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爱芹, 王嫚, 申刚义, 金军. 多溴联苯醚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分子对接[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 41(9): 2054. |
[2] |
龚晓庆, 万秀美, 逯丹凤, 高然, 程进, 祁志美. 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对硫堇电聚合成膜的原位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4): 567. |
[3] |
陈受惠,倪永年,杨帆,杨秀荣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循环伏安法联用检测甲苯胺蓝[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 29(1): 60. |
[4] |
乔迁, 张伟禄, 张东, 刘春艳, 田一光, 赵亚娟. AA/HPHP与AA/NPG聚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8): 1545. |
[5] |
崔草香, 吕文彩, 李泽生, 孙家锺. 甲烷与HO2反应的微观动力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5): 872. |
[6] |
朱仲良, 夏骏, 宓守刚, 李通化. 利用目标试验因子分析法确定化学反应的级数及速率常数[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 23(4): 546. |
[7] |
杨帆, 崔小强, 杨秀荣, 陈婷, 陆军.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进行TNF免疫复合物的动力学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 23(3): 382. |
[8] |
倪永年, 刘超. 速差动力学分析法同时测定铁、锌、铜[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4): 529. |
[9] |
黄正华, 林智信, 蔡汝秀, 张珂. 化学弛豫法进行催化动力学分析的探索[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8, 19(2): 219. |
[10] |
阮复昌, 李向明, 莫炳禄, 公国庆, 邓颂九. 一个新的荧光猝灭动力学方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 17(7): 1048. |
[11] |
刘和春, 蔡汝秀, 黄厚评. 胶束介质在速差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钴(Ⅱ)、镍(Ⅱ)的同时测定[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 17(5): 719. |
[12] |
蔡汝秀, 江江, 林智信. 因子分析在速差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肾上腺素和去甲基肾上腺素的同时测定[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 16(4): 527. |
[13] |
吴新国, 蔡汝秀, 林智信, 程介克. 连串反应速差动力学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 16(12): 1868. |
[14] |
黄厚评, 蔡汝秀, 曾云鹗, 高登云. 流动注射停流荧光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痕量铁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 16(1): 47. |
[15] |
倪永年, 谢素雯. 校正计算-催化动力学方法同时测定钨(Ⅵ)和钼(Ⅵ)[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4, 15(6): 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