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5-10
    目次
    下期目次预览
    2007, 28(5):  0.  doi:
    摘要 ( )   PDF (12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第28卷第5期目次
    2007, 28(5):  0.  doi: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高水热稳定的有序介孔硅铝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罗永明,侯昭胤,郑小明
    2007, 28(5):  801-805.  doi:
    摘要 ( )   PDF (4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焙烧后的SBA-15先后置于微孔BEA沸石前驱体的稀释液和甘油中进行两次高温再结晶, 成功地合成了高度有序的介孔硅铝分子筛MSAMS-4, 并用XRD, TEM, FTIR, NMR和氮气吸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水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将MSAMS-4 在100 ℃的沸水中处理120 h或在800 ℃的高温蒸气中处理6 h后, 其有序介孔结构仍然保持得相当完好.
    Mn和Fe掺杂SnO2的水热合成与磁结构研究
    刘见芬,,柴平,王中利,刘孝娟,邢献然,孟健
    2007, 28(5):  806-810.  doi:
    摘要 ( )   PDF (7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Sn1-x-yMnxFeyO2(0≤x≤0.10, 0≤y≤0.10)稀磁半导体. 通过XRD, Raman, TEM, SQUID和Mössbeaur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 结果表明, XRD中没有出现第二相的沉积, Raman光谱中出现了Mn位于SnO2晶格中的局域模式. 磁性测试结果表明, 当x=0.10, y=0时, 样品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的磁化强度, 但室温下其磁化强度急剧降低. 而y=0.10, x=0时, 样品的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比较小, 但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 Mössbeaur谱测试结果表明, 其中的Fe一部分是铁磁耦合的, 拟合得到超精细场和同质异能移等参数表明, 铁磁性来源于Fe替代SnO2本征性能. Mn和Fe共同掺杂的样品的磁化强度随x的减少和y的增加而减少, 矫顽力却相对于单一元素掺杂的样品大大增加.
    Zn-Ln(Ⅲ)(Ln=Eu, Tb)杂核配合物的合成、 结构及光物理性质
    王兆龙,牛淑云,金晶,吕春欣,迟玉贤,杨光弟,叶玲
    2007, 28(5):  811-815.  doi:
    摘要 ( )   PDF (3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d-f异核金属配合物EuZn(C8H7O3)5(phen)(H2O)(1)和TbZn(C8H7O3)5(phen)(H2O)(2). 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是同构的, 在配合物中, Zn为五配位, Ln(Ⅲ)[Ln(Ⅲ)=Eu, Tb]为八配位. 金属间通过对甲氧基苯甲酸根的羧基(—COO)基团成桥联结. 测定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讨论了配位环境对荧光性质的影响以及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问题.
    以高岭土为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相变规律
    商云帅, 孟长功
    2007, 28(5):  816-820.  doi:
    摘要 ( )   PDF (3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天然粘土矿物高岭土为原料, 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NaX, NaP和SOD三类沸石. 利用XRD、 静态饱和水吸附等测试手段详细考察了晶化温度、 初始反应混合物的碱浓度对沸石结晶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三类沸石的结晶相区和结晶变化规律, 并优化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和相转变规律.
    研究简报
    Mn2O3单晶的合成、结构表征及磁性研究
    王晓峰, 李光华, 褚清新, 刘晓旸, 冯守华
    2007, 28(5):  821-823.  doi: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助熔剂方法成功地培养了Mn2O3单晶体, 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
    镓酸镧基中温-SOFC的新型阳极NiO-La0.3Ce0.7O2-δ研究
    朱晓东,孙克宁,张乃庆,陈新兵,付强,贾德昌
    2007, 28(5):  824-826.  doi:
    摘要 ( )   PDF (4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O-La0.3Ce0.7O2-δ(LDC30)新型阳极材料, 通过对其配方与性能的研究, 探索获得中温SOFC高性能阳极材料的新途径.
    研究论文
    三维荧光校正法直接测定尿液中的利血平
    韩清娟, 吴海龙, 聂瑾芳, 夏阿林, 朱绍华, 张艳, 俞汝勤
    2007, 28(5):  827-830.  doi: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化学计量学三维数据校正方法中的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和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SWATLD), 不经化学分离, 对采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法所得到的三维响应数据阵进行三线性成分分解, 再基于标样已知浓度, 利用简单回归法直接测定尿液中利血平(Reserpine)的含量. 结果表明, 当体系的主要组分数取3时, 两种方法均可迅速、 快捷地得到待测物的浓度, 有效地解决了荧光法定量测定时未知背景及干扰物光谱严重重叠而引起的问题.
    单分散亲水两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中的应用
    龚波林,任丽,阎超,胡文志
    2007, 28(5):  831-836.  doi:
    摘要 ( )   PDF (5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散聚合与溶胀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及高分子溶液致孔技术, 成功地制备了粒径为5.0 μm大孔和超大孔结构的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 并进行了结构表征. 将该树脂经胺化后再与1,3-丙磺酸内酯反应, 得到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交换(强阳-强阴型)高效液相色谱填料. 研究了该填料对标准蛋白分离性能及流动相中有机溶剂、 流速和pH值对蛋白保留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流速为3 mL/min时, 采用线性梯度洗脱, 在4.0 min内可同时快速基线分离3种酸性和2种碱性蛋白.
    硫化镉纳米微粒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测定某些蒽环类抗癌药物
    王齐, 刘忠芳, 刘绍璞
    2007, 28(5):  837-842.  doi:
    摘要 ( )   PDF (6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pH=5.0—9.0的水溶液中, 硫化镉纳米微粒[(CdS)n]与蒽环类抗生素米托蒽醌(MXT)、 表柔比星(EPI)和柔红霉素(DNR)凭借静电引力及疏水作用力结合, 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 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 最大的RRS峰位于292 nm(MXT体系)、 285 nm(DNR体系)和315 nm(EPI体系). 与此同时还观察到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强度明显提高. 其最大SOS峰位于540 nm(MXT体系)和560 nm(EPI及DNR体系), 而最大的FDS峰分别位于335 nm(MXT体系)、 320 nm(EPI体系)和330 nm(DNR体系). 在一定条件下, 3种散射强度(ΔI)均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 反应具有高灵敏度, 对于3种药物的检出限在3.6—9.1 ng/mL之间. 其中(CdS)n-MXT体系灵敏度最高, 对MXT的检出限分别为4.1 ng/mL(RRS)、 3.8 ng/mL(SOS)和3.6 ng/mL(FDS). 据此发展了一种用纳米硫化镉作探针, 灵敏、 简便并快速测定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纤光谱法用于腮腺肿瘤的检测
    潘庆华,王冰冰,来国桥,徐怡庄,张元福,吴奇光,孙开华,彭歆,俞光岩,刘玉峰,吴瑾光
    2007, 28(5):  843-846.  doi: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红外光谱仪与中红外光纤、衰减全反射(ATR)探头联用对4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腺体体表皮肤进行了测定, 并以病人术后肿瘤标本病理观察结果为判断标准, 对良性及恶性肿瘤光谱进行了判别, 发现光谱法判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实验结果表明, 正常腮腺、良性和恶性腮腺肿瘤体表皮肤的FTIR 光谱中存在显著的差异, 用相关吸收峰的峰形、峰位和峰强可以表征这些差异. 研究进一步发现, 对于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 其体表组织的红外光谱主要差别在于1500—1000 cm-1区域内峰形及峰位的改变. 根据这一区域的差异可以将恶性肿瘤分为两大类: 一类恶性肿瘤具有上述的光谱特征(如腺泡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癌和腺样囊性癌等), 另一类恶性肿瘤因为类型的不同在1500—1000 cm-1区域内峰形及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同于上述的光谱特征.
    PLS-ANN算法-NIR光谱非破坏性Norvasc药物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吕慧英,任玉林,刘名扬,
    2007, 28(5):  847-850.  doi: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解析Norvasc(络活喜)药片的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 实现了对其中有效成分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非破坏定量测定. 设计了最佳的PLS-ANN模型, 分别讨论了最佳波长范围、 导数光谱及输入层和隐含层节点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以HPLC法的测定结果作标准, 苯磺酸氨氯地平浓度预测值的相对误差RE<3.5%, 该方法可用于Norvasc药品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作用——实验室模拟吸附特征与水环境中富集特征的比较
    刘亮, 董德明, 路永正, 花修艺, 高秋菊
    2007, 28(5):  851-855.  doi:
    摘要 ( )   PDF (5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主要组分萃取-吸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样品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特征, 并采用天然悬浮颗粒物样品直接萃取的方法研究了实际水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样品各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通过二者对比进一步研究了悬浮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在铅、铜吸附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样品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与富集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铅主要与颗粒物中的铁氧化物相结合, 铜则主要与有机质相结合.
    研究简报
    牛血清白蛋白对Cu2+-SCN--H2O2化学振荡系统影响作用的初步研究
    孙涛,郭洪瑞,许环麟,周宝宽
    2007, 28(5):  856-858.  doi:
    摘要 ( )   PDF (3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对Cu2+-SCN--H2O2化学振荡系统的扰动作用, 观察并分析了BSA对该振荡体系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化学振荡系统的蛋白质定量检测方法.
    胆酸钠与支撑磷脂双层膜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王建国, 杨薇薇, 江黎丽, 吕慧, 孙巧花, 马勇, 姜玉春, 臧树良
    2007, 28(5):  859-861.  doi: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胆酸钠(NaC)与s-BLM的相互作用, 并结合实验结果对NaC与s-BLM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高效液相色谱电生Mn(Ⅲ)化学发光法检测人体血清和尿样中的卡托普利
    张琰图,章竹君,孙永华,魏月
    2007, 28(5):  862-864.  doi: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个HPLC在线电生Mn(Ⅲ)化学发光检测器, 实现在线电化学反应, 从而产生反应活性很高的初生态氧化剂Mn(Ⅲ), 并与色谱柱后CP混合产生化学发光. 同时还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电极反应和发光反应两者的介质, 满足柱后发光反应的最佳环境. 在优化流动相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的基础上, 将该检测器应用于人体血清和尿液中CP的测定.
    同一极谱底液中7种元素的导数波及其在中药微量元素同时分析中的应用
    张泰铭, 曹娟, 梁逸曾
    2007, 28(5):  865-867.  doi: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由氨、氯化铵、明胶和抗坏血酸组成的底液中Cu(Ⅱ), Pb(Ⅱ), Cd(Ⅱ), Ni(Ⅱ), Zn(Ⅱ), Fe(Ⅱ)和Mn(Ⅱ)配合物吸附波的优化条件, 提出一种同时快速测定中药中这7种微量元素的新方法, 并将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研究论文
    一种乳酸菌多糖对酸乳凝胶的影响机理
    李全阳,夏文水,祝丽香,代养勇,陈伟
    2007, 28(5):  868-871.  doi:
    摘要 ( )   PDF (5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乳酸菌菌株和由粘性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为原料制备不同的酸乳凝胶, 并用电子显微镜和质构仪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质构特性进行了观测. 发现在酸乳体系中, 中性乳酸菌多糖与乳酪蛋白是相斥的, 多糖对酸乳凝胶的影响主要是利用其自身分子形成的空间位垒, 干扰酪蛋白微球之间的相互链接方式, 从而动态影响酪蛋白微球立体网状结构的构建. 提出酸乳乳酸菌胞外多糖对酸乳凝胶结构的影响不仅与其分子大小及结构有关, 还与胞外多糖添加到酸乳体系中的方式、时间、速度、浓度有关. 进一步解释了酸乳制作中, 粘性发酵剂所能达到的效果不容易用直接添加增稠剂的方法替代的原因.
    三齿多吡啶钴(Ⅲ)、钌(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杨浩
    2007, 28(5):  872-876.  doi:
    摘要 ( )   PDF (4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 [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 [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和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 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 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的. 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A经波长310 nm光辐射15 min, 配合物B经450 nm光辐射4 min, 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胸腺素α1的C端活性片段环肽类似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
    蒋志龙, 郄建坤, 梁远军, 刘克良
    2007, 28(5):  877-880.  doi:
    摘要 ( )   PDF (3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硫酯法合成了一系列Tα1的C端活性片段的环肽类似物, 以提高其活性与稳定性. 用促淋巴细胞增殖法测定了环肽类似物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环肽类似物较好地保留或提高了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环钯化二茂铁亚胺-膦配合物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
    于阿娟, 韦堃, 吴养洁
    2007, 28(5):  881-884.  doi: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ESI-MS)对10种环钯化二茂铁亚胺-膦配合物的质谱特征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其结构碎片信息, 对其质谱裂解途径进行了解析. 结果表明, 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可以得到强的准分子离子峰[M-Cl]+簇, 它们的(+) ESI-MSn(n=1~3)质谱主要产生碳-膦键断裂的碎片, 同时也能观察到Pd—P或Pd—C键的断裂, 这些特征为此类化合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结构推断提供了依据.
    硫杂杯-1,3-2,4-氮杂双冠醚的合成与氨基酸配合性能
    杨发福,黄翠玉,赵夏,郑思宁,彭奇
    2007, 28(5):  885-888.  doi: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叔丁基硫杂杯四酰肼衍生物(2)与邻苯二甲醛发生分子内1+2缩合反应, 合成了首例1,3-交替构象的硫杂杯-1,3-2,4-氮杂双冠醚(3), 产率为65%.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 用UV-Vis光谱法和1H NMR谱研究了化合物3与系列α-氨基酸的识别配合性能, 并计算出其配合常数. 结果表明, 主体分子3对所测试的α-氨基酸有较好的配合作用, 主客体分子形成1∶1的配合物.
    蛋白质辅助基质提高激光解吸/电离多肽离子化率和绝对强度的研究
    卓慧钦,黄河清,翁露娜,黄慧英
    2007, 28(5):  889-893.  doi:
    摘要 ( )   PDF (5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血清转铁蛋白(Human serum transferrin, HTF)、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鲨鱼肝铁蛋白(Sphyrna zygaena liver ferritin, SZLF)、马脾铁蛋白(Horse spleen ferritin, HSF)均能辅助基质提高激光解吸/电离胰岛素(Insulin, INS)和海兔酸性多肽(Aplysia acidic peptide, AP)离子化率和质谱峰的绝对强度(简称为绝对强度), 其中绝对强度分别提高10和4倍, 这一现象不依赖于INS浓度, 而与蛋白质类型和结构有关. SZLF和脱铁核SZLF(apoSZLF)辅助基质提高INS绝对强度的能力几乎相同, 蛋白质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对这种效应无明显影响, 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结构. 采用胶内酶解和肽指纹技术(PMF)鉴定HTF过程中, 发现基质中分别添加SZLF, apoSZLF和HSF后, HTF肽片段质谱检测的质谱峰数目及绝对强度均有明显增加, 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库鉴定HTF的可信度.

    研究快报
    瓜环准轮烷分子晶体结构及切割DNA研究
    霍方俊, 阴彩霞, 杨频
    2007, 28(5):  894-896.  doi: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瓜环准轮烷分子晶体结构及DNA的切割.
    研究简报
    用蒜头果油脂合成大环内酯的新方法
    刘雄民, 李伟光, 李飘英, 周永红
    2007, 28(5):  897-899.  doi: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蒜头果油臭氧化、还原制备ω-羟基脂肪酸三甘油酯, 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关环合成大环内酯. 该方法不需要皂化和酸化反应, 也不需要分离出二十四碳-15-烯酸, 缩短了蒜头果油合成环十五内酯的步骤, 为通过油脂合成大环内酯提供了简单合成方法.
    研究论文
    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周欣,潘清江,李明霞,张红星,唐敖庆
    2007, 28(5):  900-903.  doi: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取代基对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 采用MP2和CIS方法分别对配合物[Pt(trpy)C≡CC6H4R]+[trpy=2,2',6',2″-Terpyridine; R=NO2(1), Cl(2), H(3), CH3(4)]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 通过TDDFT/B3LYP方法得到了这些化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磷光发射光谱以及它们的跃迁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NO2的强吸引作用以及在C≡CC6H4NO2部分可能存在的电子共振结构, 化合物1的最低发射可以指认为Pt—C≡C→trpy(3MLCT/3LLCT) 的跃迁, 并且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ππ*(C6H4NO2) 跃迁的贡献, 而化合物3和化合物4由于含有给电子基团, 因此其最低发射仅仅是来自于3MLCT/3LLCT的跃迁.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时都能有类似的ππ*跃迁性质. 对于化合物2, Cl是仅次于NO2的吸电子取代基, 但是由于缺少电子共振的贡献, 它的跃迁性质却与化合物34相同. 另外, 激发态几何相对于基态几何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这与实验上所观察到的较小斯托克斯频移现象一致.
    TiN浸渍-热分解法制备IrOx-TiO2粉体催化剂及其表征
    孙仁兴,徐海波,万年坊,王佳
    2007, 28(5):  904-908.  doi:
    摘要 ( )   PDF (6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纳米TiN粉体为前驱体反应物, 采用浸渍-热分解法制备了n(Ir)∶n(Ti)比为1∶6.5的IrOx-TiO2水电解用纳米粉体催化剂. 通过XPS, XRD, TEM和极化曲线等测试手段对其组成、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350 ℃的热分解温度下, 纳米TiN转化为金红石相TiO2, 铱则以多种价态存在, 与TiO2形成二元氧化物固溶体, 并且在该固溶体表面存在富集Ir的颗粒, 其平均粒径约为7 nm. 将经500 ℃退火处理的IrOx-TiO2粉体作为析氧阳极催化剂, 在SPE水电解中的测试结果表明, 其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性能, 在铱担载量为1.2 mg/cm2, 电解温度80 ℃, 工作电流密度1 A/cm2条件下, 槽压为1.6 V.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TiN浸渍-热分解法是制备低载量, 高催化性能的水电解催化剂的理想途径.
    不同金属反离子对含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规律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刘钰, 路福绥, 陈甜甜, 高翠丽, 朱恒营, 赵辉
    2007, 28(5):  909-912.  doi: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和苯乙烯化苯酚聚氧乙烯醚按摩尔比1∶1混合后, 结合5种金属反离子配成增溶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载药微乳体系, 研究其在导电机理、相行为及热贮稳定性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K+和Na+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易于形成O/W型微乳液, Li+次之, Ca2+和Mg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 不利于形成O/W型微乳液.
    氧氟沙星的核磁共振波谱性质研究
    齐剑,高秀香,赵梅仙,向俊峰,林崇熙,徐怡庄,吴瑾光
    2007, 28(5):  913-917.  doi: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1H, 13C NMR, DEPT, COSY, HSQC, HMBC谱和碳氟偶合裂分行为, 对酸性及碱性溶液中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的1H和13C谱分别进行归属, 研究了哌嗪环亚甲基构成的AA'BB'复杂自旋体系中各H的化学位移. 发现噁嗪环上的甲基处于直立键; 5H在酸性溶液中化学位移移向低场, 这可能与形成C—H…O弱氢键有关; 在碱性溶液中, OFL的羧基变为羧酸根, 造成羧基和羰基周围碳原子上π电子重新分布, 导致相应C的化学位移和碳氟偶合常数发生明显变化.
    氢钼青铜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
    黄幼菊, 李伟善, 黄青丹, 李伟, 张庆龙, 蒋腊生
    2007, 28(5):  918-921.  doi:
    摘要 ( )   PDF (4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和硫酸溶液中电沉积制备出铂催化剂(Pt)及铂-氢钼青铜复合催化剂(Pt-HxMoO3), 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对硫酸溶液中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HxMoO3能明显地提高Pt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通过对静态电极上氧还原的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以及旋转圆盘电极上氧还原电流与旋转速度的关系的分析发现, HxMoO3提高了铂电极氧还原反应电荷传递步骤的传递系数, 因此加快了氧还原的动力学过程.
    水热处理对MCM-22催化剂酸性、孔结构及甲苯/甲醇烷基化性能的影响
    丁春华, 王祥生, 郭新闻
    2007, 28(5):  922-927.  doi:
    摘要 ( )   PDF (53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XRD, NH3-TPD, IR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方法研究了分别以纯水蒸气和质量分数为6%的氨水蒸气处理MCM-22分子筛催化剂后, 其酸性和孔结构的变化, 并以甲苯、甲醇烷基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种不同介质中和处理温度不高于400 ℃条件下, 催化剂的总酸量变化不大, 强酸中心有所增加; 处理温度高于500 ℃后, 催化剂的总酸量明显下降, 强酸中心基本消失; 经水热处理后, MCM-22分子筛催化剂中形成了孔径不均匀的二次孔, 平均孔径增大. 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 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选择性上升. 经500 ℃纯水蒸气处理5 h的MCM-22催化剂, 具有适宜的酸强度和酸类型分布, 有利于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进行, 且催化剂维持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具有一定的对位选择性(甲苯转化率和对二甲苯选择性分别29.22%和42.16%).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衰减研究
    陈维民,,孙公权,赵新生,孙丕昌,杨少华,辛勤
    2007, 28(5):  928-931.  doi:
    摘要 ( )   PDF (5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单电池放电试验, 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电催化剂的性能衰减情况. 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 放电试验后阳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变化很小, 而阴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则显著增大. DMFC内部的液相环境是促使Pt粒子聚结的主要原因. 阳极催化剂中Ru的存在抑制了Pt粒子的生长. 阳极和阴极电催化剂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在放电后都有所降低, 且下降幅度均高于比表面积(SSA)的下降幅度. 放电过程中阳极电催化剂发生了Ru的流失.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十八醇的混合单分子膜
    周栋梁,杨红伟,朱谱新,孙玉海,冯玉军,吴大诚
    2007, 28(5):  932-935.  doi: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12-2-16和12-2-12分别与十八醇(C18H37OH)在空气-水界面上混合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 在相分离表面压以下, 比较了不同表面压下和不同混合比单分子膜的混合表面过剩自由能ΔGMexo, 分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在空气-水界面上混合膜中的相容性. 结果表明, 12-2-16与C18H37OH在所有混合摩尔比下随着表面压增高, 自由能增大. 12-2-12与C18H37OH混合膜体系的相容性取决于两者的混合比, ΔGMexo随所加入C18H37OH摩尔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从异种分子间净的吸引作用转变到相互排斥作用体系, 转变点为C18H37OH加入量的摩尔分数0.65. 当混合为热力学自发过程时, 增大表面压将有利于混合; 而对相互排斥体系, 增加表面压将使体系内异种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更大.
    碳纳米管结构对碳纳米管载Pt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唐亚文,曹爽,陈煜,包建春,陆天虹
    2007, 28(5):  936-939.  doi:
    摘要 ( )   PDF (4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制备单、双壁及不同管径的多壁碳纳米管(CNTs)的基础上, 用液相还原法把Pt沉积到单、双壁和管径不同的多壁CNTs上. 发现制得的CNTs载Pt(Pt/CNTs)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随CNTs管径减小而增加. 这归结于管径小的CNTs的比表面积较大, 含氧基团多, 有利于提高Pt粒子分散度, 加上管径小的单壁CNTs具有更高的导电性, 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高Pt/CNTs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碱性条件下Pt-M(Ni, Fe, Mo)/C电催化氧化甲醇的性能对比研究
    刘世斌, 刘勇, 孙彦平, 张忠林, 郝晓刚, 李一兵
    2007, 28(5):  940-943.  doi: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法制备了碳载Pt-M(M为Ni, Fe, Mo)电催化剂, 并用TEM和XRD技术表征活性物微观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Pt基合金微粒在碳黑表面分布均匀, 粒径约为2~4 nm. 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催化剂在不同碱性条件下的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掺杂元素催化剂的活性大小顺序为Pt75Ni25/C>Pt75Fe25/C>Pt50Mo50/C, 掺杂Ni可明显地促进纳米Pt的催化活性, Pt75Ni25/C在1.0 mol/L NaOH+1.0 mol/L CH3OH溶液中的峰电流密度可以达到726.9 mA/mg.
    非恒温CO表面催化氧化体系双随机共振
    龚玉兵, 徐舶, 徐强, 柳盛典
    2007, 28(5):  944-947.  doi: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考虑化学反应热、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影响时, Pt(110)/CO+O2表面催化氧化体系温度出现时空变化. 以衬底温度为控制参数, 通过计算机模拟, 研究了衬底温度噪声对该非恒温表面反应体系振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 温度噪声可以诱导体系双随机共振现象, 而且增大衬底温度可以使体系共振行为由双随机共振变为单随机共振. 这表明体系可以利用温度噪声加强其反应振荡, 并对其具有双重选择性,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衬底温度大小来控制体系的共振行为.
    咪唑对锌缓蚀机理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顾仁敖, 鲍芳, 沈晓英, 崔颜, 姚建林
    2007, 28(5):  948-951.  doi:
    摘要 ( )   PDF (4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锌表面的成膜和缓蚀行为, 讨论了电位和pH值对咪唑分子和金属表面作用的影响. 锌电极上的表面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中性溶液中咪唑对锌的缓蚀作用明显, 它通过氮端垂直吸附在锌表面, 从而阻止锌的腐蚀, 其吸附取向不随电位的变化而改变; 在碱性溶液中咪唑和锌的作用较弱, 而且电位变化可以使其吸附取向发生改变, 在较正电位下咪唑以氮端垂直吸附, 在较负电位下以咪唑环倾斜吸附.
    扩展苯基衍生物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
    欧阳生德, 易院平, 耿华, 帅志刚
    2007, 28(5):  952-954.  doi: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结合杂化密度泛函和前线轨道理论与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三种苯基衍生物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基于杂化密度泛函方法计算扩展分子电子结构的基础上, 计算了苯基衍生物三分子结的输运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在低偏压下, 电流与电压呈线性变化; 分子结的电阻的对数与苯环的数目呈线性增加关系.
    3,9-咔唑聚合物基态和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薄冬生,任爱民,封继康,杨丽
    2007, 28(5):  955-959.  doi:
    摘要 ( )   PDF (4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3,9-咔唑低聚物[(3,9-carbazole)n(n=1,2,3,4,6,8)]体系进行了全优化, 计算得到电离能、电子亲合势、空穴抽取能及电子抽取能等相关能量, 用ZINDO和TD-DFT方法计算得到吸收光谱; 分析了各种能量的变化及光谱规律. 用外推法由低聚物分子的各种性质与聚合度n相联系得到高聚物的性质, 将所得结果与2,7-咔唑(2,7-carbazole)及类似聚合物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3,9位聚合的咔唑整体共轭程度降低, 光谱蓝移, 其IP值和聚芴相近, 可以作为空穴接受材料应用于多层电子荧光器件的空穴传输层. 用CIS方法进行优化得到部分分子的S1激发态结构, 用ZINDO和TD-DFT方法得到对应的发射光谱.
    He2F-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面
    孙晓颖, 王钦, 李志儒, 吴迪, 孙家锺, 唐敖庆
    2007, 28(5):  960-963.  doi: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高水平的从头算CCSD(T)/aug-cc-pVTZ方法, 经过Counterpoise校正, 计算了He2F-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面. 在He2F-体系的相互作用势能面的最小值处, 发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 He…F- 距离是 0.334 nm, He…He 的距离是 0.295 nm, ∠HeF-He 为 52.5°. 计算了此稳定结构的频率、相互作用能、二体相互作用能和三体相互作用能. 在CCSD(T)/d-aug-cc-pVTZ水平下, 相互作用能为-1.727 kJ/mol.
    后叶催产素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梅虎,杨力,舒茂,刘丽,李志良,
    2007, 28(5):  964-967.  doi: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氨基酸物化性质的描述子矢量VHSE, 对21个后叶催产素类似物进行结构表征. 经逐步回归与偏最小二乘相结合的变量筛选技术, 根据模型的外部预测结果, 筛选得到一个最优的9变量组合. 应用该变量组合对21个后叶催产素类似物的促宫缩活性进行偏最小二乘建模, 模型复相关系数R2为92.6%, 留一法和留组法交互验证Q2分别为78.3%和79.4%. 结果表明, 后叶催产素的促宫缩活性主要与第3号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立体结构和电性性质以及第8号氨基酸残基的电性特征密切相关.
    胶溶法制备改性氧化铝的结构及织构特点
    张丽娟, 董文萍, 陈耀强, 史忠华, 刘志敏, 赵明, 龚茂初
    2007, 28(5):  968-970.  doi: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胶溶法制备的镧和聚乙二醇(PEG)改性的氧化铝载体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简报
    胶溶法制备改性氧化铝的结构及织构特点
    张丽娟, 董文萍, 陈耀强, 史忠华, 刘志敏, 赵明, 龚茂初
    2007, 28(5):  968-970.  doi: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胶溶法制备的镧和聚乙二醇(PEG)改性的氧化铝载体进行了深入研究.
    Thermus thermophilus 木糖异构酶与木糖醇的分子对接及模型分析
    许伟,蔡萍,严明,许琳,欧阳平凯
    2007, 28(5):  971-973.  doi:
    摘要 ( )   PDF (3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1BXB结构基础上, 通过分子对接方法构建木糖异构酶与抑制剂木糖醇的复合物模型, 为合理设计解除木糖醇对木糖异构酶的抑制及进一步揭示木糖醇对该酶抑制机理提供参考.
    研究论文
    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
    杨晓峰,李晓东,沈家骢
    2007, 28(5):  974-977.  doi:
    摘要 ( )   PDF (65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杂化碳酸钙微球作为模板, 利用LbL技术, 选择聚苯乙烯磺酸钠(PSS), 烯丙基胺的盐酸盐(PAH)和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ADA)聚电解质, 分别组装了PAH/PSS(弱/强)聚电解质胶囊和PADA/PSS(强/强)聚电解质微胶囊. 除去模板后得到了球形良好、分散均匀的聚电解质微胶囊.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杂化碳酸钙微球作为聚电解质微胶囊的模板, 得到的微胶囊的囊壁厚而致密, 同时, 由于组装采用的聚电解质的种类不同, 囊壁的微观形貌有较大差异.
    微热模塑法制备聚苯乙烯球面微透镜阵列
    石锦霞, 何平笙
    2007, 28(5):  978-981.  doi:
    摘要 ( )   PDF (6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软刻蚀中的微热模塑技术制备聚苯乙烯(PS)微立方体阵列, 再利用材料在液态或熔融状态时其表面自由能会不断地减小直至最低从而达到最稳定的状态这一特性, 通过加热熔融方法成功地将PS微立方体结构变成了PS微半球体结构, 光学成像测试验证了PS微半球体阵列具有良好的光学成像功能, 可以作为微透镜阵列使用. 用微热模塑技术制备高聚物的微透镜阵列, 其过程简单, 成本低, 适用于很多材料, 所制备的微透镜阵列结构精确度高, 并因所用到的模具为弹性印章, 有望在非平面上制备微透镜阵列, 为微透镜阵列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带有可调通道的嵌段共聚物胶束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吕娟, 安英丽, 黄楠, 陈熙, 李军波, 史林启
    2007, 28(5):  982-986.  doi:
    摘要 ( )   PDF (4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乙二醇(PtBA45-b-PEG114)和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4-乙烯基吡啶(PtBA60-b-P4VP80)制备了复合胶束. 该胶束在pH=2.5的酸性水溶液中形成以PtBA为核, PEG和P4VP为壳的稳定球型结构. 在pH=12时, 壳层的P4VP链段变为疏水, 塌缩在PtBA的核上形成内壳, PEG链段继续保持溶解状态, 与成核的PtBA连接并穿过塌陷的P4VP内壳, 形成胶束的冠, 由于PEG处于溶解状态, 其分子链间有比较大的空隙, 可以控制一些小分子通过, 在胶束的表面形成通道. 该通道类似于生物膜的蛋白通道, 可以控制PtBA核与外界进行能量或物质交换的速度. 以布洛芬为模型分子, 负载在胶束内进行药物控制释放研究的结果表明, 胶束表面的通道可以起到明显控制布洛芬释放速度的作用, 并且药物的释放速度与通道在胶束表面的比例成正比.
    可降解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用于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研究
    王征, 杨季, 高钊
    2007, 28(5):  987-991.  doi: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水难溶性药物吲哚美辛包埋于可降解聚(醚-酐)三维光交联网络凝胶中, 使该凝胶具有较好的溶胀性能. 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 药物能以分子或无定形态分布, 贮存2个月后药物仍无形态改变, 溶出实验结果表明, 包载在凝胶中的药物比原料药物具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量. 采用该法能提高制剂中药物的物理稳定性, 阻延药物析晶, 有效地用于药物增溶.
    受限状态聚合物熔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李奕杰,魏东山,金熹高,韩志超,廖琦
    2007, 28(5):  992-995.  doi: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粗粒化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从分子层次研究了受限于粗糙壁内的聚合物熔体的动力学性质. 结果表明, 对于链长较短的受限聚合物熔体体系, 随着膜厚的增加, 体系内部高分子链的松弛时间逐渐减少; 然而对于链长较长的受限体系, 聚合物链的松弛时间随着膜厚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 推测这种由于链长的变化所引起的动力学性质的差异源自受限熔体内聚合物链聚集状态的改变, 并且通过考察交叠参数对这种改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膜厚增加的过程中, 决定受限状态高分子长链松弛机理的因素逐渐从受限效应转变成为链间的缠结效应.
    研究简报
    超疏水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制备及其表面吸附性研究
    金美花,廖明义,江雷
    2007, 28(5):  996-998.  doi:
    摘要 ( )   PDF (3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简单的激光刻蚀方法制备了具有类“菜花”状多级结构的粗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 并用CCD与高敏感性微电力学天平观察和测量PDMS表面对水的吸附情况. 结果表明, 该膜表面具有超疏水性, 同时对水滴具有超低的吸附力. 还对其表面特殊多级结构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在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对超疏水性以及吸附性产生的影响.
    含三苯基膦聚醚醚酮酮的结构与性能
    陈晓婷, 孙皓, 唐旭东, 王春颖
    2007, 28(5):  999-1001.  doi: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双[4-(对氟苯甲酰基)苯基]苯基氧化膦和对苯二酚(HQ)为单体, 合成了新型主链含三苯基膦结构的聚醚醚酮酮, 并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全偶氮苯官能化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
    张文泉, 施文芳
    2007, 28(5):  1002-1004.  doi: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4-羧基-4'-(1, 2-丙二醇醚)-偶氮苯为AB2单体, 由4-羧基-4'-正丁基醚-偶氮苯出发, 采用收敛法合成了以偶氮苯为结构单元的新型树枝状聚合物, NMR, GPC和 MALDI-TOF-MS的测试结果表明, 合成的树枝状分子具有规整的分子结构和单分散的分子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