参数、工艺参数等对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下,CO2加氢生成CH4,CO2转化率在催化剂一定担载量范围内随担载量的增加而增加;脉冲电压峰值、重复频率、进气方式、空速等对反应有重要影响;相同条件下,等离子体-催化法优于化学催化法.
    研究快报
    掺Eu及Ag微粒的SiO2凝胶在多孔阳极氧化铝中的荧光增强
    史彦莉, 张校刚, 力虎林
    2001, 22(5):  821-823. 
    摘要 ( )   PDF (4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氧化钼与金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光致变色特性的研究
    贺涛, 殷延华, 马颖, 江鹏, 曹亚安, 姚建年
    2001, 22(5):  824-826. 
    摘要 ( )   PDF (4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与光伏响应特性研究
    朱连杰, 王德军, 谢腾峰, 尚静, 徐自力, 杜尧国
    2001, 22(5):  827-829.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Keggin结构钨磷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膜的制备和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冯威, 张铁锐, 刘延, 卢然, 赵英英, 姚建年
    2001, 22(5):  830-832. 
    摘要 ( )   PDF (4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CaF2负载H3PMo12O40表面上激光促进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高峰, 钟顺和
    2001, 22(5):  833-835.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BDMS-PPV/ITO界面结构ADXPS研究
    宋伟杰, 朱永法, 曹立礼, 李展平, 王道元, 黄维
    2001, 22(5):  836-838.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醌类化合物在苯酚羟化反应中的电子传递作用
    门勇, 刘钰, 李静, 杨向光, 吴越
    2001, 22(5):  839-840. 
    摘要 ( )   PDF (5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硫化态三组元NiMoP/γ-Al2O3催化剂的TPR表征及噻吩HDS活性的研究
    齐兴义, 徐春明, 刘植昌, 李文钊, 辛勤
    2001, 22(5):  841-843.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中的氢键作用──动态力学分析
    陈大俊, 李瑶君
    2001, 22(5):  844-846.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系列由聚四氢呋喃(Mn=2000)、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N-甲基二乙醇胺、1,4-丁二醇和1,2-丙二胺三种不同的扩链剂合成的TPU中的氢键作用.发现这种氢键作用符合Arrhenius型的温度依赖性.从弹性模量-温度关系曲线上估算出氢键解离活化能和物理交联密度
    主链含电子传输型团的可溶性PPV聚合物载流子传输特性研究
    杨晓晖, 印寿根, 王振家, 侯延冰, 徐叙容
    2001, 22(5):  847-850. 
    摘要 ( )   PDF (5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聚苯撑乙烯撑(PPV)主链上含有电子传输基团的新型结构电子聚合物(O-PPV).该低聚物的Mw=1000,Tg=197℃,可溶于氯仿和四氢呋喃.单层O-PPV器件的发光效率约为单层PPV器件的5~8倍.进一步构造了结构为空穴传输特性材料/O-PPV和O-PPV/电子传输特性材料的双层器件来研究O-PPV的载流子传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O-PPV是一种具有明显两性载流子传输的特性材料.
    综合评述
    螺双内酯及其衍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曲建强, 王德秋, 韩福社, 丁孟贤, 高连勋
    2001, 22(5):  851-859. 
    摘要 ( )   PDF (3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螺双内酯是一类含双内酯环和螺碳原子这一特定结构的化合物.这种特定螺双内酯结构决定了这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文主要综述了螺双内酯及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衍生化反应、手性拆分以及在合成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研究快报
    金属离子导致的丝素蛋白的构象转变
    李贵阳, 周平, 孙尧俊, 姚文华, 宓泳, 姚惠英, 邵正中, 于同隐
    2001, 22(5):  860-862.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相敏HMQC和HSQC谱准确测定异核碳-氢偶合常数
    丁克洋
    2001, 22(5):  863-865.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引发体系引发MMA活性自由基聚合
    秦东奇, 钦曙辉, 丘坤元
    2001, 22(5):  866-868. 
    摘要 ( )   PDF (5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树枝状硫醇的自组装单层膜──图案化表面及其浸润性的调控
    张丽, 邹勃, 董彬, 霍峰蔚, 王治强, 张希
    2001, 22(5):  869-871. 
    摘要 ( )   PDF (4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聚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组装行为
    陈光明, 马永梅, 漆宗能
    2001, 22(5):  872-874.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识别手性六螺烯分子的计算机模拟
    孙凯, 李霆, 梁太宁, 杨小震
    2001, 22(5):  875-877.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