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伶育, 张继龙, 曲泽星. RDX分子内振动能量重分配的动力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 43(10): 20220393. |
[2] |
张振, 毛丹, 杨梅, 于然波. 中空多壳层结构在电磁波领域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5): 1395. |
[3] |
李菲, 李小轩, 李一峻, 何锡文, 陈朗星, 张玉奎. 表面定向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槲皮素的选择性识别[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12): 3606. |
[4] |
颜范勇, 孙中慧, 庞纪平, 江英霞, 陈圆. 苯并噻嗪衍生物功能化的碳点用于检测银杏叶茶中的槲皮素[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8): 1768. |
[5] |
朱敏, 张霄, 游书力. 可见光促进的苯及衍生物去芳构化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7): 1407. |
[6] |
王梦雨, 曹思敏, 李昊阳, 张梦婕, 李栋, 赵泽楠, 徐建华. 辅酶NADH与色氨酸共振能量转移的荧光动力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11): 2473. |
[7] |
冯微, 王博蔚, 姜洋, 李龙云. 银纳米粒子簇的设计、 制备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7): 1345. |
[8] |
刘辉强, 彭超, 陈宁, 刘阳平. 新型荧光/EPR双功能次氯酸探针的构建及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9): 1542. |
[9] |
张超, 潘成岭, 盛绍顶. 锯齿形单壁碳纳米管的穿透能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6): 1108. |
[10] |
陈家逸, 苏伟, 王恩举. 基于1,8-萘酰亚胺与罗丹明B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2): 232. |
[11] |
张霞菲, 成锐, 时志路, 金燕. 基于链置换循环无标记检测端粒酶RNA的荧光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1): 12. |
[12] |
马立娜, 柳扶摇, 高嘉雪, 王振新.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microRNA[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6): 1061. |
[13] |
王晓雯, 李爽, 姜笑楠, 王长生. 槲皮素与腺嘌呤氢键作用的最佳位点[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5): 932. |
[14] |
董露, 易忠胜, 伍智蔚, 王海洋, 张爱茜. 2'-羟基-2,4-二溴二苯醚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的光谱研究与计算模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3): 516. |
[15] |
买买提·吐尔逊,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热萨莱提·伊敏, 楚刚辉, 买合木提江·杰力, 木合塔尔·吐尔洪. 基于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维药祖卡木颗粒活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12): 2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