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婷婷, 李元, 杨莉莉, 鲍昌昊, 程寒. 碳纤维微电极负载金纳米粒子用于芦荟多糖的在体动态监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1): 87. |
[2] |
冯建国, 杨关天, 袁小勇, 陈麒丞, 孙陈铖, 袁树忠. 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释放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11): 1974. |
[3] |
黄兆亮, 高方园, 王伯良, 张维冰. 电喷雾离子源(ESI)中带电液滴的形成与碎裂模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4): 633. |
[4] |
安会琴, 于育才, 闫琳, 吴婷婷, 李晓峰, 贺晓凌, 赵莉芝, 黄唯平. 赖氨酸辅助高分散金粒子修饰氮掺杂TiO2纳米管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11): 2034. |
[5] |
孙海杰, 陈凌霞, 黄振旭, 刘寿长, 刘仲毅. Ru-Zn催化剂在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中的粒径效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10): 1969. |
[6] |
王彦恩, 曹爽, 武伟红, 吴敏, 唐亚文, 陆天虹. Pt/C催化剂对甲酸电催化氧化的粒径效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 35(11): 2455. |
[7] |
孙美玉, 庞秀江, 马秀明, 侯万国. T形微反应器共沉淀法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及其粒径可控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7): 1691. |
[8] |
寇化秦, 桑革, 陈立新, 肖学章, 邓帅帅, 黄志勇. MgH2粒径对2LiBH4+MgH2体系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10): 2347. |
[9] |
冯建国, 张小军, 范腾飞, 马超, 于迟, 吴学民. 体系pH值、乳化温度和电解质离子对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11): 2521. |
[10] |
王青, 杨丽燕, 刘剑波, 羊小海, 王柯敏, 嵇海宁, 刘艳. 动态光散射技术用于氟离子的检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10): 2195. |
[11] |
冯建国, 路福绥, 陈甜甜, 张树芹, 李慧. 聚合物分散剂对氟虫脲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 31(7): 1386. |
[12] |
梁爱惠, 张静, 温桂清, 刘庆业, 李廷盛, 蒋治良. 核酸适体修饰纳米金-钌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Pb2+[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 31(12): 2366. |
[13] |
樊曙先 黄红丽 顾凯华 李红双 朱彬 张红亮 范洋. 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PM10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 31(12): 2375. |
[14] |
蒋治良, 张玉兰, 梁爱惠, 韦丽丽, 王素梅. 痕量甲胎蛋白的免疫纳米金催化-氧化亚铜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 30(6): 1109. |
[15] |
毕玉水,吕功煊 . 纳米Au/NaZSM-5催化剂的控制制备及催化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 30(1):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