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义超, 赵付来, 王宇, 王亚玲, 沈永涛, 冯奕钰, 封伟. 基于多层二硒化钨的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的实验优化和理论模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6): 20220113. |
[2] |
许文哲, 张皓. 超分子相互作用主导的纳米药物成核[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10): 20220264. |
[3] |
谢子仪, 刘单, 张逸寒, 刘情情, 董焕丽, 胡文平. 基于蒽衍生高迁移率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6): 1179. |
[4] |
范建训, 冀利妃, 任爱民. 吡咯并吡咯二酮与低聚噻吩共聚物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11): 2053. |
[5] |
陈九菊. 有机半导体Terazulene单晶双极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1): 121. |
[6] |
靳俊玲, 丁祥, 欧利辉, 张向阳, 申有名, 耿允, 苏忠民. N,N-B螯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5): 962. |
[7] |
张卫民, 冯宇, 刁开盛, 孙丽, 洪芳, 苏智兴, 胡玉平. 聚(茚并芴-三苯胺)的合成及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9): 2233. |
[8] |
段桂花, 王丽娟, 张厚玉, 谷新, 陈杰, 马於光. 十字交叉型π共轭分子3,6-二苯-1,2,4,5-(2′,2″-二苯基)-苯并二噁唑的电子结构和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 31(5): 1029. |
[9] |
常青,吴水星,阚玉和,杨双阳,滕云雷,杨国春,苏忠民 . 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 29(5): 1011. |
[10] |
蒋晓青,播磨裕 . 一系列单硅烷-寡聚噻吩共聚高分子膜中电荷传导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 28(7): 1403. |
[11] |
娄文静, 陈淼, 刘维民, 薛群基, 周祥克. 修饰剂链长变化对核壳结构CdS纳米晶尺寸和光学性质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7): 1334. |
[12] |
杨景海, 宫杰, 刘伟, 范厚刚, 杨丽丽, 赵庆祥. InAs量子点光致发光效率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12): 2349. |
[13] |
李峰, 王静媛, 杨庆鑫, 魏振乾, 汤心颐. 一种双功能光折变模型分子的光电导性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11): 1813. |
[14] |
韩立新, 李克安, 童沈阳. W/O型微乳状液迁移和富集痕量金属离子Cd2+、Cr3+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8, 19(8): 1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