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6-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第29卷第6期目次
    2008, 29(6):  0.  doi:
    摘要 ( )   PDF (10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期目次预览
    2008, 29(6):  0.  doi:
    摘要 ( )   PDF (11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羧酸桥联镍(Ⅱ)四氮杂环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
    嵇从民, 张冰, 崔爱莉, 寇会忠
    2008, 29(6):  1077-1080.  doi: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对苯二甲酸根为桥联基团合成了一个新的镍(Ⅱ)四氮杂环羧酸桥联配合物[Ni(L)tp](L=5-苯甲基-4,6-二甲基-1,3,7,10-四氮杂环十四烷).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 Ni(Ⅱ)离子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每个对苯二甲酸阴离子tp2-按照反式单齿桥联的模式连接两个Ni(Ⅱ)离子, 每个Ni(Ⅱ)离子反式桥连两个tp2-配体, tp2-和Ni(Ⅱ)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 磁性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χmT在低温时略有减小, 根据结构分析将其归因于链内tp2-传递的弱反铁磁耦合和八面体Ni(Ⅱ)的零场分裂.
    Cd-Ln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质
    迟玉贤, 牛淑云, 王兆龙, 金晶
    2008, 29(6):  1081-1085.  doi: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混合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新颖的杂双核d-f配合物, [LnCd(C8H7O3)5(phen)(H2O)](Ln=Dy(1), Pr(2), Gd(3); C8H7O3=对甲氧基苯甲酸根, phen=1,10-菲啰啉),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3个化合物是同构的. 在同一个分子中, Cd2+与Ln3+通过3个对甲氧基苯甲酸根桥联, Cd2+为五配位, Ln3+为八配位. 在晶体中, 两个相邻的分子被氢键连成二聚体. 测定了3个配合物在室温下的IR, UV-Vis-NIR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 对比分析了化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讨论了d-块(d-L部分)对Ln3+发光的影响.
    [Zn2(C7H8O6)2(bipy)2(H2O)2]·4H2O手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孟祥华, 施继成, 童庆松, 杨玉蓉, 贾莉
    2008, 29(6):  1086-1089.  doi: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剂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手性配位聚合物[Zn2(C7H8O6)2(bipy)2(H2O)2]·4H2O(C7H8O6=2,3-氧-异丙叉基-L-酒石酸根, bipy=4,4'-联吡啶), 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结构分析数据表明, 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C2空间群, 晶胞参数a=2.02334(14) nm, b=1.13896(4) nm, c=1.01094(6) nm, β=117.366(3)°, V=2.0689(2) nm3. 两个晶体学独立的Zn原子均为八面体构型, 其中Zn1原子赤道配位点被2个酒石酸根中的4个羧酸根氧螯合配位, 2个酒石酸根中剩下的4个羧酸根氧中的2个分别与2个Zn2原子连接形成无限一维链, Zn2原子的另外2个反式赤道配位点被2个水分子氧占据, 同时这两种Zn原子的轴向配位点均被4,4'-联吡啶的氮原子占据, 形成具有矩形格子[0.51165(3) nm×1.13896(5) nm]的二维层状结构, 游离的2个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 并与酒石酸根中未与Zn配位的羧酸氧连接, 把二维层状结构连接成三维网状的超分子结构.
    以碳微球为核的金纳米壳球体的制备
    陈仕炘, 汪长春
    2008, 29(6):  1090-1094.  doi:
    摘要 ( )   PDF (6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单分散碳微球, 并以此单分散碳微球为核, 利用其表面修饰的银纳米粒子作为种子, 进一步还原制备了以碳微球为核、以金为壳的金纳米壳(Nanoshell)球体.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形态以及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该种方法制备出来的碳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 表面修饰简便快捷, 利用碳微球为核制备的金纳米壳球体尺寸可控, 在近红外范围内有强吸收.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制备金纳米壳球体的一种有效新方法.
    三氧化钼/苯胺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
    向怡弦, 董晓雯, 潘庆谊, 程知萱, 徐甲强
    2008, 29(6):  1095-1098.  doi:
    摘要 ( )   PDF (4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氧化钼为无机主体, 用十二烷基胺对三氧化钼层间进行改性, 成功地制备了三氧化钼/苯胺层状复合材料. 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测试及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苯胺分子已成功地插入三氧化钼层间, 所得复合物化学式为[ANI]0.4MoO3. 插层后, 三氧化钼仍保持规则有序的层状结构, 其层间距扩大至1.318 nm. 讨论了无机主体与有机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苯胺在层间的可能排布形式以及苯胺插入层间的反应机理.
    研究快报
    链状Silicalite-1分子筛的合成
    王立锋, 朱广山, 裘式纶
    2008, 29(6):  1099-1101.  doi:
    摘要 ( )   PDF (5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传统的合成体系中, 加入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DDA)自组装合成链状的Silicalite-1分子筛材料, 考察了PDDA的加入对产物的影响, 并对其进行了XRD和SEM表征.
    研究论文
    新型表面聚合联萘胺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评价
    姚娜,宋瑞娟,富玉,石宏宇,龙远德,黄天宝
    2008, 29(6):  1102-1106.  doi: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1,1'-联萘2,2'-二胺(DABN)作为手性单体, 以键合在3-氨基硅胶上的4,4'-偶氮-二(4-腈基)戊酸(ACVA)作为引发剂, 通过直接引发表面聚合反应, 制备了一种新型HPLC刷型手性固定相(CSP-a). 采用庚烷-醇-有机调节剂-有机酸为流动相, 在柱温30 ℃和UV 254 nm检测条件下实现了在CSP-a上联萘酚衍生物、3,5-二硝基苯甲酰-氨基酸甲酯和乙酯以及一种反式环氧乙烷衍生物对映体的色谱拆分, 考察了有机调节剂和有机酸对样品在CSP-a上拆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CSP-a对于π-酸及π-碱类化合物都有明显拆分效果, 三氟醋酸调节作用优于冰醋酸, 流动相中加入CH2Cl2和CHCl3可增强保留, 改善分离度.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研究17种磺胺类药物与抗体亲和力的构效关系
    王战辉, 张素霞, 丁双阳, 沈建忠
    2008, 29(6):  1107-1111.  doi:
    摘要 ( )   PDF (3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4株磺胺二甲基嘧啶(SMZ)多克隆抗体和5种不同结构的荧光标记物(Tracer)建立了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检测SMZ的方法. 讨论了4株多抗对SMZ的检测灵敏度和对17种磺胺类药物(SAs)的相对亲和力趋势, 从药物分子二维结构上探讨了多抗对小分子抗原的识别能力. 结果表明, 3号多抗对SMZ的灵敏度最高, 但是4株多抗对17种SAs的相对亲和力趋势相似, 说明抗体对抗原的结合力大小与抗原的化学结构有关.
    不同介质中蜂毒素聚集/解聚集的超分子调控及相关机理
    王磊,郝雅琼,李岳,李正强,吴玉清
    2008, 29(6):  1112-1115.  doi:
    摘要 ( )   PDF (4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蜂毒素在2-羟丙基环糊精、氯化钠或 DOPC 调控下的聚集/解聚集过程、相关机理以及不同介质中α-helix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蜂毒素在不同介质中的聚集能力、构象以及和介质分子相互作用力均存在很大差别.
    胆酸和脱氧胆酸分子的远红外与THz吸收光谱研究
    杨丽敏,赵国忠,赵夔,石小溪,贾新锋,翁诗甫,徐怡庄,鲁向阳,谢大弢,吴瑾光,陈佳洱
    2008, 29(6):  1116-1121.  doi: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胆酸和脱氧胆酸是胆汁酸中的主要成分, 是人体中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两种分子只相差一个羟基, 在远红外和太赫兹波段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胆酸分子的太赫兹(THz)吸收光谱有1.26 THz(42 cm-1)和2.02 THz(67 cm-1)两个吸收峰, 脱氧胆酸分子的THz吸收光谱有1.13, 1.26, 1.69和2.17 THz(即38, 42, 56, 72 cm-1)等几个吸收峰. 两个分子的THz吸收光谱都包含有1.26 THz(42 cm-1) 峰, 反映出二者结构的相似性. 它们的远红外光谱都有部分频率相近的谱带, 但对比之下可以观察到峰位位移和相对峰强的改变. 指认了两种物质的某些可能与羧基振动有关的特征吸收峰. 为找出THz光谱隐含的信息, 利用Omnic程序采用二阶导数方法来处理THz光谱数据, 观察到多个子峰, 说明分子结构中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氢键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 远红外和THz吸收光谱是研究生物分子及鉴别生物分子结构的很好方法.
    端基炔烃的简单快速二聚反应
    朱敏, 许惠英, 陈虹
    2008, 29(6):  1122-1124.  doi: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端基炔烃在无钯催化剂的条件下, 以乙腈为溶剂, 三乙胺为碱, 与氯化亚铜和二醋酸碘苯反应, 常温下短时间内得到高产率的二聚产物, 提供了一个简单快速合成共轭二炔烃的新方法. 比较了反应条件, 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5-HT3受体拮抗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
    鲍红娟, 张燕玲, 乔延江
    2008, 29(6):  1125-1132.  doi:
    摘要 ( )   PDF (7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1个来源于MDDR数据库中具有抑制鼠Bezold-Jarisch反射作用的5-HT3受体拮抗剂作为训练集化合物, 构建5-HT3受体拮抗剂药效团模型. 训练集化合物具备结构多样性, 来源于相同药理模型, 活性值ED50范围为0.05~320 μg/kg i.v.. 利用Catalyst计算5-HT3受体拮抗剂的最优药效团由一个氢键受体、一个疏水基团、一个正电离子化基团、一个芳香环特征和6个排除体积组成; Fixed cost值、Null cost 值、Δcost值和Configuration cost值分别为112.6, 172.0, 59.4和7.248. 训练集化合物活性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031, 偏差值为0.8976, 基于Fischer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药效团模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所得药效团对训练集化合物活性值的预测结果显示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可用于数据库搜索指导发现新的具有该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也可用于中药或天然产物药物研究开发.
    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
    王诚,冯锋,陈泽忠,卢珍,白云峰,孟双明,林森
    2008, 29(6):  1133-1136.  doi: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 并引入杂环三氮烯结构, 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QPyT).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实. 研究结果表明, 在碱性介质中, 该试剂在λex/λem=216 nm/343 nm处产生强荧光, 并且能被Pb(Ⅱ)猝灭. 据此建立了QPyT测定Pb(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6×10-7~1.2×10-5 mol /L, 检测限为9.0×10-8 mol/L. 将其应用于水中Pb(Ⅱ)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硒作用下苯胺和硫醇羰基化合成硫代氨基甲酸酯
    张晓鹏,陆世维
    2008, 29(6):  1137-1140.  doi: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一种新颖且简易的合成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 在硒作用下, 苯胺和硫醇的羰基化反应在室温常压条件下顺利进行, 大多数目标产物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收率从中等到较高. 硒在反应结束后可方便地回收并能循环使用.
    长效LHRH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
    周宁,荣嫡,程军平,周文霞,张永祥,程卯生,刘克良
    2008, 29(6):  1141-1144.  doi: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抗蛋白酶降解的长效肽设计思想,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LHRH拮抗剂类似物. 体内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多肽具有比母体肽和阳性对照更长的体内抑制睾酮作用时间和较低的最低有效剂量, 证实了该设计思想的可行性, 并为开发长效LHRH拮抗剂药物提供了新的候选化合物.
    1,4-与1,2-二氢NADH模型物反应活性的比较
    焦晓云, 章名田, 朱晓晴, 程津培
    2008, 29(6):  1145-1148.  doi: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两类NADH模型物: p-G-1,4-2H-PNAH和p-G-1,2-2H-PNAH, 测得了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乙腈中分别与四氯苯醌及N,N,N',N'-四甲基对苯二胺自由基正离子(TMPA)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反应的活化参数(ΔH, ΔS, ΔG).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1,2-2H-PNAH和1,4-2H-PNAH的相对反应活性可以通过远位取代基调节; 1,2-2H-PNAH和1,4-2H-PNAH与四氯苯醌的反应是决速步骤的熵控反应, 而1,2-2H-PNAH和1,4-2H-PNAH与TMPA的反应决速步骤则是由焓和熵共同控制的反应; 通过lnk2~σ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1,2-2H-PNAH和1,4-2H-PNAH与四氯苯醌及TMPA反应决速步骤中反应中心是正电荷增加的过程, 而且1,2-2H-PNAH的取代基效应大于1,4-2H-PNAH的取代基效应.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李江 ,宋国强,陈靠山,,李光友
    2008, 29(6):  1149-1152.  doi: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一株南极海冰中分离出来一种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 其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了探讨南极菌S-15-13胞外多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其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纯化后得到组分EPS-Ⅱ, 经HPLC分析验证EPS-Ⅱ为单一组分, 其分子量为62000; 单糖组成、甲基化分析及核磁共振结果表明, EPS-Ⅱ的主体结构由(1,2)α-D-Man组成主链, 并在6位上有分支的新甘露聚糖.
    剪刀型双卟啉锌配合物在Cu+离子和DABCO双客体调控下的荧光开关效应
    周再春,朱义州,郑健禺
    2008, 29(6):  1153-1158.  doi:
    摘要 ( )   PDF (5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个含有双包合功能的剪刀型双卟啉锌化合物1(1,8-二{4-[N-(N,N-锌-5,10,15,20-四苯基卟啉-4'-取代)-氨基羰基]苄氧基}蒽醌). 通过荧光、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滴定实验证实, 化合物1能分别与金属离子和含氮双齿客体作用, Cu+离子和游离DABCO(1,4-偶氮双环[2,2,2]辛烷)都能导致化合物1中卟啉发光团的荧光猝灭, 它们的荧光猝灭机制分别源于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PET)和配体交换引起的电荷转移过程. Cu+离子和游离DABCO两种客体在氯仿溶液中可以相互作为彼此的捕获剂, 通过循环地加入这两种客体, 可以构筑一个双客体调控的OFF/ON荧光开关.
    研究论文
    寡肽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机理
    李纪红,张原玮,杨眉,张静,马翼,袁直
    2008, 29(6):  1159-1162.  doi:
    摘要 ( )   PDF (4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的八肽VVRGCTWW(V8), 制备了不同间隔臂长含苯环的吸附剂Phenc. 吸附实验结果显示, 吸附剂Phe3c具有非常好的吸附能力. 采用NMR和分子模拟技术对吸附剂的模型体系的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配体中的苯环可与八肽形成π-π堆积, 而且间隔臂的增长可以克服空间位阻效应, 有效增加配体与V8的作用几率, 进而增强吸附剂与八肽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合理的分子模型及分子对接方法, 不仅可以合理解释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而且可用于吸附剂的虚拟筛选.
    研究快报
    Exendin-4类似物的生物活性及结构
    宋相伟,王雪丽,熊新辉,牛建丽,王仕擎,王丽萍,李惟
    2008, 29(6):  1163-1165.  doi: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Exendin-4的N端螺旋中第10~18位氨基酸序列LSKQMEEEA设计了Ex1, Ex2序列, 并进行活性、稳定性及其结构方面的研究, 为进一步设计具有Exendin-4活性的短肽抗酶解序列提供了理论依据, 进而为开发可供口服的类肽糖尿病药物奠定了结构理论基础.
    研究论文
    用于微生物体标记的CdTe半导体纳米晶超声波水相合成
    刘岩,周建光,沈启慧,于东冬,金丽,范宏亮,金钦汉
    2008, 29(6):  1166-1170.  doi:
    摘要 ( )   PDF (6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超声波法制备高质量CdTe半导体纳米晶体, 采用该方法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 简化了实验流程, 而且还可制备出量子产率达到50%的CdTe纳米晶体, 具有较好的光谱学性质, 可用于莱姆病伯氏螺旋体(微生物)的荧光标记, 有利于提高对该病的检测效率.
    n(Mg)/n(Al)=3的水滑石层板结构及层间距的阴离子调控
    刘亚辉, 郭玉华, 吴静怡, 刘灵燕, 何静, 陈标华, 蒲敏
    2008, 29(6):  1171-1175.  doi:
    摘要 ( )   PDF (5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在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镁铝摩尔比为3的水滑石层板分子簇模型[Mg30Al7(OH)72]9+的几何构型, 优化得到的结构参数和采用Reflex模块模拟得到的XRD图谱分别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由此确定了水滑石层板沿第三维方向的有序堆积, 该结构符合空间群R3m(166), 其晶胞参数a=1.2552 nm, c=2.3400 nm. 进一步构造了具有R3m空间群对称性的Mg-Al-CO32--LDH晶体结构模型, 选取其中的簇模型, 经优化得到了一种稳定构型, 脱除结晶水的水滑石层间距为0.7260 nm, 键参数的变化表明碳酸根离子与层板间存在较强的超分子作用.
    双重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超声造影微泡
    陆蓉, 窦红静, 孙康
    2008, 29(6):  1176-1180.  doi:
    摘要 ( )   PDF (8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水包油包水(W1/O/W2)双重乳液的油相溶剂蒸发过程, 制备了聚左旋乳酸(PLLA)微泡,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和粒度分析(PSA)等表征手段, 研究了外水相乳化剂的种类、浓度、两次乳化的水油比、均质机转速等参数对微泡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聚乙烯醇(PVA)是该体系外水相有效的乳化剂; 通过调节PVA水溶液的浓度或第二次乳化时均质机转速, 能有效地控制微泡的平均粒径(1~10 μm); 第一次乳化的水油比是微泡空心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微泡负压充气后, 进行体外超声显影检测, 证明该微泡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增强效果.
    高压下DPP-11超分子结构中的π-π相互作用
    林奥雷, 王凯, 赵宇, 邹勃
    2008, 29(6):  1181-1184.  doi: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产生高压, 利用原位高压同步辐射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EDXD)和同步辐射远红外光谱研究了压力对DPP-11[2,5-二-(11-十一醇基)-3,6-二-(2-噻吩基)-1,4-二酮吡咯并[3,4-c]吡咯]固体及其在水溶液中胶束体系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准静水压条件下, DPP-11固体没有发生相变, 但随着压力的增加, 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明显增强. 在DPP-11胶束中发现了DPP-11固体中新的远红外吸收峰, 此峰随着压力的增加而蓝移, 这是由于胶束中π共轭染料基团的π-π相互作用增强所致.
    精氨酸残基在质子化多肽RRMKWKK的气相碰撞诱导解离过程中的作用
    张娥,祖莉莉,方维海,黄凌云,何大澄
    2008, 29(6):  1185-1189.  doi: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ESI/MS-MS方法研究了质子化多肽RRMKWKK 在低能气相碰撞诱导解离(CID)条件下的碰撞能和解离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 [M+2H]2+和[M+3H]3+的CID断裂曲线和断裂位点相似. 但质子化多肽所含正电荷个数不同时, 产生同一碎片离子的初始碰撞能不同. 碱性氨基酸残基精氨酸(Arg)的支链是多肽RRMKWKK质子化时质子优先结合的位点, 导致含有Arg的多肽在气相碰撞诱导解离条件下解离时需要较高的碰撞能. 在用质谱方法研究含精氨酸残基的多肽时应选择质子个数比多肽中Arg个数多1个的母体离子. 质子化多肽RRMKWKK的结构AM1计算结果表明, 质子化RRMKWKK中两个相邻精氨酸在空间上相互分离, 库伦斥力的影响不足以改变质子的优先结合位点.
    SnO2-TiO2薄膜载体对Au-Pt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于志辉, 谢佳, 夏定国
    2008, 29(6):  1190-1194.  doi:
    摘要 ( )   PDF (6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真空镀膜法在玻碳(GC)电极表面修饰SnO2-TiO2薄膜, 在SnO2-TiO2/GC复合电极表面组装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 制得Au-Pt/SnO2-TiO2/GC复合电极. 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SnO2-TiO2薄膜载体对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Au-Pt在SnO2-TiO2薄膜沉积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10 nm的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地组装于SnO2-TiO2薄膜表面; SnO2-TiO2薄膜载体改善了复合电极抗CO中毒能力; Au-Pt双金属合金的形成提高了Pt 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能力, SnO2-TiO2薄膜载体又使Pt纳米粒子d空轨道增多, 提高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
    TiO2包覆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
    李志州,崔晓莉,郑俊生,王庆飞
    2008, 29(6):  1195-1199.  doi:
    摘要 ( )   PDF (63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包覆不同微结构的纳米碳纤维(Carbon nanofibers, CNF), 包括板式纳米碳纤维(Platelet-CNF, PCNF)和鱼骨式纳米碳纤维(Fish-bone-CNF, FCNF)的复合薄膜电极. 用光电流作用谱和光电流-电势图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薄膜电极表现出n型半导体特征, 薄膜中CNF的存在有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有效地分离, 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TiO2包覆PCNF薄膜电极在可见光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光电响应.
    梳型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刘英涛, 李占伟, 吕中元, 李泽生
    2008, 29(6):  1200-1204.  doi:
    摘要 ( )   PDF (6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二维梳型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相分离, 得到了相形貌与侧链长度及链段间相互作用的依赖关系, 进一步与线型和星型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进行了对比. 模拟结果揭示了本体中影响梳形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的主要因素, 包括嵌段共聚物的组成\, 拓扑结构以及不同粒子间的排斥力.
    可磁分离的氮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许士洪,冯道伦,上官文峰,李登新
    2008, 29(6):  1205-1210.  doi:
    摘要 ( )   PDF (75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氮掺杂二氧化钛和通过液相催化相转化制备的磁性载体混合、煅烧制备了一种可磁分离的光催化剂TiO2-xNx/SiO2/NiFe2O4(TSN), 这种光催化剂显示出了典型的铁磁性和可见光活性(λ>400 nm). 对该光催化剂的XRD谱图和透射电镜照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SiO2/NiFe2O4(SN)纳米粒子黏附在TiO2-xNx聚集体的表面形成了TSN复合光催化剂. 利用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来评价这种光催化剂的活性. 结果表明, 在NiFe2O4和TiO2-xNx之间包覆一层无定形的SiO2, 可以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脱色效果.
    抗肿瘤药物替加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化学研究
    李林尉, 王冬冬, 孙德志, 魏新庭, 刘敏, 赵强
    2008, 29(6):  1211-1215.  doi: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298.15 K下, 以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实验数据为依据,根据合理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 应用非线性最小方差拟合方法测定了抗肿瘤药物替加氟(Tegafu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过程热力学性质的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 牛血清白蛋白与替加氟相互作用存在两类结合位点: (1) N=52.00±0.12, K=(9.83±0.13)×104 L/mol, ΔH=(30.10±0.17) kJ/mol>0, ΔS=(196.00±0.65) J/(mol·K)>0, ΔG=(-28.50±0.66) kJ/mol<0, 表现为熵驱动过程, 疏水相互作用为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2) N=86.00±0.14, K=(9.35±0.13)×104 L/mol, ΔH=(-19.80±0.17) kJ/mol<0, ΔS=(28.30±0.50) J/(mol·K)>0, ΔG=(-28.40±0.43) kJ/mol<0, 表现为焓-熵协同过程, 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为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表明, 抗肿瘤药物替加氟诱导蛋白质(BSA)二级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二茂铁在几种离子液体中的迁移行为
    刘秀辉, 董存武, 杨俊, 张凯, 卢小泉
    2008, 29(6):  1216-1219.  doi:
    摘要 ( )   PDF (4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茂铁(Fc)在几种离子液体中的迁移行为. 计算了Fc在各离子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和粘度系数,探讨了离子液体粘度与离子液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离子液体的粘度随阳离子取代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阴离子对称性的增加而增加.
    以TiO2多孔微球为载体的CuO/TiO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CO氧化催化性能
    郭先芝, 黄静, 王彦美, 王淑荣, 张保龙, 吴世华
    2008, 29(6):  1220-1223.  doi: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高分子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晶粒组成的多孔微球. 以TiO2多孔微球为载体,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催化剂,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 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TiO2多孔微球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进行了CO催化氧化性能的评价. 结果表明, 于500 ℃焙烧的TiO2多孔微球基本为锐钛矿型结构, 其粒径为19.5 nm. XPS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载体和活性组分存在相互作用, Cu除了以Cu2+的形式存在外, 还以部分Cu+和Cu0的形式存在. CO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浸渍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有关. 用0.5 mol/L Cu(NO3)2·3H2O溶液浸渍得到的催化剂和于200 ℃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溶剂化效应对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CN的反应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
    贾秀娟, 潘秀梅, 王莉伟, 刘颖, 孙昊, 苏忠民, 王荣顺
    2008, 29(6):  1224-1227.  doi:
    摘要 ( )   PDF (3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 采用导体极化连续模型研究了溶剂化效应对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CN反应生成主要产物b类酸的反应机理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在溶剂中的反应机理与在气相中的反应机理一致. 溶剂化效应使反应路径中各驻点的自由能降低, 稳定化了各物质. 溶液中的活化自由能与气相相比也有所降低, 反应更容易发生, 其中CC进攻方式的活化自由能降低得更多.
    NO3-+Cl2→ClONO2+Cl-反应势能面和势能阱
    迟绍明,王宁,马丽英,方芳,田国才,李国宝,徐四川
    2008, 29(6):  1228-1233.  doi:
    摘要 ( )   PDF (4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d)基组, 计算构建离子-分子气相反应NO3-+Cl2→ClONO2+Cl-的三维势能面. 三维反应势能面证明该反应没有过渡态和势能垒, 但是存在一个深达-55.0 kJ/mol的势能阱(以氯气分子和硝酸根离子相隔无穷远为参量). 在势能阱底部, 有个化合物(O2NOClCl)- 称为势阱化合物, 依赖于势能阱而稳定存在. 理论红外光谱预测低温红外光谱能检测该势阱化合物. 低温条件下, 该反应由热力学控制, 反应产物是势阱化合物(O2NOClCl)-. 当温度升高, 该反应由动力学控制, 势阱化合物(O2NOClCl)-不稳定, 发生分解反应, 重新生成NO3-和Cl2. 研究结果可用来解释低温时ClONO2与Cl-气相反应不能产生Cl2的原因.
    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研究
    夏树伟, 沙鹏艳, 于良民, 范玉华, 毕彩丰, 杨立荣
    2008, 29(6):  1234-1238.  doi:
    摘要 ( )   PDF (3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 对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 探讨了配合物的结构、分子轨道能级和组成、电荷分布和转移等;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6-31G(d,p)方法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 获得其吸收光谱. 结果表明, Mn(Ⅲ)与8-羟基喹啉中的N原子和O原子形成不对称六配位的稳定配合物, 金属锰对前线轨道的贡献很大, 在HOMO轨道中占28.53%, 在LUMO轨道中占68.30%; 中心金属锰(Ⅲ)强烈地参与发光, 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跃迁, 主要是中心金属锰及8-羟基喹啉配体间的电荷转移, 在可见光区存在2个强度较大的吸收峰, 分别位于756.8 nm和532.7 nm处. 通过对双分子体系的研究发现, 相邻2个分子之间能够进行微量电荷的转移,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前线轨道组成有明显的影响.
    配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周欣,孟烜宇,李明霞,潘清江,张红星
    2008, 29(6):  1239-1242.  doi:
    摘要 ( )   PDF (3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1)在OLED材料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我们利用密度泛函(DFT/Lanl2dz)方法计算了它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计算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最低能吸收和三态磷光发射均来自于[L(Phenoxide lone pair)→π*(imine)](LLCT: ligand-to-ligand charge transfer)和[Pt(5d)→π*(Schiff base)](MLCT: 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的混合电荷跃迁. 另外, 计算得到了该配合物在气态中的激发态几何结构. 通过在不同的溶液中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 发现该化合物没有明显的溶剂化显色效应, 说明溶液极性对光谱的影响不大.
    1,4-环己烷二甲醇对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共聚改性
    张敏,来水利,宋洁,邱建辉
    2008, 29(6):  1243-1246.  doi:
    摘要 ( )   PDF (4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分子主链中引入具有立体构型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 对PBS进行了共聚改性. 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时间在2 h内能够得到数均分子量100000以上的P(BS-co-CHDM)共聚物, 随着1,4-CHDM添加量的增加, 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上升趋势, 当添加量增大时, 共聚物tanδ随之增大, 内耗峰宽逐渐变窄, 当1,4-CHDM添加量为30%时, 断裂伸长率达到1232%. 所有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 ℃以上,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复凝聚法制备昆虫激素模拟物十二醇微胶囊及其释放性能
    顾相伶,朱晓丽,张志国,谭业邦,孔祥正,刘维鹏
    2008, 29(6):  1247-1254.  doi:
    摘要 ( )   PDF (6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明胶(GE)和阿拉伯胶(AG)为壁材, 通过复凝聚法将昆虫激素模拟物十二醇(C12OH)包覆在微胶囊中, 改变微胶囊壁材的浓度和交联度, 探讨了体系中C12OH的可控释放性能. 通过对壁材质量比为1及不同pH条件下的壁材凝聚率测试确定最佳复凝聚的pH为4.0; 考察了不同分散剂对微胶囊及其分散液性能的影响, 确定以Tween 20/Span 80(质量比1∶1)作为复凝聚法包覆C12OH体系的分散剂. 在壁材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3%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大于壁材质量分数为2%的微胶囊, 胶囊的载药量和C12OH包覆率明显高于后者. 增加交联剂的用量, 壁材交联度、胶囊的载药量和C12OH包覆率都显著提高. 在相同用量的情况下, 用甲醛作交联剂时得到的微胶囊的交联度比用戊二醛作交联剂时的要低, 但其对C12OH的包覆率更高. 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进行了分析, 认为GE与AG通过复凝聚能够将C12OH包覆在微胶囊内部. 对胶囊中C12OH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的释放研究结果表明, 3%与4%壁材含量下1%戊二醛交联的微胶囊和5%壁材含量下4%戊二醛交联的微胶囊中C12OH的释放行为有明显的可控性. 通过调节微胶囊的壁材含量和交联度可以达到昆虫激素可控释放的目的.
    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乳液聚合反应过程中残余单体含量的实时监测
    郭隆海, 袁洪福, 邱藤, 李效玉
    2008, 29(6):  1255-1261.  doi:
    摘要 ( )   PDF (5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线测量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乳液聚合体系中残余单体的含量. 共设计9个半连续方式的St/BA乳液共聚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实时取样测量其残余单体含量, 并记录取样时刻对应的聚合体系的近红外光谱. 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处理光谱, 有效地克服了乳胶粒子散射效应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影响.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乳液体系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解析. 选取6个聚合反应对应不同反应时间的72个样品, 用于建立校正模型, 另外3个聚合反应共取36个样品用于校正模型的验证, 并在反应设计上体现了乳化剂用量的变化, 从而使校正模型对乳化剂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研究结果表明, 所得模型对残余单体St和BA含量的预测结果标准差(SEP)分别为0.08026和0.05305.
    水包油包固体乳化法制备蛋白药物缓释微球
    杜青,胡俊丽,韩亚冬,陈学思,景遐斌
    2008, 29(6):  1262-1266.  doi:
    摘要 ( )   PDF (6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 研究了一种新型载药微球的水包油包固体(S/O/W)乳化法. 用纳米尺寸的SiO2吸附溶液中的BSA, 得到粒径约为30 nm的含药粒子, 再用PLGA包裹含药粒子. 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并与传统的双乳法(W/O/W)进行了对比, 发现该制备方法提高了药物的载药量(由2.5%到3.1%)和包封率(由72%到90%以上), 同时提高了药物活性.
    利用MALDI-TOF质谱技术研究MPEG-b-PCL两嵌段共聚物的嵌段长度及嵌段分布
    路显锋,刘志强,邢俊鹏,刘淑莹
    2008, 29(6):  1267-1270.  doi: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结合源后分解(PSD)技术对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MPEG-b-PCL)两嵌段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分析. 根据得到的MALDI-TOF MS谱图和PSD碎片信息清晰地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嵌段长度和嵌段分布. 结果表明, 采用MALDI-TOF MS结合PSD技术研究这类嵌段共聚物链结构非常有效. 这为更好地认识和应用这类嵌段共聚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也建立了分析这类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Mittag-Leffler函数及其在粘弹性应力松弛中的应用
    陈宏善, 李明明, 康永刚, 张素玲
    2008, 29(6):  1271-1275.  doi: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ttag-Leffler函数在分数阶粘弹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对该函数的计算及收敛性进行了分析; 利用遗传算法结合共轭梯度法, 提出了对广义函数进行非线性参数拟合的方法. 用分数Maxwell模型对强弱、硬柔具有显著差别的塑料、玻璃态合金及聚合物近熔体的应力松弛过程进行了研究.
    聚并苯纳米颗粒与聚丙烯复合制备新型抗静电阻燃材料
    林琳, 王存国, 张萍, 杨蕾, 肖红杰, 李炳海, 李大鹏, 赵强
    2008, 29(6):  1276-1281.  doi:
    摘要 ( )   PDF (6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聚并苯纳米颗粒作为新型导电填料代替导电炭黑和石墨等, 制备出具有抗静电阻燃性能的纳米聚并苯/聚丙烯复合材料. 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渗流转变区, 讨论了纳米聚并苯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渗流转变发生在纳米聚并苯质量分数为16.7%-28.6%范围内, 当纳米聚并苯含量为28.6%时, 体积电阻率下降至2.09×107 Ω·cm. 另外, 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当纳米聚并苯质量分数为23.1%时, 复合材料在空气中可以自熄, 因而可应用于矿井中抗静电阻燃塑料管道.
    研究快报
    相态结构对聚氧化乙烯/丁二腈/高氯酸锂复合电解质室温电导率的影响
    岳瑞娟,牛艳华,王志刚
    2008, 29(6):  1282-1284.  doi: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氧化乙烯(PEO)、丁二腈和高氯酸锂(LiClO4)的复合电解质体系,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PEO/SN/LiClO4复合电解质, 对其室温电性能和相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探讨了相态结构对室温电导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