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茹1,李安明2,高美华2,庄文昌1,2
WU Yanru¹, LI Anming², GAO Meihua², ZHUANG Wenchang¹,²
摘要: 通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小角X射线散射(SAX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系统考察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正丙醇(NPP)/水混合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实验结果表明,NPP的引入显著提升了SDS溶解度,在50 wt% NPP/水混合溶剂中溶解度达286.58 g·L?1,较纯水体系(1.507 g·L?1)提升191倍。研究发现,SDS/NPP/H2O三元体系各向同性相中,除了典型的胶束结构外,还观察到了囊泡聚集体的形成。随着NPP含量的逐步增加,囊泡结构逐渐向胶束转变,当醇含量大于50% NPP时,体系中的聚集体主要以胶束形式存在。通过FT-IR光谱分析证实,SDS与NPP分子间形成的氢键(-S=O···H-O-),同时SDS分子间的“水桥”、“阳离子(Na?)桥”(-SO??···Na?···-SO??)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抑制了阴离子头基间的静电排斥,这对于SDS/NPP囊泡相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此外,SAXS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证实囊泡双层膜中存在烷基链交叉构型,交叉度为28.57%,这种高度交叉的烷基链结构也是SDS/NPP囊泡形成和稳定的内在原因。SDS/NPP囊泡在长期储存、高温处理以及冻融循环等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对亲水性染料钙黄绿素具有一定的包覆能力。另外,同时囊泡膜对OH?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其跨膜渗透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本研究可加深对单链双亲分子聚集行为的认识,也为单链双亲分子囊泡的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中图分类号:
Trend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