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隆杰, 范鸿川, 秦渝, 曹秋娥, 郑立炎.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分离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4): 1167. |
[2] |
林宁钦, 姚克, 陈祥军. 晶状体蛋白识别互作与白内障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1): 3379. |
[3] |
黄玲, 庄梓健, 李翔, 石沐玲, 刘高强. 基于核酸适体的外泌体分子识别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1): 3493. |
[4] |
张晓荣, 陈岚岚, 胡善文. 基于分子识别的细菌检测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1): 3468. |
[5] |
吉采灵, 程兴, 谈洁, 袁荃. 功能化核酸适体的筛选及分子识别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1): 3457. |
[6] |
刘学娇, 杨帆, 刘爽, 张春娟, 刘巧玲. 核酸适体靶向的膜蛋白识别与功能调控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1): 3277. |
[7] |
刘园, 邓瑾琦, 赵帅, 田飞, 李轶, 孙佳姝, 刘超. 基于分子识别的免疫层析技术用于新冠肺炎感染的快速诊断[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1): 3390. |
[8] |
彭与煜,王煜,于鑫垚,曾巨澜,肖忠良,曹忠. 基于单(6-巯基-6-去氧)-β-环糊精修饰金电极对L-半胱氨酸的快速灵敏检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2): 268. |
[9] |
马玉聪, 樊保民, 郝华, 吕金玉, 冯云皓, 杨彪. 十八胺基分子组装体在碳钢表面的作用机理与模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1): 96. |
[10] |
沈晓琴, 李智, 王刚林, 王莉, 孙权洪, 罗序成, 马楠. 基于氧化石墨烯和DNA量子点组装体的DNA二元逻辑检测及循环可逆设计[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12): 2176. |
[11] |
宋春霞, 羊小海, 王柯敏, 王青, 刘剑波, 黄晋, 李文山, 黄海花, 刘卫. 聚合物在荧光检测领域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2): 201. |
[12] |
周婷, 曹忠, 戴云林, 曹婷婷, 何婧琳, 徐雷涛, 龙姝. 基于氢键作用的杯芳烃超分子识别乙醇的传感机理及分析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6): 1339. |
[13] |
顾金英, 朱明莉, 施宪法. 治疗铜中毒的新型高效络合剂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10): 2229. |
[14] |
王凯, 杨英威, 张晓安. 柱芳烃的合成及主客体化学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01): 1. |
[15] |
张瑀健, 何振峰, 李国文. 含氮杂冠醚和核酸碱基双亲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 31(7): 1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