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7-10-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第28卷第10期目次
    2007, 28(10):  0.  doi:
    摘要 ( )   PDF (11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2005~2006年ISI-JCR中国科技期刊(化学类)在学科中的总被引频次排名
    2007, 28(10):  0.  doi:
    摘要 ( )   PDF (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次
    下期目次预览
    2007, 28(10):  0.  doi:
    摘要 ( )   PDF (26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2005~2006年ISI-JCR中国科技期刊(化学类)在学科中的影响因子排名
    2007, 28(10):  0.  doi:
    摘要 ( )   PDF (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层状化合物La2Ni1-yCoyO4+δ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黄端平, 徐庆, 张枫, 陈文, 刘韩星
    2007, 28(10):  1807-1811.  doi:
    摘要 ( )   PDF (7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氨基多羧酸配合物法合成La2Ni1-yCoyO4+δ(y=0~0.2)超细粉料, 研究陶瓷样品的结构和混合导电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La2Ni1-yCoyO4+δ具有正交结构(Fmmm空间群), Co离子取代增加了钙钛矿层中ab平面上Ni/Co—O键的键长、岩盐层中沿c 轴方向上La—O键的键长和非化学计量氧含量, 并有利于改善材料的烧结性能. 随着Co离子含量的增加, 总电导率的峰值温度向高温移动, 高温段总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趋于平缓, 但总电导率水平出现降低; 增加Co离子含量还有利于提高氧离子导电性能. Co离子取代对陶瓷样品混合导电性能的影响与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紧密相关.
    一种新颖的ZnO纳米结构的自组装合成及发光性能
    周泽广,柴春芳,米艳,谭学才,吴健,黄在银,袁爱群
    2007, 28(10):  1812-1816.  doi:
    摘要 ( )   PDF (4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花生状ZnO微米棒, 通过XRD, EDX和FE-SEM等技术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形貌及尺寸; 通过变温荧光光谱测试及对所得谱图的高斯拟合研究了该ZnO微米棒的荧光性能, 并将其在300 K时所得的谱图与常规室温荧光谱图进行了比较. XRD, EDX及FE-SEM测试结果表明, 该产物为长约10 μm, 直径约2 μm的花生状六方纤锌矿ZnO微米棒; 荧光测试结果表明, 该ZnO微米棒有紫外峰、紫峰和绿峰3个发光峰, 当温度从8 K升至300 K时, 各峰的强度均有所减弱, 同时紫外峰出现蓝移, 绿峰出现红移, 紫峰峰位出现特殊的“S”形(红移-蓝移-红移)移动. 并对各峰的产生及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两个镉的配位聚合物的原位水热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
    张道军, 郭晔, 石晶, 宋天佑, 王莉, 王瑛, 范勇, 徐家宁
    2007, 28(10):  1817-1820.  doi: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热条件下, 以3-氨基-1,2,4-三唑-5-甲酸(AmTHZAC)为配体, 原位反应得到了两个镉的配位聚合物 Cd(AmTAZ)Cl(1)和[Cd(AmTAZ)(BDC)(H2O)2]·1.25H2O(2)(AmTAZH=3-amino-1,2,4-triazole, H2BDC=benzene-1,4-dicarboxylic acid), 采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CHN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化合物12的荧光性质. 化合物1属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a=0.6452(3) nm, b=0.7848(5) nm, c=1.0449(6) nm, V=0.5291(5) nm3, Z=4, 最后一致性因子[I>2σ(I)], R1=0.0226, wR2=0.0377, GOF=1.087. 化合物2属正交晶系, Pmc2(1)空间群, a=0.7100 nm, b=0.9920 nm, c=1.2561 nm, V=0.8847 nm3, Z=8, 最后一致性因子[I>2σ(I)], R1=0.0934, wR2=0.2456, GOF=1.031.
    Pt4(OCOCH3)4(OCOCH=CH2)4的合成及其在n型单晶硅表面的嫁接与组装
    徐庆红, 魏亚波, 赵钰雪
    2007, 28(10):  1821-1825.  doi:
    摘要 ( )   PDF (7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羧基取代法, 通过化合物Pt4(OCOCH3)8与过量的丙烯酸作用合成了配合物Pt4(OCOCH3)4(OCOCH=CH2)4. 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Pt4(OCOCH3)8中的4个乙羧基能够被烯丙羧基有规律地选择性替换, 从而形成一个含双键的对称铂配合物. 利用Si—H与不饱和键的加成性质将该配合物嫁接到氢化n型单晶硅(111)表面, 发现配合物Pt4(OCOCH3)4(OCOCH=CH2)4除了能嫁接到单晶硅表面外, 还能在n型单晶硅表面进行自组装而形成许多岛状纳米粒子, 这种组装体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抗酸性.
    含有十二元环交叉孔道的新颖亚磷酸铟[In4(HPO3)7(H2O)3](NH3CH2CH2NH3)·(H2O)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刘成站,朱广山,金钊,薛铭,孙福兴,方千荣,裘式纶
    2007, 28(10):  1826-1829.  doi: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含有HF的体系中, 用乙二胺作模板剂,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三维亚磷酸铟[In4(HPO3)7(H2O)3](NH3CH2CH2NH3)·(H2O), 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ICP和CHN元素分析等表征.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属于三方晶系, P3空间群, 晶胞参数a=1.37883(7) nm, c=0.93450(9) nm, V=1.53862(2) nm3, Z=2, Dc=2.489 Mg/m3, 最终一致性因子R1[I >2σ(I)]=0.0526, wR2[I>2σ(I)]=0.1328, GOF=1.082. 其结构中的InO6八面体、InO5(H2O)八面体和HPO3假四面体通过O原子共顶点连接, 分别沿a, b轴方向形成含有十二元环的交叉孔道, 客体水分子和双质子化的乙二胺分子存在于孔道中.
    研究快报
    熔盐中熟化处理提高BiFeO3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孙尚梅,庞广生,李春光,黄玉亮,冯守华
    2007, 28(10):  1830-1832.  doi:
    摘要 ( )   PDF (4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发现, 通过熔盐中熟化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BiFeO3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研究简报
    [Ru(phen)2dppz]2+二聚及对DNA键合性质的影响
    聂晶, 韩美娇, 王科志
    2007, 28(10):  1833-1835.  doi: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发现, [Ru(phen)2dppz]2+表现出非常强的自聚合倾向, 并显著影响DNA的键合性质, 有关方面的研究应引起科研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Eu2(TCM)2(DMSO)6]·2DMSO双核笼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蔡正洪,唐静,唐瑜,谭民裕,郁开北
    2007, 28(10):  1836-1838.  doi: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一个H3TCM配体在较小尺寸的溶剂DMSO中与稀土离子Eu3+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双核笼状结构, 从中可进一步看出溶剂分子的尺寸对该双核结构的影响.
    Ti, F复合掺杂改进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丁燕怀,张平,姜勇,尹久仁,卢其斌,高德淑
    2007, 28(10):  1839-1841.  doi: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复合离子掺杂技术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改性, 并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考察.
    研究论文
    气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炬双检测器及其气相色谱的响应特性
    师宇华, 吴立航, 李红梅,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2007, 28(10):  1842-1845.  doi: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并建立了气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原子发射光谱和离子化双检测器系统. 以Ar气作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 O2气作为等离子体屏蔽气体, 同时获得了被测组分的原子发射和离子化信息, 并对不同种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响应系数及检出限进行了测定.
    主流卷烟烟气中气相自由基测定方法的改进
    周骏,,吴可,孙岳 ,丛建波,王长振,常翔,先宏,朱永法
    2007, 28(10):  1846-1851.  doi: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ISO 4387标准进行吸烟, 通过自行研制的捕集装置, 以2-苯叔丁基硝酮(PBN)的四氯化碳溶液捕集气相自由基. 将捕集到气相自由基的溶液先用液氮冷冻, 再定时解冻以抑制其衰减, 并有效地去除氧气对气相自由基定量分析的干扰, 获得理想的测定重复性. 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检测气相自由基, 以2,2,6,6-四甲基哌啶-1-氧(TEMPO)作为标准样品, 以碳酸钙稀释的煤粉作为校正样品, 定量计算气相自由基. 测定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可以满足日常卷烟烟气气相自由基的定量分析的需要.
    单分子荧光成像研究凝血酶核酸适体的折叠
    马新勇, 汪俊, 陈波, 方晓红
    2007, 28(10):  1852-1856.  doi:
    摘要 ( )   PDF (4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固定在表面的TMR标记凝血酶核酸适体进行单分子荧光成像, 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凝血酶核酸适体的折叠. 在有K+存在的条件下, 核酸适体分子与K+结合后发生折叠, 形成G四分体结构, 使得TMR靠近富含鸟嘌呤的G四分体, 并与鸟嘌呤发生电子转移, 从而导致TMR荧光强度降低. 根据TMR的单分子荧光强度观察到不同K+浓度下核酸适体在折叠和无规卷曲两种状态下的分布. 结果表明, 可利用电子转移引起的荧光强度变化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核酸适体构象变化, 这一新方法的建立是对常用的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的重要补充.
    硅壳纳米颗粒对COS-7细胞的生物效应
    刘芳, 何晓晓, 王柯敏, 葛佳, 谭蔚泓
    2007, 28(10):  1857-1862.  doi:
    摘要 ( )   PDF (5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硅壳纳米颗粒对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及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地考察了包裹RuBpy染料的硅壳荧光纳米颗粒(FSiNPs)对美洲绿猴肾细胞(COS-7)的生物效应. 结果表明, FSiNPs对COS-7细胞的影响是浓度依赖性的, 低浓度(<0.2 μg/μL)的FSiNPs对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周期及整个生长过程均无负面影响, 但随着与COS-7细胞作用的FSiNPs浓度的增大, FSiNPs对COS-7细胞的毒性也逐渐增大, 尤其是对细胞周期及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更为敏感. 同时, 利用FSiNPs的荧光信号同步指示作用, 考察了COS-7细胞对FSiNPs的吞噬作用, 发现 FSiNPs通过细胞膜的吞噬作用随机地进入到细胞内, 一部分FSiNPs被细胞当成异物外排到细胞培养基中, 另一部分则进入到下一代细胞中. 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和新生胞质的产生, FSiNPs在细胞内的含量逐渐减少, 最后消失. 在这一过程中, 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依然良好. 上述研究结果有望为FSiNPs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安全标准, 并为开展基于新型纳米颗粒的纳米颗粒器件的研究与应用打下了基础.
    保证多指标成分含量稳定的中药材最优化调配方法
    杨辉华,王勇,,章弘扬,,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
    2007, 28(10):  1863-1868.  doi:
    摘要 ( )   PDF (6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利用HPLC指纹图谱测定中药材多指标成分含量, 再运用线性、非线性最优化理论调配中药材, 从而保证中药材调配物多指标成分含量稳定的新方法. 方法的核心是所提出的7种最优化调配目标函数及相应的约束条件. 实验验证, 以10批板蓝根药材为基础, 在7种最优化目标下, 控制5个主要HPLC色谱峰面积稳定均一, 结果显示, 峰面积最大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为6.3%.
    聚鲁米诺-金属离子复合物膜的电化学发光特性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宋玲, 郑行望, 李桂新
    2007, 28(10):  1869-1874.  doi: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基于电聚合和配位效应构建聚鲁米诺-金属离子复合物膜修饰电极测定尿素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 并且提出了一种优化聚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的新思路. 在最佳条件下, 增敏电化学发光信号与尿素的质量浓度在2.0×10-9—1.0×10-7 g/m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7×10-10 g/mL.
    研究快报
    利用泰勒分析和动态涂层毛细管电泳系统快速测定蛋白质的扩散系数
    左敏,陈义
    2007, 28(10):  1875-1877.  doi: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泰勒分散理论为基础, 首次采用动态涂层毛细管来准确和快速测定蛋白质分子的扩散系数.
    研究简报
    三甲氧基苄啶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及色谱性能
    刘祥军, 刘吉众, 赵睿, 刘国诠, 陈义
    2007, 28(10):  1878-1880.  doi: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双酯为交联剂, 制备了三甲氧基苄啶分子印迹整体柱, 对整体柱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并且研究了TMP和5种磺胺类药物在分子印迹整体柱上的色谱行为.
    研究论文
    N-苯基[1,3]苯并噁嗪正离子与烯烃[4+2]反应合成喹啉并[1,2-c][1,3]苯并噁嗪-6-酮衍生物
    王俊蒲, 张炜, 黄利敏
    2007, 28(10):  1881-1884.  doi: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BF3·OEt2 为催化剂, 在室温下通过4-羟基-N-苯基[1,3]苯并噁嗪-2-酮的脱羟基产生N-苯基[1,3]苯并噁嗪正离子, 然后与富电子烯烃发生Diels-Alder反应, 合成出了一系列喹啉并[1,2-c][1,3]苯并噁嗪-6-酮和喹啉并[1,2-c][1,3]萘并噁嗪-6-酮衍生物.
    基于随机森林与Chemistry Development Kit描述符的P-gp底物识别
    马广立,赵筱萍,程翼宇
    2007, 28(10):  1885-1888.  doi: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随机森林方法、开放源代码软件-CDK(Chemistry Development Kit)描述符与170个化合物的训练数据集[其中96个为磷糖蛋白(P-gp)底物], 建立了P-gp底物的识别模型. 研究了CDK描述符与P-gp底物识别的关系, 结果表明, 原子极化性和电荷偏面积等分子属性对P-gp底物识别起到重要作用. 该模型对训练集的预测正确率为99.42%; 对外部测试集(42个化合物, 其中24个为P-gp底物)的预测结果为P-gp底物、非底物及总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87.50%, 83.33%和85.71%. 212个化合物数据集上的Leave-One-Out交叉验证识别正确率为77.4%.
    低价钛促进的苯并咪唑并[1,2-c]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
    史达清,李正义,窦国兰,石春玲,王香善,纪顺俊
    2007, 28(10):  1889-1892.  doi:
    摘要 ( )   PDF (3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低价钛试剂促进的2-邻硝基苯基苯并咪唑与原甲酸酯或丙酮或固体光气的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咪唑并[1,2-c]喹唑啉衍生物, 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定, 化合物4c的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确证. 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和产率高等优点.
    梅花鹿茸中活性多肽的纯化、测序及功能研究
    严铭铭,曲晓波,王旭,刘宁,刘志强,赵大庆,刘淑莹
    2007, 28(10):  1893-1896.  doi: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及C18反相柱层析等方法, 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多肽CNT14, SDS-PAGE电泳显示其为一条带, HPLC图谱为单峰, 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479.9028. 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此多肽主要含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及脯氨酸, 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序结果为E-P-T-V-L-D-E-V-C-L-A-H-G-P. 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该多肽能够明显促进小鼠海马HT22细胞增殖. 同时, 采用固相合成法对该多肽进行了合成, 与所分离的天然多肽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利用二次球形配位构筑疏水型隧道框架结构
    袁雷, 郭放, 张爽, 胡志泉, 夏芳, 郭文生
    2007, 28(10):  1897-1901.  doi:
    摘要 ( )   PDF (4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质子化N,N,N',N'-四苄基乙二胺(L)可与[MCl4]2-(M=Mn, Co, Cu)形成二次球形配合物. 通过N—H…Cl相互作用构筑了1D带状和2D层状框架结构, 层中配体L的苄基通过C—H…Cl相互作用分别采取水平和垂直取向, 使1D带状和2D层状呈现凸凹交替排列. 通过层间凸凹部位的C—H…H—C相互作用, 形成了层间空穴, 进而构筑成了3D疏水型隧道框架结构, 乙醇分子能够填充于隧道之中. 在L·2H+·[CuBr4]2-晶体中, 由于[CuBr4]2-没有与配体L的苄基形成C—H…Br氢键, 使配体L的苄基采取了同向取向. 因而, 形成的2D层状框架结构是平展的, 未形成3D疏水型隧道框架结构, 也未发现与乙醇分子的包结现象.
    4-[3-(吡啶-4-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吗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慕长炜,袁会珠,李楠,傅滨,肖玉梅,马永强,齐淑华,覃兆海
    2007, 28(10):  1902-1906.  doi: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寻找具有高活性的含吡啶杂环杀菌剂, 以烯酰吗啉为模板化合物, 以异烟酸为起始原料, 通过卤代反应、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Wittig-Horner反应等, 将吡啶-4-基或2-氯吡啶-4-基引入到模板结构中, 设计合成了27个4-[3-(吡啶-4-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吗啉类化合物, 其结构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对目标化合物的初步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目标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掘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 Tucker)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中4-20, 4-21, 4-22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值分别为28.94, 5.27和0.87 μg/mL(对照药剂多菌灵为1.54 μg/mL, 烯酰吗啉为60.95 μg/mL); 对掘氏疫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0.33, 0.27和0.09 μg/mL(对照药剂百菌清为20.39 μg/mL, 烯酰吗啉为0.24 μg/mL), 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重大的研究开发价值.
    肿瘤抑制因子WT1对人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
    宋德贵,邹芳,邬开朗,刘燕,朱应,吴建国
    2007, 28(10):  1907-1910.  doi: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人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hiNOS)启动子构建在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上, 构建成用荧光素酶为系统的启动子, 以研究载体p8.3iNOS. 结果显示, 肾母细胞肿瘤抑制因子(WT1)能够有效地抑制hiNOS启动子的转录; 且WT1的4个选择性剪接本的抑制效果有所不同, 其中WT1(-/-)在两种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中对hiNOS的表达均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 并且抑制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 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HepG2细胞中WT1(-/-)过量表达能下调hiNOS表达. 以上结果说明WT1在肝癌细胞中对人的hiNOS具有转录调节作用.
    研究简报
    C-甲基取代的1-二茂铁酰氧基杂氮硅三环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FcCOOSi(OCHCH3CH2)(OCH2CH2)2N的晶体结构
    常卫星, 叶志海, 陈莉, 彭斌, 谢庆兰, 孙丽娟
    2007, 28(10):  1911-1913.  doi: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11个新的C-甲基取代的1-二茂铁酰氧基杂氮硅三环化合物.
    超嗜热酯酶APE1547中特殊位置氢键对酶活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毕云枫,解桂秋,高仁钧,鲁静,曹淑桂
    2007, 28(10):  1914-1916.  doi: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了APE1547蛋白的β-推进器结构中第3和第4“叶片”间的侧链氢键(Thr127-Gly154, Leu182-Arg145-Glu122)对蛋白质的作用.
    基于杯芳烃的分子容器的合成及其对有机铵的可逆识别
    屠春来, 郑超, 陈燕, 舒谋海
    2007, 28(10):  1917-1919.  doi:
    摘要 ( )   PDF (3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三(吡啶基甲基)胺(TPA)引入杯芳烃的下缘, 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杯状结构的杯芳烃衍生物, 研究了其对有机铵的分子识别行为.
    研究论文
    共价嫁接钌(Ⅱ)配合物SBA-15介孔分子筛的光学氧传感行为
    张浩然,李斌,雷炳富,李文连
    2007, 28(10):  1920-1924.  doi:
    摘要 ( )   PDF (5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P123(EO20PO70EO20)作为表面活性剂, 并通过正硅酸乙酯与含可以水解烷氧基团的[Ru(Phen)2Phen—Si]2+功能化配合物的水解和共缩聚反应, 成功地制备了共价嫁接[Ru(Phen)3]2+分子片断的复合SBA-15介孔杂化材料. 用红外光谱和发光强度猝灭Stern-Volmer曲线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并分别用Demas双格位模型以及Lehrer模型对所获得的复合Ru-SBA-15样品的Stern-Volmer曲线进行了拟合. 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传感样品对氧气具有较高的传感灵敏度. 发光分子与分子筛之间产生强有力的CH2—Si化学键使得该杂化材料具有可逆的氧传感信号和较好的光化学稳定性.
    树枝化对聚芴类分子发光行为的影响
    吴义室,黎静,艾希成,付亚琴,周建军,李林,薄志山,张建平
    2007, 28(10):  1925-1928.  doi: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稳态吸收、稳态荧光光谱及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等手段, 研究了树枝化对聚芴分子的光谱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在1×10-5 mol/L四氢呋喃溶液中, 非树枝化聚芴和不同代数的树枝化聚芴的稳态吸收和稳态荧光光谱基本一致, 表明树枝化不影响聚芴基团的本征电子性质; 在薄膜状态下, 紧密排列的聚芴分子表现出明显的链间聚集行为. 不同代数树枝化聚芴的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溶液状态下的发光为单指数衰减行为, 而薄膜状态下的发光为多指数衰减行为, 且其发光寿命随树枝化代数增加而增长, 表明树枝化基团抑制了邻近的聚芴分子之间能量传递所致的激发态能量耗散.
    三维虫孔状介孔纳米粒子Ag2O/Ce0.6Zr0.35Y0.05O2的制备、表征及其对甲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张玉娟, 王国志, 张磊, 戴洪兴, 何洪, 訾学红
    2007, 28(10):  1929-1934.  doi:
    摘要 ( )   PDF (7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虫孔状介孔Ce0.6Zr0.35Y0.05O2(CZY)立方晶相结构的纳米粒子, 用浸渍法制备了Ag2O质量分数为0.2%—4.0%的Ag2O/CZY催化剂, 以XRD, HRSEM, HRTEM/SAED, H2-TPR和XPS等表征手段测定了CZY 和Ag2O/CZY催化剂的物化性质, 考察了其对甲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为2.0%的Ag2O/CZY催化剂在空速为50000 h-1、甲烷/氧气摩尔比为1:4和反应温度为600 ℃的条件下, 可使甲烷完全氧化成CO2和H2O, 且基本上消除了在升温、降温过程中甲烷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滞后回线”现象. 可见, Ag2O/CZY的优良催化性能与CZY具有发达的三维虫孔状介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储释氧能力及其稳定活性相Ag2O等因素有关.
    硝基苯在离子液体EMimBF4中的选择性电还原
    陈松,马淳安,褚有群,毛信表
    2007, 28(10):  1935-1939.  doi: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EMimBF4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选择性电还原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子八电子三步骤电化学过程: 第一步反应为准可逆单电子转移步骤, 产生阴离子自由基; 第二步为二电子转移步骤, 并伴有随后的双分子不可逆自由基偶合反应和快速质子化及脱水反应, 主要产物为氧化偶氮苯; 第三步是二电子转移产生偶氮苯的过程. 通过控制电位, 可以选择性地合成氧化偶氮苯和偶氮苯; 在EMimBF4中, 硝基苯和水的浓度变化对电化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受主掺杂BaPbO3晶体的缺陷化学模型
    陆裕东,王歆,庄志强,刘保岭
    2007, 28(10):  1940-1943.  doi: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温平衡电导法测定高温平衡电导率随氧分压的变化为基础, 具体分析了不同氧分压范围内主要缺陷类型——包括空穴、电子、氧离子空位、铅离子空位和杂质缺陷随氧分压的变化规律, 通过一定的理论假设, 建立了以空穴、电子、氧离子空位、铅离子空位和杂质缺陷为主要缺陷类型的受主掺杂BaPbO3材料的缺陷化学模型.
    乙酸介质中构筑苝酰亚胺染料长纳米线
    曹亚锋, 解波雨, 孙景志
    2007, 28(10):  1944-1947.  doi: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带酰胺基的苝酰亚胺. 紫外-可见光谱表明, 该化合物在乙酸和体积分数大于40%的乙酸水溶液中于647 nm附近出现“黑相”的特征吸收, 苝生色团采取in-phase方式排列; 而在乙醇和体积分数小于40%的乙酸水溶液中于571 nm附近出现“红相”的特征吸收, 苝生色团采取interdigital方式排列. SEM和TEM照片显示, 黑色固体的微观形态为长达数百微米, 直径为100~200 nm的纳米线, 而红色固体则为长度为几微米的梭状结构. 用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监测了随着乙酸浓度的降低和介质改变, 固体由黑相到红相的转变, SEM图像还显示, 在体积分数为40%的乙酸水溶液中存在长纳米线解体和短的梭状结构形成的转变过程.
    Pt/巯基乙酸/玻碳电极的表面形貌与电催化性能
    于志辉,谢佳,夏定国,于春洋
    2007, 28(10):  1948-1951.  doi:
    摘要 ( )   PDF (68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巯基乙酸为偶联层在玻碳(GC)电极上组装 Pt纳米颗粒, 得到Pt /巯基乙酸/GC电极,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巯基乙酸在GC电极表面具有特性吸附, 形成了具有一定致密性的吸附层. 在0.5 mol/L H2SO4+1.0 mol/L CH3OH溶液中, 组装19 h的复合电极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极化液/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黄峰, 张之鑫, 冯国栋, 于爱民, 张志权
    2007, 28(10):  1952-1956.  doi:
    摘要 ( )   PDF (3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水溶液滴涂在铂盘电极表面, 然后将该电极插入到1,2-二氯乙烷溶液中, 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 液滴中的K3Fe(CN)6和K4Fe(CN)6氧化还原电对既可以作为水相中的参比电对参与控制液/液界面上的电势差, 同时又可以作为水相的电子授受体参与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结合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系统的特点, 利用其双恒电位仪分别控制界面电势差和现场扫描的优点, 通过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渐进曲线得到了不同界面电势差控制的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此方法获得的液/液界面可以被外加电位极化, 在一定的电势差范围内, 反应速率常数与界面电势差的关系遵守Butler-Volmer公式.
    NC2S+离子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于广涛, 李飞, 于健康, 黄旭日, 孙家锺
    2007, 28(10):  1957-1961.  doi:
    摘要 ( )   PDF (4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密度泛函和从头算理论水平下计算了单重态的NC2S+离子的结构、能量、光谱以及稳定性. 在B3LYP/6-311G(d)水平下, 得到8个异构体, 它们由15个过渡态相连接. 在CCSD(T)/6-311+G(2df)//QCISD/6-311G(d)+ZPVE水平下, 得到能量最低的异构体是直线型的具有1Σ电子态的NCCS+(1)(0.0 kJ/mol), 其次是直线型的异构体CNCS+(2)(54.8 kJ/mol). 两个低能量的异构体12及另外一个高能量的直线型异构体CCNS+(3)(323.8 kJ/mol)都具有相当大的动力学稳定性, 这三个异构体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实验室和星际条件下是可以进行观测的. 分析了这3个异构体的成键性质.
    吡啶与HCl和CHCl3形成分子间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的理论研究
    王素纹,黎安勇,谭宏伟
    2007, 28(10):  1962-1967.  doi: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MP2方法, 分别在6-31G(d,p), 6-311+G(d,p)和AUG-cc-pVDZ基组下, 研究了复合物C5H5N…HCl(1), C5H5N…HCCl3(2)和C5H5N…HCCl3(3)的分子间氢键. 计算结果表明, 在复合物1中, HCl中Cl—H键伸长, 形成Cl—H…N红移氢键; 在复合物2中, HCCl3中C—H键伸长, 形成C—H…N 红移氢键; 在复合物3中, HCCl3中C—H键收缩, 形成C—H…π蓝移氢键.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 影响氢键红移和氢键蓝移主要有3个因素: n(Y)→σ*(X—H)超共轭作用、X—H键轨道再杂化和质子供体电子密度重排. 其中, 超共轭作用属于键伸长效应, 电子密度重排和轨道再杂化属于键收缩效应. 在复合物12中, 由于键伸长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红移氢键; 在复合物3中, 由于键收缩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蓝移氢键.
    杂硼原子簇B6X-(X=N, P, As, Sb, Bi)稳定性和芳香性研究
    熊杰明,龚良发,李前树
    2007, 28(10):  1968-1971.  doi:
    摘要 ( )   PDF (5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Gaussian 98程序, 采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对B6X-(X=N, P, As, Sb, Bi)杂硼原子簇进行了理论研究, 优化得到了其稳定平衡构型, 讨论了其振动光谱和稳定性等, 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子轨道(MO)和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分析, 确定这些杂硼原子簇都有离域的π电子和σ电子成键轨道, 满足4n+2电子规则, 具有芳香性, 与纯B6- 或B62- 原子簇呈反芳香性不同.
    乙基硫自由基及阴、阳离子低电子激发态从头算研究
    李步通,魏子章,潘清江,张红星,孙家锺
    2007, 28(10):  1972-1974.  doi: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CASSCF方法和6-311++(3df, 3pd)基组以及Cs对称性优化了乙基硫自由基和阳、阴离子3种分子的12个电子态的几何构型. 利用二级微扰方法(CASPT2)对这12个电子态做了单点能校正. 通过比较自由基与阴阳离子的能量, 得出了绝热电子亲和势和绝热电子电离能, 与实验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
    研究快报
    CHnF4-n与O3吸氢反应途径和速率常数计算
    杨静,,张绍文,李前树
    2007, 28(10):  1975-1977.  doi: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量子化学方法, 从理论上探讨了CHnF4-n(n=2,3)与臭氧反应的微观机理, 并计算了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研究简报
    纳米BaAl2S4:Eu2+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申连春, 于连香, 朱万春, 田玉美
    2007, 28(10):  1978-1980.  doi: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荧光粉BaAl2S4:Eu2+,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HO+CH4→H2O+CH3反应的偏分势能面与散射共振态理论研究
    路熙,王华阳,蔡政亭,冯大诚
    2007, 28(10):  1981-1983.  doi: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b initio方法构建了该体系的偏分势能面, 并用其研究了该体系中散射共振态的形成机理, 估算了第一共振态寿命.
    研究论文
    聚(二甘氨酸乙酯)磷腈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
    王洪霞, 高长有
    2007, 28(10):  1984-1989.  doi:
    摘要 ( )   PDF (6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氨基酸酯基取代的聚磷腈由于具有优良的水解性能并能降解成无毒产物, 因而成为一类非常有吸引力的生物医用材料.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聚(二甘氨酸乙酯)磷腈(PEGP). 首先采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制备中间体聚二氯磷腈, 再利用亲核取代方法合成PEGP.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等确证了产物的结构. 用蒸汽压下降法测得PEGP的分子量为12959, 用DSC法测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1.5 ℃.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评价了肝癌细胞HepG2和人工合成纤维细胞在PEGP薄膜表面的生长性能. 结果表明, 该材料不但没有细胞毒性, 反而具有良好的促进细胞生长的能力, 显示聚(二甘氨酸乙酯)磷腈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新型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辛志荣,赵郁霞,侯万国,尹立刚,邱召明,刘晓丽,柳婵,殷敬华
    2007, 28(10):  1990-1994.  doi: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氧乙烯和全氟辛基聚氧乙烯醚(FPEOE)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一系列的特种氟表面活性剂及其丙烯酸酯, 用FT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 以其作为接枝单体, 利用反应挤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 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 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和XPS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 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 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新型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性
    霍美蓉, 周建平, 张勇, 吕霖
    2007, 28(10):  1995-1999.  doi:
    摘要 ( )   PDF (46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天然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为原料, 通过在壳聚糖6位羟基上引入羧甲基, 在2位氨基上引入疏水烷基链, 制得N-辛基-O,N-羧甲基壳聚糖(OCC)两亲性衍生物, 分别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并考察其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及其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能力. 所制备的OCC羧甲基取代度为115.9%, 取代主要发生在6位羟基上; 辛基取代度58.0%, 取代主要发生在2位氨基上; 与壳聚糖相比, OCC分子间/内氢键作用减弱; OCC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不溶, 但在水中溶解度增加, 能够形成具有淡蓝色乳光的纳米胶体溶液, 对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具有优越的增溶能力, 使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近500倍, 载药量为34.6%(质量分数), 包封率为89.9%. OCC是潜在的优良的难溶性药物增溶载体材料.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对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
    李晓东,沈家骢
    2007, 28(10):  2000-2005.  doi:
    摘要 ( )   PDF (6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胶束增强型的聚电解质胶囊对正电荷小分子罗丹明B的包埋和释放情况. 胶囊对正电荷水溶性物质罗丹明B的包埋动力学和包埋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包埋水溶性物质. 释放研究结果表明, 胶囊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释放行为有一定的区别, 但趋势相同, 分为突释区、释放诱导区、快速释放区和缓释区, 呈现多区释放, 前期胶囊的突释现象相当明显. 同时, 盐离子的浓度对胶囊的释放行为影响不大.
    PLLA-PEG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任杰, 桂宝珠, 任天斌, 杨军, 顾明浩
    2007, 28(10):  2006-2009.  doi: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熔融共聚法制备PLLA-PEG嵌段共聚物, 用WAXD和DSC方法研究其结晶行为, 并用Avrami方程的Jeziorny修正分析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 PLLA结晶明显, 而PEG结晶难以观察到, PEG的柔性能促进PLLA结晶. PEG分子量的增加和投料量的增加都能使得结晶温度升高, 结晶度增大, 结晶速度加快.
    酰肼衍生物的凝胶化行为
    辛红, 王海涛, 白炳莲, 张齐贤, 李敏
    2007, 28(10):  2010-2013.  doi:
    摘要 ( )   PDF (44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N-(5-烷氧基-1,3-苯二甲酰)-N',N'-二(4-甲基苯甲酰)二肼系列化合物(An)能在苯、甲苯、硝基苯及氯仿等有机溶液中形成有机凝胶. X射线衍射实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示, 在凝胶状态下, An分子聚集成层状有序排列, 并进一步堆积形成纤维网络结构. 红外光谱及核磁氢谱研究证实了分子间氢键码酰肼衍生物形成凝胶的驱动力. 另外, 侧链上烷基链的长度对凝胶的能力及凝胶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而对于凝胶的形貌及分子聚集的结构影响不大.
    碳纤维中的单层石墨物相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宇,黄科科,华中,高忠民,李向山
    2007, 28(10):  2014-2017.  doi:
    摘要 ( )   PDF (3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碳纤维中各种物相的X射线衍射特性, 确认PAN基碳纤维中除了乱层石墨微晶外, 还存在大量的单层六元环C原子层面物相, 建立起两种非完整结晶物相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退火温度由1350 ℃上升到2400 ℃, Tx-3高强型碳纤维中的单层石墨含量由59.6%下降到34.8%, 乱层石墨含量由40.4%上升为65.2%. 与此同时, 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则由3.65 GPa下降到2.05 GPa, 而延伸率也由1.04%下降到0.58%. 并对PAN基碳纤维中单层石墨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研究快报
    降冰片烯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控制
    杜创,王春雨,张国,汤钧
    2007, 28(10):  2018-2020.  doi: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Grubbs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反应, 研究了催化剂搅拌溶解时间、聚合反应的溶剂极性和三苯基膦的加入等反应条件对降冰片烯单体ROMP反应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从而得到降冰片烯ROMP反应的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