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9-07-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第30卷第7期目次
    2009, 30(7):  0. 
    摘要 ( )   PDF (11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期目次预览
    2009, 30(7):  0. 
    摘要 ( )   PDF (8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评述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稳定性
    陈维民, 辛勤
    2009, 30(7):  1259-1267. 
    摘要 ( )   PDF (10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衰减方面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影响电池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研究论文
    碳酸钙在天然木浆-聚酯纤维复合膜上的仿生合成
    焦鹏伟, 王建明, 周洁, 王丹, 冯琳, 江雷
    2009, 30(7):  1268-1271. 
    摘要 ( )   PDF (5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慢气体扩散法, 以十八烯酸为软模板, 在天然木浆-聚酯纤维复合膜(Jetspun ClothTM膜)上仿生矿化原位合成碳酸钙.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溶液中的部分十八烯酸会富集到Jetspun ClothTM膜上, 同时, 由于十八烯酸的羧酸根对钙离子的结合作用, 钙离子也被富集到Jetspun ClothTM膜上. 碳酸钙在Jetspun ClothTM膜的纤维上生长, 并最终形成碳酸钙薄膜-高分子纤维膜复合结构.

    水溶性四(p-磺酸钠苯基)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光谱性质及催化三氯苯酚的氧化脱氯反应
    刘双艳, 任奇志, 丁晓健, 王爱琴, 侯宗胜, 章虹
    2009, 30(7):  1272-1278. 
    摘要 ( )   PDF (5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四苯基卟啉(H2TPP)和浓硫酸发生磺化反应及其金属化, 控制反应体系pH并利用透析法纯化, 高效合成了水溶性四(对磺酸钠苯基)卟啉(H2TPPS)及其金属配合物(FeTPPS和ZnTPPS); 采用UV-Vis、荧光、1H NMR和FTIR等光谱手段表征及研究了水溶性卟啉的结构及性质. 结果表明, 磺酸根离子的存在增强了卟啉分子间的π-π作用, 从而使H2TPPS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分子间聚合作用增强. 研究了FeTPPS对2,4,6-三氯苯酚(TCP)催化氧化脱氯反应, 结果表明, FeTPPS/H2O2催化体系对TCP具备很好的催化氧化脱氯性能, 2,6-二氯对苯醌的转化数达到了766.

    多孔SiC陶瓷微孔道内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膜
    罗民, 梁军, 房俊卓, 王政
    2009, 30(7):  1279-1283. 
    摘要 ( )   PDF (8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榉木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 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工艺制备了保持木材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 在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载体上采用原位沉积晶种-二次生长法在其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5 μm厚的Silicalite-2分子筛膜. 利用XRD, SEM和BET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水热晶化温度对原位沉积晶种和二次生长成膜的影响. 经原位沉积(120 ℃, 36 h)晶种涂层后在载体孔道表面形成了一层球形颗粒堆积的连续晶种层, 经170 ℃, 36 h的二次生长, 晶种不断长大并交织生长形成连续致密单层分子筛膜. 在多孔SiC陶瓷微孔道中沿垂直于载体表面方向形成了一层对齐排列的Silicalite-2棒状晶体, 颗粒生长主要沿晶体的最长轴[101]方向进行. Silicalite-2/SiC复合孔结构材料的微孔体积为0.013 cm3/g, BET比表面积为43.2 m2/g, 而相应的分子筛负载量为9.5%.

    研究快报
    高效合成大分子富勒烯金属包合物
    李楠, 刘佳, 施祖进, 徐淑坤, 顾镇南
    2009, 30(7):  1284-1286. 
    摘要 ( )   PDF (3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直流电弧法, 以掺有金属合金和B4C粉末的光谱纯石墨棒作为阳极, 在He和NH3混合气氛中进行电弧放电, 首次高产率合成了一系列Gd2@C2n(94≤2n≤142)的大分子双金属富勒烯包合物. 实验证明, 异相物质作为热的载体并同时催化产生了大分子富勒烯金属包合物, 而NH3则抑制了C60和C70等其它富勒烯的生成.

    氧化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王慧奇, 丁国荣, 赵永男, 余建国
    2009, 30(7):  1287-1289. 
    摘要 ( )   PDF (4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淀粉为碳源, 高温碳化含有硝酸铅的淀粉干凝胶, 制备了氧化铅@碳纳米复合材料,氧化铅颗粒无团聚, 粒径可调, 近于单分散, 且分布均匀, 可作为铅酸电池的电极材料, 有望提高其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新的吡啶基硫醚苯甲酸的原位合成及其铜配合物
    刘明丽, 殷艳艳, 师唯
    2009, 30(7):  1290-1292. 
    摘要 ( )   PDF (2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氧化铜和溴化铜存在的条件下, 4-[1,2-(2-吡啶基)亚甲硫基]-苯甲酸(L′)经原位消去反应, 形成了一个新的有机配体4-[1,2,2-(2-吡啶基)-(2-吡啶亚甲基)亚甲硫基]-苯甲酸(L), 并与铜形成配位聚合物[Cu2(L)Br2]n(1){L=4-[1,2,2-(2-吡啶基)-(2-吡啶亚甲基)亚甲硫基]-苯甲酸}, 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论文
    原位实时近红外光谱研究核壳乳液聚合过程
    高文骥, 袁洪福, 邱藤, 李效玉
    2009, 30(7):  1293-1299. 
    摘要 ( )   PDF (7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以不同的聚合方式制备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 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对乳液反应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 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的谱带归属和主成分分析, 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判别乳液聚合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为判断反向核壳乳液核壳翻转的拐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采用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建立了定性判别模型, 得到了很好的判别结果, 为进一步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核壳乳液聚合过程奠定了基础.

    微波辅助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肉桂中的挥发油
    朱晓楠, 魏士刚, 王浩南, 孙颖, 姜春竹, 王健, 王璐, 王丽英, 宋大千
    2009, 30(7):  1300-1304. 
    摘要 ( )   PDF (3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非极性溶剂微波辅助提取(NPSMA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了肉桂中的挥发油成分, 并测定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肉桂醛(Cinnamaldehyde)的含量. 考察了NPSMAE提取溶剂的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固液比等对测定的影响, 同时将NPSMAE与超声波辅助提取(UAE)及水蒸气蒸馏(HD)等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 NPSMAE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产率高等优点, 是一种实用的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

    共振散射相关光谱一种新的单颗粒探测方法
    王康林, 任吉存
    2009, 30(7):  1305-1308. 
    摘要 ( )   PDF (3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共焦构型构建了共振散射相关光谱新方法, 阐明了共振散射相关光谱的原理, 并利用纳米金的共振散射特性, 将纳米金标记到生物分子上. 考察了该系统的重现性以及溶液粘度、粒径、浓度和激光能量对金纳米粒子在溶液中扩散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共振散射相关光谱可以替代荧光相关光谱, 应用于生物分析和某些生物系统研究.

    基于环境的编码方法在预测HLA-A*0201结合多肽中的应用
    赵璞, 李通化
    2009, 30(7):  1309-1313. 
    摘要 ( )   PDF (2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产生与调节有效免疫应答的关键, T细胞只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呈递上来的抗原, 因此MHC与抗原多肽的结合就成为一系列免疫应答过程中基础的一环. 为了辅助疫苗设计, 多种机器学习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MHC结合多肽的预报领域中. 本文以支持向量机(SVM)为手段, 以HLA-A*0201的实验数据集为对象, 对多种肽段编码方法形成的模型进行评价, 得到的AUC值的范围在0.932~0.936之间. 提出一种新的利用抗原多肽结合环境的编码方法, 使预报的AUC值提高到0.953. 对独立数据集进行建模预报, 同样证明环境编码模型的预报准确率高于传统编码方法的准确率.

    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钥孔戚血蓝蛋白的相互作用
    郭维, 吴勇权, 郑绿茵, 许丽荣, 范小林
    2009, 30(7):  1314-1321. 
    摘要 ( )   PDF (6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氯硝柳胺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200基氯硝柳胺. 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两种药物分子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 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 但是聚乙二醇200基氯硝柳胺与KLH的作用相对较弱;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平均值, 结合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 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 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KLH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 根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得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均小于7 nm; 同步荧光光谱表明, 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能够被血蓝蛋白存储和转运, 但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有一定影响; 圆二色谱测得加入两种药物后, KLH的α-螺旋含量均降低, 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通过比较氯硝柳胺及其衍生物与KLH的相互作用, 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与其结合能力之间的联系.

    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研究咪唑类离子液体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
    徐秀明, 李昌志, 赵宗保, 王俊德, 李海洋
    2009, 30(7):  1322-1325. 
    摘要 ( )   PDF (3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技术, 建立了一种测定气体在离子液体(ILs)中基本热力学参数的方法. 测定了5种可挥发有机物(VOCs)在6种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亨利常数, 并对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QCM技术可以作为研究离子液体溶解性和作用规律的有效方法.

    研究快报
    聚硅氧烷键合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色谱性能
    孙晓杰, 张少文, 王芳, 郑京京, 吴采樱, 邢钧
    2009, 30(7):  1326-1328. 
    摘要 ( )   PDF (2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硅氧烷键合离子液体(PSOIL)的气相色谱固定相的方法, 即首先合成γ-氯丙基聚硅氧烷, 然后通过氯丙基与甲基咪唑的反应合成了聚硅氧烷负载的离子液体, 并对其色谱性能及分离选择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论文
    (7R,10S)-Boivinianin B的不对称合成
    许柏岩, 宋娜, 李文泽, 辛志君, 李瀛
    2009, 30(7):  1329-1331. 
    摘要 ( )   PDF (2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一种基于Dehydro-α-curcumene(4)为关键中间体, 以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和碘催化的分子内环化成醚反应为关键步骤, 构建2,2,5位三取代的四氢呋喃骨架的方法, 完成了(7R,10S)-Boivinianin B(1)的不对称合成. 合成路线简捷, 对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咪唑修饰的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卤素离子的选择性识别
    谢朝阳, 欧阳勤, 朱义州, 黄薇薇, 郑健禺
    2009, 30(7):  1332-1336. 
    摘要 ( )   PDF (4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以卟啉为分子“探针”的咪唑修饰的卟啉类化合物45. 通过对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显示, 化合物5通过卟啉环中心的锌及2个咪唑环上的活性氢与卤素离子形成三点键合超分子络合物, 并能选择性识别氟离子和氯离子(键合常数分别为5.95×104和7.17×104 mol-1·L).

    楔形短肽表面活性剂A3V3D纳米自组装结构的表征及机理研究
    陈咏竹, 邱峰, 赵晓军
    2009, 30(7):  1337-1341. 
    摘要 ( )   PDF (5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传统短肽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序列的改良, 设计了具有楔形几何结构的新型短肽表面活性剂A3V3D. 圆二色谱(CD)分析表明, 该短肽的二级结构为无规则卷曲,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发现, 该短肽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有序的自组装, 形成稳定的光滑平直的纳米纤维. 芘探针荧光光谱分析显示, 该短肽形成了疏水区并将芘分子包裹其中. 由此推测A3V3D在其楔形几何结构的影响下, 以柱状胶束的形式发生自组装, 是一种新型的自组装短肽材料, 说明了几何形状效应在控制短肽的自组装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

    醇存在下R,S-1,1′-2-联萘酚对映体的环糊精手性识别研究
    李伟, 翟言强, 郭磊, 谢剑炜
    2009, 30(7):  1342-1347. 
    摘要 ( )   PDF (4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S-1,1′-2-联萘酚对映体为手性客体分子, 采用荧光探针法详细研究了各种醇对β-环糊精/(RS)-1,1′-2-联萘酚对映体的手性包络和手性荧光猝灭等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醇的存在可显著影响R,S-1,1′-2-联萘酚对映体与β-环糊精形成包络物的包络形式和包络常数. 通过与该对映体的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醇等第三客体分子可显著影响环糊精对对映体化合物的手性选择性和分离度.

    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李淼, 张金波, 杨吉春, 李志念, 刘长令, 李正名
    2009, 30(7):  1348-1352. 
    摘要 ( )   PDF (3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苯(吡啶)乙/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 经酯化、环化和缩合三步制得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3a~3r, 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认. 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化合物3在400 mg/L下分别对水稻稻瘟病、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水稻稻瘟病, R1为甲基或甲氧基取代的苯基时活性最好; 对于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 R1为苯基或甲基取代苯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其它化合物, R2为甲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R2为氢的化合物.

    新型兼具GPX, SOD, CAT活性的水杨醛Schiff碱衍生物的合成
    李唤民, 高楠, 刘磊, 申斯乐, 罗贵民
    2009, 30(7):  1353-1356. 
    摘要 ( )   PDF (3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磺基水杨醛为母体, 经氯甲基化和硒化反应引入催化基团—SeH, 此化合物经空气氧化、Schiff碱反应以及锰螯合反应, 最终得到一种新型的水杨醛Schiff碱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模拟物. 测定了该模拟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抗氧化能力. 此模拟物同时兼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水溶性好, 保护线粒体免遭氧化损伤能力强, 具有作为药物前体的潜力.

    炔丙型硫Ylide环丙烷化反应及其立体选择性
    刘文剑, 路慧哲, 肖玉梅, 王明安, 杜凤沛, 付滨, 李楠, 覃兆海
    2009, 30(7):  1357-1360. 
    摘要 ( )   PDF (3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炔丙型硫Ylide与丙烯酸酯的反应是一个多反应竞争的复杂反应, 通常环丙烷化产物收率很低. 本文通过对反应底物的优化, 成功获得了高收率、高选择性的反式环丙烷化产物. 同时利用Gaussian 03程序, 选择密度泛函BHHLYP方法, 6-31G**基组对反应路径及过渡态模型进行了计算, 进而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 选择6-31G**基组, 对顺、反式产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该反应的高非对映选择性是由过渡态的能量差异和产物的热稳定性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过渡态的能量差异可以归于分子内弱的立体电子效应的不同.

    新型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比较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王美怡, 马翼, 李正名, 王素华
    2009, 30(7):  1361-1364. 
    摘要 ( )   PDF (2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 对26个新型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CoMFA模型(R2=0.948, F=91.364, SE=0.141). 结果表明, 此类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苯环5位取代基的立体结构和电场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CoMFA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三维等值线图不仅直观地解释了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而且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目标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研究聚苯乙烯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
    万海燕, 魏彦林, 赵宝明, 陈亚芍
    2009, 30(7):  1365-1370. 
    摘要 ( )   PDF (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O2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PS)进行预处理, 再用Ar等离子体引发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其表面接枝聚合. 通过接触角(CA)及表面自由能(SE)分析, 探讨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条件对PS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条件. 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动态接触角(DCA)分析, 比较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前后和接枝聚合前后PS的表面组成及表面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能成功地将NVP接枝聚合于PS表面, 接枝聚合后的PS表面由于极性高分子链和粗糙度的增加, 亲水性增强, 水滴易在其表面铺展. 由于接枝聚合后PS表面的高分子链在水中发生重构, 使后退角降低幅度较大, 接触角滞后现象明显.

    SDBS/HCl化学刻蚀法制备具有纳米-微米混合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
    潘立宁, 董慧茹, 毕鹏禹
    2009, 30(7):  1371-1374. 
    摘要 ( )   PDF (5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辅助刻蚀剂, 利用盐酸刻蚀, 在铝基质的表面形成了纳米-微米混合的粗糙结构; 化学刻蚀后的粗糙表面经过1H,1H,2H,2H-全氟癸烷基三乙氧基硅烷(FDTES)的修饰, 形成了接触角大于160°的超疏水表面. 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 所得到的超疏水表面具有纳米-微米混合结构; 基于此, 利用气泡辅助刻蚀机理初步解释了二级混合结构产生的原因, 认为是坑刻蚀和位错刻蚀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混合结构的产生. 此外, 不同pH和长时间暴露实验证明所制备的铝基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手性修饰的介孔树脂材料负载铂催化剂上丙酮酸乙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沈亚丽, 李晓红, 宋丽英, 王红娜, 吴鹏
    2009, 30(7):  1375-1379. 
    摘要 ( )   PDF (5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氯铂酸和二氯四氨合铂为前体通过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介孔树脂材料FDU-14负载的质量分数为5%的铂催化剂Pt/FDU-14, 并利用XRD, TEM, N2气吸附和CO化学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经过手性分子辛可尼定修饰后的Pt/FDU-14催化剂在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以氯铂酸为前体制备的Pt/FDU-14催化剂因其具有较小的铂粒子和较高的分散度而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乙酸溶剂中的初始活性(TOF)可以达到21902 mol/(mol?h); 而以二氯四氨合铂为前体制备的Pt/FDU-14催化剂则具有较强的手性诱导能力, 乙酸溶剂中(R)-(+)-乳酸乙酯的光学选择性可以达到81.4% e.e.. 更重要的是, 由于FDU-14具有较强的疏水性, Pt/FDU-14催化剂在水溶剂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 并且还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

    MCM-56分子筛催化苯与丙烯液相烷基化反应性能
    张钰, 赵飞, 李正, 赵胤, 邓广金, 邢海军, 贾明君, 张文祥, 吴通好
    2009, 30(7):  1380-1385. 
    摘要 ( )   PDF (5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晶化釜内动态水热合成了MCM-56分子筛, 采用过氧化氢回流处理方法脱除模板剂, 获得了高比表面积分子筛MCM-56[MCM-56(H2O2)]. 采用XRD, N2气吸附-脱附, NH3-TPD和FTIR等对其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 考察了HMCM-56(H2O2)分子筛在苯与丙烯液相烷基化合成异丙苯中的催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过氧化氢回流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模板剂. 与焙烧去除模板剂的HMCM-56(C)相比, HMCM-56(H2O2)分子筛的BET比表面积达到563 m2/g, 外表面积提高近2倍. 酸性表征说明, 与HMCM-56(C)相比, HMCM-56(H2O2)的总酸量较高而酸强度分布不变. 在苯与丙烯液相烷基化反应中, HMCM-56(H2O2)分子筛表现出更好的低温活性和更高的异丙苯选择性.

    二元体系C6H5CH3-DMF在293.15 K时的体积性质
    侯海云, 王晓先, 彭三军, 耿信鹏
    2009, 30(7):  1386-1391. 
    摘要 ( )   PDF (4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Anton Paar DMA4500振动管密度计测量了293.15 K时二元体系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C6H5CH3-DMF)在C6H5CH3(摩尔分数0~1)中的溶液密度, 利用最小二乘法关联了溶液密度与组成的函数关系, 关联精度为±0.005 kg/m3. 通过密度数据分别计算了二元体系中C6H5CH3和DMF的表观摩尔体积, 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 分别拟合得到了优化的C6H5CH3和DMF的表观摩尔体积和摩尔分数的函数关系, 以及C6H5CH3和DMF的表观摩尔体积和质量分数的函数关系. 通过对函数关系的极限运算得到了C6H5CH3和DMF的极限偏摩尔体积、标准偏摩尔体积和摩尔体积. 还计算了不同组分下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 数据可用四参数Redlich-Kister方程关联拟合得到方程系数. 计算关联了C6H5CH3和DMF的超额偏摩尔体积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由三参数多项式极限法得到组分的极限超额偏摩尔体积值与Redlich-Kister系数法得到的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以苯基吡唑为主配体的Ir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谷新, 张厚玉, 费腾, 段桂花, 马於光, 刘晓冬
    2009, 30(7):  1392-1396. 
    摘要 ( )   PDF (3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B3LYP方法对以苯基吡唑ppz为主配体的4种Ir配合物Ir(ppz)3, Ir(ppz)2(acac), Ir(ppz)2(pic)和Ir(ppz)2(dbm)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辅助配体的改变对Ir配合物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影响不大, 但会显著的降低分子最低空轨道(LUMO)的能级, 从而调节Ir配合物的HOMO和LUMO间的能隙. 4种配合物对应的发射跃迁分别为Ir(ppz)3:d(Ir)+π(ppz)→π*(ppz); Ir(ppz)2(pic):d(Ir)+(ppz)→π*(pic); Ir(ppz)2(acac), Ir(ppz)2(dbm):d(Ir)+π(acacdbm)→π*(acacdbm). 金属配合物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辅助配体调节.

    光化学合成Au核@Pd壳复合纳米粒子及其表征
    董颖男, 董守安, 唐春
    2009, 30(7):  1397-1401. 
    摘要 ( )   PDF (5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PEG-丙酮溶液体系中, 采用紫外光辐射还原Au(Ⅲ), Pd(Ⅱ)离子混合物和以Au晶种为核、紫外光辐射还原Pd(Ⅱ)使其沉积在Au晶种表面上这两种方法, 合成了Au核@Pd壳复合纳米粒子. 通过改变Au(Ⅲ)离子或Au晶种对Pd(Ⅱ)离子的摩尔比调节复合粒子的尺寸和Pd壳厚度, 分别获得了直径范围为5.6~4.6 nm和4.6~6.2 nm的复合粒子. 利用UV-Vis吸收光谱、TEM、HR-TEM和XPS等表征手段, 证明了合成的纳米粒子为核-壳复合结构. 研究了Au@Pd纳米粒子的直径随溶液中Au(Ⅲ)/Pd(Ⅱ)摩尔比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 对Au核向Pd壳的供电子作用以及复合粒子的光化学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及其与HIV病毒蛋白酶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曲晓波, 苏忠民, 胡冬华, 鲍永利, 孟祥颖, 乌垠, 李玉新
    2009, 30(7):  1402-1405. 
    摘要 ( )   PDF (2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用计算化学方法研究金丝桃素分子结构特征, 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其与HIV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探讨其可能的抗HIV病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具有刚性特征, 与HIV蛋白酶在酶的催化活性位点与ASP-A25 and ASP-B25以氢键作用相结合.

    叠氮化合物C6H6-n(N3)n(n=1~6)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刘晓芳, 徐文国, 卢士香
    2009, 30(7):  1406-1409. 
    摘要 ( )   PDF (4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 在B3LYP/6-31G*水平上, 对叠氮化合物C6H6-n(N3)n(n=1~6)进行理论计算, 并对所得到的几何结构进行了振动频率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是热力学稳定的. 基于自然键轨道理论, 分析了稳定结构的电荷分布及成键情况. 在不破坏苯环和叠氮基的原则下, 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这些化合物的生成热,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的生成热都很高, 且随着叠氮基数目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PEG在线定点修饰水蛭素及其修饰位点的理论预测与分析
    赵军, 李雪芹, 修志龙
    2009, 30(7):  1410-1416. 
    摘要 ( )   PDF (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液相和固相修饰水蛭素的实验结果, 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水蛭素以及水蛭素/凝血酶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析了容易被修饰的水蛭素赖氨酸残基的位点. 结果表明, 在液相修饰的时候, 水蛭素在水溶液中可被修饰的赖氨酸残基除Lys47外, 都容易被修饰. 而在固相修饰的时候, 水蛭素仅Lys35和Lys27容易被修饰.

    两个系列星型准八极矩分子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杨照地, 封继康, 任爱民
    2009, 30(7):  1417-1422. 
    摘要 ( )   PDF (4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DFT/B3LYP/6-31G*和ZINDO-SOS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两个系列(以苯为中心的a系列和以三苯胺为中心的b系列)星型准八极矩分子及其单枝物的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 结果表明, b系列分子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和更长的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波长. 星型三分枝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较其单个分枝增长了超过3倍因为存在分枝间的相互作用. 含1,3,4-噁二唑的分子比含2,1,3-苯并噻二唑的分子有更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但是最大吸收波长却蓝移, 不在红外或近红外区域.

    新的α/β水解酶W14和W15的三维结构模建及分子对接研究
    周奕含, 罗全, 韩葳葳, 姚远, 李泽生
    2009, 30(7):  1423-1426. 
    摘要 ( )   PDF (3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模建了两个新发现的α/β水解酶超家族成员W14和W15的三维结构, 并通过与α-醋酸萘酯的对接研究, 从理论上提出Gly82和Val13为形成“氧洞”的关键残基,有利于稳定水解过程中的带负电的过渡态, 以及其它对复合物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的氨基酸残基.

    SnCNN: 一个包含SnC三重键的分子
    张文斌, 石国升, 丁益宏, 孙家锺
    2009, 30(7):  1427-1430. 
    摘要 ( )   PDF (3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CCSD(T)//B3LYP方法下, 研究了四原子分子[SnCN2]的势能面, 发现线性异构体SnCNN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稳定性. 几何分析与键分析表明, 该异构体包含Sn≡C三重键, 并可以用过渡金属络合物配合稳定来增加其稳定性.

    研究快报
    阿魏酸丙三酯的分子内协同抗氧化作用研究
    姚同伟, 杜立波, 杨屹, 徐元超, 贾宏瑛, 刘扬
    2009, 30(7):  1431-1433. 
    摘要 ( )   PDF (2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包含3个阿魏酸抗氧化功能基团的新型抗氧化剂分子——阿魏酸丙三酯, 并以阿魏酸单体分子作对照从自由基清除效果与动力学反应活化能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阿魏酸丙三酯与DPPH·反应间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研究论文
    无皂种子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双重响应性微凝胶
    李鑫, 左榘, 刘茹, 李勇
    2009, 30(7):  1434-1438. 
    摘要 ( )   PDF (3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异丙基丙烯酰胺及2-乙烯基吡啶为主要单体, 采用无皂种子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具有温度及pH双重响应性能的核-壳结构微凝胶, 并以扫描电镜及动态激光光散射等手段对微凝胶粒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溶胀行为研究表明, 微凝胶粒子具有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温度及pH敏感性能, 其体积相变温度与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凝胶基本一致, 说明局部分布的弱电离单体不会对PNIPAM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造成影响.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于婷, 刘娅, 王宇, 景遐斌, 章培标, 陈学思
    2009, 30(7):  1439-1444. 
    摘要 ( )   PDF (7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 采用FTIR, TGA, 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 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采用荧光染色、NIH Image J图像分析和Real-time PCR综合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黏附面积比、增殖能力和基因表达水平, 以此评价新型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的表面性质和生物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op-HA的表面接枝率为8.3%, 掺入至PLGA后可形成富含钙磷的粗糙表面, 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扩展和增殖, 提高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 提高材料的钙磷沉积能力. op-HA/PLG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新型乙炔封端聚酰亚胺的制备及性能
    杜影, 党国栋, 胡南滔, 周宏伟, 陈春海
    2009, 30(7):  1445-1448. 
    摘要 ( )   PDF (2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双酚A型二醚二酐(BPADA)和3-乙炔基苯胺(m-APA)进行缩聚反应合成了乙炔基封端的聚酰亚胺预聚体, 并对预聚体的熔体黏度、稳定性和热性能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此类预聚体具有较宽的加工窗口和较低的加工温度, 适合模压成型工艺制备树脂基复合材料. 预聚体经250 ℃固化后显示了优异的热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63 ℃, 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5%热失重温度分别为490和492 ℃.

    pPDA/ODA-PMDA嵌段共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集态结构
    翟燕, 朱蓉琪, 顾宜
    2009, 30(7):  1449-1453. 
    摘要 ( )   PDF (3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控制2个组分的序列长度, 制备了pPDA(对苯二胺)/ODA(4,4′-二氨基二苯醚)-PMDA(均苯四羧酸二酐)嵌段共聚酰亚胺(b-PI). 采用偏光显微镜(PLM)、广角X射线衍射(WAX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b-PI薄膜的聚集态结构. 结果表明, 所有b-PI薄膜均可结晶, 生成微晶或不完善的小球晶. 刚性棒状的pPDA-PMDA分子链段发生相分离, 形成晶核, 半刚性的ODA-PMDA分子链以pPDA-PMDA为晶核进行晶粒生长. 在结晶过程中, 晶核数目取决于pPDA/ODA比值及pPDA-PMDA(PP)链段长度, 而晶粒尺寸依赖于ODA-PMDA链段(PO)的运动能力. 通过调节二元胺的比例及2个嵌段组分的序列长度, 可以对薄膜的聚集态结构实现可控制备, 从而达到对性能的控制.

    聚醚链段长度对氨基聚醚-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赵立英, 马会茹, 官建国
    2009, 30(7):  1454-1458. 
    摘要 ( )   PDF (5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柔性端氨基聚醚(BATPE)和双酚A环氧树脂(DGEBA)为原料, 制备了无微相分离结构的无定型AB交联热固性树脂. 测试了3种不同聚乙二醇(PEG)链段长度(MPE)的BATPE-DGEBA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应力-应变曲线、动态力学温度谱和冲击断面形貌. 结果表明, 在环氧树脂交联网络中引入两端与DGEBA化学连接的PEG链段能避免微相分离结构的生成, 有利于提高DGEBA链段的应变松弛速率. 增加MPE, 一方面能降低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室温下的刚度和拉伸强度, 增加韧性(包括冲击强度和拉伸韧性)、断裂应变和模量损耗因子; 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固化产物在低温下的储存模量. 优化MPE可制备出在中低温下同时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模量、断裂应变和冲击性能的BATPE-DGEBA环氧树脂.

    以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Pd纳米簇合物
    卢文婷, 罗运军, 李国平, 张欣茜, 靳玉娟
    2009, 30(7):  1459-1463. 
    摘要 ( )   PDF (6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酯端基聚酰胺-胺树形分子(PAMAM)为模板在甲醇溶剂中制备了Pd纳米簇合物.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Pd2+与树形分子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Pd2+与树形分子内部胺基基团(主要为叔胺基)产生了络合作用.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树形分子包裹的、粒径为2 nm的球形面心立方Pd纳米簇合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Pd2+与树形分子的摩尔比越小, 生成的纳米簇合物尺寸越小; 由于高代数树形分子具有封闭结构, 且其内部配体数目较多, 采用较高代数的树形分子(5.5代)比低代数(3.5代)更有利于得到尺寸小、分散性较好的Pd纳米簇合物.

    利用Breath Figure法制备具有Honeycomb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膜
    申延明, 吴静, 卢欣, 唐杨军, 刘丹, 李长龙, 李天舒
    2009, 30(7):  1464-1468. 
    摘要 ( )   PDF (8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苯乙烯和正硅酸乙酯的有机溶液为铸膜溶液, 利用Breath Figure法制备了PS/SiO2 Honeycomb结构复合膜. 采用SEM对复合膜进行了形貌分析, 探讨了聚合物浓度、PS/TEOS配比、聚合物的结构、溶剂等对膜Honeycomb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聚合物浓度在20~50 mg/mL, PS/TEOS质量比大于2∶1的条件下可以制备结构完整的多孔膜, 且制备的Honeycomb结构在0.8 cm2内无缺陷; 采用双羧基封端的聚苯乙烯成膜效果好于单羧基封端的成膜效果; 以氯仿和苯作为溶剂均可以制备完全Honeycomb结构的复合膜, 但以苯为溶剂制备的多孔膜孔径较大. 成膜中TEOS水解不完全, 复合膜中混杂着未完全水解的TEOS以及SiO2. EDS面扫描分析表明, Si和O均匀地分散在复合膜中.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AMMor]Cl/[AMIM]Cl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王美玲, 臧洪俊, 蔡白雪, 程博闻
    2009, 30(7):  1469-1472. 
    摘要 ( )   PDF (3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纤维素在混配离子液体N-甲基-N-烯丙基吗啉氯盐[AMMor]Cl/3-甲基-1-烯丙基咪唑氯盐[AMIM]Cl中的溶解性能, 结果表明, [AMMor]Cl/[AMIM]Cl混配溶剂能有效溶解天然纤维素, 且在相同条件下, 溶解能力要优于离子液体[AMIM]Cl; 随着溶解温度的升高, 溶解时间大大缩短. 利用FTIR, XRD和TGA方法分析了再生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未经活化的纤维素可直接溶于[AMMor]Cl/[AMIM]Cl而不发生其它衍生化反应, 且天然纤维素在该溶剂体系中纤维素聚合度下降较小.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的光聚合反应
    王浩铭, 阮圣平, 彭增辉, 吴凤清, 董玮, 张歆东, 宣丽, 刘彩霞1
    2009, 30(7):  1473-1476. 
    摘要 ( )   PDF (2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Ar+激光器为光源, 采用虎红、N-苯基甘氨酸、二季戊四醇羟基五丙烯酸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分别作为光引发剂、共引发剂、预聚物和稀释剂, 与液晶材料TEB30A结合, 通过光聚合反应, 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 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PDLC是通过光引发剂吸收光子能量后与共引发剂相互作用, 形成自由基中间体并引发聚合反应, 使预聚物与液晶产生相分离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