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4-10
    目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第30卷第4期目次
    2009, 30(4):  0.  doi:
    摘要 ( )   PDF (9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期目次预览
    2009, 30(4):  0.  doi:
    摘要 ( )   PDF (94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论文
    LaMn1-xMgxO3钙钛矿的低温磁性
    梁宏伟, 陈岩, 张晓霞, 张士晶, 张刚华, 袁宏明, 冯守华
    2009, 30(4):  643-646.  doi:
    摘要 ( )   PDF (4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联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位掺镁的简单钙钛矿纯相样品LaMn1-xMgxO3(x=0~0.50). Mg在钙钛矿B位的掺杂和调节Mn3+/Mn4+的摩尔比强烈地影响样品的磁性行为. x≤0.08时, 样品低温下表现弱的铁磁性; x≥0.18时, 随着Mg掺杂引入的Mn4+离子间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与Mn3+-Mn4+离子间的铁磁性双交换作用使样品在低温下呈现自旋玻璃态. 随着Mg2+掺杂量的增加, 样品的磁有序温度与自旋凝固温度单调降低.

    气氛对MnCr2O4尖晶石纳米线生长的影响
    骆丽杰, 童张法, 莫丽玢, 梁钟媛, 陈拥军
    2009, 30(4):  647-650.  doi:
    摘要 ( )   PDF (5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在氮气和氢气的还原性混合气氛和1100 ℃条件下加热商业不锈钢箔(304)制备MnCr2O4尖晶石纳米线的简单方法, 并研究了不同气氛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 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纳米线的形貌和产率; 而氧化性气氛(如空气)下则得不到纳米线. 在还原性气氛下, Mn和Cr原子可以和反应室内残留的痕量氧反应生成MnCr2O4尖晶石, 而Fe和Ni原子不能被氧化, 但是Fe和Ni可以起到催化纳米线生长的作用, 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属于自催化性的气-液-固(VLS)机制.

    新型显色剂Meso-四(4-羟基-3-乙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应用
    夏爱清, 于双江, 高岩松, 朴忠淑, 师同顺
    2009, 30(4):  651-654.  doi: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四(4-羟基-3-乙氧基苯基)卟啉, 用元素分析、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该卟啉与铅离子的显色反应条件. 结果表明, 当pH=11.0时,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 沸水浴加热5 min反应完全, 在473 nm处测得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8×105 L/(mol·cm), 铅量在0~12 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用此法成功地测定人发标准物质中的微量元素铅的含量.

    三种新型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理论计算
    黄荣谊, 陈宏, 严娟, 朱坤, 刘光祥, 任小明
    2009, 30(4):  655-660.  doi:
    摘要 ( )   PDF (4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个柔性配体1,3-二(N-咪唑基甲基)苯(mbix)(1), 并将其与不同Cu盐组装, 得到3个新配合物[Cu(mbix)2(H2O)]·2NO3·CH3OH(2), [Cu(mbix)(N3)(OAc)]·CH3OH(3)和[Cu(mbix)2]·SiF6·2CH3OH(4),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 配合物2拥有二维二重贯穿结构, 配合物3中两个铜离子通过两个叠氮酸根桥连成双核铜, 它再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绞链状结构, 而配合物4通过配体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结果显示, 平衡阴离子在配合物的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对配体及3个配合物中配体的构象进行了理论计算.

    HPLC/ESI-Q-TOF MS鉴定淋巴癌患者尿液中的修饰核苷
    李华雨, 刘宏民, 卜闪闪, 李娟, 韩冬, 吴广银, 王少敏, 张明智
    2009, 30(4):  661-669.  doi:
    摘要 ( )   PDF (4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尿液修饰核苷反映了机体RNA的代谢速率及细胞增殖状况, 可以作为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研究. 尿液中的修饰核苷采用Oasis®HLB固相萃取柱进行纯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高分辨质谱(HRMS)及串联质谱(MS/MS)技术进行分离鉴定. 对淋巴癌患者尿中修饰核苷研究发现, 9种尿液核苷与标样的信息完全一致, 17种无标样的尿液修饰核苷也被鉴定, 其中包括3-甲基腺苷、7-甲基腺嘌呤、5′-脱氢-2′-脱氧次黄苷、3-甲基鸟嘌呤、O6-甲基鸟苷和7-甲基-1-乙基鸟苷6种未见报道的新尿液修饰核苷. 此方法能在无对照品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提纯、分离和鉴定复杂的生物样品.

    基于蛋白质直接电子转移的全胆固醇传感器
    万莉, 赵常志, 徐华筠, 王钦, 焦奎
    2009, 30(4):  670-674.  doi:
    摘要 ( )   PDF (3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壳聚糖为载体, 将血红蛋白、胆固醇氧化酶及胆固醇酯酶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 在不使用任何电子媒介体的条件下, 利用血红蛋白和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 制备出高选择性的全胆固醇生物传感器, 并用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该传感器对胆固醇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0~110 mg/dL, 检出限为5 mg/dL(信噪比的3倍), 响应时间为60 s. 对人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表明, RSD小于6.2%, 回收率为95%~106%.

    EASC荧光标记和LC-APCI-MS检测环境水样中游离脂肪胺
    赵怀鑫, 孙学军, 孙志伟,闫涛, 张在庆, 刘钦泽, 索有瑞, 李玉林, 尤进茂
    2009, 30(4):  675-681.  doi:
    摘要 ( )   PDF (5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新型荧光标记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作为柱前衍生试剂, 在Hypersil BDS C18反相色谱柱上(4.6 mm×200 mm, 10 μm i.d.), 采用梯度洗脱在20 min内实现了12种EASC-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基线分离. 最佳检测波长为λex/λem=270 nm/430 nm. EASC与常用的Dansyl-Cl相比具有更强的光致发光特性(紫外和荧光): 紫外吸收强度之比为3.2∶1, 相对荧光强度之比为30.0∶1~105.4∶1, 荧光量子效率之比为43.0∶1. 通过荧光检测及离子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正离子模式获得了胺类组分的准确定量和相应的柱后质谱鉴定. 质谱灵敏度之比为1.6∶1~6.2∶1. 建立的方法对环境水样中脂肪胺类化合物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和重现性良好等优点, 回归系数大于0.9995, 检出限为4.0~12.7 fmol.

    抗肿瘤双特异免疫导向治疗制剂CAtin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李霄, 金宁一, 李昌, 田明尧, 陈漉,贾鹏, 刘立明,刘妍,高鹏,
    2009, 30(4):  682-686.  doi:
    摘要 ( )   PDF (4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已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特异性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 fragment, scFv)核苷酸序列, 经分子设计和密码子优化后,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CEA二硫键稳定性单链抗体(Disulfide stabilized single chain Fv fragments, scdsFv)基因片段. 将凋亡素基因(Apoptin)通过一段柔性连接肽(Linker)连接在CEA scdsFv基因下游, 并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质粒pET28a, 转化BL21感受态菌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诱导, 表达融合蛋白CAtin. 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目的蛋白得到良好表达, 经条件优化后表达量最高可达44.1 mg/L. 融合蛋白经分步洗涤法和谷胱甘肽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初步纯化和复性后, 利用人肝癌细胞(HCC)对所制备融合蛋白进行亲和力测定、细胞结合活性测定和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分析. 结果显示, 所制备融合蛋白不仅能够有效地与上述肿瘤细胞结合, 并对其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表明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和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双特异抗肿瘤免疫导向制剂.

    人工合成化合物S-A的核磁共振研究
    王俊美, 欧阳捷, 许美凤, 邓志威, 马丰年, 张聪
    2009, 30(4):  687-690.  doi:
    摘要 ( )   PDF (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S-A的溶液行为进行了研究, 确定该化合物在氯仿溶剂中存在分子内氢键过程, 而该交换过程对核磁共振结果的影响异常明显. 针对以上现象, 通过外加试剂和改变温度的手段对样品体系或测试环境进行了调制, 提高了核磁共振谱图的信号质量和“可读性”.

    壳聚糖包裹硅胶载体印迹牛血红蛋白的研究
    刘秋叶, 何锡文, 李文友, 陈朗星, 张玉奎
    2009, 30(4):  691-696.  doi:
    摘要 ( )   PDF (6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壳聚糖包裹的硅胶为载体, 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戊二醛结合, 在硅胶表面引入醛基, 固定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 用溶胶-凝胶过程再次包裹固定蛋白质的载体, 洗去模板蛋白后, 得到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 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烟草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和支持向量机分析
    张勇, 丛茜, 谢云飞, 赵冰
    2009, 30(4):  697-700.  doi:
    摘要 ( )   PDF (3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120个产自福建、安徽和云南烟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在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技术建立其定量、定性分析模型之前, 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光谱变量进行了有效的压缩, 然后采用径向基核函数建立了75个烟草样品的分类模型, 同时建立了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4个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 并利用45个烟草样品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仿真实验表明, 建立的SVM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100%, 而4个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2)、预测均方差(RMSEP)和平均相对误差(RME)3个指标值显示其模型泛化能力非常强, 预测效果良好, 可见这是一种有效的近红外光谱的建模分析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的酶联适配体检测痕量蛋白质的新型比色分析方法
    申睿, 唐吉军, 张朝阳, 郭磊, 谢剑炜
    2009, 30(4):  701-705.  doi:
    摘要 ( )   PDF (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核酸适配体作为高效专一的识别/传感元件,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磁性分离和特异性捕获的检测方法. 两个适配体通过简单的生物素化修饰, 利用其与凝血酶不同位点的高亲和力形成夹心结构, 其中连接适配体的磁珠可捕获蛋白质, 加入另一个适配体及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后, 通过比色法实现靶蛋白检测. 该法操作简单, 分析时间短, 对凝血酶的线性响应范围为 10~80 nmol/L, 检出限为 10 nmol/L.

    磺基异硫氰酸苯酯化学辅助方法对新蛋白质进行从头测序
    周新文, 严钦, 周珮, 杨芃原
    2009, 30(4):  706-711.  doi:
    摘要 ( )   PDF (4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结合磺基异硫氰酸苯酯化学辅助的方法对一种从拟青霉(Paecilomyces bainier)分离纯化到的新人参皂苷Rb1水解酶的部分肽段进行了从头测序. 共获得了这个新蛋白质8条肽段的序列, 一些磺化后信噪比非常低的肽段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序列. 同时通过从头测序分析确定了一对甲硫氨酸非氧化和氧化肽段的序列. 结果表明, 磺化后的肽段离子化效率大大增强, 在PSD(源后裂解)过程中只有肽键断裂产生的C端的碎片离子系列(y离子系列)出现在质谱图中, 图谱背景清晰, 信噪比高, 单纯的y离子系列使得图谱解析变得非常容易. 将这8条序列在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进行BLAST(蛋白质序列比对工具)检索印证这种β-葡萄糖甘酶是一个新蛋白质, 发现的两条相对保守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新型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兰峰, 徐俊英, 李永红, 王素华, 李正名
    2009, 30(4):  712-715.  doi:
    摘要 ( )   PDF (2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以2,4,5-三氯苯胺和盐酸氨基脲、甲酸为起始原料, 设计并合成两个系列新型1,2,4-三唑啉酮类化合物(5, 7). 通过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 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5系列的除草效果优良, 而化合物7系列则基本没有除草活性, 但表现出很强的促进黄瓜子叶生根活性.

    组织蛋白酶K拟肽腈类抑制剂的合成、表征及抑制效应检测
    李洪伟, 刘星辰, 杨金刚, 蒋坤, 房学迅, 吴玉清
    2009, 30(4):  716-719.  doi:
    摘要 ( )   PDF (3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组织蛋白酶K(Cat K)的活性位点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拟肽腈类抑制剂, 并检测了其抑制效果, 得到了高效且具有较高选择性的抑制剂(其中抑制剂b和f对Cat K的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15.9和19.1 nmol/L). 构效关系分析表明, P2与P3位连接部分以及P3基团的结构不同可使其抑制效果产生100倍以上的差异.

    β-环糊精对丁吡吗啉的包合作用
    肖玉梅, 王健, 刘吉平, 王明安, 袁会珠, 覃兆海
    2009, 30(4):  720-723.  doi:
    摘要 ( )   PDF (3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紫外光谱定量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包结行为, 结果表明, β-CD与丁吡吗啉形成包结比为1∶1的包结物, 其包结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表明包结是一个放热过程; 包结反应热力学参数ΔH, ΔS和ΔG均为负值, 说明包结反应是焓变驱动的自发过程.相溶解度实验表明, β-CD能显著提高丁吡吗啉在水中的溶解度, 有助于该产品剂型的水基化, 且包合对其杀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对固态包结物的IR和2D ROESY分析表征表明, 丁吡吗啉以其苯环端从β-CD的窄端进入其空腔, 叔丁基进入到β-CD的阔端, 而分子中的其它部分位于空腔的窄端外.

    偶氮基杯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偶氮-醌腙互变异构性质
    范平, 金辄, 潘懿, 刘光锦
    2009, 30(4):  724-727.  doi:
    摘要 ( )   PDF (3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芳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8个偶氮基杯芳烃化合物, 其结构经IR, 1H NMR, 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 通过UV-Vis, 1H NMR和IR考察了溶液pH值对所合成化合物5,11,17,23-四[(2-苯并噻唑基)偶氮基]-25,26,27,28-四羟基杯芳烃(3)和5,17-二[(1-萘基)偶氮基]-25,26,27,28-四羟基杯芳烃(4)的偶氮-醌腙互变异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pH值增加, 醌腙体在偶氮-醌腙互变异构平衡中的比例增加, 当pH≥10时, 几乎全部转变为醌腙体. 特别当溶液pH=-1时, 化合物4可以形成一种大的共轭体系, 使其λmax由477 nm红移至545 nm.

    新型芳磺酰基色氨酸酯以及芳磺酰基谷氨酸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李文明, 谭海忠, 王建国, 李永红, 李正名
    2009, 30(4):  728-730.  doi:
    摘要 ( )   PDF (1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与磺酰脲类化合物复合物晶体结构的基础上, 利用分子对接法进行MDL/ACD三维数据库虚拟筛选, 得到了部分结合能较低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构. 对其中的芳磺酰基色氨酸酯以及芳磺酰基谷氨酸二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合成, 共合成22个具有潜在活性的新衍生化合物, 其结构通过核磁、质谱、红外及元素分析验证, 并对所有新化合物进行了体内、体外活性测试. 初步的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两类化合物对AHAS具有较低的抑制性; 体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4d, 4g和4k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在100 μg/mL的浓度下, 它们对油菜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0.8%, 52.4%和50.2%.

    静电纺丝制备超疏水TiO2纳米纤维网膜
    王丽芳, 赵勇, 江雷, 王佛松
    2009, 30(4):  731-734.  doi:
    摘要 ( )   PDF (4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筑粗糙表面, 再使用廉价的低表面能物质硅油在煅烧过程中进行同步修饰, 制备出接触角大于150°, 滚动角小于5°的TiO2超疏水表面. 该超疏水表面具有由TiO2纳米纤维和微米尺寸颗粒状硅油高温分解产物织构而成的纳米纤维网膜结构, 这种特殊的微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和疏水性硅油分解产物的修饰作用导致TiO2纳米纤维网膜的超疏水性. 这种超疏水的TiO2材料为超疏水材料在防水织物、无损失液体运输和微流体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包结物形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庞瑾瑜, 徐桂英, 白燕, 赵涛涛
    2009, 30(4):  735-740.  doi:
    摘要 ( )   PDF (5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β-C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结物的形成. 对β-CD与CTAB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个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 体系的能量、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根位移变化的结果表明, β-CD与CTAB分子可以在气/液界面上形成包结物, 相对而言, 更易形成1∶1型包结物.

    单壁碳纳米管自还原法制备负载Pt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曹优明, 王志永, 牛芳, 宋卫国, 施祖进, 顾镇南
    2009, 30(4):  741-745.  doi:
    摘要 ( )   PDF (8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属Pt是良好的催化加氢、脱氢催化剂,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SWNTs)自身的还原性, 将K2PtCl6溶液中的Pt直接还原并负载在SWNTs表面上, 制备了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SWNTs/Pt负载型催化剂. 通过TEM, XPS和TG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K2PtCl6浓度及溶剂对Pt负载量、粒径的影响, 并测试了SWNTs/Pt的催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SWNTs负载的Pt颗粒小, 分散均匀, 负载量高, 与SWNTs结合紧密, 催化性能好, 是催化加氢和脱氢反应的良好催化剂.

    等离子体引入方式对强化制备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反应的Ni/γ-Al2O3催化剂的影响
    郭芳, 储伟, 石新雨, 张旭
    2009, 30(4):  746-751.  doi:
    摘要 ( )   PDF (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强化制备了Ni/γ-Al2O3催化剂, 以CO2重整CH4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等离子体引入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H2-TPR, BET, CO2-TPD, XRD, CO2-TPSR, TGA及XPS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与常规焙烧的催化剂相比, 在氢气还原过程前引入氮气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反应活性. N2气等离子体处理使前驱体中的硝酸盐能在温和条件下分解, 并使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先进行N2气等离子体处理再进行H2气还原的催化剂, 其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显著提高, 对CO2的吸附量也明显增加, 并且反应后催化剂上的积炭量比常规催化剂上的显著降低, 形成比较单一的碳物种.

    热处理温度对钴卟啉负载碳黑电催化剂的结构及氧还原性能的影响
    王爱琴, 任奇志, 刘双艳, 麻晓霞, 谢先宇
    2009, 30(4):  752-756.  doi:
    摘要 ( )   PDF (6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钴卟啉负载碳黑催化剂(CoTMPP/BP2000)用于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00~900 ℃热处理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热处理能够提高CoTMPP/BP2000的催化活性, 热处理温度为900 ℃时, 催化剂的氧还原能力最好.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热处理改变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 400 ℃以上热处理使催化剂中钴卟啉环的结构坍塌, Co—N4键断裂; 900 ℃高温下形成了稳定的Co—Nx—C结构, 新的活性位使催化剂的氧还原能力得到提高.

    硝酸根存在下冰相中苯酚的光转化
    康春莉, 唐晓剑, 郭平, 高红杰, 彭菲, 刘星娟
    2009, 30(4):  757-761. 
    摘要 ( )   PDF (4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采用125 W高压汞灯作为光源, 在低温条件下(-14~-12 ℃)研究了冰相中硝酸根存在下苯酚的光解. 考察了苯酚的浓度、硝酸根的浓度、pH值以及光强度等因素对冰相中苯酚光化学转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冰相中苯酚光转化速率随着光强度和NO3-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慢; 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抑制苯酚的光转化速率; 苯酚的光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 利用GC-MS和LC-MS分析了苯酚的光解产物, 据此推测了苯酚在硝酸根体系中可能的光解反应历程.

    有机涂层失效过程的电化学阻抗和电位分布响应特征
    张伟, 王佳, 赵增元, 姜晶
    2009, 30(4):  762-766. 
    摘要 ( )   PDF (3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Kelvin探针(SKP)技术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铁基有机涂层劣化过程特征. 结果表明, 根据EIS和SKP的响应特征, 可将涂层劣化过程分为3个主要阶段: (Ⅰ) 涂层渗水阶段. 此时, 涂层渗水阶段的EIS阻抗持续减小, 但保持单容抗弧特征, SKP特征是电位持续降低, 但分布保持均匀; (Ⅱ) 基底金属腐蚀发生阶段. 此时, EIS阻抗快速下降, 并产生第二时间常数; SKP特征为表面电位差增大; (Ⅲ) 基底金属腐蚀发展与涂层失效阶段. 此时, EIS出现扩散尾, SKP电位差保持较大数值. 实验结果表明, 在研究有机涂层劣化过程中, EIS和SKP的结合使用能够互相补充完善, 获得涂层劣化过程中更为准确\, 可靠的变化信息.

    红外光谱研究PEO基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金兰英, 姜艳霞, 廖宏刚, 曾冬梅, 孙世刚
    2009, 30(4):  767-771. 
    摘要 ( )   PDF (5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 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为锂盐, 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IMPF6)为增塑剂, 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 结合FTIR透射光谱\, SEM和XRD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离子液体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离子导电增强机制.

    有机溶液中添加水对聚吡咯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王元, 穆道斌, 张存中, 吴锋, 安晓科
    2009, 30(4):  772-776. 
    摘要 ( )   PDF (5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势阶跃技术, 于Pt微盘电极上在含水体积分数分别为0, 2%, 4%, 6%和8%的0.1 mol/L Pyrrole+0.1 mol/L LiClO4的碳酸丙烯酯(PC)溶液中合成了聚吡咯(PPy)膜. 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考察了不同含水比例条件下聚吡咯的电化学行为, 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的含水体积分数为6%. 在此条件下聚合得到的PPy量大, 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较好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

    气固色谱中分子热运动能的作用
    张大力, 柯家骏, 卢立柱
    2009, 30(4):  777-780. 
    摘要 ( )   PDF (3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麦克斯韦(Maxwell)能量分布和能量均分原理推导溶质迁移速度方程, 研究了N2- GDX-101气固色谱体系中5种烷烃的迁移速度、迁移活化能和迁移中溶质分子热运动的作用. 得到的迁移活化能可以很好地解释溶质的迁移速度. 研究结果表明, 溶质分子的转动\, 振动能量显著地影响迁移活化能. 用统计热力学的估算验证的计算结果表明, 迁移活化能明显小于脱附焓. 溶质迁移时可能远未达到解吸脱附的状态. 流动相驱动的溶质迁移可能主要为吸附状态下的滑移.

    金属核酸酶及寡聚酰胺与双链DNA分子对接模式的理论研究
    朱艳艳, 苏延伟, 漆遥, 谭宏伟, 王艳, 陈光巨
    2009, 30(4):  781-785. 
    摘要 ( )   PDF (3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分别研究了金属核酸酶、寡聚酰胺与DNA对接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 金属核酸酶、寡聚酰胺与DNA对接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 在金属核酸酶与DNA的对接中, 最优构型都是金属核酸酶对接在DNA的小沟内. 随着中心金属上电荷的增加, 最大对接能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配体体积较小的金属核酸酶, 最佳对接位点受中心金属上电荷影响较大, 即随着中心金属上电荷的从少到多, 最佳对接位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在柔性分子寡聚酰胺与双链DNA分子的对接中, 分子随DNA小沟的柔性变形是对接结合的关键. 其最佳的结合物位点也都是在DNA的小沟内, 其对接结果与晶体结构一致.

    配体数与电子化物的一阶超极化率的碱金属原子序数依赖性
    徐红亮 李志儒 吴迪 陈巍 于广涛 王钦
    2009, 30(4):  786-788. 
    摘要 ( )   PDF (2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MP2方法得到单配位电子化物M—X(M=Li, Na, K; X=NH3, NCH, HF)和二配位电子化物M—(FH)2(M=Li, Na, K)的几何结构. 使用高水平的QCISD/6-311++G(3df, 3pd)计算了它们的一阶超极化率β0. 在单配位的电子化物中, 单调的一阶超极化率的碱金属原子序数依赖性未表现出来, 而二配位电子化物 M—(FH)2(M=Li, Na, K)的β0值随着碱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与文献报道的四配位相关体系的情况一致. 这表明, 电子化物中配位数与一阶超极化率碱金属原子序数依赖性相关.

    单向耦合Hindmarsh-Rose系统的同步
    李纪 李前树
    2009, 30(4):  789-791. 
    摘要 ( )   PDF (2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由两个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单向耦合的Hindmarsh-Rose神经元所组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耦合强度对两个神经元的同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两个神经元的控制参数取值不同时, 即在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均处于混沌态及驱动系统处于周期振荡态, 响应系统处于混沌态两种情况下, 随耦合强度的增加其放电活动都能从不同步达到相位同步, 最后实现近似完全同步.

    Cu2+对不同相形态中聚3-己基噻吩光学性质的影响
    朱俊, 彭瑞祥, 王命泰
    2009, 30(4):  792-795. 
    摘要 ( )   PDF (3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Cu2+分别与稀溶液、分散液和薄膜三种体系中的聚3-己基噻吩(P3HT)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3HT的相形态对其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在四氢呋喃的稀溶液中, P3HT与Cu2+的溶剂化程度都很高, 它们之间几乎不存在化学作用; 在分散液中, P3HT形成聚集的颗粒, Cu2+的加入产生较弱的氧化掺杂, Cu2+部分进入到分散颗粒中; 在P3HT的薄膜中, Cu2+使链的共轭长度变短, 引起光吸收蓝移.

    壳聚糖稳定纳米铁的制备及其对地表水中Cr(Ⅵ)的去除性能
    耿兵, 李铁龙, 金朝晖, 漆新华
    2009, 30(4):  796-799. 
    摘要 ( )   PDF (4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稳定剂, 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82.4 nm的纳米零价铁颗粒. 热重分析表明, 经壳聚糖改性后, 纳米铁在340 ℃以下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批试验结果表明, 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对水体中Cr(Ⅵ)有很强的去除能力, 在空气中放置60 d后, 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仍具有较高的活性. 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可与Fe(Ⅲ)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阻止Cr(Ⅲ)和Fe(Ⅲ)共沉淀的形成, 从而促进零价铁的腐蚀和Cr(Ⅵ)的还原去除.

    胺烷基侧链取代三苯胺类红光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石伟, 曾文进, 王磊, 张勇, 杨伟, 曹镛
    2009, 30(4):  800-805. 
    摘要 ( )   PDF (5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胺烷基侧链取代的基于三苯胺和芴的共轭聚合物聚[4-(N,N-二甲基胺丙氧基)苯-4,4′-二苯胺-9,9-二辛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噻二唑](PFTD), 并对其化学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 末端胺基的存在提高了此类聚合物作为发光层应用于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采用高功函数的金属铝作为阴极时). 结构为ITO/PVK/PFTD-5(DBT摩尔分数为5%时的聚合物)/Al的器件最大电致发射峰位于647 nm, 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了1.24%.

    液晶性9-苯亚甲基取代芴-苯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剂对聚合物链立构规整性、液晶性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温刚, 郑世军, 党东风, 赵坤, 曹少魁, 李铁生, 杜晨霞
    2009, 30(4):  806-812. 
    摘要 ( )   PDF (6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制备适于制造有机发光场效应管的高分子材料,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 采用不同Pd催化剂, 合成了一种侧基横挂偶极基团的液晶9-苯亚甲基取代芴-苯共聚物.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合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聚合物链中单体单元的结构排列及液晶性质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2种不同的Pd催化剂对合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影响不大, 但对聚合物链的立构规整性以及聚合物的液晶态温度范围有较大的影响. Pd(PPh3)4作催化剂合成的聚合物(PA)中单体单元的结构排列较单一, 立构规整性好, 有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 Pd(OAc)2为催化剂合成的聚合物(PB)链中单体单元的结构排列相对复杂, 液晶态温度范围较窄. 聚合物链的立构规整性对其光学性质影响很大. PA具有较高的溶液及固体膜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值和溶液荧光效率, 其退火膜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半峰宽均比PB的窄, 并且光学性质不随加热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季铵化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DENs催化聚(甲基氢硅氧烷)区域选择性改性研究
    彭晓宏, 潘勤敏, Garry L. Rempel, 彭晓春
    2009, 30(4):  813-817. 
    摘要 ( )   PDF (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共络合法制备了部分季铵化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DENs)催化剂, 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光散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该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形成、粒径及其分布.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 RuRh双金属DENs催化剂对聚(甲基氢硅氧烷)的硅氢化改性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区域选择性.

    固体核磁法研究苯酚与聚4-乙烯基吡啶的相互作用
    张静, 陈英超, 张赛晖, 孙平川, 袁直
    2009, 30(4):  818-820. 
    摘要 ( )   PDF (2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速魔角旋转(MAS)偶极滤波结合氘代稀释固体核磁技术, 研究了极性吸附分离材料聚乙烯吡啶与氘代苯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固体核磁结果表明, 聚乙烯吡啶与苯酚之间存在强的氢键作用, 与液体氢谱结果一致. 由MAS中水峰强度在吸附前后的变化揭示了苯酚部分置换了聚乙烯吡啶中的水, 且苯酚和聚乙烯吡啶氢键作用位点在靠近N的一端. 此种方法对于原位研究吸附剂的吸附机理以及新型吸附分离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处理对超疏水性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魏海洋, 贺文潇, 粟小理, 李欣欣, 韩哲文
    2009, 30(4):  821-824. 
    摘要 ( )   PDF (5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 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为溶剂,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直接制备出超疏水膜, 并研究120 ℃热处理对超疏水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对于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超疏水膜,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 滚动角表现出先逐渐增大直至完全不能滚动, 然后重新回复到极小滚动角的特殊变化过程, 而静态接触角只是略微减小, 完全不同于热处理对平滑的含氟聚合物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 聚合物膜表面形貌对应出现从微/纳复合粗糙结构到微孔粗化并重新形成微/纳复合多层粗糙结构的变化.

    细胞内转运载体超支化聚砜胺及其生物相容性
    陈素芸, 孙国明, 姜磊, 李楠, 李培勇, 朱新远
    2009, 30(4):  825-829. 
    摘要 ( )   PDF (3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制备超支化聚砜胺-异硫氰酸荧光素聚合物(PSA-FITC), 研究其生物相容性、肿瘤细胞对其内吞作用和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以探讨PSA作为载体进行药物和基因体内输送的可行性. 在碱性条件下共价结合PSA与FITC, 形成荧光标记聚合物(PSA-FITC)后测定聚合物中FITC含量. 在不同时间点,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聚合物的内吞作用; 正常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PSA-FITC 24 h后, 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研究各脏器聚合物分布. 不同浓度PSA与3T3小鼠成纤维细胞及KB人口腔上皮肿瘤细胞分别孵育24, 48, 72 h后, 通过MTT法测得其生物相容性. 结果表明, PSA生物相容性良好, 72 h的细胞半抑制浓度大于1 mg/mL. 细胞摄入PSA-FITC高效快速, 3 h阳性细胞百分含量为99.24%±1.03%, 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在正常小鼠体内, PSA在各主要脏器或组织中无明显特异性浓聚. 超支化聚砜胺具有明显生物低毒性和高效细胞内转运特点. 由于其表面功能基团容易改性, 作为载体, 通过连接结合配体或抗体, 在肿瘤的主动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快速pH响应丝胶/聚甲基丙烯酸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
    吴雯, 王东升, 王利群
    2009, 30(4):  830-834. 
    摘要 ( )   PDF (7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同步互穿网络方法制备丝胶蛋白(SS)/聚甲基丙烯酸(PMAA)为组分的互穿网络(IPN)水凝胶. 研究了互穿网络水凝胶对介质pH的刺激响应性能. 结果表明, IPN水凝胶具有强烈的pH刺激响应性能. 在pH=9.2的缓冲溶液中, —COOH解离成 —COO-, 渗透压与网络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导致IPN的溶胀度增大; 当pH减小时, 溶胀度随之减小. IPN水凝胶具有快速退溶胀速率及可逆溶胀-收缩性能.

    高碘酸钠氧化法测定羟丙基瓜尔胶上仲羟基取代度
    叶应庆, 丁彬, 王克, 何建平, 崔俊杰, 江波
    2009, 30(4):  835-840. 
    摘要 ( )   PDF (4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碘酸钠氧化可以使邻羟基C—C键发生高选择性断裂, 同时产生两分子醛基. 在pH=4.3及25 ℃的条件下, 对瓜尔胶及其衍生物羟丙基瓜尔胶进行高碘酸钠氧化, 采用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对氧化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氧化后的瓜尔胶和及羟丙基瓜尔胶结构中醛基主要以半缩醛的形式存在. 通过测定高碘酸钠的消耗量得到不同摩尔取代度羟丙基瓜尔胶糖单元上邻羟基的含量, 结合概率分析方法, 确定摩尔取代度分别为0.04, 0.14, 0.36, 0.51, 0.78, 1.05和1.53的羟丙基瓜尔胶在仲羟基上取代度分别为0.02, 0.09, 0.18, 0.30, 0.46, 0.59和1.03, 与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含苯乙炔基的可交联聚芳醚酮交替共聚物的合成与热性能
    李婉婉, 唐浩宇, 陈小芳, 范星河, 沈志豪, 周其凤
    2009, 30(4):  841-844. 
    摘要 ( )   PDF (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耐高温高性能树脂-聚芳醚酮作为研究对象, 从改善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及提高材料的使用温度出发, 对含有苯乙炔基的交替共聚物进行了系统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列聚合物固化前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固化过程中显示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固化后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优异的热稳定性与热氧稳定性, 且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没有对固化物的热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在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