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2-01-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第33卷第1期封面和目次
    2012, 33(01):  0-0. 
    摘要 ( )   PDF (144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评述
    柱芳烃的合成及主客体化学研究进展
    王凯, 杨英威, 张晓安
    2012, 33(01):  1-1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1
    摘要 ( )   PDF (9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柱芳烃是由对苯二酚或对苯二酚醚通过亚甲基桥在苯环的对位连接而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物, 是一类新型的大环主体分子. 本文介绍了柱芳烃和功能化柱芳烃分子的合成, 以及在分子识别、 自组装等主客体化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研究论文: 无机化学
    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抑菌活性及与BSA的相互作用
    杨树平, 韩立军, 潘燕, 王大奇, 赵翠, 王波
    2012, 33(01):  14-2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2
    摘要 ( )   PDF (6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NH4)·Cl2, 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35222(16) nm, b=1.37899(17) nm, c=1.39806(19) nm; α=60.954(1)°, β=87.502(2)°, γ=65.970(1)°, V=2.0424(4) nm3, Dc=1.357 g/cm3, Z=2, F(000)=862, R1=0.0925, wR2=0.2668, S=1.001. 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末端氯原子配位, 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 扭曲指数τ=0.04(1). 抗菌实验结果显示, 配合物对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对BSA 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 结合位点(n≈1)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 ΔS>0, ΔG<0), 结果表明, 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 依据Fö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求得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距离r=2.56 nm, 说明配合物与BSA 之间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聚乙二醇/羟基磷灰石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张鹏, 杨兆钰, 邱淑璇, 丁克毅, 罗建斌, 谢兴益
    2012, 33(01):  22-2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3
    摘要 ( )   PDF (13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 采用先磷酰化再水解的方法合成了聚乙二醇单甲醚磷酸酯(P-MPEG). 以P-MPEG为空间位阻剂,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内核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 壳层为MPEG链的纳米杂化材料.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LPSA)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杂化材料不仅能在水中再分散, 而且可以在甲醇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有机溶剂中再分散.
    抗肿瘤药物在金属有机骨架中的装载及体外释放
    杨宝春, 姜耀东, 秦雪娟, 陈志良, 任非
    2012, 33(01):  26-3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4
    摘要 ( )   PDF (14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乙胺直接加入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MOF-5,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 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 分别以辣椒素和5-氟尿嘧啶(5-Fluouourail, 5-FU)为模型药物, 研究了MOF-5对2种药物的载药及体外释药性能. 通过将所得样品的XRD和IR谱图与标准谱图比对确定了样品的结构. TG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MOF-5热稳定性良好. MOF-5对辣椒素的最高载入量达0.592 g/g载体, 对5-FU的最高载入量为0.315 g/g载体, 两种载药体系的体外释药均为明显的两相模式.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MOF-5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ZrOCl2掺杂对磷硅酸盐凝胶质子导电性能的影响
    胡琳娜, 彭会芬, 何军花, 安丽媛, 高长虹
    2012, 33(01):  32-36.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5
    摘要 ( )   PDF (9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研究了ZrOCl2·8H2O掺杂对磷硅酸盐凝胶质子导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ZrOCl2·8H2O能提高磷硅酸盐凝胶的质子电导率, 并且掺杂质量分数为0.97%时质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σ130=2.38 S/m). 掺杂样品在相对湿度为40%条件下放置30 d后, 未发生H3PO4渗出现象, 其质子传导性能基本不变. 核磁共振谱结果表明, 掺杂ZrOCl2减少了磷硅酸盐凝胶结构中自由磷酸的形成, 提高了与四面体之间的化学结合力.
    分析化学
    基于碳纳米管的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测定水中多种痕量环境雌激素
    刘建林, 张琛, 王夏娇, 王婷, 李鱼
    2012, 33(01):  37-4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6
    摘要 ( )   PDF (6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基于碳纳米管的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 上浮溶剂固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水体中痕量雌激素雌三醇(E3)、 双酚A(BPA)、 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及17β-雌二醇(E2)的方法. 利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分别对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 通过响应曲面法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碳纳米管用量30 mg, 水样体积210 mL, 流速2.0 mL/min, 萃取剂(十二醇)体积50 μL, 分散剂(甲醇)体积0.2 mL以及不添加盐.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E3, BPA, EE2和E2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 0.05~100, 0.05~50和0.05~50 μg/L, 相关系数为0.9993~0.9999, 检出限分别为48.4, 3.3, 8.1和6.0 ng/L. 对不同加标浓度(0.40和4.00 μg/L)的实验室自来水、 排水沟污水及市售矿泉水3种实际水样进行了分析: E3, BPA, EE2和E2的加标回收率依次为107.5%~120.8%, 92.5%~108.3%, 103.5%~121.0%和102.5%~132.5%, 相对偏差分别为2.47%~13.28%, 1.73%~11.94%, 1.72%~8.36%和3.54%~11.95%, 富集因子平均值分别为461, 1075, 2074和949. 实际水样分析结果表明, 本方法可用于不同基质水样中雌激素的测定. 与其它方法相比, 本方法虽然固相萃取时间长及水样量大, 但检出限低、 富集因子高、 操作简便及费用低, 仍可作为一种可普及的水中痕量雌激素检测方法.
    基于核苷类化合物HILIC-ESI-TOF/MS分析的海洋动物药指纹图谱方法
    赵恒强, 陈军辉, 史倩, 李鑫, 曹为, 李景喜, 王小如
    2012, 33(01):  44-4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7
    摘要 ( )   PDF (9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了核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用于不同海洋动物药真伪鉴别的可行性, 为贵重动物药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采用亲水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ILIC-ESI-TOF/MS)对不同海洋动物药中的16种核苷类化合物进行分析, 构建了基于16种核苷类化合物的特征指纹图谱, 结合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 用于不同海洋动物药的鉴别. 结果表明, 基于核苷类化合物HILIC-ESI-TOF/MS分析的指纹图谱能反映不同海洋动物药各自的固有特征, 结合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实现对不同海洋动物药的正确区分. 说明核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有望成为动物药鉴别的新方法.
    微流控细胞芯片LED诱导荧光检测微系统
    李栋顺, 徐溢, 彭金兰, 周桢, 甘俊, 王尧
    2012, 33(01):  49-5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8
    摘要 ( )   PDF (5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微流控细胞芯片分析技术和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技术, 设计制作了阵列式微流控细胞检测芯片, 采用自组装的顶窗型光电倍增管(PMT)和信号采集电路采集芯片微管道内流动细胞的荧光信号, 构建了一种针对低浓度细胞悬浮液的微流控细胞芯片发光二极管(LED)诱导荧光的快速检测微系统, 实现了对低浓度(≤40 Cell/mL)荧光标记的HepG2肝癌细胞悬浮液样本的定量计数和测试, 而且在血液细胞共存的条件下, 仍可以有效地对血液中少量HepG2肝癌细胞进行荧光计数和测试. 整个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且检测灵敏度较高.
    一种基于多羧基荧光共轭聚电解质的氨基酸检测新方法
    范宏亮, 张涛, 李祖宏, 吴丽媛, 金钦汉
    2012, 33(01):  54-5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09
    摘要 ( )   PDF (1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多羧基荧光共轭聚电解质PPE-(COOK)4, 发展了一种检测半胱氨酸(Cys)和组氨酸(His)的简便方法. 该方法以PPE-(COOK)4与Cu2+所构成的猝灭体系为基础, 当体系中存在半胱氨酸或组氨酸时, PPE-(COOK)4/Cu2+体系的荧光恢复, 从而实现对上述氨基酸的测定. 由于PPE-(COOK)4具有类似四乙酸乙二胺(EDTA)的螯状侧链结构, 使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BS, 10 mmol/L, pH=7.4)中对Cu2+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此可以借助各种金属掩蔽离子来提高氨基酸检测的特异性. 实验结果表明, 在PPE-(COOK)4/Cu2+体系中引入Ni2+或Hg2+后, 可分别实现对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特异性检测, 线性范围分别为1~5和0.5~2.5 μmol/L, 检出限分别为0.15和0.04 μmol/L.
    [Hg(SCN)4]2-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田伦富, 刘忠芳,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2012, 33(01):  59-6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0
    摘要 ( )   PDF (4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pH=1.4~3.4的酸性介质中, [Hg(SCN)4]2-配阴离子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γ-球蛋白(γ-G)和血红蛋白(Hb)等蛋白质反应形成复合物, 从而引起蛋白质荧光的猝灭. 荧光猝灭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Hg(Ⅱ)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可用于Hg(Ⅱ)的测定. 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 检出限(3σ)分别为4.4 ng/mL(BSA)、 6.5 ng/mL(γ-G)和12.9 ng/mL(Hb), 其中以BSA体系灵敏度最高. 研究了[Hg(SCN)4]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结合吸收光谱的变化、 温度的影响以及某些热力学参数讨论了荧光猝灭反应的机理; 并以[Hg(SCN)4]2--BSA体系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以BSA为探针采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红药水中汞溴红和乙肝疫苗中硫柳汞的含量, 结果令人满意.
    有机化学
    在线超声成对电合成苯甲醛和丁二酸
    李彦威, 姜广策, 张传广, 魏文珑
    2012, 33(01):  66-70.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1
    摘要 ( )   PDF (7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间接电合成苯甲醛与电还原马来酸制备丁二酸的过程有机结合, 构建了一个新的成对电解体系, 即在隔膜电解槽中, 以纯Pb为阴极, PbO2/Pb为阳极, 硫酸溶液为介质, 在施加超声波的条件下, 阳极氧化Ce3+为Ce4+, 阴极还原马来酸生成丁二酸; 同时, 在槽外采用Ce4+氧化甲苯生成苯甲醛. 实验结果表明, 阴极和阳极电解的平均电流效率分别为92.71%和87.81%, 总的电流效率高达180.52%; 且Ce4+槽外氧化甲苯为苯甲醛的收率为95.78%, 马来酸电还原为丁二酸的转化率为92.09%; 电解的槽电压与单一电解氧化Ce3+相比降低了0.25 V.
    Globo H四糖衍生物的高效合成
    魏国华, 杜宇国, Khushi L. Matta
    2012, 33(01):  71-7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2
    摘要 ( )   PDF (9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2个Globo H四糖衍生物1和2, 将其作为标准样品可用于研究β1,3-葡萄糖醛酸(GlcA)转移酶及GlcA-3-O-硫酸化(Sulfo)转移酶在肿瘤组织内的特异性表达.

    功能化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性质
    王斌, 刘晨江, 王吉德, 雷振凯, 胡东林
    2012, 33(01):  76-8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3
    摘要 ( )   PDF (11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系列由磺酸基、 羧基修饰的新型功能化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 采用IR, 1H NMR, 13C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电导率以及室温下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等性质. 结果表明, 该类离子液体在 280 ℃以下基本没有失重, 热稳定性较好; 在水溶液浓度为1×10-3 mol/L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电导率几乎与温度呈正比增大; 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 溶解性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
    具有双极性端枝的3D结构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胡彬, 欧阳密, 张玉建, 项文勤, 张诚
    2012, 33(01):  82-89.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4
    摘要 ( )   PDF (6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Friedel-Crafts和Suzuki等反应合成了4种由核心和D-π-A双极性端基组成的3D结构类树枝状化合物, 并采用热重分析(TGA),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和循环伏安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核的引入大大降低了端基D-π-A固态时分子间的聚集效应.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导致化合物溶剂化效应的产生, 且其发光强度随着溶剂极性的变化而改变, 呈现正、 负溶致动力学现象.
    生物化学
    基于多巴胺自聚合及肝素固定改善钛的血液相容性
    谢槟, 李贵才, 代璐, 杨苹, 黄楠
    2012, 33(01):  90-9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5
    摘要 ( )   PDF (5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多巴胺自聚合及肝素固定的方法对纯钛进行表面修饰, 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 采用水接触角测量、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甲苯胺蓝法(TBO)等方法对所修饰的材料进行了表征. 采用溶血实验检测了材料的溶血性能, 并结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试和血小板黏附实验对所修饰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多巴胺能够在钛表面实现自聚合, 肝素可以共价接枝在聚多巴胺层上, 经肝素修饰后的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 而且具有较低的溶血率, APTT时间显著延长, 血小板的黏附数量和被激活程度也显著降低. 因此, 纯钛经多巴胺自聚合以及肝素接枝修饰后的血液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有望成为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新型心血管植入材料.
    物理化学
    Cr/NaZSM-5催化剂上CO2氧化丙烷脱氢反应
    张帆, 聂颖颖, 缪长喜, 乐英红, 华伟明, 高滋
    2012, 33(01):  96-10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6
    摘要 ( )   PDF (14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亚微米级NaZSM-5为载体合成了一系列负载型Cr催化剂, 采用氮气吸附、 XRD、 UV-Vis和H2-TPR对Cr/NaZSM-5催化剂的结构和织构性质进行了表征, 并评价了催化剂在CO2气氛下的丙烷脱氢性能. 硅铝摩尔比为60, Cr质量分数为3%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 于550 ℃反应10 min和8 h后的丙烷转化率分别为48.3%和30.1%, 丙烯选择性则分别为86.0%和91.8%. 催化剂中的Cr6+含量和反应初活性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表明高Cr6+含量对催化剂表现出高的丙烷脱氢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CO2气氛下的丙烯产率明显比氮气气氛下的高, 这是由于CO2气氛下催化剂表面有较多量的Cr6+, 并且CO2可通过逆水煤气变换反应除去脱氢反应生成的氢.
    石墨烯载Ir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李林儒, 付宏刚, 陆天虹
    2012, 33(01):  102-106.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7
    摘要 ( )   PDF (4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石墨烯(G)代替Vulcan XC-72炭(XC)作Ir的载体制备石墨烯载Ir(Ir/G)催化剂. 电化学的测量结果表明, Ir/G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XC炭载Ir(Ir/XC)催化剂. X射线衍射(XRD)谱测量结果表明, Ir/G和Ir/XC催化剂的Ir粒子平均粒径相似. 拉曼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 G的石墨化程度和电导率高于XC. 因此, Ir/G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Ir/XC催化剂. 氨在Ir/G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电流密度与氨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曲线, 相关系数R为0.99557. 因此, Ir/G催化剂电极可作为电流型电化学氨传感器的工作电极.
    羧基化核壳磁性纳米Fe3O4吸附剂的制备及对Cu2+吸附性能
    郑群雄, 刘煌, 徐小强, 杜美霞
    2012, 33(01):  107-11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8
    摘要 ( )   PDF (6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纳米Fe3O4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表面进行了化学修饰, 制备了一种新型富含羧基功能团的核壳磁性纳米吸附剂(Carboxylic functionalized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MNP).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衍射仪(XRD)、 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CMNP的形貌、 结构、 化学组成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吸附剂对Cu2+的吸附性能, 研究了溶液pH值、 吸附时间和Cu2+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羧基化核壳磁性纳米Fe3O4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5 nm, 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 饱和磁化强度为41.84 A·m2/kg, 在10 min中内可达到吸附平衡, 在pH=7.0时吸附量最高, 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 饱和吸附量qm= 43.48 mg/g.
    NaOH-NaAl(OH)4-H2O溶液体系渗透系数的测定及离子作用模型
    宋婷, 刘士军, 肖刘萍, 陈启元
    2012, 33(01):  114-11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19
    摘要 ( )   PDF (3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等压法测定了在303.15 K时总碱质量摩尔浓度mNaOH(T)从0.61 mol/kg到5.72 mol/kg, 苛性比αK从1.98到7.04的NaOH-NaAl(OH)4-H2O溶液体系的等压平衡浓度和渗透系数, 并得到该溶液体系的水活度. 用Pitzer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参数化研究, 拟合求得了离子相互作用参数. 用Pitzer模型计算的渗透系数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用获得的参数计算了NaOH和NaAl(OH)4在NaOH-NaAl(OH)4-H2O溶液体系中的活度系数, 其值随总碱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
    氟尿嘧啶与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的离子交换反应动力学
    苟国敬, 刘彦红, 孙岳, 黄洁, 薛冰
    2012, 33(01):  119-127.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0
    摘要 ( )   PDF (8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Magnetic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LDH)为前驱体, 通过对原位反应系统液相数据的拟合与固相样品的表征, 研究了0~50 ℃条件下MLDH与氟尿嘧啶(5-FU)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MLDH及离子交换产物MLDH-FU为以六方晶系为主并混杂微量氧化铁的复合磁性晶相; MLDH-FU离子交换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加快, FU, OH-和Cl- 3种客体的浓度变化分别服从二级、 零级及一级反应速率模型, 反应活化能依次为12.69, 27.88和3.580 kJ/mol. 固相表征参数的变化与液相动力学过程、 主-客体结构调整及MLDH-FU粒子陈化过程相符; 离子交换限定在LDH层间, 不涉及层板内部秩序, 不改变前驱体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具有侧向非断层反应习性, 是交换剂在MLDH外周经吸附亲和、 侧向进攻、 层间置换及柱撑模型转换再到新的插层客体主导调整及晶粒发育陈化的有序过程.
    电解质溶液对聚吡咯电聚合中过氧化行为的影响
    李美超, 朱婉霞, 朱静娜, 莫卫民
    2012, 33(01):  128-132.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1
    摘要 ( )   PDF (5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以硫酸/水和高氯酸锂/乙腈为电解质溶液,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基底电极上电聚合制备了聚吡咯, 研究了电解质溶液对聚吡咯电聚合过程中过氧化行为的影响. 与硫酸/水溶液相比, 在高氯酸锂/乙腈溶液中电聚合制备的聚吡咯发生过氧化的峰电位正移了0.42 V. 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in situ FTIR)光谱技术检测, 结果表明, 电聚合制备的聚吡咯在2种电解质溶液中均发生了过氧化反应, 其β-C经氧化生成C—OH或CO. 在硫酸/水溶液中, 部分聚吡咯发生电氧化降解生成CO2, 致使其共轭结构被破坏, 电导率迅速下降. 而在高氯酸锂/乙腈溶液中, 在更高的电位范围内, 聚吡咯并没有氧化降解成CO2.
    石墨烯载Pt纳米粒子的原位还原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何卫, 邹亮亮, 周毅, 卢向军, 李媛, 张校刚, 杨辉
    2012, 33(01):  133-13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2
    摘要 ( )   PDF (6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改进的化学氧化还原法(Hummers法)氧化鳞片石墨, 再超声振荡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 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分子对GO表面功能化, 由于带正电荷的PDDA分子功能化的GO与带负电荷的2-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使Pt离子组装到GO表面, 再通过原位还原被束缚的Pt离子, 同时GO被还原成石墨烯片(GNs), 得Pt/PDDA-GNs催化剂. 相对空白GNs负载的Pt纳米粒子和商业化Pt/C(JM), Pt/PDDA-GNs催化剂有较高的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 前者可归因于Pt颗粒尺寸细小和分散度较高, 后者是由于PDDA分子与Pt原子间的电子作用及对Pt颗粒的钉扎作用, 从而减缓了Pt的氧化和迁移.
    SnO2纳米粒子作为SERS基底的研究
    侯近龙, 贾祥非, 薛向欣, 陈雷, 宋微, 徐蔚青, 赵冰
    2012, 33(01):  139-143.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3
    摘要 ( )   PDF (13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SnO2纳米粒子, 并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活性基底, 重点探讨了表面缺陷能级与SERS性能的关系. 观察到4-巯基苯甲酸(4-MBA)吸附在150 ℃水热合成的SnO2纳米粒子上的SERS 信号最强, 随着在空气中煅烧温度的升高, SERS信号逐渐减弱. 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SnO2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SnO2纳米粒子的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等表面性质在增强拉曼散射性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等含量越高其SERS信号就越强.
    非等活性加核自缩合乙烯基聚合体系回转半径的Monte Carlo模拟
    郑越, 王海军
    2012, 33(01):  144-14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4
    摘要 ( )   PDF (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加核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体系中超支化高分子的二次回转半径随双键转化率的变化情况. 在模拟中, 重点考察了两类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差异、 引发核的配比及基团数等因素对超支化高分子均方回转半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于超支化高分子的尺度有着显著影响, 从而可为调控体系中高分子的空间尺度提供有效途径.
    不同形态银纳米粒子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王睿, 潘凌云, 夏晓东, 韩丹翱, 齐霁, 杨罕
    2012, 33(01):  149-152.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5
    摘要 ( )   PDF (9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光诱导生长制备了三角形和圆盘形银纳米粒子, 并采用飞秒Z-scan技术考察了这2种形貌的银纳米粒子在800 nm光波长下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在基态等离子漂白和自由载流子吸收等效应的作用下, 粒径为75 nm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非线性透过率随激发光强的增加而呈现由饱和向反饱和非线性吸收过渡的现象; 粒径为35 nm的圆盘形银纳米粒子仅表现出反饱和吸收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 银纳米粒子非线性吸收过程受粒子形态调控.
    群多普利溶液构象的NMR研究
    沈莉, 姜金良, 余亦华, 吴艳波, 孙秀燕, 顾谦群
    2012, 33(01):  153-157.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6
    摘要 ( )   PDF (5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1D和2D NMR技术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群多普利在CDCl3溶液中存在的两种构象进行了结构解析, 并结合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的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 结果表明, 群多普利因分子中酰胺键的旋转而形成反式构象A和顺式构象B, 两种构象的能量差为6.35 kJ/mol, 且顺式构象为该药物的优势构象.
    混合钴源对Co-Pd/TiO2催化剂催化CH4-CO2两步梯阶转化法合成乙酸的性能影响
    高仲良, 黄伟, 阴丽华, 吉鹏, 赵金珍, 刘源, 彭芬
    2012, 33(01):  158-16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7
    摘要 ( )   PDF (6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混合钴源为前驱体,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Pd/TiO2催化剂, 考察了其对CH4和CO2梯阶转化直接合成乙酸的催化性能, 采用XRD, XPS, NH3-TPD和BET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具有适宜的表面酸性、 高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在m(CoCl2)∶m=2∶5, m(Co)∶m(Pd)=2∶1, 常压, 150 ℃条件下, 乙酸的生成速率达到6.13 mg·g-1Cat·h-1, 选择性达到 81.6%, 分别比以单一Co源制备的催化剂提高了134%和16%.
    pH对磷脂膜中Slc11a1跨膜区二级结构和取向的影响
    李建涛, 齐海燕, 李菲
    2012, 33(01):  166-17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8
    摘要 ( )   PDF (11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圆二色光谱、 荧光光谱、 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不同pH条件下膜蛋白Slc11a1(溶质转运蛋白家族11成员1)的第二、 第三和第四跨膜区(TMD2~TMD4)在磷脂膜[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和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DMPG)的摩尔比为2∶1]中的二级结构和取向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MD3的二级结构及在磷脂膜内的位置与pH密切相关, 在pH=7时TMD3主要为β股结构, 在膜中埋入较浅; 而在pH=5.5时TMD3形成部分α螺旋结构, 并较深地埋入膜中. 对TMD3进行E139A突变后的结果证明, TMD3的这些性质与位于中间的谷氨酸的质子化性质密切相关. 实验结果还表明, TMD2和TMD4在不同pH条件下都形成α螺旋结构并分别以26°和35°的倾斜角插入磷脂膜内, 它们在磷脂膜内的位置基本不受pH影响.
    高分子化学
    相容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12 MIM][PF6]离子液体体系在超临界CO2中的发泡性能
    仝芳芳, 徐鸿, 余坚, 文利雄, 张军, 何嘉松
    2012, 33(01):  172-17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29
    摘要 ( )   PDF (4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快速卸压法, 以超临界CO2为物理发泡剂, 研究了相容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n-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12 MIM][PF6])离子液体(IL)复合体系的发泡性能. 加入IL后, PMMA对CO2的吸收量增加; 复合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I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IL对PMMA发泡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发泡条件. 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 纯PMMA无法发泡, IL的加入可促进泡孔形成; 提高温度和压力, 纯PMMA可以发泡, IL的加入在提高泡孔尺寸的同时使泡孔仍然保持尺寸分布均匀的微米级结构.
    赖氨酸修饰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的制备及性能
    郭玲香, 高秋端
    2012, 33(01):  176-181.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30
    摘要 ( )   PDF (5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液相合成法, 用L-赖氨酸(L-Lys)对4代聚酰胺-胺(4.0G PAMAM)进行表面修饰, 制备了新型的PAMAM-Lys树枝状高分子. 采用FTIR、 1H NMR、 元素分析和粒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 PAMAM-Lys的C, H, N元素含量分别为53.43%, 9.58%和24.29%, 端氨基测定值为2.18, 接近于理论计算值; 平均粒径约6.35 nm, 多分散系数约0.09.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噻唑蓝四氮唑溴化物(MTT)比色法, 探讨了PAMAM和PAMAM-Lys树枝状高分子载体/质粒DNA复合物的形态及体外细胞毒性. 当最佳电荷比R+/-=4时, PAMAM-Lys与DNA形成复合物, 通过静电作用, 使DNA结构收缩, 质粒粒径介于50~100 nm之间, 分布较均匀, 形态规则; 作用于体外293T细胞时, PAMAM-Lys及其与DNA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5代聚酰胺-胺(5.0G PAMAM). 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的新型PAMAM-Lys树枝状高分子显著降低了高代数PAMAM树枝状高分子载体的细胞毒性, 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有望成为一种DNA疫苗的优良载体.
    可溶液加工的D-A-D型有机小分子的烷基链效应及光电性能
    黎强, 刘朝阳, 刘雷静, 李在房, 程卫东, 李慧, 李鹏飞, 厉子剑, 官昌建, 贾易龙, 田文晶
    2012, 33(01):  182-187.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31
    摘要 ( )   PDF (5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3种可溶液加工的基于噻吩给体和2-吡喃-4-亚基丙二氰(PM)受体的新型Donor-Acceptor-Donor(D-A-D)型有机小分子TPT-N, TPT-S和TPT-D. 研究了噻吩给体单元上烷基链的数目对分子的溶解性、 光物理(吸收特性)、 热稳定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烷基链的增加, 分子的溶解性增加, 成膜性能提高; 分子在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薄膜的吸收谱带变窄, 分子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提高. 以D-A-D型有机小分子为给体, 富勒烯C60衍生物-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为受体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D-A-D∶PCBM/LiF/Al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单烷基链的TPT-S的太阳能电池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说明在D-A-D型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中, 烷基链的数目是决定材料性能及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磷脂蓝莓类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陈燕, 李莉, 邱枫
    2012, 33(01):  188-192.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32
    摘要 ( )   PDF (4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共聚焦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NaCl溶液中心磷脂蓝莓类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研究发现, 在NaCl溶液(浓度0.005~0.25 mol/L)中, 心磷脂海绵相的表面首先生成半球形的层状相微结构元胞, 并逐渐呈蜂窝状六角密堆积排列. 溶液中NaCl浓度的轻微增加驱使层状相与海绵相的界面由表面向海绵相内部扩散, 溶液中微弱流场的存在也会影响微结构元胞的形貌, 最终形成蜂窝样网状结构、 蓝莓样包状结构和蓝莓样球状结构, 统称蓝莓类结构. 由于心磷脂在线粒体内膜的拓扑结构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相转变及微结构形态演化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在线粒体功能发挥中的作用机理.
    REDV/雷帕霉素复合涂层构建内皮细胞选择性功能界面
    魏雨, 纪璎, 计剑
    2012, 33(01):  193-198.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33
    摘要 ( )   PDF (5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复合涂层的概念构建了兼具药物洗脱和内皮促进作用的载药涂层. 以载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PEGMA-BMA, PEGB)为内层, Arg-Glu-Asp-Val(REDV)多肽修饰的PEGBN为外层包裹载药涂层. 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 雷帕霉素可以维持缓慢稳定的长效释放, 释放过程中没有出现暴释现象. 表面细胞生长行为表明, 雷帕霉素可以有效地阻抗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黏附, 抑制细胞活性; 随着药物释放的进行, 雷帕霉素浓度逐渐减低, 但涂层依然维持对平滑肌细胞的非特异性阻抗; 而REDV修饰的外涂层开始呈现内皮细胞的选择性黏附, 随着释放时间延长, 内皮细胞特异选择性也逐渐加强. 雷帕霉素和REDV多肽协同构建的复合涂层能够有效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获得内皮细胞选择性黏附.
    PEB/MMA-AN悬浮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熊凯, 朱勇平, 王霞, 王炼石, 蔡彤旻, 张安强, 曾祥斌
    2012, 33(01):  199-205.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34
    摘要 ( )   PDF (4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乙烯-1-丁烯共聚物(PEB)弹性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悬浮接枝共聚反应行为及接枝共聚产物对SAN树脂增韧作用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推算了接枝链分子量. 结果表明, 体系首先发生链增长自由基向PEB转移终止形成非接枝共聚物(MANL)和PEB大分子自由基引发单体共聚形成接枝链(g-MAN)的反应, 接枝反应结束后体系发生明显的非接枝共聚形成非接枝共聚物(MANH)的反应; MANL的分子量低于g-MAN的分子量, 而g-MAN的分子量明显低于MANH的分子量; 在接枝共聚过程中发生已接枝和未接枝PEB断链并随机再接生成多嵌段共聚物的副反应; 在反应初期, 接枝链的AN单元含量接近于非接枝共聚物的AN单元含量, 在反应中后期前者远低于后者.
    无溶剂Fe3O4纳米流体的制备及表征
    檀雨默, 郑亚萍, 兰岚
    2012, 33(01):  206-209.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35
    摘要 ( )   PDF (4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粒子, 将含有硅氧烷基的离子型改性剂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与Fe3O4纳米粒子进行接枝反应, 再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长链阴离子交换Cl-, 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生成具有阴、 阳离子双电层结构的表面处理层, 得到无溶剂Fe3O4纳米流体. 研究结果表明, 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成功接枝了有机物长链, 改性的Fe3O4纳米粒子呈单分散分布, 其损耗剪切模量G″明显大于储能剪切模量G', 具有明显的流体行为, 在室温下即可流动.
    一种光功能有机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细胞毒性评价
    李晓东, 杨淑敏, 徐红, 马於光
    2012, 33(01):  210-214.  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1.036
    摘要 ( )   PDF (11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具有双光子荧光探针功能的有机纳米粒子2,5,2',5'-(4'-N,N-二苯胺苯乙烯基)联苯(DPA-TSB), 并研究其细胞毒性. 利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 乳酸脱氮酶(LDH)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胃癌细胞吞噬纳米粒子后的生理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在纳米粒子浓度小于12 μg/mL时, 胃癌细胞仍表现出较好的生理活性, 表明该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安全性的光功能有机纳米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