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伟, 赵德银, 白文轩, 张晓东, 余江. CO2在非质子溶剂与铁基离子液体复合体系中的吸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8): 20220120. |
[2] |
贾洋刚, 邵霞, 程婕, 王朋朋, 冒爱琴. 赝电容控制型钙钛矿高熵氧化物La(Co0.2Cr0.2Fe0.2Mn0.2Ni0.2)O3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8): 20220157. |
[3] |
彭奎霖, 李桂林, 江重阳, 曾少娟, 张香平. 电解液调控CO2电催化还原性能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7): 20220238. |
[4] |
季双琦, 靳钊, 观文娜, 潘翔宇, 关彤. 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和十八烷基修饰的混合模式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及色谱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6): 20220008. |
[5] |
常斯惠, 陈涛, 赵黎明, 邱勇隽. 离子液体增塑生物基聚丁内酰胺的热分解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11): 20220353. |
[6] |
鲍俊全, 郑仕兵, 苑旭明, 史金强, 孙田将, 梁静. 有机盐PTO(KPD)2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9): 2911. |
[7] |
李辉阳, 朱思颖, 李莎, 张桥保, 赵金保, 张力. 锂离子电池硅氧化物负极首次库伦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342. |
[8] |
卓增庆, 潘锋. 基于软X射线光谱的锂电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演变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332. |
[9] |
吴卓彦, 李至, 赵旭东, 王倩, 陈顺鹏, 常兴华, 刘志亮. 一步法高效制备纳米Si/C复合材料及其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500. |
[10] |
易聪华, 苏华坚, 钱勇, 李琼, 杨东杰. 木质素纳米炭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6): 1807. |
[11] |
王弈艨, 刘凯, 王保国.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策略[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514. |
[12] |
薛琳琳, 吕瑞景, 王澳轩, 罗加严 . 可充电镁电池负极改性策略[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357. |
[13] |
毛尔洋, 王莉, 孙永明.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552. |
[14] |
刘铁峰, 张奔, 盛欧微, 佴建威, 王垚, 刘育京, 陶新永. 硅负极黏结剂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446. |
[15] |
朱正新, 张翔, 王明明, 陈维. 锂嵌入型化合物-氢气电池[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