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前, 杨博龙, 吴文依, 向中华. S掺杂Fe-N-C高活性氧还原反应催化剂[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9): 20220341. |
[2] |
李鹏杰, 周春妮, 王泽田, 郑子昂, 张玉敏, 王亮, 肖标. 铑催化吲哚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C—H烯基化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450. |
[3] |
王宇翔, 余申, 刘湛, 吕佳敏, 李小云, 陈丽华, 苏宝连. 一步液滴法合成酸性和孔道属性可调的硅铝酸盐载体及其Pd基催化剂的性能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6): 1826. |
[4] |
田胜侨, 韦美菊. Rh(Ⅱ)催化吲哚衍生物[3+3]环化机理及产物性质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6): 1899. |
[5] |
蔡瑞, 刘建波, 吴晓春. 贵金属基纳米酶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4): 1188. |
[6] |
王跃民, 孟庆磊, 王显, 葛君杰, 刘长鹏, 邢巍. 铜,硫掺杂对铁氮碳氧还原催化剂性能的提升作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8): 1843. |
[7] |
何小可, 李小云, 王朝, 胡念, 邓兆, 陈丽华, 苏宝连. 金属有机骨架高温自还原制备高性能等级孔碳负载Co基催化剂[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4): 639. |
[8] |
殷雯婧, 刘啸, 钱汇东, 邹志青. 高活性位点密度Fe-N共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7): 1480. |
[9] |
高成耀, 佟建华, 边超, 孙楫舟, 李洋, 王晋芬, 龚顺, 惠允, 夏善红. 痕量镉离子在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电极上的传感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3): 447. |
[10] |
康欢, 李赏, 刘畅, 郭伟, 潘牧. 自组装合成Fe-N-C-PANI有序介孔结构催化剂及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氧还原活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8): 1423. |
[11] |
刘瑶瑶, 丁彤, 赵东越, 高中楠, 郭丽红, 田野, 李新刚. 钾负载量对CuO/K2CO3/MgAl2O4催化剂高温NOx储存还原性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11): 2006. |
[12] |
萧烨, 王洋, 周为, 彭晓宏. 杂环化聚丙烯亚胺树状聚合物负载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催化丁腈橡胶氢化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4): 786. |
[13] |
何艳艳, 葛军营, 赵常志. 氧化锌纳米棒光电极对核黄素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及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12): 2144. |
[14] |
石丁夫, 谭忱, 王鹏, 李永琪, 陈胜洁, 刘晔. 有机胺功能化离子液体中离子型铑(Ⅲ)配合物催化的1-辛烯两相氢甲酰化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8): 1553. |
[15] |
李翠, 徐昕, 鲍长利, 王焕锋, 刘丽, 刘晓婷. 二乙烯三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溶液中Au(Ⅲ)和Pd(Ⅱ)的吸附[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03): 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