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06-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第28卷第6期目次
    2007, 28(6):  0.  doi:
    摘要 ( )   PDF (12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期目次预览
    2007, 28(6):  0.  doi:
    摘要 ( )   PDF (10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Sm(TTA)3phen的摩擦发光及发光现象与配体性质的关系研究
    邓瑞平,于江波,张洪杰,李哲峰,周亮,彭泽平,郭智勇
    2007, 28(6):  1005-1008.  doi: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现了Sm(TTA)3phen的摩擦发光现象(TL), 并对其TL光谱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显示, TL仍属于Sm3+离子的特征发射.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摩擦发光现象与配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发现配体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稀土配合物的TL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具有强电子给体-受体(D-A)体系的配体分子有利于形成摩擦发光配合物, 且配体分子应具有一定的刚性, 从而有利于配合物形成良好的晶体.
    具有纳米孔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o2(HO-BDC)2(bpe)2(H2O)2]n·n(py)·nH2O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热稳定性
    卓馨,潘兆瑞,王作为,李一志,郑和根
    2007, 28(6):  1009-1013.  doi:
    摘要 ( )   PDF (5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吡啶混合体系中, 以5-羟基-1,3-苯二甲酸(简作HO-H2BDC )、1,2-二(4-吡啶)乙烷(简作bpe)为配体与Co(NO3)2·6H2O反应, 培养出[Co2(HO-BDC)2(bpe)2(H2O)2]n·n(py)·nH2O(py=pyridine)的紫色单晶,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0245(3) nm, b=1.1467(3) nm, c=1.2430(4) nm, α=68.915(5)°, β=67.163(4)°, γ=71.373(4)°, V=1.2279(6) nm3, Z=1, Mr=979.70, Dc=1.325 Mg/m3, F(000)=506, μ=0.740 mm-1, R1=0.0515, wR2=0.1058. 该配位聚合物中在ac平面上具有规则平行四边形纳米尺寸的孔, 其孔径大小约为1.025 nm×1.354 nm, 而且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连成具有双层结构的2D网络结构. TGA曲线表明, 配位聚合物的失重发生在110~150 ℃之间, 总失重约为80.1%, 最终产物为Co2O3.
    二维配位聚合物[Cu(ox)(4,4'-bpy)]n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任红,徐家宁,于连香,叶俊伟,毕明辉,张萍,宋天佑
    2007, 28(6):  1014-1017.  doi:
    摘要 ( )   PDF (4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u(ox)(4,4'-bpy)]n(ox=草酸根离子, 4,4'-bpy=4,4'-联吡啶), 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测定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Cm空间群, 晶胞参数a=1.1921(7) nm, b=1.153(7) nm, c=0.5155(4) nm, β=113.38(3)°, V=0.6291(7) nm3, Z=2. 该化合物是一个由{Cu(ox)}n链通过桥联配体4,4'-bpy垂直相连并具有矩形格子结构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 层与层之间交错排列, 通过C4,4'-bpy—H…Oox层间氢键作用, 进一步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研究快报
    新颖的[CuI(dpq)2]+配合物阳离子修饰的砷钒酸盐[Cu(dpq)2]4[As8V14O42(H2O)]·2H2O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董宝霞, 张朋朋, 彭军
    2007, 28(6):  1018-1020.  doi: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一个新颖的[CuI(dpq)2]+配合物阳离子修饰的砷钒酸盐[Cu(dpq)2]4[As8V14O42(H2O)]·2H2O,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的结构是由4个[CuI(dpq)2]+阳离子和1个[As8V14O42(H2O)]4-簇阴离子以及2个结晶水组成的, 簇阴离子内部包含一个孤立的水分子.
    研究简报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碘化铅纳米棒
    朱启安, 张琪, 刘桂松, 王先友, 孙旭峰, 陈万平
    2007, 28(6):  1021-1023.  doi:
    摘要 ( )   PDF (55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Pb(NO3)2和KI为反应物, 在水溶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得了碘化铅纳米棒. 研究了ω0(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影响, 并用TEM和XRD等技术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一类新的红色荧光粉MY2S4∶Er3+(M=Sr2+, Ba2+)的合成与表征
    廉世勋, 田科明, 尹笃林, 朱爱玲, 刘利民
    2007, 28(6):  1024-1026.  doi: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碳酸盐前驱体法制备碱土-稀土前驱体, 然后用CS2硫化前驱体合成MY2S4, 并发现Er3+激活的MY2S4∶Er3+(M=Sr2+, Ba2+)是一类新的红色荧光粉,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论文
    新型三维原子场全息相互作用矢量用于几类典型药物体系的QSAR研究
    周鹏,梅虎,田菲菲,李志良
    2007, 28(6):  1027-1030.  doi:
    摘要 ( )   PDF (39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原子按元素周期表的族和杂化状态进行分类, 基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3类非键效应, 从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出发得到了一种新型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 利用该矢量对几类典型药物体系进行了系统的QSAR研究, 结果表明, 3D-HoVAIF能够有效地提取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信息并与其生物活性呈良好线性关联.
    实时荧光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快速检测K-ras癌基因点突变
    朱德斌, 邢达, 李贤, 张岚
    2007, 28(6):  1031-1034.  doi: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荧光定量PCR技术与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ASA)方法相结合, 发展了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基因点突变的实时荧光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Real-time ASA)方法. 将该法用于检测K-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发生的点突变, 分别采用针对其不同点突变方式(GAT, GTT, CGT)设计的突变型引物对待测样品进行ASA, 只有突变型样品能被顺利扩增出双链DNA产物, 该产物才能与双链DNA染料SYBR Green Ⅰ结合, 发出荧光信号从而被检测到. 用该法检测31例结肠癌组织中的K-ras癌基因点突变, 其中有15例样品检出为突变型. Real-time ASA法可检测到样品中含量为1/1000的突变型基因, 具有灵敏、快速、简便、安全、高通量和低成本等优点, 可望用于大量临床样本的点突变筛查.
    一种基于磁性纳米粒子PCR的高通量SNP分型方法
    刘洪娜,李松, ,王志飞,何农跃,贺全国
    2007, 28(6):  1035-1038.  doi: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磁性纳米粒子PCR扩增(MNPs-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双色荧光探针(Cy3, Cy5)杂交, 建立了一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的新方法. 应用该方法对9个样本MTHFR基因的C677T多态进行检测, 野生和突变型样本正错配信号比大于9.0, 杂合型正错配信号比接近1.0, 分型结果经测序验证. 此方法无须产物纯化、浓缩, 扫描分型结果快速、直观, 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型方法.
    食品包装材料上油墨中残留烷基苯成分分析及其迁移性的GC-MS研究
    孟哲,廖询,孙丹丹,廖一平,刘虎威
    2007, 28(6):  1039-1042.  doi: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食品包装材料上多色油墨中残留烷基苯成分的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 采用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 以内标定量法对某些食品包装材料上多色油墨中烷基苯残留量进行了准确定量分析. 对油墨中残留烷基苯向食品中迁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包装材料上油墨中的苯及苯系物等有害物质可能透过薄膜进入食品而造成污染.
    生物活性化合物液相直接化学发光特性的理论预测
    郭丽丽, 许春丽, 李保新, 吕家根
    2007, 28(6):  1043-1048.  doi: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关性, 对已知能在液相产生直接化学发光的典型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 提取出与液相直接化学发光特性相关的分子拓扑指数, 以向量夹角余弦系数为判别指标构建了判别方程. 并用所建立的化学发光判别函数对101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学发光特性进行了理论预测, 正确率为95.05%.
    微波辅助提取石蒜和虎杖中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模型
    范华均,肖小华,李攻科
    2007, 28(6):  1049-1054.  doi:
    摘要 ( )   PDF (6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微波辅助提取(MAE)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非稳态扩散过程, 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石蒜中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微波辅助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药材粒度等因素对石蒜中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大黄素和白藜芦醇的提取率的影响, 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动力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拟合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 根据模型计算了石蒜中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大黄素和白藜芦醇在MAE提取过程中的扩散系数D, 与溶剂加热回流法(SRE)比较, 引入增强因子γ, 表征了微波对溶质分子扩散传质的影响及其对不同基质药材作用的差异.
    一种直热式快速气相色谱快速升温装置的设计
    许峰, 观文娜, 廉玫, 徐媛, 关亚风
    2007, 28(6):  1055-1058.  doi:
    摘要 ( )   PDF (3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大电流脉冲直接加热不锈钢毛细管柱, 将脉冲间隔调整到正好使柱管局部完成热平衡, 用快速PID技术控制脉冲频率和宽度, 设计了一种直热式快速升温装置. 该装置最高升温速率可达到5 ℃/s, 升温范围 40~150 ℃, 程序升温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6, 最大功耗74 W, 加热平均功耗小于50 W, 在34 s内完成nC8~nC17 10种正构烷烃的分离, 保留时间重复精度误差RSD在0.22%~0.55%之间, 降温和平衡时间仅为30 s. 与常规气相色谱仪相比, 该装置分析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速度可提高20倍以上, 专用于快速气相色谱仪.
    谷胱甘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李琼,杜艳丽,杨科珂,李方
    2007, 28(6):  1059-1063.  doi:
    摘要 ( )   PDF (4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新型光源高压汞灯制备了三肽分子谷胱甘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反应时间缩短, 制备条件温和. 对MIPs做了一系列的静态吸附实验, 结合荧光测定法研究了不同单体-模板比例下MIPs表现出来的吸附性能. 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一系列性能研究, 包括吸附等温线的测定、Scatchard分析以及薄层色谱分离实验等.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MIPs对GSH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最大吸附量为45.4 mg/g, 特异因子达到了4.98.
    一种中国林蛙抗菌肽的光谱研究
    周杰, 孟庆繁, 田晓乐, 程瑛琨, 姜福佳, 李青山, 滕利荣
    2007, 28(6):  1064-1068.  doi: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中国林蛙皮中纯化得到了一种抗多种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肽(RTCⅠ), 初步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不含碱性氨基酸, 此抗菌肽在276.5和356.5 nm波长光的激发下发射出448 nm的荧光,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了此特定荧光产生的结构依据. 此抗菌肽的主要组成是Tyr, Asn(Asp)和Glu(Gln), 抗菌肽特殊的荧光光谱和电子吸收谱与Tyr的酚羟基和Asn侧链的强氢键有关. 这一特殊的荧光(448 nm)及圆二色谱(259, 263和267 nm)信号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此抗菌肽的抗菌机理提供了依据.
    研究快报
    新型微盘传感器的研制及用于单细胞释放NO监测
    杜富滢, 黄卫华, 吴文展, 王宗礼, 程介克
    2007, 28(6):  1069-1071.  doi:
    摘要 ( )   PDF (3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碳纳米管修饰方法, 采用精确的空间操纵, 在碳纤维微盘电极盘面上修饰单壁碳纳米管, 得到新型高灵敏的NO微盘传感器, 与未修饰电极相比, 灵敏度提高10倍, NO检出限达到4.3 nmol/L, 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实时动态监测单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O的释放.
    研究论文
    茶多酚锰合成、表征及络合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黄河宁,,李安章,翁露娜,林庆梅,黄河清,郑忠辉,李棋福,蔡宗苇
    2007, 28(6):  1072-1076.  doi:
    摘要 ( )   PDF (41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茶多酚锰(TP-Mn)和茶多酚锗(TP-Ge), 并采用红外光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表征TP-Mn的理化特性. 选用反向液相色谱(RP-HPLC)和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络合TP-Mn的能力, 指出BSA可直接络合于TP-Mn. 采用MTT法研究TP和TP-Mn诱导Hela卵巢癌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表明, TP和TP-Mn均能诱导Hela卵巢癌细胞凋亡, 但TP-Mn诱导凋亡率约为TP的2倍. 比较TP-Ge和TP-Mn诱导Raji人B淋巴瘤细胞凋亡率发现, 两者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几乎相同, 均高达86%左右. 人血清白蛋白(HSB)可作为输送TP-Ge和TP-Mn的药物载体.
    α-芳氧基乙酸-(2-取代氧基)-苄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杨二冰, 李永红, 刘秀峰, 李正名
    2007, 28(6):  1077-1079.  doi: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水杨醇和苯氧乙酸酯化得到了8个新的化合物, 所有化合物经过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 除草活性的初步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6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2-[3-苯氧甲基-4-苯基-[1,2,4]三唑-5-硫基]乙酰胺的合成、晶体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
    魏太保, 唐静, 林奇, 刘洪, 张有明
    2007, 28(6):  1080-1083.  doi: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微波辐射下, 由苯氧乙酰肼出发, 合成了一系列三唑类衍生物, 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5f的单晶结构. 化合物5f通过分子间氢键及范德华力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的超分子. 这些化合物对植物根的生长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活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马来酸锌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
    戚朝荣, 江焕峰, 刘海灵, 杨少容, 邹波
    2007, 28(6):  1084-1087.  doi: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 利用马来酸锌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 单独使用马来酸锌作为催化剂时, 对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的催化活性较低, 而在DBU、DMAP、三乙胺、吡啶、咪唑或4-氨基吡啶等有机碱的存在下, 反应活性较高, 产物的收率得到明显提高. 有机碱作用的强弱顺序为DBU>Et3N>咪唑>4-氨基吡啶>DMAP>吡啶. 在压力为8 MPa, 温度110 ℃, 反应时间48 h条件下, 马来酸锌与DBU组成的二元催化系统可以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 得到83.4%产率的碳酸丙烯酯. 该二元系统也能催化其它环氧化物高产率地转化为相应的环状碳酸酯.
    柘树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石磊,陈靠山,董群,方积年,丁侃
    2007, 28(6):  1088-1091.  doi:
    摘要 ( )   PDF (4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 Bur.]的根为材料, 经热水抽提、木瓜蛋白酶-Sevag法除蛋白、乙醇沉淀和DEAE-Sephadex A-5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得到一种水溶性的柘树根多糖(CPS-0). 采用HPLC、糖基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GC、GC-MS、NMR(1H NMR, 13C NMR及HMQC)、元素分析、UV和IR等技术对CPS-0的纯度、性质、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CPS-0仅含葡萄糖, 分子量为4.6×103, 主链由1,4-连接的α-D-葡萄糖残基组成, 其侧链由末端及1,4-连接的葡萄糖残基构成, 取代于主链分支点葡萄糖的6位, 平均每10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重复单元中含有1个分支.
    甲氨喋呤-乳糖酰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体外实验
    王银松,韩月莲,李英霞,王玉玫,李荣珊
    2007, 28(6):  1092-1097.  doi:
    摘要 ( )   PDF (6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不同乳糖酰基取代度的N-乳糖酰基壳聚糖(LCH), 并通过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体外放射性配基竞争结合实验结果显示, 当乳糖酰基取代度为15.5%~38.9%时, LCH对肝实质细胞膜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具有特异亲和性, 即具有潜在的肝靶向性. 将甲氨喋呤(MTX)与壳聚糖以酰胺键偶联, 制备MTX-壳聚糖(MTX-CH), 再与乳糖酸反应生成目标产物MTX-乳糖酰基壳聚糖(MTX-LCH), 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UV)检测MTX的取代度为5.6%, 乳糖酰基取代度为33.8%. 溶解性实验结果显示, MTX-LCH溶于pH=1~14的水溶液;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 MTX-LCH性质稳定, 能明显延缓MTX的释放.
    研究快报
    肝靶向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查瑞涛,贺晓婷,杜田,袁直
    2007, 28(6):  1098-1100.  doi: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修饰甘草次酸的壳聚糖(GA-CTS),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了GA-CTS纳米粒子. 该材料可能具有肝细胞主动靶向作用, 为进一步的肝靶向药物控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研究简报
    艾地苯醌的简便合成
    杨超文, 雷泽, 付正启, 木晓云, 严云南, 朱洪友
    2007, 28(6):  1101-1103.  doi: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鉴Hammamura等提出的醌与环戊二烯进行Diels-Alder反应后, 可将醌羰基α-非酸性的烯氢原子转化为羰基α-氢的原理, 将辅酶Q0(5)与环戊二烯的Diels-Alder反应产物(6)在叔丁醇钾-THF体系中, 与以1,10-癸二醇(1)为原料制成的衍生物(4)进行缩合, 再经逆Diels-Alder反应, 得到艾地苯醌, 该方法步骤简洁、条件温和、重现性好、收率较高.

    Lewis碱性混合萃取剂碱度的测定
    单欣昌, 秦炜, 戴猷元
    2007, 28(6):  1104-1106.  doi: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利用萃取法间接测定Lewis碱性萃取剂碱度的简便方法, 选择常用的Lewis碱性萃取剂TOA/正辛醇和TRPO/煤油, 测定了其碱度, 为今后络合萃取剂的选择及其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论文
    HSO自由基电子基态激发态的CAS计算研究
    李步通,魏子章,潘清江,张红星,孙家锺
    2007, 28(6):  1107-1109.  doi: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CASSCF方法和ANO-L基组优化了HSO自由基的基态和3个低占据激发态的结构, 并采用包括更多电子动态相关能的CASPT2方法进行了单点能校正. 频率计算结果表明, 优化的4个几何为势能面上的稳定点. 通过电子结构的研究合理地解释了各个激发态相对于电子基态的结构变化.

    含碱金属分子簇体系的结构和NLO性质
    孙晓颖, 李志儒, 吴迪, 孙家锺, 唐敖庆
    2007, 28(6):  1110-1112.  doi: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MP2方法优化得到Li(HF)n(n=2~4)体系的三个环型结构. 使用高水平的从头算方法MP2/6-311++G(3df,3pd)计算了它们的偶极矩μ0、极化率α0和一阶超极化率β0. 得出了大的一阶超极化率的变化规律, 并揭示出额外电子是引起大一阶超极化率的主要原因.
    类晶加合物(M=Co, Cu, Ni)的晶体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白娟, 王果, 张莉, 王超, 黄元河, 方德彩, 李奇
    2007, 28(6):  1113-1116.  doi:
    摘要 ( )   PDF (4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3种化合物 [2-ClPyH]2CoCl4(1), [2-ClPyH]2NiCl4(2)和[2-ClPyH]2CuCl4(3), 单晶X射线衍射法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这3种化合物是同形加合物, 在它们的结构中, [2-ClPyH]+离子呈平面状, 而[MCl4]2-离子为变形的四面体. 晶体结构分析发现晶体中存在N—H…Cl和C—H…Cl氢键, 以及Cl…Cl分子间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 对自由状态下独立的配位离子进行的几何构型优化, 以及三维周期性条件下几何结构优化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中具有方向性和选择性的氢键决定延伸性结构的方向, 而相对较弱的卤素…卤素作用在最终晶体结构的确定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聚3-氯噻吩修饰CdSe纳米棒复合膜电极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郝彦忠,殷志刚
    2007, 28(6):  1117-1121.  doi:
    摘要 ( )   PDF (5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闪锌矿和纤维锌矿结构的CdSe纳米棒. 纳米棒直径约为100 nm, 长度约为300 nm. 当外加电极电势为-0.6 V 时, 经聚3-氯噻吩[Poly(3-chlorothiophene), P3CT]修饰的CdSe纳米棒具有最大光电流, 并且CdSe/P3CT复合膜电极最高光电转换效率(IPCE)为13.5%, 低于CdSe纳米棒膜电极17.7%的最高IPCE. CdSe/P3CT复合膜电极中存在p-n异质结, p-n异质结的存在使得CdSe/P3CT复合膜电极在长波区(>410 nm)的IPCE整体高于CdSe纳米棒薄膜电极的IPCE.
    采用新颖喷墨打印技术制备的薄膜LiCoO2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能
    赵尧敏,许娟,刘玲,杨洁,江志裕
    2007, 28(6):  1122-1125.  doi:
    摘要 ( )   PDF (5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LiCoO2薄膜电极.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试验对薄膜电极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SEM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薄膜电极表面粒子分布均匀, 厚度约为1.27 μm. 经过轻微热处理(450 ℃, 30 min)的薄膜LiCoO2电极呈现出稳定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当以20 μA/cm2进行充放电时, 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约为首次放电容量(81 mA·h/g)的87%, 10次循环后的充放电过程的充放电效率均接近100%.
    (ZnS)6~12团簇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张欣, 黄婷婷, 谭凯, 林梦海, 张乾二
    2007, 28(6):  1126-1130.  doi:
    摘要 ( )   PDF (53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TDDFT/Lanl2DZ+6-31G*水平下对(ZnS)6~12半导体团簇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 并用态求和(SOS)方法得到静态三阶宏观极化率χ(3)和0~2.5 eV范围内输入光子能量对三阶微观极化率γ的动态行为. 结果表明, (ZnS)6~12χ(3)值比其它半导体团簇的略好. 且(ZnS)7和(ZnS)11分别在1.6和2.0 eV处出现了很大的γ值, 为-2.38×10-33和1.26×10-33 esu. 在此输入光子能量处激发, 它们将会产生很强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取代基结构-活性关系对电化学降解取代苯胺的影响
    刘小波, 黄卫民, 任秀彬, 董艳杰, 徐红, 林海波
    2007, 28(6):  1131-1134.  doi: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Na2SO4为支持电解质, 使用Ti/PbO2电极, 研究了带有推电子基(—CH3)和吸电子基(—NO2, —Cl)的邻或对位取代基苯胺类化合物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带有取代基苯胺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是在羟基自由基进攻下生成氨基酚类化合物, 然后在电极表面失去电子生成苯醌继续氧化的过程. 带有推电子基团苯胺的电催化降解速度比带有吸电子基团的苯胺降解速度快, 这是因为推电子基团使苯环电子云密度提高, 有利于羟基自由基的进攻; 吸电子基团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 不利于羟基自由基的进攻. 由于阴极还原反应的作用, 化学反应活性和电化学反应活性并不完全一致. 氯代苯胺在羟基自由基进攻下—Cl离去, 以Cl-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 被氧化生成有效氯, 加快降解反应速度. 硝基虽然是强吸电子基, 但是可以转化为对苯二胺, 进一步活化苯环, 其降解速度较快.
    Pt-CNTs 修饰玻碳电极(Pt-CNTs/GC)电氧化活性的研究
    钟起玲,张兵,饶贵仕,丁月敏,王国富,蒋玉雄,任斌,田中群
    2007, 28(6):  1135-1138.  doi: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 分别表征了Pt-CNTs/GC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所负载铂纳米原子簇的结构. 以CO和CH3OH为探针分子, 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检测了CO和CH3OH在Pt-CNTs/G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CO在Pt-CNTs/GC电极上有3个氧化电流峰(Ⅰ, Ⅱ, Ⅲ), 其中峰Ⅰ为CO桥式吸附的氧化峰, 而峰Ⅱ和Ⅲ则分别为CO线形吸附在碳纳米管负载的不同粒径的Pt纳米原子簇以及Pt原子薄膜上所分裂的氧化峰; CH3OH在Pt-CNTs/GC电极上也能自发解离吸附强吸附中间体CO; Pt-CNTs/GC电极对CH3OH的氧化峰电流不总是随CNTs上载铂量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在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时, 应选择合适的载铂量.
    丙三醇浓溶液Tg附近协同松弛的量热研究
    高才,王铁军,周国燕,华泽钊
    2007, 28(6):  1139-1142.  doi: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了丙三醇水溶液Tg前后的比热容. 通过曲线拟合获得AGF模型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很好地预测了(Tg+20 K)以下体系的结构松弛时间. 协同重排活化能(Δμ')和协同重排域尺寸(z*)的分析结果表明, 只有选择比聚合物大得多的某一协同重排位形数, 用AGF方法得到的z*才具有物理意义. 作为材料常数的Δμ' 随体系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用Donth方法得到的丙三醇水溶液的协同重排域长度尺度(ξCRR)随着水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且其变化趋势可与Δμ'的分析结果相符. 但用AGF方法和Donth方法得到的协同重排域尺寸不能统一.

    前驱体分子结构对聚糠醇基碳膜微结构及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王秀月, 王同华, 宋成文, 曲新春
    2007, 28(6):  1143-1146.  doi: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以草酸(OA)和碘(I)两种催化剂合成聚糠醇(PFA)前驱体制备气体分离碳膜. 采用TG, FTIR和XRD对其微结构进行研究, 并通过纯组分气体的渗透实验对碳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在热解过程中, 两种结构的聚糠醇都是通过脱氧、重排、环化、芳构化等热分解和热缩聚反应逐渐转化为无定形的乱层碳结构, 但热分解反应过程明显不同, 所形成碳膜微结构的差异也很大. 草酸催化剂制备的聚糠醇碳膜的微晶Lc值比碘催化剂制备碳膜的大, 而d(002)和La值则比后者的小, 表明草酸催化剂制备的聚糠醇碳膜碳微晶片层数多、排列规则、结构缺陷和孔隙均小于碘催化剂制备的聚糠醇碳膜, 而且其气体分离选择性较高、渗透通量较小, 表明聚糠醇的分子结构对所制备碳膜的微结构及气体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在NH2-SBA-15合成中的应用
    杨胥微, 张晓丰, 阚秋斌, 付威, 黄家辉, 吴通好
    2007, 28(6):  1147-1150.  doi:
    摘要 ( )   PDF (39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共价接枝法,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氨源, 制备了一系列的NH2-SBA-15催化剂, 通过微量吸附量热技术定量地分析了该催化剂表面碱性中心的强度、数量和分布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 SBA-15在 550 ℃焙烧6 h, 氨基硅源与SBA-15质量比为1.5, 是合成NH2-SBA-15催化剂最适宜的条件. 运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实现了对NH2-SBA-15催化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卟啉/TiO2界面的相互作用研究
    李子亨,周向东 ,王德军,邹旭,王英楠,邹广田
    2007, 28(6):  1151-1154.  doi: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瞬态光伏技术研究了卟啉/TiO2体系的吸收光特性、荧光特性和光伏特性, 并研究了卟啉和TiO2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卟啉环在与钬原子结合前后与TiO2之间的作用不同, TiO2的粒径也影响界面的相互作用. 卟啉与粒径为10 nm的TiO2作用后, 能级发生了简并, 同时带隙发生了红移. 卟啉与粒径为56 nm的TiO2相互作用后只有特征吸收峰发生红移, 带隙和峰的数量几乎未发生变化. 这说明在粒径为10 nm的TiO2与卟啉的大π键之间出现了离域的相互作用, 这也被荧光光谱和瞬态光伏曲线所证实.
    CuO-MnO2/Al2O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
    李欣, 边疆, 朱学多, 强亮生
    2007, 28(6):  1155-1159.  doi:
    摘要 ( )   PDF (5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浸渍法, 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复合的双组分负载型金属催化臭氧化催化剂. 以松花江水的UV254去除率作为催化剂活性指标,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 浸渍5 h, 活性组元体积比为3∶1, 于90 ℃干燥2 h, 于200 ℃焙烧3 h. 采用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TG-DTA测试分析了催化剂热分解过程的反应速率、热效应和物质变化过程; 运用XPS分析了催化剂表面元素的组成、元素相对含量和元素价态.
    非经典三铂核药物与DNA作用的理论研究
    郝兰, 张勇, 谭宏伟, 陈光巨
    2007, 28(6):  1160-1164.  doi:
    摘要 ( )   PDF (4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等计算方法研究了新型临床二期抗癌药物BBR3464([{trans-PtCl(NH3)2}2-μ-{trans-Pt(NH3)2(NH2(CH2)6NH2)2}]4+)与寡聚DNA片段复合物的几何构型及其电子结构. 结果表明, 利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确定的复合物结构与实验的基本吻合. BBR3464为+4价高电荷铂药, 与两端的铂相连的两个Cl配体间的距离是2.74 nm, 这使得药物与DNA交联速度快, 形成远程的1,4-链间交联. 计算结果表明, BBR3464与DNA识别能力强, 结合稳定. 所形成的复合物中既有Pt-N7间较强的配位键, 也存在许多氢键、弱氢键及静电作用. 复合物中结合位点及结合位点外的嘌呤碱基的构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复合物结构特征说明, DNA在键合药物后其构型并未发生定域的链弯曲, 而是离域的嘌呤碱基的构象转化, 其对DNA所造成离域性损伤与经典的药物不同. DNA是铂抗肿瘤药物的靶点, 多点键合和离域性损伤的结构特征与BBR3464的独特生物活性和临床表现相关.
    飞秒激光改性玻璃微结构的化学腐蚀特性研究
    蒋鲁杰, 戴能利, 王英, 张继皇, 陆培祥
    2007, 28(6):  1165-1168.  doi:
    摘要 ( )   PDF (68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飞秒激光改性-化学腐蚀的方法, 分别研究了3种典型玻璃的化学腐蚀性能. 通过测试材料的微观结构, 分析了不同材料的腐蚀速率与脉冲能量及腐蚀时间的关系, 从材料组成、显微结构及化学键特征讨论了玻璃改性-腐蚀机理. 结果表明, 飞秒激光改性后的碲酸盐和PbO硅酸盐玻璃不具有选择性腐蚀特性, 而石英玻璃的选择性腐蚀比高于40; 飞秒激光改性玻璃的选择性腐蚀特性与材料结构有关, 分子体积大、网络结构不紧密的材料不具有选择腐蚀特性.
    钴掺杂对碳化钼催化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靳广洲,樊秀菊,孙桂大,高俊斌,朱建华
    2007, 28(6):  1169-1174.  doi:
    摘要 ( )   PDF (60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MoO3和CoMo混合氧化物为前驱体, 制备了碳化钼和碳化钼-钴催化剂, 采用XRD, BET, SEM和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Co掺杂对碳化钼催化剂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入适量的Co后制得的CoMo双金属混合氧化物为MoO3和CoMoO4的两相混合体, 经CH4/H2气氛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生成共生共存的Co-Mo2C, Co以金属细颗粒的形态均匀地分散在生成的Mo2C组分之间. 在共生过程中含Co物种的掺入可降低制备碳化钼所需要的还原碳化温度, 使制备的碳化钼颗粒变小, 比表面积增大, 表面Mo2+含量增多, 从而对碳化钼的噻吩加氢脱硫活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Co的添加量以Co/Mo摩尔比为0.2左右较为适宜.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的Co-Mo2C共生共存体系的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 好于由金属Co与Mo2C机械混合法制得的Co+Mo2C二相共存体系. 这表明当两个活性相共存时, 只有经过相互共生过程才能发挥其最佳的协同效应.
    研究简报
    三种双偶极半菁衍生物与H3PMo12O40自组装多层膜的研究
    王宜冰,夏即雅,高丽华,王科志
    2007, 28(6):  1175-1177.  doi: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3种含磷钼酸根和不同结构的半菁阳离子的静电自组装膜, 旨在探索不同阳离子对薄膜性质的影响.
    改进的MnOx-Ce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低温催化燃烧
    士丽敏,储伟,郑丽娜,陈慕华,瞿芬芬,罗仕忠
    2007, 28(6):  1178-1180.  doi:
    摘要 ( )   PDF (4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Mn含量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调变前驱体Mn(NO3)2与KMnO4的添加量,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改进的MnOx-CeO2催化剂, 采用XRD, LRS, XPS和TPR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对甲烷催化燃烧的低温性能.
    研究论文
    再生蚕丝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初探
    林江滨, 姚晋荣, 周丽, 陈新, 邵正中
    2007, 28(6):  1181-1185.  doi:
    摘要 ( )   PDF (6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制备高浓度高分子量蚕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基础上,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纺制出力学性能优于天然蚕(茧)丝的再生蚕丝纤维, 其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0.5 GPa和20%.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初生纤维具有典型的“皮芯”结构, 而纤维内部则为疏松多孔的网状或蜂窝状结构; 经过一定的后拉伸处理后, 纤维的表面变得光滑, 且内部结构也趋于致密. 固体 13C核磁共振及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后拉伸及热湿处理均有利于提高纤维内部β-折叠结构的含量, 分子链的规整度和取向性也随之改善, 从而使再生蚕丝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氟甲磺酸稀土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朱蔚璞, 童晓薇, 沈之荃
    2007, 28(6):  1186-1188.  doi: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氟甲磺酸稀土(镧、钕、铒)作为单组分催化剂催化了ε-己内酯的本体开环聚合反应. 考察了稀土元素种类、催化剂浓度、聚合时间及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该类催化剂在催化聚合过程中具有单一活性中心, 且催化活性较高. 此聚合反应可能是通过阳离子活性末端链聚合机理进行的.
    基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具有自分散能力的毛发状聚合物微球
    王芳, 汪长春
    2007, 28(6):  1189-1193.  doi:
    摘要 ( )   PDF (54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的交联微球[poly(St-co-HEMA)], 利用其活性羟基, 引发D,L-丙交酯单体的开环聚合,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疏水性毛发状微球,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热失重分析等技术表征微球结构. 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不但能够成功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壳层厚度的疏水性毛发状聚合物微球, 而且随着D,L-丙交酯单体用量的增加, 微球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能力显著提高. 实验结果证明, 该方法是一种在聚合物微球表面生成高效、可控接枝疏水性大分子链的新方法.
    研究简报
    高耐光/耐化学性的核壳型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
    胡振锟, 张青, 薛敏钊, 盛巧蓉, 刘燕刚
    2007, 28(6):  1194-1196.  doi:
    摘要 ( )   PDF (36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不溶于水的、光/热稳定性优良的荧光溶剂染料, 采用改进的细乳液(Miniemulsion)聚合反应, 将染料分子以分散状态牢固地嵌入交联的纳米聚合物基质中, 然后结合种子聚合反应技术构建生物相容性壳层, 制备出发射橙、黄、绿和青色光的系列核壳型荧光纳米微球. 获得的核壳型荧光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小于40 nm, 粒度较均一, 其水胶体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 较高的光/化学稳定性和发光效率; 纳米微球的交联壳层表面富含与蛋白质、核酸等相容的羧基. 该制备方法简便可控, 原材料易得, 成本低廉, 也可选用含氨基、巯基和羟基等化学修饰基团的壳层单体来构建多样化的纳米微球壳层.
    ATRP与点击化学相结合制备环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李娟,段明,方申文,张烈辉
    2007, 28(6):  1197-1199.  doi: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与点击反应相结合制备环状聚合物. 根据ATRP原理, 用含端炔的有机卤化物作为引发剂时, 产物的一端为炔基, 另一端则为卤素原子, 而卤素原子本身可作为叠氮化物的原料, 从而可利用点击反应使聚合物成环.
    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
    黄绘敏, 李振宇, 杨帆, 王威, 王策
    2007, 28(6):  1200-1202.  doi:
    摘要 ( )   PDF (66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超细聚苯乙烯纤维, 通过向溶液中添加有机胺盐并降低溶液浓度将纤维的平均直径降至100 nm, 并研究了盐的添加量对纤维直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