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4-01-24
    论文
    碱金属卤化物中键参数拓扑指数与F心能带的相关性研究
    陈伟, 马如璋, 苏勉曾
    1994, 15(1):  1-4. 
    摘要 ( )   PDF (26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键参数拓扑指数H41及F心的箱势阱模型出发,推测在碱金属卤化物中H41与F心的能带E(F)之间应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E(F)与H41之间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键参数拓扑指数具有关联无机化合物的性质。
    放射增敏性导弹型卟啉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刘玉文, 徐坚平, 王杏乔, 曹锡章, 李光, 高汝贵
    1994, 15(1):  5-8.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化学方法成功地将放射增敏剂灭滴灵连接到对癌细胞具有定位作用的原卟啉上,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证了其结构。经动物实验证明,放射增敏效果较好。
    Y(ClO4)3·3H2O-B15C5-CH3CN三元体系在20℃时的半
    薛岗林, 任德厚, 孙聚昌
    1994, 15(1):  9-13. 
    摘要 ( )   PDF (4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Y(ClO4)3·3H2O-Bl5C5-CH3CN三元体系在20℃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于20℃生成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Y(ClO4)3·B15C5·3H2O·2.5CH3CN和Y(ClO4)3·2B15C5·3H2O·CH3CN.用IR光谱、电导、DTG、TG和DSC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Ln(ClO4)3-DAPTU-H2O三元体系30℃时的相平衡研究
    王志银, 唐宗薰, 陈开勋, 郭志箴
    1994, 15(1):  14-19. 
    摘要 ( )   PDF (5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Ln(ClO4)3-DAPTU-H2O(Ln=La,Sm,Yb)三元体系在30℃时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折光率-组成图,各体系的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三支组成,分别与DAPTU、Ln(DAPTU)2(ClO4)3·8H2O(Ln=La,Sm,Yb)和Ln(ClO4)3·nH2O(Ln=La,n=8;Sm,n=9;Yb,n=8)相对应。从溶度图上发现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固液异组成溶解的化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及元素分析、TG-DTG、IR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简报
    纯Y型硬脂酸铅LB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陈海燕, 彭笑刚, 于连香, 周勇亮, 姜月顺, 李铁津, 徐跃, 高忠民, 魏诠
    1994, 15(1):  20-22.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钼──钼(Ⅵ)-盐酸联氨-橙黄Ⅳ催化光度新体系
    郑肇生, 吴和舟, 陈志贵, 黄天东
    1994, 15(1):  23-26.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盐酸介质中,钼(Ⅵ)催化盐酸联氨还原橙黄Ⅳ的反应,建立了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钼的新方法。本法检出限为3.7×10-3μg/mL,测定钼量范围为0.025~1.8μg/mL;已将此法用于测定绿豆中的钼及钼酸铅和钼酸钡的溶度积。
    用8-氨基喹啉高选择性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锇的研究
    李玲颖, 桂明德, 赵亚秋, 张淑荣
    1994, 15(1):  27-30.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用8-氨基喹啉在pH3.62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测定痕量Os(Ⅳ)的分光光度法。常见的非贵金属和贵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并且选择性较好。Os(Ⅳ)与8-氨基喹啉的组成比为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0=1.3×105L/mol·cm.在0~1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合成样品分析结果良好。
    锗-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张成志, 贺维军, 李南强
    1994, 15(1):  31-34.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醋酸盐缓冲底液中,可获得Ge-芦丁的2个灵敏的络合吸附波P1和P2,分别对应于络合物中Ge(Ⅳ)还原至Ge(Ⅱ)再还原至Ge(0).两波的检出限分别为8.0×10-8和4.0×10-8mol/L.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Ge:Rt=1:3,表面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ks)1=10.5s-1,(ks)2=1.9s-1.还测定了有机锗口服液中锗的含量。
    胶束增敏荧光法测定锆
    郑用熙, 范映辛
    1994, 15(1):  35-38.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CTAB胶束介质中配合物组成可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其对吸光度及荧光增敏的决定因素。在合适的CTAB浓度下,可形成Zr(Ⅳ):Morin=1:3的高次配合物,使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增加3倍多;但随着CTAB浓度的增大,形成了Zr(Ⅳ):Morin:SO42-=1:1:2的混配配合物,硫酸根起了辅助配体的作用,荧光强度增强数十倍,稳定性也有很大提高,对CTAB胶束改变配合物组成及增敏荧光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测定锆的新方法。该法的检测下限为0.2ng/mL,线性范围为0.2ng/mL~0.5μg/mL,选择性、稳定性均好。
    计算机化电化学仪器的数字信号处理(Ⅰ)──分片三次样条函数法(PTSF)
    于俊生, 张祖训
    1994, 15(1):  39-42. 
    摘要 ( )   PDF (25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分片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拟合法平滑计算机化的电化学仪器的数字信号,并用于处理不同信噪比的实验数字信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处理分析仪器数字信号的一个有力工具。
    研究简报
    反相液相色谱中同系物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的交点规律
    王福安, 杨长生, 蒋元力, 蒋登高, 刘大壮
    1994, 15(1):  43-46. 
    摘要 ( )   PDF (33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反相液相色谱中同系物保留值与常沸点的交点规律基础上,推导出同系物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的交点规律,用大量实验数据作了检验。并用新交点方程式,由化合物在一个流动相组成下的保留值,预测该化合物在任一流动相组成下的保留值,对14组同系物在5种色谱柱上5类流动相下的验算结果表明,721个数据点的绝对平均误差为2.8%.
    一种用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现场测定的新方法
    于爱民, 杨广德, 王锐, 金钦汉
    1994, 15(1):  47-48.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1,4-二氟四苯基苯的合成、结构与构象
    还振威, 郑子荣, 王京端, 刘卫国, 潘荫明, 律祥俊, 林少凡, 赖城明
    1994, 15(1):  49-52. 
    摘要 ( )   PDF (30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电子转移催化反应的方法,用电子给予体1,4-二锂四苯基丁二烯将惰性的三溴氟甲烷活化,并与之发生反应,产物1,4-二氟四苯基苯的结构经MS、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并以分子力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构象分析。
    具有两亲性质的异环酰基-3-二茂铁基-2-丁烯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张成如, 杨孔章, 尹荣鋆
    1994, 15(1):  53-56. 
    摘要 ( )   PDF (29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二茂铁基-2-丁烯酸乙酯与8种不同类型的酰氯反应,合成了8种具有两亲结构的α,β-不饱和酯二茂铁双取代新衍生物。同时,发现一种新的酰化反应现象,即3-二茂铁基-2-丁烯酸乙酯与2-丁烯酰氯或肉桂酰氯反应时,酰化反应既能在茂环上又能在α,β-不饱和酯基的烯键上发生,得到另两种新化合物。测得了上述10种化合物的1H NMR谱、IR光谱及元素分析数据。
    有机同系物的指数型同系线性规律(Ⅰ)──光电子能谱数据的验证
    刘奉岭, 石明理, 宁世光
    1994, 15(1):  57-62. 
    摘要 ( )   PDF (4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一种未报道过的指数型同系线性规律,其表示式为:P=a+bexp{(k+1)/(2N+3)}用有机共轭同系物和非共轭同系物的光电子能谱数据对该线性规律进行了验证。
    双-全氟烷基氮氧自由基从取代苯甲醛的攫氢反应──用EPR方法建立取代基自旋离域参数σ的新尝试
    赵成学, 曲延玲, 张维新, 蒋锡夔, 陈国飞
    1994, 15(1):  63-66. 
    摘要 ( )   PDF (28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FN(O )RF和RFNO的F113溶液在室温下与一系列的对位取代苯甲醛反应,得到稳定的对位取代苯甲酰基全氟烷基氮氧自由基。由△aN和△aFβ的σ单参数相关以及△aN与σ和σ 双参数相关表明:极性效应是影响氟烷基酰基氮氧自由基中氮原子自旋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自旋离域效应的影响是很小的。
    镧系金属用于有机反应的研究──NdCl3/萘锂体系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包建春, 张金菊, 贝浼智
    1994, 15(1):  67-71. 
    摘要 ( )   PDF (1418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萘锂还原无水NdCl3制得的活性金属Nd*在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反应活性。该反应经水解可生成相应的醇、片呐醇和烯烃,其还原状态不仅与羰基化合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Nd*:RCOR′的摩尔比以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本文还较详细地研究了Nd*:二苯酮的反应,不同的Nd*:二苯酮摩尔比以及外加配体或改变溶剂都将改变该反应的选择性。对该反应的机理亦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辅助柱色谱最优化分离氨基酸
    王琴孙, 颜炳文, 王寿亭, 陶雪
    1994, 15(1):  72-74. 
    摘要 ( )   PDF (236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酞菁和酞菁铜的电子结构与光谱
    李君, 封继康, 李志儒, 孙家锺
    1994, 15(1):  75-78. 
    摘要 ( )   PDF (3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INDO/CI方法研究了酞菁和酞菁铜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光谱。对酞菁采用共享氢模型。酞菁铜的一个单电子位于11b1g(dx2-y2)的MO上。从酞菁铜到酞菁,分子对称性由D4h降低为D2h,谱线发生分裂。计算结果基本与实验结果相符。
    三乙醇胺在金属电沉积中的基本效应
    蔡加勒, 周绍民
    1994, 15(1):  79-84. 
    摘要 ( )   PDF (39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微分电容法、极谱法、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和微盘电极法研究了碱性溶液中存在和不存在Zn2+、Cd2+、Cu2+、Ni2+、Fe3+和Sn4+等离子时三乙醇胺(TELA)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ELA以平卧方式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线。在碱性溶液中TELA与Zn2+、Cd2+、Cu2+、Ni2+和Fe3+等离子生成具有表面活性的混合配体配合物,其吸附性较TELA的强。TELA不同程度地影响上述金属离子的电还原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提出TELA对锌电沉积的阻化作用机制及其基本效应。
    金刚石(111)清洁/附氢表面与甲基的相互作用
    刘波, 李延欣, 钱兴中, 潘守甫
    1994, 15(1):  85-88. 
    摘要 ( )   PDF (39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Aml分子轨道法计算了金刚石(111)清洁/附氢表面与甲基相互作用的特殊势能曲线,深入研究了清洁、附氢表面与甲基相互作用下基底弛豫重建、四甲基构型及成键能的差别,进而得到附氢表面较清洁表面更适合于甲基吸附,是更好的金刚石薄膜生长址的结论。在距基底表面0.5nm内,甲基与清洁、附氢表面皆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SDY型沸石的浸取处理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傅军, 鲍书林, 吴鹏, 须沁华
    1994, 15(1):  89-92. 
    摘要 ( )   PDF (11346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用Na2H2EDTA、H4EDTA和HCl对SDY型沸石的非骨架铝进行了浸取处理,并应用化学分析、XRD、高真空苯吸附、低温N2吸附、NH3-TPD和正庚烷裂解脉冲微型反应等物理和化学实验技术对浸取前后样品的结构、酸性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Na2H2EDTA能选择地浸取沉积于沸石微孔和二次孔中的非骨架铝碎片,且不损伤沸石骨架,浸取出部分非骨架铝后的样品,其正庚烷裂解和抗氮性能均有所提高。
    交联镓皂石表面酸性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姜廷顺, 孙铁, 沈剑平, 蒋大振, 闵恩泽
    1994, 15(1):  93-97. 
    摘要 ( )   PDF (33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水热法合成出两种不同镓含量的镓皂石,并用羟基铝低聚物对其进行了交联。对其表面酸性的考察发现,样品的酸量随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样品均含有B酸和L酸中心,交联样品的B酸中心比交联前少,对样品催化性能的研究发现,催化活性与镓含量及酸量呈顺变关系。
    合成气制醇钼硫基催化剂上吸附物种的红外光谱表征
    杨意泉, 许金来, 林国栋, 廖远琰, 袁友珠, 张鸿斌
    1994, 15(1):  98-102. 
    摘要 ( )   PDF (30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现场FTIR方法对合成气制混合醇钼硫基催化剂上吸附物种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非负载或SiO2负载的碱助钼硫基催化剂上主要的CO加氢中间物种是HC=O、CH2、HCOS、O-CH3及S-CH3,而HCOO-和CO32-的红外指纹谱带却十分弱,难以辨识。推断了该催化体系的反应历程。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对银电极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陈胜利, 吴秉亮, 杨汉西
    1994, 15(1):  103-107. 
    摘要 ( )   PDF (6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循环伏安联用技术,并以此研究了碱性溶液中银的氧化还原行为。在伏安扫描的同时,现场记录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得到与电流-电势曲线相对应的质量-电势谱。结果表明本体Ag2O形成之前银溶解和生成表面化合物的过程共存,阴极方向的氧化峰确实是AgO的继续生成;在AgO还原为Ag2O的阶段观察到了异常的质量变化,并进行了讨论。
    多体展开势能函数在碳族元素原子簇研究中的应用(Ⅳ)──Si9─Si16原子簇的分子结构与稳定性
    李思殿
    1994, 15(1):  108-112. 
    摘要 ( )   PDF (48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体展开势能函数研究表明,Si4-Si16原子簇分子间的结构衍生关系为:依次增加一个二配位或三配位的表面原子,分子表面被四元蝶形环Si4(D2d)所覆盖;Sin(n=5-16)结构中多含有Si5(D3h)、Si6(D2d)区域结构单元,笼状Si10及Si16的表面原子均为三配位或三配位以上,预计Si5、Si6、Si10及Si16是硅原子簇碎片化产物分布中丰度较高的序列;在这一范围内的分子结构呈与晶体硅结构(金刚石)无关的密堆积,最高配位数为5,在小于半球的立体角内形成六配位的硅中心,使该簇合物在能量上不稳定。
    细胞色素C在吡啶、聚吡啶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曲晓刚, 周成立, 陆天虹, 董绍俊
    1994, 15(1):  113-116.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吡啶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只具有一个功能团的吡啶分子和它的聚合物对细胞色素C电化学反应也有促进作用,讨论了影响促进剂促进作用的主要因素。
    研究快报
    具有优良结构稳定性的Ni73P11B16非晶态合金超细微粒
    范以宁, 胡征, 许昭怡, 陈懿
    1994, 15(1):  117-118.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O2水溶液的光催化选择氧化和氢转移
    王增华, 洪剑斌, 庄启星
    1994, 15(1):  119-120. 
    摘要 ( )   PDF (1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充氘钯空心阴极灯中放电气体的质谱研究
    杨芃原, 王小如
    1994, 15(1):  121-123. 
    摘要 ( )   PDF (851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晶硅表面键合两种甲川菁及其光谱响应的研究
    王兰英, 郝纪祥, 张祖训, 曹子祥
    1994, 15(1):  124-126. 
    摘要 ( )   PDF (23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
    振磨降解制备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形态结构的研究
    郭少云, 徐僖
    1994, 15(1):  127-131. 
    摘要 ( )   PDF (1418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次通过FTIR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振磨作用对聚氯乙烯(PVC)颗粒尺寸、微晶结构、表观密度和增塑剂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位于635cm-1处结晶吸收谱带的强度随振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逐步趋于消失。随振磨时间的增加,PVC的颗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增塑剂的吸收量增加。通过振磨可以制得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于制得的超细、低微晶含量、易于加工的较低分子量PVC.
    新型络合吸附剂的研究(Ⅳ)──铜(Ⅱ)、镍(Ⅱ)模板高分子多乙烯多胺吸附剂的记忆性
    何炳林, 王补森, 李文兰, 丁泽仁, 郭振良
    1994, 15(1):  132-135.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铜(Ⅱ)、镍(Ⅱ)离子模板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的动态吸附金属离子的行为。5个周期的动态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铜(Ⅱ)、镍(Ⅱ)模板吸附剂分别对铜(Ⅱ)和镍(Ⅱ)金属离子具有稳定的吸附能力,其动态饱和吸附量达4.357mmolCu(Ⅱ)/g[铜(Ⅱ)模板吸附剂]、3.153mmolNi(Ⅱ)/g[镍(Ⅱ)模板吸附剂];相对误差分别为±1.5%和±2.2%.
    含非线性光学单元侧链液晶共聚物的合成及极化膜的紫外研究
    黄智华, 杨春才, 汤心颐, 王化滨, 景遐斌
    1994, 15(1):  136-139. 
    摘要 ( )   PDF (29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含有高二阶非线性光学活性偶氮单元的侧链液晶共聚物。共聚物的液晶转变温度由DSC测定,实验证明当偶氮单元含量超过40mol%时,共聚物的液晶性消失。通过高压电场对该聚合物膜进行针尖电晕极化取向,并由紫外测试给出了聚合物膜的取向参数及其稳定性,对液晶聚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高抗冲聚丙烯序列结构的综合表征
    马德柱, 李希强, 洪昆仑, 张瑞云, 罗筱烈, 朱清仁, 胡克良
    1994, 15(1):  140-144. 
    摘要 ( )   PDF (1418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高分辨13C NMR、FTIR等手段获得了高抗冲聚丙烯的组成和序列分布等链结构方面的信息。用DSC、WAXD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结晶行为、熔融转变及晶体结构,多种方法相结合有效地表征了高抗冲聚丙烯的序列结构。
    刚性链嵌段共聚物的研究(Ⅲ)──PEEK/HTA有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曹俊奎, 苏文成, 周文胜, 周凤岐, 吴忠文
    1994, 15(1):  145-149.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EEK和HTA齐聚物的溶液缩聚法制备了HTA含量不同的刚性链嵌段共聚物系列样品,用IR、DSC、TGA、WAXD和动态粘弹谱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并研究了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该组成范围的共聚物未发生微相分离,共聚物的结晶结构与PEEK相同,结晶度随HTA含量增加而迅速下降。含HTA37.24%的共聚物Tg=183℃,比纯PEEK高40℃。新型嵌段共聚物的熔点稍低于PEEK,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高选择性透过二氧化硫气体分离膜的研究(Ⅲ)──乙烯基亚砜与聚乙烯醇的Michael加成反应及其结构表征
    江东林, 张一烽, 沈之荃
    1994, 15(1):  150-153.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合成了4种烷基乙烯基亚砜。研究了其与聚乙烯醇在碱催化下的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了不同亚砜含量的聚合物。研究了其溶解性能,用IR及1HNMR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交联聚苯乙烯氨基树脂的结构与脱色性能研究
    刘永宁, 史作清, 范云鸽, 何炳林
    1994, 15(1):  154-157.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改变交联度、致孔剂以及胺化试剂合成了一系列大孔氨基吸附树脂。详细研究了树脂孔结构、功能基结构与树脂脱色性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