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锂离子电池二维T-BN/T-graphene异质结阳极材料性能的理论研究
高国翔, 熊鑫, 刘春生, 叶小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 45 (12): 20240371-.   DOI:10.7503/cjcu20240371
摘要   (294 HTML12 PDF(pc) (6210KB)(61)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研究了由二维T-BN和T-graphene组成的异质结(T-BN/ T-graphene)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阳极材料的综合性能. 计算结果表明, T-BN/T-graphene异质结阳极材料展示了较低的扩散势垒(0.30~0.61 eV)、 较大的理论容量(678.5 mA∙h/g)、 适当的平均开路电压(1.06 V)和较小的晶格常数变化(0.86%/0.44%). 与单层T-BN和单层T-graphene相比, T-BN/T-graphene异质结在扩散性能方面略有改善, 最低扩散势垒降至0.30 eV, 表明其具有较快的充放电能力.



View image in article
Fig.1 Primitive cells of T⁃BN(A), T⁃graphene tilted at 0°(B) and T⁃graphene tilted at 45°(C) after optimization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根据图1(A)显示的结果, 经过几何优化后, T-BN的晶格常数a=b=0.507 nm. 考虑到T-graphene单层有两种构型(倾斜角度: 0°和45°)[图1(B)和(C)], 因此, T-BN单层和T-graphene单层组成异质结的构型将会采用两种不同的搭建方式. 0°倾斜的T-graphene对应的晶格常数a=b=0.487 nm; 45°倾斜的 T-graphene对应的晶格常数a=b=0.344 nm. 为了让晶格失配率最低, 对于0°倾斜时, 采用2×2 扩胞的 T-BN和2×2扩胞的T-graphene结合, 其晶格失配率是3.9%; 对于45°倾斜时, 选择了2×2扩胞的T-BN和3×3扩胞的T-graphene结合, 其晶格失配率是1.7%. 两种不同倾斜角度的搭建方式均确保了晶格失配率不超过5%.
由图1可知, 在T-BN原胞中, 边缘的B和中心的N分别构成了B四元环和N四元环, 并且, B和N也在四周构成了B-N八元环. 同理可知, 在T-graphene中也存在由C构成的C四元环和C八元环. 通过考虑扩胞后的T-BN和T-graphene的不同类型原子环在晶胞中心处对齐(即两环的环心重叠)的情况, 进一步讨论了T-BN/T-graphene异质结的不同搭建方式. 对于0°倾斜时, 搭建方式分为AA和AB两种情况, 如图S1(A)和(B)(见本文支持信息)所示. AA代表T-BN和T-graphene完全重叠; AB代表T-BN的B-N八元环与T-graphene的C四元环重合. 对于45°倾斜时, 搭建方式又可分为AA, AB, AC, AD, AE和AF 6种, 如图S1(C)~(H)所示. AA和AD代表T-BN的B四元环分别与T-graphene的C四元环和C八元环重合; AB和AE代表T-BN的N四元环分别与T-graphene的C四元环和C八元环重合; 而AC和AF则代表T-BN的B-N八元环分别与T-graphene的C四元环和C八元环重合.
式中: ρHeterojunctionρM+Heterojunction(e/nm3)分别为Li吸附前后的T-BN/T-graphene异质结的总电荷密度; ρM(e/nm3)为Li的总电荷密度. 图3(A)~(C)分别展示了Li吸附在T-BN/T-graphene异质结上的HBN2, HBN1和H84 3个吸附点位的差分电荷密度图(图中黄色部分代表电荷耗尽, 蓝色部分代表电荷积累). HBN1和H84两个吸附点位情况非常相似, 电荷耗尽区主要集中在Li正上方, 电荷积累区主要位于Li和 T-BN/T-graphene异质结之间的中间区域. HBN2点位在中间层, 电荷积累区主要位于Li和T-BN/ T-graphene异质结之间的上下区域, 耗尽区位于Li同高度的剩余区域以及T-BN/T-graphene异质结对应的上下区域. 这3个吸附点位均显示出Li与T-BN/T-graphene异质结之间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现象. 此外, 根据Hirshfeld电荷分析, 每个Li在HBN1和H84点位转移的电子分别为0.35和0.40 e. 有趣的是, 可能是由于吸附在中间层的原因, 导致每个Li在HBN2点位转移的电子最少, 仅为0.16 e.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