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7-08-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第28卷第8期目次
    2007, 28(8):  0.  doi:
    摘要 ( )   PDF (10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期目次预览
    2007, 28(8):  0.  doi:
    摘要 ( )   PDF (13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蒸气促进干胶法合成硅胶负载的TS-1纳米晶
    柯学斌,徐莉,曾昌凤,张利雄,徐南平
    2007, 28(8):  1411-1415.  doi:
    摘要 ( )   PDF (6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蒸气促进的干胶法, 在工业硅胶上原位合成出TS-1纳米晶. 先用TS-1合成液浸渍硅胶, 再于130 ℃下和水蒸气作用2 d, 得到硅胶上负载的TS-1纳米晶. 采用XRD, FTIR, UV-Vis和NMR谱以及N2吸附、 ICP、 SEM和TEM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将TS-1纳米晶负载在硅胶上, 其晶粒大小为20 nm左右, Ti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 所得的TS-1/silica gel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13.2 m2/g, 平均中孔孔径达到23.7 nm. 将其用于苯的羟基化反应, 以n(C6H6)/n(H2O2)=3进料, 环丁砜为溶剂, 于100 ℃下反应2 h, 苯的转化率达到8.7%, 苯酚的选择性超过99%, 苯的氧化速率(TOF)为11.37, 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传统水热合成的TS-1.
    Sm(DBM)3phen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
    邓瑞平,于江波,张洪杰,李哲峰,周亮,彭泽平,郭智勇
    2007, 28(8):  1416-1419.  doi:
    摘要 ( )   PDF (4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一系列基于配合物Sm(DBM)3phen的电致发光器件. 研究了其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Sm(DBM)3phen具有良好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以及电致发光性能. 器件ITO/TPD(50 nm)/Sm(DBM)3phen(50 nm)/Alq3(30 nm)/LiF(1.0 nm)/Al的最大亮度和最大效率分别为150 cd/m2和0.72 cd/A, 器件表现为纯Sm3+离子的发光.
    Mg2NiH4对高氯酸铵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刘磊力,李凤生,支春雷,谈玲华,杨毅,张庆思
    2007, 28(8):  1420-1423.  doi: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置换-扩散法制备了储氢材料Mg2NiH4, 用XRD, ICP和DSC-TG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分析法(DSC)研究了Mg2NiH4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Mg2NiH4对AP热分解过程有较大影响. Mg2NiH4可以显著促进AP的低温热分解过程, 降低高温热分解温度, 使DSC表观分解热明显增大. 随着加入量的增加, Mg2NiH4对AP热分解的催化促进作用增强, 当Mg2NiH4加入的质量分数为30%时, DSC表观分解热最大. 吸氢量越大, 储氢材料对AP的催化促进作用越强. Mg2NiH4催化促进AP分解过程的作用机理为: Mg2NiH4分解释放的H2及Mg和Ni与AP分解产物发生反应.
    新型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侯军,周子彦,吴学,朱东霞,李鹏
    2007, 28(8):  1424-1427.  doi: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微波反应和模板效应合成了带有苯乙烯撑单元的新型卟啉化合物和锌卟啉配合物. 通过 1H NMR, IR和MALDI-TOF-M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测定UV-Vis和PL对两种卟啉化合物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利用TGA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锌卟啉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并以锌卟啉配合物作为掺杂剂利用蒸镀法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 EL谱发射峰位于556 nm.
    研究快报
    立方规则孔道结构含锆介孔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
    储彬, 王润伟, 沈启慧, 陈璐, 万利丰, 朱广山, 裘式纶
    2007, 28(8):  1428-1430.  doi:
    摘要 ( )   PDF (39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 利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具有立方相的含锆介孔氧化硅材料,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初步研究了其生成机理.
    研究简报
    含有氨基酸基Schiff碱配体的锌、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韩晶,邢永恒,张兴晶,周光华,安悦,葛茂发
    2007, 28(8):  1431-1433.  doi: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2种含有水杨醛氨基乙酸类(Schiff碱)配体的配合物: (C9H7NO3)Zn(C3H4N2)2(1)和(C9H7NO3)Ni(C3H4N2)2(C4H5N2O)•CH3OH•0.5H2O(2), 其中配合物(1)能够在激发波长为260 nm的条件下发出很强的蓝光.
    超分子化合物[H3N(CH2)3NH3]•[Pb2(SIP)2]•6H2O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马奎蓉,徐家宁,王莉,石晶,王瑛,哈静,宁德宽,范勇,宋天佑
    2007, 28(8):  1434-1436.  doi: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热条件下, 用NaH2SIP与Pb(Ⅱ)盐, 以1,3-丙二胺(1,3-PDA)作为结构导向剂进行反应, 得到化合物[H3N(CH2)3NH3]•[Pb2(SIP)2]•6H2O(1). 同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化合物1进行了表征.
    三维开放骨架镧系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Tm(BTC)(DMF)(DMSO)的合成、 结构和性质
    那立艳,姜慧明,杨宝灵,海华,宁桂玲
    2007, 28(8):  1437-1439.  doi: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稀土元素(Tm) 作为金属中心, 均苯三甲酸(H3BTC)作为有机配体制备了一个新型的三维配位聚合物 Tm(BTC)(DMF)(DMSO),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吸附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介孔分子筛孔道结构对药物巯甲丙脯酸释放性能的影响
    曲凤玉,崔凌飞,黄世英,朱广山
    2007, 28(8):  1440-1442.  doi:
    摘要 ( )   PDF (4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巯甲丙脯酸为药物模型, 研究了不同孔道结构的介孔分子筛载体的药物释放性能.
    研究论文
    前沿分析法研究对-羟基苯甲酸印迹整体柱的热力学行为
    郑超,刘照胜,高如瑜,张玉奎
    2007, 28(8):  1443-1448.  doi:
    摘要 ( )   PDF (39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矩形前沿分析法对原位聚合的对-羟基苯甲酸印迹整体柱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测定. 印迹整体柱的吸附等温线是分别以乙腈、甲醇、 四氢呋喃和含有体积分数分别为1%, 3%, 5%和7%乙酸的乙腈为流动相以及在以甲醇为流动相时柱温分别为20, 40和50 ℃的条件下测定的. 吸附等温线表明, 印迹整体柱对模板分子的吸附能力比其结构类似物(邻-羟基苯甲酸)的吸附能力强. 用双Langmuir方程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模板分子和邻-羟基苯甲酸在印迹整体柱各种吸附位点上的饱和吸附量和键合常数, 结果表明, 流动相中乙酸含量、有机溶剂的性质和柱温对模板分子容量因子的影响比对邻-羟基苯甲酸的大, 造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黄曲霉毒素B1抗体和纳米金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
    孙秀兰,张银志,邵景东,曾洁
    2007, 28(8):  1449-1453.  doi:
    摘要 ( )   PDF (4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纳米金标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McAb)探针的制备及其标记机理, 确定了稳定标记5种不同粒径金溶胶(10.7~67.4 nm)所需McAb的最适质量浓度, 分别为0.07, 0.051, 0.033, 0.019, 0.012 mg/mL, 作用时间为5 min, pH为7.4. 对金标探针复合物进行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免疫反应性鉴定的结果表明, 与未标记抗体相比, 抗体探针的免疫亲和常数、效价和常温贮藏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通过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纳米金与AFB1单抗McAb的相互作用机理, 发现纳米金对McAb产生静态猝灭, 猝灭的速率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确定了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 结果显示, 表明McAb的色氨酸残基与纳米金颗粒之间发生了Fö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 初步确定反应前后McAb构象组成发生了变化是McAb探针亲和力和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以DDAB为模板的银纳米粒子多层膜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李艳彩,周吉,宋延涛,孙长青
    2007, 28(8):  1454-1457.  doi: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离子交换和静电相互作用, 将银纳米粒子引入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模板中, 获得了有序的银纳米粒子多层膜. 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循环伏安(CV)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DDAB模板和银纳米粒子多层膜的有序性结构. 以4-巯基吡啶(4-MPY)为探针分子研究了银纳米粒子多层膜在表面增强拉曼(SERS)方面的应用, 结果表明, 4-MPY吸附在银纳米粒子多层膜上呈现很强的SERS信号, 说明该多层膜可以用作高活性的SERS基底.
    转基因玉米的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研究
    周颖, 黎源倩, 裴晓方
    2007, 28(8):  1458-1463.  doi:
    摘要 ( )   PDF (4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重PCR反应, 同时扩增CaMV 35S启动子、 hsp70 intron1和CryIA(b)基因之间序列以及Invertase基因, 扩增产物用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从而建立了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新方法. 对影响多重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在优化的条件下, 本方法可以同时检测转基因玉米样品中3种外源基因. 经序列测试证实, 三重PCR 扩增产物的序列与原基因完全一致, 表明扩增结果可靠. 该方法能检出0.05% MON810转基因玉米成分, 远低于欧盟对转基因食品规定标识的质量分数阈值(1%). 该方法对玉米及其制品的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与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相比, 具有特异性高\, 快速及灵敏等优点, 适用于玉米中转基因成分以及转基因玉米MON810品系的快速筛选、 鉴定和检测, 能满足我国实施转基因食品标签法规的要求.
    标记免疫双组分的SERS检测研究
    葛明, 姚建林, 崔颜, 蒋芸, 顾仁敖
    2007, 28(8):  1464-1468.  doi:
    摘要 ( )   PDF (47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金膜为免疫检测的基底, 采用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将ω-巯基十六酸(16-MHA)修饰于金膜后与抗体结合成固相抗体, 在此基础上组装“固相抗体-待测抗原-标记免疫金溶胶”三明治复合体系. 采用不同标记分子苯硫酚(Thiophenol)和4,4'-联吡啶(4,4'-Bipyridine)分别标记不同的免疫金溶胶,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谱峰较窄且具有较强的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的特点, 通过对两种标记分子特征谱峰的判断识别所加入的两种抗原. 通过选择合适的标记分子和一定尺度的免疫溶胶, 标记免疫SERS检测的检测限可达到飞克级(1—100 fg/mL).
    原位光谱法检测白腐真菌P450的诱导及其降解功能
    宁大亮, 王慧, 庄芫, 李冬
    2007, 28(8):  1469-1474.  doi: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诱导-原位光谱分析法,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中的微粒体P450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原位直接检测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正己烷、苯甲酸、萘和五氯酚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450酶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在合适的诱导剂量和诱导条件下,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450的诱导量分别达到未诱导时的7.5, 5.6, 3.1和3.5 倍. 其中五氯酚对真菌P450酶系的诱导现象尚未见报道.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测定了苯甲酸与P450的底物结合光谱, 并检测出微粒体酶液中依赖NADPH的苯甲酸降解活性, 证实了降解苯甲酸的P450基因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中能够顺利合成并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活性, 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 除了P450的催化降解途径以外, 白腐真菌中还存在其它的苯甲酸降解途径.
    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螯合剂有机膨润土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协同吸附研究
    孙洪良,朱利中
    2007, 28(8):  1475-1479.  doi:
    摘要 ( )   PDF (43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季铵盐阳离子(CTMA+)和有机螯合剂(Am)复合改性膨润土(IMB), 制得一系列螯合剂柱撑膨润土IMB-CTMA-Am. 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差热-热重(TG-DTA)分析、比表面积测定(N2-BET)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吸附剂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TMA+和Am已柱撑进入膨润土层间. 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IMB-CTMA-Am能同时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对硝基苯酚(PNP)和重金属铅(Pb2+), 其对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强吸附能力来源于分配作用的增加和层间距的增大, 而与比表面积无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示, IMB-CTMA-Am吸附Pb2+后的N—H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 表明Pb2+和膨润土层间的Am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 有机螯合剂Am和Pb2+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IMB-CTMA-Am对Pb2+离子的吸附能力也就越强.
    研究简报
    微波辅助萃取鬼箭羽叶中芦丁和槲皮素
    张帆,杨屹,郭振库
    2007, 28(8):  1480-1482.  doi:
    摘要 ( )   PDF (5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鬼箭羽中主要有效成分芦丁和槲皮素的MAE-HPLC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具有测定准确、操作简便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此外,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鬼箭羽叶经微波辅助萃取后植物结构的变化, 初步证明了微波辅助萃取鬼箭羽叶的萃取机理符合细胞破壁学说.
    超顺磁/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和生物功能化
    谭芳,庄峙厦,杨黄浩,陈成祥,王小如
    2007, 28(8):  1483-1485.  doi:
    摘要 ( )   PDF (45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 在热解法合成的MnFe2O4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了一层掺杂有荧光染料(联吡啶钌)的SiO2, 制备了同时具有超顺磁性和荧光特性的双功能纳米粒子. 再通过氨基硅烷的修饰作用, 将该双功能纳米粒子与万古霉素结合, 所得到的生物功能化的纳米粒子表现出很好的对大肠杆菌的识别和磁性分离能力. 本研究制备的超顺磁/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具有磁性强、光稳定性高、制备简单、分散性好和尺寸均匀等优点, 可以推断这种新型纳米粒子在生物学、医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MS)测定新型抗癌铂配合物
    苏强,刘清飞,梁琼麟,王义明,,毕开顺,刘伟平,罗国安,
    2007, 28(8):  1486-1488.  doi: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法(HPLC-ESI-MS/MS), 研究了cis-3,5-diisopropylsalylic cyclohexanodiaminoplatinum(Ⅱ)的电喷雾质谱行为, 鉴定了其杂质, 并测定了其纯度.
    研究论文
    Pt(DVDS)-Phan催化的末端炔烃的硅氢加成反应
    张晓云, 吴伟, 谢召军, 夏道宏
    2007, 28(8):  1489-1492.  doi: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Pt(DVDS)-Phan体系作为末端炔烃与三乙基硅烷或三苯基硅烷进行硅氢加成的催化剂, 除三甲基硅乙炔与三乙己硅烷反应外, 其余反应的收率均高于90%, 并且高选择性地或唯一地得到马氏加成产物或者反马氏反式加成产物, 立体选择性或区域选择性超过95%.
    新型抗HIV-1重组导向制剂SL4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实验
    李昌,王宏,金宁一,金洪涛,刘玉生,于芳,李子健,张立树
    2007, 28(8):  1493-1496.  doi:
    摘要 ( )   PDF (5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为基础, 通过一段柔性连接肽Linker构建含有人源化抗HIV-1 gp41单链抗体(ScFv41)和免疫诱导因子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的融合表达质粒pPIC9k-SL41, 线性化后, 采用电转化法整合入巴斯德菌毕赤酵母GS115中, 经His+MutS表型鉴定、PCR分析以及G418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转化子. 摇瓶培养、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 目的蛋白得到良好表达, 表达量最高可达到47.9 mg/L. 目的蛋白经初步纯化后, 用于制备的HIV-1感染靶细胞复制模型进行抗体亲和力测定、细胞结合活性测定和细胞杀伤活性研究, 结果显示, 目的蛋白能够很好地与靶细胞模型中的HIV-1外膜蛋白gp160发生结合反应, 并可介导特异的CTL反应, 对靶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表明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HIV-1重组导向制剂.
    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向建南,,陈超越,蒋历辉,周后相,尹凯,邓小强,陈静,何晓晓,,王柯敏,
    2007, 28(8):  1497-1502.  doi: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 6a, 10a~10c, 11a), 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 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显示, 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活性; 将糖环上的乙酰基脱去后, 相应的化合物活性有明显提高.
    新型5-HT重摄取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杨静, 王小芳, 杜冠华, 秦芳, 文辉, 杨光中
    2007, 28(8):  1503-1507.  doi:
    摘要 ( )   PDF (3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已知各种结构类型的5-HT重摄取抑制剂分子结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SSRIs药效团模型. 基于该模型应用UNITY程序对NCI-3D和Maybridge-3D数据库进行三维结构的限制性查询, 在获得的命中结构的信息指导下, 设计合成了3种全新结构类型的化合物, 并完成了初步的药理活性评价. 这些化合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5-HT重摄取抑制活性, 其中5个化合物显示高抑制活性. 哌嗪取代的二苯脒类化合物的结构新颖, 较好地符合5-HT重摄取抑制剂药效团模型, 与SSRIs类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的CoMFA模型有较好的适配性.
    藤三七中一个新黄烷醇和抗HIV活性成分
    顾琼,,马云保,,张雪梅,,王睿睿,,周俊,,郑永唐,,陈纪军,
    2007, 28(8):  1508-1511.  doi: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 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pseudobaselloides 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 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 采用UV, IR, MS 和1D, 2D NMR方法, 分别鉴定出如下化合物: 7-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3,4-黄烷二醇, 命名为藤三七醇A(1); 4,7-二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黄烷(2); 7-O-methylunonal(3); 5,7-二羟基-6, 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4); Desmosflavone(5)和Demethoxymatteucinol(6). 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黄烷二醇化合物, 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抗HIV-1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化合物1, 2, 5, 6对HIV-1诱导合胞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5.09, 48.73, 55.47 和 82.75 μmol/L, 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1, 1.20, 7.15 和>8.51.
    3-N-苄氧羰基-β-氨基丁酸糖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臧洪俊,李正名,范志金,刘秀峰,王素华
    2007, 28(8):  1512-1515.  doi: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两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β-氨基丁酸和糖分子结合在一个分子内, 设计合成了8个新糖酯化合物. 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了其结构.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 且一些化合物的诱导活性比水杨酸的好.
    研究简报
    合成昆布氨酸的简单方法
    李群, 彭衍磊, 李顺心
    2007, 28(8):  1516-1518.  doi: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当今绿色化学的要求, 采取清洁化的原料与工艺, 利用氨基酸能与氢氧化锌反应生成螯合物的性质, 使Zn2+离子与化合物1α-氨基、羧基中的氧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从而达到保护α-氨基及游离ε-氨基的目的, 再与甲基化试剂作用, 使ε-氨基完全烃基化, 生成三甲基季铵离子, 最后再除去Zn2+离子, 即可制备产率和纯度都较高的白色针状晶体4.
    研究论文
    掺杂铕和铽的卤硼酸盐荧光体的制备及光谱特征
    莫凤珊,刘晓瑭,石春山
    2007, 28(8):  1519-1522.  doi: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空气中合成了一系列掺杂稀土离子的卤硼酸盐荧光体, 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和基质组成对稀土离子共掺杂的荧光体发光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Eu3+和Tb3+共掺杂的体系中存在电子转移, 因此出现了Eu3+, Eu2+和 Tb3+共存于同一基质共同发射的现象. Ce3+对Eu2+和Tb3+具有敏化作用, 可增强其发射强度. 基质的组成对稀土离子的发射峰位和发射强度有明显影响.
    离子液体体系中离子型锰卟啉对苯乙烯的催化氧化
    刘晔, 张红娇, 吴海虹, 刘秀丽, 蔡月琴, 路勇
    2007, 28(8):  1523-1527.  doi:
    摘要 ( )   PDF (5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单氧给体乙酰碘苯[PhI(OAc)2]为氧源, 在无需轴向配体和有机溶剂的参与下, 离子型锰卟啉[Mn(BF4)T(N-Me-4-Py)P][BF4]4和离子液体 [BMIM]BF4组成的多元离子液体体系,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苯乙烯的催化氧化表现出较高的活性(87%)和环氧苯乙烷选择性(90%), 并且有较好的底物普适性. 构筑的锰卟啉多元离子液体体系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卟啉聚合和氧化降解等反应.
    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介孔碱性催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王虹苏,吴淑杰,邵艳秋,徐玲,宋科,徐海燕,阚秋斌
    2007, 28(8):  1528-1531.  doi:
    摘要 ( )   PDF (4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直接合成方法, 制备了胺基功能化的HMS型有机无机杂化介孔碱性催化材料(Amx-HMS).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29Si固体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 通过典型的2'-羟基苯基甲基酮和苯甲醛缩合制备黄烷酮的反应对其碱催化活性中心进行了表征.
    复合掺杂改性的尖晶石LiMn1.98Cr0.02O4-yCly的研究
    冯季军,徐荣琪,唐致远,艾洪奇
    2007, 28(8):  1532-1536.  doi:
    摘要 ( )   PDF (5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LiMn1.98Cr0.02O4-yCly(y=0, 0.01, 0.02, 0.03, 0.04, 0.05, 0.10). 采用X射线衍射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从材料的晶体结构、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复合掺杂在稳定晶体结构和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复合掺杂的综合作用, 改性后的材料既保持了高的初始容量, 又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倍率放电性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其中LiMn1.98Cr0.02O3.96Cl0.04的综合性能最优, 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27 mA·h/g以上, 循环50次后仍有110 mA·h/g的放电比容量.
    非绝热聚合波的数学模拟
    卢国冬, 燕青芝, 葛昌纯
    2007, 28(8):  1537-1542.  doi:
    摘要 ( )   PDF (4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非绝热波聚合体系进行了数学模拟, 将反应器尺寸与聚合波关联, 建立了非绝热条件下蔓延聚合波波速和最大波温的数学模型; 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不同引发剂浓度、 不同环境温度、 不同试管直径下淀粉接枝聚合波的波速和波温, 并与实验测定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非绝热聚合波的数学模型对无相变体系的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对聚合波的发生条件及反应器尺寸的影响有很好的预见性; 另一方面, 对于存在相变及与环境有质量交换的波聚合体系, 所建模型的预测性受到了限制.
    溶胶-凝胶和浸渍法制备的铜催化剂在仲丁醇脱氢反应中的研究
    吉定豪, 刘钢, 贾明君, 张文祥, 王国甲, 吴通好, 王振旅
    2007, 28(8):  1543-1546.  doi: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法制备Cu/SiO2催化剂, 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表面Cu物种的存在状态和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采用BET, XRD, EPR和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溶胶-凝胶法可制备高分散铜催化剂, 该催化剂中存在孤立的不可还原的Cu2+和可还原的Cu2+簇两种物种. 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可还原的Cu2+簇物种. 反应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不可还原的孤立Cu2+呈高分散状态, 但其对仲丁醇脱氢反应没有活性; 可还原的Cu2+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成Cu0, Cu0是反应稳定脱氢的活性中心.
    鼠脑红蛋白突变体F106L与氰根的结合作用
    杜为红,,尹国维,李彦杰,魏群,李娟,方维海
    2007, 28(8):  1547-1551.  doi: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了鼠脑红蛋白(Mouse neuroglobin)的突变体F106L, 以探求近端残基对脑红蛋白血红素口袋结构的贡献. 通过溶液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外来配体氰根离子与NgbF106L蛋白的结合作用, 结果显示, 此结合存在动力学过程, 并且NgbF106LCN 突变蛋白氰根络合物可以可逆地释放氰根离子, 并使原来的第6配体His64(E7)又结合回到血红素铁上. 研究结果揭示, G5(Phe106)残基对脑红蛋白血红素构象而言较为保守; QM/MM结构优化结果表明, 位于G5 和FG5的近端残基对蛋白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调控外来配体与蛋白作用的配位平衡与热动力学性质.
    酵母AHAS酶与磺酰脲类抑制剂作用模型的分子对接研究
    李琼,陈沛全,陈兰,孙宏伟,沈荣欣,赖城明,李正名
    2007, 28(8):  1552-1555.  doi: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酵母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与磺酰脲类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用分子对接方法对AHAS与5个磺酰脲类抑制剂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子对接研究. 晶体复合物对接和假复合物对接两种模式对接的结果基本相同, 并与实验结果吻合. 在进一步的对接中逐级考虑了辅酶FAD和TPP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辅酶FAD和TPP的加入, 对AHAS酶与磺酰脲类抑制剂的结合顺序基本没有影响. 其中FAD的加入使AHAS与抑制剂的结合更加稳定, 这主要是由于抑制剂的R2取代基与FAD中的平面基团Flavin环间存在的范德华相互作用所致; 抑制剂与TPP间存在的静电相互作用可能是加速TPP降解的原因.
    锂离子电池新型快充负极材料Li4Ti5O12的改性研究
    于海英, 谢海明, 杨桂玲, 颜雪冬, 王荣顺
    2007, 28(8):  1556-1560.  doi:
    摘要 ( )   PDF (52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尖晶石型Li4Ti5O12, 在前驱物中掺杂聚合物裂解碳材料聚并苯(PAS). 经四探针测试仪测量, 电导率提高9个数量级. 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其循环性和高倍率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芴与苯并硒化二唑共聚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李岩,封继康,任爱民,杨丽
    2007, 28(8):  1561-1565.  doi:
    摘要 ( )   PDF (50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低聚体(DEF-BSeD)n(n=1~4)[其中9,9二乙基芴(DEF)单元与苯并硒化二唑(BSeD)单元的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进行全优化, 计算电离能(PI)、电子亲和势(EA)和能隙(ΔH-L), 在基态结构的基础上用TD-DFT和ZINDO方法计算激发能和电子吸收光谱, 并利用外推法得到高聚物的相应性质. 从外推结果看出, 随着聚合物中BSeD比例的增大, 聚合物的最低单激发能呈减小的趋势, 最大电子吸收光谱红移. 用CIS方法优化得到单体的S1激发态结构, 计算结果表明, 激发态的结构更趋近于平面构型.
    丝氨酸组酰胺对5'-pTpTpCp-3'片段切割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
    刘华鼐,王炳峰,孙命,张雷
    2007, 28(8):  1566-1569.  doi: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丝氨酸组酰胺切割5'-pTpTpCp-3'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计算得到了两者之间形成多氢键作用的有效分子识别模型以及相关分子结构参数. 从理论上解释了丝氨酸组酰胺对5'-pTpTpCp-3'切割的水解机理.
    研究快报
    活性炭载铁催化剂作用下几种典型芳烃一步氧化羟基化反应研究
    钟永科, 李桂英, 祝良芳, 唐典勇, 胡常伟
    2007, 28(8):  1570-1572.  doi: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在乙腈介质中研究了几种典型芳烃的一步羟基化反应, 考察了底物取代基的供吸电子性质、 空间位阻等对羟基化反应的影响, 并推测了其反应机理.
    研究论文
    低浓度HPAM/AlCit交联体系的27Al NMR研究
    林梅钦, 董朝霞, 李明远, 吴肇亮
    2007, 28(8):  1573-1576.  doi: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Al NMR谱研究了高分子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lCit)体系交联反应过程中Al的化学位移和Al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 HPAM与AlCit反应后, 与HPAM分子链上的羧基发生配位交联的Al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而不参与交联反应的AlCit分子结构中Al的化学位移基本不变. HPAM/AlCit交联体系中存在三种形态的Al, 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当HPAM的质量浓度≤200 mg/L时, HPAM与AlCit反应过程中交联态Al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τ13随反应进行变小, HPAM与AlCit主要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 当HPAM的质量浓度≥250 mg/L时, HPAM与AlCit反应过程中交联态Al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τ13随反应进行变大, HPAM与AlCit主要发生分子间交联反应.
    以砂纸为模板制作聚合物超疏水表面
    谢永元, 周勇亮, 俞小春, 夏海平
    2007, 28(8):  1577-1580.  doi:
    摘要 ( )   PDF (59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一种聚合物材料超疏水表面的简便制备方法. 以不同型号的金相砂纸为模板, 通过浇注成型或热压成型技术, 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不同粗糙度的结构. 接触角实验结果证明, 聚合物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随着所用砂纸模板粗糙度的增加而加大, 其中粒度号为W7和W5砂纸制作的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可超过150°, 显示出超疏水性质. 多种聚合物使用砂纸为模均可制备不同粗糙度及超疏水的表面, 本征接触角对复制表面浸润性的影响从Wenzel态到Cassie态而变小.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不规则形状的砂纸磨料颗粒构成了超疏水所需要的微纳米结构的模板.
    新型含苯硼酸基团的两亲性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其糖敏感性能
    汤宇, 王瑱, 李朝兴
    2007, 28(8):  1581-1585.  doi:
    摘要 ( )   PDF (5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与马来酸酐改性β-环糊精反应,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共聚物, 并采用13C NMR, IR和UV-Vis等技术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SEM研究了聚合物在甲醇中的自组装形态. 通过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能的研究, 探讨了共聚物与甲醇的络合机理以及自组装机理. 以格列奇特为模型药物, 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在不同环境下的振荡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 载药微球在30 min内对葡萄糖刺激迅速响应, 在葡萄糖浓度为3 g/L和无糖环境之间的振荡释放呈“开-关”式自调释放.
    含噻吩单元的硅芴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蓝色电致发光性能
    蒋希, 田仁玉, 莫越奇, 曹镛
    2007, 28(8):  1586-1592.  doi:
    摘要 ( )   PDF (55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少量(摩尔分数为1%—3%)含噻吩的窄带隙单体和宽带隙硅单体进行共聚, 合成了聚{9,9-二己基-3,6-硅芴-co-[2,5-二(2-甲基苯撑-4-基)-噻吩]}和聚{9,9-二己基-3,6-硅芴-co-[2,5-二(2-苯撑-4-基)-噻吩]}两类硅芴共聚物,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 并制作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器件测试电致发光光谱等手段, 系统表征了两类硅芴共聚物材料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噻吩的加入形成了新的蓝色发光中心, 并且实现了从硅芴链段到含噻吩发光中心的有效能量转移. 通过增加发光中心结构的空间位阻来减小其共轭程度, 可以使聚合物的PL和EL光谱发生较大蓝移. 最终得到了效率为0.46%和色坐标(CIE)为(0.19, 0.16)的蓝光LED器件.
    Cecropin B抗菌肽接枝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和表征
    白利强,马廷方,姚菊明
    2007, 28(8):  1593-1597.  doi:
    摘要 ( )   PDF (4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处理制得不溶性再生丝素膜, 通过碳二亚胺法将Cecropin B抗菌肽共价接枝到丝素膜表面,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和抗菌性测试等手段对制得的丝素膜结构和表面特性及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Cecropin B抗菌肽成功地接枝到了丝素膜的表面, 接枝后的丝素膜水溶性低, 并具有良好、 持久的抗菌能力.
    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固化动力学研究
    张国彬, 范晓东, 孔杰, 刘郁杨, 王生杰, 佀庆法
    2007, 28(8):  1598-1605.  doi:
    摘要 ( )   PDF (7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等温差示光量热技术(DPC)研究了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固化动力学. 探索了引发剂浓度、 光强度、 聚合温度和环境气氛对固化行为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光引发剂浓度和光强度及提高环境温度均可提高其固化速率和双键最终转化率. 在空气中固化时存在氧阻聚现象, 增大光强度可以显著缩短诱导期. 运用带扩散因子的自催化固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光固化动力学, 计算出特定条件下的光固化动力学参数, 反应总级数约为6—7, 表观活化能为9.95 kJ/mol. 通过超支化聚合物与两种结构类似的低官能度单体光固化行为的对比, 研究了超支化聚合物固化行为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发现由于超支化大分子的独特结构, 在固化初始阶段便产生凝胶, 因此双键的最终转化率偏低.
    研究快报
    带有酰胺侧基的中空手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及其分离性能
    姚金水, 张献, 魏明星
    2007, 28(8):  1606-1608.  doi: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带有手性基团的多孔高分子微球, 并将其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用于分离制备盐酸贝那普利的一个重要中间体(R)-α-羟基苯丁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