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年第38卷第1期封面和目次
    2017, 38(1):  0-0. 
    摘要 ( )   PDF (137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评述
    MicroRNA的超灵敏检测研究进展
    王子月, 刘萌, 张春阳
    2017, 38(1):  1-11.  doi:10.7503/cjcu20160587
    摘要 ( )   HTML ( )   PDF (447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最新发展的MicroRNA(miRNA)分析方法, 包括比色、 荧光、 化学发光、 表面增强拉曼、 单分子检测和电化学分析, 并对miRNA检测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研究论文: 无机化学
    基于半刚性乳酸衍生物的单一手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结构与性质
    徐中轩, 赵光练, 罗乐, 龙振敏
    2017, 38(1):  12-19.  doi:10.7503/cjcu20160647
    摘要 ( )   HTML ( )   PDF (404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 用预先合成的乳酸衍生物(R)-H2CBA和(S)-H2CBA分别与含氮辅助配体(E)-1,2-二(4-吡啶基)乙烯(DPEE)和1,4-二(1H-咪唑-1-基)苯(1,4-DIB)组合, 制备出2对不同结构的单一手性配位聚合物[Cd2((R)-CBA)2(DPEE)(H2O)2]n(1-D), [Cd2((S)- CBA)2(DPEE)(H2O)2]n(1-L), [Cd((R)-CBA)(1,4-DIB)]·H2O(2-D)和[Cd((S)-CBA)(1,4-DIB)]·H2O(2-L). 其中1-D和1-L是由梯形Cd-CBA链和DPEE配体连接成的二维框架结构; 而2-D和2-L是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 包含3种不同类型的对映手性螺旋链. 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 热重分析和圆二色谱分析, 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讨论.

    纯水中氧化石墨烯的超声裁剪及机理研究
    曾泽华, 李诗纯, 刘渝, 徐金江, 周元林
    2017, 38(1):  20-27.  doi:10.7503/cjcu20160557
    摘要 ( )   HTML ( )   PDF (497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声在纯水中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裁剪, 研究了超声时间对GO片层尺寸、 官能团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探讨了超声裁剪GO的机理.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 随着超声时间延长, GO片层平均直径从2000 nm减小至200 nm. 红外光谱(FTI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热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超声时间延长, GO的含氧官能团种类没有变化, 但是GO含氧官能团总量逐渐升高, 其中环氧基团含量逐渐下降, 羧酸基团含量变化不大, 酮基基团含量先下降后升高, 羟基基团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醚氧基团含量逐渐升高. 基于上述结果, 提出了超声裁剪GO的机理: 超声空化现象形成的剪切力使GO的碳碳键、 环氧、 酮基基团断裂, GO片层尺寸变小; 在超声诱导下水分子形成的羟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与片层上断裂形成的碳自由基结合生成羟基或醚氧基团, 未发生水解的碳自由基形成新的碳碳键, 长时间的超声作用还会使羟基基团发生断裂并转化成酮基基团. 利用超声在纯水中裁剪GO的条件温和, 不使用其它化学试剂, 可以有效控制GO片层尺寸, 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二维材料裁剪技术.

    分析化学
    羟丙基-β-环糊精对1-羟基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张静, 陈霖锋, 朱亚先, 张勇
    2017, 38(1):  28-34.  doi:10.7503/cjcu20160514
    摘要 ( )   HTML ( )   PDF (180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 利用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1-羟基芘(1-OHPy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结果表明, 291 K下HPCD可使1-OHPyr与BSA的结合常数降低为1.45×105 L/mol; 导致1-OHPyr-BSA体系中BSA的α-螺旋含量恢复, 色氨酸(TRP)残基周围微环境的极性变化减弱; 致使1-OHPyr及BSA的荧光寿命均延长, 且二者的结合距离增大.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HPCD与1-OHPyr的包络作用是HPCD影响BSA与1-OHPyr结合的主要原因.

    有机化学
    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肖维, 阮祥辉, 李琴, 张菊平, 钟新敏, 谢艳, 王晓斌, 黄民国, 薛伟
    2017, 38(1):  35-40.  doi:10.7503/cjcu20160654
    摘要 ( )   HTML ( )   PDF (61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杨梅素为先导化合物, 设计合成了12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 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3a, 3e, 3f, 3h和3k对3种植物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 其中200 μg/mL化合物3e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均为100%, 超过对照药叶枯唑(抑菌活性分别为72.85%和75.86%).

    类黄酮抑制P糖蛋白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与作用模式
    刘本国, 刘江伟, 李嘉琪, 耿升, 莫海珍, 梁桂兆
    2017, 38(1):  41-46.  doi:10.7503/cjcu20160643
    摘要 ( )   HTML ( )   PDF (227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基于R基团搜索技术的Topomer CoMFA建立了30个类黄酮类P糖蛋白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 并用包括9个样本的测试集验证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 所得模型的拟合、 交互验证以及外部验证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71, q2=0.728和rpred2=0.816. 在此基础上, 运用Surflex-dock分子对接法研究了白杨素及其异戊烯化衍生物与P糖蛋白的作用模式. 结果表明, 异戊烯化修饰可显著提高类黄酮的亲脂性, 修饰产物能更好地与P糖蛋白的疏水性口袋契合, 二者结合程度高.

    微管菌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白信法, 马宣, 解晓霞, 邵明莎, 郭宁宁, 严宁, 姚雷
    2017, 38(1):  47-55.  doi:10.7503/cjcu20160550
    摘要 ( )   HTML ( )   PDF (86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微管菌素为先导化合物,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类似物;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13C NMR及HRMS确证, 均为新化合物. 采用噻唑蓝(MTT)法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 结果表明, 化合物Ⅱb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物理化学
    带电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非键作用强度的理论研究
    李蕾, 李书实, 王长生
    2017, 38(1):  56-62.  doi:10.7503/cjcu20160699
    摘要 ( )   HTML ( )   PDF (213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MP2方法和6-31+G(d,p)基组优化得到了带有一个正电荷的组氨酸侧链与4个DNA碱基间形成的18个氢键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 从文献中获取了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形成的12个堆积和T型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 使用包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MP2方法和aug-cc-pVTZ基组及密度泛函理论M06-2X-D3方法和aug-cc-pVDZ基组计算了这些复合物的结合能. 研究结果表明, 包含BSSE校正的M06-2X-D3方法和aug-cc-pVDZ基组能够给出较准确的结合能; 气相条件下, 组氨酸侧链与同种DNA碱基间的离子氢键作用明显强于堆积作用和T型作用, 组氨酸侧链最易通过离子氢键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 组氨酸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间的T型作用强于与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间的离子氢键作用; 水相条件下, 组氨酸侧链与同种DNA碱基间的离子氢键作用仍明显强于堆积作用和T型作用, 组氨酸侧链更易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 但是最强的组氨酸侧链与胞嘧啶C间的T型作用明显弱于与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间的离子氢键作用, 说明水相条件下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主要通过离子氢键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

    改性氧化石墨烯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刘沙沙, 张恒, 王华, 苑世领, 侯士峰
    2017, 38(1):  63-71.  doi:10.7503/cjcu20160658
    摘要 ( )   HTML ( )   PDF (646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硅烷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 表面嫁接螯合官能团N-(三甲氧基硅丙烷)乙二胺三酸(EDTA-Si), 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EDTA),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Pb2+在GO-EDTA 表面的动态吸附分布、 构象及动力学性质, 比较了Pb2+和单价Na+离子在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 模拟了GO-EDTA与Ca2+相互作用, 与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 模拟结果表明, Pb2+和Na+的吸附位点是GO-EDTA 体系中的羧基, 而非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 Pb2+和 Na+ 与羧基的吸附构象不同, 前者吸附构象以摩尔比2:1为主, 即两个羧基对一个Pb2+离子, 而后者更多倾向于摩尔比1:1的吸附模式, 即一个羧基对一个Na+离子; Pb2+离子相对于Ca2+和Na+离子, 形成的COO--Pb2+离子对构象越过的能垒最低, 但是破坏该离子对构象时能垒较高, 表明Pb2+离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

    Brönsted-Lewis有机-无机杂多酸催化模拟催化裂化汽油的烷基化脱硫反应
    于凤丽, 王庆玉, 李桂晓, 袁冰, 解从霞, 于世涛
    2017, 38(1):  72-76.  doi:10.7503/cjcu20160533
    摘要 ( )   HTML ( )   PDF (117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系列Brönsted-Lewis双酸性有机-无机杂多酸, 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模拟催化裂化(FCC)汽油的烷基化脱硫反应中. 筛选出脱硫效果最佳的催化剂为Sm0.33[MIM-PS]HPW12O40, 考察了该催化剂用量、 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模拟油中噻吩类硫化物转化率的影响. 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剂/油质量比1:50、 反应温度125 ℃及反应时间1 h.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3种硫化物噻吩(T)、 2-甲基噻吩(2-MT)和3-甲基噻吩(3-MT)均几乎完全转化, 即脱硫率都接近100%. 催化剂Sm0.33[MIM-PS]HPW12O40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循环使用12次, 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硅烷改性纳米ZrO2对镁锂合金表面环氧树脂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宋大雷, 刘思奇, 李丰, 王艳力, 张涛, 颜永得, 张萌, 王君
    2017, 38(1):  77-84.  doi:10.7503/cjcu20160512
    摘要 ( )   HTML ( )   PDF (416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涂覆法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了含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KH-69硅烷)改性纳米ZrO2的环氧树脂涂层.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表征了该涂层. 考察了KH-69硅烷改性纳米ZrO2浓度对环氧树脂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KH-69硅烷改性纳米ZrO2能显著提高镁锂合金表面环氧树脂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其中1.0%(质量分数) KH-69硅烷改性纳米ZrO2环氧树脂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在NaCl溶液中浸渍528 h后的低频阻抗值为1.6×109 Ω·cm2, 相比在NaCl溶液中浸渍240 h的纯环氧树脂涂层提高约5个数量级.

    纳米SiO2/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协同稳定的pH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
    刘凯鸿, 林琪, 崔正刚, 裴晓梅, 蒋建中
    2017, 38(1):  85-93.  doi:10.7503/cjcu20160477
    摘要 ( )   HTML ( )   PDF (581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纳米SiO2颗粒与微量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作复合乳化剂, 以正癸烷为油相, 制备了pH响应性O/W型Pickering乳状液. 室温下该乳状液在pH≤4.0 时稳定, 在pH≥6.0时不稳定, 因此, 可以通过改变水相的pH值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多次循环. 在酸性水介质中,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呈阳离子状态, 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带负电荷的SiO2颗粒表面, 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 使其转变为表面活性颗粒; 而在中性和碱性水介质中,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呈两性或阴离子状态, 不能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 因而导致乳状液破乳. 相关作用机理通过吸附量、 Zeta电位及接触角等实验数据得以论证. 该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在乳液聚合、 油品输送以及燃料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BiPO4/BiV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活性
    刘琼君, 林碧洲, 李培培, 高碧芬, 陈亦琳
    2017, 38(1):  94-100.  doi:10.7503/cjcu20160476
    摘要 ( )   HTML ( )   PDF (340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溶剂热两步法制备了BiPO4/BiVO4复合材料. FESEM和TEM分析结果表明, BiVO4呈高{010},{110}暴露晶面的截角双锥状, BiPO4纳米颗粒较均匀地附着在BiVO4表面上, 形成了异质结. 光电流测试结果表明, 异质结能促进光生载流子的有效转移和分离. 在可见光作用下, BiPO4/BiVO4可有效降解罗丹明B, 当BiPO4与BiVO4的投料摩尔比为3:10时,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优.

    一种新型的甲酸/铁离子燃料电池
    邹涛, 易清风, 张媛媛, 邓中梁, 雷鸣, 周秀林
    2017, 38(1):  101-107.  doi:10.7503/cjcu20160457
    摘要 ( )   HTML ( )   PDF (199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酸为燃料、 Fe3+为氧化剂组成了一种新型的甲酸/铁离子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为多壁碳纳米管(MWCNT)或β-环糊精修饰的MWCNT(β-CD-MWCNT)负载的金属钯或钯锡纳米颗粒: PdSn/MWCNT, Pd/β-CD-MWCNT和PdSn/β-CD-MWCNT. 运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流(CA)等技术研究了各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甲酸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加入适量的金属锡能促进钯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甲酸氧化电位提前, 电流密度增加; 环糊精的改性对催化剂电催化活性有一定提升. 将上述催化剂制成电池阳极片, 碳粉制成电极阴极片, 组成甲酸/铁离子燃料电池并测试其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 电池的开路电压在0.981.20 V之间; 以PdSn/β-CD-MWCNT为阳极时, 其最大放电电流密度达50 mA/cm2, 最大功率密度达12.6 mW/cm2, 远优于以Pd/C为阳极的电池性能.

    SO42-掺杂对Nasicon型Li3Fe2(PO4)3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张勃, 何珺, 华正伸, 王新, 彭会芬
    2017, 38(1):  108-114.  doi:10.7503/cjcu20160452
    摘要 ( )   HTML ( )   PDF (219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用SO42-部分代替Li3Fe2(PO4)3中的PO43-阴离子制得Li3-xFe2(PO4)3-x(SO4)x(x=00.90)正极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 充放电技术、 循环伏安特性测试及电化学阻抗谱表征了掺杂材料的相组成及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SO42-主要以固溶形式存在于Li3Fe2(PO4)3中, 产物中还伴有少量Fe2O3第二相析出. SO42-掺杂使Li3Fe2(PO4)3的放电容量呈抛物线形规律变化, 并在掺杂浓度x=0.60时达到最佳值, 该样品在0.5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1.59 mA·h/g, 比未掺杂的样品提高了18.4%; 60次循环充放电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6%; 将该样品的放电倍率由0.5C逐渐提高至5C, 再降至0.5C, 并在每个倍率下循环10次, 材料的最终放电容量仍能达到首次放电容量的97%.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SO42-掺杂使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能增强, 电池内阻减小, 极化程度降低及Li+扩散系数增大.

    铈基与钴基Co3O4-CeO2氧载体上甲烷化学链转化特性: 产物选择性控制
    曾良鹏, 黄樊, 祝星, 郑敏, 李孔斋
    2017, 38(1):  115-125.  doi:10.7503/cjcu20160411
    摘要 ( )   HTML ( )   PDF (574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3O4/CeO2(x)[x为钴铈原子摩尔比n(Co):n(Ce)=6:49:1]和Ce1-yCoyO2-δ(y=0.10.4)2个系列复合氧化物, 并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考察了这些氧化物作为氧载体参与甲烷化学链转化(化学链燃烧和化学链部分氧化)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2类复合氧化物的甲烷反应活性均明显优于单一氧化物CeO2或Co3O4, 但2类氧载体上的甲烷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具有明显差异. Ce1-yCoyO2-δ氧载体形成了Ce-Co-O固溶体, 储氧能力明显增强, 体相晶格氧迁移速率与甲烷活化速率匹配较好, 甲烷反应产物以CO和H2的合成气为主, 有利于甲烷的化学链部分氧化. Co3O4/CeO2(x)氧载体中CeO2与Co3O4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材料的储氧能力和氧化活性, 其与甲烷反应时主要生成CO2, 有利于甲烷化学链燃烧. 连续性化学链循环实验表明, 2类氧载体均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HZSM-5/SAPO-11复合分子筛的制备、 表征及在异丁烷芳构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张瑞珍, 温少波, 邢普, 赵欣, 王志翔, 韩培德, 赵亮富
    2017, 38(1):  126-132.  doi:10.7503/cjcu20160369
    摘要 ( )   HTML ( )   PDF (588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经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预处理的HZSM-5分子筛置于SAPO-11分子筛的合成母液中, 在水热体系中原位制备了一系列HZSM-5/SAPO-11复合分子筛, 并对分子筛的结构、 形貌及酸性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其在异丁烷芳构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所得复合分子筛由HZSM-5表面包覆约20 nm的SAPO-11微晶组成, 且通过调变SAPO-11的Si含量可以有效调变复合分子筛的酸性, 提高芳构化强弱酸协同催化作用, 有效抑制裂解副反应. 结合异丁烷芳构化转化率及液体收率结果可知, 当SAPO-11合成溶胶中硅铝摩尔比为0.6时, HZSM-5/SAPO-11复合分子筛的芳构化活性及稳定性最佳.

    高分子化学
    不同催化剂作用下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的酯交换反应
    张敏, 张书洋, 刘正英, 杨伟, 杨鸣波
    2017, 38(1):  133-140.  doi:10.7503/cjcu20160619
    摘要 ( )   HTML ( )   PDF (335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辛酸亚锡[Sn(Oct)2]和钛酸四丁酯(TBT)作为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 研究了溶液条件下单一催化剂及复合催化剂对PLA/PPC酯交换反应的催化作用. 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子结构、 热力学及流变学行为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无论在单一催化剂还是复合催化剂作用下, PLA与PPC分子间均发生了酯交换反应, 同时伴随着断链反应. 其中, 当Sn(Oct)2作为单一催化剂或Sn(Oct)2/TBT作为复合催化剂时, 样品更倾向发生断链反应而非显著的酯交换反应. 进一步分析纯样品在催化剂Sn(Oct)2或TBT作用下的反应情况, 结果发现, PPC在反应最初阶段以高分子量的分子链断链为主, 且会发生明显的解拉链降解, 从而导致PLA/PPC在等质量比时酯交换反应程度不高, 这为今后更好地研究PLA/PPC酯交换反应提供了思路.

    介孔SiO2孔道内Gemini分子有序自组装构筑正相胶束辅助传递OH-离子
    王一夫, 董金鑫, 王吉林, 王璐璐, 封瑞江
    2017, 38(1):  141-149.  doi:10.7503/cjcu20160596
    摘要 ( )   HTML ( )   PDF (499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Gemini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撑基双[辛烷基二甲基氯/溴化铵], G8-2-8)在有机反离子水杨酸根(Sal-)的诱导作用下, 于介孔SiO2孔道内有序组装, 构筑表面带有季铵基团的正相蠕虫胶束. 胶束外表面有序排布的季铵基团与介孔SiO2孔道内壁布满的硅羟基共同作用形成环形保水腔室, 即构筑了OH-传递的有序通道. 通过对G8-2-8/NaSal 胶束体系的流变学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 胶束网络结构已经形成. 将G8-2-8/NaSal胶束网络形成过程引入聚砜(PSF)体系中, 制备出有序OH-迁移通道的高耐碱性的阴离子导电膜. 相关性能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G8-2-8质量分数的增加, 电导率、 含水率及离子交换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离子交换量和含水率均较低的情况下, OH-的迁移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经过400 h的耐碱性测试, 结果表明, 该系列膜的电导率降幅仅为1.5%左右, 且外观形貌无明显变化, 表现出优异的耐碱稳定性.

    热亚胺化过程中气氛和拉力对BPDA-PDA聚酰亚胺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杨文轲, 刘芳芳, 张恩菘, 邱雪鹏, 姬相玲
    2017, 38(1):  150-158.  doi:10.7503/cjcu20160580
    摘要 ( )   HTML ( )   PDF (682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3,3',4,4'-联苯四酸二酐-对苯二胺(BPDA-PDA)型聚酰胺酸(PAA)纤维热亚胺化过程中气氛和拉力对聚酰亚胺(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过程中, 恒温处理5 min时, 虽然不同气氛下纤维的表面形貌并无明显差异, 但N2气下所得纤维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空气下的样品, N2气保护作用下, 最高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达到1.25和65.0 GPa. 恒温处理40 min时, N2气对纤维表面形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但对于力学性能, 气氛的影响仅在450 ℃时表现得非常明显. 低于450 ℃时, 长时间的热处理成为影响纤维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气氛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高于450 ℃时, 在N2气和空气中的纤维皆发生明显的降解, 从而严重影响其力学性能. 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的拉力会促进纤维热酰亚胺化过程中的膨胀. 随着拉力的增加PI纤维长度增加, 同时直径减小. PI纤维轴上(004)晶面的间距、 晶粒尺寸、 线性热膨胀系数(为负值)的绝对值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随热处理时拉力的增加而增大. 纤维的断裂强度随拉力的变化基本保持在0.90 GPa左右, 断裂伸长率随着拉力增加稍有下降, 纤维的初始模量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加.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吸附Cr(Ⅵ)
    李苗苗, 宫玉梅, 郭静, 于跃, 张森, 赵秒
    2017, 38(1):  159-164.  doi:10.7503/cjcu20160398
    摘要 ( )   HTML ( )   PDF (232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 在自制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的空腔和通道内引发丙烯腈自由基聚合, 并将其氰基偕胺肟化, 用于制备具有吸附Cr(Ⅵ)的廉价有机无机复合吸附材料—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N2吸附-脱附比表面分析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制备的中空微球直径约为400 nm, 其壁上孔径约为11.0 nm, 比表面积约为431 m2/g, 锚固聚偕胺肟后中空微球壁上孔道直径约为4.6 nm, 比表面积降低为347 m2/g. HMS锚固的聚偕胺肟对重铬酸钾溶液中铬的吸附量高达0.46 mmol/g, 吸附过程中伴随化学反应, 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可用作废水处理中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廉价吸附材料.

    谷氨酸赖氨酸无规共聚物和谷氨酸精氨酸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王慧洁, 于海洋, 张大为, 汤朝晖, 曹琪
    2017, 38(1):  165-172.  doi:10.7503/cjcu20160190
    摘要 ( )   HTML ( )   PDF (274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氨基酸-N-内羧酸酐(氨基酸-NCA)开环聚合的方法, 并通过改变开环聚合时谷氨酸-N-内羧酸酐(BLG-NCA)与赖氨酸-N-内羧酸酐[Lys(Z)-NCA]的投料比以及BLG-NCA与鸟氨酸-N-内羧酸酐[Orn(Z)-NCA]的投料比, 经过脱保护和胍基化反应得到一系列谷氨酸赖氨酸无规共聚物Poly(E,K)和谷氨酸精氨酸无规共聚物Poly(E,R).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定量碳谱(13C NMR)分析结果表明, 合成了无规共聚物Poly(E,K)和Poly(E,R), 且二者中不同氨基酸的摩尔比接近开环聚合时相应NCA的投料比. 动态光散射(DLS)测定结果表明, 无规共聚物在pH=7.4的正常生理环境中形成的胶束粒径均一、 尺寸小于200 nm. Zeta电位表征结果表明, 无规共聚物Poly(E,K)和Poly(E,R)的Zeta电位值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pH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