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1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3-05-24
    研究简报
    α-烃基取代吡啶对金(Ⅲ)的萃取研究(Ⅰ)——电离常数的测定和金的萃取行为
    甘尉棠, 张毓凡, 董立军, 王忠国, 聂志勤, 梁树森
    1993, 14(5):  593-597.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了α-烃基取代吡啶质子化合物的电离常数。比较了各种α-烃基取代吡啶分子的碱性和取代基位阻对金(Ⅲ)萃取的影响。讨论了金(Ⅲ)的萃取机理。还对水相中盐酸的浓度、萃取剂的浓度、稀释剂、温度和阴、阳离子对萃取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论文
    MZr2(AsO4)3(M=Na,K,Rb,Cs)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王海增, 庞文琴
    1993, 14(5):  598-601. 
    摘要 ( )   PDF (3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MZr2(ASO4)3(M=Na,K,Rb,Cs)系列化合物。研究了反应物浓度、配比及不同砷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用XRD、IR和Raman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4种晶体的振动光谱由钠到铯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α-和β-[SiW9O37M3(H2O)3]7-(M=Al3+,Ga3+,In3+)的合成和钨-183核磁共振研究
    刘景福, 孟路, 赵本良
    1993, 14(5):  602-605.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α和β-[SiW9O37M3(H2O)3]1-(M=Al3+,Ga3+,In3+)钾、铯盐的合成和性质。6种化合物的钨-183核磁共振谱都含有2个峰,相对强度为2:1,表明其阴离子分别具有Aα和Aβ型Keggin结构,即3个MO6八面体是角顶共用。
    研究快报
    铁-磷-硼纳米金属玻璃的化学制备与穆斯堡尔研究
    胡征, 范以宁, 陈懿
    1993, 14(5):  606-607.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α-烃基取代吡啶对金(Ⅲ)的萃取研究(Ⅱ)
    甘尉棠, 张毓凡, 王新省
    1993, 14(5):  608-609.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差示脉冲极谱法对镉(Ⅱ)-草酸-琥珀酸混配三元配合物的研究
    康敬万, 卢小泉, 高锦章, 白光弼
    1993, 14(5):  610-613. 
    摘要 ( )   PDF (24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差示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琥珀酸(Succ)作为第一配体,草酸(OX)为第二配体与镉(Ⅱ)形成的混配三元配合物,计算表明,有3个三元配合物形成。在20±0.2℃时测得的稳定常数分别为:[Cd(OX)(Succ)]2-,Igβ11=4.68;[Cd(OX)2(Succ)]4-、Igβ21=5.75;[Cd(OX)(Succ)]4-,Igβ12=5.68;在35±0.2℃结果为Igβ'11=4.61,Igβ'21=5.74,Igβ'12=5.67,也求得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混合常数Km和稳定化常数Km的对数值均大于零,说明三元配合物[Cd(OX)(Succ)]比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
    非配对型电极上的示波沉淀滴定
    朱俊杰, 姚大庆, 卢宗桂, 高鸿
    1993, 14(5):  614-617.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非配对型铂电极上的示波沉淀滴定,提出了一种处理电极的新方法即硝酸-王水法,讨论了非配对型电极上示波滴定的机理。
    用人工神经网络处理谷物成分分析
    吉海彦, 严衍禄
    1993, 14(5):  618-620.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人工神经网络处理谷物的付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谷物中含量在10-1~10-3的蛋白质、脂肪和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定量分析数据进行了解析,分析结果与经典化学方法没有系统偏差,且优于逐步回归分析法的结果。
    多变量判别分析用于癌症诊断研究
    朱尔一, 王小如, 邓志威, 杨芃原, 黄本立
    1993, 14(5):  621-624.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正常人及癌症病人头发样品中15种元素的含量。所得数据用多元多项式扩展增维和逐步回归变量压缩技术以及PLS方法处理,得到了病人与正常人分类极为清晰的二维判别图。据此可将头发用作癌症临床诊断中的分析样品以取代血液样品。
    研究快报
    硫酸-甲醛反应在药物荧光分析中的应用
    赵一兵, 郭祥群, 许金钩, 陈国珍
    1993, 14(5):  625-626.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Antilg i1-E曲线上的示波伏安滴定法
    郑建斌, 朱俊杰, 毕树平, 高鸿
    1993, 14(5):  627-629. 
    摘要 ( )   PDF (22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冠醚化合物的合成(ⅩⅪ)——开链酰胺型冠醚的合成及其钙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
    郭斌, 徐伟, 刘冬, 黄载福, 谌了蓉, 罗宝生
    1993, 14(5):  630-633.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多甘醇为原料,经氧化、取代反应制备了多甘酰氯,再与仲胺反应,合成了7个开链酰胺型冠醚化合物和1个酰胺型大环化合物,除冠醚(Ⅰ)外,其余均未见文献报道。它们的结构经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数据确认,并用四圆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冠醚(Ⅱ)单晶的晶体结构,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了它是优良的钙离子选择电极的中性载体。
    应用分子力学、分子图形学以及量子化学方法研究有机试剂结构及作用机理(Ⅱ)——吡啶偶氮试剂与金属离子螯合的GP理论
    赖城明, 牛树强, 张东瑞, 林少凡
    1993, 14(5):  634-637.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先应用MMX分子力学方法讨论了一系列吡啶偶氮试剂的构象特征;用MINDO/3方法计算了各分子的基态性质;应用广义微扰理论研究了试剂分子与金属离子的螯合机制,指出此二者相互作用可为电荷或轨道控制反应,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配位位置。还讨论了轨道电负性、微扰作用及形成多元络合物的意义。从分子静电势图进一步印证了所述结论的合理性。
    含硫碳负离子的反应和应用研究(Ⅶ)——4,4-二取代1,7-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合成
    刘广鉴, 张正, 王玉良, 周卫清, 张立康, 柏亚罗
    1993, 14(5):  638-641.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α-芳基磺酰基乙酸乙酯与α,β-不饱和酯、腈、酮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双共轭加成反应一锅法高产率地合成了一系列1,7-二官能团化合物,对它们的结构作了表征,初步讨论了Michael受体、相转移催化剂和溶剂对该双共轭加成反应的影响。
    O,O-二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酸酯的异构化氯化反应——合成S-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酸衍生物的新方法
    唐除痴, 吴桂萍
    1993, 14(5):  642-645.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合成S-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酸衍生物的一种便利的新方法。O,O-二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酸酯与三氯氧磷发生氯化反应的同时,伴随着P=S键异构成P—S键,生成S-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酰氯,在碱存在下进一步与各种亲核试剂反应,得到S-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酸衍生物。
    含锆(Ⅳ)、锡(Ⅳ)、钛(Ⅳ)的酰腙及硫代酰腙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王积涛, 高生华, 廖湘民, 刘风全
    1993, 14(5):  646-650. 
    摘要 ( )   PDF (4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二氯二茂锆、二氯二苯基锡、四氯化锡和四氯化钛为底物,以酰腙、硫代酰腙为配体合成了9个含钛、锆、锡的单核或双核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和IR、NMR分析,其中α-羟基苯甲醛丙二酰腙与二氯二苯基锡缩合生成的双核金属配合物首次获得单晶并由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研究快报
    舟曲大戟对映-贝壳松烯二萜研究
    贾忠建, 石建功, 杨立
    1993, 14(5):  651-652. 
    摘要 ( )   PDF (22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应用不同交联度的聚合物Wittig试剂合成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
    陈家威, 黄锦霞, 许晶
    1993, 14(5):  653-655.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尿中利他林代谢物的GC/MSD测定
    崔凯荣, 张长久, 王杉, 陈世智
    1993, 14(5):  656-657.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SO42-/ZrO2超强酸体系红外光谱研究
    高滋, 陈建民, 唐颐
    1993, 14(5):  658-662.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IR光谱研究了SO42-/ZrO2超强酸体系脱水和脱吡啶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含水样品的表面硫物种中SO键呈离子键(Ⅰ)和共价双键(Ⅱ)两种形式,随脱水程度增加,Ⅰ逐渐变成Ⅱ。吸附吡啶样品的SO键亦有Ⅰ、Ⅱ两种形式,且随脱吡啶程度增加,Ⅰ逐渐变成Ⅱ。在脱水或吡啶过程中,SO键Ⅱ的振动频率移向高频,表明SO键键级增加,共价性质加强。无水的SO42-/ZrO2样品表面只有L酸位,无B酸位。吸水后部分L酸位可按1:1转变成B酸位,但体系中L酸量始终高于B酸量。根据键级、键长和氧电荷计算结果,还讨论了样品吸水后产生的B酸位结构。
    镀液中Ce3+离子对锡镀层结构缺陷和可焊性的影响
    姚士冰, 刘赞今, 陈秉彝, 周绍民
    1993, 14(5):  663-666.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荧光分析法、X光电子能谱法(XPS)及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法(PALS)等研究了从含硫酸铈添加剂的酸性光亮锡镀液获得的锡镀层结构缺陷与可焊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镀时Ce与Sn不发生共沉积,Ce3+的主要作用是阻化Sn2+的水解和氧化使镀液稳定,因而使锡镀层纯度提高、结构致密、表层氧含量减少,有利于提高镀层的可焊性。当Ce3+浓度控制在3.5g/L左右时,可使镀层结构缺陷较少,可焊性较佳,说明结构缺陷是影响锡镀层可焊性的直接原因。
    改性氧基氯化铁(FeOCl)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陈震
    1993, 14(5):  667-671.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讨论了FeOCl及在不同条件下改性的FeOCl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XRD、IR、EPMA等测试结果表明,低温改性处理时,苯胺嵌入FeOCl层间,并不与FeOCl发生任何反应;改性温度较高时,苯胺与FeOCl发生了置换反应,析出HCl,嵌入FeOCl中的苯胺将相互结合为苯胺齐聚物。化学改性处理后的FeOCl的充放电可逆性将有明显提高。
    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Ⅳ)——二质子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的光谱、pKa与取代基常数间的线性关系
    罗明道, 李良超, 颜肖慈, 屈松生
    1993, 14(5):  672-674.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HMO法剖析了二质子四苯基卟啉(H2TPP2+)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四苯基卟啉(TPP)和H2TPP2+及其衍生物的λmax、pKa与取代基常数σ间的线性关系。
    Te、CdTe、HgCdTe的电沉积及其成核机理
    叶德良, 张瀛州, 苏文煅, 周绍民
    1993, 14(5):  675-680. 
    摘要 ( )   PDF (256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自装微机联用恒电位系统研究了在玻璃碳或铁电极上Te、CdTe、HgCdTe的电沉积及其电结晶成核机理。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HTeO2+的阴极还原符合4电子还原机理,其电结晶生长表现为由HTeO2+扩散控制的三维瞬时成核机理;CdTe沉积层的形成是亚碲酸还原的延续,其电结晶成核机理因电位阶跃值、沉积温度及溶液pH值的改变而由HTeO2+扩散控制的三维瞬时成核转变为二维瞬时成核机理;对HgCdTe,其电沉积过程的动力学步骤可设想为:Hg2++2e—→Hg,HTeO2++3H++4e—→Te+2H2O xHg+Te—→HgxTe,Hg2Te+(1—x)Cd2++2(1—x)e—→HgxCd1-xTe相关的结晶生长除受各种实验因素影响外,还与CdTe的成核过程有关。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大体遵循二维瞬时成核机理。
    系列价态铁的瞬态络离子的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
    李志儒, 郑植仁, 李前树, 封继康
    1993, 14(5):  681-684. 
    摘要 ( )   PDF (3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INDO/CI方法研究Ⅰ—Ⅵ价铁络离子Fe(OH)4n-(n=3,2,1),FeO(HO)3-1,FeO4n-(n=3,2)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电子光谱。讨论了Fe—O键的性质、体系稳定性等与铁的价态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谱带的变化规律和跃迁性质。
    有机链状分子的定域分子轨道的研究
    马理, 杨忠志, 沈尔忠
    1993, 14(5):  685-690. 
    摘要 ( )   PDF (6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Foster-Boys定域化程序和STO-3Gabinitio方法,对含有C、H、O、N原子的100多个有机链状分子进行了研究,得到定域分子轨道能量及其相互作用参数。应用这些参数和定域分子轨道模型,对于众多的含有C、H、O、N原子的有机链状分子,可得到相应的正则分子轨道能量及其与定域分子轨道的关系。以此预测它们的电离能,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Ar+TlF体系的转动非弹性散射
    刘文剑, 邓从豪
    1993, 14(5):  691-695. 
    摘要 ( )   PDF (3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一种新的方法求解A+BC体系的转动非弹性散射问题,即在径向耦合方程的势能耦合项中只取对角项,并用Morse势拟合Lennard-Jones势,从而可得去耦合径向方程的两个解集。渐近分析表明,此两个解集分别相应于入射波和出射波。将总波函数按总角动量的本征函数展开,展开系数为常数乘以上述得到的径向函数。再将总波函数代入Schrdinger方程,则可得到散射矩阵。计算结果表明,本法比IOS法更接近CC法,但计算量比后者少得多,且方法严谨。
    烯酮及取代烯酮与环戊二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蒋剑, 方德彩, 傅孝愿
    1993, 14(5):  696-701. 
    摘要 ( )   PDF (4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AM1方法,研究了烯酮及取代烯酮与环戊二烯环加成反应机理。采用Berny梯度法优化得到各反应的过渡态和中间体,并进行了振动分析确认。计算结果表明,该环加成反应是按照协同的非同步途径进行的,经过一个四元环发生扭曲的过渡态,并有部分电荷从环戊二烯迁移到烯酮或取代烯酮上,前线轨道分析表明反应机理为“2×[1+1]”机理;而氯甲基取代的烯酮与环戊二烯的环加成反应是按照分步途径发生的。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说明实验所观察到的立体选择性,并根据烯酮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对反应机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用Pitzer理论预测混合电解质溶液的偏摩尔体积
    申屠雁明, 李以圭
    1993, 14(5):  702-705.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Pitzer理论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溶液的偏摩尔体积,建立了偏摩尔体积的预测方法,并利用所得电解质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的Pitzer参数预测了HNO3-UO2(NO3)2-H2O、KCl-Na2SO4-H2O、NaCl-Na2SO4-H2O、NaCl-CaCl2-H2O、KCl-CaCl2-H2O、KCl-MgCl2-H2O和KCl-NaBr-H2O共7个系统4种类型的混合溶液的偏摩尔体积。
    研究快报
    Cu在HOPG上电化学沉积的原子分辨ECSTM现场观测
    李春增, 谢兆雄, 毛秉伟, 卓向东, 穆纪千, 叶建辉, 冯祖德, 田昭武
    1993, 14(5):  706-707.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表面氧的性质
    罗孟飞, 陈敏, 周烈华, 袁贤鑫
    1993, 14(5):  708-710.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2分子的单激发态与强束缚多激发态
    曹泽星, 鄢国森, 田安民
    1993, 14(5):  711-713.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离子型微乳状液制备均分散硫化镉
    郝策, 王泽新, 韩恩山, 马永旭, 陈宗淇
    1993, 14(5):  714-716.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W/O型微乳液活化能和导电机理研究
    沈兴海, 王文清, 顾国兴
    1993, 14(5):  717-719. 
    摘要 ( )   PDF (3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的TEM及SAXS研究
    陈雷, 何向东, 余学海, 朱育平, 杨昌正
    1993, 14(5):  720-724. 
    摘要 ( )   PDF (29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小角X光散射分别研究了不同软、硬段分子量及软段极性对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体系微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软段分子量及硬段含量有利于聚硅氧烷与聚脲的相分离。将极性氰丙基引入聚硅氧烷后两相混合度明显改善,同时聚脲硬段粒径减小并趋于均一。在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基体中增加聚脲含量及其分子量,则两相界面厚度也随之增大。
    含羧基/环氧树脂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与交联(Ⅳ)——混合乳液的制备及其中温交联
    余鼎声, 刘淑霞, 焦书科
    1993, 14(5):  725-728.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含羧基丙烯酸酯乳液和含环氧树脂乳液的混合和交联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乳液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在室温下可以稳定贮存5个月以上,证实了在叔胺促进剂作用下,交联固化机理为单酯化反应,混合乳液可在中温(<100℃)下固化,涂膜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
    聚(γ-氯代吡啶)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平学真, 邱醒宇
    1993, 14(5):  729-732.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聚(γ-氯代吡啶);研究了其水解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聚(γ-氯代吡啶)难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可溶于水并被水解断链;其水溶液粘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降低。聚(γ-氯代吡啶)热解反应级数为1.7;热解反应的活化能为97kJ/mol。
    2D NMR方法研究抗癌药物冬凌草乙素的结构与谱线归属
    杨延武, 姬昂, 何炳林, 许肖龙, 裘鉴卿, 王德华, 钱保功, 赵清治, 张雁冰, 薛华珍
    1993, 14(5):  733-737. 
    摘要 ( )   PDF (24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远程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和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等现代核磁共振技术对抗癌中草药冬凌草中分离出的抗癌、抗菌有效成分冬凌草乙素分子的13C和1H化学位移进行了完全归属,为冬凌草乙素分子溶液中的三维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结构参数。
    研究简报
    高性能聚芳醚酮的合成与性能(Ⅰ)——对苯二酚、联苯二酚、4,4',-二氟二苯酮三元共聚体系
    张万金, 姬相玲, 苑晶, 那辉, 王军佐, 吴忠文
    1993, 14(5):  738-740. 
    摘要 ( )   PDF (23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