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6-1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第27卷第6期目次
    2006, 27(6):  0.  doi:
    摘要 ( )   PDF (10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层状磷酸铝UT-4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周丹,陈雷,于吉红,邓风,徐如人
    2006, 27(6):  991-994.  doi: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吡啶代替四乙二醇作为溶剂, 在Al2O3-H3PO4-C6H11NH2-Py体系下合成出层状阴离子骨架磷酸铝[Al2P3O12H]2-·2[C6H11NH+3](UT-4)的纯晶相, 采用一维27Al, 31P MAS NMR , 1H→31P CP(Cross Polarization)以及二维27Al-31P HETCOR(Heteronuclear Correlation)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对其骨架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两种方法对 27Al信号进行了归属, 并通过分析27Al-31P HETCOR谱对31P 信号进行了归属.

    KMgF3 及KMgF3∶Eu2+晶体的射线辐照效应
    莫凤珊,,朱国贤,,夏长泰,,石春山
    2006, 27(6):  995-998.  doi:
    摘要 ( )   PDF (4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MgF3∶Eu晶体中Eu3+→Eu2+的转换率在低浓度掺杂时接近100%, 完全转换的饱和掺杂摩尔分数为0.29%. 实验条件下, KMgF3晶体的X射线1 h辐照损伤可在约100 h后恢复; KMgF3∶Eu2+晶体经X射线辐照后, 360 nm锐峰发射强度略有降低. 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 KMgF3晶体热释光曲线的各个温度峰强度变化明显不同, 即使小剂量辐照, 造成的损伤也较难恢复, 如γ射线辐照剂量为103 Gy时, 辐照损伤的恢复时间约需30 d. KMgF3∶Eu2+晶体360 nm锐峰发射强度随γ射线辐照剂量增大而呈线性降低.
    稀土离子(La3+, Gd3+, Yb3+)对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的影响
    刘会雪, 杨晓达, 王夔
    2006, 27(6):  999-1002.  doi:
    摘要 ( )   PDF (4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稀土离子对分离的线粒体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 采用荧光光度法跟踪线粒体内H2O2生成的动力学, 发现三种稀土离子(La3+, Gd3+, Yb3+)均能降低线粒体H2O2的生成; 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进一步证明稀土对超氧阴离子(·O-2)存在清除作用, 而对H2O2无清除作用; 测定了稀土对线粒体ROS代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稀土离子对线粒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 而Gd3+和Yb3+稀土离子能明显抑制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聚乙烯醇对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铁影响的研究
    于华荣, 成荣明, 徐学诚, 陈奕卫
    2006, 27(6):  1003-1006.  doi:
    摘要 ( )   PDF (78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的Fe2O3. TEM观察发现, 添加聚乙烯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碳纳米管对Fe2O3的有效负载, 未添加聚乙烯醇两者出现物相分离. 聚乙烯醇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 增强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 其疏水基团与碳纳米管以范德华力结合, 其亲水基团与Fe2O3·nH2O结合, 对碳纳米管有效负载Fe2O3起到了桥梁作用. 在样品煅烧过程中, 聚乙烯醇熔融后均匀地包裹在碳纳米管表面上, 进一步阻止了两者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分离.
    三维有序SiC空心球的制备及表征
    王浩,李效东,肖加余,金东杓
    2006, 27(6):  1007-1011.  doi:
    摘要 ( )   PDF (8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维有序多孔碳为模板, 以聚甲基硅烷(PMS)为前驱体, 经过前驱体的渗入、交联和陶瓷转化以及多孔碳模板的烧除, 制备了长程三维有序SiC空心球. 所制备的SiC空心球的外径(135-896 nm)、 球壳厚度(14-79 nm)、 BET比表面积(50.8~5.0 m2/g)及微孔体积(0.265~0.038 cm3/g)受不同孔径的多孔碳模板(150-1 000 nm)或不同前驱体浓度的控制. 所制备的SiC空心球以hcp结构排列成长程三维有序的序列.
    大功率激光制备a-C和a-C∶H类金刚石膜的光学性能研究
    陈宝玲 ; 赵立新 ; 张冰 ; 陈玉强 ; 杨昕卉 ; 彭鸿雁 ; 金曾孙
    2006, 27(6):  1012-1015.  doi: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大功率高重复频率准分子激光溅射热解石墨靶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膜, 研究了实验条件对类金刚石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发现氢可以提高膜中sp3键的含量和膜的光学透过率. 在实验参数范围内, 膜的光学性能随着氢压的增加而提高. 根据类金刚石膜的反应沉积机理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
    99mTcN核标记的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
    楚进锋,孔德靖,李彬,王学斌,陆洁,王金城,米宏志,赵建冬
    2006, 27(6):  1016-1019.  doi: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制备了[99mTcN(PNP5)(DEDC)]+和[99mTcN(PNP5)(DPODC)]+两种新配合物, 其放化纯度均大于90%. 生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在小鼠心肌中的初始摄取高, 肝、肺等非靶组织清除快, 靶/非靶比高, 有利于早期心肌显像. 其中, [99mTcN(PNP5)(DEDC)]+在小鼠中的性质较优, 且其在狗体内的性质接近99mTc-tetrofosmin, 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
    研究简报
    具有双螺旋链的新型二维无机-有机骨架晶体材料Ni(PDC)(H2O)2的合成与结构
    田歌, 朱广山, 方千荣, 辛明红, 郭晓丹, 薛铭, 裘式纶
    2006, 27(6):  1020-1022.  doi: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由H2PDC合成的新型维层状无机-有机骨架晶体Ni(PDC)(H2O)2(H2PDC=吡啶-2,5-二羧酸), 该化合物的一层是由右手螺旋Ni—O—C链与左手螺旋Ni-pdc链组成, 而邻近的一层则是由左手螺旋Ni—O—C链与右手螺旋Ni-pdc链组成, 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用ICP、TG、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研究论文
    光散射法快速灵敏测定和表征啤酒酵母
    陈绍芬; 黄承志; 谭克俊
    2006, 27(6):  1023-1027.  doi:
    摘要 ( )   PDF (4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啤酒酵母的光散射光谱. 结果表明, 在波长308.0 nm处, 光散射强度与啤酒酵母浓度在2.0×104-2.0×106 Cell/m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3σ)为4.94×102 Cell/mL. 将此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培养液中啤酒酵母含量的快速、 灵敏的测定, 并对其散射光谱进行了表征.
    自组装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用于测定抗生素-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邹向宇, 周建光, 谢萍, 张磊, 汪淑华, 冯国栋, 金钦汉
    2006, 27(6):  1028-1031.  doi: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行设计组装了一套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 并采用此传感器通过测量动力学参数测定了8种抗生素与固定在金膜上的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率, 将所得数据与常用的平衡透析法进行了比较, 两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线性相关性, 说明采用此法也可测定抗生素与蛋白的结合率. 该方法具有测定周期短、 样品用量少、 操作简便、 预测效果良好以及仪器易于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等优点.
    基于酶催化沉积质量放大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符婷, 王桦, 沈国励, 俞汝勤
    2006, 27(6):  1032-1035.  doi: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酶催化沉积质量放大的高灵敏压电免疫传感器. 采用1,6-二巯基己烷在石英晶振上自组装一单分子层, 再通过另一端巯基连接胶体金, 利用胶体金的高比表面积和强吸附作用力增加抗IgG抗体的固定量, 同时借助胶体金优良的生物亲和性保持抗IgG抗体的活性. 在H2O2存在下, 通过标记在抗人IgG抗体上的HRP酶催化底物DAB(3,3′-联苯二胺), 反应中生成的不溶性产物沉积到石英晶振的Au电极表面, 达到质量放大的目的. 结果表明, 检测人IgG在16 ng/mL-100 μg/m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10 ng/mL, 在用于实际试样的回收率测定中, 结果良好.
    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后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双嘧达莫
    刘清慧; 吕九如; 冯娜
    2006, 27(6):  1036-1041.  doi:
    摘要 ( )   PDF (40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双嘧达莫在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反应, 并在研究其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荧光光谱以及一些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反应机理; 合成了双嘧达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以此聚合物为分子识别物质, 利用铁氰化钾-鲁米诺-双嘧达莫后化学发光体系, 建立了测定双嘧达莫的高选择性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所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 g/mL(r=0.999 2), 检出限为3×10-9 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2.7%(1.0×10-7 g/mL双嘧达莫, n=11).
    研究简报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研究
    杨柳,许舜军,曾星,巫志峰,邓远辉,刘奕明,邓时贵,欧润妹
    2006, 27(6):  1042-1044.  doi: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参皂苷Rb1是人参中的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对人参皂苷Rb1代谢产物的分析已有报道, 在大鼠尿液、粪便、胃和大肠中共检出了5种代谢产物.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进行人参皂苷Rb1的体内代谢研究, 通过口服和静脉给予药物, 在大鼠尿液中共检出了人参皂苷Rb1的14种代谢产物, 并系统分析和推断了这些代谢物的转化规律和可能结构.

    HPSEC-UV-ICP-MS法测定天然水体中元素在不同分子量段DOM中的分布
    王征, 荆淼, 黎先春, 王小如
    2006, 27(6):  1045-1047.  doi: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解有机物(DOM)对痕量金属的形态、生物可利用性及其最终归属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由于腐殖质(HS)是DOM的最大组成部分, 占溶解有机碳比重的40%-70%, 而HS是由芳香族、酚族、 醌族和杂环的结构单元无规则缩合连接成的大分子. 这种多官能团的结构使得HS与痕量金属有着很强的络合能力, 从而增加了天然水体中的金属浓度. 本文利用此技术首次获得了11种元素在海水水体中DOM上不同分子量的天然分布, 探讨了DOM对痕量金属在天然水体中的形态及迁移的影响.
    多元校正-速差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三组分有机磷农药
    倪永年, 曹东霞
    2006, 27(6):  1048-1050.  doi: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速差动力学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动力学数据进行解析计算, 可扩大动力学分析的范围, 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本文利用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在碱性介质中能与氧化剂过氧化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对硝基苯酚的性质, 引入多元校正方法中的经典最小二乘法(C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对动力学数据进行解析, 实现了三组分人工合成样品的同时测定.
    研究论文
    用液相等电聚焦电泳纯化藻蓝蛋白亚基
    黄峙,杨芳,郑文杰,郭宝江
    2006, 27(6):  1051-1054.  doi: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纯藻蓝蛋白(C-phycocyanin, C-PC)为材料, 采用Rotofor系统进行液相等电聚焦(Liquid-phase isoeletric focusing, LP-IEF)电泳纯化C-PC的α, β亚基, 探讨蛋白质亚基纯化的制备电泳(Preparative eletrophoresis)技术. 结果显示, 样品经2次等电聚焦电泳后, C-PC 的α, β亚基分别浓集在pH=4.9和pH=4.1附近, 平板超薄等电聚焦(Slab ultra thin IEF)和SDS-PAGE电泳鉴定表明分别为高纯度的C-PC α, β亚基. 提示LP-IEF是分离纯化等电点差异蛋白质活性亚基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耳壳藻内酯的全合成研究(Ⅱ)
    晏日安,苏镜娱
    2006, 27(6):  1055-1057.  doi: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6,6-三甲基环己-2-烯-1,4-二酮为原料, 经选择性羰基保护、Wittig反应、脱保护基、 腈基水解和还原等5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总产率可达6.0%.
    5-(2-苯基-1,2,3-三唑基)-3-芳基吡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黎芳,解正峰,刘方明
    2006, 27(6):  1058-1061.  doi: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苯基-1, 2, 3-三唑基-4-甲醛为原料, 与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1a~1d)]发生羟醛缩合, 生成相应的查尔酮(2a~2d), 再与不同的肼反应, 合成了12种新的5位含2-苯基-1, 2, 3-三唑基的吡唑啉衍生物3a~3d, 4a~4d, 5a~5d. 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光谱和1 H NMR谱确认, 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有荧光, 是一类新型的荧光化合物.
    用于研究病毒唑作用机理的光敏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朱洵, ,曲凡歧
    2006, 27(6):  1062-1065.  doi:
    摘要 ( )   PDF (3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用于研究病毒唑作用机理的光敏探针进行了设计, 并以四乙酰核糖化合物和3-溴-1,2,4-三唑-5-酰甲酯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合成实验, 得到光敏探针化合物5-叠氮基-1-(β-呋喃核糖基)1,2,4-三唑-3-酰胺和3-叠氮基-1-(β-呋喃核糖基)-1,2,4-三唑-5-酰胺. 采用IR, MS和1 H 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对探针分子的设计和结构判定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模拟内毒素吸附剂吸附机理的研究
    李纪红,俞玫,王慧彦,袁直,马翼
    2006, 27(6):  1066-1069.  doi: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内毒素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模拟结果显示, 以二甲胺为配体的吸附剂, 当β位存在羟基时, 此羟基可与内毒素分子间形成氢键, 并形成一个八元环的稳定结构. 此时吸附剂与内毒素之间存在静电、 氢键、 疏水相互作用和八元环的协同作用. 同时模拟了羟基位于配体不同位置的吸附剂与内毒素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静电作用为主要的相互作用力, 羟基的位置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影响显著.
    甘露糖磷酰氨基酸缀合物的ESI-MS研究
    孙麒,马强, 何立,巨勇,赵玉芬
    2006, 27(6):  1070-1074.  doi: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系列全乙酰保护甘露糖-1-磷酰氨基酸酯缀合物的α构型和β构型异构体的ESI-MSn裂解规律研究表明, β构型异构体会出现一系列特征的m/z 433, 391, 371的碎片离子, 且[M-CH2CHCH3+Na]+碎片丰度较大. [M-糖基+Na]+和[糖基+Na]+碎片相对丰度较小. α构型分子反之. 同时对全乙酰保护的[糖基+Na]+ m/z 353碎片离子进行三级碎裂, 其主要特征是消除CH2CO和AcOH中性分子的碎片离子, 而且其它位羟基构型的差异对质谱中碎裂方式影响不大.
    山东藤州西公桥遗址人骨的元素分析
    胡耀武, 何德亮, 刘歆益, 董豫, 王昌燧, 高明奎, 兰玉富
    2006, 27(6):  1075-1079.  doi: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山东滕州西公桥遗址18个墓葬人骨进行了元素分析, 建立了判断骨骼是否污染的各项指标, 如Ca/P比值、 Ca和P含量、 Al和Fe含量及相关性检验、 Ba和Mn相关性以及lg(Sr/Ca)和lg(Ba/Ca)相关性。上述指标的综合分析, 表明该遗址人骨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 不能用作古代人类食谱分析.
    在Co/SiO2作催化剂的Fischer-Tropsch反应中温度对合成气吸附行为及稳定性的影响
    周玮,房克功,陈建刚,孙予罕
    2006, 27(6):  1080-1085.  doi:
    摘要 ( )   PDF (5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了反应温度对Co/SiO2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F-T)合成中合成气吸附行为及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FTIR, TPSR, XRD, BET, HTPD和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为活化吸附, 在270 ℃仍稳定存在,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上发生的主反应由CO加氢链增长反应向Boudouard反应转化, 当反应温度≥350 ℃时, 以Boudouard反应为主. 另外, 随反应温度升高, 金属钴的烧结现象变得明显, 并伴随着硅酸钴或水合硅酸钴物种的生成. 在催化剂的失活因素中, 烧结为主要原因.
    V(Ⅴ)促进SO2-4/Zr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反应
    郑明东,陈同云,胡克良
    2006, 27(6):  1086-1090.  doi:
    摘要 ( )   PDF (52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低温陈化的方法制得V(Ⅴ)促进型SO2-4/ZrO2固体超强酸(SZV), 用流动指示剂法测定其酸强度, 用IR, XRD和XPS进行结构表征, 并将制得的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和丙三醇的酯化反应. 结果表明, 低温陈化样品比常温陈化有更强的酸性和更高的催化活性, IR谱图中SO键的伸缩振动峰显著增强, 在600-650 ℃的焙烧温度下, 低温陈化样品的晶体结构为ZrO2四方相, XPS图中Zr3d峰位出现较大的化学位移, 表明低温陈化使SZV样品具有较高的酸性.
    7-氮杂吲哚衍生物分子基态和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范建训,任爱民,封继康,薄冬生
    2006, 27(6):  1091-1095.  doi:
    摘要 ( )   PDF (5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从头算HF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7-氮杂吲哚衍生物1,3-二(N-7-氮杂吲哚基)苯、1,3,5三(N-7-氮杂吲哚基)苯和4,4′-二(N-7-氮杂吲哚基)联苯进行全优化, 计算分子的电离势IP和电子亲和势EA等相关能量, 并用ZINDO和TDDFT方法计算吸收光谱, 用CIS优化三种化合物分子的S1激发态结构, 并分析其能量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计算溶剂中分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并与实验结果对照. 计算结果表明, 从7-氮杂吲哚到上述三种衍生物依次愈来愈容易接受空穴, 吸收和发射光谱红移.
    蝎型钒氧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邢永恒,孙政,葛茂发,白凤英,牛淑云,杨光第,叶玲
    2006, 27(6):  1096-1100.  doi: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类吡唑硼酸盐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acac)[HB(pz)3](1)和VO(acac)[HB(3,5-Me2pz)3]·CH3CN(2). 运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同时, 采用量子化学的HartreeFock方法和自然轨道分析方法(NBO), 使用3-21G*(6d, 7f)基组计算得到了两个分子体系的分子轨道、原子电荷以及键级,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Cu/AAO纳米有序阵列复合结构的光吸收特性
    李燕 ; 王成伟 ; 赵新宏 ; 王建
    2006, 27(6):  1101-1105.  doi:
    摘要 ( )   PDF (4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化学沉积工艺, 成功制备了铜/氧化铝(Cu/AAO)纳米有序阵列复合结构. 研究结果发现, 在λ为570 nm附近出现了明显的Cu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 且随Cu沉积量的增加, 吸收峰位稍有蓝移, 其强度逐渐增强, 峰形由宽变锐; 另外还发现, 该结构的吸收边随着Cu沉积量(或长径比)的增加大幅度红移, 可以实现在近紫外至近红外的大范围内移动, 最大频移量超过500 nm, 且Cu表面等离子振荡吸收峰会随着吸收边的大幅度红移被掩盖而逐渐消失. 对该结构光吸收边的调制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阐释了吸收峰逐渐消失的原因, 并从理论上定性地解释了导致吸收峰位蓝移及宽化的主要原因.
    富勒烯结构Si60的从头算研究
    甘利华, 舒春英, 王春儒
    2006, 27(6):  1106-1108.  doi: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Si60-Ih及其各种降低对称性后的扭曲构型的稳定性. 找到了5个低能量低对称性(对称性分别为T, Ci, C1, CS和C2) Si60的稳定结构. 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典型的低能量Si60结构对应着一些硅原子凸出球外和一些硅原子凹进球内, 部分Si原子间的成键呈sp3杂化方式.
    苯氧乙酸嘧霉胺盐的低温热容和热力学性质研究
    孙晓红 ; 刘源发 ; 谭志诚 ; 贾婴琦 ; 王美涵
    2006, 27(6):  1109-1112.  doi: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在81-380 K之间的低温热容.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在81-328 K之间无相变和热异常现象发生, 在328-354 K之间发生固-液熔化, 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和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49.38±0.03) K, (34.279±10) kJ/mol和(98.13±0.05) J/(K·mol). 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在80-325 K之间以标准状态(298.15 K)为基准的热力学函数值.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李倩, 岳钦艳, 高宝玉, 刘莉莉
    2006, 27(6):  1113-1117.  doi:
    摘要 ( )   PDF (49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t, PD/Bt, CTMAB/B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 分散大红S-R, 分散蓝SBL, 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 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学常数(k1, k2)以及吸附活化能(Ea1, Ea2)、活化焓(ΔH*1, ΔH*2)和活化熵(ΔS*1, ΔS*2); 在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中, k1随着阳离子插层剂烷烃链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较大的晶片层间距, 疏水的层间域和表面正电荷增加均有利于吸附速率增大; 对于两个吸附动力学阶段, ΔH1<-TavΔS1, △H2<-TavΔS2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熵的影响大于活化焓.
    醋酸对环己烷气相氧化脱氢产物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朱宇君,李静,杨向光,吴越
    2006, 27(6):  1118-1120.  doi: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α1-VOPO4相为催化剂, 在环己烷气相氧化脱氢反应中, 通过在原料中加入醋酸可控制反应产物的分布. 研究了不同醋酸量对目标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醋酸在反应体系中优于环己烷吸附在α1-VOPO4催化剂的表面上, 使催化剂表面形成孤立的活性中心, 避免了产物环己烯的深度氧化. 反应温度为450 ℃, 醋酸与环己烷的摩尔比为12.9∶1时, 环己烷的转化率为6.9%, 环己烯的选择性为100%.
    LY12铝合金表面电化学沉积制备DTMS硅烷膜及其耐蚀性研究
    胡吉明 ; 刘倞 ; 张鉴清,; 曹楚南,
    2006, 27(6):  1121-1125.  doi:
    摘要 ( )   PDF (4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化学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沉积制备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膜. 反射吸收红外光谱表明, DTMS硅烷试剂与铝合金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 生成—SiOAl键实现成膜. 通过对膜覆盖电极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 与开路电位下相比, 采用阴极电位沉积方法得到硅烷膜的耐蚀性能有明显提高, 且存在一个最佳“临界电位”, 在此电位下沉积得到的硅烷膜具有最高的耐蚀性.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在“临界电位”下制备得到的硅烷膜的结构最致密. 给出了硅烷膜覆盖电极的阻抗模型及相关参数的拟合结果.
    以DNA为模板构造苯胺-DNA复合物纳米线和聚苯胺纳米导线
    杨涛; 魏刚; 牛利; 李壮
    2006, 27(6):  1126-1130.  doi:
    摘要 ( )   PDF (54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溶液中, 以DNA为模板构造出了线性的苯胺-DNA复合物纳米线. 用压缩气流将得到的复合物纳米线拉直并固定到云母基底上.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可观察到形貌规整的苯胺-DNA复合物纳米线. 苯胺单体在溶液中能从各个方向上组装到DNA分子上, 从而使DNA模板分子的表面包裹了一层苯胺. 以苯胺-DNA复合物纳米线为前驱体通过进一步化学氧化聚合得到了以DNA为模板的聚苯胺纳米导线.
    固体电解质电解池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研究
    郝金库, 曹映玉, 申勇立, 诸葛尚琦, 白冬花
    2006, 27(6):  1131-1134.  doi: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α-Zr(HPO4)H2O为质子固体电解质设计电解池, 于常温常压实现了CO电催化加氢还原反应, 反应产物与电极材料、 电流密度密切相关. Cu/ZrP电极表面反应主要产物是甲醛, 电流密度100 mA/cm2时, 甲醛的Faradic效率达到29.0 %, Fe/ZrP电极表面反应主要产物是乙烯, 电流密度100 mA/cm2-时, 乙烯的Faradic效率达到15.0%.
    研究简报
    香豆素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电还原行
    王欢; 薛腾; 张爱健; 张丽; 陆嘉星
    2006, 27(6):  1135-1137.  doi: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室温离子液体由大的有机阳离子(咪唑、吡啶、季铵和季等)和各种各样的阴离子[AlCl-4, PF-6, BF-4, CF3SO-3, (CF3SO3)2N-等]组成, 是一种新型的溶剂, 具有稳定性好、蒸气压小、毒性小和不易燃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而在这种新型溶剂中进行有机物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用于评价其作为“绿色”电化学或新型电化学反应的可行性很有必要.
    快速沉淀法制备多孔纳米NiO及其电容性质研究
    郑明波 ; 曹洁明 ; 陈勇平 ; 何平 ; 陶杰 ; 梁彦瑜 ; 力虎林,
    2006, 27(6):  1138-1140.  doi:
    摘要 ( )   PDF (4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一种简单、低成本和无污染的快速沉淀法, 在没有添加任何有机试剂的条件下, 制备了高比表面积并具有良好孔径分布的Ni(OH)2, 于300 ℃下焙烧得到了多孔纳米NiO, 它在2.0 mol/L KOH电解液中的单电极比容量约为255 F/g.
    研究论文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用新型磺化聚芳醚酮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孔令环,,肖敏,王雷,,孟跃中
    2006, 27(6):  1141-1144.  doi: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一种新型磺化聚芳醚酮材料的合成方法, 通过引入取代基对聚芳醚主链进行保护,用氯磺酸直接磺化方法在聚芳醚酮高分子侧基上引入磺酸功能基, 实现了聚合物磺化结构的可控定位合成, 得到了稳定性较好的磺化聚芳醚酮. 通过核磁共振(NMR)、 热重(TG)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用溶液浇膜法制备了质子交换膜, 考察了膜的各种性能, 并与商用Nafion膜进行了比较, 其导电性、 热稳定性和吸水性远优于Nafion膜, 抗氧化性、抗水解性和机械强度也达到了较高的指标.
    新型荧光双重敏感响应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关晓琳, 刘兴妤, 苏致兴
    2006, 27(6):  1145-1148.  doi:
    摘要 ( )   PDF (4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开发新型多功能天然高分子荧光材料,合成出一种新型含有环氧丙氧基荧光素(EPF)基团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GCS-EPF, 并用IR,1H NMR,UV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结构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结果表明, 修饰后水溶性壳聚糖(GCS)的水溶液、 固体粉末和薄膜在520 nm附近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其荧光强度不仅在0-60 ℃时对度有较快敏感响应, 同时在pH=0-13.5时对pH也有较快敏感响应, 具有双重敏感响应, 因此可将其作为温度荧光探针和pH荧光探针的高分子材料.
    碳酸镉@二氧化硅菱形体核壳结构以及二氧化硅菱形体空心结构微粒的制备
    韩坤, 赵志慧, 相铮, 王燕萍, 张俊虎, 杨柏
    2006, 27(6):  1149-1152.  doi:
    摘要 ( )   PDF (7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Stöber种子生长法, 第一次在尺寸为2 μm左右的碳酸镉菱形微粒表面直接包覆二氧化硅层, 得到碳酸镉@二氧化硅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 作为核壳结构的壳层部分, 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加入体系中的正硅酸乙酯的量来控制. 作为核层的碳酸镉胶体部分可以被盐酸刻蚀掉, 进而得到具有菱形体空心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粒.
    新型萘酐型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合成
    尚玉明 ; 谢晓峰 ; 刘洋 ; 徐景明 ; 毛宗强 ; 周其凤
    2006, 27(6):  1153-1156.  doi: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型磺化二胺单体, 1,4-双(4-胺基-2-磺酸基苯氧基)苯(DS-TBDA)与非磺化单体1,4′-二胺基二苯醚(ODA)、 1,4,5,8-萘四酸二酐(NTDA)为原料, 采用高温聚合法,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萘酐型磺化聚酰亚胺(S-PI)质子交换膜材料, 并研究了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磺化度超过33%时, 质子传导率可达到与Nafion膜同一数量级的水平, 而甲醇透过率均在2.85×10-7 cm2/s以下, 比Nafion膜低1-2个数量级. 研究结果表明, 该膜有望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获得应用.
    聚苯乙烯修饰碳纳米管表面的研究
    王国建; 董玥; 邱军; 刘琳
    2006, 27(6):  1157-1161.  doi:
    摘要 ( )   PDF (6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端基具有一个卤素的聚苯乙烯, 并通过叠氮化反应得到端基为叠氮基团的聚苯乙烯. 利用叠氮基与单壁或复壁碳纳米管的反应, 将聚苯乙烯接到碳纳米管的表面上, 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 通过FTIR, XPS, TEM, UV和Raman光谱等技术证明了聚苯乙烯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到碳纳米管表面上. 利用TGA估算出连接在碳纳米管上的聚苯乙烯的含量, 并推测出复壁碳纳米管中较多的结构缺陷更有利于聚合物的接枝.
    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阳军亮; 赵婷; 崔继军; 刘雷静; 周云春; 李杲; 周恩乐; 陈学思
    2006, 27(6):  1162-1166.  doi:
    摘要 ( )   PDF (5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变温广角X射线衍射(WAXD)、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PLLA-PEG)二嵌段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并用Ozawa方程分析了PLLA-PEG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实验结果表明, 高熔点的硬段PLLA结晶符合Ozawa理论, 而低熔点的软段PEG对PLLA的结晶起到了稀释剂的作用; 当软段PEG开始结晶时, 已经结晶完全的硬段PLLA限制了PEG的结晶, 使得软段PEG的结晶不符合Ozawa理论. 此外, 不同降温速率下的结晶形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 晶体经历了从环带球晶、 环带和十字消光的混合球晶到典型的十字消光球晶的转变, 并且球晶的尺寸也明显变小.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新型载体PEI/SiO2的制备及其特性
    王旭朋; 高保娇; 郭建峰; 张丽萍
    2006, 27(6):  1167-1172.  doi:
    摘要 ( )   PDF (6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 将聚乙烯亚胺(PEI)化学偶联在硅胶微粒表面, 制备了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新型复合载体PEI/SiO2, 最终制得了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通过测定复合载体表面PEI的偶合量, 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复合载体制备的影响规律; 通过红外光谱与电导滴定法测定, 对复合载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 为探索复合载体PEI/SiO2固定化酶的作用机理, 测定了复合载体在固定化酶前的ζ电位.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氯丙基硅烷偶联剂的媒介, 聚胺大分子PEI可以充分地被化学偶联在SiO2表面, 键合量可达到15%. 偶联反应的适宜条件: 反应温度90-94 ℃; 反应时间5h; PEI的质量浓度0.45-0.50 g/mL. 由于PEI分子链中含有大量氨基, 少量的共价键联与大量的物理吸附相结合, 既可使青霉素酰化酶被快速稳定地固定化, 又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构象, 使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活力回收率, 而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操作稳定性, 重复使用15次, 固定化酶的活性可稳定地保持在初活性的87.5%水平上.
    PET/PEN/DBS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李桂娟; 徐晓多; 徐雪丽; 于宝洁; 李祎; 周恩乐
    2006, 27(6):  1173-1177.  doi: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DSC方法, 用修正的Avrami, Ozawa, Ziabicki宏观动力学模型描述PET/PEN/DBS[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DBS: 1,3∶2,4-二(亚苄基)-D山梨醇]共混物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修正的Avrami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此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过程. 冷却速率在5-20 ℃/min范围内, Ozawa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初期结晶过程, 但结晶后期由于忽略次级结晶而不适宜. 由Ziabicki结晶动力学参数可知, 该共混物的结晶随着成核剂DB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结晶速率随着成核剂DB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在非等温结晶条件下, 共混物结晶同时受到冷却速率和共混物组成的影响, 与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有效能垒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静电纺丝法制备PVP螺旋纤维及其机理研究
    杜建时 ; 杨清彪 ; 王永芝 ; 杨松涛 ; 白杰 ; 王书刚 ; 宋岩 ; 李耀先 ; 王策
    2006, 27(6):  1178-1181.  doi:
    摘要 ( )   PDF (8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电纺丝聚乙烯吡咯烷酮螺旋纤维的形成条件, 在9kV的电压下, 由于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12%-24%), 纤维形态呈现出直线→螺旋→折叠→无序的变化趋势; 在质量分数为20%时, 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 纤维形态呈现出折叠→螺旋→无序的变化趋势, 同时对螺旋纤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在纺丝过程中纤维束所带静电荷之间的库仑斥力是形成螺旋纤维的直接动力.
    克拉霉素漂浮-生物粘附微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郑建华 ; 刘朝武 ; 包德才 ; 赵燕军 ; 马小军
    2006, 27(6):  1182-1185.  doi:
    摘要 ( )   PDF (3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乙基纤维素载药微球(EMs), 并通过内部凝胶化法进行包衣制得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载药微囊(AEMs), 最后通过离子交联法进一步包衣制得壳聚糖-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载药微囊(CAEMs). 研究克拉霉素漂浮\|生物粘附微囊的制备工艺, 并考察微囊的体外漂浮性能、 粘附性能及体内滞留性能. 结果表明, CAEMs球形度较好, 药物包封率为72.3%~78.2%, 载药量为7.1%~12.7%. 在pH=5的醋酸缓冲液中, 6 h时的累积释放率为56.6%~70.6%, 漂浮率大于70%, 4 h时的体内滞留率为60.5%. CAEMs有望通过延长药物胃内滞留时间, 在临床用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从而降低消化道溃疡的复发率.
    研究简报
    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苯乙烯共聚乳胶粒微结构
    倪克钒; 单国荣; 翁志学
    2006, 27(6):  1186-1188.  doi: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曾制备了核-壳结构的杂化乳胶粒, 并用溶剂将核去除得到杂化空心微胶囊. 但由于此乳液聚合过程十分复杂, 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乳胶粒的微结构有较大不同, 目前尚未见到各反应条件下所得产物微结构的表征和形成机理的研究报道. 本文将系统分析在不同反应条下, MPS和St种子乳液聚合过程中, 得到的乳胶粒壳层杂化聚合物的微结构, 并研究了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