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6-10-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第27卷第10期目次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第27卷第10期目次
    2006, 27(10):  0.  doi:
    摘要 ( )   PDF (12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水热-热解法制备具有一维结构的Co3O4多晶
    张卫民, 张玉, 董光明, 孙中溪
    2006, 27(10):  1791-1794.  doi:
    摘要 ( )   PDF (6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温和的水热-热解法, 在一定温度下, 通过调节Na2CO3溶液和可溶性钴盐的摩尔比控制产物的形貌, 得到具有一维结构的水热产物. 以该产物为前驱体制备了具有一维结构的Co3O4多晶. 以六次甲基四胺、尿素等代替Na2CO3溶液作为沉淀剂, 均得到了一维纳米结构的Co3O4, 表明CO2-3在水镁石CoO2层间的嵌入是得到一维结构水热产物的关键.
    一种制备单分散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
    邓字巍, 陈敏, 周树学, 游波, 武利民
    2006, 27(10):  1795-1799.  doi:
    摘要 ( )   PDF (8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乙醇/氨水介质中, 分别以分散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得的不同粒径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 通过控制介质中氨水的初始体积, 一步法制得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SiO2空心微球. 整个过程无需添加其它溶剂溶解或高温煅烧的方法来除去模板微球. 对SiO2空心微球进行测试表征, 提出了SiO2空心微球的可能形成机制.
    N-烷基-1,10-菲咯啉2-甲胺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李风华,吴红星,林华宽
    2006, 27(10):  1800-1804.  doi:
    摘要 ( )   PDF (5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和表征了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苄基N-取代1,10-菲咯啉2-甲胺衍生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 研究了配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PC-3MIE8人前列腺癌、BGC-823人胃癌、MDA-MB-435人乳腺癌、Bel-7402人肝癌、Hela人宫颈癌共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 该系列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 其中配合物L5LaL5对MDA-MB-435人乳腺癌和Bel-7402人肝癌的抑制效果较好, 对Bel-7402人肝癌和Hela人宫颈癌的抑制效果优于顺铂.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和静电与DNA发生作用, 影响其基因调控与表达, 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最终导致癌细胞凋亡.
    新型双核配合物的形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张黔玲,刘剑洪,任祥忠,张培新,王芳,李翠华,刘建忠,计亮年
    2006, 27(10):  1805-1810.  doi: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Ru(bpy)2TPPHZ]2+(TPPHZ=四吡啶[3,2-a: 2',3'-c: 3",2"-h: 2'",3'"-j]吩嗪)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Ni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变化, 探讨了配合物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后与DNA的作用机制变化. 结果表明, [Ru(bpy)2TPPHZ]2+和[Ru(bpy)2ODHIP]2+均可与Ni2+配位, 形成双核配合物[Ru(bpy)2(TPPHZ)Ni]4+和[Ru(bpy)2(ODHIP)Ni]4+, 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与DNA作用后, 配合物仍可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 [Ru(bpy)2(TPPHZ)Ni]4+的荧光几乎完全消失, 同时配合物与DNA保持插入模式作用, 而配合物[Ru(bpy)2(ODHIP)Ni]4+与DNA的作用则由沟面结合改为插入结合, 同时配合物的荧光减弱.
    利用浮区法在高氧压下生长ZnO晶须
    郭星原,于英宁,许大鹏,丁战辉,苏文辉,,
    2006, 27(10):  1811-1814.  doi: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浮区法在高温高氧压下生长出大尺寸的ZnO晶须. 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生长的ZnO晶须结晶良好, 具有六方结构, 沿(001)方向有明显的择优生长取向. 光致发光光谱测量结果表明, 晶须在室温下有较高的紫外光致发光效率和较低的缺陷, 生长时选择大于0.3 MPa的氧压对提高IUV/Igreen有益.
    锂电池正极材料Li1.06Mn0.8Cr0.14O2的水热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赵立竹,陈岗,张丽娟
    2006, 27(10):  1815-1818.  doi: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掺铬锂锰氧化合物, X射线衍射和Raman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材料为具有NaFeO2结构的晶体. 由等离子发射光谱(CIP)确定其组分为Li1.06Mn0.8Cr0.14O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结果表明, 与未掺杂的LiMnO2相比, 所得材料中Mn的平均价态增加, 这将抑制因Mn3+离子的存在而产生的Jahn-Teller畸变, 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ACNT/C纳米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李志,巩前明,王野,梁吉,黄启忠,黄伯云
    2006, 27(10):  1819-1822.  doi:
    摘要 ( )   PDF (4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定向碳纳米管(ACNT)阵列为骨架, 利用化学气相渗(CVI)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定向碳纳米管/碳(ACNT/C)纳米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密度为1.47 g/cm3的ACNT/C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均比相同工艺条件下密度为1.50 g/cm3的传统C/C复合材料高4~6倍; 经过2 500 ℃热处理, ACNT/C的热导率接近140 W/(m·K), 而C/C仅为40 W/(m·K)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CNT对热解炭结晶存在诱导作用, 同时特殊的准一维结构也减少了热扩散时“声子”的散射.
    介孔材料的修饰及固定青霉素酰化酶的稳定性研究
    高波,朱广山,付学奇,滕利荣,陈静,王春艳,裘式纶
    2006, 27(10):  1823-1826.  doi:
    摘要 ( )   PDF (3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扩孔剂的作用合成出较大孔径(12 nm)的介孔材料SBA-15, 并进行表面氨基修饰, 以此为载体,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对青霉素酰化酶进行组装固定, 并对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PGA)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PGA与载体交联后仍保持活性. 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低于60 ℃时保持稳定; pH在6~11范围内保持稳定; 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0次之后, 仍具有高达90%的残留活力.
    研究快报
    Sr2MgSiO5∶Ce3+的发光性质研究
    杨志平, 刘玉峰, 熊志军
    2006, 27(10):  1827-1829.  doi: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Sr2MgSiO5∶Ce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
    研究论文
    液相等电聚焦结合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碱性蛋白
    钟华, 张扬, 樊惠芝, 杨芃原
    2006, 27(10):  1830-1834.  doi:
    摘要 ( )   PDF (6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蛋白组学研究中, 经典的双向凝胶电泳法(2-DE)对碱性蛋白及低丰度蛋白的分离存在技术障碍, 但预分离技术的应用可弥补其缺陷. 液相等电聚焦可有效地分离富集复杂蛋白样品. 碱性胶条用于2-DE可极大地提高蛋白上样量和凝胶分辨率. 将上述两种技术相结合用于碱性蛋白质和低丰度蛋白质的分离鉴定, 可使碱端区域双向凝胶图谱质量显著提高, 蛋白点更清晰且点数增多, 质谱鉴定确信度提高, 碱性蛋白和低丰度蛋白质谱鉴定成功率提高, 对于蛋白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何晓晓,,,陈基耘,,王柯敏,,谭蔚泓,,秦迪岚,
    2006, 27(10):  1835-1839.  doi:
    摘要 ( )   PDF (5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蛋白质或多肽修饰的吲哚类菁染料Cy3为内核, 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反相微乳液方法成核, 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网状二氧化硅包壳的方法制备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考察了以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和多肽修饰的Cy3为内核材料对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分别采用人免疫球蛋白(IgG)或多聚赖氨酸修饰的Cy3为内核材料, 都能制备荧光强度高、荧光稳定性强和染料泄漏极少的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进一步
    对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 并将基于这一新型的荧光纳米颗粒建立起来的生物标记方法初步应用于流感病毒DNA的检测, 其检测线性范围为3.18×10-10~1.27×10-9 mol/L, 检测下限为3.51×10-10 mol/L, 相关系数r为0.986 5.
    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筛选特异识别蓖麻毒素适配子的研究
    唐吉军,谢剑炜,邵宁生,郭磊,闫妍
    2006, 27(10):  1840-1843.  doi: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获得特异识别蓖麻毒素靶分子的适配子. 将毛细管电泳技术作为分离手段引入到SELEX筛选中, 利用毛细管电泳高效的分离能力使得筛选周期大大缩短. 酶联免疫和斑点杂交实验结果表明, 仅经4轮筛选即可获得特异识别蓖麻毒素蛋白的寡核苷酸适配子.
    RP-HPLC-ICP-MS技术用于西洋参中多元素溶出特性及形态分析
    陈军辉,谢明勇,王凤美,王小如,,黎先春
    2006, 27(10):  1844-1848.  doi:
    摘要 ( )   PDF (4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RP-HPLC-ICP-MS)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及西洋参提取物中多种元素的含量及元素的形态进行了研究. 对西洋参中的多种元素用水、乙醇和氯仿等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 考察了这些元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出特性, 采用ICP-MS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并采用RP-HPLC-ICP-MS联用技术对西洋参水提取液中多种元素(P, Mg, Al, Ca, Mn, Fe, Zn, Ni, Cu和Sr)的形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元素提取率随提取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 特别表现在Mg, Ca, P, Mn, Sr, Mo和Pb等元素上; 采用HPLC-ICP-MS技术在以0.1 mol/L的稀硝酸和超纯水为流动相, 流速为0.4
    mL/min, 进样量为20 μL的条件下, 各元素的无机态和有机态均得到良好分离.
    用镱离子和邻苯二酚紫定性定量检测人体尿液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根
    阴彩霞, 霍方俊, 杨频
    2006, 27(10):  1849-1852.  doi:
    摘要 ( )   PDF (32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摩尔比为2∶1的YbCl3和邻苯二酚紫, 在pH=7.0的HEPES缓冲溶液中, 定性、定量检测人体尿液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根. 随着尿液或经过处理后血清液的加入, 在UV-Vis吸收光谱上, 由623 nm的最大吸收峰逐渐向444 nm的最大吸收峰转移, 同时体系的颜色由蓝变黄. 该体系对尿液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根相对其它成分显示了很好的选择性. 测得健康人尿液和血清中无机磷酸根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5和1.14 mmol/L, 测定结果与无机磷酸根正常释放基本吻合.
    研究简报
    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朱建华, 李欣, 强亮生
    2006, 27(10):  1853-1855.  doi: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油酸为功能单体, 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 应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 并对其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
    连接反应介导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微流控芯片电泳法同时检测多个SNP位点
    汪维鹏,倪坤仪,周国华
    2006, 27(10):  1856-1858.  doi: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CYP2D6基因中的6个SNP位点为测定对象, 开展多个SNP位点同时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DNA电化学传感器对转基因NOS的定量检测
    孙伟, 尚智美, 杨茂霞, 焦奎
    2006, 27(10):  1859-1861.  doi: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转基因植物中常用的根癌农杆菌终止子(NOS)为检测对象, 将巯基乙酸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 再利用乙基-(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活化作用将NOS探针ssDNA序列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形成NOS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 对NOS靶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定量检测.
    高压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牛黄上清丸中的黄芩苷
    王玉堂, 于永, 汪子明, 周新, 白立飞, 丁兰, 张寒琦
    2006, 27(10):  1862-1864.  doi: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压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牛黄上清丸中的黄芩苷, 利用蜜丸的粘性, 将蜜丸涂敷在自制毛玻璃片表面后, 置于高压微波提取装置中进行提取, 同时与直接将蜜丸切块置于微波装置进行了对比.
    研究论文
    水杨醛缩L-异亮氨基酸Schiff碱过渡金属Cu(Ⅱ), Zn(Ⅱ), 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表征
    褚道葆, 张秀梅, 张莉艳, 尹晓娟
    2006, 27(10):  1865-1868.  doi: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Cu, Zn, Ni为“牺牲”阳极, 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L-异亮氨基酸Schiff碱的乙腈溶液中电解合成了Cu(Ⅱ), Zn(Ⅱ)和Ni(Ⅱ)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nH2O(L=C13H15NO3, M=Cu(Ⅱ), Zn(Ⅱ), Ni(Ⅱ), n=1, 1, 2), 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 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 电合成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 接近0.5 mol/F[Zn(Ⅱ), Ni(Ⅱ)]和1.0 mol/F[Cu(Ⅱ)], Cu(Ⅱ)配合物中Cu(Ⅱ)L/Cu(Ⅰ)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0.79 V.
    新型1, 6-二取代-5,6-二氢吡咯并[1,2-f]蝶啶衍生物的合成
    郑连友, 党群, 郭四根, 项金宝, 柏旭
    2006, 27(10):  1869-1872.  doi:
    摘要 ( )   PDF (34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Pictet-Spengler型反应为基础, 设计了一条简便的合成1,6-二取代-5,6-二氢吡咯并[1,2-f]蝶啶衍生物的方法. 以4,6-二氯-5-氨基嘧啶为起始原料, 经Clauson-Kaas反应、胺亲核取代两步反应合成了4-氨基-6-氯-5-(1H-吡咯-1-基)-嘧啶, 然后与醛或脂肪酮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 发生亲电关环得到1-氯-5,6-二氢-6-取代吡咯并[1,2-f]蝶啶, 其1位氯原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易于被胺类亲核试剂取代.
    含三芳胺基的单环金属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
    刘坚, 刘煜, 罗翠萍, 刘恩辉, 杨玉萍, 甘泉, 朱美香, 朱卫国
    2006, 27(10):  1873-1876.  doi: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Ullmann反应和环金属化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含三芳胺基的单环金属铂配合物: [N,N-二(4-叔丁基苯基)-4-(2'-吡啶基)苯胺-C3, N1](二苯甲酰基甲烷)合铂(Ⅱ)[(BuPhNPPy)Pt(DBM)]和[N,N-二苯基-4-(2'-吡啶基)苯胺-C3, N1](二苯甲酰基甲烷)合铂(Ⅱ) [(PhNPPy)Pt(DBM)], 探讨了分子结构和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环金属化反应的产率达到87.0%. 研究了单环铂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光致发光和电化学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PhNPPy)Pt(DBM)和(BuPhNPPy)Pt(DBM)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0.80, -1.63 V和0.93, -1.45 V; 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和光致发光性能, 其中(PhNPPy)Pt(DBM)的最大紫外吸收峰为346 nm, 最大荧光波长为537 nm, (BuPhNPPy) Pt(DBM)的最大紫外吸收和荧光波长相应红移7~13 nm.
    水杨酸类糖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臧洪俊,李正名,倪长春, 沈宙,范志金,刘秀峰
    2006, 27(10):  1877-1880.  doi: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水杨酸及乙酰水杨酸分别与溴代糖作用, 合成了10个水杨酸类糖酯化合物. 所有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了其结构, 并证明产物为β-构型, 反应具有立体专一性. 生物活性初步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 且一些化合物的诱导活性好于水杨酸.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叶能胜, 张荣利, 罗国安, 张会亮, 赵艳峰, 张敏, 王义明
    2006, 27(10):  1881-1886.  doi:
    摘要 ( )   PDF (5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蛋白表达情况, 采用二维电泳分离蛋白, 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差异, 并采用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 得到了54个蛋白点, 对蛋白的生物功能分析表明, 部分蛋白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参与了MSCs的分化过程.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行为
    朱书生,刘西莉,李健强,司乃国
    2006, 27(10):  1887-1890.  doi: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 氟吗啉能被黄瓜植株被动吸收, 并通过木质部在体内传导和分布.
    研究简报
    结合丝组二肽的树状多肽对λDNA的切割
    何骏, 麻远, 赵玉芬
    2006, 27(10):  1891-1893.  doi: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Fmoc手工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以多聚赖氨酸为骨架, 表面结合丝组二肽的四分支和二分支树状多肽, 以高效液相色谱提纯, 电喷雾电离质谱表征, 并通过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其对λDNA的切割活性.

    手性螺环单磷配体在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

    樊保敏,谢建华,周章涛,张齐,涂永强,周其林
    2006, 27(10):  1894-1896.  doi: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拓展具有螺二氢茚骨架的亚磷酸酰胺酯、亚磷酸酯、亚膦酸酯等手性螺环单磷配体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范围, 研究了手性螺环单磷配体在铑催化苯乙烯衍生物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选择性.
    微波法合成2,2'-二苯-1,4-苯并噁嗪-3(4H)-酮及其结构表征
    魏文平,张丹枫,赵平,袁荞龙,黄葆同
    2006, 27(10):  1897-1899.  doi:
    摘要 ( )   PDF (3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波技术, 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2,2'-二苯-1,4-苯并噁嗪-3(4H)酮, 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氨基酸描述子SZOTT用于多肽定量序效建模研究
    梁桂兆,,梅虎,,周原,,杨善彬,,吴世容,李志良
    2006, 27(10):  1900-1902.  doi: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一新的氨基酸描述子SZOTT, 该描述子所含信息量大, 且操作简便. 将其用于两类肽体系序列表征, 用偏最小二乘和正交信号纠正-偏最小二乘建模, 获得较好的建模结果.
    研究论文
    乙基溴及其阳离子的低能激发态从头算研究
    魏子章,李步通,潘清江,张红星
    2006, 27(10):  1903-1906.  doi: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ANO-S基组以及ECP基组在CASSCF理论水平下计算了乙基溴及其阳离子的低能激发态几何构型, 并应用CASPT2方法对动态相关能进行单点能校正. 根据乙基溴基态能量和相应阳离子电子态的能量差对光电子谱(Photoelectron spectrum)的谱线进行了理论指认. 在乙基溴的基态预测几何下, 进行了谐振频率计算, 对各个振动频率进行了理论指认.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铁改性的Mo/ZSM-5催化剂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
    李哲, 陈兵, 黄伟, 谢克昌
    2006, 27(10):  1907-1911.  doi:
    摘要 ( )   PDF (5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ZSM-5, Fe/ZSM-5和不同Fe和Mo摩尔比的Fe-Mo/ZSM-5样品, 并以氨为还原剂对其NO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Fe-Mo/ZSM-5样品的NOx转化率明显比单独的Mo/ZSM-5和Fe/ZSM-5的高. 当n(Fe):n(Mo)为1.5时, Fe-Mo/ZSM-5样品具有最佳催化性能, 其NOx转化率在430 ℃时达到了96%, 并且能在高空速和不同O2气浓度的条件下保持高的催化活性. 同时采用XRD和XPS技术分别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n(Fe):n(Mo)=1.5时, Fe和Mo元素之间以及与载体HZSM-5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并且其表面的Mo3d的含量最高. 这可能与其高的催化活性有关. 另外还发现, 在反应过程中Fe-Mo/ZSM-5催化剂表面的氮氧物种主要是吸附态NO, 因此可以推测NO的催化还原反应机理是, 在催化剂表面上, 吸附态NO与吸附NH3物种直接反应生成氮气, 而非经过氧化为NO2的途径.
    甲醛在α-Al2O3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研究
    徐冰烨, 朱彤, 唐孝炎, 丁杰, 李宏军
    2006, 27(10):  1912-1917.  doi:
    摘要 ( )   PDF (6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原位反应器研究了273~333 K下甲醛与α-Al2O3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结果表明, 甲醛在α-Al2O3颗粒物表面生成产物主要为甲酸盐、二氧亚甲基以及少量多聚甲醛和吸附态甲醛, 甲酸盐是由中间产物二氧亚甲基进一步氧化生成的. 在293 K下, 甲醛在α-Al2O3颗粒物表面的反应级数为0.81±0.05, 以样品池几何面积计算的初始摄取系数γ0GEO为(2.3±0.5)×10-5, 以颗粒物BET面积计算的初始摄取系数γ0BET为(9.4±1.7)×10-9, 表观活化能为33.5 kJ/mol.
    表面修饰DBS基团对TiO2气相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井立强,薛连鹏,王百齐,辛柏福,付宏刚,孙家锺
    2006, 27(10):  1918-1922.  doi:
    摘要 ( )   PDF (4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水热法直接获得表面修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分子基团的TiO2纳米粒子, 并考察了DBS表面修饰对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气相n-C5H12反应的活性和寿命的影响, 并利用表面光电压(SPS)谱和光致发光(PL)光谱等方法研究了DBS表面修饰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表面修饰DBS分子基团能够抑制TiO2纳米微晶生长, 促进纳米TiO2分散, 增强吸附性和提高光生电荷分离, 使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但寿命并未下降, 这与TiO2和DBS基团的光稳定性有关.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TiO2光催化氧化n-C5H12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为准一级反应.
    Co-Sn合金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张敬君, 夏永姚
    2006, 27(10):  1923-1926.  doi:
    摘要 ( )   PDF (4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能机械球磨法合成了富Co的Co3Sn2合金, 测试了Co-Sn合金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考察了在机械球磨过程中加入碳和高温处理球磨后样品对合金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XRD测试结果表明, 加入碳后所得样品的主要成分为CoSn2. 于400和600 ℃处理后主要成分转变为CoSn和Co3Sn2. CoSn2, CoSn和Co3Sn2的充放电容量随着Sn含量的降低依次降低, 但循环
    性能得到提高.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动力学研究
    李东华, 徐晓明, 周文婷, 韩国彬
    2006, 27(10):  1927-1931.  doi:
    摘要 ( )   PDF (5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停流法并结合Aniannson-Wall理论, 研究了联接基为(CH2)2, (CH2)3, (CH2)4和(CH2)6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破坏过程. 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τ2)与联接基的长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离子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随联接基长度的增加,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缩短. 当温度高于293 K时, 随着反离子浓度的增加, 1/τ2将出现一个最低值. 根据核化焓结果提出了不同的联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机理.
    烯丙基自由基(·C3H5)与氧气(O2)反应机理的理论计算
    孔治国,任爱民,封继康,甘霖锋,孙家锺
    2006, 27(10):  1932-1936.  doi:
    摘要 ( )   PDF (62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CH3CH=·CH与O2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B3LYP/6-311G(d,p) 水平下优化稳定分子结构和寻找过渡态, 并在此构型的基础上, 采用CCSD(T)/6-311G(d,p)方法得到各驻点的高级单点能量. 找到主要路径R(CH3CH=·CH+O2)→m1(trans-CH3CH=CHOO)→m2(形成COO三元环)→m3(C—C键断裂,同时生成CH3CH—O—CHO)→P2(C—O键断裂生成CH3CHO+CHO); 并与C2H3等共轭体系进行了对比.
    一种新型复合微孔聚合物电解质及其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相容性研究
    陈作锋, 姜艳霞, 许金梅, 庄全超, 黄令, 董全峰, 孙世刚
    2006, 27(10):  1937-1940.  doi:
    摘要 ( )   PDF (3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造孔剂和填料, 研究出一种无需使用增塑剂制备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SBA-15 CMPE)的新方法. 组装Li/SBA-15 CMPE/Li对称电池, 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存放时间、循环伏安(CV)扫描、恒电流极化以及环境温度等对Li/SBA-15 CMPE界面性质的影响. 通过将成膜浆料直接浇铸在用水性粘合剂制备的中间相微球碳(MCMB)电极片上, 制备附有SBA-15 CMPE的一体化电极(MCMB/SBA-15 CMPE). 用该MCMB/SBA-15 CMPE所组装的三电极模拟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EIS研究揭示了其首次阴极极化过程中碳电极上SEI膜的形成、生长和稳定的过程.
    异构现象与最大硬度原理
    张贻亮,杨忠志
    2006, 27(10):  1941-1944.  doi: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计算了700多个异构体的硬度, 通过与标准生成焓所确定的相对稳定性比较后发现, 多数异构体并不遵守最大硬度原理.
    羟基新戊醛在Ti/Sb2O5-SnO2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余建国, 曹学静, 张恒彬, 张玉敏, 李克昌
    2006, 27(10):  1945-1948.  doi: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以质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内, 以硫酸为支持电解质, 羟基新戊醛为原料, 在Ti/Sb2O5-SnO2电极上直接电氧化制取羟基新戊酸. 线性扫描伏安曲线显示, 加入羟基新戊醛使氧化电流密度明显提高, 表明Ti/Sb2O5-SnO2电极对羟基新戊醛氧化有电催化作用. 通过恒电位电解实验研究羟基新戊醛浓度、pH、温度及阳极电位对生成羟基新戊酸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对选择性和电流效率影响最大.
    取代基对二噻吩并噻吩衍生物的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
    周树兰, 赵显, 孙学勤, 程秀凤
    2006, 27(10):  1949-1952.  doi: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ZINDO/SOS方法, 从理论上研究了对称和不对称取代两种情况下, 取代基对二噻吩并噻吩衍生物单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噻吩类分子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且双受体取代比双给体取代更有利于增大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同时发现, 此类分子受体取代可以显著增加波长较短的双光子峰附近的双光子吸收, 而给体取代则可以改善波长较长吸收峰附近的双光子吸收.
    TiO2与ZnO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郝彦忠,卢俊爱,蔡春立
    2006, 27(10):  1953-1957.  doi:
    摘要 ( )   PDF (5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尿素加压共沉淀法以Ti(SO4)2与Zn(NO3)2为原料制备了TiO2-ZnO复合纳米粒子, 其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物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制备的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对吸附染料RuL2(SCN)2∶2TBA的纳米结构TiO2和各种复合纳米粒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研究的结果表明, 染料对各纳米结构电极都起到了敏化作用, 其中也是由反应物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制备的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对聚3-甲基噻吩修饰的纳米结构TiO2和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的复合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 聚3-甲基噻吩与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存在p-n结, 在一定条件下p-n结的存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 从而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金属富勒烯Y@C36结构和性能的密度泛函研究
    贾虎生, 王丽平, 韩培德, 刘旭光, 许并社
    2006, 27(10):  1958-1961.  doi:
    摘要 ( )   PDF (3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Cerius 2中的GGA/PW91密度泛函方法对具有D6h对称性的C36及其衍生物Y@C36进行结构全优化, 系统地分析了Y在C36笼内不同占位时系统的能量及稳定性等, 并在同一方法下对结构全优化后的C36和Y@C36进行了能量、能级、态密度及光学性能分析, 研究了Y原子的嵌入对C36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简报
    LaNi4.7Al0.3单颗粒微电极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刘军, 杨毅夫, 邵惠霞, 高峰, 熊跃, 陈卫华
    2006, 27(10):  1962-1964.  doi:
    摘要 ( )   PDF (3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一种单颗粒微电极制备新方法, 并研究了LaNi4.7Al0.3球形单颗粒微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研究论文
    壳聚糖修饰PLGA阳离子型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官习鹏,全大萍,廖凯荣,麦堪成
    2006, 27(10):  1965-1968.  doi: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乳化-溶剂(O/W)挥发技术制备表面带正电荷的壳聚糖(CHS)修饰聚乙/丙交酯(PLGA)纳米微球(PLGA/CHS),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纳米微球的制备条件. 结果表明, 微球粒径可控制在150~200 nm内, 在pH=4时, 纳米微球表面电位最高为55 mV. 影响微球粒径的主要因素是聚合物的浓度, CHS的分子量和浓度以及介质的pH值对微球表面电位也有明显影响. 制备粒径较小而表面电位较高的PLGA/CHS纳米微球条件为: ρ(CHS)=3 mg/mL, ρ(PLGA)=10 mg/mL, Vo/Va=1/4. SEM图像显示经CHS修饰的PLGA的纳米微球形状规整, 荧光显微观察和XPS分析结果证实CHS包覆于微球表面.
    预辐射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蔡传伦,辛志荣,姚占海,石强,殷敬华
    2006, 27(10):  1969-1973.  doi:
    摘要 ( )   PDF (4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电子束(EB)预辐照方法和反应挤出技术制备了聚丙烯接枝丙烯酸共聚物PP-g-AA. 采用化学滴定、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PLM)、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大并逐渐达到平台值, 但随单体浓度增大而表现为线性增加, 接枝链能起到异相成核作用, 从而提高了结晶速率并细化了球晶. 同时, 熔体流动速率(MFR)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预辐射和挤出过程造成了PP严重降解, 据此可认为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聚丙烯断裂分子链的末端.

    聚氨酯与乙酰丙酮铽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刘新海,赵莹,王笃金,刘智,孙贤育,吴瑾光,徐端夫
    2006, 27(10):  1974-1977.  doi: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聚氨酯、乙酰丙酮铽及其复合物. 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铽离子与聚氨酯分子链中的羰基发生了配位作用.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稀土配合物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等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乙酰丙酮铽的加入使聚氨酯溶液的粘度增大, 表明溶液中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结晶水对硫酸铜与丁腈橡胶之间配位交联反应的影响
    袁晓芳, 吴国章, 吴驰飞
    2006, 27(10):  1978-1981.  doi:
    摘要 ( )   PDF (4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平衡溶胀法、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 通过研究五水硫酸铜(CuSO4·5H2O)填充的NBR考察了结晶水对CuSO4与NBR之间配位交联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结晶水的存在可以促进该配位交联反应.
    PIP法制备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纤维的化学损伤
    王建方,吴文健,胡碧茹,满亚辉,陈朝辉
    2006, 27(10):  1982-1985.  doi:
    摘要 ( )   PDF (5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先驱体聚碳硅烷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纤维损伤严重的问题, 系统地分析了在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先驱体裂解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 研究结果表明, PIP工艺中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包括界面反应和基体向碳纤维内部的扩散反应. 其中聚碳硅烷(PCS)中的活性基团和碳纤维的化学反应并不严重, 而微量的氧气和杂质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影响很大; 基体中硅等元素可向碳纤维内部扩散, 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 并形成脆性的界面层, 使碳纤维截面积减小. 在第一周期浸渍裂解过程中, 先驱体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很少, 在后续周期中, 随着基体致密度的提高, 碳纤维的化学损伤有所增加.
    膜材性质及制备方法调控下的脂质体负载干扰素的研究
    王妍, 张水华,李云富,李久立,曹淑桂
    2006, 27(10):  1986-1990.  doi:
    摘要 ( )   PDF (4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干扰素(IFN)分子、磷脂分子本身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 分别用三种制备方法, 以四种脂质体为膜材, 制备IFN脂质体, 考察了不同膜材、不同制备方法对脂质体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二肉豆蔻酰胆碱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复合材料为主要膜材,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的IFN脂质体有良好的稳定性, 60 d内其粒径可以保持在200~350 nm, 包封率可保持30%~40%.
    带甲基侧基的环氧树脂增容剂对炭黑在丁苯橡胶中分散度的影响
    米新艳,刘艳礼,张春玲,于文志,那辉
    2006, 27(10):  1991-1995.  doi:
    摘要 ( )   PDF (6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自制的带甲基侧基的环氧树脂(TMBP)作为界面增容剂, 从拉伸性能、键合胶含量、动态性能、扫描电镜和流变性能等方面, 研究了TMBP对炭黑在丁苯橡胶中分散度的影响, 并与市售通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橡胶工业常用软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带甲基侧基的环氧树脂TMBP在提高炭黑分散性方面的效果远比E-51好, 其作用模式具有典型的增容特性.
    研究简报
    核中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合物胶束的高效制备
    王辉, 陈道勇, 江明
    2006, 27(10):  1996-1998.  doi:
    摘要 ( )   PDF (3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化学交联反应诱导胶束化以较高的效率制备了PMCC(聚合物的质量浓度高达50 g/L). 首先制备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b-PAA), 然后对PAA嵌段中的羧基实行酰氯化, 在酰氯化产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酰氯(PS-b-PACl)的共同溶剂二氯甲烷中加入交联剂乙二醇交联PACl嵌段. 交联反应使得PACl嵌段聚集, 同时, PS嵌段的保护作用使得PACl嵌段的聚集在有限个分子链间发生, 从而生成以PS为壳, 以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丙烯酸酯交联网络为核的PMCC.
    “哑铃状”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毛华平,于有海,陈梁,卢晓峰,张万金,张红星
    2006, 27(10):  1999-2001.  doi: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 合成了末端含有两个庞大基团的哑铃状偶氮化合物. 其大的末端基团一方面可以增加顺、反两种异构体之间的能垒, 有利于两种异构体的稳定存在, 另一方面由于大的末端基团的存在, 为采用AFM或高分辨STM直接观测两种异构体分子相的相互转变降低了难度.

    聚乙烯吡咯烷酮/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李响, 赵一阳, 卢晓峰, 王海鹰, 王策
    2006, 27(10):  2002-2004.  doi: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纤维, 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失重分析(TGA)和振动磁力分析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复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