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2-24
    论文
    层状嵌接式卟啉钴的合成、表征及其对H2O2催化降解研究
    胡希明, 陈碧芸, 皮宗新, 梅治乾, 古国榜, 黄仲涛
    1997, 18(2):  167-171. 
    摘要 ( )   PDF (5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有机溶剂在层状锑磷酸中在位分步合成了层状嵌接式卟啉钴材料;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和顺磁共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材料对H2O2降解反应体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卟啉钴嵌接于锑磷酸层状环境中对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活性和抗失活稳定性.
    层状磷酸锆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张华, 徐金锁, 唐颐, 高滋
    1997, 18(2):  172-176. 
    摘要 ( )   PDF (5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回流、水热晶化和HF沉淀三种方法制备了α-Zr(HPO4)2·H2O(α-ZrP)晶体.HF沉淀法制备的α-ZrP晶体尺寸最大,层板有序度最高,水热法次之,回流法最差.水热法合成的α-ZrP尾板本身的结晶度最高.随α-ZrP晶粒增大,层板有序度和层间水的脱除温度均提高,并且需要嵌入更多的烷基胺和醇胺才能导致层板胶体化.HF沉淀法和回流法制备的α-ZrP层板较易水解,水热法制备的样品水解率较低,但三种样品在有机胺浓度为等当点时水解率均不超过20%.
    HBTMPTP与伯胺N1923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
    孔薇, 王春, 李德谦, 张秀英, 王朝敏
    1997, 18(2):  177-181. 
    摘要 ( )   PDF (4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HBTMPTP,HL)和伯胺N1923的正己烷溶液从硫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并以La(Ⅲ)为例,用斜率法、恒摩尔法和饱和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RNH3)3L2La(SO4)2,计算了协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及热力学函数,观测了协萃配合物的IR谱.
    EuI2-LiI和EuI2-NaI二元体系相图
    赵志刚, 王世华, 蒋盛邦
    1997, 18(2):  182-185.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研究EuI2-NaI和EuI2-LiI两个二元体系低压相图.EuI2-NaI二元体系相图为一简单低共熔相图,低共熔点为409℃,其低共熔摩尔组成为32%NaI;EuI2-LiI体系相图也为一简单低共熔相图.低共熔点为385℃,低共熔摩尔组成为68.5%LiI.
    晶化温度对中孔分子筛(M41S)结构转变的影响
    陈晓银, 丁国忠, 陈海鹰, 李全芝
    1997, 18(2):  186-189.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低表面活性剂浓度及低表面活性剂与氧化硅比的条件下,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一硅酸钠体系中晶化温度对中孔分子筛M41S材料结构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晶化温度提高至135℃改变了原六方晶相MCM-41的结构,晶化温度提高至150℃后,中孔结构由六万MCM-41晶格转变为热不稳定的层状相,使得M41S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进一步提高晶化温度至165℃,中孔M41S材料则转变成微孔沸石ZSM-5.
    研究简报
    KBr-RE(La,Sm)Br3-13%HBr-H2O四元体系25℃时的相平衡研究
    王惠, 冉新权, 陈佩珩
    1997, 18(2):  190-192.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n(15-冠-5)(NCS)2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魏云鹤, 戴瑛, 黄柏标
    1997, 18(2):  193-195.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基于遗传进化的聚类分析新方法
    陈文灿, 崔卉, 张林, 梁逸曾
    1997, 18(2):  196-201. 
    摘要 ( )   PDF (5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进化策略的聚类分析新方法,将聚类问题转换为实数空间的优化问题.用遗传策略在连续的实数空间寻找最优类中心,既可避免求解组合优化问题,减少计算量,又可避免在优化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此遗传聚类方法用于对4组实际数据进行硬分类和模糊分类,结果令人满意.
    色谱灰色数模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Ⅰ)──连续GM(1,N)模型的建立及色谱保留行为的预测
    孙兆林, 张素萍, 张晓彤, 宋丽娟, 周山花, 陆斌, 白建娥
    1997, 18(2):  202-206.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最小二乘原理,推导出连续GM(1,N)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行为的预测.研究了烷烃、烷基苯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容量因子与流动相组成、容量因子与碳数、保留时间与温度、保留时间与碳数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验证,预测结果良好.
    预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毛细管凝胶柱
    胡涌刚, 邓延倬
    1997, 18(2):  207-211. 
    摘要 ( )   PDF (36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温和条件下制备交联聚丙烯酸胺毛细管凝胶电泳柱的新方法──预聚合法.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问题,获得了凝胶组成、毛细管内径及长度等不同的交联聚丙烯酸胺毛细管凝胶电泳柱.采用激光回射干涉检测技术,实现了蛋白质标准样品的毛细管凝胶电泳在柱分离检测.
    一种用于二类样本判别分析的PLS方法
    朱尔一, 林雍静, 庄峙厦, 应海
    1997, 18(2):  212-215.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两类样本判别分析问题的PLS方法,该法对响应函数y作了类似神经网络算法中用的Sigmoid函数转换,可用一种新的优化目标判据来提取一组PLS方法中两两正交的隐变量t1,t2......,用这些变量可构成判别分类图,并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判别方向矢量.
    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在乳腺肿瘤细胞DNA倍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唐宏武, 梅二文, 陈观铨, 曾云鹗, 毛永荣, 何平, 史宗洁
    1997, 18(2):  216-219.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正常人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为标准二倍体细胞,以吖啶橙为细胞DNA荧光探针,用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测定了六例乳腺肿瘤的细胞DNA含量(倍性),分析结果与病例学诊断结论吻合,表明该仪器可望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研究.研究结果还表明:乳腺肿瘤细胞DNA倍性与核面积(象素)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简报
    F-的轴向配位对(TPP)Co电化学氧化还原的影响研究
    严川伟, 林祥钦
    1997, 18(2):  220-222.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网络与多元统计在复杂化学信息模式分类中的集成应用
    陈德钊, 陈亚秋, 林高飞, 胡上序
    1997, 18(2):  223-225.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苯胺修饰碳纤维超微pH传感器研究及其在植物柱头活体测试中的应用
    万其进, 张学记, 张春光, 周性尧
    1997, 18(2):  226-228.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O,O-二烷基硫代磷(膦)酸酯与三氯氧磷的异构化/氯化反应机理初探
    唐除痴, 马缚鹏, 贺峥杰
    1997, 18(2):  229-233. 
    摘要 ( )   PDF (3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O-二烷基硫代磷(膦)酸酯(1)与三氯氧磷作用得到S-烷基硫代磷酰氯(2)和O-烷基磷酰二氯(3),此反应包含异构化和氧化两个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的预期氯化产物O-烷基硫代磷(膦)酰氯酯(5)与三氯氧磷不发生反应,而1的预期异构化产物O,S-二烷基硫代磷(膦)酸酯(6)与三氯氧磷能顺利反应得到2.由此推测,在1的异构化/氯化反应中,异构化很可能发生在氯化之前.根据此结果和三角双锥中间体(TBP)概念,提出了该反应初步的可能机理.
    Tweezer分子的合成和对有机阴离子的配位效应
    陆国元, 李倩, 宋诚, 胡宏纹, Javier de Mendoza
    1997, 18(2):  234-237.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新的Tweezer分子(1)的合成.用1HNMR研究了新的Tweezer分子和对硝基苯甲酸盐的配位效应,结果表明它们通过氢键、静电引力和芳环夹心堆叠(Stacking)作用而自动缔合
    二氯卡宾与四苯基环戊二烯酮反应机理的研究
    谷文祥, 王洪星, 潘荫明, 还振威, 程津培
    1997, 18(2):  238-241.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氯卡宾与四苯基环戊二烯酮(1)反应放出CO,并生成偕二卤化物(3)、二氯环氧乙烷(4)以及双键加成物(5).羰基叶立德的芳香性结构及其“中介型”构象决定了该反应以脱CO为主,电环化途径次之.
    金属卟啉催化下环己烷羟基化反应中的Hammett关系
    郭灿城, 李枝蓬, 梁本熹
    1997, 18(2):  242-246. 
    摘要 ( )   PDF (4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40个卟啉环上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单铁、锰卟啉和u-氧桥连双铁、锰卟啉,研究了这些金属卟啉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环己烷羟基化的反应.首次用线性自由能关系对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反应和金属卟啉自氧化反应进行相关分析,获得一些新的结果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肥皂草素和膜脂相互作用的研究
    刘国红, 郝强, 张岩, 颜丽, 李青山
    1997, 18(2):  247-249.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外源荧光探针研究了肥皂草素(Saporin-S6,SO-6)和膜脂相互作用后膜物理状态变化的特征.SO-6与磷脂双分子层作用后,可以引起双分子层内含物的释放,使磷脂双分子层发生搅动;SO-6可以降低磷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肥皂草素与模拟膜作用的初步机制.
    有机金属化合物中二级化学键的理论研究(Ⅲ)──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离子[M3(CO)9CCO」2-(M=Fe,Ru,Os)结构的特异性及二级化学键
    赖城明, 唐珺, 袁满雪, 牛树强
    1997, 18(2):  250-253.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ICONS(EHMO)分子轨道方法,讨论了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离子[M3(CO)9CCO]2-(M=Fe,Ru,Os)的结构特异性及配体(CCO)在金属原子基平面上的取向,并表明了二级化学键的存在.
    研究简报
    1-对甲苯磺酰基-2-苯氧基-3-烷基-4-苯基-1,4-二氮-2-磷酰杂环戊-5-酮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陈茹玉, 何良年, 杨秀凤
    1997, 18(2):  254-256.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锅煮法合成α,α-双酰基和α-酰基-α-烷氧羰基烯酮环氧硫缩酮
    张殊佳, 刘群, 谢忠巍, 邱雪飞, 迪丽菲嘎尔, 张前, 刘景福
    1997, 18(2):  257-259.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室温下氧鎓盐非极性溶剂中聚集体的研究
    陈懿, 吴世康
    1997, 18(2):  260-263. 
    摘要 ( )   PDF (25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氧盐在不同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甲苯(或苯)中基态和激发态下均能形成聚集体.浓度效应、温度效应及荧光衰变等为这一结论提供了证据.
    ZrO2对CuO/γ-Al2O3催化剂CO氧化性能的影响
    周仁贤, 蒋晓原, 丁云杰, 郑小明
    1997, 18(2):  264-267.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流动反应法、TPR、TPO和TG等技术研究了ZrO2的改性和CuO负载量对Cuo/y-Al2O3催化剂的氧化性能及还原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负载量(wCuO=15%以下)时,ZrO2对γ-Al2O3的改性可明显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ZrO2的存在可增加活性铜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富集和有效地促进CU2+物种的氧化还原循环,增加CuO催化剂表面上铜物种的可还原量,从而促进CuO催化剂的氧化活性.
    共吸附对卟啉、酞菁/二氧化钛复合电极光电特性的影响
    毛海舫, 田宏健, 周庆复, 许慧君, 沈耀春, 陆祖宏
    1997, 18(2):  268-272.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ZnTSSP/TiO2、GaTSPC/TiO2和共吸附ZnTSSP、GaTSPc/TiO2电极,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共吸附的ZnTSSP、GaTSPc/TiO2电极不仅拓宽了光电响应范围,而且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特别是提高了GaTSPc的光电转换效率.其原因可能是GaTSPc的聚集体没有敏化作用,而卟啉和酞菁分子与TiO2共吸附可以减少GaTSPc的聚集,有效地增强了GaTSPc的敏化能力
    5,12-二硫杂-7,14-二氮杂-5,7,12,14-四氢并五苯及其相关化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封继康, 高晓顺, 肖长永, 孙家钟
    1997, 18(2):  273-276.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ZINDO方法基础上,按完全态求和(SOS)公式编制了计算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ijk、βu的程序.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在5,12-二硫杂-7,14-二氮杂-5,7,12,14-四氢并五苯侧环取代衍生物及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侧环上取代推、拉电于基团对增大二阶光学非线性都有利;分子共平面,共轭作用强,对增大二阶光学非线性有利.
    氧化硅负载的固体碱上乙醛的气相缩合反应
    季伟捷, 陈懿
    1997, 18(2):  277-280.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氧化硅负载的含碱金属固体碱催化剂上乙醛能有效地缩合生成丁烯醛及丁烯醇,反应具有中等转化率、较好的选择性(约90%)和稳定性.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反应活性相进行了探讨.
    LB型Q态CdS复合膜构象有序性研究
    王荔军, 李林松, 王占君, 彭笑刚, 李铁津
    1997, 18(2):  281-284.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在较高膜压及高沉积速度下硬脂酸镉LB膜与H2S反应制备纳米有序的有机分子/CdS纳米粒子复合膜,该膜在反应后仍能保持良好的-CH2-全反式排列,即形成纵向有机-无机复合超晶格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观察到H2S反应前后LB膜清晰的(001)级Bragg衍射峰,对应周期值为5.02nm,红外光谱结果亦表明获得了有序的LB型复合膜.由紫外可见光谱可知,生成的CdS纳米粒子禁带宽度(Eg)为3.46eV,与体相材料相比(2.42eV)蓝移了1.04eV.
    甲醇含成Cu-Mn/SiO2催化剂的研究
    李基涛, 高利珍, 张伟德, 林建毅, 陈华毅, TanKuang-Lee
    1997, 18(2):  285-288.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浸渍法制备的Cu-Mn/SiO2催化剂进行了甲醇合成的活性评价,同时用XPS、Auser、N2O分解,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双组份催化剂中,工作态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Cu(O).催化反应可能通过Cu…O-Mn氧桥的长程诱导交换作用,使Cu带部分正电荷,这有利于CO与H2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提高甲醇合成的收率.
    PET碳氟等离子体处理的表面动力学的研究(Ⅱ)──Wilhelmy吊片法的研究
    张亮, 项炜, 陈晓东, 王建祺
    1997, 18(2):  289-292. 
    摘要 ( )   PDF (4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Wilhelmy吊片法研究了CF4/CH4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的PET浸水表面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处理后的PET浸水后表面增水性下降,这是由于表面含氟基团向体相的高速翻转及含氟链段向体相缓慢迁移的缘故.
    AunPm±离子的激光产生及其质谱研究
    刘朝阳, 黄荣彬, 郑兰荪
    1997, 18(2):  293-296.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束在高真空中直接溅射金粉和红磷的混合物,产生了丰富的金-磷二元原子簇正负离子(m=1~21,n=1~20)和,记录了它们的飞行时间质谱.这些簇离子的相对信号强度大都呈现奇偶交替的变化规律.随着成簇原子数的增加,簇离子组分中磷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对应于相同成簇金原子数的成簇磷原子数分布范围变窄,簇离子的结构与性质逐渐由简单络离子向其宏观凝聚态化合物转化.在较大的簇离子中,成簇金原子很可能相互成键,构成簇离子的核心.
    研究快报
    N60的量子化学研究
    李松, 曲红, 李前树
    1997, 18(2):  297-299.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新型偶氮苯自组装一LB组合有序膜的构造与表征
    赵春侠, 于化忠, 王永强, 蔡生民, 刘忠范
    1997, 18(2):  300-302.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两亲嵌段共聚物溶液内胶束形成的温度效应
    张晓宏, 黄鹏程, 汪鹏飞, 吴世康
    1997, 18(2):  303-308. 
    摘要 ( )   PDF (4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两亲嵌段结构的聚(乙二醇)(PEO)一聚(丙二醇)(PPO)共聚物.利用荧光探针及示差量热法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形成温度(CMT)值.发现二嵌段共聚物(PEO-PPO)和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随共聚物分子中疏水链(PPO)长度的增大,其CMT值降低.但三嵌段共聚(PPO-PEO-PPO)则因疏水链段处于共聚物分子的两端,因而在溶液中有可能形成立体网状交联结构.此外,利用探针分子在不同极性溶剂中荧光峰值波长发生位移的现象可以对形成胶束内核的组织程度、极性大小进行估测.
    嵌段离聚物的缔合和络合行为(Ⅲ)──基于SEBS的嵌段离聚物和含吡啶基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
    柳伟峰, 江明
    1997, 18(2):  309-312.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一系列基于氢化SEBS的嵌段离聚物(BCI),研究了具有不同金属对应离子的BCI分别和含聚乙烯吡啶基的无规共聚物MVP和SVP的共混物的溶液粘度和本体的热行为.结果表明,MVP和SVP可与BCI的PS离子化嵌段形成络合物,导致Tg增加且远高于FOX方程预示值,同时比浓粘度远高于加合性预示值.在所研究的金属离子中,Ni和Cu显示最佳的络合能力.
    含间苯连接的聚醚醚酮酮的等温结晶过程和形态结构
    陈晔, 张雪艳, 杨德才, 王军佐, 吴忠文
    1997, 18(2):  313-316.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方法研究了含间苯连接的聚醚醚酮酮(PEEKmK)溶液浇铸薄膜的等温结晶过程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EKmK无论从玻璃态结晶还是从熔体结晶均能形成2种不同取向的结晶形态结构,即平放片晶和侧放片晶;前者c轴垂直于膜平面,后者c轴平行于膜平面.其结晶发展过程为先形成平放单晶状片晶,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单晶上开始生长侧放片晶,逐渐发展形成球晶,最终形成2种不同取向的单晶和球晶共存的结晶形态结构.
    低密度聚乙烯光交联点的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瞿保钧, 徐云华, 瞿欣
    1997, 18(2):  317-322. 
    摘要 ( )   PDF (4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溶液高分辨核磁共振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由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引发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模型化合物交联点的结构、BP的光解产物及其形成机理.首次观测和鉴定了光交联LDPE(XLPE)中的H型和Y型长链支化交联点;据估计在熔融态紫外光照5~1O的XLPE样品中H型和Y型文联点的产率分别为5.7~16.9和7.6~21.6个结构单元.确定了BP在光引发过程中光解的主要产物为苯并哪醇,并探讨了存在少量α,α'一二本基烷醇的可能性.
    研究快报
    含偶氮生色团的“倒浮萍”聚合物LB膜及其可逆光信息存储特性
    李宏斌, 张丽, 王志强, 张希, 沈家骢, 杨延强, 费浩生
    1997, 18(2):  323-325.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静电吸引的自组装树状超分子复合物
    薄志山, 张希, 杨梅林, 沈家骢
    1997, 18(2):  326-328.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2,4,4-三甲基-2-氯戊烷与1,1一二苯基乙烯的正碳离子反应(Ⅰ)──反应的主要特点
    曹宪一, 周心如, 初广成, 武冠英
    1997, 18(2):  329-33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