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坤, 尹远, 耿文强, 夏昊天, 李华. 不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介质阻挡放电固氮的影响机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11): 20220278. |
[2] |
王昭一, 穆世林, 张学民, 张俊虎. 均一取向等离子体二聚体的制备及光学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374. |
[3] |
刘冬生. 超分子作用构筑具有高光学不对称性的表面等离子纳米粒子手性组装体[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6): 1619. |
[4] |
石颖, 胡广剑, 吴敏杰, 李峰. 低温等离子体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315. |
[5] |
张爱芹, 王嫚, 申刚义, 金军. 多溴联苯醚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分子对接[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9): 2054. |
[6] |
潘梦芸, 冯流星, 李红梅. 高效液相色谱-非特异性同位素稀释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全血中总血红蛋白含量[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9): 1983. |
[7] |
赵艳锋,孙效龙,胡绍争,王辉,王菲,李萍. 氧掺杂对VN-g-C3N4催化剂光催化固氮性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1): 132. |
[8] |
吴丹, 李曼, 钟瑶, 安奎生, 陈艳伟. 箭头形金纳米锥的湿法制备及性能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8): 1617. |
[9] |
李凯丰, 吴丹, 陈艳伟. 铜掺杂对金纳米棒生长及光学性质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5): 855. |
[10] |
贺小琴, 何军林, 徐华, 郭磊, 谢剑炜.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 DNA适配体的活性高级结构特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1): 48. |
[11] |
韩林唤, 李凯丰, 陈艳伟. 金纳米棒的生长及与FeCl3的作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5): 706. |
[12] |
龚晓庆, 万秀美, 逯丹凤, 高然, 程进, 祁志美. 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对硫堇电聚合成膜的原位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4): 567. |
[13] |
李佳慧, 张起凯, 赵杉林, 李萍.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铁增敏效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4): 547. |
[14] |
王新晨, 杨美玲, 张小平. 调控微波等离子体能量进行药片活性分子结构的质谱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4): 561. |
[15] |
石雯, 单桂晔, 陈艳伟. 金纳米棒的表面改性及与H2O2的作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4): 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