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2-06-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第33卷第6期封面和目次
    2012, 33(06):  0-0. 
    摘要 ( )   PDF (139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快报
    磺化含芴聚醚醚酮酮的合成及与八苯胺基POSS的杂化
    李龙, 刘佰军, 刘思远, 姜振华
    2012, 33(06):  1121-112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1
    摘要 ( )   PDF (10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芴结构的磺化聚醚醚酮酮, 并将八苯胺-POSS引入聚合物中, 制备出一类具有酸-碱相互作用的复合型质子交换膜,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论文: 无机化学
    在不锈钢网上快速制备连续致密 Silicalite-1分子筛膜
    张聪, 闫文付, 于吉红, 徐如人
    2012, 33(06):  1124-1129.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2
    摘要 ( )   PDF (46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发了一种在不锈钢网基底上快速制备连续致密Silicalite-1(Si-MFI)分子筛膜的新方法. 该制膜过程包括用含有聚氧乙烯(PEO)高分子的氧化硅溶液对不锈钢网基底进行预处理和在预处理后的基底上用二次生长法制备分子筛膜2个步骤. 通过该方法可在12 h内制备连续致密的不锈钢网支撑的Si-MFI分子筛膜. SEM分析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Si-MFI分子筛膜连续且致密, 而XRD分析结果表明, 膜中的Si-MFI微晶具有高结晶度. 用膜渗透分离装置及气相色谱仪测试了Si-MFI膜的渗透性能及对CO2和N2的分离性能, 结果显示, 该Si-MFI膜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能, 并对CO2和N2具有很好的分离性能.
    新型氯代苯基咔咯的合成及电化学和光谱性质
    欧忠平, 朱佳丽, 林文生, 房媛媛, 路桂芬
    2012, 33(06):  1130-1137.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3
    摘要 ( )   PDF (19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吡咯和具有相应取代基的苯甲醛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生成胆色烷, 然后用四氯苯醌氧化胆色烷, 合成了2种新型的咔咯化合物: 三(4-氯苯基)咔咯[(ClPh)3CorH3]和三(2,4-二氯苯基)咔咯[(Cl2Ph)3CorH3]. 采用紫外-可见、荧光、1H NMR、MS和IR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化合物在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性质. 讨论了溶剂和取代基对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 提出了化合物在2种不同溶剂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
    程杰成, 周万富, 王庆国, 程铁欣, 周广栋
    2012, 33(06):  1138-1142.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4
    摘要 ( )   PDF (41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EDAX, XRD和SEM等方法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呈现出球形、棒状和花状等形貌特征和层状生长的结晶特征.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降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促进了其胶束化作用; HABS使溶液中HPAM链的刚性增强, 负电吸引能力增强; 二者均会形成模板, 导致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具有不同的形貌特征. 聚丙烯酰胺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未改变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层状生长特征.
    类蝎型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特征
    王欣羽, 邢娜, 宋鸽, 李桢, 白凤英, 邢永恒
    2012, 33(06):  1143-1150.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5
    摘要 ( )   PDF (34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四氢呋喃体系中合成了一个具有平面结构的三齿吡唑-三嗪(类蝎型)化合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基胺-1,3,5-三嗪(简称bpz*eaT), 并以其为配体, 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配合物2·(CuCl4)(1)和Cu1.5Cl3(bpz*eaT)(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 结构分析表明, bpz*eaT采取三齿螯合配位模式, 配合物1和2中的铜均为五配位, 形成了扭曲的四角锥构型.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电荷分布.
    多苯并咪唑锰( Ⅱ )配合物的合成及对DNA凝聚的促进作用
    黄雪英, 孟祥高, 张妍, 王莉, 刘长林
    2012, 33(06):  1151-1157.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6
    摘要 ( )   PDF (28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为主配体, 合成了锰(Ⅱ)配合物[Mn(DTPB)Ac]Ac·8H2O(1)和[Mn2(DTPB)(NO3)2(H2O)2][Mn2(DTPB)(NO3)2(H2O)(CH3OH)]·(NO3)4·5CH3OH·H2O(2),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DNA的相互作用, 发现这2个配合物均能与DNA结合, 并对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直角光散射(RAL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和2促进DNA凝聚的性质. 结果表明, 在近中性条件下2个配合物都能促使DNA凝聚.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凝聚体的形态.
    分析化学
    基于指示剂置换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比色检测水溶液中的半胱氨酸
    李咏玲, 张建刚, 卫艳丽, 程芳琴
    2012, 33(06):  1158-116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7
    摘要 ( )   PDF (15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半胱氨酸(Cys)与二价铜离子的配位作用, 发展了一种在纯水溶液中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指示剂,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定量检测半胱氨酸的方法. 研究发现, 在pH=7.0的含有PAR和二价铜离子(摩尔比为1: 1)的缓冲溶液中, 当加入半胱氨酸后, 由于配位竞争使PAR释放出来, 实现了对半胱氨酸的识别, 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 其它氨基酸不干扰体系对半胱氨酸的测定.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识别过程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Cu2+与PAR的配位比为1: 1, Cu2+与Cys的配位比为1: 3; 半胱氨酸的线性关系变化范围为0~240 μmol/L, ε=7519 L/(mol·cm),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 在检测过程中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桃红色变成了黄色.
    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王永红, 何晓晓, 王柯敏, 苏婧, 陈智峰, 晏根平
    2012, 33(06):  1162-1166.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8
    摘要 ( )   PDF (16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联吡啶钌[Ru(bpy)32+]负载到巯基化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 通过金-巯键修饰法将负载后的MCM-41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发展了一种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基于三聚氰胺与增敏剂三正丙胺氨基结构的相似性, 将负载Ru(bpy)32+的MCM-41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 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为检测三聚氰胺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同时, 该研究为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提供了新思路.
    双路独立可调离子源用于分子质量的准确测定
    马力坡, 王光辉, 辛斌, 陈义
    2012, 33(06):  1167-117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09
    摘要 ( )   PDF (11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制了一种可移动的大气环境电喷雾离子化源, 用其构建了位置可调的双路离子源, 能分路、同时注入待测样品与标准. 将其与四极杆-飞行时间( Q-TOF)质谱联用进行研究, 证明其能独立、动态调节待测样品和标准的质谱信号或峰高比例, 适于有限样品质量的准确测定, 质量误差一般<2×10-6, 最大不超过5×10-6.
    黄酮类药物与氯金酸的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王慧娟, 李春梅, 刘跃, 李原芳
    2012, 33(06):  1172-1176.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0
    摘要 ( )   PDF (18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4种黄酮类药物染料木素、木犀草素、大豆素及柚皮素与氯金酸在不同酸度条件下反应形成金纳米颗粒. 研究发现, 生成的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信号与4种黄酮类药物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从而建立了这4种典型黄酮类药物的测定方法. 分析了黄酮类药物的分子结构并利用Materials-studio 4.0软件计算了各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分布. 结果表明, 4种黄酮类药物与氯金酸作用的适宜酸度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酚羟基数和碱性氧的电子云密度分布有关.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用鸡蛋黄抗体 IgY测定人血清中转铁蛋白
    王春宇, 冯锋, 白云峰, 陈泽忠, 田茂忠, 邱建丁, 倪永年
    2012, 33(06):  1177-118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1
    摘要 ( )   PDF (10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方法, 用鸡蛋黄抗体(IgY)取代传统免疫检测中哺乳动物抗体IgG作为识别分子偶联于CM5传感芯片上, 对人血清中的转铁蛋白进行了检测. 考察了IgY在传感芯片上的偶联条件及芯片的再生条件. 结果表明, 在pH=4.0, IgY浓度为100 μg/mL, 流速为5 μL/min的最佳偶联条件下, SPR响应信号和转铁蛋白浓度在50~5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39.56 ng/mL, 对人血清样品检测的日间变异系数<8%, 日内变异系数<5%, 平均回收率为86.22% ~94.51%.
    基于水溶性CdTe量子点-绿原酸-血管紧张素Ⅰ 相互作用的荧光可逆调控
    王晓丹, 殷鹏飞, 龚会平, 李萍萍, 刘正清, 何佑秋
    2012, 33(06):  1182-1187.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2
    摘要 ( )   PDF (18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QDs),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dTe QDs与绿原酸(CH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CHA可显著猝灭CdTe QDs的荧光,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荧光猝灭值与CHA的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 推断其主要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 并实现了荧光光谱法测定CHA. 向CdTe QDs-CHA体系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后, CdTe QDs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逐渐恢复, 从而实现了CdTe QDs的荧光可逆调控. CdTe QDs荧光的猝灭与恢复过程对于荧光传感的设计以及荧光可逆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GC/TOF-MS分析
    吴胜明, 封波, 程建华, 李海静, 方均建, 颜贤忠, 魏来, 董方霆
    2012, 33(06):  1188-1194.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3
    摘要 ( )   PDF (17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仪建立了小鼠血清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通过对硅烷化试剂的优化和去卷积分析, 共检测到269个峰, 其中相似度在800以上的代谢产物有46个; 以核糖醇为内标, 任意选取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考察此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 并通过14种标准氨基酸的混标溶液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本方法的线性关系. 结果表明, 14种氨基酸在2.78~113.20 ng/ SymbolmA@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8种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并利用8种标准单糖, 通过肟化反应解决了糖在多个位置出峰的难点. 该方法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并通过相关数据处理找出生物标志物, 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配体对CdTe量子点与BSA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的影响
    王珊珊, 王雪婷, 郭明明, 于俊生
    2012, 33(06):  1195-1204.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4
    摘要 ( )   PDF (43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巯基甘油(TG)、L-半胱氨酸(L-cys)和谷胱甘肽(GSH)等5种巯基分子为稳定剂, 水相合成了5种CdTe量子点.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靶分子,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等手段研究了各种配体分子稳定的CdTe量子点与BSA的直接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5种量子点均能有效猝灭BSA的荧光, 其猝灭程度按配体次序为GSH>L-cys>TGA>TG>MPA; 而BSA对不同配体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BSA对TGA-CdTe和MPA-CdTe量子点的荧光先敏化增强而后猝灭下降; L-cys分子由于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而与BSA的相互作用较强, 因此BSA能显著猝灭L-cys-CdTe量子点的荧光; 而BSA对TG-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小; GSH分子的空间效应使GSH-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BSA猝灭的程度最小. 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研究表明, 5种量子点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为静态过程. 探讨了量子点的配体分子结构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有机化学
    磺酰脒基桥连的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构型对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的影响
    贺林, 陈晨, 李飞, 朱义州, 郑健禺
    2012, 33(06):  1205-121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5
    摘要 ( )   PDF (29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一锅法"多组分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酰脒基桥连的卟啉-富勒烯化合物ZnP-H-C60. 该化合物具有Z式和E式2种异构体, 其中Z式异构体中含有分子内氢键. 光物理研究结果表明, 2种异构体中的卟啉与富勒烯之间都可以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 但其相应的电子转移机理却完全不同. 在Z式异构体中, 卟啉或富勒烯被激发后直接发生电荷分离而形成电荷分离态, 其电荷分离机理是通过氢键进行电子传递; 在E式异构体中, 由于卟啉和富勒烯之间存在空间电子相互作用, 被激发后先形成卟啉-富勒烯激基复合物, 再进一步发生电荷分离形成电荷分离态, 电荷分离通过空间电子转移实现.
    β-环糊精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的增强
    张树鹏, 宋海欧
    2012, 33(06):  1214-1219.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6
    摘要 ( )   PDF (34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2种有机合成路线制备了结构不同的环糊精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纳米材料, 并利用FTIR, XRD, TEM, SEM和TG分析等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2种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由于合成策略的不同导致溶剂分散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别, 但它们均可均匀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二醇中. 同时, 环糊精的引入使其热学稳定性显著提高. 该材料在阻燃型复合材料等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毛姜花中的细胞毒活性二萜成分
    赵庆, 邹澄, 余琴, 赵声定, 何红平, 郝小江
    2012, 33(06):  1220-122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7
    摘要 ( )   PDF (13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毛姜花(Hedychium villosum Wall.)中分离得到1个新二萜(1)和1个已知二萜(3). 新二萜命名为Villosumcoronarin, 该化合物在氯仿或甲醇溶液中发生异构化, 部分转化为其差向异构体1'; 其平面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氢谱、碳谱及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技术(DEPT)、氢氢相关谱(1H-1H COSY)和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等方法确证; 其相对构型由氢谱、ROESY及量化计算确证. 化合物3用琼斯试剂氧化后得到化合物4. 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化合物1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 其活性超过阳性对照顺铂(DDP). 化合物4对HL-60和SMMC-7721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类CD38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陈哲, KWONG Anna Ka-Yee, 杨振军, 张亮仁, LEE Hon Cheung, 张礼和
    2012, 33(06):  1226-1232.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8
    摘要 ( )   PDF (9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以1,3,5-三苯甲酰基-α-D-核糖、3,5-二苯甲酰基-2-脱氧-2,2-二氟戊呋喃糖-1-酮和D-木糖为原料, 经由烟酰胺核苷及烟酰胺核苷酸中间体, 合成了系列糖环经氟原子取代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类CD38抑制剂. 基于对CD38的水解抑制能力的考察, 评价了所合成氟代NAD类似物的活性. 结果表明, 糖环上氟原子取代的数目和位置对抑制剂活性的影响十分明显, 烟酰胺核苷的端基构型对活性的影响较大. 2个化合物均显示出非常好的CD38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2a的抑制活性高出阳性对照物阿糖型氟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2个数量级.
    基于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人宫颈癌 HeLa细胞N-糖链结构轮廓
    王培培, 于广利, 焦广玲, 赵峡, 李静, 柴文刚
    2012, 33(06):  1233-123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9
    摘要 ( )   PDF (19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微量HeLa细胞(107个)为对象, 经细胞裂解、还原羧甲基化、胰酶降解和Oasis-HLB柱提取分离得到总糖肽后, 用PNGase F酶解释放N-糖链. 对所得N-糖链用Sep-Pak C18柱纯化后进行完全甲基化衍生, 再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HeLa细胞表面N-糖链的结构轮廓. 结果表明, 在获得的34种N-糖链中, 除高甘露糖型、二天线、三天线、四天线和五天线等N-糖链外, 还出现了在某种程度上与肿瘤发生转移相关的特殊平分型和Lewis结构. 利用MALDI-TOF MS技术可快速分析微量癌细胞表面N-糖链的结构轮廓, 为进一步寻找肿瘤糖链标志物及肿瘤的早期预防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1,10-邻菲啰啉并咪唑衍生物阴离子受体的合成及识别性能
    陈华梅, 岳凡, 林海, 林华宽
    2012, 33(06):  1239-1244.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0
    摘要 ( )   PDF (16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2个1,10-邻菲啰啉并咪唑衍生物阴离子受体2-(2-羟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1)和2-(2-羟基-5-溴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2), 受体2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证.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及 1H NMR滴定研究了这2个受体对F-, Cl-, Br-, I-, H2PO4-和AcO- 6种阴离子的识别传感作用及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受体对AcO-, F-和H2PO4-有较强的传感作用, 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黄色; 对Cl-的作用较弱; 而对Br-和I-则无明显作用. 通过机理研究发现, 受体与F-, H2PO4-和AcO-形成1: 1的氢键超分子, 当阴离子的量超过受体的1倍以后, 咪唑氮上的氢转移到阴离子; 受体与Cl-以氢键形成超分子复合物, 而与Br-和I-作用很弱.
    生物化学
    离子液体对木瓜蛋白酶催化特性的影响
    侯雪丹, 娄文勇, 颜丽强, 宗敏华
    2012, 33(06):  1245-125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1
    摘要 ( )   PDF (13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乙基铵及N-乙基吡啶为阳离子, 配以多种阴离子(H2PO4-, ClO4-, HSO4-, CH3COO-, Cl-, Br-, NO3-, SCN-, BF4-, PF6-)的离子液体对木瓜蛋白酶催化N-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BAEE)水解的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含离子液体体系中木瓜蛋白酶的水解活性和热力学失活参数, 发现该酶活性及稳定性与离子液体的Kosmotropicity性质无关. 因此, 离子的Hofmeister效应并不适合解释离子液体对木瓜蛋白酶催化特性的影响规律. 当以BF4-为阴离子, 改变阳离子结构时, 仅[BMIm][BF4]可提高酶活性, 其它含官能团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则降低酶活性, 但大部分离子液体明显提高木瓜蛋白酶的热稳定性. 在所研究的离子液体中, 基于PF6-或BF4-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可提高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及其热稳定性. 在含[BMIm][PF6]介质中, 木瓜蛋白酶的水解活性最高; 在含[HOEtMIm][BF4]介质中其热稳定性最好.
    净电荷对螺旋型抗癌肽生物活性的影响
    黄宜兵, 翟乃翠, 高贵, 陈育新
    2012, 33(06):  1252-125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2
    摘要 ( )   PDF (19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活性两亲性α-螺旋型阳离子抗癌肽A12L/A20L(多肽P)为模板, 在其亲水面进行氨基酸定点取代, 获得了一系列带有不同净电荷的多肽类似物, 研究了净电荷对螺旋型抗癌肽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抗癌肽净电荷的改变对其溶血活性影响较小(最大差异为2倍), 而对抗癌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显著(最大差异为10倍). 抗癌肽P的净电荷最适范围为+7到+8, 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的最佳数目为3~5个, 高于或低于此范围, 其抗癌活性和选择性均明显降低. 与人的正常细胞相比, 负电性的癌细胞膜对于抗癌肽的净电荷变化更敏感, 表明两亲性螺旋型抗癌肽针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现出良好的选择特异性.
    物理化学
    Ge@C82结构及性质的理论研究
    洪波, 金东日, 李蕴, 马亚娟, 卢敏, 李霞, 张好好, 孙钰
    2012, 33(06):  1259-126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3
    摘要 ( )   PDF (15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对Ge@C82的结构及性质进行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包合Ge, C82碳笼平均键长增长, 碳笼增大, 而且Ge原子略微偏离碳笼中心. 三重态的C2Ge@C82为能量最低结构. 自然布居分析表明, C2C82与Ge之间未发生电子转移, 可以用C2Ge@C82来表示它的结构. C2C82C2Ge@C82的红外光谱计算结果显示, 二者的主要区别为C2Ge@C82在1100~1200 cm-1区间的吸收峰变得更尖锐.
    CTAB作用下纳米复合材料Ag/ZnO-SnO2 的制备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李莉, 禚娜, 高宇, 赵月红, 李恩帅, 赵立杰
    2012, 33(06):  1264-1270.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4
    摘要 ( )   PDF (32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模板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AB)作用下, 采用溶胶-凝胶法再结合程序升温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Ag/ZnO-SnO2(CTAB), 其中Ag, Zn, Sn摩尔比为0.1: 2: 1.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S)和N2吸附-脱附测定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复合材料具有纤锌矿和金红石结构, Ag以单质形式存在. 与未经CTAB作用的样品相比, Ag/ZnO-SnO2(CTAB)颗粒分布更均匀, 且呈现规则的纳米棒状结构. 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作用下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 样品Ag/ZnO-SnO2(CTAB)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Ag/ZnO-SnO2、ZnO-SnO2、ZnO和商用P-25.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研究空气/短链脂肪酸界面的分子取向
    黄芝, 郭源
    2012, 33(06):  1271-1277.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5
    摘要 ( )   PDF (5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SFG-VS)方法检测了5种短链脂肪酸分子(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及正己酸)在空气/纯液体界面的结构, 得到了3种偏振组合(ssp, ppp, sps)下的和频振动光谱. 通过偏振选择定则对各个谱峰进行了指认和分析, 同时计算出空气/纯脂肪酸液体界面上脂肪酸分子的甲基取向角. 对比发现, 从丙酸到己酸, 分子甲基基团的界面取向角随碳链的增长略有增大.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电场对Ni3(dpa)4 Cl2 金属串配合物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
    谭莹, 黄晓, 许旋, 徐志广
    2012, 33(06):  1278-1284.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6
    摘要 ( )   PDF (2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密度泛函UBP86方法对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性的金属串配合物Ni3(dpa)4Cl2进行研究, 分析了外电场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零电场条件下存在沿着Ni6+3轴及轴向配体Cl的Ni-Ni及Ni-Cl离域作用. 沿金属轴Cl4→Cl5方向施加外电场, 可使高电势端的Ni2-Cl4键长增大而Ni1-Ni2键长减小, 低电势端的Ni3-Cl5键长减小而Ni1-Ni3键长增大; 分子能量降低, 偶极矩线性增大; HOMO与LUMO能隙减小, 前线占据轨道分布向低电势方向移动且轨道能升高, 空轨道分布则向高电势方向移动且轨道能降低, 其中沿着金属轴方向离域的前线轨道分布及其轨道能随电场的变化尤为显著. 在电场作用下, 电荷分布发生改变, 低电势端Cl5的负电荷向高电势端Cl4转移, 但金属和桥联配体的电荷变化很小; 同样, 在电场作用下, 配合物存在明显的结构变化和电子转移现象, 呈现出类似导电过程中电子定向转移的变化规律.
    Lindqvist型[M6-n Mon O19 ]p- 阴离子(M=W,Nb,Ta)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桑园美, 颜力楷, 温世正, 丛莎, 苏忠民
    2012, 33(06):  1285-1289.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7
    摘要 ( )   PDF (5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探讨了取代Mo原子对[W6-nMonO19]2-, [Nb6-nMonO19]p-和[Ta6-nMonO19]p-体系的M-Ot(M=W, Nb, Ta)键的活化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取代Mo原子数的增多, [M6-nMonO19]2-(M=W, Nb, Ta)中M-Ot键的键能逐渐减小, 因此Mo原子的引入使M-Ot键活化. 在[W6-nMonO19]2-中, Mo-Ot键的键能小于W-Ot键的键能, 因此, Mo-Ot键比W-Ot键易断裂, 与实验结果一致. 而在[Nb6-nMonO19]p-和[Ta6-nMonO19]p-体系中, Mo-Ot键的键能大于M-Ot(M=Nb, Ta)键的键能. Nb和Ta原子的端氧Ot的电荷大于Mo原子的端氧Ot的电荷, 初步预测, 当[Nb6-nMonO19]p-和[Ta6-nMonO19]p-与有机胺反应时, Nb-Ot和Ta-Ot键优先断裂, 易与有机胺的氮原子成键.
    石墨烯的制备及石墨烯修饰电极对p-苯二酚的催化氧化
    何春兰, 刘成伦, 谢太平, 王媛, 张静, 张良
    2012, 33(06):  1290-1294.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8
    摘要 ( )   PDF (18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氨水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备石墨烯(GN), 并考察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N/GCE)电催化氧化p-苯二酚(HQ)的性能.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比表面分析(BET)和电分析化学测试等技术对GN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V)研究GN/GCE对HQ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 [Fe(CN)6]3-/4-在GN/GCE上电荷转移电阻为75.0 Ω·cm2, 减小约9倍, 说明GN具有良好导电性; 同时HQ在GN/GCE上氧化峰电位负移, 还原峰电位正移, 峰电位差ΔEp减小165 mV, 且氧化还原峰电流(IpaIpc)均增大, HQ电化学氧化可逆性明显改善, 表明GN/GCE对HQ氧化具有显著电催化作用.
    表面改性纳米SiO2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古宁宇, 敖鹤, 裴建军
    2012, 33(06):  1295-1300.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29
    摘要 ( )   PDF (14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化学方法将具有增塑效果的环状碳酸酯基团引入纳米SiO2表面, 并用FTIR与TGA对改性纳米SiO2进行了表征. 将改性纳米SiO2添加到以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中, 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DSC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该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热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掺杂改性纳米SiO2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 室温最高离子电导率可达到1.84×10-5 S/cm; 具有较高的锂离子迁移数, 最高可达到0.49, 且具有更好的界面稳定性.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零剪切黏度和临界浓度
    陈琨, 李海平, 侯万国
    2012, 33(06):  1301-130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0
    摘要 ( )   PDF (10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蠕变和振荡实验分别测定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水溶液的零剪切黏度(η0)和线性黏弹区储能模量(G'), 并依据其浓度依赖性得到叠加浓度(C*)和交叠浓度(C*), 考察了温度、pH值和电解质(NaCl和CaCl2)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电解质浓度的增大, PHPA水溶液的η0G'减小, C*C*增大; 电解质阳离子价态越高, 溶液黏度和临界浓度的变化越显著; 而随着pH值的增大, η0G'先增大后减小, C*C*先减小后增大.
    Ag/Si-NPA基底上共吸附R6G和CV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王永强, 王海燕, 马省, 李新建
    2012, 33(06):  1306-131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1
    摘要 ( )   PDF (17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基底, 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Ag/Si-NPA衬底,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此基础上, 选择罗丹明6G(R6G)和结晶紫(CV)2种生物染料分子并采用不同的混合吸附程序对其共吸附状态下的SERS光谱进行了探测. 结果表明, 当2种分子的溶液浓度均为10-7 mol/L时, 无论采用何种浸渍吸附程序, 其SERS谱中CV的特征拉曼峰都被R6G完全掩盖. 对溶液采用错级配置(R6G和CV的浓度分别为10-9和10-7 mol/L)后, 所测SERS谱上获得了分别对应于R6G和CV的分离良好、相对强度匹配、分辨率高的2个SERS特征峰组, 从而有利于简化现实混合探测过程中对SERS特征峰的指认和判断.
    聚苯胺纳米纤维修饰石墨箔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桑晓光, 曾繁武, 刘晓霞
    2012, 33(06):  1312-131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2
    摘要 ( )   PDF (20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石墨箔(GF)为工作电极, 采用循环伏安法(CV), 通过电化学聚合, 制备了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修饰GF电极(Nano-PANI/GF). 利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Nano-PANI/GF修饰电极上聚合物的组成,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Nano-PANI/GF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no-PANI/GF修饰电极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6.9)中的电化学活性, 发现Nano-PANI/GF修饰电极在中性溶液中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Nano-PANI/GF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在0.2 V(vs. SCE)电位下, 在浓度范围1.7~2.0×103 μmol/L内, 抗坏血酸的氧化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方程式为y=0.00013x+0.0031. 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最低检测限为1.7 μmol/L(S/N=3).
    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刘梅堂, 浦敏锋, 马鸿文
    2012, 33(06):  1319-132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3
    摘要 ( )   PDF (26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酸盐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 考察了不同长度的连接基(Spacer)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密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信息显示,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在油/水界面形成单层膜结构.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水界面的厚度显著增大, 并使界面形成能降低. 当连接基为6个碳时, 此类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厚度最大, 形成的界面最稳定. 连接基长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单层膜周围的水分子和Na+的吸附结构影响不大, 但是能影响水分子的扩散行为.
    苯乙酮氢转移反应中ZrO2 /MCM-41和 ZrO2 /AC的催化性能对比
    袁剑, 张波, 汤明慧, 卢晗锋, 陈银飞
    2012, 33(06):  1326-1332.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4
    摘要 ( )   PDF (8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分别以活性炭(AC)和全硅MCM-41介孔分子筛负载的ZrO2催化剂, 并对其进行了XRD、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差热-热重分析和吡啶吸附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 考察了其在以异丙醇为氢源还原苯乙酮为α-苯乙醇的Meerwein-Ponndorf-Verley(MPV)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并与水合ZrO2进行对比. 研究了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ZrO2经MCM-41负载后, 与载体发生强相互作用, 可能形成Si-O-Zr键, ZrO2在载体表面呈高分散的无定形态, Zr-OH数目显著增加, L酸性增强, 并形成B酸中心, 使催化剂活性显著高于水合ZrO2; ZrO2负载在AC上后, 与载体未发生强相互作用, ZrO2在载体表面未呈高分散状态, 增加的Zr-OH数目相对较少, L酸性较弱, 未形成B酸中心, 催化活性未明显增加, 但在较高焙烧温度(400~600 ℃)下, 其仍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 这可归因于ZrO2/ AC中AC孔道疏通及AC石墨层对苯乙酮上苯环的吸附作用, 使活性位附近的反应底物浓度显著增大.
    高分子化学
    1-甲基-3-(2-甲基丙烯酰乙基)-咪唑氯离子液体/ 苯乙烯无规共聚物及其CdTe量子点复合物的合成
    李雪, 倪旭峰, 梁振华, 沈之荃
    2012, 33(06):  1333-133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5
    摘要 ( )   PDF (15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 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1-甲基-3-(2-甲基丙烯酰乙基)-咪唑氯离子液体和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P(MMEIM+Cl--co-St).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 共聚物的氯仿溶液与巯基乙酸稳定的CdTe量子点水溶液混合, 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复合组装, 得到澄清透明且稳定的CdTe/P(MMEIM+Cl--co-St)纳米复合物的氯仿溶液. 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表明, 量子点均匀分散于共聚物中, 无团聚, 且保持了量子点的荧光性能.
    可聚合1,8-萘酰亚胺衍生物掺杂聚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荧光特性
    宋建会, 吴萌, 余亦华, 陈群, 徐敏
    2012, 33(06):  1339-134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6
    摘要 ( )   PDF (11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3种可聚合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并研究了其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 这些化合物表现出的光物理性质与其电子环境有关.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聚合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与硅氧烷的共聚物. 尽管3种萘酰亚胺衍生物C-4位的取代基不同, 但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固凝胶中摩尔分数为0.06%时荧光强度均最大. 利用 29Si MAS NMR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硅氧烷的缩聚程度影响材料的荧光强度, 说明材料中荧光单元的分子运动对材料的荧光性能有重要影响.
    基于小分子掺杂及聚电介质模板导向的水溶性聚苯胺的CPO酶促氧化合成及结构性能表征
    王亚丽, 聂艳艳, 蒋育澄, 胡满成, 李淑妮, 翟全国
    2012, 33(06):  1344-1349.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7
    摘要 ( )   PDF (3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氯过氧化物酶(CPO)催化H2O2氧化对苯二胺(PPD)单体, 建立了一个水溶性聚苯胺(PANI)的绿色合成体系, 通过添加小分子和引入模板剂导向合成目标产物, 并经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测量、电镜扫描、热重分析及电导率测定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的各项性能均比本征态有明显改善. 以高氯酸钠为掺杂剂, 且n(对苯二胺): n(高氯酸钠)=1: 1时, 产物具有明显的片层状结构, 电化学活性最好, 具有很强的可逆氧化还原能力;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SPS)为模板剂导向合成的聚苯胺的热稳定性好, 电导率高, 水溶性大大增强. 另外基于CPO的活性中心结构分析了PPD的聚合机理.
    疏水性聚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
    郑志雯, 邓凯敏, 任力, 王迎军
    2012, 33(06):  1350-1354.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8
    摘要 ( )   PDF (12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疏水性聚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进行表面改性, 并对改性前后材料的表面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静态水接触角结果显示, 经过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亲水性效果最好, 同时最佳的改性时间为120 s, 改性功率为150 W. XPS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 经等离子体处理后, 在人工晶状体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 原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 改性后材料表面更加凹凸不平, 粗糙度显著增加而透光率变化很小, 但过大功率改性的样品透光率明显下降. 时效性测试结果表明, 人工晶状体在改性14 d后疏水性恢复趋于稳定.
    超疏水导电聚苯胺的界面聚合
    王亮, 丁春梅, 朱英, 万梅香, 江雷
    2012, 33(06):  1355-1359.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39
    摘要 ( )   PDF (29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界面聚合和无模板法相结合的方法, 以具有疏水链的全氟癸二酸(PFSEA)为掺杂剂, 通过调节苯胺单体和FeCl3氧化剂的浓度实现了聚苯胺三维微/纳米结构形貌和尺寸的可控制备.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结果显示, 聚苯胺是由一维纳米纤维自组装形成的三维微球结构; 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 聚苯胺微球为掺杂态. 室温下, 该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微球的电导率为 9.6×10-3 S/cm, 表面水接触角为161.4°, 表现出半导体特性和超疏水性.
    静电纺丝法制备胆固醇-g-聚乳酸液晶/ 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
    罗丙红, 李建华, 杨静, 徐宠恩, 田金环, 周长忍
    2012, 33(06):  1360-1366.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40
    摘要 ( )   PDF (52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胆固醇(CHOL)为共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 制备了胆固醇-g-聚(D,L-乳酸)(CHOL-g-PDLLA)低聚物, 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考察了其液晶特性.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HOL/PDLLA和CHOL-g-PDLLA /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 对其形貌、界面相容性、孔隙率、拉伸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CHOL-g-PDLLA为一种热致胆甾型液晶, 液晶温度区间为21.8~74.5 ℃; CHOL-g-PDLLA/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形态良好, 表面均匀光滑, 孔隙率在70%~75%之间, 且其界面相容性优于相应的CHOL/PDLLA. 随着CHOL和CHOL-g-PDLLA含量的增加, 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 但CHOL-g-PDLLA/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显著大于CHOL/PDLLA. 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结果显示, CHOL-g-PDLLA/PDLLA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且优于相应的PDLLA和CHOL/PDLLA纳米纤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