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4-06-24
    论文
    卟啉钴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的研究
    王杏乔, 高爽, 刘玉文, 于连香, 刘阳, 曹锡章, 吴志芸, 崔跃勇
    1994, 15(6):  789-793.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液-固相分步合成法将新型四卤四甲基卟啉诱捕在经Co2+交换的NaX分子筛超笼内,利用索式提取器洗净分子筛外表面吸附的卟啉后,采用UV-Vis、IR、SEM、DTA、X射线衍射分析、吸附等手段对诱捕在超笼内的卟啉予以表征。进一步对比研究了卟啉、分子筛和诱捕卟啉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卟啉与分子筛结合后,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N,N'-二(2-羟基苄烯)-2-羟基苯甲基二胺及N,N'-二(2-羟基苄基)-2-羟基苯甲基二胺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王勇为, 张华麟
    1994, 15(6):  794-798. 
    摘要 ( )   PDF (24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四氢呋喃中合成了Schiff碱配体N,N'-二(2-羟基苄烯)-2-羟基苯甲基二胺(SB)与二价过渡金属镍、铜、锌的三核或双核配合物;用钠汞齐还原SB得到了其氢化物N,N'-二(2-羟基苄基)-2-羟基苯甲基二胺(HSB),并在乙醇中合成了它与铜的双核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热分析,并测定了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分子式,讨论了可能的配位结构。
    (NH4)n[LaSb9W21O86M3]·xH2O杂多配
    刘景福, 王为清, 刘术侠, 赵本良, 郭伊荇, 詹孝鹏, 刘娅
    1994, 15(6):  799-802.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NH4)n[LaSb9W21O86M3]·xH2O(M=Mn,Co,Ni,Cu,Zn,Cr,Fe),通过元素分析、183WNMR核磁共振谱、可见光谱、电化学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
    纳米晶La1-xSrxFeO3的合成及气敏特性的研究
    吴凤清, 徐宝琨, 李熙, 索辉, 杨桦, 赵慕愚
    1994, 15(6):  803-806.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La1-xSrxFeO3(x=0.1,0.2,0.3,0.4)原粉,再经固相反应得到纳米晶粉末,用TG、DTA、XRD、IR进行了表征,确证复合氧化物La1-xSrxFeO3为钙钛矿型结构,粒径在10~25nm之间。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相反应条件不同,产物粒径呈规律性变化。气敏特性研究表明,该纳米晶材料对乙醇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其选择性顺序为La0.9Sr0.1FeO3>LaFeO3>LaFeO3(大晶粒).
    研究简报
    非水体系中磷酸锌的合成与表征
    宋天佑, 徐家宁, 徐如人, 岳勇
    1994, 15(6):  807-808. 
    摘要 ( )   PDF (1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元素在石墨炉内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研究(ⅩⅣ)─钐的原子化机理
    高云庚, 邓勃
    1994, 15(6):  809-812.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石墨炉中石墨探针表面钐样品的原子化过程。发现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钐样品先转化为Sm2O3,再由Sm2O3热分解为SmO,原子化起源于SmO的热分解;在Sm2O3与探针接触的表面有碳化物生成,碳化物是造成记忆效应的重要原因。
    常规二脉冲叠加四阶跃微分伏安法研究─准可逆电极过程的理论和验证
    方禹之, 刘新宇, 仝威, 金利通
    1994, 15(6):  813-818. 
    摘要 ( )   PDF (25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导并验证了新型阶跃伏安技术─常规二脉冲叠加四阶跃微分伏安法准可逆电极过程的理论电流方程式,同时研究了各项参数如扫描增量(Es)、脉冲高度(△E)、传递系数(α)对峰电流函数(ψp)、峰电流(ip)、峰电位(Ep)和半峰宽(W1/2)的影响。运用理论ψp-lgks图和单纯形优化计算测量了及Zn(Ⅱ)/Zn(Hg)-NaNO3体系的Ks及α值,结果与文献值一致。
    校正计算-催化动力学方法同时测定钨(Ⅵ)和钼(Ⅵ)
    倪永年, 谢素雯
    1994, 15(6):  819-823.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某些试剂(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及丙二酸)对钨(Ⅵ)、钼(Ⅵ)催化作用抑制程度的差异,对钨(Ⅵ)、钼(Ⅵ)进行了同时测定。先对一组标准钨(Ⅵ)、钼(Ⅵ)混合溶液进行校正计算并建立了线性和非线性的两种模型,再对含量在0.012~0.20μg/mL范围内的未知钨(Ⅵ)、钼(Ⅵ)含量的混合溶液进行了浓度预报。以碘离子选择电极量测催化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电位变化,并以此值表示催化反应的速率。
    显微荧光-阿达玛变换三维图象分析
    梅二文, 曾小斌, 陈观铨, 曾云鹗
    1994, 15(6):  824-826.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把阿达玛变换多通道成象技术与荧光显微镜结合起来,首次成功地获得了细胞的阿达玛变换三维荧光图象,该图象能同时提供微小物体中某一物质的含量及分布等信息。
    碳纤维微电极研究(ⅩⅧ)─亚甲基蓝/Nafion修饰微柱碳纤维电极测定血红蛋白的研究
    鞠熀先, 荀以刚, 陈洪渊
    1994, 15(6):  827-831.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MB/Nafion修饰微柱碳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用扫描电镜对它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该电极在缓冲溶液中扫描或放置的稳定性都很好,在弱酸性介质中,对血红蛋白在碳纤维电极上的氧化有催化作用,峰电流的增加与血红蛋白的浓度在5×10-6~5×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6×10-6mol/L的血红蛋白测定6次的变异系数为3.5%,可用于血清中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化学测定,探讨了电催化作用的机理。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血清中抗DNA抗体
    章竹君, 邹克渭, 封满良
    1994, 15(6):  832-835. 
    摘要 ( )   PDF (3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起适于临床应用的抗DNA抗体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该法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4%.比ELISA法更加简便、经济、省时,同时提高了灵敏度(8倍)和血清的阳性检出率。探讨了检测系统中对碘苯酚增强鲁米诺-过氧化氢-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研究快报
    利用荧光能量转移设计高灵敏苦味酸光极膜
    王柯敏, 曾恚恚, 俞汝勤
    1994, 15(6):  836-837.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于富勒烯分离的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
    陈德朴, 郁鉴源, 廖沐真, 黄贺生, 刘凤英, 刘梦林
    1994, 15(6):  838-839.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醛类自氧化振荡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宋学煜, 张义学, 焦念欣, 崔建霞, 杨小平, 尚振锋, 马克勤, 赵鸿喜, 臧雅茹, 赵学庄
    1994, 15(6):  840-844.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醛类在乙酸和水混合溶剂中以Co2+ 和Br- 为催化剂的自氧化振荡反应。得知某些取代苯甲醛和脂肪醛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振荡,并研究了苯甲醛、正丁醛和乙醛的周期受动力学制约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机理模型。依此模型以Gear方法计算其振荡周期基本与实验结果相符。
    胀果皂甙Ⅲ和Ⅴ的结构鉴定
    邹坤, 蔡立宁, 张如意
    1994, 15(6):  845-848.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根茎中获得2个皂甙(1和3),依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将其结构确定为:异甘草次酸-3-O-β-D-6″-正丁基-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6′-乙基-吡喃葡萄糖醛酸甙(1)、异甘草次酸-3-O-β-D-6″-正丁基-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6′-正丁基-吡喃葡萄糖酸甙(3),分别命名为胀果皂甙Ⅲ(InflasaponinⅢ)、胀果皂甙Ⅴ(InflasaponinV).
    双烷基膦酸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胡文祥
    1994, 15(6):  849-853.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格氏试剂与三氯化磷反应,继而水解、氧化,合成了3个高位阻双烷基膦酸,发现制备高位阻格氏试剂用叔氯代烷比叔溴代烷效果好;同时还用格氏试剂与亚磷酸酯反应,然后用Todd方法制备了二正辛基膦酸,发现亚磷酸二正丁酯比亚磷酸二乙酯反应效果好。此外,还考察了其1H、13C、31PNMR和酸电离性质与其取代基结构效应的关系。
    二苯基膦基锂与富烯的反应─取代茂铁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王家喜, 贺峥杰, 陈寿山, 王序昆, 王宏根
    1994, 15(6):  854-858. 
    摘要 ( )   PDF (3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苯膦基锂与6,6-二甲基富烯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反应,生成含膦取代环戊二烯基负离子(Ⅰ),它与FeCl2络合,生成1,1'-二(1-二苯膦基-异丙基)茂铁(Ⅱ).(Ⅱ)与PdCl2(PhCN)2反应,生成杂双核络合物(Ⅲ),茂铁(Ⅱ)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3382(5)nm,b=0.8550(1)nm,c=1.7309(4)nm,β=109.16(2)°,V=1.87082nm3,Dx=1.272g/cm3,μ=5.16cm-1,F(000)=378,Z=2.31PNMR研究表明此茂铁存在分子内η5η3η1流变现象。
    研究快报
    九子参中新的三萜皂甙─九子参甙
    谭宁华, 赵守训, 周俊, 陈昌祥, 王德祖, 何以能
    1994, 15(6):  859-860.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甘青大戟二萜化合物研究
    石建功, 贾忠建, 杨立
    1994, 15(6):  861-863.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苯甲叉基丙二腈与间苯三酚反应产物结构的辩证
    鲁宽科, 谭镇, 李裕林
    1994, 15(6):  864-866.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三电子原子的超球坐标分析和基态能态计算
    王沂轩, 邓从豪
    1994, 15(6):  867-872. 
    摘要 ( )   PDF (4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超球坐标表示多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从符合Pauli原理的全反称波函数出发,推导出相应的超球径耦合微分方程,其形式与双电子原子的相似。以九维超球谐为投影函数构造S3群不可约表示的对称基,将超球谐-广义Laguerre展开法(HHGL)推广到Li原子,首次对其Schrdinger方程的精确求解进行了研究,基态能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接近。最后,还从波函数出发对提高计算的精度进行了讨论。
    SO42-/TiO2和SO42-/Fe2O3固体超强酸研究
    高滋, 陈建民
    1994, 15(6):  873-877. 
    摘要 ( )   PDF (14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XRD、TG-DTG、SEM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浸渍H2SO4的无定形TiO2和Fe2O3在焙烧过程中的晶化、相变、失水及失硫情况,总结出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具有与SO42-/ZrO2体系相同的形成规律;用IR光谱和常温正戊烷异构化反应对SO42-/TiO2和SO42-/Fe2O3的超强酸性进行了表征,表明它们与/ZrO2体系具有相似的表面酸位结构,无水状态主要为L酸位,吸水后部分L酸位可转变为B酸位,但这两种体系的超强酸性均比SO42-/ZrO2弱,其H0大约在-13~-14之间。
    氰基丙二烯与乙烯环加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张绍文, 傅孝愿
    1994, 15(6):  878-881.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AM1方法研究了氰基丙二烯和乙烯环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讨论了氰基对反应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和氰基丙二烯之间的反应是自由基反应,乙烯进攻氰基丙二烯的中心碳原子从能量上考虑比进攻两端碳原子更为有利,且位垒比丙二烯上无取代基时低,比氨基取代时高,说明吸电子基团氰基取代氢原子后,使环加成反应易于进行,但没有供电子基团氨基的作用大。以上结论均与实验结果一致。
    多目标的模式识别优化法及其在V-PTC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陆文聪, 朱兴文, 刘洪霖, 陈念贻
    1994, 15(6):  882-885.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多目标的模式识别优化法进行计算机辅助V-PTC材料设计,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了V-PTC材料的性能与其特征参数的关系,得到了以V-PTC材料的ρ0n、ρmn、和ρr为目标变量的模式识别分类图,并用来探寻具有较好性能的样品的工艺条件和配方参数。根据多目标的模式识别优化法提供的信息,设计并合成了数个优化样品。
    液态水几何构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顾健德, 田安民, 鄢国森
    1994, 15(6):  886-890.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MCYL势对液态水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以探求近程和远程相互作用及液体的有序结构对水分子几何构型的影响,并确定对液态中水分子几何构型起作用的主要范围。模拟给出的液态水中原子对径向分布函数和水分子键长键角的变化与实验值能较好地符合。研究结果表明,液态水分子几何构型除与氢键的形成有关外,还与液体的近程有序结构有很大关系。键长的变化对这种近程有序结构虽不敏感,但键角的变化则对此非常灵敏。液态中第二水合层对键角的影响极为重要。
    氧化镁的结构与甲烷氧化偶联催化性能
    甄开吉, 李森梓, 毕颖丽, 魏诠, 杨向光
    1994, 15(6):  891-894. 
    摘要 ( )   PDF (2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法不同的MgO对甲烷氧化偶联的催化性能相差悬殊,比表面积、XRD、XPS测试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反应温度范围内,比表面积大,则晶格畸变率大、晶粒度小,表面未饱和的配位氧量高的MgO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氧化铈在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作用(Ⅴ)─热环境对Cu-Mn-Ce-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卢冠忠, 王幸宜, 汪仁, 吴善良
    1994, 15(6):  895-898. 
    摘要 ( )   PDF (4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热环境对Cu-Mn-Ce-O催化剂表面积、结构、氧性能及对甲苯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CeO2作为助催化剂,对延缓氧化铝载体的表面收缩几乎没有作用,但能阻止催化剂中CuMn2O4尖晶石的生成,防止无定型活性相在高温环境中的烧结,提高催化剂水热稳定性能,尤其在温度高于800℃时,效果尤佳,合适的Ce/Cu原子比为0.38~0.44.
    大基组在价键计算中的处理
    莫亦荣, 吴玮, 张乾二
    1994, 15(6):  899-902.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编写了普适性的多键表自洽场程序,该程序能对单电子轨道展开系数和键表系数同时优化,其中单电子轨道的展开空间可任意定义,实际计算建议采用“杂化”轨道形式,即每个单电子轨道只对一个原子的基函数展开,对H2、Li2及HLi采用不同基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用3个键表自洽计算所得能量与MP2结果相近,且我们的计算对键的共价性和离子性分析非常直观。
    氧络血红素模型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Ⅰ)─氧络的几何与氢键
    林大威, 王志中
    1994, 15(6):  903-906. 
    摘要 ( )   PDF (25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CNDO/2方法计算了氧络血红素中O2与铁卟啉的键合,优化得到的O2与Fe络合的几何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同时研究了氧络肌红蛋白与略远组氨酸E7上氢的氢键作用,得到氢键能为10.5kJ/mol,计算了CO与铁卟啉的络合几何。
    在小硅化物SiX4m (X=H,He,Li,Be,O,F,Ne,Na,Mg,S,Cl,Ar;m=0,±4)中分子成键倾向的从头算研究
    赵永芳, 于文
    1994, 15(6):  907-911. 
    摘要 ( )   PDF (253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从头算方法,在HF/STO-3G、HF/3-21G和HF/6-31G水平上研究了小硅化物SiX4m的成键倾向性。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分子势能曲线均有稳定的极小值(SiLi4除外),与已知的稳定分子SiH4、SiF4和SiCl4比较,含惰性元素的未知分子SiHe44+、SiNe44+和SiAr44+比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未知分子SiLi4、SiNa4、SiBe和SiMg44+有较明显的成键可能性,而未知分子SiS44+介于其间,所以SiHe44+、SiNe44+和SiAr44+有可能成为稳定的新分子的候选对象。
    研究快报
    C60的产生与石墨晶面的关联(Ⅱ)
    谢兆雄, 刘朝阳, 王春儒, 林逢辰, 郑兰荪
    1994, 15(6):  912-913.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贮氢合金LaNi3.8Co0.5Mn0.4Al0.3表面
    张允什, 陈军
    1994, 15(6):  914-916.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取代锌酞菁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
    张先付, 许慧君
    1994, 15(6):  917-919.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紫外光固化PDLC膜的形态及电光性能
    潘懿, 张红东, 杨玉良, 李莉
    1994, 15(6):  920-924. 
    摘要 ( )   PDF (26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紫外光固化法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以SLM方法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考察,进而测试了PDLC的电光性能,并讨论了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含内环化Aa-Bb,Cc缩聚反应的溶胶-凝胶分配
    巴信武, 潘守甫
    1994, 15(6):  925-927.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Aa-Bb,Cc型缩聚反应,给出了溶胶中含内环化的溶胶-凝胶分配公式及凝胶化条件。
    光致变色液晶高分子的研究(Ⅰ)─含胆甾介晶基无侧链聚硅氧烷及其单体的液晶行为
    张其震, 王艳
    1994, 15(6):  928-931.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POM、DSC和WAXD研究了十一烯酸胆甾酯及含胆甾介晶基元侧链聚硅氧烷的液晶行为。单体呈现明甾相的油条及螺旋织构,单致变近晶相的扇形织构和固-固相变。均聚物显示SA相的扇形织构。
    研究简报
    生物可降解聚磷酸酯的合成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罗毅, 卓仁禧, 范昌烈
    1994, 15(6):  932-934.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羟基喹啉铝掺杂聚乙烯基咔唑薄膜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
    马於光, 唐建国, 沈家骢, 刘式墉
    1994, 15(6):  935-936.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环芳二酐型聚酯亚胺膜的透气性能
    李悦生, 丁孟贤, 徐纪平
    1994, 15(6):  937-939.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生酸LB膜周期结构的环境稳定性
    何平笙, 管水云, 李春娥
    1994, 15(6):  940-942.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联苯二酐型聚酰亚胺的透气性能与分子结构关系的研究
    李悦生, 丁孟贤, 徐纪平
    1994, 15(6):  943-945.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