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1987-07-24
    论文
    磺胺甲氧哒嗪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顾尚香, 邓汝温, 吴集贵
    1987, 8(7):  575-579. 
    摘要 ( )   PDF (3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甲醇介质中合成了15种新的磺胺甲氧哒嗪稀土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谱和电导测定,部分配合物还做了X-射线粉末衍射和1HNMR鉴定。
    粉状白钨酸的研究(Ⅹ)--粉状白钨酸的离子交换性能
    朱思三, 杨勇, 顾翼东
    1987, 8(7):  580-584. 
    摘要 ( )   PDF (3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粉状白钨酸和黄钨酸的离子交换性能的测定,比较了它们之间化学活性的相对大小。用动态法(交换柱法)测得了它们的离子交换容量,计算了与钨原子相联的羟基数目。并用静态法(振荡平衡法)测定了白钨酸对不同阳离子的交换情况及各种鸽酸的pH滴定曲线。
    四元体系H3BO3-MgSO4-MgCl2-H2O在273.15K的溶解度等温线
    高自立, 高怀德, 吴炳礼, 牛耀宗, 尹敬执
    1987, 8(7):  585-588.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考察了H3BO3-MgSO4-MgCl2-H2O四元体系在273.15±0.05K温度下的溶解度等温线。四元体系共饱和点的液相组成为33.44%(重量)MgCl3,1.77%MgSO4和0.65%H3B03
    研究简报
    二-(2-乙基已基)膦酸(P229)的基本常数测定
    陈金榜, 廖起牧
    1987, 8(7):  589-59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关P229萃取金属离子的研究,目前文献上还很少报道,为研究P229萃取金属离子的机理,需要知道它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常数,特别是关于两相体系的基本常数,本文报道了P229在水中的溶解度S、电离常数Ka、在正辛醇-水两相中的两相电离常数Kac及分配常数Kd的测定及计算。
    悬汞电极电位溶出分析法研究
    阮湘元, 周端赐
    1987, 8(7):  592-594.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位溶出分析法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该法理论研究的进展不仅定量解释了实验事实,而且开拓了该法应用的新领域,本文报告悬汞电极电位溶出分析法的理论研究结果。
    吸附电位溶出分析法研究
    白燕, 周端赐
    1987, 8(7):  596-600. 
    摘要 ( )   PDF (4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CysH为络合吸附剂,对Cu(Ⅱ)、Sn(Ⅳ)进行吸附电位溶出分析,获得了较高的灵敏度。着重研究了该体系的吸附性质、反应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几个体系的电位溶出行为,对吸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附电位溶出分析的必要条件,拟定了用电位溶出法测定半胱氨酸的新方法。
    论文
    荧光络合物显色反应中的有机溶剂化效应--镓(Ⅲ)-桑色素-含氧有机溶剂体系
    王怀公, 李兰蕴
    1987, 8(7):  601-603.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荧光法测定镓常用的试剂有3,5,7,4'-四羟基荧光酮、己基-Lumo(PGME),但镓与Morin的荧光反应的有机溶剂化效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在Ga(Ⅲ)-Morin的荧光显色反应中。
    极大似然估计法及其在混合酸电位滴定中的应用
    罗国安, 汪葆浚
    1987, 8(7):  604-609.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了以氢离子活度为测量值的混合酸滴定的计算公式;介绍了一种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法(MLE),并用于混合酸的滴定计算,获得了比最小二乘估计法(LS)更为满意的结果;用蒙特卡罗方法对MLE和LS的结果作了研究。
    钴碳原子簇络合物的研究--α-萘基,α-噻吩基和取代苯基苯乙炔六羰基二钴络合物的合成
    宋礼成, 王中夏, 王积涛
    1987, 8(7):  610-614.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α-萘基、α-噻吩基和取代苯基苯乙炔与Co2(CO)8的络合反应以及对氨基苯基苯乙炔六羰基二钴与乙酰氯的N-乙酰化反应,合成了十二个新的二芳基乙炔六羰基二钴络合物。实验表明,氨基对位的钴碳簇核PhC2Co2(CO)6对苯胺的亲核活性无显著影响。
    2-取代-1,1,1-三氯-3-硝基丙烷新型杀菌剂的合成
    陈其杰, 刘风萍, 谢龙观
    1987, 8(7):  615-619.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46个2-羟基-、2-胺基-、2-肼基和2-氮杂环基-1,1,1-三氯-3-硝基丙烷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初步生物试验表明它们呈现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以2-苯肼基-1,1,1-三氯-3-硝基丙烷的活性最高。
    研究简报
    番石榴酸及其差向异构体的合成
    聂新永, 王茜, 李裕林, 潘鑫复
    1987, 8(7):  620-622.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番石榴酸(Piscidicacid) 8 是从Piscidacrgthrina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水溶性化合物,1948年W.Bridge等证明其结构为对羟基苄基酒石酸,1971年T.Yoshihara等确定其绝对构型为(2R,3S),1981年发现它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二茂铁-四氰基乙烯络合体的光化学反应
    孟继本, 松浦辉男
    1987, 8(7):  623-625.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基态,由弱的电荷转移所形成的缔合体,一般称之为"电荷转移络合体",这种络合体的液相光化学反应,早已引起有机化学家的极大兴趣,并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β-(N-芳基酰胺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
    白明章, 杨树军, 孙丽娟, 王士贤, 王洁
    1987, 8(7):  626-628.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0年左右,日本学者合成了β-羧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Ⅰ)[简式为(GeCH3CH,COOH)3O3],生物及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癌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且毒性极低。
    论文
    杂氮硅三环化合物(Ⅰ)和(Ⅱ)晶体结构的研究
    林秀云, 郑启泰, 吴伸, 张树德, 沈福岭, 王积涛, 谢庆兰, 廖仁安, 李靖
    1987, 8(7):  629-634. 
    摘要 ( )   PDF (3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杂氮硅三环化合物Ⅰ和的分子结构用直接法解,经全矩阵最小二乘修正,得到它们的晶体学参数。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甲基丙烯醛与H4PMo11V1/SiO2催化剂相互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吴通好, 杨洪茂, 王国甲
    1987, 8(7):  635-639.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告了甲基丙烯醛(MAL)在杂多酸催化剂H4PMo11V1/SiO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在表面上生成了三种表面络合物,CH2=C(CH3)-CHO(Ⅰ)、CH2=C(CH3)-(这里有图片198707-635-2.gif)。认为它们是生成甲基丙烯酸(MAA)的中间物。发现在较高温度(300℃)抽空处理的催化剂上不发生MAL的化学吸附,同时表征杂多酸阴离子结构的υ(P-O)和一个υ(Me-O-Me,Me代表Mo或V)谱带也消失了。
    双硫脲金(Ⅰ)配合物(Cl-)的红外光谱及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王勤和, 罗永勤, 陆大钧, 邵景仁, 何源龙
    1987, 8(7):  640-644.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双硫脲金(Ⅰ)配合物(Cl-)的红外光谱、差热曲线(DTA)、热重曲线(TG);测定在21个不同温度下配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后产物的红外谱图;提出了配合物热分解机理的一些论断;估算了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查明了双硫脲金(Ⅰ)配合物在升温速度为10℃/min条件下在230-260℃温度范围内配位体中硫脲能发生同分异构转变,硫脲转变为异硫氰酸铵;分解反应从~240℃开始,~322℃结束,650℃以上Au2S分解为金属金。
    研究简报
    关于测定二元系中挥发组分活度系数的GLPC方法的研究
    何家骏, 李佛华, 黄忠良
    1987, 8(7):  645-647.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LPC法测定二元系中挥发组分有限浓度时的活度系数曾为Chueh和Ziegler、Conder和Purnell、Chch和Parcher等所探讨,但因后续工作太少,迄今未能成熟,将这一方法得到肯定,对于研究二元溶液的热力学是有意义的,经过反复比较,我们决定对Chueh和Ziegler的方法作进一步探讨。
    论文
    二元共聚反应的蒙特卡罗模拟(Ⅰ)--末端模型与共聚物的序列分布
    杨学谥, 严隽坦
    1987, 8(7):  648-652.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蒙特卡罗方法的原理,编写了微机用BASIC程序,供模拟末端模型二元共聚反应使用。形成的共聚物分子链中两单元的各种段的数目,是跟模拟一道统计的。用该程序获得的结果,与用一级马尔可夫链算出者极其接近,该程序可用来研究由末端模型形成的二元共聚物的序列分布。
    几种新型聚合物配体的合成及其固载化铑催化剂的醛化性能研究
    孙君坦, 翁君凡, 李弘, 何炳林
    1987, 8(7):  653-657.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使用交联聚苯乙烯为载体合成了几种新型的聚合物配体和固载化铑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二异丁烯和戊烯-1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的铑脱落现象。
    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和应用(Ⅱ)--以烯丙基端基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中间体,聚丙烯酸-g-聚氧乙烯共聚物的制备
    孙放, 汪茫, 朱红军, 杨士林
    1987, 8(7):  658-663. 
    摘要 ( )   PDF (4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以带有烯丙基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中间体,制备聚丙烯酸-g-聚氧乙烯共聚物的方法。通过用模型实验证实了合成得到的聚合产物系由大分子单体的端功能基与小分子共聚单体作用所致后,将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并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该共聚物体系组成的方法。对影响共聚的若干因素进行了试验。另外,对所得共聚物的溶液行为也进行了初步考察。
    用负载型钛系催化剂进行丙烯-丁二烯共聚合的研究(Ⅰ)--共聚反应及共聚产物的表征
    伍青, 卢泽俭, 陆耘, 林尚安
    1987, 8(7):  664-669.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次用负载型钛系催化剂TiCl4/MgCl2/AlEt3和TiCl4/MgCl2/AlEt3/苯甲酸乙酯(EB)进行了丙烯-丁二烯共聚合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单体比对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催化体系均能有效地进行丙烯-丁二烯的共聚合并各具特点。共聚产物经用溶剂萃取和IR、13CNMR、X-光衍射、DTA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表征,证明共聚物中存在有丙烯-丙烯和丁二烯-丁二烯长序列的结构。丁二烯链节的微观结构基本上是反式-1,4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