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宁湫洋, 冯微, 吴国光. 瓶状InN-In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增强的甲醛气敏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12): 2804. |
[2] |
段亚军, 程岩岩, 隋光辉, 朱燕超, 王晓峰, 郭玉鹏, 王子忱. 木质素对木质素-脲醛共聚树脂的影响及反应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5): 1058. |
[3] |
黄锐, 姚志龙, 孙培永, 张胜红. CuO-WO3-ZrO2的结构和性质对苯甲醛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5): 1005. |
[4] |
王志鹏, 牛珠珠, 班丽君, 郝全爱, 张鸿喜, 李海涛, 赵永祥. 不同晶相TiO2负载Cu2O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2): 334. |
[5] |
晁威, 杨晓敏, 周玉, 朱燕超, 王子忱. 木质素对酚醛/木质素嵌段共聚树脂制备的影响及反应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2): 312. |
[6] |
田毅, 李越湘, 彭绍琴. Y2O3负载金属Cu在催化甲醛水溶液制氢反应中的Y2O3载体效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10): 1841. |
[7] |
董高云, 李睿, 樊婷婷, 李佳佳, 李夏. (2-羧基苯氧基)苯-1,2-二羧酸构筑的镧系配合物对苯甲醛和阳离子的荧光传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8): 1421. |
[8] |
吴娟, 赵博文, 黄超, 陈冬梅, 朱必学. 锌(Ⅱ)配合物的超分子设计及对甲醇蒸气的吸附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6): 1069. |
[9] |
杨传孝, 余梦雯, 宋朵朵, 孙向英. 甲醛功能化聚乙烯亚胺-罗丹明B酰肼比率及可视化荧光测定Cr(Ⅵ)[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5): 852. |
[10] |
黄晓, 甘汉麟, 彭亮, 顾凤龙. 苯甲醛在光催化反应中氧化还原选择性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2): 297. |
[11] |
刘经纬, 郭朝霞, 于建.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对聚甲醛的热稳定化作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9): 1853. |
[12] |
李铭, 李佑稷, 徐鹏, 林晓, 韩文轩. 介孔二氧化钛/导电碳毡光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8): 1596. |
[13] |
郭莎, 王渭娜, 靳玲侠, 王帅, 王文亮. CH3CH2O+HCHO反应机理及主通道速率常数[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35(6): 1300. |
[14] |
张汇, 何玉韩, 唐铎, 李彦威.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槽内式选择性超声电合成甲基苯甲醛[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35(6): 1199. |
[15] |
张叶, 周佳佳, 吴贵升, 毛东森, 卢冠忠. Co3O4表面物种对甲醛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35(12): 2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